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合集下载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一、产业集群的界定与特点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界定有多种,而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波特,2003)。

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即产业特性。

特定领域是指某一产业,它但是三大产业中的任一产业,但一样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为多,往往是与某具体产品联系在一起,且多是消费品。

二是在某一区域内相对集中,即地点特性。

该区域可大可小,但不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界限。

三是一样都包含五大类相互作用的机构。

一个典型产业集群中图1 产来集群的五大差不多构成单位这五大类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这五大行动主体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该产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

其中,成品商是该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客商是最终产品的销售者,供应商是最终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与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成品商、供应商与客商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制治理机构是指为集群中各类经营性单位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

四是存在着显著的竞合关系。

最终产品制造商之间或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为了共同的市场,制造商之间或供应商之间都进行着猛烈的竞争;但为了某种需要,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与机制1.形成诱因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种:一是诱致性自发形成,即因某些因素诱导而自发的形成;二是强制性培养而成,即通过有目的规划与培养而形成的;三是引导性培养而成,即在产业集群的早期即能识别出并加以有效地培养而形成。

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有多种,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如马歇尔所说的存在适合某种产品生产的、专门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形成产业集群(马歇尔,1994)①,或是波特所说的特定历史背景、良好的相关产业状态、一两个创新性①注:马歇尔是最早关注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第一次讨论产业集群现象,只是他当时称之为“地点性工业”,意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点”。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经济理念受到广泛关注。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范围内,由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企业组成的产业群体。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并探索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理念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与产业集群的理念相互契合。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集群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再利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1. 优化产业布局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优化产业布局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可以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将资源密集型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布局在相邻区域,使得资源的共享和回收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2. 建立资源循环体系建立资源循环体系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核心。

通过建设完善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

例如,建立废弃物回收中心,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为产业集群提供持续的原材料支持。

3. 促进企业协同创新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利用,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例如,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共同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转型。

4. 加强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

例如,可给予产业集群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到循环经济模式中,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集群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区域内,一系列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紧密集聚,形成产业链条、价值链条的集群形态。

本文将分析产业集群的概念、优势以及促进其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地理上紧密相连、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信息流通的一群相关产业企业在特定区域内的集聚。

这些相关产业企业之间通过采购、生产、销售等方式形成紧密的联系,并形成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地理位置、行业特点和资源需求。

二、产业集群的优势1.资源优势:产业集群能够将相关产业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和资源共享。

比如,在一个电子产业集群中,电子零部件供应商、生产企业、加工企业以及销售企业可以互相合作,从而减少成本,提升效率。

2.创新优势:产业集群中企业的集中程度高,创新环境良好,有利于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市场优势: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共赢来拓展市场份额。

集群内的企业可以互相支持,形成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共同开拓市场。

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和土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加入产业集群。

政府还可以提供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2.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设立科研机构和创新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资金,促进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3.人才培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产业集群的人才素质。

政府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建立产学研用联盟,推动人才培训和科研成果转化。

4.合作交流: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

政府可以组织产业展览、技术交流和商务考察等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分析其优势、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征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机构(如大学、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所组成的群体。

产业集群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地理集聚性: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地理上相对集中,形成特定的产业区域。

