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接种驯化方案
活性污泥驯化方法
活性污泥驯化方法
2.混合法:混合法是将湿型和干型活性污泥混合在一起,加速湿态颗粒的形成,提高活性污泥颗粒性。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曝气池内引入一部分已经成熟的干型活性污泥,与湿型活性污泥进行混合。
3.曝气改进法:曝气改进法是通过调整曝气方式和气泡分布,改善活性污泥氧化能力和颗粒性。
常用的方法有分流曝气法、串列曝气法和分级曝气法等。
4.草酸法:草酸法是一种通过添加草酸锌来促进活性污泥颗粒性的方法。
草酸锌能够与活性污泥微生物中的多糖结合形成螯合物,增加污泥颗粒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
5.化学改性法:化学改性法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改善污泥颗粒性和生化性能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改性剂有阳离子聚合物、聚合氯化铁等。
这些药剂能够与微生物胞外多糖结合,形成胶束结构,增强污泥颗粒的聚集性和沉降性。
6.温度控制法:温度控制法是通过控制温度来影响活性污泥颗粒性和生化性能的方法。
通常可以采用温度调节装置,调节曝气池内的水温,使活性污泥处于较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
以上是常见的活性污泥驯化方法。
不同的污水处理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驯化方法,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
污泥驯化方案
污水处理厂污泥驯化方案1、投加污泥缺氧/厌氧池投加:用挖机投加在缺氧池/厌氧池内,利用搅拌器稀释,开启内回流匀质。
严格控制投加点,避开搅拌器,且单池不易单次投加量过大。
为减轻运输压力应取脱水污泥。
(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
一般按曝气池总容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浓粪便水)2、活性污泥驯化(1)第一阶段(5~10天)驯化阶段向生化反应池进水并启动水下推流器。
持续进水基本达到设计有效水深,将接种污泥在生化池内匀质,采用鼓风曝气系统开始曝气,在污泥接种完成后的持续进水过程中逐步增加曝气量达到最大,开启内回流,连续闷曝1~2天。
闷曝结束后,持续进水至二沉池中,当二沉池进水1/2后,关闭生化池内回流,启动沉淀池刮泥机和污泥回流泵,使在二层池中沉淀的活性污泥在污泥驯化初期能快速地被收集,并回流到生物处理池中。
污泥回流率应通过观察回流污泥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污泥回流比,应控制在50~100%之间。
当二沉池达到正常运行水位,应观察活性污泥状况,控制进水,直到出现模糊不清的絮状物,这时可适当进水,换水以补充营养物。
此阶段应根据实际进水量、水质的多寡和好氧需氧量的大小,调整进水水量和风机开启时长。
当二沉池开始溢流时,暂不启动后续污水处理工艺(深度处理、消毒),并超越后续处理工艺直接出水。
在生化处理池水位达到正常运行水位后应随时监控生化池中溶解氧浓度和悬浮物浓度变化,以判断曝气量是否足够,并作出相应调整:1)进水和回流污泥中溶解氧浓度较低,需要较多充氧量;2)进水缺氧,需要有足够的溶解氧将其快速改变成充氧环境;3)当污水中营养物质丰富,需要大量的溶解氧来满足物生物的生长。
在污泥的驯化过程中,溶解氧的最低浓度应确保生化池出水口处溶解氧浓度不小于1.0mg/L。
在污泥驯化的第一阶段中,由于活性污泥的浓度较低,在曝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生化代谢泡沫,一般不采取处理措施,随细菌驯化会逐步消失,如必要可采用喷洒水滴等措施去除泡沫。
污泥接种驯化方案
榆林能化污水处理站SBR池污泥接种、驯化方案一、培养、驯化调试方案的制定SBR 反应器运行方式应根据废水的性质确定,易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限制曝气进水方式,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非限制进水方式。
其周期各工序的时间控制与最终处理指标要求有关。
如:若处理中仅考虑CODCr 和BOD 5 的处理效果,曝气时间可适当减少,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若考虑N、P 的去除,曝气时间至少需2.5小时;本工艺处理的氨氮废水运行方式采用短时间的搅拌加上长时间的曝气交替运行。
不同的污水处理工程其调试方案及操作步骤各不相同。
本工艺主要处理气化等生产、清洁废水和全厂生活污水等,特制定适合本工艺的调试方案。
1、接种: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1—2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
SBR 池有效池容为:3600m3。
2、培养、驯化:a、配料:配料本应该在调节池中进行,但是目前调节池氨氮浓度超标,COD也非常高。
因此直接在SBR池中进行营养物质的添加。
外加营养物质进行调配,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甲醇、磷肥)(刚开始时一般要求其CODCr=600—800mg/l,PH=6—9 ,温度:15--35℃),碳源由甲醇提供,氮源由调节池提供,磷源由磷酸二氢钾提供。
由于开始培养、驯化时候需要较多低浓度的污水(氨氮小于20mg/l,COD小于200mg/l),才能有进有出,而调节池超标严重,因此需要引进其它浓度较低的水进行培养,以保证培养时候及时换水。
