管理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要点
管理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在现代社会中,管理研究方法成为了许多组织和企业进行决策和规划的重要工具。
通过深入研究和运用管理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并制定出有效的管理策略。
本文将对管理研究方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一、研究设计在管理研究中,研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一个合理的研究设计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常用的研究设计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
常见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 实验研究是通过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可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 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了解人们的态度、看法和行为。
调查研究可以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来分析和推断。
- 案例研究是对一个或几个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出对于现象或问题的理解和解释。
2. 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对已有理论进行总结和综合,并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理论研究可以通过文献综述、概念分析等方式进行。
- 文献综述是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从而了解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 概念分析是对某一概念进行定义和解释,帮助理解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是管理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数据收集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得出相关研究的结论和推断。
1. 数据收集方法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样本选择: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 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收集过程中的误差和偏差。
- 数据来源:数据的来源应该明确,并注明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来选择,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管理研究方法复习题
对立假设:表达两变量之间关系或两组群之间差异的陈述,不代表研 究者凭观测或推理对研究结果的某种预期。
5、 概念、名词、术语、定义、变量、命题、假设、理论、推理、 分类的含义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所具有的逻辑特征。 名词: 术语:一个领域概念的名词。术语只应包含具有明确语义范围的实体, 即有逻辑意义,在选定词义时,应选择色彩上属中性的、不含主观评价 成分,也不宜有附加意义、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 定义:概念型定义:使用其他概念或原始术语、延伸术语来描述一种概 念的定义。
管理研究设计: 1、 管理研究中的五种分析单位:PPT P22
(1)个人(2)群体(3)组织:指具有共同目标和正式分工的群体, 象企业、医院、学校、政府机构等 (4)项目(5)社会(人工)产品(social artifact)指人们生产的各种 有形和无形的产品
2、 比较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的含义和特点(优缺点):PPT P2629
料来自精确测定的数字;理论是因果的、演绎的;程序是标准的、可复 制的;研究是由统计、图、表来完成。
2、 管理研究的过程:PPT P29 ①选择主题:理论准备、资料准备 ②把主题提炼成研究问题:阅读文献、聚焦在有限变量上、说明变量关 系 ③研究设计 ④收集资料:确定资料类别、选择方法与途径: ⑤分析资料:选择方法、检验假设 ⑥诠释结果:解释结果、提出建议 ⑦发表结果:写出报告或论文、出版或发表
《管理研究方法》复习题 1、 管理研究的类型:PPT P24-27 1.按研究层次分类:微观层次、宏观层次和中观层次 微观:研究的是个体,如员工、企业、设备,内容具体。在管理学微 观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组织内部的各部分功能、关系及本组织与外部 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二是组织内部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人际关系及其 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宏观:关心的是较大型的群体,如经济制度(涉及到所有企业)、社 会文化等。宏观层次的管理研究也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政府管理,二是 将企业放在社会整体中进行研究,从经济、技术发展和文化传统等角度 来研究企业组织发展和管理者行为等问题。 中观:理论比较少见,连接宏观与微观理论,或研究一些中间层面的 问题(如地区经济)。 2.按功能分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以增进我们对社会世界的根本了解为目的的研究,它的重点在 于支持或摒弃管理科学的理论,而不强调现实世界中政策和管理的问题 的应用。 应用:以把实际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情况上为目的,其结果常常被用 来解决现实问题。 3. 按研究目的分类: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反映某状态、背景、行动或关系的细节,将现象和事件识别 清楚,回答who,what,where的问题。 解释性:解释事物发生的原因,探索现象与事件之间的关联,回答 why的问题。 探索性:对某议题提出初步的认识,对某一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回答 should be的问题(对策等应然问题)。
管理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1.科学是指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所得到的系统知识2.科学的两大支柱逻辑——必须言之成理证据——符合我们的观察3.逻辑是通过严谨的推理,对现象给出一个合理的,有可能是真实的理解、解释或预测4.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获得新知识的过程5科学研究的三个层面理论—处理的是科学的逻辑层面资料收集—处理的是观察的层面资料分析—比较逻辑预期和实际观察6.科学的基本范式合乎逻辑的理论诠释,显著地事实证据,证据与理论的匹配组成了我们追求7.管理学科主要是沿着科学管理和组织行为两大学派的轨迹发展8.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思辨研究方法——回答应该是什么以逻辑推理、思辨为主,相信所有的知识可以从已知的定律或基本的事实演绎得到。
实证研究方法——回答是什么以事实(观察、测量、资料)为判断真实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眼见为实”9.应用性研究目的是解决局部的、特定的管理问题基础性研究针对有代表性的管理问题,试图发现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10.研究有两种途径演绎的研究方法现有的理论开始,利用理论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建立假设,并通过假设检验来发展理论11.归纳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来形成新的理论或命题,以形成对现象的解释和预测12.实证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步(1)提出问题和研究目标;(2)提出可证伪的假设;(3)设计研究的技术方法和路线;(4)取得数据并说明数据的客观性(5)利用数据检验假设;(6)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
13.理论是一个由概念或者变量组成的系统,通过命题将概念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通过假设将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
