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
第11册中药成方制剂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第11册中药成方制剂卫生部颁药品标准1卫生部颁中药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200 种)安阳膏药拼音名:Anyang Gaoyao英文名:书页号:Z11-68 标准编号:WS3-B-2133-96【处方】生川乌48g 生草乌48g 木瓜48g白芷48g 阿魏20g 木鳖子48g乳香12g 没药12g 三棱48g莪术48g 血竭20g 大黄96g乌药48g 关木通48g 当归48g肉桂48g 白蔹48g 连翘96g赤芍48g 白及48g 儿茶12g【制法】以上二一味,阿魏.乳香.没药.儿茶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生川乌等七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304g 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
另取红丹816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乳香等细粉,搅匀,分摊于羊皮上,即得。
【性状】本品为摊于羊皮上的黑膏药。
【鉴别】取本品1 张,除去羊皮,将膏剪碎,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 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阿魏对照药材 0.1g,加乙醇10ml,振摇,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P)。
【功能与主治】消积化块,逐瘀止痛,舒筋活血,追风散寒。
用于徵瘕积聚,风寒湿痹,腰.腿.膀.背.筋骨.关节.骨寒诸痛及手足麻木等症。
【用法与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注意】徵瘕积聚者使用时,忌食南瓜.黄花菜.荞麦麸.榆皮麸.驴.马肉及一切不易消化的食物。
孕妇忌用。
2【规格】每张净重 (1)9g (2)12g (3)18g (4)24g (5)37g【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01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中药第一册)解析
新药转正中药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中药第一册)(15种)雌性柞蚕蛾拼音名:Cixingzuocane英文名:书页号:X1-27 标准编号:WS3-125(Z-31)-92(Z)批准文号:(90)卫药准字Z-19号本品为天蚕蛾科昆虫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的未交配的雌性蚕蛾,经排尿、去翅、去足的干燥体。
【性状】本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全身披覆深浅不同的黄褐色短毛。
体长约4cm,头部小,复眼一双,呈深褐色,口器退化,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部组成腹部肥硕,末端较圆,可认出七个环节。
【鉴别】取本品4g,研细,加无水乙醇40ml,振摇5分钟,滤过,取滤液,加无水乙醇稀释至50ml,摇匀,吸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后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2页)测定,在269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检查】水分取本品15g,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30页烘干法)测定。
不得过8%。
【炮制】除去杂质,粉碎成细粉。
【性味与归经】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益肾,温脾助胃,宁心安神,调气活血。
用于调整内分泌紊乱。
【用法与用量】2~3g,入丸、散用。
【贮藏】置0~-10℃保存。
蛾苓丸拼音名:Eling Wan英文名:书页号:X1-29 标准编号:WS3-125(Z-31)-92(Z)批准文号:(90)卫药准字Z-19号本品为雌性柞蚕蛾等经加工制成的水丸。
【制法】以上药味,粉碎成细粉,混匀,用水泛丸,制成1000粒,烘干,用煅赭石粉挂衣,硅腊粉打光,即得。
【性状】本品为暗红色的水泛丸,除去外衣,显灰黄色或棕黄色;味甘。
【鉴别】(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细长,稍弯曲有分枝。
(2) 取本品15粒,研细,加无水乙醇30ml,振摇提取5分钟,滤过,取滤液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0ml,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后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2页)测定,在269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卫生部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及制剂第一册)
卫生部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及制剂第一册)卫生部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及制剂第一册):守护健康的神秘法典嘿,你知道吗?在药品的奇妙世界里,就像哈利·波特拥有魔法秘籍一样,卫生部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及制剂第一册)就是那本守护我们健康的“神秘法典”!要是不了解它,小心在对抗疾病的战斗中迷失方向哦!**“成分大揭秘:精准配比是关键”**在药品的世界里,成分的配比可不能马虎,就像调制一杯超级魔法药水,多一滴少一滴都可能影响效果!比如说,某种退烧药,里面的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必须按照精确的比例搭配。
有效成分就像是勇猛的战士,负责直接冲锋陷阵,对抗病魔;而辅助成分则像后勤保障部队,帮助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减少副作用。
如果配比不对,那这药水可能就变成了“毒药水”啦!就像我们熟知的阿司匹林,它的主要成分和其他辅助成分都有严格的标准。
如果随意改变比例,可能不仅无法退烧止痛,还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所以,精准的成分配比,那可是药品发挥神奇效果的关键啊!**“制作工艺大探秘:精细操作不能少”**药品的制作工艺,那简直就是一场精细的“微雕艺术展”!从原材料的选取到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像给公主制作华丽礼服一样,容不得一丝马虎。
比如说,一种胶囊制剂,制作胶囊外壳的材料和工艺都有严格标准。
这外壳就像一个保护罩,既要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释放,又要保证药物不受外界影响。
这就好比给珍贵的宝石打造一个完美的盒子,稍有差错,宝石可能就失去了光芒。
就像某些需要特殊工艺处理的抗生素,如果制作工艺不达标,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都会大打折扣,那可就变成了“哑炮”,没法在身体里发挥威力啦!**“质量检测大考验:严格把关不含糊”**质量检测就像是药品的“高考”,只有通过了严格的检验,才能拿到“健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一关,那是一点情面都不能讲。
检测人员就像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任何微小的瑕疵和问题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
从外观的检查,到成分的分析,再到稳定性的测试,每一项都要做到极致。
中药质量评价现状与分析
中药质量评价现状与分析课程40中药质量评价现状与分析中医药是我国在自然科学中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后劲的领域之一,中药的质量问题是影响中医药学的应用和发展,尤其是影响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中药标准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其中中药材标准化是基础。
没有中药材的标准化就没有饮片和中成药的标准化。
换句话说必须从源头上控制中药的质量,中药现代化需要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现代化。
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安全性、真实性与质量优劣评价。
众所周知,中药之所以能发挥治病功效,是它所含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对机体作用的结果。
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它的质量优劣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质控标准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难题,这也是影响中药现代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只有以客观规范的质量评价标准和实验数据表明中药及原料药材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才能使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以科技为支撑,以标准为引领是未来中医药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举措。