b、进料运行:料配好后即可直接在SBR 反应器中曝气,每个SBR池需要进低浓度水150m3,然开始连续曝气约1—3 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准)。
c、排水:当污泥恢复活性,停止曝气,静沉2.5 小时。
放出上清液,约150m3。
d、重复上述a、b、c 步骤。
换料间隙为1 天1 次或2次。
e、当污泥活性明显增强,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如种虫、等枝虫、盖纤虫等,SV=10---30%时,表明污泥已经成熟,培养期基本结束。
污水处理站SBR池污泥接种培养及驯化调试方案
污水处理站SBR池污泥接种培养及驯化调试方案一、前言污水处理站SBR反应池污泥接种培养及驯化调试是SBR工艺处理系统中的关键步骤,对提高SBR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污水处理站SBR池污泥接种培养及驯化调试方案,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二、污泥接种培养(一)污泥收集在SBR工艺系统中,污泥是反应池中生物质的主要来源,因此,选择好的污泥样品对于后续的驯化和启动至关重要。
污泥样品可以在现有的处理系统中收集,也可以从其他处理系统中获取。
(二)污泥处理为了防止污泥样品中的有害物质进入SBR系统,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干燥和热处理等。
(三)污泥接种将经处理的污泥样品接种到SBR反应池中,接种量一般为1-2%。
在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接种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过量或过少的情况。
(四)培养条件在接种后的48小时内,反应池需要在适宜的温度、pH和DO条件下进行培养。
一般表现为平均温度为25-30摄氏度,pH值为7-8,DO水平为3-4mg/L。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水质监测和污泥比例调整。
三、驯化调试(一)氨氮处理在SBR系统中处理氨氮对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氨氮可以通过水解-硝化工艺处理。
在SBR系统中,通过调节污泥比例、曝气量等条件,提高氨氮的去除效率。
(二)COD处理COD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处理COD需要引入好的反应池控制策略,并进行适时的空气切换,以保持系统的充氧状态。
(三)流量控制在SBR系统中,流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流量控制不仅仅涉及到污水的进入量和出水量,也和反应器的新陈代谢过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流量控制可以通过调节曝气量、水位等方式实现。
(四)pH控制在SBR处理过程中,pH值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恰当的pH值可以促进生物反应池中微生物的发展繁殖,提高水质的处理效率。
pH值的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水源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在7-8.(五)反应池淤积在SBR系统中,反应池淤积也是影响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污水处理污泥驯化方案
污水处理污泥驯化方案
驯化培养
1,驯化条件: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当做不到时,一般用常规生活污水作为培养水源,气化废水因浓度较高不能作为直接培养水,需要加以稀释,一般控制COD负荷不高于1000-1500mg/L为宜,这样需要按1:1(清水:废水)或2:1配制作为原始驯化水,驯化时温度不低于200C,投加葡萄糖或者面粉补充碳源。
驯化采取连续闷曝3天,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根据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 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
2、驯化方式: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化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10-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5-10%;而厌氧进水递增比例则要小的很多,一般应控制挥发酸(VFA)浓度不大于1000mg/L,且厌氧池中PH值应保持在6.5-7.5范围内,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
一般来讲,厌氧从启动到转入正常运行(满负荷量进水)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
3、厌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艺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工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加以调整。
污泥培养驯化方案