2、产业关联性:集群内的企业从事相关或互补的产业活动,存在上下游的产业联系。

3、专业化分工:各企业在产业链中专注于特定的环节,实现高度的专业化分工。

4、创新协同性:企业之间能够便捷地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优势1、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集聚效应,企业能够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促进创新集群内企业的密切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快速扩散,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3、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能够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4、形成品牌效应知名的产业集群往往能够形成独特的区域品牌,提升整个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1、内部竞争过度集群内企业数量众多,可能导致过度竞争,降低企业利润,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产业集群缺乏高端人才和研发投入,创新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3、产业链不完善一些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存在薄弱环节,如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影响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4、外部环境变化全球经济形势、政策法规的调整、技术变革等外部因素,可能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产业集群发展战略1、加强产业规划与引导政府应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化与河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化与河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 摘 要】 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提供技 能人才的职业教 育要 积极应对产 业集群化 带来的挑
战 , 向 园 区化 发 展 。 走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化 ; 职业教 育; 职教 园区
【 中图分类号 】 70 G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01 89 (02 0 — 02 0 10 — 74 2 1)7 08 — 2
82 一
要将 职业教 育 纳入 产 业 集群 规 划 , 之培 养 企 使 业 需求 的人才 。将职业 教育 院校 布局纳入 产业集 群 发 展规划 , 一方 面 , 以完 善 产业 集 群 构成 , 进 产 可 促 业 集群发 展 ; 一 方 面 , 经 济 和企 业 的 紧密 联 系 , 另 与 有 助于 职业 院校 的发 展 。在 同 一产 业 集群 中 , 院校 和企业 之间可 以共 享教 师 和 技术 专 家 等 人力 资 源 , 共享实 验设备 和实 训 条件 ; 重 要 的是 有 利 于 实现 更 企 业需 求与 院校能 力 的对 接 , 给 职业 院校 带来 项 既 目, 为企业解 决 生 产 和技 术 难题 。这 将 有 助 于 职 又 业 教育 工学结 合人 才 培养 模 式 的建 立 ; 助 于 职业 有 教育找准定位 , 在实践中创新 ,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 。河 南职业 教育 在 规模 上 已 占据 了全 省 中 、 高等 教育 的半壁 江 山 , 在 质 量 和社 会 认 可度 上 处 在 最 但 低层 。在布 局上 , 大城 市 或 经济 较 发 达 地 区 比较 集 中 , 城 乡人才 资 源 上 的差 距 拉大 。 这就 要 求 我 造成 们必须 规划 职业教 育 规模 和 布 局 , 避兔 重 复 和 无 序 的竞争 。为 此 , 要遵 循两 个原则 : 一要适 应 河南产业 集群的发展; 二要符合河南未来产业集群 的需求 。 所 以河 南省 职业教 育一定 要借 鉴 国外 或发 达地 区先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方式_产业集群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方式_产业集群
— — 产业集群 计,目前全国多个省市都有产业集群,但主要集中在广东省 与浙江省境内, 尤其浙江, 全省范围内处处皆集群, 产业集群 的产值已占全省 !"# 的 $%& 。 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看, 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 () 非公有制企业担纲。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来 看, 我国产业集群是于改革开放初在广东、 浙江与北京同期出 现的, 且三种形成方式与结果各不相同。 其中, 广东珠三角的 产业集群是由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下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 浙 江温州一带是依靠当地企业家和工商业传统发展起来的特色 品产业集群, 而北京中关村则是依托密集的国家高科技资源 形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在广东珠三角产业集群区和浙江省产业集群区内,由于 这些产业集群形成之初的企业投资基本上来源于外资与本 地私人资金,决定了这些集群内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由非公有 制企业构成的。截至 *%%( 年底, 东莞市拥有各类纺织、 服装 其中 - 三来一补 - 企业 (*(% 家, 三资企业 ($** 企业 $+*, 家, 家, 民营企业 .$$% 家。作为浙江产业集群的发源地, 温州市 原本就没几家国有企业,产业集群内的国有企业更是不到千 分之一。在其它地方的产业集群中, 情况基本如此。 档次低, 集群效应仍处初级阶段。 我国的产业 *) 规模小、 集群绝大多数是由农村发展而成的,且主要集中在与日常生 活用品有关的产业, 如纺织、 服装、 鞋业、 标牌、 玩具、 家具、 燃 气灶具、 不锈钢器具等。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 技术、 劳动 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 产业的进入壁垒低, 因此, 一些农民通 过模仿与学习,以 * / , 人组成的家庭工厂就开始了产品的 生产, 形成了 “ 一村一品 ” 与“ 一镇一业 ” 的大量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中企业使用的是低技术,但获得了低成本 的优势,如市场上出售的每双几元钱的袜子,在大唐袜业集 群中仅需六毛钱的成本。然而,这些集群由于缺少必要的规 模, 技术整体难以升级, 只能生产这些低档产品, 难以形成一 具有一定知名度的 定的品牌, 如纺织业的 ,0 个产业集群中, 品牌产品并不多。 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 ,) 产业集群的发展潜能巨大。 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产业集群在我国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除浙江与广东外,其它地方也有零星 的产业集群,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发展产业集群,然而 很多地方政府却无力利用产业集群来发展地方经济,即使在 广东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作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方式,产业集群实际 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 性, 有效地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作 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最适合的是那些产业 链长、 中间产品交易量大、 迂回生产方式明显的产业, 如汽车 业、装备业等都具有此特性,然而我国只有有限的地域和少 数产业形成了较为有效的产业集群,对大部分地域和大多数 产业来说,产业集群还是一个空白,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形式 争力 政府在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中,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 倾向是政府包办,导致过度干预;另一种倾向是政府部门对 产业集群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意识不到在产业集群发展过 程中政府所应发挥的作用,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发挥作用,以 至于无所作为。 “ 政府在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中应 “ 有所为 ” , 有所不为 ” , 所谓 “ 有所不为 ” , 即不让企业因不必要的政府行为而增加交 易成本, 所谓 “ 有所为 ” , 即通过政府的作用, 不仅解决市场失 灵的问题, 而且促进市场更为有效, 使企业从政府提供的公共 服务中尽量降低运行成本, 帮助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 政府应在以下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 政策制定者的观念必须转变。这种转变包括: 从直 接对中小企业干预转向间接干预、从以少数大企业为重点支 持对象转向对大多数企业的支持、从以供给政策为导向转向 需求政策为导向、从以创新项目为作用对象转向以改善创新 环境为对象。 其次, 创造一种能够让所有创新活动主体对未来有稳定 预期的政治与经济环境。 创新产业集聚的体制和机制环境。 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是产业集群的保障。 要从理顺体制, 健全 制度入手, 营造产业集中的氛围。 一要塑造区域文化。 促进企 业相互合作、 互动发展, 建立企业间互动关系, 促进低成本型 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 二要建立区域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中介机构, 采取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大力 发展服务产业的代理商、 生产力中心、 技术信息中心、 质量检 测控制中心、 开放性行业技术中心等集群发展机构。 整合中 介机构, 形成区域性行业协会, 在投融资、 技术创新、 市场开 拓、 人才培训、 产业损害预测预警和反倾销等方面发挥作用。 第三, 优化生产力布局, 优化产业选择。从区域整体发展 出发, 围绕产业联动,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集群, 合理布局区域 生产力, 形成产业集聚。并与推进城市化统一起来, 既充分利 用城市的基础设施、 人才、 资金、 技术优势, 以城市为依托, 发 展壮大产业集群。 第四,把工业园区整合为产业功能区。目前工业园区多 为政府主导, 数量过多, 企业间缺乏产业联系。要按照功能区 的发展方向,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 出发, 整合工业园区。 第五,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一是把大项 目做成大产业。二是变大企业规模拉动为产业带动。重视大 企业本地化和与产业价值链的中小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推动 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是强化产业内部联系。 提高交易效率, 政 府应研究政策,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实行积极的财 税、 金融政策, 促进产业集聚。 1 责任编辑: 昱 文2 远未得到有效利用, 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三、 发挥政府应有作用, 发展产业集群, 提高我国经济竞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战略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战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源于生态学 的“ 集群 ” 指以“ 是 共生 ” 系生 活在同一栖所中 的不 同 关 族群 , 把它应用到经济系统中 , 是指在 一定空 间中的不同企业组织 因“ 共 生” 关系而聚集形成 的空间经 济组织 形态 。产业集 群表 现出来 的强劲竞
争力引起了众 多国家和地区的关 注,无论是发达 国家还是发展 中国家 , 无论是区域的经济 中心还是经济腹地 , 制定者 纷纷制定产业集群战 政策 略来促进本区域 的经济发展 , 产业集群 的兴起 已成 为区域发展与产业进 步 的一支重要促进力量。
成机制。 但把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 模式来进行 系统研究 的并不多 见。魏守华等从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角度研究 产业 集群 , 认为产业集群理 论是继梯度论 、 增长极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 论之后 的新 型区域经 济发展 理论 。 周兵、 勇键 以索洛增长模型为基 础 , 蒲 结合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 原 因, 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解释 了产业集群与经济增 长的关 系。
23 乘数效应 .
上集聚 , 并形成强劲 、 持续竞争优势 的现象 。这种 由独立的 、 非正式联系 的企业 及相关机构形成的企业集群代表着一种能在效率 、 效益及韧性方
面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 它所产生的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
域 的知识 、 系及激励 , 联 是远距离 的竞争对手所不能达到 的。 1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的相关理论 . 2
个 主导产业为主 ) ,大量产业联系密切 的企业 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
成持续高速 的增 长率 ; 的扩散效应 , 较强 对其他产业 乃至所有产业 的增 长有决定性的影 响; 依靠技术进步从而获得更先进 的生产 函数 。罗斯托