一、中药质量标准发展史中药质量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出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销售、应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包括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和中药制剂(中成药)质量标准。
(一)古代中药质量技术标准(1)《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中药技术标准,载药365种。
(2)《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南北朝期间,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及加工方法;《新修本草》唐代,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3)最早的中药制剂技术标准《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宋代,对处方、剂型、制剂工艺、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做了详细的解释。
《本草品汇精要》明代,载药1815,对其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气等24方面给予描述。
(二)、我国现行质量标准体系1、国家中药药品标准--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六十年来,先后出版了九版:1953年版——中西药合一1963年版——中西药分开:一部为中药二部西药1977年版——增加了民间民族药避孕放射药1985年版——每5年修订一次整理了混乱品种1990年版——同时设化学对照和药材对照品。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及制剂第一册)
其它药品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及制剂第一册)(不全)(200种)干燥硫酸钙(煅石膏)拼音名:Ganzao Liusuangai英文名:GALCII SULFAS SICCUS书页号:H1-7 标准编号:WS1-03(B)-89[CaSO4·1/2H2O=145.15] 本品含CaSO4.1/2H2O应不少于95.0%。
【性状】本品为白色细粉;无臭;无味;能缓缓吸收水分,成细小的颗粒,并失去固结性。
本品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不溶;在稀盐酸中溶解。
【鉴别】取本品,加稀盐酸使溶解,溶液显钙盐(附录30页)与硫酸盐(附录32页)的鉴别反应。
【检查】细度取本品20g,应全部通过五号筛,其中通过六号筛的不应少于80%。
碱度取本品3g,加新沸过的冷水10ml,振摇,上清液中加酚酞指示液1滴,不得显淡红色。
固结度取本品10g,加水10ml,搅匀,5分钟内应固结成白色致密的硬块,3小时后,用手指压边缘,不得有脱片。
炽灼失重取本品,炽灼至恒重,减失重量应为4.5~8.0%。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水15ml,稀盐酸5ml,微热使溶解,放冷,加水75ml,氢氧化钠试液20ml与钙紫红素指示剂0.1g,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自紫红色转变为纯蓝色,即得。
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液(0.05mol/L)相当于7.258mg的CaSO4.1/2H2O。
【作用与用途】骨科用固定剂。
【贮藏】密封保存。
氨丁三醇拼音名:Andingsanchun英文名:TPOMETAMOLUM书页号:H1-119 标准编号:WS1-87(B)-89[C4H11NO3=121.14]本品为2-氨基-2-羟甲基-1,3-丙二醇。
按干燥品计算,含C4H11NO3不得少于99.0%。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无臭,味微甜而带苦。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
熔点本品的熔点(附录13页)为168~172℃。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标题:深度解读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导言:在中医药领域中,药品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而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度解读该药品标准,探讨其对中药冲剂制剂的指导意义和影响。
通过全面的评估和深入的探讨,以及个人的观点和理解,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议题。
一、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的初衷1.1 药品标准的重要性在中药制剂的生产和使用中,药品标准的制定是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的重要手段。
而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作为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之一,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1.2 制定背景和目的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的制定,旨在规范中药冲剂制剂的生产和使用,保障中药质量和疗效,促进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该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药制剂行业在质量和标准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标准的内容和要求2.1 冲剂的定义和分类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中,对冲剂的定义和分类有着明确的规定。
不同类型的冲剂在制剂上和用途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将在标准中得到详细的说明。
2.2 质量控制要求冲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该药品标准中对于冲剂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和规定,涉及原料药、辅料、工艺流程、成品检验等方方面面。
2.3 使用和储藏除了对冲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要求外,该标准还在使用和储藏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如何正确地使用和储藏冲剂,对于保证其疗效同样至关重要。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3.1 对于冲剂标准的重视作为中药行业从业者,我深刻理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的重要性。
这一标准的出台将对中药冲剂的生产和使用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也意味着行业的整体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3.2 对标准落实的重要性作为标准的受益者和实施者,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将该标准落实到实际生产中。
中药商品学思考题2011s
中药商品学思考题2011第一章1、中药商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科学。
中药商品学研究对象: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中药商品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商品名称、来源、药材产地、采制或生产工艺、商品特征、主要化学成分、鉴别与检查、质量要求、贮藏等。
2、中药商品的商品特点?1、质量第一:质量必须符合各级标准。
2、来源广、品种多:如《本草纲目》1892种来源于动、植、矿物、国内各地、甚至国外。
3、中药商品经营与医疗卫生密切相关。
4、副作用较小。
5、讲究“地道”。
6、加强人工栽培和养殖,实现标准化生产。
3、中药商品学的任务?1、明确目标和责任2、研究和制订中药师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3、鉴别中药商品的品种和质量4、中药饮片命名的方法?饮片的名称以药材名为基础,结合加工与炮制方法和制后形态命名。
临床上直接使用新鲜药材加工的饮片,常在饮片名称前冠以“鲜”字,一般生用的饮片,使用元药材名称。
具有毒性或不同功效的生熟品,在生品的饮片名称前常加“生”字,以引起注意。
5、中文名称的类型?(一)正名(二)别名:1.处方名2.地方名3.商品规格名4.植物栽培品格名5.古名6、古代有关中药商品学的重要本草?1.《神农本草经》(3卷)2.《神农本草经集注》(7卷)3.《新修本草》(《唐本草》)(54卷)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1卷)5.《本草纲目》(52卷)6.《本草纲目拾遗》(10卷)第三章1、我国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及其主要特点?(一)国家药品标准我国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主要依据国家药品标准。
常用的中药商品质量标准有以下几种。
1.《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是我国最高的全国性药品标准。
无论是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整体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它的颁布实施对中药质量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淮·药材》(第一册)本标准由卫生部颁布。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拟收载品种中医标准修订内容.