14.理论至少包括四个要素(1)概念和变量是对研究范围内各类现象或行为的抽象变量是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2)命题和假设是对概念(变量)之间关系进行描述(3)机制或原理,构成理论的命题必须被系统地组织在一个逻辑框架中,说明概念间存在这种关系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或心理的)(4)边界条件15.概念就是对于单个现象或实体的一种表达和指明,它是抽象的、普遍的、不能被直接观察的。
管理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觉得有用就看看,觉得没有用,删除到回收站去!我只总结了前5章,第六章没有总结!1.管理研究是以系统的、有控制的、实验的、严谨的方法来探讨管理决策需要认识的现象和需要解决的的问题。
2.按研究目的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政策研究政策研究的内容----a描述:主要对象是政策系统和备选政策方案。
政策系统包抬两个组成部分:政策域,政策涉及的利益相关者.b预测:趋势、数量、概率;c确定政策目标、价值标准、判断准则、评价指标、衡量尺度;d政策分析、政策评价、政策建议:政策的特点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实证研究+规范研究3.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有效性;政策效率;公平性;政策弹性;可操作性4.按研究的时间特征分类,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近似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的特殊类型.分为趋势研究.,特征组研究,定组研究,近似纵向研究5.按研究层次分类.: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6.按研究功能分为:发现研究、示范研究、反驳研究,重复研究。
7.按研究内容分为: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价值研究;评价研究8.理性认识主要有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9.推理有三种形式:逻辑推理、概率推理和模糊推理10.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是三段式命题,其本质是结论在实际上已包括在两个前提之中。
11.概率推理的前提则不包含结论,它的前提仅能以概率导致结论。
12.规范研究的基础是价值研究13.在评价研究中要考察规范研究提出的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评价研究涉及方案、准则、权重、尺度、阈值和判断等六大要素。
14.价值判断是评价研究的基础。
15.管理研究的模式,个性模式是指通过列举大量的独立原因去解释某一行为或事件。
共性模式用最少的原因变量去最大限度地解释因果关系的一般模式16.管理研究的单位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社会产品17.体系错误是指用一个分析单位作研究却用另一个分析单位作结论导致的错误。
18.管理研究的要求:系统性,客观性,有效性,目的导向19.管理研究中常见的问题对资料是如何取得的,交待不清;决定调查样本的大小没有统计理论依据;没有说明数据的形态、所用的统计方法以及所有方法的局限性;所用的统计方法单一,很少提到统计结果的统计意义;对统计结果的解释牵强。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版第一篇: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版管理研究方法论一,简答题1,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实证论文的结构是: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示,由结论引出的启发是什么2,引言:首先,说明在该方面各位学者的研究进度,所持的观点,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其次,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再次,分条列示研究的结果,结论以及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最后,说明自己的贡献。
3,文献回顾:是对相关文献的陈述述与评价;对相关且重要的文献准确阐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稍作评价,但要中性客观。
4,研究设计,理论推导与研究模型构建5,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6,实证分析与结果(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回归结果 7,敏感性检验,8,结论引言与摘要的区别:引言是讲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2,事件研究的概念事件研究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某一或某些事件窗口内某一事件发生对公司股价的波动的影响。
步骤:1.决定研究假说,一般假设事件对股价没有显著地影响;2.事件日的确定,通常以宣布日为事件日3.利用历史数据得到市场的收益率与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固定关系,如果考察的时间窗口内的收益率不满足已经得出的方程,则说明事件对股价有显著影响,4,异常报酬率的检定 5,分析结果3,引言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理论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4,背诵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和期刊的名字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背诵几个6,第二篇论文的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在列联分析中,除了考察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应该考察控制变量之间协同作用时对因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当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不为0时。
7,含有会计、财务、经济、金融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哪个期刊在哪个数据库里)二,经典论文的阅读1,琼斯模型(盈余管理的测度)基本思想?答题步骤:在琼斯之前学者们假设非操纵性应急利润是不变的,但是琼斯大胆提出了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衡量每期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中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期末复习大纲概述
《中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期末复习大纲一、简答题:1、研究计划书的筹划?答:研究计划书的筹划分为四个步骤:一、通过理论演绎建立研究假设:专业出发,事实上往往已有一些感性认识。
二、操作化:是要对理论概念做出解说和抽象定义,说明在何种范围、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个术语,然后建立概念的操作定义,选择和制定测量概念的指标和方案,自后用可被观测的变量和指标来重新表述理论假设。
三、经验观察或实验:调查、实地、非介入性。
四、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探索、描述、解释。
2、统计的基本原理?答:一、相依模型:1、变量之间:因子分析2、案例之间:聚类分析二、因果模型:1、单应变量:多元回归2、多重因果关系:通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3、多应变量:多元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3、数据测量类型、量表的运用?答:数据测量类型:有4种标准,分别为命名测量、序数测量、间隔测量、比率测量。
在应用中,该四种变量从左向右标准依次提高,高标准可降低使用。
从统计角度,间隔测量为最高标准。
量表的应用:量表是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
分为以下几种:1、李克特量表:改进指数形式,测量对某一事物的态度。
2、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定量地测量人们相互间交往的程度、相互关系的程度或者对某一群体所持的态度及所保持的距离。
3、语义差异量表: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
针对这样的词或概念设计出一系列双向形容词量表,请被测者根据对词或概念的感受、理解,在量表上选定相应的位置。
4、静态数据分析的重要统计量(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四分位差)答:平均值:是描述统计数据分布集中度最常用的统计特征数。
中位数:把统计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其位置处于中间的观测值。
标准差:是测度统计数据离散程度最常用的统计特征数 四分位差:用来反映观测值在中位数周围的集中情况。
