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贸易行业现状分析及风险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材贸易行业现状分析
及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控制建议
一、我国钢铁产业基本情况——关联度高、带动力强 (3)
(一)生产供应环节 (3)
1.铁矿石供应受制于外国企业 (3)
2.焦炭自给率高 (4)
3.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4)
4.钢铁产能过剩 (4)
5.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 (4)
(二)消费使用环节 (4)
1.我国钢材消费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4)
2.消费领域较为集中 (5)
3.消费增长将逐步放缓 (5)
(三)贸易流通环节 (5)
1.流通渠道以传统贸易模式为主 (5)
2.钢厂掌握定价权,但有效定价机制尚未形成 (5)
3.贸易商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 (5)
二、钢铁行业趋势分析——需求稳步增长,供给稳定 (6)
(一)消费需求分析 (6)
1.钢材需求量稳定增长 (6)
2.钢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呈线性关系 (6)
3.重点行业需求增长快速 (6)
4.钢材价格波动剧烈 (7)
5.人均钢材消费将达到工业化中后期水平 (8)
6.消费结构集中度依然较高 (8)
(二)生产供给分析 (9)
1.铁矿石进口价格将进一步提升 (9)
2.产能扩展暂缓 (10)
3.供需平衡将进一步稳定 (10)
(三)北京地区钢材市场分析 (10)
1.北京成为了北方重要的钢材产品集散地 (10)
2.北京本地钢材需求以房地产为主 (10)
三、金融货币政策对钢材贸易行业的影响 (11)
(一)直接影响钢材贸易商的资金量和资金成本 (11)
(二)对终端消费的间接影响意义深远 (11)
(三)目前财政货币政策旨在平抑价格,维持需求 (12)
四、钢材贸易行业风险分析 (12)
(一)系统风险适中 (12)
1.宏观经济持续增长,但增幅放缓 (12)
2.产业集中度过高 (12)
3.房地产业对银行体系的依赖程度较高 (13)
4.政策风险较高 (13)
(二)钢材贸易行业风险较高 (13)
1.钢材贸易行业在整个钢铁产业链中的地位较低 (13)
2.行业资金杠杆较高,过度融资风险较大 (13)
3.钢材贸易行业资金挪用现象严重 (13)
4.钢材贸易商市场经营管理风险较大 (14)
(三)钢材贸易行业融资风险评估 (14)
1.客户群规模偏大,客户群经营模式单一 (14)
2.中小型企业占据多数,实力分布不均 (14)
3. 抵质押物措施的补偿性偏弱 (15)
4. 贷后监管难度较大 (15)
五、钢材贸易行业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15)
(一)针对行业特点制定稳健的金融决策 (15)
(二)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 (15)
(三)合理调整客户结构 (16)
(四)全面做好贷前检查 (16)
(五)警惕企业利用关联公司过度负债 (16)
(六)设置有效的抵质押物措施 (16)
(七)合理科学安排贷后检查工作 (16)
一、我国钢铁产业基本情况——关联度高、带动力强
钢铁作为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原材料,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链条长、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能力强的特点。

(一)生产供应环节
1.铁矿石供应受制于外国企业
(1)对外依赖度高
由于我国国内铁矿石开采品位不高,导致炼钢成本过高,因此我国炼钢业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都从国外进口。

根据联合金属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进口铁矿石依赖度近五年来持续上升,从2005年的50%左右上升到了2010年的70%以上。

(2)进口地集中度高
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以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三国为主,其中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
(3)价格谈判处于劣势地位
全球铁矿石价格铁矿石谈判始于2005年底,主要基于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与与巴西淡水河谷与需方之间商定的合约来确定。

由于全球三大铁矿巨头对国际铁矿石的生产和贸易垄断程度很高,占到全球铁矿海运贸易量的70%以上。

三大铁矿巨头在铁矿的产能方面采取了非常有力的控制手段,再加上全球市场对铁矿需求增长非常迅速,因此全球铁矿的供需关系一直保持着紧张的格局。

未来几年三大铁矿巨头仍有可能通过
其自身高度的垄断地位,控制国际铁矿石的供给结构,造成供求关系难以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进而控制协议矿价。

因此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短期内要改变这种国际铁矿石供需和谈判格局,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非常困难,因此中国钢铁行业仍将面临国际铁矿石价格长期高位运行的不利局面。