(未改动)
祛暑,生津。 用于气虚咳 嗽,暑热烦 躁,津伤口
暑,生津。用于
气虚咳嗽.暑热 烦躁,津伤口
(未改动)
渴,头目不清,
3~9g。 3~9g。 (未改动)
渴,头目不 四肢倦乏。
-3-
品名
儿茶
八角茴香 八角莲
刀豆 三七
性味归经原 性味归经修订 性味归经修
标准
后
订的部分
性味归经修 订的理由
功能主治原标 准
9~15g。 9~15g。
外用适量, 外用适
煎汤洗患处 量,煎汤
。
洗患处。
(未改动)
”。
苦、辛, 温;有大毒 。
苦、辛,温, 有大毒。归肝 、肾、脾、胃 、大肠经。
苦、辛, 温,有大毒 。归肝、肾 、脾、胃、 大肠经。
据《中华本 草》主治病 症修订
解痉止痛。用 于胃、十二指 肠溃疡,胆绞 痛,肾绞痛, 肠痉挛,震颤 麻痹,风湿痹
祛风除湿,解痉 止痛。用于风湿 痹痛,震颤麻 木,跌打伤痛, 腰痛,胁痛,脘 腹挛痛。
修订完善功能 主治,修订西 医病名
据《中华本草 》修订。规范 术语“镇痛” 改为“止痛” 。
0.6~0.9g 。
0.6~ 0.9g。
暂按原标准
甘、辛,寒 甘、辛,寒。
。归肺、膀 归肺、膀胱经 (未改动)
胱经。
。
清热解毒,利 尿消肿。用于 小便不利,淋 沥涩痛,白 带,尿路感 染,肾炎水 肿;外治疮疡 肿毒,湿疹。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修订 修订后 的部分
苦,寒。
原标准中归
经阙如。根
苦,寒。归肺 、心、肝经。
增加“归肺 、心、肝经 ”。
据《广东地 标》记载及 功效主治特 点,补充归
中药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永胜县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品种我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有:木香、秦归、黄苓、秦艽、续断、桔梗、白术、天门冬、天麻等。
二、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
三、规范性引用标准(一)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标准体系。
我国现行中药材法定质量标准主要有:1、国家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53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颁布以来,已连续7版收载中药材,并且遵循“质量可控,准确灵敏,简便实用”的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于1991年12月10日颁布。
2、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使用的中药材,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部颁标准已收载的品种外,另行颁布的标准。
(二)农药残留标准应遵循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4869-94 GB14870-94 GB16319-1996。
2001年发布的外经贸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的农药残留量:BHC≤0.1μg/g,DDT≤0.1μg/g,PCNB ≤0.1μg/g,艾氏剂(Aidrin)≤0.2μg/g。
(三)重金属含量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重金属的限量指标:重金属总量≤20.0mg/kg,铅≤5.0mg/kg,镉≤0.3mg/kg,汞≤0.2mg/kg,铜≤20.0mg/kg,砷≤2.0mg/kg。
四、产地生态环境产地标准符合NY/I391-2000标准清洁等级,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产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土壤质量、水源质量、气象条件等。
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中药鉴别依据及方法有哪些
中药鉴别依据及方法有哪些现如今,中药材已经成为我国临床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但是由于其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药物功能作用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
因此,为了保证中药在具体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需要对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完善鉴别依据。
那么中药鉴别依据和具体的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中药鉴别依据为了明确不同中药的功能作用,保证其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安全性,国务院完善了鉴别依据。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药品的监督管理部门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将其作为了国家药品的标准和中药鉴定过程中的依据。
其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属于国家药品中的法典,全国药品在生产、检验和管理等时,需要遵照此文件执行相关工作。
在此过程中,国务院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还要积极组织药典委员会对中药进行有效鉴别,结合其中的主要依据以及实际的鉴定情况,对当前国家的药品标准进行修订。
在第一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对中药材有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此文件中还对进口药材部颁标准进行了相关规定。
当前,我国所应用的进口药材大约有50种,可以选择其中比较成熟的32个品种,对此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完善和修订完善,进而保证中药鉴别依据的准确性。
1.中药鉴别的主要方法(一)观察药材外观1、看药材的表面。
由于不同种类药材其用药部位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并且其外形特征也有所差异。
如,根类药材一般为圆柱形或者是纺锤形,然而根茎类药材大多数为茎痕,皮类药材主要为卷筒状。
同时,还有一些药材本身的特定表面比较光滑,或者长有鳞叶和茸毛。
因此,在对一些中药进行鉴别时,可以观察他们的外观,将其作为鉴别地道药材真伪优劣的基础条件。
2、看断面。
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其几乎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所构造而成的。
如果药材在此过程中被切开,其中的一层层构造就会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
所以说很多药材的断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这些特征是对药材内部构造最好和最直接地体现。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54页word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00种)白巨胜拼音名:Baijusheng英文名:SEMEN LACTUCAE书页号:y1-31 标准编号:本品为菊科植物莴苣Lactuca sat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夏秋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卵形,略扁,长3~4mm,宽1~2mm。
表面灰白色、黄白色或少有棕褐,有光泽,两面具突起的弧形棱线7~8条。