四分位差越大,统计数据的离散程度也越大。
σ=31()/2D Q Q Q =-∑==n i i X n X 112c med m n f X L h f -=+∙5、决策的类型与常用方法。
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一、研究方法的概念及特点1. 研究方法的概念研究方法是指用于获取、分析、解释、理解和评价研究对象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的总体。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研究活动能否达到科学的根本标准。
研究方法是涉及科学研究活动实践的一门学科。
2. 研究方法的特点(1)科学性:研究方法应基于科学原理和理论,严谨可靠,不能是主观意识的任意行为。
(2)操作性:研究方法是对具体研究问题的操作规程,必须是可操作的、能够具体指导实践的。
(3)通用性: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不同研究领域间的研究方法具有相似性。
(4)创新性:研究方法需具备创新性,要求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继续向前发展。
二、研究方法的分类1. 按研究目的和手段分类(1)定性研究方法:侧重于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性质、关联等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
(2)定量研究方法:侧重于利用数量分析、统计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等进行分析和解释。
2. 按研究范围分类(1)宏观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总体的、全局的,关注于各种资源、人或机构之间的关系。
(2)微观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局部的、个体的,关注于单个个体或小团体的行为。
3. 按照研究途径分类(1)实证研究方法:依靠实证数据进行研究,着重于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强调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
(2)理论研究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侧重于对各种理论体系进行建构、整合,强调研究过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1. 定性研究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定性研究方法在管理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决策等方面。
定性研究方法注重通过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现象观察等手段,获取对管理问题的深入理解,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 定量研究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定量研究方法在管理学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及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及考试重点-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重点总论:人类活动具有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的特点。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本质是协调,是一种目的性、有效性和协调性过程。
管理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决策是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目标的过程,组织是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的过程,领导是指导人们的行为、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的过程,控制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创新则是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XXX将管理者的角色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三类,共十种角色。
管理者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必备的三种技能。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和演绎法是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两个要点,其中包括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和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XXX、XXX和XXXXXX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并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其提出了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制、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以及使管理和劳动分离等管理制度。
1.XXX的科学管理方法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
这种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然而,XXX的管理方法也存在缺陷,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
管理研究方法论复习笔记(1)方法(method)——指具体做法。
(2)方法论(methodology)——指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
(3)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管理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的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
科学研究及思辨研究科学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思辨研究:即直观的研究方法,依靠自己的直觉或理解对研究对象的行为作出判断。
逻辑思维VS.形象思维左半脑:逻辑思维(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科学研究右半脑:形象思维(心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思辨研究管理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研究对象的不同(管理研究离不开人)(1)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物质的人以及人的生理结构;(2)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抽象的经济人,消费者或供应者;(3)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是社会人、社会和群体中的一员。
(4)作为管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管理者和企业成员:则是个性人,是生活在现实中具有各自价值观念、偏好和感情的人在管理研究中,阻碍科学方法运用的两个难点:(1)管理者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2)管理情境(时空环境不同而异)l 4、管理研究的性质(方法论角度):(1)管理研究必须兼用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然而,管理研究方法论仍垂青于科学方法。
(2)管理研究要分辨哪些管理学科分支、内容和研究阶段适合应用科学方法(或思辩方法)。
(3)尽管管理研究方法论着重于讨论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但思辩研究的结果无疑应属于管理研究的成果(博士论文要科学研究成果)研究类型a.按研究层次分类(宏观、微观)b.按功能分类(基础——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概括和抽象、应用——怎么做)c.按研究目的分类(描述型、解释型、规范型)d.从论证方法角度分类(理论、实证)第二章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概念(concept)概念包括内涵(事物的特有属性)和外延(具有概念所特有属性的事物)两方面,是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管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1.思考过程:本质上是将让人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2.表述过程:本质上是将人的大脑已得的潜在知识转化为可以传递、保存、扩散的显在知识的过程。