加快发展产业集群 推进白龙桥新型工业化

加快发展产业集群 推进白龙桥新型工业化

特色产业集群, 提高产业集聚 度和 关联鹿 放大产业集群效应. 不断提升 产业杨 竞争力, 实现集群发展 与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的有机结 合, 真正 实现集群 发展与节 能减排 的有机结合 。
三 、加快 发展 白龙桥 产业 集群 的对策
1突出产业 特色, . 科学制定规划 。要根据 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 立 足本地实际情况 、产业发展现状。 制定总体 规划。 “ 科学 十二五 ”期 间。 中力量 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 争力较 强、规模较大 、能参与 国际 集 国 内产业分 工 、对 区域集聚发展 有较大支撑作 用的具 有比较优势 的
新型工业化。白龙桥镇是婺城区的工业 大镇( 工业经济无论是总量还是数量都占全区的三分之—) , 也是婺城新城 区开发建设的主要区块; 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工业强镇, 必须
加快发展产业集群, 才能使白龙桥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形成新的核 ・竞争力。 心 【 摘 要 】产业集群 新型 工业化 白龙桥
产巨龙为首建材 产业集群 。要根据区位条 件、资源优势 、产业 基础等实阮 进 一步明确主导产业 和发展方 向, 错位布局。 科学发展 。临 江 工业 区要 重点规 划、重点建设 新材料、生物 制药 、装备制{等 主 宣 导产业集群。 同时发展壮大汽摩 配、五金机 电等传统优势产业 。洞 溪 工业园重点发展机械 制造产业 集群。 临江和 洞溪两 大工业 园区. 对于 应 当列 为全镇产业 集群 建设的 重点园并优先安排 与产业园区配套 的城 市基础 设施建设项 目. 扶持重点产业 集群的发展 。 2抓好 园区建设, 育集群载体。要高起 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 . 培 高水平管理 、高 质量运 行产业集群园区, 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 提高产 业集聚 效应。坚持按照规模化 、集约化 、市场化的原则, 产业 集 根据 群发展规划。 园区建设步伐. 加快 强化园区的项 目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 功 能, 吸引 同行业企业 向工业 园集中, 形成 集聚效应 。加快建设 “ 两 型 ”园区 实现物流 、技术集成、信息流、基础设施等的集聚与共享, 最 大限度降低 生产成 本。 3加强项 目建设。 . 带动产业集聚 。把项 目建设作 为培育壮 大产业 集 群、加快 产业集聚发展的突破 口, 通过项 目带动发展, 加快培育产业 劲。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拉长产业链. 带 动产业集聚 。积极 培育和 引进关联性大 、带动性强的大 企业、大集 团。 引导社会 资源向龙头企业 集聚, 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 加大科 技创新力度, 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采用 多种方式 , 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 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 逐步 衍生或吸引更 多相 关企业集聚, 过企业 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威 通 本, 强竞争 优势 。 增 4打造公 共服务平台。 . 构筑服 务体 系。要 建立健 全各种 中介服 务 机构, 完善社会化服务 。要逐步健 全中小企业 的担保服 务体 系, 解决企 业融资担保服 务问题。建立 产业 共}技术研发中心。 生 实现技 术资源共 享。建立产业信息中心。 着力于提高信息化 水平, 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 扩大 国内国际业 务交流 。 5培育创 新要素。 . 加快 自主创 新。 自主创新是 ” 十二五 ”期间国 家产业政策扶持 的重点, 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 中心环节, 也是 当前 国家扩大 内需的重 要举措。白龙桥要 加快 工业化 发展步伐 。 全面提 升科技 水平和经济竞争力, 必须加快 自主创新. 引导企业加 积极 快 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 为导向 、产学研相 结合的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体 系建设, 大力推 进 自主品牌建设。 着力开发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 技术和 核心 技术, 形成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 不断增 强产业 集 群 的核心竞争 力。 切实解决 “ 制造无创造 ”现 象, 有 全力走 由 “ 经 数量 济”到 “ 量经济 ”再到 “ 质 品牌经济 ”的扩张提 升之路。 6 . 发展循环 经流 加强节能减 排。要 切实转变观念。 构造新型工业 经济形态, 白龙桥工业 由粗放 型模式 向循环经济模 式转变。 把 把发展循 环经济 作为推动经济 增长方式 转变的突破 口。鼓励 发展循 环经济工 业园, 着力提高科技含量。 转变增长方式。 推动产业科学化 、集约化;可 } Ⅱ

现代产业集群的竞争规律及其发展战略

现代产业集群的竞争规律及其发展战略

现代产业集群的竞争规律及其发展战略现代产业集群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在不同的经济领域中,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因素,企业形成一个紧密的生态系统。

这种集群经济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现代产业集群的竞争规律和发展战略。

一、产业集群的竞争规律1.资源要素的聚集效应现代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资源要素的集聚。

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它们的聚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竞争力。

例如,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聚集了众多世界知名的电子产品企业,他们共同分享新兴技术、研发成果、市场信息等资源,形成了一条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条。

通过资源共享,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聚合出更多的竞争优势。

2.规模效应的扩大产业集群中企业数量的增加,不仅会带来更多的资源配置优势,还会带来规模效应。

如何扩大规模,实现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之一。

以深圳为例,2019年深圳光电信息产业集群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聚集了全球超过1000家企业,总产值达4300亿元,包括了芯片设计、智能终端等领域。

这种规模效应的扩大,不仅对深圳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极大的体现,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人才聚集效应也得到了巩固。

3.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现代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协作性和共享性非常强,一个企业的声音也能影响到整个产业链。

在消费市场上,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显著。

全球SMT设备行业的集群代表——深圳良辰美科技公司,通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甚至成为了行业标杆。

企业通过共享行业资源,提高自己在品牌形象方面的色彩性,从而在整个价值链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地位。

二、发展现代产业集群的战略1.重视团队合作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现代产业集群,企业之间应该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和合作的优势。

其中,合适的合作方式给企业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智能化、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新机会。

产业集群广西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产业集群广西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产业集群:广西经济发展的新战略赵子健(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广西南宁530003)[摘要]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天,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发展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广西;经济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6)S1-0049-02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

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工业化的有效突破口,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一、广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崛起,广西各地尤其是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先后形成和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如在广西的工业基地——柳州,已形成了冶金、机械、汽车制造等的产业集群;桂林也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的产业集群;南宁的食品加工、桂西的有色金属、玉林的玉柴机器、福绵服装业等已基本形成了产业集群。

广西的锰业、制糖业、铝业等也逐步走向集群化。

锰业形成了以桂西南锰矿石原料及粗加工为主,以大锰锰业、新振锰业、三叠锰业为代表的一大批锰系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便利的交通、充足的电力,形成的以“八一”等为代表的桂中锰系铁合金产业集群,以及在北部湾畔即将崛起的超大型沿海钢铁冶金产业集群。

糖业以贵糖股份和南宁糖业两个上市公司为核心,发展形成了制糖、造纸、酒精、纤维板、复合肥等多样化产品的糖业产业集群。

铝业以百色平果铝为代表的集矿山开采、氧化铝、电解铝生产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性铝工业基地,配套的氟化盐厂、硫酸厂、碳素制品厂、铝型材厂,形成了一条铝产业集群链条。