质坚,断面白色,富有油性,无臭,味淡。
【鉴别】(1) 取本品用湿水浸泡约1小时后用手捻之,果皮与种子即分离,种皮为一薄膜,包围整个种子。
子叶两枚,胚乳不发达。
(2) 本品粉末棕黄色。
子叶细胞众多,大小不等,类圆形。
种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
果皮细胞淡黄色,长条形,细胞壁呈均匀的连珠状增厚。
油滴散在。
【性味与归经】微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通乳、利尿、活血、益肝肾。
用于乳汁不通,大便不利,伤损作痛,肾亏遗精,筋骨痿软。
【用法与用量】5~10g;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白药子拼音名:Baiyaozi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CEPHARANTHAE书页号:y1-32 标准编号:本品为防己科植物头花千斤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的干燥块根,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次根,洗净,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直径2~7cm,厚0.2~1.5cm。
外皮暗褐色,有皱纹及须根痕。
切面类白色或灰白色,可见筋脉纹(维管束),有的略呈环状排列。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显粉性。
气微,味苦。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含棕色物。
外有落皮层。
皮层散有少数石细胞。
维管束外韧型,略呈轮状排列,木质部不发达,中心木质部可见纤维束。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细小针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2) 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25ml,置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稀盐酸2ml使溶解,滤过。
中药材标准目录大全
包括:1、部颁中药材第一册19922、部颁蒙药3、部颁藏药第一册4、上海19945、山东20026、部颁维吾尔7、北京19988、河南省19939、中国药典200010、湖南199311、江苏198912、江西199613、广西199014、广西第二册15、广东省200415、云南省200516、黑龙江省200117、中国药典200518、西藏自治区地方药材质量标准19、吉林省药品标准197720、香港中药材标准200521、宁夏中药材标准1993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年版)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中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年版北京市中药材标准1998年版河南省中药材标准1991河南省中药材标准1993年版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江西省中药材标准1996年版进口药材标准上海市中药材标准湖南省中药材标准1993年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广西中药材标准90版一部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维吾尔医常用药材黑龙江省中药材标准2001西藏自治区地方药材质量标准四川省中药材标准1987吉林省药品标准1977香港中药材标准2005宁夏中药材标准1993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青海药品标准1976年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卫生部关于颁布第一批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颁布第一批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
部药品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2.02.25
•【文号】卫药发[1992]第9号
•【施行日期】1992.02.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卫生部关于颁布第一批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
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的通知
(卫药发[1992]第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计划单列市卫生局:
为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的问题,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我部曾于1983年,召开了“全国药检系统中药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了中药材品种混乱的治理整顿问题。
1984年5月,我部以(84)卫药字第11号文件部署了对全国二级站经营的中药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工作。
在全国各级药检所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调查摸底工作于1986年7月完成。
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全国三万余份资料分析,全国经营使用的中药材品种有1547种,分别来源于3533余种动、植物和矿物,而国家药品标准仅收载了550种。
为了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问题,加快中药标准化工作的步伐,我部决定,对来源清楚、疗效确切、应用地区较多的品种,分期分批制定国家药品标准。
现颁布第一批101个中药材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予
以颁布,于1992年5月l日起执行。
自执行之日起,原相应的地方标准随即停止使用。
现行标准作为全国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监督检验等部门监督检验的唯一法定依据。
卫生部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管理]卫生部颁藏药标准第01册目录
卫生部颁藏药标准第01册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药品名称页码药材大青盐…………………… 1 藏药第一册大籽蒿…………………… 2 藏药第一册大托叶云实…………………… 3 藏药第一册山苦荬…………………… 4 藏药第一册山矾叶…………………… 5 藏药第一册川西獐牙菜…………………… 6 藏药第一册小米辣……………………7 藏药第一册飞廉……………………8 藏药第一册马尿泡……………………9 藏药第一册马蔺子……………………10 藏药第一册无患子……………………11 藏药第一册木棉花……………………12 藏药第一册木橘……………………13 藏药第一册止泻木子……………………14 藏药第一册手参……………………15 藏药第一册牛尾蒿……………………16 藏药第一册乌奴龙胆……………………17 藏药第一册风毛菊……………………18 藏药第一册文冠木……………………19 藏药第一册火硝……………………20 藏药第一册水柏枝……………………21 藏药第一册打箭菊……………………22 藏药第一册甘青青兰……………………23 藏药第一册甘青瑞香……………………24 藏药第一册石灰华……………………25 藏药第一册石榴子……………………26 藏药第一册石莲花……………………27 藏药第一册印度獐牙菜……………………28 藏药第一册丛菔……………………29 藏药第一册白花油麻藤……………………30 