XXXXXX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年乙二醇联产LNG项目污泥培养驯化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XXXX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12月污泥培养驯化方案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一。
二、污泥阶段性培养驯化方案生化系统活性污泥培养采用外加市政污水厂活性污泥(含水率约80%)进行接种培养。
接种污泥可一次投加到位,闷曝激活后投加碳源及营养盐恢复生物活性,当微生物增殖及数量增加明显时即可逐渐引入生产废水逐步进行驯化。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新建项目投产运行的特点,为避免造成的较高的药剂成本投入,建议生化系统分为两个阶段启动调试,具体计划如下:第一阶段:生产系统开机前一个月,将前期系统管路的循环及冲洗水引入一组生化池,一次性投加污泥30-40方(含水率约80%,调试时需根据污泥增长情况适量补加),并将生活污水引入系统进行污泥培养。
生活污水所含碳源及营养盐总量无法满足活性污泥培养需求时,仍需补充碳源及营养盐。
开机生产并产生生产废水后,即可引入系统开始污泥逐步驯化;第二阶段:开机生产后,将第一套生化系统驯化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出水和适量生产废水引入第二套生化系统,并根据情况投加活性污泥(可按含水率80%活性污泥30-40方计划,调试时需根据污泥增长情况适量补加)同步启动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
分两阶段启动调试优点:1、避免因整个系统投加污泥后,生产废水不能及时引入,需长期大量投加碳源、营养盐(氮肥及磷肥)等以维持生物活性,造成高昂的药剂投加成本;2、根据新建企业投产运行特点,开机后需逐渐增加生产负荷,废水产生量不稳定,第二套生化系统待生产启动后逐步以第一套系统系统不合格产水及适量生产废水同步进行培养驯化,既能满足第一套系统具备充足水量进行污泥驯化,同时第二套系统也提供了一个污水储存空间,增加了系统的操作灵活性,也同时缩短了第二套生化系统的污泥培养驯化时间。
三、污泥培养驯化具体实施计划1、活性污泥的来源:活性污泥的来源计划使用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作为种泥,含水率约80%。
污水处理站菌种驯化方案(3篇)
污水处理站菌种驯化方案污水处理菌种驯化方案是利用公司污水处理系统在上榨季生产后遗留在氧化沟里的淤泥进行驯化调试,指导规划菌种调试工作展开,争取在短期内完成菌种驯化和系统调试工作,渐进正常的污水处理系统运营阶段。
一、菌种培养前的准备工作1、菌种驯化前,污水处理系统的各种电器、机械、管路等设备联动试机要全部正常运行,并且可以投入使用。
2、均衡池、氧化沟、二沉池要达到设计负荷___%以上水量。
3、plc各控制系统正常。
4、具备充足的基料(废糖、废蜜)提高氧化沟cod浓度,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尿素、磷酸三钠)。
5、化验室具备检测水质条件;包括(cod、ph值、污泥浓度,如有条件对水质总氮、总磷进行监测。
6、人员到位,落实具有独立基本操作人员,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二、驯化与启动驯化是利用氧化沟原有淤泥驯化期间,必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所需的各种条件。
一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微生物食微比和营养物平衡;二是水温和ph值要在最适范围内(水温20-30℃,ph值保持6-9之间);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而高、循环渐进。
培菌驯化初期每日要对氧化沟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溶解氧含量进行分析,同时检测水质的cod、ph值、ss并且做好泥观镜检记录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对工艺调整。
1、污水处理菌种驯化采用间歇驯化方式,将氧化沟灌注水量设计达到___%负荷后,停止进水,开始启动表曝机进行闷曝,闷曝期间化验项目指标进行分析,闷曝数___,停止曝气,静置沉淀___小时后,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等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循环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闷曝时间应比上次缩短(具体视驯化情况再进行调节)。
采用间歇法经过培养___天左右,观察氧化沟混合的污泥沉降比(sv)达到___%―___%左右,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并且对二沉池的污泥开始回流,最初污泥回流量应当小些,可以按设计___%左右进行回流,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生化污泥驯化方案
生化污泥驯化方案
生化污泥是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时产生的一种污泥,含有大量
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这些有机物可能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但是如
果得到适当处理,就可以利用其资源价值。
因此,将生化污泥驯化
成有用的化合物和物质,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
种生化污泥驯化方案。
一、生化污泥的特性
生化污泥是由各种腐生菌和腐热菌组成的微生物群体。
生化污