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产业集群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其作为一个产业价值链上的集中区域,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创造经济增长,对于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与特点产业集群是指一种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具有相似性和相互关联的相关企业集中分布,形成产业附加值链整合的现象。

这些企业之间通过协同互补、共享资源、共同创新等方式,形成互联互通的合作关系,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聚集效应:由于产业集群中企业相互靠近,便于资源和技术共享,可以形成聚集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2. 协同效应: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通过合作与竞争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创新、共享渠道、分工合作等方式,提高整体竞争力。

3. 供应链集中: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往往涉及到一条产业价值链的多个环节,形成了供应链的集中。

这种供应链集中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二、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创新与升级: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经验和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

通过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与升级,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 增加就业机会: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由于集群中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其就业机会也更具吸引力,有利于吸纳人才。

3. 提高地方经济竞争力:通过产业集群的形成,地方经济不仅能够从集群内企业的协同效应中受益,还能通过吸引外部投资和提升产业形象,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

4. 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地方经济能够更加专业化和分工合理化,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地方经济的整体水平。

三、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因素1. 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业集群不仅促进了相应产业的发展,还能在聚集经济规模和资源的同时,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每个产业集群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路径,只有深入分析其特征和规律,才能找到适合这个特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概念解析华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洛阳市的制瓷产业集群等,都是比较著名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企业集中的区域,以特定产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诸多企业在物流、资金、转移、人才方面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集体提高了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根据学者的定义,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产业集中。

众多同质性或互补性企业在特定的区域内高度集中,形成特定的产业群体。

2. 近在咫尺。

这些企业聚集在一起,企业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方便人员、物资流动。

3. 产业导向。

这些企业围绕某一特定领域或专业领域,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运作机制和关系。

4. 产业联盟。

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产业联盟或协会,加强了交流和协作,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对于一个产业集群来说,其发展路径和模式取决于产业集群的起源,其背景、历史和现状。

一般而言,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战略和发展方式。

(一)萌芽期在产业集群的萌芽期,主要是一些原始的、单一的企业集中于某一地区,建立了初始的产业基础。

这些企业的特色在于小、散、乱,资金较为紧缺,无法完成想要的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大。

但是,这个阶段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政府加码扶持,形成一定规模,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萌芽期的发展模式:1.政府引导。

政府给予相应扶持,包括资金、税收、补贴等,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2.招商引资。

政府引进一些大户企业,通过压缩其生产成本,给本地企业创造合作机会。

产业集聚与企业发展战略

产业集聚与企业发展战略

产业集聚与企业发展战略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推动,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想要在市场中获取优胜劣汰的优势地位,必须寻求发展战略上的突破口。

而产业集聚策略则是一种值得企业探究的战略选择。

一、产业集聚概述产业集聚即是一种以相似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布局,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经验交流等方式共同提升效益和降低成本,进而增强所有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主导因素除了同行业产品的合作竞争之外,还包含着结构性变化、技术创新与人才聚集等因素。

而对于单一企业或者小型企业而言,这些品牌化的要素可能难以自行达成,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它们需要依靠集聚的优势,融入更广阔的产业链。

二、产业集聚的经济概念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若出现了同行业的企业群体,形成了产业集群,大量的资源、资金、从业人才等全都相互连接,集聚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经济生态。

而此时,原有的企业间竞争极易升级,对于新来的企业而言无疑会形成巨大的阻力。

但当产业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达到一定高度时,来自外部的新企业就不容易进入到这个已形成的生态系统内,因为这样的企业没有得到相当的技术、资源和经验支持,进入后甚至可能难以生存。

三、产业集聚的优势1.节省成本,收益相互增长在产业集群中,各个企业之间的业务需求和生产与经营过程之间的往返网络所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

比如,产业集聚提供了成本节省的机会,企业之间可以协同合作,共同享有技术和经验。

例如,当某一中小型企业具有广泛的产品和较好的技术,但仍无法满足大量订单的时候,企业可以选择将订单拆分成几部分,然后转交给其他具有同样技术水平的企业来承接。

2. 提升供应链效率集群内的企业之间逐渐形成了紧密的生产流程。

供应链、销售渠道和分销渠道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精细化。

这种流程互相连接,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3.提高核心竞争力产业集聚通常都是在某种特定领域里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的焦点主要在证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是由一群具有相关产业链或某类产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企业所组成的群体。

它具有独特的组织特征和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验和成功,为其他地区或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和启示。

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模式和路径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路径和模式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产业集群是一种以某种行业或产业为核心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大企业集团、单一企业等传统经济组织形式,而是由大量小企业和中小企业组成。

产业集群在经济活动中其作用的独特性在于,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地理聚集、同质性、互补性和共享性。

地理聚集是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具有相互接近的空间分布特征,这种空间上的接近在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质性是指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产生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互补性是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和方面互补而形成的合作关系和包容性。

共享性是指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共享一些共同的资源,如技术、市场和品牌等,从而形成了一种方便和互惠互利的关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是一个复杂系统性问题,需要结合产业特点、地域条件、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但是,有一些共性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可供参考。

在初期的发展阶段,产业集群的成长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必要的金融和技术支持等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通过垂直和横向的政策支持,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产业集群能够快速形成。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在竞争中愈加激烈,需要依托自身的创新和提高,构建竞争优势。

因此,产业集群需要在比较成熟的阶段,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并且面向全球市场积极拓展。

产业集群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产业集群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陈 和 平
( 中南 民族 大学 经济学 院,武汉 40 7 ) 304
羼翰现 选择

要 :产 业集群是 一些产业链上 相互联 系的企业和 机构在 特定 地域形成 产业 空 间集 聚 ,并形成 强劲 、
持 续竞争优 势的现 象。产业集群对 区域 经济 的发展是有很 大作 用的。产业集群 的路子是 落后 地 区跨 越 式发展
收 稿 日期 :20 - -6 0 60 2 4 作 者 简 介 :陈 和 平 (94 ) 17 一 ,男 ( 家族 ) 土 ,湖北 巴东 人 ,硕 士 研 究 生 ,从 事 区域 经 济 、投 资 经 济 研 究 。