3.纯理论研究:华莱士模型的上半部循环,T-H-E-T,即从理论出发,通过文献回顾和主观臆测提出假设,再通过经验数据进行概括,然后推导出理论。
具备良好的理论研究功底或思辨能力,可以得出相当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4.理论的去向:继续今后的研究,推出新的成果;发表落实著作权,为同行提供继续研究的前提;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
5.知识的分类:事实类知识、原理类知识、技能类知识、人际类知识。
内容性知识:指我们人类知识库里存放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
包括事实类知识和原理类知识。
方法类知识:指我们发现和处理内容类知识的方法、技能或工具等。
包括技能类知识和人际类知识。
规则类知识:包括制度类知识和伦理性知识。
6.认知方法:传承知识方法(因袭法、权威法、常识法)- 李怀祖分类发现知识方法(科学法、思辨法、直觉法)7.好思考:有意义的假说(研究有三种: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即提出又验证假说)有创造性的假说好表述:易于理解的表述有说服力的表述(有说服力的论文具备三点:一是证据充分、资料确凿这是事实说服力;二是论点正确、立论妥当,这是内容说服力;三是逻辑正确,结构明晰,这是形式说服力)8.科学方法的四特性: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普遍性非科学方法四特性:主观性、思辨性、直觉性、普遍性人类知识进步的“三部曲”:科学、哲学、宗教第二章管理学研究方法概要1.管理人与经济人:西蒙提出,管理人是指遵循满意原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阿罗提出,有限理性是人的行为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是管理人假说的两个基本要素)管理人追求满意解,经济人追求最优解。
2.经济学是力图用“一套方法解释所有”社会经济现象,而管理学则似乎是在用“各种方法处理一种”管理现象。
管理学研究方法整理
1、研究方法之哲学信仰进化知识论(重要知识点)以波普尔(Karl R. Popper, 1902-1994)提出的进化认识论为代表。
他主张科学方法应当是以理性批判为基础的演绎推理。
科学家先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假说和猜想,再依据事实对假设进行检验,并在检验过程中不断修正原有的假设和猜想。
其进化认识论如下图(波普尔的四段图示)所示:•科学哲学的转向在科学理论的场合,问题的产生通常是出自于下列三种不同情景:(1)理论与观察或实验的结果不一致;(2)理论系统内不发生相互矛盾的现象;(3)两个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冲突。
•进化论与逻辑实证论的区别知识论方面,进化认识论不像逻辑实证论那样,采用“逻辑图像论”只以精确地描绘世界图像为满足,而主张要建构理论来解释人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
本体论方面,进化认识论认为:科学家为了解释事实或现象,在建构理论时必须提出各种形而上的概念,这种形而上的假设建构,不是一种虚构,而是一种“实在”。
方法论方面,正因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建构出来的,而不是“描绘世界的图像”,因此进化认识论在方法论方面主张“证伪论”,认为科学家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在于“证实”命题,而是在于“证伪”理论中的命题,他们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
•科学哲学——总结• 1. 实证主义:极端经验论(实证)• 2. 逻辑实证论:极端经验论(实证)、逻辑图像论(反对形而上)• 3. 后实证主义(进化认识论):理论建构(形而上)、实证(非极端经验论)、可证伪性• A Simplifi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and Types of Research•• El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二、科学研究过程•检验假设的研究(演绎法)遵循图1右半部分的流程。
•建立理论的研究(归纳法)遵循图1左半部分的流程。
•检验假设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邮件、网络、电话或访谈)、实验(大学环境下)、准实验(组织中)以及二手数据(财务、生产或人事记录)。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核心考点(最终版)
1.研究的定义:研究就是发现那些所感知的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原理、原则的过程,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
包括思考和表述两个阶段。
1.1思考过程:(1)思考过程本质上是将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资料认识等进行大脑的加工,从而创造新知识,特别是理性知识的过程。
(3)思考过程可分逻辑思考过程、非逻辑思考过程。
1.2表述过程:(1)表述过程本质上是将人的大脑已得的潜在知识转化为可以传递、保存、扩散的显在知识的过程。
(2)表述过程不能离开语言(或文字,或符号)。
(3)表述的目的在于将知识记载下来和传递给他人。
2.华莱士模型及其扩展华莱士模型认为,科学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有研究者做的是纯理论研究,就是根植于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学术价值,成了模型的上半部循环:T—H—E—T;有的重视应用价值的研究,研究起源于观察,为根植于实践的研究,成果在于实用,初入研究之门的学生的研究属于模型的下半部:O—E—H。
3.华莱士模型及其可能的短路4.华莱士模型的扩展:如果我们扩展一下华莱士模型,增加理论用于实践的再检验、再观察环节,就可能使研究过程变得更加完整,至少减少短路的可能性。
5.开放性研究模型更关注理论的去向,理论的三个去向为:1.该理论的研究者继续今后的研究,不断推出新的、升级的研究成果,这种成果可以是完善、可以是质疑也可以是推翻原来的假说。
2.研究者通过发表落实自己的著作权等权益,并为同行提供继续研究的前提。
3.研究者通过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并使实践者在实践中检验和推进理论。
6.研究的目的:6.1 写论文的目的:一是为发现新知识,有价值于社会;二是为提升你自己,真正掌握科学或系统地发现问题、分析事物、表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拿文凭、评职称或者拿科研奖金。
6.2搞研究的六大目的:(1)提升能力;(2)拿文凭、评职称;(3)创造知识;(4)积累知识资本;(5)满足兴趣;(6)享受求知快乐。
管理研究方法论-2013年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管理研究方法论2013年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试内容:1.方法论基本知识;2.参考论文的模型设计;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4.实证分析的细节目录1.方法论基本知识 (1)2.参考论文的模型设计 (2)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4.数据库使用的考查 (9)1.方法论基本知识1.引言的要素及写作逻辑引言(Introduction)的要素包括:研究动机;问题表述;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的区别;研究发现;研究的创新点。
2.引言与摘要的区别:答题方式:①两者分别包含的要素;②两者的相同点;③两者的不同点①摘要在篇幅上简短精悍,主要有三要素:研究问题、研究发现和研究的价值;引言的要素包括:研究动机;问题表述;与其他研究的区别;研究发现;研究的创新点。
②引言与摘要的相同点:③引言与摘要的不同点:3.文献回顾的写作原则:相关性:文献选择的要求,按照重要性选择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评述;递进性:指逻辑层次的递进,要求在选对文献的前提下按照逻辑设计来对研究进行逐点支撑;客观性:要求如实反映作者的观点,尽量避免盲目的二手引用;4.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应从目的、内容和形式三个角度进行阐述:①两者写作的目的不同:文献回顾是对已有研究在遵循相关性的前提下对研究问题进行归纳评述;理论分析针对研究假说,为发展研究假说而提出的,而且理论分析的提出是有逻辑依据的。
②两者写作的内容不同:文献回顾重在回顾,述评结合,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来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理论分析重在分析,体现假说间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通过理论分析使假说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特征;③两者写作的形式不同:文献回顾从自己的角度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层次进行评述,评述过程中要遵循相关性和递进性原则;理论分析论证的是一种关系——假说在逻辑上是成立的,逻辑的依据是理论,即前人的思想,但理论分析是要为自身逻辑的建立提供依据。