藏药第一册白花筋骨草……………………31 藏药第一册芒果核……………………32 藏药第一册灰枝紫菀……………………33 藏药第一册江巴……………………34 藏药第一册光明盐……………………35 藏药第一册网眼瓦韦……………………36 藏药第一册肉托果……………………37 藏药第一册肉果草……………………38 藏药第一册多刺绿绒蒿……………………39 藏药第一册异叶青兰……………………40 藏药第一册红景天……………………41 藏药第一册杜鹃花……………………42 藏药第一册芫荽果……………………43 藏药第一册花苜蓿……………………44 藏药第一册花锚……………………45 藏药第一册角茴香……………………46 藏药第一册角蒿……………………47 藏药第一册沙棘膏……………………48 藏药第一册羌活鱼……………………49 藏药第一册阿氏蒿……………………50 藏药第一册鸡蛋参……………………51 藏药第一册青藏龙胆……………………52 藏药第一册林蛙……………………53 藏药第一册松石……………………54 藏药第一册松生等……………………55 藏药第一册刺参……………………56 藏药第一册苞叶雪莲……………………57 藏药第一册岩参……………………58 藏药第一册垂头菊……………………59 藏药第一册乳白香青……………………60 藏药第一册金腰草……………………61 藏药第一册兔心……………………62 藏药第一册兔耳草……………………63 藏药第一册波棱瓜子……………………64 藏药第一册草木樨……………………65 藏药第一册草玉梅……………………66 藏药第一册草莓……………………67 藏药第一册荠菜……………………68 藏药第一册荨麻……………………69 藏药第一册砂生槐子……………………70 藏药第一册点地梅……………………71 藏药第一册香旱芹……………………72 藏药第一册独一味……………………73 藏药第一册蚤缀……………………74 藏药第一册珠芽蓼……………………75 藏药第一册秦艽花……………………76 藏药第一册夏至草……………………77 藏药第一册烈香杜鹃……………………78 藏药第一册铁棒锤……………………79 藏药第一册铁棒锤幼苗……………………80 藏药第一册臭蒿……………………81 藏药第一册高山绣线菊……………………82 藏药第一册高原毛莨……………………83 藏药第一册高原蚤缀……………………84 藏药第一册唐古特乌头……………………85 藏药第一册唐古特铁线莲……………………86 藏药第一册展毛翠雀……………………88 藏药第一册绢毛菊……………………89 藏药第一册菥蓂子……………………90 藏药第一册黄帚橐吾……………………91 藏药第一册黄堇……………………92 藏药第一册硇砂……………………93 藏药第一册雪莲花……………………94 藏药第一册假耧斗菜……………………95 藏药第一册婆婆纳……………………96 藏药第一册绵参……………………97 藏药第一册绿绒蒿……………………98 藏药第一册斑唇马先蒿……………………100 藏药第一册棘豆……………………101 藏药第一册葫芦……………………102 藏药第一册喜山鬣蜥……………………103 藏药第一册喜马拉雅紫茉莉……………………104 藏药第一册紫花黄华……………………105 藏药第一册紫草茸……………………106 藏药第一册紫铆子……………………107 藏药第一册紫硇砂……………………108 藏药第一册紫檀香……………………109 藏药第一册腊肠果……………………110 藏药第一册湿生萹蕾……………………111 藏药第一册瑞香狼毒……………………112 藏药第一册蒲桃……………………113 藏药第一册硼砂……………………114 藏药第一册矮紫堇……………………115 藏药第一册锡金报春……………………117 藏药第一册榼藤子……………………118 藏药第一册酸藤果……………………120 藏药第一册蔷薇花……………………121 藏药第一册碱花……………………122 藏药第一册褐毛风毛菊……………………123 藏药第一册褐毛橐吾……………………124 藏药第一册螃蟹……………………125 藏药第一册螃蟹甲……………………126 藏药第一册壁衣……………………127 藏药第一册藏木通……………………128 藏药第一册藏茜草……………………129 藏药第一册藏党参……………………130 藏药第一册藏茴香……………………131 藏药第一册藏菖蒲……………………132 藏药第一册藏羚角……………………133 藏药第一册藏紫草……………………134 藏药第一册藏紫菀……………………135 藏药第一册藏锦鸡儿……………………136 藏药第一册藓生马先蒿……………………137 藏药第一册翼首草……………………138 藏药第一册成方制剂二十一味寒水石散……………………139 藏药第一册二十八味槟榔丸……………………140 藏药第一册二十九味羌活散……………………141 藏药第一册二十九味能消散……………………142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儿茶丸……………………143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大汤丸……………………144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大汤散……………………145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马宝丸……………………146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冰片散……………………147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余甘子丸……………………148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余甘子散……………………149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阿魏散……………………150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驴血丸……………………151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狐肺散……………………152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竺黄散……………………153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珍珠丸……………………154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珊瑚丸……………………155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鬼臼丸……………………156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鹿角丸……………………157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肺角丸……………………158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肺病散……………………159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绿绒蒿丸……………………160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寒水石散……………………161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獐牙菜丸……………………162 藏药第一册二十五味獐牙菜散……………………163 藏药第一册二十六味通经散……………………164 藏药第一册二十味肉豆蔻丸……………………165 藏药第一册二十味肉豆蔻散……………………166 藏药第一册二十味沉香丸……………………167 藏药第一册二十味金汤散……………………168 藏药第一册十一味甘露丸……………………169 藏药第一册十一味金色丸……………………170 藏药第一册十一味金色散……………………171 藏药第一册十一味草果丸……………………172 藏药第一册十一味斑蝥丸……………………173 藏药第一册十一味维命散……………………174 藏药第一册十一味寒水石散……………………175 藏药第一册十二味石榴散……………………176 藏药第一册十二味冰片散……………………177 藏药第一册十二味奇效汤散……………………178 藏药第一册十七味大鹏丸……………………179 藏药第一册十七味寒水石丸……………………180 藏药第一册十八味牛黄散……………………181 