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案例讨论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计算和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它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从而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产品的真实成本,并进行合理的定价和决策。

本文将以A企业为例,分析作业成本法在其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一、A企业概况A企业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公司,拥有自己的生产线和工厂。

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A企业需要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等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A企业引入了作业成本法作为其管理会计方法。

二、A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1. 划分成本池A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相关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而间接成本则包括制造费用等。

A企业利用作业成本法将这些成本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将其纳入不同的成本池中。

2. 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在A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帮助企业确定了作业成本的驱动因素,即影响产品成本的关键因素。

通过分析和识别这些驱动因素,A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3. 计算作业成本A企业通过作业成本法,将各项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上,从而计算出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

这样,A企业便能够了解每个产品的真实成本结构,为产品的定价和销售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4. 产品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还帮助A企业进行产品成本控制。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详细分析,A企业可以发现不同产品的成本差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针对成本过高的产品,A企业可以加强生产流程的优化,降低材料浪费等,以提高产品的成本效益。

5. 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为A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全面分析,A企业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定价决策,合理制定生产计划,以及开展产品组合优化等重要决策。

1. 成本控制效果显著2. 决策更加科学作业成本法为A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使企业能够采取更加合理和准确的经营策略,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分析企业的各项活动成本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以更精确地分配成本。

本文将以A企业为例,探讨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

A企业是一家制造业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目前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计算产品成本。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种类的增加,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为此,A企业决定引入作业成本法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A企业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了分析,包括生产、质检、库存管理等。

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成本和占比进行了解,A企业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各项活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

A企业通过作业成本法确定了每种产品所需的各项活动成本。

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中,往往是将企业的总成本均匀地分摊到每个产品上,忽略了不同产品的生产活动成本不同的情况。

而通过作业成本法,A企业能够更精确地将各项活动成本分配到每个产品上,以反映产品实际的成本情况。

A企业还能够根据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析结果,对企业的产品组合和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对于某些活动成本较高的产品,A企业可以考虑调整生产方式或者价格策略,以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

而对于某些活动成本较低的产品,A企业可以增加生产量,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

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A企业在生产成本分析、产品定价、产品组合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产品成本计算更加准确,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评估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产品组合和生产流程,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

引入作业成本法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活动成本的分析和计算。

这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成本和挑战。

作业成本法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运营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合理安排和管理各项活动,以确保作业成本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业成本法下食品企业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下食品企业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下食品企业成本管理案例分析以食品企业生产一款酱料为例,该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购买、生产、包装和销售等环节。

企业首先需要采购原材料,如辣椒、大蒜等,这些原材料的价格会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波动。

企业通过谈判或者询价等方式选择供应商,并且记录下每一笔原材料的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序,如清洗、切割、煮熟等。

每一个工序都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设备和能源。

作业成本法要求企业将每一个工序的成本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人工费用、设备折旧费用、维护费用以及能源消耗等。

在包装环节,企业需要对酱料进行包装,并且还需要进行检验等工作,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作业成本法要求企业将包装材料的成本记录下来,并且将包装工序的人工费用、设备折旧费用等也进行详细的记录。

最后,企业的酱料需要通过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费用,如销售人员的工资、广告宣传费用等。

作业成本法要求企业将销售过程中的费用也进行详细的记录。

作业成本法下的食品企业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楚地了解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通过详细记录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企业能够发现生产中的浪费和不合理之处,并且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计算,以便制定合理的售价策略,从而获得更好的利润。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对每一个关键的环节进行详细的成本记录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并且制定出更合理的售价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六章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第六章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在作业成本法下的销售利润率,只有蓝、黑两种颜色 的笔盈利,且盈利水平接近;红、紫颜色的笔亏损,其 结果导致企业总利润率下降。该结果与传统成本法截然 不同。
启示:用直接人工成本这一唯一标准行分配3倍于自己 的制造费用,由此计算的产品成本,不能如实反映产品成 本的实际情况,误差较大,进而导致产品销售利润率的失 实,导致错误的决策(错误的生产决策、错误的定价政策)。
务中,这二者之间并非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大量费用处于变动费用和固定费 用之间,寻找一个适合我国企业情况的划分方法。
2、作业成本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成本法对制造费用不合理 分配的。然而随着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非制造企业 采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控制各项费用。是哪些因素促使保险、银行等服务 性行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谈谈你的看法。
(直接人工×(1+40%))
辅助费用:
批量产品成本库
8 933.5 8 933.5 6 789.46 2 144.04 26 800
(178.67×次数)
单位产品成本库
(21.29×调试时间) 4 258
1 064.5 4 85412 1 02196 11 200
(1.4 ×机器小时) 7 000 5 600 1 260
140 14 000
总制造成本
59 191.5 46 798 20 103.58 4 136 130 230
产品产量
50 000 40 000 9 000 1 000 100 000
单位成本
$1.18
117
223
414
130
(总成本/产量)
八、计算销售利润率
项目
蓝色
黑色 红色
紫色 合计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假设公司生产手机,其中一个重要的作业是组装。

为了分析组装作业的成本,该公司采用了作业成本法。

首先,公司根据组装作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了两个作业成本对象:手机主板和手机壳。