泥有以下特点:
1. 多样性:生化污泥内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不同属、不同菌株
的菌群协同作用,能够解决许多复杂的环境问题。
2. 连续变化:微生物群体中不同种类菌群的数量、比例、功能
状态等都会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稳定性:生化污泥内的微生物群体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使得处理效果稳定。
4. 可增殖性:生化污泥能够自身增殖,维持污水处理站的正常
运行。
二、生化污泥驯化方案
生化污泥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但由于生化污泥的成分复杂、
微生物种类多样、环境因素变化等因素的存在,生化污泥的驯化较
为困难。
下面我们提出以下生化污泥驯化方案:。
污水处理厂污泥接种方案
污水处理厂接种污泥方案污水厂长期运行负荷较低,近一年负荷仅为40%左右,污泥活性较差。
为尽快恢复生化系统活性,确保出水达标,XXX厂计划每个季度接种污泥进行培菌,拟定由XX负责从XXX旗下污水处理厂调运污泥(含水率80%),作为XXX厂培菌使用。
一、污泥培养方式的确定按照待处理污水的水量、水质和污水处理厂的具体条件,可采用间歇培养法、连续培养法两类方法培养活性污泥。
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生物池和沉淀池,连续进水和出水;沉淀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生物池,直到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方法。
连续式培养的优点是培养时间短,微生物所需驯化时间短。
为加快恢复本项目的正常运行进度,拟采用连续式污泥培养方式。
二、接种污泥的来源为缩短培养活性污泥的时间,投加其他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或者剩余污泥可以缩短污泥培养及驯化的时间,加快项目恢复正常运行的进度。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建议采用XXX旗下污水处理厂的生化污泥。
三、接种泥量确定1、为缩短培养活性污泥的时间,投加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或者剩余污泥可以缩短本项目的污泥培养及驯化的时间,加快项目恢复正常运行的进度。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经沟通采用XXX旗下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
脱水污泥需求量计算表脱水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经过浓缩脱水的污泥其有效成分(可激活的污泥)大概为10%~50%(此值与提供污泥的系统,污泥龄,污泥在储泥池内的停留时间有关),取干污泥有效成分为40%。
根据本污水处理厂好氧池的有效容积为2780m3,启动污泥浓度为1000mg/L时,经计算需要投加脱水后污泥饼(含水率80%计)量约为34.75T。
四、污泥投加方式确定拟采用XXX旗下污水处理厂脱水后含水率为80%的湿泥作为XXX污泥的培养污泥。
利用符合规定的污泥运输车辆将80%污泥拉运到现场,通过稀释后进入提升泵房,通过提升泵抽到生化池进行污泥接种工作,污泥接种量初定湿泥34.75T,实际接种污泥量根据现场实际调试情况及接种效果而定。
污泥培养驯化方案
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水处理车间污水处理系统接触氧化池挂膜方案一.前提条件1.各种仪表调试完毕,校对合格。
2.确定活性污泥细菌接种途径。
3.培养液的配制及所需的营养物质已经到位。
4.培养驯化过程中所需的工具、材料、物品、等临时设备已到现场。
二.具体步骤首先确定培养污泥的具体位置,暂时确定在CASS 4#和水解酸化池4#,水解酸化4#作为培养液的配制和储存池,CASS 4#作为污泥培养驯化的容器。
在水解酸化池按BOB:N:P=100:5:1配制污泥培养液。
配制2000吨左右的污泥培养液。
培养液做化验分析BOD\COD比值控制在0.4以上,培养液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温度控制在33-35度,初期COD控制在500mg\l左右,根据活性污泥生长情况逐渐提高负荷。
将配制好的培养液注入到CASS池至一定液位,进行曝气。
将采购的活性污泥存储在污泥浓缩池(70-80%含水率)按CASS进水量二分之一的比例稀释后投加,约2400吨左右,此时CASS池液位在标准液位左右,曝气同时检测SV30观察污泥状态及沉淀性能,检测池内温度在正常范围内,然后采用SBR的运行方式进行培养污泥,曝气4小时后停止曝气,静止沉淀30-60分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取样分析上清液COD对比进水负荷计算去除率,以便及时增减进水负荷,曝气过程密切检测池内DO控制在2-4mg\l。
沉淀后根据SV30确定上清液排出数量,预计上清液排出至2.0米。
上清液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排至相邻的接触氧化池或后续水池。
然后向池内进培养液至标准液位左右,取样化验池内COD,检测温度,开始曝气,预计采用6小时的SBR运行周期,进水30分钟,曝气4小时沉淀和排水1.5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现场情况可做相应调整)。
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各种数据及时调整进水负荷,待活性污泥适应环境并有明显的增值趋势后,逐渐提高进水负荷(每次按100mg\L COD 调整)。