2003年以来国际铁矿石协议矿价上涨幅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铁矿石离岸价上涨幅度8.9% 18.62% 71.5% 19.0% 9.5% 65% 资料来源:国际钢铁工业协会
2.焦炭自给率高
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初略测算,2010年我国生产和消费焦炭3.8亿多吨,约占全球焦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65%左右。

同年进口炼焦煤4727万吨,进口量相对消费总量比重很低。

尽管近几年我国焦炭的进口量增幅较大,但总体分析我国仍然是炼焦煤生产大国,进口量占总消费量比重仅占约8%左右,和铁矿石进口依存度60%~70%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进口部分优质炼焦煤只是对交通运输比较方便的沿海东南部地区起到补充或品种调剂作用。

因此对于钢铁行业另一重要的原料——煤焦炭而言,我国的供给及价格压力较轻,目前主要的问题集中在生产技术的改进方面,因此国内焦炭生产企业和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把握好国内外炼焦煤市场的供需关系,尽快改进优质焦煤和焦炭生产和使用的技术工艺水平。

3.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9.5亿千瓦,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16万千瓦,并网风电3000万千瓦。

考虑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各种因素,我国的经济和电力消费仍将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2010年电力消费增长了呈现“前高后稳”的基本走势,全年电力消费同比增长12%左右,达到4.1万亿千瓦时左右。

全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在4650小时左右,并未突破历史高位,产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保障。

从行业角度分析,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近75%,而钢铁冶炼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9.29%,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5.0%,是用电大户。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政府对电力供应的行政干预力度较大,但从历史经验以及供需关系上分析,政府对电力供应的行政干预更多的是从维持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除了特殊季节时段,基本没有因为电力供需失衡而采取限制供电的行为。

因此整体上看,我国炼钢业的电力需求能够得到保障。

4.钢铁产能过剩
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钢铁产量持续大幅增长。

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1亿吨,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2006年中国粗钢产量4.23亿吨,成为钢铁净出口国。

根据美林银行的调研,2010年中国钢铁产能达到7.44亿吨/年,而2010年全行业产粗钢6.3亿吨,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现象。

而钢铁生产地区相对比较集中,河北、江苏、辽宁、山东等省集中了全国主要的钢铁生产能力。

5.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数量众多,集中度较低,是我国钢铁工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分别有粗钢、生铁、钢材、铁合金生产企业511、639、3214、1377家。

而同年我国钢铁行业年产粗钢最多的十家企业合计生产粗钢30473.3万吨,CR10(前10家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为48.6%,考虑到这十家企业中存在名义上重组实质上并未整合的企业,CR10实际数值要比48.6%还要低。

而美国和日本的CR4(前4家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已经分别达到了74.9%和77.6%。

(二)消费使用环节
1.我国钢材消费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6.3亿吨左右,考虑到有4000万吨的出口量以及部分进口及库存情况,实际消费量约为5.31亿吨,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了390公斤。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即将进入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

2.消费领域较为集中
尽管钢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及城镇化中期阶段,因此近年来的钢材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机械制造业、铁路、造船、汽车、家电、电力等行业。

其中建筑业对钢材的需求最为突出,我国建筑用钢占整个钢材消费量的50%左右,其中房地产建设用钢又占整个建筑用钢的60%以上。

3.消费增长将逐步放缓
根据美林银行对2010年中国钢铁产业的分析和预测,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真实增速将从2009年的35.9%下降到21.8%(名义增速26%),2011年进一步下降至17.5%(名义增速21%),是2001年以来的最低。

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钢材消费强度在继续明显下降。

因此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增长预测为8.5%,2011年则降低到6.5%。

根据美林银行对国内40家大型企业的调研显示:基建、汽车和造船行业需求增长减速明显;房地产、制造业、家用电器和五金行业需求增长稳定。

(三)贸易流通环节
1.流通渠道以传统贸易模式为主
目前我国钢材流通渠道主要有以下五种:
(1)钢铁企业对批量大、专用性强的产品实行直供直销;
(2)钢铁企业在全国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或与流通企业合资建立销售网络和加工配送中心;
(3)钢铁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实施网上销售;
(4)通过中间商(包括经销商、代理商)销售;
(5)依托钢材交易市场进行销售。