藏药第一册十八味杜鹃丸……………………182 藏药第一册十八味诃子丸……………………183 藏药第一册十八味诃子利尿丸……………………184 藏药第一册十八味欧曲丸……………………185 藏药第一册十八味欧曲珍宝丸……………………186 藏药第一册十八味降香丸……………………187 藏药第一册十八味党参丸……………………189 藏药第一册十九味草果散……………………190 藏药第一册十三味马钱子丸……………………191 藏药第一册十三味马蔺散……………………192 藏药第一册十三味红花丸……………………193 藏药第一册十三味青兰散……………………194 藏药第一册十三味草果散……………………195 藏药第一册十三味菥蓂丸……………………196 藏药第一册十五味止泻木散……………………197 藏药第一册十五味龙胆花丸……………………198 藏药第一册十五味乳鹏丸……………………199 藏药第一册十五味铁粉散……………………200 藏药第一册十五味萝蒂明目丸……………………201 藏药第一册十五味黑药丸……………………202 藏药第一册十五味雏凤散……………………203 藏药第一册十六味马蔺子丸……………………204 藏药第一册十六味杜鹃花丸……………………205 藏药第一册十四味羚牛角丸……………………206 藏药第一册十味手参散……………………207 藏药第一册十味丛菔散……………………208 藏药第一册十味血热汤散……………………209 藏药第一册十味豆蔻丸……………………210 藏药第一册十味诃子丸……………………211 藏药第一册十味诃子汤散……………………212 藏药第一册十味诃子散……………………213 藏药第一册十味乳香丸……………………214 藏药第一册十味乳香散……………………215 藏药第一册十味铁粉散……………………216 藏药第一册十味消食散……………………217 藏药第一册十味黑冰片丸……………………218 藏药第一册七味马钱子丸……………………219 藏药第一册七味血病丸……………………220 藏药第一册七味红花殊胜丸……………………221 藏药第一册七味红花殊胜散……………………222 藏药第一册七叶诃子散……………………223 藏药第一册七味兔耳草散……………………224 藏药第一册七味消肿丸……………………225 藏药第一册七味宽筋藤汤散……………………226 藏药第一册七味槟榔散……………………227 藏药第一册七味酸藤果丸……………………228 藏药第一册七味熊胆散……………………229 藏药第一册七珍汤散……………………230 藏药第一册七味螃蟹甲丸……………………231 藏药第一册八味小檗皮散……………………232 藏药第一册八味石灰华丸……………………233 藏药第一册八味石榴散……………………234 藏药第一册八味主药散……………………235 藏药第一册八味红花清腑热散……………………236 藏药第一册八味安宁散……………………237 藏药第一册八味沉香丸……………………238 藏药第一册八味沉香散……………………239 藏药第一册八味金礞石散……………………240 藏药第一册八味秦皮丸……………………241 藏药第一册八味野牛血散……………………242 藏药第一册八味西红花清肝热散……………………243 藏药第一册八味獐牙菜丸……………………244 藏药第一册八味獐牙菜散……………………245 藏药第一册八味檀香丸……………………246 藏药第一册八味西红花止血散……………………247 藏药第一册九味牛黄丸……………………248 藏药第一册九味石榴丸……………………249 藏药第一册九味青鹏散……………………250 藏药第一册九味竺黄散……………………251 藏药第一册九味渣驯丸……………………252 藏药第一册九味獐牙菜丸……………………253 藏药第一册九味藏紫菀花散……………………254 藏药第一册三十五味沉香丸……………………255 藏药第一册三臣散……………………256 藏药第一册三味干姜散……………………257 藏药第一册三味甘露散……………………258 藏药第一册三味龙胆花丸……………………259 藏药第一册三味红汤散……………………260 藏药第一册三味蒺藜汤散……………………261 藏药第一册三味蔷薇散……………………262 藏药第一册三味檀香汤散……………………263 藏药第一册三果汤散……………………264 藏药第一册大月晶丸……………………265 藏药第一册小檗眼药膏……………………266 藏药第一册五味马钱子汤散……………………267 藏药第一册五味甘露丸……………………268 藏药第一册五味甘露药浴汤散……………………269 藏药第一册五味甘露滋补丸……………………270 藏药第一册五味石榴丸……………………271 藏药第一册五味角蒿油……………………272 藏药第一册五味沙棘散……………………273 藏药第一册五味金色丸……………………274 藏药第一册五味清热汤散……………………275 藏药第一册五味黄连丸……………………276 藏药第一册五味渣驯丸……………………277 藏药第一册五味渣驯汤散……………………278 藏药第一册五味獐牙菜汤散……………………279 藏药第一册五根散……………………280 藏药第一册五鹏丸……………………281 藏药第一册月光宝鹏丸……………………282 藏药第一册风湿止痛丸……………………283 藏药第一册六味丁香丸……………………284 藏药第一册六味大托叶云实散……………………285 藏药第一册六味木香丸……………………286 藏药第一册六味木香散……………………287 藏药第一册六味甘草丸……………………288 藏药第一册六味石榴散……………………289 藏药第一册六味余甘子汤散……………………290 藏药第一册六味枸杞糖浆……………………291 藏药第一册六味能消丸……………………292 藏药第一册六味野牛血丸……………………293 藏药第一册六味寒水石散……………………294 藏药第一册六味锦鸡儿汤散……………………295 藏药第一册六锐散……………………296 藏药第一册巴桑母酥油丸……………………297 藏药第一册甘露灵丸……………………298 藏药第一册甘露酥油丸……………………299 藏药第一册石榴日轮丸……………………300 藏药第一册石榴莲花散……………………301 藏药第一册石榴健胃丸……………………302 藏药第一册石榴健胃散……………………303 藏药第一册石榴普安散……………………304 藏药第一册四味止泻木汤散……………………305 藏药第一册四味光明盐汤散……………………306 藏药第一册四味姜黄汤散……………………307 藏药第一册四味辣根菜汤散……………………308 藏药第一册四味藏木香汤散……………………309 藏药第一册白脉软膏……………………310 藏药第一册加味白药丸……………………311 藏药第一册达斯玛保丸……………………312 藏药第一册回生甘露丸……………………313 藏药第一册仲泽八味沉香散……………………314 藏药第一册血骚普清散……………………315 藏药第一册安神丸……………………316 藏药第一册如意珍宝丸……………………317 藏药第一册坐珠达西……………………318 藏药第一册诃子吉祥丸……………………319 藏药第一册补肾丸……………………320 藏药第一册驱虫丸……………………321 藏药第一册青鹏膏剂……………………322 藏药第一册松石散……………………323 藏药第一册帕朱丸……………………324 藏药第一册竺黄安宁丸……………………325 藏药第一册茜草丸……………………326 藏药第一册肺热普清散……………………327 藏药第一册秘雇十三味红花散……………………328 藏药第一册秘诀清凉散……………………329 藏药第一册流感丸……………………330 藏药第一册能安均宁散……………………331 藏药第一册黄药解毒散……………………332 藏药第一册萨热十三味鹏鸟丸……………………333 藏药第一册萨热大鹏丸……………………334 藏药第一册清肺止咳丸……………………335 藏药第一册常松八味沉香散……………………336 藏药第一册智托洁白丸……………………337 藏药第一册滋补酥油丸……………………338 藏药第一册蒺藜药洒……………………339 藏药第一册。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00种)白巨胜拼音名:Baijusheng英文名:SEMEN LACTUCAE书页号:y1-31 标准编号:本品为菊科植物莴苣Lactuca sat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夏秋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卵形,略扁,长3~4mm,宽1~2mm。
表面灰白色、黄白色或少有棕褐,有光泽,两面具突起的弧形棱线7~8条。
质坚,断面白色,富有油性,无臭,味淡。
【鉴别】(1) 取本品用湿水浸泡约1小时后用手捻之,果皮与种子即分离,种皮为一薄膜,包围整个种子。
子叶两枚,胚乳不发达。
(2) 本品粉末棕黄色。
子叶细胞众多,大小不等,类圆形。