镜检观察污泥组成及活性以及出现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实验概况表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2.了解SBR培养活性污泥的基本构造和运转管理基本方法。
3.观察活性污泥的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SBR法培养驯化污泥,引进菌种,在培菌开始时,连续曝气。
连续曝气,是为了充分供氧,达到细菌代谢生长需要的溶解氧量,同时能沉淀留泥,使菌种间歇缺氧,利于其耐受度和污泥絮状的形成。
好氧的活性污泥法必须保持合适的溶解氧。
培养初期活性污泥少,细菌消耗的营养和溶解氧少,因此溶解氧在1~2mg/L左右为宜,随着活性污泥的增加,后期可控制在2~3mg/L。
溶解氧过高,细菌过度氧化,絮体容易被吹散;溶解氧不足,细菌厌氧,妨碍正常代谢,孳生丝状菌。
因此最好2小时左右测定一次溶解氧,及时调整,保证适宜的溶解氧量。
培养阶段尤其要控制住水温,一般水温在20~30℃较好。
在培养初期,进水要严格控制pH值范围即控制在6.8~7.8。
但是活性污泥能转化一些有机物为酸,使生化池内pH下降。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实验材料菌种(实验室贮存的活性污泥)、河中的废水、驯化所用废水是人工配置的模拟生活污水。
2、实验仪器和设备:量筒(100ml)、大烧杯(3L)、烧杯、玻璃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锥形瓶、胶头滴管、洗耳球、铁架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烘箱、冷凝回流装置、真空抽滤机、布氏漏斗3、实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铵、磷酸二氢钾、氯化钙、硫酸镁和氯化铁等微量元素、重铬酸钾、试亚铁灵指示剂、硫酸亚铁铵、硫酸硫酸银溶液、量筒、载玻片、香柏油、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浓硫酸、1%淀粉溶液、碳酸钠四、实验内容以人工配制的污水作为营养液(3L),通过控制温度(20℃左右)、pH(6.5~7.5)、溶解氧(2~6 mg/L)等试验条件来进行污泥的逐步培养驯化,主要探究在培养期间活性污泥浓度(主要测其MLSS)、对COD的去除效果、30分钟沉降比和活性污泥微生物相随培养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污水处理菌剂污泥驯化培养方案
活性污泥培菌方案1、所需材料:一个营养投加罐PE桶(容积:200L),污水处理专用菌种5KG(有效活菌数≥1.0×1010cfu/g),白糖或红糖20kg.,小型的供氧机一台。
2、菌种的初步驯化及投加方式⑴.高效菌种的驯化:利用营养投加罐,把营养物质(白糖1KG)溶解在营养投加罐中(溶解液体用待处理污水或已凉晒1-2小时的自来水,可选择每次加洗米水10L)。
⑵.把污水处理专用菌种500g ,投加至营养投加罐,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
⑶.培养驯化8小时(注:培菌液最好能曝气4小时,因为本制剂浓度高,细菌是孢子状态,加氧和搅伴有利于驯化,加速驯化过程)再缓慢投加进生化池(投加时间约在1-2小时,好氧投加培菌液的50%,厌氧投加培菌液的50%)。
⑷.重复操作步骤⑴至⑶(使用量以步骤⑵备注为原则),一天使用二次,重复使用5-7天。
(12小时为一个周期)Subject:培菌菌种投加罐(简易型)2、活性污泥的培养⑴.先往曝气池进生活污水(注:如果水质COD低于500mg/l,进部分化粪池污水,调节池污水COD,使池内污水COD>500mg/l.)水量是池容积的1/3。
(如没有这么大量的生活污水的量,可选择一次性补加50KG鸡粪或猪粪倒入生化池加水溶解)然后依实际情况每天补加5KG,注:补加的量和补加天数依实据培菌情况来定)。
⑵.闷曝3天(即曝气而不进水,曝气量大大低于正常曝气量(溶解氧控制在0.5-1.5mg/l,既气泡均匀微微冒起)。
增加系统内循环,好氧池污泥回流至厌氧池需100%回流(注:如没有回流系统的工艺,在培养污泥的期间,需要人工调动潜水泵,增加系统的内循环).⑶.第4天进水至曝气池水量是容积的1/2,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
连续运行数天后即可见活性污泥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由于生活污水营养合适,污泥很快增至所需浓度。
约7-10天左右,污泥培养基本完成。
⑷.污泥浓度培养至有20%时,可连续进水,污泥培养基本完成。
污泥驯化方案
污泥驯化方案引言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具有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因此,对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和驯化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一种污泥驯化方案,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将污泥转化为资源或安全无害的物质。
1. 污泥性质及问题污泥是由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生物膜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混合物。
其主要问题包括: - 高湿度:污泥含水量较高,不利于储存和运输。
- 富含有机物:部分有机物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容易分解产生气味,对环境和周围居民造成困扰。