手机主板是最重要的组件,手机壳是附属品。

为了方便分析和控制成本,公司将这些成本分为两个独立的作业池。

然后,公司对每个作业池进行成本分配。

对于手机主板作业池,公司确定了两个作业驱动因素:工作时间和工作复杂度。

工作时间是用于完成一个主板的总时间,工作复杂度是根据装配主板所需的技术难度进行评估。

对于手机壳作业池,公司只考虑了一个作业驱动因素:工作时间。

接下来,公司计算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作业成本率。

以工作时间为例,公司将该作业池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预算总和除以工作时间总和,得到了作业成本率。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追踪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并将其乘以作业成本率,得到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

例如,6月主板作业池的工作时间总和是100小时,作业成本率是50美元/小时,那么主板作业池的成本就是100小时乘以50美元/小时,即5000美元。

最后,公司根据作业成本的详细信息和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对各个作业和成本对象进行了成本分析和控制。

通过对比预算和实际成本,公司可以了解哪些成本超出了预期,从而决定需要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成本或调整预算。

首先,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使公司能够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驱动因素,从而更好地控制和优化成本。

其次,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并计算作业成本率,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成本并进行成本分析。

最后,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调整。

通过与预算的比较,公司可以发现成本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控制作业成本。

通过对该手机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确定和分配成本。

它通常用于制造业,以确定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以下是一个关于作业成本法案例的分析:某食品加工公司(Company A)生产各种食品产品,如薯片、饼干和巧克力。

该公司想了解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首先,公司A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独立的工作岗位,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置了成本驱动因素。

例如,对于薯片的生产,工作岗位可以是切片、炸制和包装。

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切片机的使用时间,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食用油的消耗量,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随后,公司A根据每个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

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切片机每小时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乘以切片机的使用时间,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每升食用油的成本乘以食用油的消耗量,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每件包装材料的成本乘以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最后,公司A将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

例如,薯片的制造成本可以是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加上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加上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公司A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如果薯片的制造成本较高,公司A可以考虑降低切片机的使用时间或减少食用油的消耗量,以降低制造成本。

总结起来,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涉及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工作岗位,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置成本驱动因素,然后根据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最后将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作业成本法缺陷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 以作业 心 忽视了资源成本的 算
1 先将资源消耗的价值和数量 集到作业 再将作业成本分配 到产品 能反映产品消耗资源数量
2 划分作业中心 粮食流通企业业务流程 一般划分 销作业 调运作业 仓储作业 结算作业
单处理 购
3 确定资源分配方式 工资 招 费以人数 动因 算 中 单作 业5人 购销作业10人 仓储作业4人 调运作业3人 结算作业3人 装卸费 保管费以吨数 动因 算 如 表
资源
动因
工资 招费 装卸费 保管费4 将作业成本分配 品种 据公司记录

购销合同60份 经营量4万吨 假设 采购销售一
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作业成本分配率=作业成本
总额/成本动因数量 如 表
作业项目 单作业
购销作业 仓储作业 调运作业 结算作业
作业成本动因 单数量 单数量
储存数量 经营数量
单数量
成本总额 32727 65453 106848 45136 19636
产品 服务 消耗作 业 作业消耗资源 引 起成本发生 因 成 本可以按照资源消耗的 原因 集 同的作业 活动 再分配给 同产 品 服务
作业成本法 以业务 量 工时等单一标准分 配间接费用 而将费用 分配 成本动因联系起 来 逐 将费用追溯分 配 引起这些费用发生 的产品和相关作业 提高了资源消耗 作 业 产品之间的关联 能比较准确的反映产品 成本
品种 小麦 稻谷 玉米 合
数量 1.3 0.6 2.1 4
收入 2456.8 1047.36 3527.47 7031.63
成本 2449.18 1044.24 3520.91 7011.33
费用 6.9 4.24 15.83 26.98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A企业是一家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公司,产品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A企业面临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成本,A企业决定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任务或作业为中心,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生产活动或作业中,以便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通过作业成本法,A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生产过程的成本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对A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探讨作业成本法对A企业生产管理的积极作用,并展望未来在A企业的应用前景。

1.2 问题陈述在A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作业成本法是否能够帮助A企业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并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是A企业在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前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会对A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运用作业成本法来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些问题将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点。

通过对A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A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分析其对企业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A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探讨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贡献,为未来更好地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借鉴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提供经验和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2. 正文2.1 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
Valport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很强的电子公司,现在公司的Ⅰ号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强烈竞争。

公司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

而该公司的Ⅰ号产品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产量都高,并且是公司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

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远远比他们的价格低。

不过,让公司总经理高兴的是:公司新开发的Ⅲ号产品虽然工艺复杂,产量远不及公司生产的Ⅰ号和Ⅱ号产品的产量。

但由于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他竞争对手不想涉足这种产品生产,所以公司几次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客户仍是源源不断。

公司的定价策略将目标价格设定为产品制造成本的110%,产品制造成本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依据直接人工工时分配。

由于公司的Ⅰ号产品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

结果公司Ⅰ号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降到了75美元以下。

在2003年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问主计长:“George,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的Ⅰ号产品仅售69美元,那比我们的Ⅰ号产品的成本还要少1美元。

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我们过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造成的。

”George说,“也许你还记得,我刚来公司时,采用一种作业成本计算法做了一项先期研究。

结果发现,公司采用的传统制造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简单的Ⅰ号产品成本,并且大大地人低估了Ⅲ号产品的成本。

对此我曾提出过警告,但公司仍保持原有的方法。


“好的,”总经理说,“你下午给我提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有关数据。


George回到办公室后,整理了公司2003年末会计系统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列出了公司2003年末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