种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
果皮细胞淡黄色,长条形,细胞壁呈均匀的连珠状增厚。
油滴散在。
【性味与归经】微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通乳、利尿、活血、益肝肾。
用于乳汁不通,大便不利,伤损作痛,肾亏遗精,筋骨痿软。
【用法与用量】5~10g;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白药子拼音名:Baiyaozi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CEPHARANTHAE书页号:y1-32 标准编号:本品为防己科植物头花千斤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的干燥块根,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次根,洗净,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直径2~7cm,厚0.2~1.5cm。
外皮暗褐色,有皱纹及须根痕。
切面类白色或灰白色,可见筋脉纹(维管束),有的略呈环状排列。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显粉性。
气微,味苦。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含棕色物。
外有落皮层。
皮层散有少数石细胞。
维管束外韧型,略呈轮状排列,木质部不发达,中心木质部可见纤维束。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细小针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2) 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25ml,置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稀盐酸2ml使溶解,滤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药品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00种)白巨胜拼音名:Baijusheng英文名:SEMEN LACTUCAE书页号:y1-31 标准编号:本品为菊科植物莴苣Lactuca sat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夏秋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卵形,略扁,长3~4mm,宽1~2mm。
表面灰白色、黄白色或少有棕褐,有光泽,两面具突起的弧形棱线7~8条。
质坚,断面白色,富有油性,无臭,味淡。
【鉴别】(1) 取本品用湿水浸泡约1小时后用手捻之,果皮与种子即分离,种皮为一薄膜,包围整个种子。
子叶两枚,胚乳不发达。
(2) 本品粉末棕黄色。
子叶细胞众多,大小不等,类圆形。
种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
果皮细胞淡黄色,长条形,细胞壁呈均匀的连珠状增厚。
油滴散在。
【性味与归经】微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通乳、利尿、活血、益肝肾。
用于乳汁不通,大便不利,伤损作痛,肾亏遗精,筋骨痿软。
【用法与用量】5~10g;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白药子拼音名:Baiyaozi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CEPHARANTHAE书页号:y1-32 标准编号:本品为防己科植物头花千斤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的干燥块根,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次根,洗净,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直径2~7cm,厚0.2~1.5cm。
外皮暗褐色,有皱纹及须根痕。
切面类白色或灰白色,可见筋脉纹(维管束),有的略呈环状排列。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显粉性。
气微,味苦。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含棕色物。
外有落皮层。
皮层散有少数石细胞。
维管束外韧型,略呈轮状排列,木质部不发达,中心木质部可见纤维束。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细小针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2) 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25ml,置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2ml使溶解,滤过。
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生成大量黄白色沉淀。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块、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散瘀消肿,止痛。
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用法与用量】9~15g;酒泡治跌扑肿痛。
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北寒水石拼音名:Beihanshuishi英文名:GYPSUM RUBRUM书页号:y1-29 标准编号: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大小不等,厚0.5~1.5cm。
粉红色, 微有光泽。
表面凹凸不平。
质硬而脆,断面具纵纹理,状如纤维。
气微,味淡。
【鉴别】(1) 取本品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本品变为不透明体。
(2) 取本品粉末约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溶液显钙盐(附录27页)与硫酸盐(附录28页)的鉴别反应。
【炮制】北寒水石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捣碎。
煅北寒水石取净北寒水石,照明煅法(附录6页)煅至红透,捣碎。
【性味与归经】辛、咸、寒。
归心、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降火,利窍,消肿。
用于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丹毒,烫伤。
【用法与用量】9~15g。
外用适量,研细粉调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扁豆花拼音名:Biandouhua英文名:FLOS LABLAB ALBUS书页号:y1-68 标准编号: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花。
夏、秋二季采摘未完全开放的花,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展开后呈不规则扁三角形,长1~1.5cm。
花萼宽钟状,稍二唇形,黄色至黄棕色,外被白色短毛,上唇2齿几全部合生,较大,其余3齿较小,近等大;花冠蝶形,黄白色至黄棕色,龙骨瓣抱合成舟状,上弯几成直角;雄蕊10,其中1个单生,另9个花丝基部合生成管状;雌蕊1,黄色或微带绿色,上弯,柱头顶生,下方有短须毛,体轻。
气微,味微甘。
【鉴别】本品粉末黄棕色,花粉粒类圆形至长圆形,直径35~50μm,表面有细网状雕纹,具3萌发孔。
非腺毛甚多,1~3细胞,顶端细胞较长,先端多锐尖。
腺毛头部4~8细胞,圆球形,柄1~3细胞。
【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消暑,化湿,和中。
用于暑湿泄泻,痢疾,赤白带下。