2.参考论文的模型设计此处考查的模型包括:琼斯模型;事件研究法;测量真实活动水平的系列模型答题方式: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回答:1.模型思想2.计量原理3.模型公式4.实证检验步骤2.1琼斯模型●琼斯模型思想与计量原理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的净利润(NI)包括经营现金流量(CFO)和应计利润(TA),而应计利润又可进一步分为可操纵应计利润(DA)与非可操纵应计利润(NDA),盈余管理的程度就用可操纵应计利润来表示。
管理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1、(1)文献综述的结构: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前言);正文;总结(建议);参考文献。
1)前言部分——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研究领域;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阐述本次综述的框架。
2)主题部分——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要有自己综述论文的好的框架。
不管用那一种框架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
3)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与前言部分呼应,指出现有研究中主要研究方法上的优缺点或认识差距,若作者对所综述的主题已经有所研究,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2)文献综述的目的:1)、可以避免无根据的研究和对以前已经做过的研究的过度重复。
2)、有助于确定新的前沿领域,有助于确定所进行的研究怎样、在哪儿和以什么方式才能增加已有的知识。
它有助于研究者和立项书的评委了解本项目将如何有助于对该问题和该研究领域做出更全面的理解,它也有助于研究者解释项目完成后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3)、为下列情况提供思路和指导: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技术;数据来源;研究者尚未想到的其他研究途径。
4)、指出以前分析途径中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有助于加深对项目设计的理解。
或者,可以指出哪一种途径已尝试或还没有尝试过。
5)、揭示问题的概念背景或为研究者自己研究的假设提供基础。
(3)文献综述写作应注意的事项:一、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
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文献综述的前提,否则可能以偏盖全,甚至是误导读者。
二、所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搜集到的文献可能观点相同或在可靠性或科学性上有差异,作者在引用时应该注意到所选用的文献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三、忠实于原始文献。
作者所引用的文献应该贯彻忠实于原始文献的原则,不应该添加个人的观点和评论,不能篡改原始文献的内容。
四、标注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的末尾必须著录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所著录的参考文献应该是能够反映文献综述主题的,而且应该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
管理研究方法论-2013年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管理研究方法论2013年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试内容:1.方法论基本知识;2.参考论文的模型设计;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4.实证分析的细节目录1.方法论基本知识 (1)2.参考论文的模型设计 (2)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4.数据库使用的考查 (9)1.方法论基本知识1.引言的要素及写作逻辑引言(Introduction)的要素包括:研究动机;问题表述;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的区别;研究发现;研究的创新点。
2.引言与摘要的区别:答题方式:①两者分别包含的要素;②两者的相同点;③两者的不同点①摘要在篇幅上简短精悍,主要有三要素:研究问题、研究发现和研究的价值;引言的要素包括:研究动机;问题表述;与其他研究的区别;研究发现;研究的创新点。
②引言与摘要的相同点:③引言与摘要的不同点:3.文献回顾的写作原则:相关性:文献选择的要求,按照重要性选择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评述;递进性:指逻辑层次的递进,要求在选对文献的前提下按照逻辑设计来对研究进行逐点支撑;客观性:要求如实反映作者的观点,尽量避免盲目的二手引用;4.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应从目的、内容和形式三个角度进行阐述:①两者写作的目的不同:文献回顾是对已有研究在遵循相关性的前提下对研究问题进行归纳评述;理论分析针对研究假说,为发展研究假说而提出的,而且理论分析的提出是有逻辑依据的。
②两者写作的内容不同:文献回顾重在回顾,述评结合,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来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理论分析重在分析,体现假说间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通过理论分析使假说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特征;③两者写作的形式不同:文献回顾从自己的角度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层次进行评述,评述过程中要遵循相关性和递进性原则;理论分析论证的是一种关系——假说在逻辑上是成立的,逻辑的依据是理论,即前人的思想,但理论分析是要为自身逻辑的建立提供依据。
2.参考论文的模型设计此处考查的模型包括:琼斯模型;事件研究法;测量真实活动水平的系列模型答题方式: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回答:1.模型思想2.计量原理3.模型公式4.实证检验步骤2.1琼斯模型●琼斯模型思想与计量原理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的净利润(NI)包括经营现金流量(CFO)和应计利润(TA),而应计利润又可进一步分为可操纵应计利润(DA)与非可操纵应计利润(NDA),盈余管理的程度就用可操纵应计利润来表示。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1.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明确:在进行管理学研究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可以是理论探索、理论验证、理论构建或实证研究等,研究问题应该具备足够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2.文献综述:在进行具体的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已有的研究进展、争议和不足之处。
文献综述有助于识别研究问题的研究空白,并为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3.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管理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研究的范围、时间、样本选择、数据采集方法等。
研究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来选择,例如,实证研究可以采用实证方法,探索性研究可以采用质性方法。
4.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管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试、观察等方式进行采集。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管理,以及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数据分析:管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可以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使用主观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分类、比较、归纳和演绎等。