- 病原体含量:污泥中可能存在一些病原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 重金属含量:污泥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健康有害。
2. 污泥驯化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污泥驯化方案:2.1. 去水处理针对污泥的高湿度问题,首先需要进行去水处理。
去水处理的方法包括压滤、离心、浓缩等,这些方法可以将污泥中的水分含量大幅度降低,便于后续处理和运输。
2.2. 有机物降解为了消除混合污泥中的有机物,可以采用生物降解技术。
生物降解是通过添加适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还原成更稳定的有机质或二氧化碳和水。
这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和发酵产生的气味,并提高污泥的稳定性。
2.3. 病原体灭活为了消除污泥中的病原体,可以采用热处理或化学处理的方法。
热处理是将污泥进行高温处理,以杀死其中的病原体。
化学处理则是使用氧化剂、消毒剂等化学物质,对污泥进行处理,以达到灭活病原体的效果。
2.4. 重金属去除针对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问题,可以采用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方法。
化学沉淀是将添加合适的沉淀剂,使重金属形成难溶性物质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效果。
离子交换则是通过树脂吸附重金属离子,将其从污泥中去除。
2.5. 资源化利用经过上述处理的污泥可以作为资源化利用的原料。
例如,污泥中的有机质可以用于生物能源发酵产气或制造有机肥料;去除的重金属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驯化方案--04.11
驯化阶段
接种污泥取自光大水质净化一厂二沉池回流污泥,在曝气桶中进行曝气,每三天按C:N:P=100:5:1比例投加营养盐(氯化铵、磷酸氢钾、磷酸氢二钾)。
向污泥中投加苯酚,待降解完全后增加投加量,依次为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250 mg/L。
采用苯酚快速测定法检测苯酚是否降解完全:取一定量沉淀后上清液与烧杯中,依次滴加4 mol/L氨水1滴、20%4-氨基安替比林1滴、2%铁氰化钾2滴,若颜色变为红色则说明有残余酚,若为黄色则苯酚降解完全。
本实验中驯化的污泥体积分别是36L和40L,其驯化方案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微生物驯化营养物质投加方案—36L
表2 微生物驯化营养物质投加方案--40L
待投加250 mg/L的苯酚全部降解后,污泥驯化阶段即结束。
反应器的运行
待污泥驯化阶段结束后,将污泥转移至反应器中,通过调整曝气量和进水量,使系统稳定。
在这个阶段反应器中苯酚及营养物质的投加量以方案5进行,通过测量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反应容器的体积,将投加量计算如下表3:
其中:
实验中测试项目及测定方法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测定方法
COD 重铬酸钾法
NH3-N 分光光度法
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
TP 分光光度法
TN 分光光度法
MLSS、VSS 重量法
镜检显微镜。
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
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活性污泥的驯化是指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泥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降解,从而实现废水的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是指通过调控废水处理系统的环境条件和运行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活性污泥的降解能力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活性污泥驯化的常用技巧。
1.活性污泥的种植与投料-种植新活性污泥:新的污泥种植需要从外源水体或已经成熟的活性污泥中获取活性污泥种子,并根据废水水质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种植方法。
-定期投料:合理投入废水中的有机物,维持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需求,避免过度或不足。
2.调控温度-控制在较适宜的生物反应温度范围内,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使活性污泥的降解能力更强。
常用的温度范围为20-30℃。
3.溶解氧控制- 保持适宜的溶解氧浓度,一般控制在2-4mg/L范围内。
过高的溶解氧浓度会导致微生物过氧化能力增强,会导致活性污泥中生物膜的增厚,从而降低活性污泥的降解能力。
4.混合条件控制-保持适宜的混合条件,如搅拌速度和混合时间等。
适当的搅拌能够保持活性污泥的均匀悬浮,提高微生物降解废水的接触率。
5.控制进水COD浓度-高COD浓度废水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较强,需控制进水COD浓度,慢慢增加COD浓度,使活性污泥适应进水情况。
6.控制进水负荷-控制每天的污水处理量,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平衡。