【用法与用量】 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鳖甲胶拼音名:Biejiajiao英文名:COLLA CARAPACIS TRIONYCIS书页号:y1-103 标准编号:本品为鳖甲经煎煮、浓缩制成固体胶。
【制法】取漂泡后的净鳖甲,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明矾细粉少许),静置滤取胶液,用文火浓缩(或加入黄酒、冰糖适量)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血,退热消瘀,用于阴虚潮热,久疟不愈,{徵}瘕疟母。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1g~9.4g,一日1~2次,温开水或黄酒烊化兑服。
【规格】每块约重4.7g。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参叶拼音名:Shenye英文名:FOLIUM PANACIS JAPONICUS书页号:y1-60 标准编号:本品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var.jsponicus(C.A.Mey .)Hoo et Tseng的干燥茎叶,夏、秋两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性状】本品茎呈细长形,不分枝,长30~40cm,直径0.2~0.4cm;表面淡棕色,具纵皱纹;质脆,断面淡黄色,髓部有时中空。
叶3~5枚轮生,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开后为掌状复叶,叶柄长4~8cm,小叶5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5cm,宽2~7cm,最下两片形小;叶片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或细重锯齿;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有毛,边缘及叶脉部分较密;小叶柄长0.5~1.5cm。
气微香,味微苦。
【鉴别】(1) 本品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排列紧密,下表皮细胞扁方形,较小,有气孔;主脉上下方表皮细胞类方形,表面锯齿状增厚;叶肉栅栏组织为一列短柱状细胞,海绵组织细胞2~3列,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呈凹槽状。
木质部新月型,韧皮部细胞较小;薄壁细胞中含有分泌腔和草酸钙簇晶。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氯仿饱和溶液2~3滴,再蒸干,显紫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振摇5分钟,放置,滤过,取滤液加活性炭少许,加热煮沸,滤过。
取滤液1ml加镁粉振摇,滴加盐酸2~3滴,显棕红色。
(4)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5ml,浸渍12小时,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
取滤液13ml,减压回收甲醇至干,残渣加水15ml使溶解,移至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提取3次,每次15ml,水层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4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2次,每次15ml。
将正丁醇液减压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甙R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溶液,在105℃烘约15分钟。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紫色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苦、甘,微寒。
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润咽利咽,安神。
用于肺热口渴,喉干舌燥,暑热伤津,头晕目眩,心烦神倦。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蚕沙拼音名:Cansha英文名:FAECES BOMBYCIS书页号:y1-69 标准编号: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的干燥粪便。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为短圆柱形的小颗粒,长2~5mm,直径1.5~3mm。
表面灰黑色至绿黑色,粗糙,有6条纵棱及横向环纹,两端钝,呈六棱形。
质坚而脆。
具青草气,味淡。
【鉴别】(1) 本品粉末灰褐色呈灰绿色,含钟乳体的大细胞类圆形,直径47~77μm,草酸钙簇晶多见,直5~16μm。
非腺毛单细胞,多不完整,直径17~40μm。
下表皮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螺纹导管直径6~12μm。
方晶及乳管偶见。
(2) 取本品粉末0.2g,置具塞试管中,加热水5ml,加塞振摇5分钟,滤过。
取滤液1ml,加茚三酮试液3~4滴,摇匀,放入沸水浴中加热,溶液由橙红色变紫红色。
(3) 取本品粗粉约1g,加无水乙醇10ml,加热回流半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用少活性炭脱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β一谷甾醇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19.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干15分钟。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17.0%(附录31页)。
水分不得过14.0%(附录30页一法)【性味与归经】辛、甘、温。
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祛见除湿,活血定痛。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遂,皮肤不仁、腰腿冷痛,风疹瘙痒;头风头痛,烘弦风眼。
【用法与用量】包煎,10~15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细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葱子拼音名:Congzi英文名:SEMEN ALLII FISTULOSI书页号:y1-91 标准编号: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夏秋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取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类三角状卵形长,3~4mm,宽2~3mm。
表面黑色,一面微凹,一面隆起,隆起面有棱线1~2条,光滑或有疏皱缩纹。
基部有两个小突起,较短的突起为种脐,顶端灰棕色或白色;较长的突起顶端为珠孔。
质坚硬,种皮较薄,破开后可见灰白色胚乳,富油性。
气特异,味如葱。
【鉴别】本品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起,细胞壁厚,被有薄角质层,细胞腔含暗褐色物质;其下为数列棕黄色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形大,壁甚厚,有大型纹孔,细胞腔中含有糊粉粒及脂肪油。
粉末灰黑色。
种皮表皮细胞黑色,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具网状纹理;胚乳细胞众多,淡黄色,多破碎,有较大的类圆形或长圆形纹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