定量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可以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
6.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是管理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在解释和讨论研究结果时,需要对研究假设的支持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的原因和影响,并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7.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在进行管理学研究时,需要保证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具体来说,需要在研究设计中遵循科学原则,控制研究误差,提高研究的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估,以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8.实践应用和推广:管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因此,研究结果应该能够被管理实践所接受和应用,并能够为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案。
在掌握了以上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要点之后,还需要进行实践和练习,不断提升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和研究的质量。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期末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期末总结一、引言管理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学习管理研究方法的理论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充分了解到管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掌握了一系列研究技能,并且通过实践项目的完成,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
本文将就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二、课程内容回顾本学期的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写作。
1.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管理研究方法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研究过程的走向和结果的可信度。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理解到研究设计的重要性和灵活性,并且学会了如何选择和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目的的研究设计。
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管理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实验观察等。
通过实践项目的完成,我了解到了数据收集的困难和技巧,并且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数据收集工具。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论统计和质性研究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并且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读研究数据。
4. 研究报告写作研究报告写作是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表达的过程。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研究报告的结构、写作技巧和格式要求等。
通过实践项目的完成,我提高了自己的报告写作能力,并且明白了一个好的研究报告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准确的数据和精确的语言。
三、学习收获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 研究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管理研究方法,我培养了系统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在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并且学会了如何利用数据来验证假设。
2. 数据分析技能的提升通过学习数据分析方法和实践项目的完成,我掌握了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
管理研究方法复习
管理研究方法1什么是演绎研究和归纳研究?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归纳法是对观察、实验和调查所得的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推理形式,其主要环节是归纳推理。
演绎法与归纳法相反,是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论演绎必须以归纳为基础。
归纳必须以演绎为指导。
归纳和演绎相互渗透和转化2什么是信度?什么是效度?请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信度: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效度:你在多大程度上研究到你想要研究的问题3什么是内部效度?什么是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建立起的正确因果关系的程度外部效度是指从一组样本中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或者适用于其他群体与情境4什么是效度影响因素?、测验本身的因素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三、样本团体的性质四、效标的性质5什么是内部效度影响因素?什么是外部效度影响因素?1. 主试因素1. 测验的反作用效果2. 被试因素6.测验7. 被试流逝8. 统计回归9. 设备的使用 6在实验方法中,常见的内部效度影响因素有哪些?各自相对应的有 哪些解决办法?一、历史、研究被试、研究手段方法和程序、统计回归效应四方面因 素。
7在实验方法中,常见的外部效度影响因素有哪些?各自相对应的有 哪些解决办法?、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 4个方面:研究被试方面、变量的定 义和测试方面、研究手段和程序方面、实验者方面。
8什么是组间设计?什么是组内设计?组间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不太存在一个实验组污染另一个实验组的情况,传递效应较小,需求 特性较小。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 上。
被试间的组间差异小,容易做出显著的结果。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3.历史(经历)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 4.成熟或自然发展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5.选择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9与组间设计相比,组内设计有什么优缺点?组内设计的特点:①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管理研究方法论考点总结
方法论:处理问题的一般路径和方法科学: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科学研究:是最精确的新知识获取方法思辨研究:与科学研究相抗衡的新知识探索方法。
概念:人们思维的产物名词: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定义:也称界说,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逻辑方法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可以加以度量。
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