当进水负荷突然增加时,要适当增加活性污泥的投放量和调整反应器的运行条件。
7.调节pH值-保持适宜的pH范围,通常为6-9、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产生抑制作用。
8.资料更新-随时更新进水和出水的污水参数和活性污泥的运行状态,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9.控制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活性污泥从进入反应器到污泥沉淀完毕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适当调整沉淀时间可以改变污泥的特性,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总之,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废水水质特点、系统操作参数和环境条件等多个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控,提高活性污泥的降解能力和稳定性,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1.活性污泥的接种:活性污泥通过调配接入废水接种到活性污泥池中。
接种污泥的选择要根据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合的活性污泥接种源。
接种时注意控制污泥悬浮液的浓度,一般为2-3%。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投加有机负荷和底物,以促进活性菌群的繁殖。
2.温度控制: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一般来说,相对较低的温度有利于菌群生长和代谢活动。
正常的培养温度一般为25°C-35°C,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菌群死亡或者菌群组成发生改变。
3.进水水质的适应:活性污泥的驯化过程需要适应进水水质的变化。
有机负荷的波动、pH和温度的变化等,都会对活性污泥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驯化过程中,要逐渐适应进水水质的变化,避免过度冲击。
4.氧气供应: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好氧条件下的处理过程,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
氧气供应方式有机械通风、曝气池曝气和螺旋桨搅拌等,选择适合的供氧方式有助于提高氧气的传递效率和溶解氧的浓度。
5.污泥的回流:活性污泥法中,向活性污泥池内回流一部分已沉淀的活性污泥,即内回流,对污泥的培养驯化非常重要。
通过内回流,可保持和增加活性菌的数量,提高处理效果和水质稳定性。
回流比例一般为20%-50%,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污泥的排除:污泥的排除主要包括过量污泥和氧化池内产生的大量崩解污泥。
过量污泥排出主要通过污泥浓缩、脱水等工艺进行处理,崩解污泥则需要定期清理和处理。
污染物的积累会导致活性污泥的失活和稳定性下降,因此排泥工作也是活性污泥法中的重点。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是一个较为复杂且需要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控各个环节的操作参数,如进水水质、pH值、温度、曝气时间、污泥浓度等,以保证处理效果和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分析,包括COD、BOD、氨氮、总磷等关键指标,及时调整和优化处理方案。
通过科学的培养驯化和操作管理,可以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实现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能化污水处理站SBR池污泥接种、驯化方案
一、培养、驯化调试方案的制定
SBR 反应器运行方式应根据废水的性质确定,易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限制曝气进水方式,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非限制进水方式。
其周期各工序的时间控制与最终处理指标要求有关。
如:若处理中仅考虑CODCr 和BOD 5 的处理效果,曝气时间可适当减少,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若考虑N、P 的去除,曝气时间至少需2.5小时;本工艺处理的氨氮废水运行方式采用短时间的搅拌加上长时间的曝气交替运行。
不同的污水处理工程其调试方案及操作步骤各不相同。
本工艺主要处理气化等生产、清洁废水和全厂生活污水等,特制定适合本工艺的调试方案。
1、接种:
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1—2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
SBR 池有效池容为:3600m3。
2、培养、驯化:
a、配料:配料本应该在调节池中进行,但是目前调节池氨氮浓度超标,COD也非常高。
因此直接在SBR池中进行营养物质的添加。
外加营养物质进行调配,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甲醇、磷肥)(刚开始时一般要求其CODCr=600—800mg/l,PH=6—9 ,温度:15--35℃),碳源由甲醇提供,氮源由调节池提供,磷源由磷酸二氢钾提供。