维普资讯
边疆经济与文化
维普资讯
2O 第 l 0 6年 O期 ( 总第 3 4期)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TH B E OR R CON DE E OMY AND CUC URE T
N .0.∞6 o1 2 G nr . o3 e ea N . 4 1
产 集群鹱醑堇 现区域经
竞争 力。
二 、产业集群对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1 .产业 集 群是缩 小 区域 差距 ,实 现落后 地区跨 越式 发展 的捷径 。产 业集 群 实 际上 是 把产 业 发 展 与 区 域经 济 ,通 过 分工 专业化 与交 易 的便利性 ,有效 地结合 起来 ,从而 形成一 种有效 的生 产组 织方 式 ,是 推 动 地方 区域 经济 增长 的重要 方 式 。一 些贫 困和落后 的地 区 ,可 以通过 产业集 群 的发 展而 迅 速发展 起来 ,摆脱 落后 ,跨 人 先进 地 区的行列 。实践 证 明在落后 的 中西 部地 区一些经 济发 展好 的城市 ,几 乎无一 例外 地都 拥 有一 两 个 良好发 展产业 的集 群 。如河南 的漯河 、湖 北 的仙桃 、河 北 的清河 、湖南 的浏 阳 、内蒙 古 的鄂尔 多 斯等。

推进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编者按:湖北省经委“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课题组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

该报告全文长达25000余字,共分为产业集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与阶段、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及模式选择及推动产来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等五个部分。

本刊现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部分发表如下,供读者参考。

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或者一个必然趋势。

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内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当代的国际经济竞争已演化成产业集群的竞争。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方式,它能够提升本地产业的竞争优势,拉动本地的经济增长,推动工业化进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工业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产业集群的发展正是实现产业集约增长的新型模式,是以专业配套协作的全球化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将专业化与全球化紧密结合,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最佳路径选择。

县域和重点乡镇是产业集群的“栖息地”,目前我省许多有一定特色的小企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小城镇,且一般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也不是很多。

各级地方政府要以服务、引导为主,坚持市场导向,坚持统筹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托自身地理和产业优势,选择最具有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重点培育一、两个特色主导产业;以园区建设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富有地方特色、功能定位独特的各类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产业园区集中;同时注重项目引进和产业培植,努力促使企业做大做强,由“扎堆”向“聚集”向“集群”发展。