命题的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作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理论:一组机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推理:从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出另一个命题归纳:是从具体事实到抽象理论的过程,从数据或证据出发推出结论演绎:是从抽象理论到具体事实的过程,从一般到具体,从解释到事实信度:对于同样的对象运用同样的观测方法得出同样观测结果的可能性内部效度:用来考察经验证过的研究假设,判断其表述的变量间关系的可行程度外部效度:描述研究者已证实过的假设可供推广的程度,辨明此项假设所断定的变量间关联的适用范围和环境.1。
直接或间接的求知途径有哪些方法:P3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科学、科学方法(4个特点: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思辨法2.研究工作要符合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P13:实证性,客观性,清晰性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社会科学由人文学科脱胎而来,与自然科学相比,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上就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点。
首先所研究的现象差异大,不仅包括客观环境因素还涉及个人心理和生理以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
其次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境等因素。
最后社会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各种偶然因素多,社会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作出长期预测。
管理系统研究方法复习
管理系统研究方法复习管理学研究方法总结一、管理研究的一般操作程序是什么?①提出科学问题②研究设计③收集数据④分析数据⑤展开讨论⑥做出结论●提出科学问题:指出方向和领域,既要在实践上重要,也要在理论上重要。
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或变量,并询问其关系如何,是研究者想要通过研究予以回答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可解答性、明确性、客观性;寻找问题的来源有从理论本身出发,根据实践活动情况,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入手,从研究方法入手。
●文献综述:一是别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具体进展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发展方向如何,二是别人如何回答这一问题的。
既在研究问题之前,也在问题之后,伴随着问题由大到小的具体化,并且还指导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我的观点(系统论、联系观、发展观);我准备在哪点上有突破(具体哪些内容);我的假设(尝试性回答);我的方法(操作方法)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经过周密的思考而制订出包括最后如何统计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在内的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计划和安排,其重点是对如何实施研究做出比较详细的规划。
包括: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收集数据:我用什么样的数据来回答问题,样本在哪?代表性?对问题本身的意义●分析数据:采用什么方法寻找数据中的意义,有哪些差异可以利用?通过差异说明规律或共性;判断自己与他人的结果是否相同,并分析原因●展开讨论:数据是否说明了问题,是否回答了问题,如果没有验证假设,原因是什么?与别人研究相比,有哪些进展,存在哪些局限,综合已有的研究,本领域的理论概貌如何,将继续向哪个方向发展●做出结论得出启示二、研究问题提出的策略有哪些?研究假设的类型有哪些?、1、研究问题提出的策略主要有以下4种:①文献综述法通过文献查阅与评价,明确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了解已有研究的完成质量,包括已有研究中忽略的一些问题;已有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已有研究中方法学上存在的问题;重复已有研究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明确的主题:问题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结构合理、逻辑性强:问题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应答者的思维程序。
通俗易懂。
控制问卷的长度。
便于资料的校验、整理和统计
5.实验研究是一种受控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来评估它对一个或多个变量产生的效应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一般的做法是研究者预先提出一种因果关系的尝试性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检验。
8.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
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总方差分解
强度测量
显著性检验
结果解释
第六章:
1.调查法:管理研究人员采用提问的方式了解有关被调查内容的信息
2.调查法主要依据结构化的问卷、直接的收集信息
3.结构化是指数据收集过程是标准化,通过准备正式的问卷并按照预定的顺序提出问题来获取信息,直接是指被调查者明确知晓调查的目的
11.归纳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来形成新的理论或命题,以形成对现象的解释和预测
12.实证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步
(1)提出问题和研究目标;
(2)提出可证伪的假设;
(3)设计研究的技术方法和路线;
(4)取得数据并说明数据的客观性
(5)利用数据检验假设;
(6)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
13.理论是一个由概念或者变量组成的系统,通过命题将概念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通过假设将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
第五章
1.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形成零假设(空假设)和备选假设(备择假设)
2.选择正确的统计技术和合适的检验统计量
3.设置显著性水平
4.抽样、收集数据并进行检验统计量实现值的计算
5.确定在空假设的前提下检验统计量实现值发生的
概率,看其是否比预先设定的显著性水平还小,如果是则拒绝原假设。
2.检验统计量:数据的代表是作为其函数的统计量
14.理论至少包括四个要素
(1)概念和变量是对研究范围内各类现象或行为的抽象
变量是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
(2)命题和假设是对概念(变量)之间关系进行描述
(3)机制或原理,构成理论的命题必须被系统地组织在一个逻辑框架中,说明概念间存在这种关系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或心理的)
(4)边界条件
15.概念就是对于单个现象或实体的一种表达和指明,它是抽象的、普遍的、不能被直接观察的。反映事物或现象称为自身并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13.真实验是指实验研究人员能够随机地把实验对象分派到实验组或控制组,也可以对实验误差来源加以控制,使得实验结果能够完全归因于自变量改变的实验。
14内部有效性:对实验结果的确信程度
外在有效性(外部效度):实验中测量的因果关系可以一般化到外部环境的程度。
15.实验控制:
(1)物理控制——针对实验环境;(实验前)
实证研究方法——回答是什么
以事实(观察、测量、资料)为判断真实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眼见为实”
9.应用性研究目的是解决局部的、特定的管理问题
基础性研究针对有代表性的管理问题,试图发现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10.研究有两种途径
演绎的研究方法现有的理论开始,利用理论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建立假设,并通过假设检验来发展理论
7.度量:给描述对象赋值的过程
8.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则将数字分配给所研究对象的某个特征的定量化方法。
9.量表就是设计人员反映分析单位特性的度量标准
10.类别量表:用来度量被调查对象的某一特征的不同分类,一个定类尺度中的序号不反映物体历拥有的特性的数量
11.顺序量表表示了研究对象间程度上的差异,它具有比较的特性
9.实验变异:实验处理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异
10..外部变异:实验处理之外的因素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异称.