目前我国钢材贸易主要以现货的批发和零售为主,部分地区线材和螺纹钢可以进行期货交易。

现货交易则由批发及各级零售商多层级组成,一级贸易商多为批发公司,规模较大,资金实力也较大,能够直接和钢厂订货,享受钢厂各项政策;二级贸易商规模比一级贸易商小一些,不能和钢厂直接订货,由一级贸易商为其代订货,同时服务终端消费客户以及进行现货市场买卖钢材;三级贸易商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主要进行市场销售和现货贸易,服务最终客户,为其备货和垫资。

2.钢厂掌握定价权,但有效定价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国内的钢价一般都依托各大钢厂的出厂价再根据市场供需行情的情况最终确定,总体而言钢厂拥有定价环节的话语权。

但诸多钢厂的钢材出厂价格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标准,往往是由各钢厂自行决定,各钢厂之间又缺乏合理的沟通协调机制,往往各自为政,有时相互攀比,导致钢材出厂价多种多样,变动频繁,甚至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3.贸易商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
我国钢贸商大约有25万家,钢材交易市场有660多家。

行业集中度比较低,而且实力普遍偏小,主要是民营的中小企业数量比较多。

年销售能力达到千万吨的企业寥寥无几,百万吨以上更不多见,大部分是在十万吨甚至更少。

在定价环节中,钢厂根据贸易商实力不同,分别成为钢厂的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等。

一级代理商和钢厂通常以长期合同方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般确定购销的固定价格,然后根据市场状况调整。

二级及更低级别的代理商通常采用市场定价方式进行贸易。

由于钢厂掌握着钢材价格谈判的主动权,很多钢厂在定价时有意的控制了钢材贸易商的利润空间;在实物资金周转方面,钢厂一般也要先付款,后发货,而下游的需求方如建筑用钢企业大多是采取先货后款。

这样一来,处于中间环节的贸易商不但在定价环节中的话语权很低,而且还要承担着整个钢铁行业运行中很大一部分的资金供给压力,这些都说明了钢材贸易商在钢铁产业链中处于较为突出的弱势地位。

二、钢铁行业趋势分析——需求稳步增长,供给稳定
(一)消费需求分析
1.钢材需求量稳定增长
2004年-2010年我国每年的钢材消费总量从2.68亿吨增长到5.31亿吨,年均增幅11.88%。

即使是在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时期,2009年钢材消费总量也比较上年增长了14.1%。

这其中固然有政府投资的影响,但2010年的消费总量也较2009年增长了8.6%。

通过与GDP增长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钢材需求增长率与GDP增长率长期保持一致,线性关系较为清晰。

因此可以判断,钢材的需求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与整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2.钢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呈线性关系
3.重点行业需求增长快速
通过对我国2004年-2010年各行业钢材消费增长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从增长率上看,汽车制造业对钢材的消费增长最快,近六年的年均增长达到了29.72%,这一方面是国家在近几年加大了对汽车行业的建设力度,另一方也是由于汽车产业基数低,易实现高速增长。


真正对钢材消费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建筑业,一方面,建筑业用钢量占钢材消费总量的
4.钢材价格波动剧烈
尽管从钢材需求量的角度分析,我国钢材市场近6年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但钢材的价格却受到多种市场因素影响,变动幅度很大。

通过对上海钢材市场二级螺纹钢2005年至2011年3月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出,近六年我国钢材价格变动分为了5个阶段。

(1)2005年初至2006年2月中旬,钢材价格处于一个略微下跌的趋势,从3470元跌到了11月底2885元,一年的跌幅为16%。

对比同期的钢材需求增长看,这一时期的建筑钢材需求量增长为10.27%,为前后三年最低的。

这一时期的钢价下跌主要是由于需求放缓所导致。

(2)2006年2月中旬至2006年10月底,这一阶段的钢材价格整体上呈现缓慢爬升,价格基本稳定在3000元左右的区间,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100元。

这期间出现过一个短暂的攀升。

期间在2006年5月中旬到7月中旬两个月的时间段,出现了一次短暂的价格波动,先是在一个月内由3000元左右迅速拉升到3400元,又在一个月内迅速跌回3000元左右。

(3)2006年10月底至2008年5月中旬,这一阶段出现了钢材市场长达一年半的牛市。

价格由3050元左右一路飙升到5540元。

尽管这一时期的国家财政政策整体稳健,但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而且处于奥运建设期,国家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较大,建筑业业对钢材需求量很大,导致了钢材价格飙升。