一、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地要形成以下共识:各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国或一地竞争力之所在。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国家和地区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政策措施。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当今世界经济中,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既是产业组织方式的大提升,也是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众多的产业集群构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的绝大部分都通过这些块状区域内制造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产业集群生产了全美接近60%的产值.在意大利,形成了199个产业集群,每年20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主要由其中的66个产业集群生产.印度在2000年就有350多个产业集群,产量占印度国内产量的75%-80%,创造了制造业出口额的60%.法、英、德以及拉丁美洲等国都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产业组织方式,列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2001年,美国商务部发表了一篇基于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州长指南,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利用政策有力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我国东南沿海如浙江、广东及江苏省苏南等不少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也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绩效.1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的概念1、波特给出的定义现在理论界对产业集群的公认的概念是由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波特首先于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集群”Clusters的概念,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1.在1998年发表的集群于心经济竞争学一文中,波特指出: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实体和其他组织;产业集群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并向侧面拓展至辅助性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结构2.在其后的着作竞争论2003中波特将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的定义加以扩展,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以某一个或几个相关产业为核心,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地方生产系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包含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专业元件、零部件、机器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产业的厂商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3.2、其他国外学者给出的定义贝察蒂尼Becattini,l991将产业集群定义为产业区,即以同业工人及其企业簇群在特定地域内大规模自然地、历史地形成为特征的地域性社会实体4.派克Pyke,1992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通常在一个产业内,并且根植于地方社区”5.斯茨米特茨Schmitz,1995将产业集群定义为:企业在地理和部门的集中,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范围广泛的劳动分工,且拥有参与本地市场为竞争所必须具备的,范围广泛的专业化创新的企业组群6.J·A·Theo、Rolelandt和Pim den Hertog1998对集群的定义是:为了获取新的互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和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这种网络就是集群7.巴格拉沙Bagella .M等人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存在投入产出关系、受共同的社会规范约束、相互之间充满正负两种溢出的中小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形成的企业网络8.3、国内学者给出的定义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的王辑慈教授最早将机群的概念和理论引入国内.她认为认为,认定集群与否的关键是其中的行为主体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和互动9.在2001年创新的空间一书中她认为,产业集群就是企业集群,是指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成群,集聚区内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进一步专业化分工,并在市场交易与竞争过程中彼此之间形成密集的合作网络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协同创新,并且创新的网络根植并融入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而形成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创新系统或柔性生产地域系统flexible production territorial system 10.在2006年的一篇论文中,她又提出:产业集群是相关产业的多个企业围绕一种产业专业化部门的集聚11.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陈文华2006将产业集群定义为:是在特定区域中大量企业及相关机构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以群集为特征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演进的,有效率的中间体组织;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区域经济的新的思维方法和发展模式12.戴双兴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基于地缘关系、产业技术链和同业交往等关系,大量与某一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的现象13.产业集群的特征根据国内外学者对集群含义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产业集群一般特征:1地域性强,空间位置相对集中;2产业领域相对集中,多数是围绕一个核心产业;3集群内企业间的产业关系密切,以价值连为核心;4 相关资源集中,方便共享等.它是特殊地域、同业交往、行业文化、产业技术链和价值链等的集中、融合,其实质是分工、合作、竞争、创新、知识共享和文化共通1415.研究表明,对于集群的具体特征,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学者对此给出了不尽相同的答案.本文认为通过研究总结成功的产业集群的特征和运行机理,可以更好地对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伊萨克森等人通过对各国案例的研究,总结出成功的产业集群具有如下特征:1由一个或多个产业形成一定程度的专业化;2集群内企业通常以生产系统的形式构成本地化网络,并通过网络中的学习相联系;3拥有本地化的研发和教育机构,使得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有正规的科学基础;4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5有融资渠道;6成功的产业集群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基础之上的,能产生相互信任和共同愿景;7拥有能够补充本地能力的知识和技能的供给渠道;8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16.产业集群分析层次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把产业集群分为三个分析层次,国家层次---联系经济结构的产业集团;部门或产业层次---产业间和产业内生产链的不同阶段的联系;企业层次---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形成的专业化供应商16.如表一7所示.资料来源:Roelandt et al,1997由于不同层次的集群所需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不同的,可以认为国家层次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多数来源于政府意志下的制度安排,即组织设计模式,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体现了作为设计主体的政府发展目标与战略意图.而产业和企业层次的集群可看作是自发生成的类型,依据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产业联系和市场集聚而建立.以传统产业为特色的产业集群都具有自发生成的特点,如意大利东北部的70多个工业区,我国浙江、广东省的服装、陶瓷、五金、玩具、家具等几百个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区和专业镇16.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的区别企业集群在国内最有影响的定义是由仇保兴给出的,他在1999年出版的小企业集群研究一书中把企业集群定义为:由一组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17.对于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两个概念的使用学术界存在十分混乱的局面.虽然二者都强调成员间的产业联系,但是无论从构成主体、数量规模、地理空间等方面分析,就不难发现二者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1构成主体上的区别.从两者概念上可以看出,产业集群构成主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企业,也包括公益性的大学、科研机构、一些非营利性组织甚至政府.企业集群构成主体则比较单一,企业集群内任何组织都是营利性的组织或其派生组织,群内非营利组织通常是因群内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而内生的,企业集群仅仅是“企业的集群”.2数量规模上的区别.产业集群概念并没有强调企业数量,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有时也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但没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是不能称为企业集群的,并且企业集群内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企业集群有时也叫中小企业集群 8.因此二者在数量规模上是有本质区别的.3地理空间方面的区别.产业集群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其成员间的产业关联性,其对地理空间的界定往往服从于产业联系的需要.企业集群概念对企业地理空间集中性提出了严格要求,企业在某一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如村、镇必须达到一定密度才能称为企业集群17.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的区别早在一个世纪前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就开始使用聚集Agglomeration 的概念.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指由一定数量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其优点是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产业集聚主要是研究产业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别注重产业从分散到集中的空间转变过程,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产业集聚可以分为同一类型和不同类型两种产业的集聚1819.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关系密切,但是两者又有区别.产业集群是相关产业的多个企业围绕一种产业专业化部门的集聚,而产业集聚可以使不同产业的企业的简单集中;产业集群注重的是不同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产业集聚并不要求企业间一定要具有产业关联性;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聚都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因此,本文认为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相互混淆.研究产业集群的意义1、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大量企业聚集在同一区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之间提供互为需求的产品和劳务自然会降低运输成本.基于共同的社会文化制度背景和共同的价值观建起起来的信任,节省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了监督成本和机会成本,增强了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竞争能力.2产业集群有利于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劳动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既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动因,又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所在.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劳动高度分工,大量企业横向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可大大降低企业进入行业的壁垒,增加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从而扩展了集群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3产业集群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信息和新思想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传播和应用.集群内成员之间进行细致的分工与合作,极有利于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从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4产业集聚可以共享劳动力市场.产业集群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一方面,集群内容易形成充足的劳动力市场供给,从而吸引新企业迁入,也吸引了拥有丰富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人才的涌入.另一方面,劳动力快速流动促进了信息、知识、技术的扩散和传播,并增加了创新的机会14.2、产业集群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1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首先,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其次,发展产业集群,可以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第三,发展产业集群,可以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2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首先,在产业集群内部,容易产生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累积效应.其次,企业之间紧密的网络关系,使得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之间更容易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整体,推动了集体学习的进程,降低了学习成本,促进更多有创新价值的活动发生19.3形成区域品牌效应.区位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3、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创新1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集群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开发、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集群内的网络组织也可以获得学习上的优势,劳动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既降低了创办企业的资本要求,也降低了单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14.2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和挑战,集群内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3集群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各种企业的相互集中以及顺畅的市场组织网络,将有利于信息和知识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传播,从而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为企业创新创造条件,并提供学习的机会.4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由于存在着“学习曲线”,使集群内专业化小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20.2 产业集群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产业集群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自19世纪末马歇尔论述了产业区问题以来,至今已有近120多年的历史了.国外产业集群理论是伴随着产业集群实践的发展一步步深入展开的,由最初的适应于传统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理论,扩展到目前适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化前期,集群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间的物质投入关系;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后期,集群研究主要关注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交易费用、竞争合作关系等;第三阶段是知识经济时代,集群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关注文化、知识对集群的影响和集群的创新等21.工业化前期主要的产业集群理论及主要代表人物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企业大量涌现.产业组织形式由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为主转向中小企业为主,企业间的物质联系也日益密切起来,企业在追求内部规模经济的同时,也不断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这一时期的集群理论,主要是以工业化为时代前景,强调企业之间建立在一体化基础上的物质联系,聚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取得外部规模经济.2.1.1 产业区理论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1890中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地区称作产业区,产业区内集中的是大量相关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集群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外部规模经济.马歇尔曾把规模经济划分为两类,一是内部规模经济,这取决于从事工业的单个企业的资源、组织及其管理的效率;二是外部规模经济,指产业发展的规模,这和产业的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 21.马歇尔1920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性导致的.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前两者称为金钱性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即规模效应形成的外部经济;后者是技术性外部经济7.马歇尔是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这种生产要素,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马歇尔据此提出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两个重要概念,并强调外部经济的重要性.他的这些论述经常被认为是集群经济研究的“权威性探索”,尤其是“外部规模经济”、“产业区”、“产业氛围”等,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性概念.但他的研究是初步的、不完全的,对产业集聚的功能、度量和效应等问题均未涉及18.2.1.2 区位集聚理论近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在其着作工业区位论1909中,从工业区位理论角度来说明产业集聚问题.韦伯通过对影响工业区位的各个因素及其作用大小的分析,试图寻找工业区位移动的规律;通过对工业生产活动区位原理的探索,试图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及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原因,阐明了企业是否靠近取决于集聚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22.他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区域因素,主要指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另一类是集聚因素,也就是使企业在某一地点集中产生优势的因素.集聚一方面表现为工厂生产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和利润增加;另一方面又表现为那些在生产或分配上有着密切联系或在分布上指向性相同的企业,按一定比例规模集中分布特定优势的区位,会产生比分散布局更大的效益.产业集聚是通过企业对集聚好处的追求自发形成的,是自下而上产生的.韦伯的论述处于传统的古典理论占据主流的时代,政府干预尚不如日后盛行,因此他的集聚理论被称为古典理论21.他用抽象和演绎方法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工业活动空间分布的理论体系,在区位论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原理,揭示了工业区位形成的基本动力在于经济利益、成本的节约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工业的吸引力.第一次提出了“区位因素”概念,并系统地分析了运输、劳动力和聚集几个最重要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然而,韦伯的理论仍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他忽视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二是未考虑需求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三是仅仅从局部和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单个企业区位决定问题,缺乏对区位的宏观分析和动态研究;四是对劳动力供给和工资率的假定存在着矛盾和非现实性等等.但是,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承认其所作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意义18.2.1.3 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鲁在195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曾经集中讨论了对经济增长产生诱导作用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产业有两个显着的特征:一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二是空间集聚15.佩鲁其增长极理论中首先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地理空间的“经济空间”. 佩鲁把经济空间区分为计划空间、极化空间、均匀空间三种类型.增长极是在佩鲁的第二类经济空间——极化空间中出现的,极化空间是“由中心和向心、离心力的通道”组成的集合体.为了分析有支配效应发生的经济非均衡增长,Perroux引入了“推动性单位”Propulsive Unit及“增长极”GrowthPloe的概念22.佩鲁认为,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是推动性单位对被推动性单位的支配效应,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是随着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动;推动性单位的支配是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3.1966年,保德威勒Boudeville 把增长极定义为位于城区内的、正在不断扩大的,并通过自身对周边的影响诱导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组产业.从此,以保德威勒为代表的一派区位理论就把增长极理解为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集聚特点的增长中的推动性工业的集合体.这个概念被不断流传、固定化.增长极概念被移植转化后,增长极理论由此产生15.其实,增长极理论是一种合成理论,是通过解释地区的发展过程,分析说明在增长中的都市区确有诱使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各种理论假说.其中包括缪尔达尔Myrdal和卡尔多Kaldor的循环因果积累原理、赫希曼Hirschman的联系理论等 24.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这些观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尽管如此,“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地域经济的增长”25是增长极理论各思想的共识.2.1.4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前苏联的一些知名学者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十年代是苏联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一九三零年到一九三六年短短的六年时间,“查波罗什工程”、“贝加尔沿岸综合工程”等一些大型项目相继动工完成,虽然这些工程的建设内容不尽相同,但从性质上来说都属于综合体建设.在对这些建设成就加以总结的基础上,科洛索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彭德曼以及苏联科学院研究人员分别对地域生产综合体进行了理论分析,苏联学者的研究认为,地域生产综合体由一些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组成,包括:经营类,关联类,依附类和基础设施.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组成结构表明,它是一种典型的产业集群,集群的核心是专门化企业,围绕着这一核心的是关联类企业、依附类企业,企业之间具有生产投入产出联系,所有企业共同享用各类基础设施.科洛索夫斯这样定义地域生产综合体:“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有计划地安置各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这样的一个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相互制约的结合就称为生产综合体”.涅克拉索夫认为地域生产综合体是“在经济区、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省、边区内,一个或几个专门化部门的高度结合,并基本上共同利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基础设施”.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稳固和正式的投入产出关系.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型本质上是静态和可预测的,主要考虑成本节约和可见的生产联系.这种产业集群仅考虑形成综合体的关键产业联系这些联系是可以在规划决策中预见到的,以及相关的距离费用最小化.该种类型的产业群相对来说是封闭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综合体建设是要由国家投资完成的,其集聚经济倾向被更显着的政治目的所掩盖,在苏联多年的实践证明其作用也是有限的16.工业化后期主要的产业集群理论及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70年代后,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与垂直分离基础上的多品种、少批量、定制式的柔性生产方式,使企业间与物质联系相伴的信息沟通越发重要,即时生产更使得供应商、生产商、顾客三位一体,相互靠近,此时产业集聚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运费考虑,而且还包括交易费用的减少.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集群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发展到动态的竞争优势.2.2.1 新产业区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意大利的社会学家别卡提尼G·Bacattini在系统考察了意大利中部的Tuscany地区后,认为这些产业区的发展,得益于本地劳动分工基础上实现的经济外部性以及当地社会文化背景支持下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并将这些产业区定义为“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与社会意义的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26.后来学者为将其与马歇尔的产业区加以区别,称其为“新产业区”.新产业区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本地网络和根植性.本地网络是指区内行为主体间的正式合作,以及它们在长期交往中所发生的相对稳定的非正式交流的关系.当代复杂的技术系统的建立都需要扎根于当地的社会文化,密切接近目标用户,考虑当地原有技术的基础和联系的界面,适应当地的法律和行政法规27.后来的学者继续研究新产业区理论,如1989年伯兰第Bellandi提出,产业区经济源于小企业群与当地社区间紧密的人际网络,要将新产业区看作是一个社会与经济相结合的整体.皮埃尔Michae Piore和萨贝尔Churles Sabel将新产业区看作是弹性专业化的区域,并列举其特征.1991。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浅谈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摘要】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和四个主要特征;然后分析了产业集群具有外部经济优势、社会资本优势、创新优势和创新网络优势等四个竞争优势;最后阐述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即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作用【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94-02产业集群即在特定的领域中,在地理上集中且具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构成的群体,它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产业集群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专业化特征、根植性特征、网络创新特征等四个主要特征。