由于开始培养、驯化时候需要较多低浓度的污水(氨氮小于20mg/l,COD小于200mg/l),才能有进有出,而调节池超标严重,因此需要引进其它浓度较低的水进行培养,以保证培养时候及时换水。
b、进料运行:料配好后即可直接在SBR 反应器中曝气,每个SBR
池需要进低浓度水150m3,然开始连续曝气约1—3 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准)。
c、排水:当污泥恢复活性,停止曝气,静沉2.5 小时。
放出上清液,约150m3。
d、重复上述a、b、c 步骤。
换料间隙为1 天1 次或2次。
e、当污泥活性明显增强,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如种虫、等枝虫、盖纤虫等,SV=10---30%时,表明污泥已经成熟,培养期基本结束。
f、注意事项:在曝气过程中,每天至少测1 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记录测量数据。
一般正常指标为:DO=2—4mg/l PH=6---9 SV=15---30% 。
上述过程大致需要20天。
g、当污泥SV=20%后,进入驯化阶段,大约需时20—30 天。
在保障来水水质稳定即,NH3-N≤200mg/L,CO D≤800mg/L的情况下,采用逐步增加进水水量的方法。
每7天增加一级进水量,每一级进水量采用时间控制的方法实施,每一级提高约为现有进水量的25%。
在一个月内分四次把SBR池进水时间由目前的每周期进水1小时提高到每周期进水2小时,使污水中的微生物逐步适应进水的水质。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a)第一周,水量控制在150m3/h,进水时间控制在75min。
b)第二周,水量控制在150m3/h,进水时间控制在90min。
c)第三周,水量控制在150m3/h,进水时间控制在105min。
d)第四周,水量控制在150m3/h,进水时间控制在120min。
在现调试阶段需要注意的是:
a)严格监控2#调节池的COD以及氨氮浓度,保证2#调节池的平均浓度
NH3-N=200mg/L,CO D=800mg/L左右,如果长时间出现COD以及氨氮浓度大于平
均值的情况则减少进水时间。
具体进水时间根据水质情况决定。
b)根据2#调节池的TP浓度,适当的增加污泥的营养配比。
c)每天观察SBR池混合液SV指数。
3、调试运行:
当污泥恢复活性、培养完成以后即可进入驯化试运行阶段。
此阶段不但要培养出适当的菌种,还要确定活性污泥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
第一阶段:
A、配料: CODCr 控制在200~250mg/L,NH3-N 控制在10~25mg/L、TP 控制在2mg/L 左右。
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NH3-N、PH、水温、TP)。
B、强制驯化完成后,停止曝气,静沉。
根据固液分离情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为1 小时)。
C、排出上清液约150m3。
取上清液100ml 放入锥形瓶中,以备监测CODCr、NH3-N、PH、TP 所用。
D、进料运行:将调节池水加入SBR 反应器,进料量为150m3/池。
控制调节池NH3-N=200mg/L,CO D=800mg/L左右。
先按6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
进料75分钟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 小时,搅拌1 小时,沉淀1小时,滗水1小时。
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 和SV%;一般指标为: DO=2—4mg/l PH=6---9 SV=10---30%,水温:15--35℃。
E、按以上A、B、C、D 四步骤重复操作7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和出水去除率等,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NH3-N、PH、SS、TP),做好记录。
第二阶段:
可根据第一阶段调试情况调整运行周期,也可按上阶段周期运行,这主要根据处理后水质情况及污泥性能而定。
当第一阶段稳定后,进水量又以前的75分钟增加到90分钟。
在此阶段要注意污泥性状,看污泥有无增加,出水是否有较高去除率,如果去除率不高,则需要及时调整运行周期或者降低负荷,直至进水90分钟能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再进行下一步。
第三阶段:
与第二阶段操作相同,进水量需要提高到105分钟。
第四阶段:
与第三阶段操作相同,进水量需要提高到120分钟。
二、注意事项:
a、为了顺利完成调试工作,一定要保证此阶段SBR 反应器运行条件的稳定,避免进水浓度、悬浮物、酸碱度、有毒有害物质的较大波动,而给SBR 反应器造成较大的冲击负荷,导致污泥恶化。
b、运行过程中,每运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测量一次DO、PH、SV 水质指标。
改变污染物浓度
前、后一定要监测反应器中及要进入反应器的水质的全套指标,重点CODCr、NH3-N、TP、PH ,保证反应器中污泥负荷的合理性。
c、每次改变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记录其适应时间,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变提供参考依据。
d、当污泥SV%≥30 时,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约为15---30m3。
三、此次调试期间需要检测的项目:
2010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