(4)2008年5月底至2009年4月上旬,这一期间经历了钢材市场近几年最大一次下跌,从最高值5540元一路下跌到3160元,大致相当于2006年度开始暴涨前的价格水平。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需求迅速下降,包括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减弱以及国内因奥运建设进入尾声,部分需求出现真空;二是前几年钢材产能的连续扩张,使得下游出现需求下降之后而产能过剩,供需关系发生了严重倾斜。

(5)2009年4月上旬至今。

这一时期的钢材价格从大趋势上看呈回升态势,但波动剧烈,尤以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为甚,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经历了两大四小共6次震荡,其中最大的一次接近了35%。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以及国际金融市场逐步稳定后,钢价震荡的幅度和频率都在下降,从2010年9月份开始,又出现了久违的稳步上升趋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去年10月份国家开始紧缩银根,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后,在2011年3月下旬出现了一次2%左右下跌震荡,目前又开始稳步攀升。

5.人均钢材消费将达到工业化中后期水平
工业化是影响钢铁需求的长期因素,只要工业化进程没有结束,钢铁需求的增长也就不会结束,短期内的起伏并不能影响钢铁需求增长的长期趋势。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工业化推进,钢材量人均消费也逐步增加,在工业化中后期达到峰值,之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从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来看,美国、日本、韩国工业化过程中人均钢消费量峰值为400—800公斤,对应的人均GDP为1681—2017汇率美元(1970年美元)。

按照钱纳里等对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收入水平到达2100—3360汇率美元进入工业化后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人均钢消费量出现峰值与所对应的人均GDP与钱纳里的工业化标准基本吻合。

按照理论研究和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发展实践经验,可以初步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我国钢铁需求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而增长,驱动我国钢铁需求增长的主要的长期动力源是工业化加速。

目前我国实际人均消费钢铁约为还不到400公斤。

根据工业化过程中钢铁需求与经济增长的“S”形关系理论确定钢铁需求弹性系数,再结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认为2011年、2012年我国钢材的实际消费量将能分别达到5.8亿吨和6.2亿吨。

如果按照2015我国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人口达到14亿、人均钢消费量500公斤计算,2015年我国钢铁需求总量将达到7亿吨以上的水平,考虑到我国粗钢的出口,届时全社会钢材需求量将达到7.8亿吨左右。

6.消费结构集中度依然较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的特点,建筑业、汽车和制造业的钢材消费量占全部钢材需求的75%以上,尤其是建筑业,消费钢材贡献比例仍将达到50%以上。

具体行业分析预测如下:
(1)建筑业。

根据2003年-201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情况看,每年施工的房地产面积增长率维持在20%左右,2010年比上年增长甚至超过了26%。

尽管目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限制较多,但其出发点是基于控制房地产最终价格的,而我国的现状决定居民住房的供需关系仍然将长期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居民住宅的需求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未来政府会在住房供应上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但住房供给结
构的变化对建筑用钢材的需求量是不会产生影响的变化。

据称2011年国家将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各类安居工程1000万套,其建设投资将超过1.3万亿元,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1/5左右。

业内人士称,要实现这一规模,所需要的建筑钢材至少要达到3000万吨。

整体预计建筑业钢材需求量能实现20%左右增长。

(2)机械行业。

2011年将由超高速增长向平稳较快增长转变。

受2011年机械投资增速下行,投资需求不乐观的经济环境和人民币汇率看升等因素的影响,机械工业的增长面临着诸多困难。

此外,2011年钢材、有色金属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很可能重拾升势,将推高机械行业成本。

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预计2011年机械工业的利润率将下滑,机械工业的经济运行形势正在发生由热趋冷的变化,预计2011年机械工业增速将回落至13%左右。

行业增速放缓势必会造成对钢材需求增长的放缓。

(3)汽车制造业。

受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和各地方为限制汽车销售采取新措施的影响,2011年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将出现放缓。

综合分析,2011年由于政策的调整,加上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增长幅度会比2010年低一些,预计在20%左右。

(二)生产供给分析
1.铁矿石进口价格将进一步提升
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18亿吨,尽管比2009年下降了1.4%,然而平均价格却上涨了59%。

鉴于未来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依然保持在70%的水平,铁矿石谈判的前景不容乐观,因此铁矿石价格将会继续攀升,从而进一步增加钢厂的冶炼成本,从而拉高钢材的基础价格。