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之所以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在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能够形成其他区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外部经济优势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

通过这三种外部经济优势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产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集群开展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区域品牌获取整体营销优势。

2.社会资本优势社会资本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将交易的社会环境赋予经济涵义,其功能体现在作为社会结构的资源,为行为人获取收益。

社会资本优势在产业集群中主要体现在基于信任与承诺的合作关系、创业资源优势、共同的文化基础。

3.创新优势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大量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区,既加强了彼此的竞争,又可能产生互相学习的效应,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创新优势,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主要具有创新的激励效应、创新的学习效应、创新的服务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一、产业集群的界定与特点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界定有多种,而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波特,2003)。

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即产业特性。

特定领域是指某一产业,它可是三大产业中的任一产业,但一般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为多,往往是与某具体产品联系在一起,且多是消费品。

二是在某一区域内相对集中,即地方特性。

该区域可大可小,但不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界限。

三是一般都包含五大类相互作用的机构。

一个典型产业集群中图1 产来集群的五大基本构成单位这五大类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这五大行动主体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该产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

其中,成品商是该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客商是最终产品的销售者,供应商是最终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与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成品商、供应商与客商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制管理机构是指为集群中各类经营性单位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

四是存在着显著的竞合关系。

最终产品制造商之间或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为了共同的市场,制造商之间或供应商之间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但为了某种需要,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与机制1.形成诱因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种:一是诱致性自发形成,即因某些因素诱导而自发的形成;二是强制性培育而成,即通过有目的规划与培育而形成的;三是引导性培育而成,即在产业集群的早期即能识别出并加以有效地培育而形成。

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有多种,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如马歇尔所说的存在适合某种产品生产的、独特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形成产业集群(马歇尔,1994)①,或是波特所说的特定历史背景、良好的相关产业状态、一两个创新性①注:马歇尔是最早关注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第一次讨论产业集群现象,不过他当时称之为“地方性工业”,意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

的企业(波特,1998)①;二是由于某种特定的本地需求导致生产要素的集聚而形成产业集群。

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两大类要素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它们都是本地所特有的且是不可移动,属于不可移动的本地特有要素,如英国的斯塔福德郡形成陶瓷产业集群得益于本地特有的优良粘土(马歇尔,1994),美国麻州的几个高技术产业集群得益于MIT与哈佛大学(波特,1998),芬兰的环境产业集群是为了解决当地污染而出现的(波特,1998),这里的优良粘土与MIT、哈佛大学及污染治理的需要都是不可移动的本地特有要素;二是这些不可移动要素因稀缺、难以模仿、不可替代而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吸引其他可移动的要素向该地聚集。