11.前测与后测:分别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前和之后对实验对象所作的观察或测量,比较实验处理前后发生的情况,找出因变量发生的变异.
12.接受实验处理的一(多)组研究对象称为实验组
不接受实验处理的一(多)组研究对象称为控制组
资料分析—比较逻辑预期和实际观察
6.科学的基本范式合乎逻辑的理论诠释,显著地事实证据,证据与理论的匹配组成了我们追求
7.管理学科主要是沿着科学管理和组织行为两大学派的轨迹发展
8.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思辨研究方法——回答应该是什么
以逻辑推理、思辨为主,相信所有的知识可以从已知的定律或基本的事实演绎得到。
16.选题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研究的必要性
有开展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客观条件
有适宜的主观条件
潜在结果的匀称性
与以后研究工作的衔接
有利于争取资助
17.发展现有理论主要有四种途径
深化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成分,使得原来的理论更全面、更具体、更精确、更严谨,从而增加了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繁衍是研究者从其他领域的理论中借鉴某个或某些思想,将其应用到新领域的现象上。
14.测量值是指反映一个物体某种特性的数字
15.可靠性指的是如果测量被重复进行,一个量表产生一致性结果的程度。信度表示了测量免除随机误差的程度。
16.评价信度的方法
重复测试—同样的条件下重复测试(2-4周)
复本测试—建立两个完全等价的测试量表
内部一致性信度
α参数法:是对每一个项目与其他所有项目作相关度计算
3.变量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取值在幅度上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可加以度量
4.维度是分类的技术的术话就,概念的具体方面或层面
5.建立维度的几点规则(重要):
完备性:划分出来的维度的总和,应当涵盖概念的外延
准则唯一性:每一层次的维度只应有一个分类准则
相对独立性:划分出来的各个维度应具有较为显著的独立性
6.尺度是在被测度内容上的值域范围或取值的类别集
(2)选择控制——针对被试样本;(实验前)
(3)统计控制——通过统计处理。(实验后)
16.物理控制:
(1)排除法——把外生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2)恒定法——使外生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17.选择控制
随机化和配对把不同的实验对象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水平,称为被试间设计(组间设计);把相同的实验对象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水平,称为被试内设计(组内设计)。在实验对象个体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宜选用被试内设计,当实验处理可能造成污染时,应采用被试间设计。
12.差距量表不仅能够表示顺序关系,还能够测量各顺序位置间的距离,等距量表暗示每个等级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13.量表开发的基本步骤
1.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2.初步确定概念的构面(维度)及其项目。
3.第一阶段的数据收集及量表纯化
计算单项对总体的相关系数及alpha系数;
删除相关系数低的问项提高alpha系数;
竞争研究者针对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与原来的理论做出针锋相对的及时
整合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经建立起来的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模型。
第四章:
1.概念(concept)是观测和感受到一群相关联现象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即同一性,将这种共性构成一个概念。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
2.定义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事物或现象共同特性(即内涵)的逻辑方法。
24.因子分析是一种主要用于数据化简和降维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25.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则是用少数几个公因子来反映数据的基本结构
26.因子分析基于这样的思想:根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因子),它们可以反映问题的说一个维度。
27.方法比较
主成分分析法使用直接由数据计算出的协方差阵,适用于寻求可以解释数据中的最大方差的尽可能少的因子时
公因子分析法则先将计算出的协方差阵的对角线元素替换为一个估计的共同度,再进行后续分析
18.因子载荷:测变量和提取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的大小。
19.基础性因子:一个因子的所有因子负载均较高的情形
20.标准效度:指一个量表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反映与被选做标准的其他变量(标准变量)之间的关系
21.平行效度:标准的测量工具和自行开发的形式将被同时用以对一组调查对象进行测试并比较其结果
22.收敛效度是指测量同一维度的不同题项之间的相关度,主要通过测项的标准化载荷系数和平均方差提取量(AVE)来检验。
23.区别效度是指概念体系中某一维度与其他维度在内涵方面的差别程度。区别效度检验的方法是检查每个维度的AVE值是否大于该概念(维度)与其他概念(维度)之间的方差
通过探索性的因子分析确认量表的构面;
问项的重分配及构面的重建(如果需要,返回3.1)
第二阶段的数据收集及量表纯化
重复步骤3。
通过验证性的因子分析再次确认构面。
5.量表构面及问项的确定。
6.量表信度及效度的检验。
7.量表应用的实证分析。
7.1维度的相对重要性分析
7.2其他一些变量或情景对量表使用的影响
分半法:量表中的项目被分成两半,对两半的分值进行相关分析,两部分之间的高度相关表明高的内部一致性。
17.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量表的测量结果反映的被测对象的真实差异。完美的效度应该没有测量误差
18.评价有效性的方法:
内容有效性
准则有效性
建构有效性
19.内容效度有时也叫做表面效度,是对量表的内容表现特定测量任务的优劣程度的一个主观而系统的评价
6.实验设计包括4类因素:
被操纵的处理或实验变量(自变量)
参与实验的测试单元(个人、组织、)
要测量的非独立变量(因变量)
处理外生因素的计划或程序
7.外源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EV)是对研究系统产生影响的变量,它会对系统内部的变量关系产生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