2.产能扩展暂缓
2010年我国粗钢的产能已经突破了7亿吨,实际产量为6.3亿吨;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2011年初,国内共有25条棒材生产线投产,新增产能2250万吨;共有19条线材生产线投产,新增产能1435万吨。

2010年我国淘汰落后力度加大,工信部表示除国家已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外,2011年底前不再核准、备案任何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

因此判断2011-2012年我国钢材新增生产线将会有所减少,考虑到淘汰的落后产能,总体产能将维持现状。

3.供需平衡将进一步稳定
2010年我国内需及进口的钢铁需求总量约5.8亿吨左右,产量约为6.3亿吨,而产能已经达到了7亿吨。

随着需求的稳步增站,产能优化,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逐步缓解,钢材价格的波动频率和浮动也会逐渐稳定。

(三)北京地区钢材市场分析
1.北京成为了北方重要的钢材产品集散地
北京地区的钢材贸易行业已经成为了北方重要的钢材产品集散地。

北京周边钢厂的主要经销商都集中在北京地区,而北京地区经销商的销售渠道也并不仅仅限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有些甚至辐射到西北、西南甚至广东。

主要原因有二:○1由于现在北京的物流配套系统比较发达,因此一些空间距离较远的终端用户从北京采购的综合成本比较从当地采购的综合成本依然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2很多大型的国家重点基础建设工程的总发包方、建设方都是北京的大型公司,由于人脉、渠道等原因,这些发包方也倾向于向位于北京的地区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就总量上看,北京周边生产的钢材有50%以上是通过这个集散地销往全国各地。

2.北京本地钢材需求以房地产为主
由于政策导向原因,北京地区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从2000年27%下降到2010年19.6%,扣除工业中与钢材消耗关联度较低的轻工业、化工业以及燃气动力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以及金属加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3%,而房地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2000年的10.54上升到2009年的13.29%。

由此可见,近几年,在北京市,房地产业是与钢材消费关联度最高的产业。

2010年北京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最大,占到58%左右,基础设施占20%,制造业占6%左右。

从房地产自身的情况分析,尽管房地产投资总额连年攀升,但其总量增长主要是由土地买卖贡献的,与钢材消费有关的建筑安装工程部分近5年来基本维持在800-1000亿元左右。

但考虑到2007-2008年钢材价格暴涨的因素,可以大致判断2009年至2010年度的钢材用量保持了上涨的趋势。

2005-2009年北京地区全社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基本维持在每年1.4亿平方米,2010年达到了1.56亿平米。

而2011年一季度施工面积就达到了1亿平米,超过去年同期110%。

通过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大幅增加就可以大致判断,2011年北京地区建筑用钢量也会有大幅增加。

三、金融货币政策对钢材贸易行业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系还是属于政府投资主导型,国家经常通过调整财政及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其着眼点都是调节全社会资金供应量、资金成本。

与国民经济关联度较高的钢铁行业本身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大且回报周期长,企业负债率相对较高,在固定资产和日常资产流动方面对金融资本的依赖程度很大,因此国家金融货币政策对整个钢铁行业包括钢材贸易行业而言影响非常巨大。

(一)直接影响钢材贸易商的资金量和资金成本
国家货币政策紧缩或宽松对钢材贸易商直接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流动资金的占用量,另一个是资金成本。

从实际情况分析,2010年底开始,国家连续出台货币紧缩政策,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对钢市的影响是明显的。

银行纷纷上调贷款利率,有些银行甚至停贷。

资金量的减少导致钢材贸易商收入减少,而贷款利率上调则对整体负债率相对较高的贸易商的作用在于直接增加了企业财务费用、增加库存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利润,这对本身利润空间就不大钢材贸易行业影响是很大的。

(二)对终端消费的间接影响意义深远
由于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对整个宏观经济系统产生作用的,钢材作为国民经济关联度很高的原材料,宏观经济的波动都会对其的生产和消费产生较大的连锁影响。

对于钢材贸易商而言,遇到紧缩的货币政策产生的直接影响仅仅是影响企业收入和效益。

如果在牛市,社会需求稳定的前提下,增加一些贷款利率算不了什么。

据估计,加息后折算到每吨钢材成本约增加3~4元,这对一些盈利空间较大的钢材产品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财政货币政策同时也会对钢材产品的整个供需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制造业、建筑业面临紧缩的货币政策就会暂缓投资或降低产能,减少了对原材料的需求,从而对钢材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