2.形成机制产业集群一般都是自发形成的,并且是在形成之后才被发现,而有些产业集群形成以后也没有被发现。

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要经历诞生、雏形、成长、成熟、衰退、消亡六个阶段。

当某地因某种原因出现了一个关键性企业,该企业因某种原因而衍生出生产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企业,②或因被模仿而引发新创企业的产生,或因产业联系而吸引了供应商向该地集聚,一旦同类或类似或相关的几家企业在一个地方出现,达到了最初的关键多数①注:波特是首位使用“产业集群”概念的学者,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第一次使用“产业集群”概念,意指“一国之内的优势产业以组群的方式,借助各式各样的环节而连系在一起,并在地域上集中”(波特,2001);在1998年发表的一篇题为“集群化与新竞争经济学”中,波特初步表达了他的产业集群思想(波特,1998);而在1999年出版的《竞争论》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一文,波特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产业集群思想(波特,2003)。

②注:最经典的是硅谷IT产业集群中的肖克利半导体公司衍生出仙童公司,后者又衍生出因特尔公司、阿内尔科公司等一系列公司,从而形成了早期的产业集群(李钟文等,2002)。

另外,德国印刷机产业集群中的关键企业是创办于1817年的K&B公司,它衍生了一系列印刷企业(波特,2002)。

时,意味着形成了某产业集群的雏形,而该关键性企业则是这一产业集群诞生的标志。

产业集群的雏形一经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开始产生并不断扩大①,产业集群进入了内部自强化的良性循环过程,即产业集群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与单位向该集群聚集,而新增的企业与单位又增大了集群效应,此时,该产业集群处于成长阶段。

当产业集群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其五大行动主体基本都已出现,并且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产业集群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产业集群的效应得到充分释放,此时,产业集群处于成熟期。

据波特的研究,一个产业集群通常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期,此时的产业集群才能获得实质性的竞争优势(波特,2003)。

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中,关键性企业是决定产业集群能否诞生的基础。

在强制性培育的产业集群形成中,可以通过人为选择而催生该关键性企业;在诱致性与引导性产业集群的形成中,该关键性企业只能事后回顾了,它的出现尽管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却往往是偶然因素引发的。

番多(Pounder)等把产业集群类比森林,而关键性企业则是第一粒树种。

他们认为,尽管没人能准确预测出第一粒树种何时会落于何地,但该树种一旦入土,它就可能会长出一片森林(Pounder et al,1996)。

三、产业集群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产业集群有不同的类型。

①注:产业集群效应的具体内涵见下面的分析。

一是根据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可分为诱致型、强制性培育型与引导培育型的产业集群。

其中,诱致性产业集群是“由下而上”的自发性产业集群,即先有企业的自发聚集,当产业集群进入成长阶段时,政府开始介入并主动承担应负的责任;强制性培育的产业集群是“由上而下”的人为性产业集群,即政府通过明确的规划,从关键性企业的催生开始介入集群的培育活动;引导培育的产业集群是“上下结合”的产业集群,即政府通过观察发现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后,即时介入产业集群的培育与指导。

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可分为供给因素驱动形成型与需求因素驱动形成型的产业集群。

三是根据产业集群中成品商的市场结构可分为轮轴式、多核式、葡萄式与混和式产业集群。

其中,轮轴式是指围绕一个特大型成品商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城就是围绕丰田汽车公司而形成的汽车产业集群;多核式是指围绕3-5个大型成品商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是围绕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而建成的汽车产业集群;葡萄式是指由众多规模悬殊不是很大的成品商构成的产业集群,如由众多中小企业而构成的“第三意大利”产业集群,也就是马歇尔最初观察到的那种产业集群,故又称之为“马歇尔产业集群”;混和式是指不符合以上三类的产业集群,如硅谷就是典型的混和式产业集群。

四是根据产业集群的深度可分为简单型与复杂型产业集群。

其中,简单型是指从成品商到原始供应商之间只有2-4层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如一些鞋类与服装类产业集群;复杂型是指从成品商到原始供应商之间有5层以上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如汽车产业集群。

五是根据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可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产业集群,前者是指同类企业之间合作较少,后者是指同类企业之间合作较多。

此外,可根据成产品的属性分为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根据成产品的产业归属而分为农、林等产业集群,制造产业集群与服务产业集群,往往根据成产品的名称而细分产业集群,如汽车产业集群、IT产业集群、花卉产业集群,等。

四、产业集群的效应产业通过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能够释放出一种集群效应。

这种集群效应既是产业集群合理存在的基础,也是产业集群不断完善的推动力。

根据纳德维(Nadvi)的研究(Nadvi,1996),集群效应是通过集体效率(Collective efficiency)而表现出来的,它体现在三个方面:1.外部经济性当一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时,就存在着外部经济性(External economies)。

产业集群中的外部经济性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于1929年所称的“集聚经济效应”(The efficiency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即因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而导致社会分工深化、企业联系加强和区域资源利用提高所产生的成本节约(韦伯,1997)。

集聚经济效应以便利性而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接近的便利性,如接近市场的便利性、接近专业化员工与中间投入品的便利性、接近互补品的便利性、接近信息的便利性、接近公共服务的便利性;二是企业新生的便利性,产业集群中具有同类企业产生的各种便利要素,创业者很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较小的风险整合资源而创建新企业;三是创新的便利性,产业集群中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导致了“集群中飘荡着行业秘密的空气”(马歇尔语),致使技术溢出效应更强、默晦知识的扩散更容易、产业集群中的创新更容易发生;四是社会资本形成与积累的便利性①,集群中的行动者因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频繁、亲友的情缘等因素很容易形成与积累良好的社会资本。

集聚经济效应是一种被动型的产业集群效应,即产业集群一旦形成,这种经济效应就会自发产生。

2.联合行动联合行动(Joint action)是指产业集群中厂商间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进行有意识地合作。

舒米兹(Schmitz)认为,产业集群中的联合行动可用厂商间合作的数量与合作的方向两个维度来衡量(Schmitz,1997)。

合作的厂商数量是指产业集群中进行各类合作的厂商数量之和,厂商之间既可是两两之间的双边合作,也可是多个厂商之间的多边合作。

厂商间合作的方向是根据厂商间的合作关系建立的基础而定,在同类产品厂商之间的合作为横向合作,而沿①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科尔曼(Coleman)教授于1988年提出了“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概念,意指在一个社会群体中,行动者之间的某种社会关系;社会资本的构成三要素:一是行动者之间的义务、预期与信赖,二是群体中的信息渠道,三是惩罚的规范与效果;良好的社会资本能促进社会群体中行动者的某些行动(Coleman,1988)。

着产业链分工的厂商之间的合作为纵向合作。

产业集群中的联合行动能够提高合作厂商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与市场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与竞争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