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几点认识近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基础教育改革已从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改革拓展到课程结构的改革。
实践论认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活动的。
语文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
改革农村中学语文单一统编教材的课程模式、改变学生普遍厌学的现状的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生活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机会。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活动课的目的致力于语文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探索构建“语文学科课程+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大语文新课程模式。
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加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改变传统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二、活动课的内容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及语文活动内容与形式看,随着语文基础教育新理念的提出,以往的教改实验取得的语文活动课的教改成果需要进一步深化。
浅议初中语文活动课
浅 议 初 中 语 文
科
( 通 渭 县 第 三 铺 乡 花 兰寺 学 校 , 甘 肃 通 渭 7 4 3 3 2 5 )
近年来 初 中语文 教 学领 域 出现 了一 个 新 的改 革 热点— — 活 动课 。 语 文 活动课 主要是 通 过语 文活 动课 的设 计 与实施 , 激 发 和 培 养学 生 学 习 语 文 的 兴趣 , 让 学生 得 到 充分 的动 脑 、 动口、 动手 的机 会 。 促使 每 一个 学 生 自主学 习 , 主动 发展 。在语 文 的实 际运 用 中丰 富知识 , 培 养 能力 , 发展 智力 , 促进 学 生身 心 的全 面发 展 。 当前 语 文 活 动 课 存 在 的 问题 长期以来 . 语 文 教 学 一 直处 于高 耗 低 效 的 状 态 , 究其原 因 虽 说 十 分 复 杂 。但 教 学 内 容 的 封 闭 和 教 学 方 法 的陈 旧应 是 问 题 的 主 要症 结 。 正 是 由 于 语 文教 学 内容 与 实 际 生 活 脱 节 , 缺 乏 现 代 生 活气 息 . 正 是 由 于采 用 注 入 式 的教 学 方 法 , 学生缺乏 自 主 的 实 践 ,才导 致 语 文 课 堂 气 氛 沉 闷 .导 致 学 生 学 习兴 趣 下 降, 导 致 学 生 语 文 能 力 难 以提 高 , 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 了 现 代 社 会 的需 要 。 因 此 。 语 文 教 学 要 走 出 困境 , 必 须 强 调 语 文 教 学 内 容 的 开放 性 和 语 文 教 学 方 法 的 多 样 性 .特 别 要 注 重 学 生 联 系生 活 实 际 自主 地 进 行 语 文 学 习 实 践 。 当前 , 虽 然 各 地 开 展 了语 文 活 动 课 ,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取 得 了可喜的成果 , 但 仍 然 存 在不 少 问 题 , 主要 体 现 在 : 一 是认 识 问 题 。受传 统 教育 观 念 的影 响 , 部分 教 师教 学过 程 趋 向 封 闭 。 呈 现 的 是虚 假繁 荣 . 学 生 缺 乏 思 维 的深 刻 性 和 灵 活 性 , 对 于 落 实 创 新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没有 多 大 帮 助 。 二 是 方 法 问题 。 课外 实 践 活 动 , 顾 名 思 义 可 以积 累 学 生 的生 活 经 验 巩 固 学 习 成果 。 但 活 动 究
关于语文活动课的几点思考-教育文档
关于语文活动课的几点思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当代中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
而以往那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渴求学好语文、发展文科特长的需要。
所以加强语文活动课的研究和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是指在语文学科课程以外,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特定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课程。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语文课堂教学一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因此,它既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又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式。
它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密切,目标一致,既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又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对此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很容易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陷入被动境地。
二、开展语文活动课的意义语文活动课,涉及的范围广泛,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活动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新”、“活”、“动”,而中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对“新”、“活”、“动”的语文活动课产生兴趣。
因此,它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诱因。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证明,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
青少年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碰到新的问题,当他们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有必要加以补充时,便产生了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和热情,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从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从学习愿望变为巨大动力,还要有学习诱因的作用。
而语文活动课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供学习语文诱因的最好条件。
布鲁纳也曾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
”在语文活动课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自己独立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去完成语文活动课所规定的内容。
浅议中学语文活动课
浅议中学语文活动课【摘要】语文活动课,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环节,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而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关键词】自主;兴趣;实用;开放语文活动课,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环节,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学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
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和生活色彩。
因而,它既能够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新闻角”、“演讲与口才”、“错别字普查”、“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
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语文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程。
这些活动课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语文意识和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究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意义、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
一、活动课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活动课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设置的。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觉得语文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缺乏趣味性。
而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语文知识,还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各种语文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参与各种语文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文情感、语文意识和语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课的内容设置1.阅读活动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读书分享会、阅读马拉松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2.写作活动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写作活动,如作文比赛、写作沙龙、作文指导等,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语文活动课中的一种特色活动,它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语言游戏,如词语接龙、成语接龙、谜语解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言思维能力。
4.演讲比赛演讲比赛是语文活动课中的一种重要内容,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浅析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探索
浅析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探索导言:语文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语文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足够的交互和互动,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如何设计好初中语文活动课,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好的语文活动课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个性已经初步形成,因此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式都有了自己的偏好。
在这个阶段,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喜欢通过互动来学习。
设计初中语文活动课需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出发点,尽量增加课堂互动和趣味性。
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语文活动课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通过思维导图、小组讨论、观察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语文知识,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活动课。
二、活动设计原则设计初中语文活动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1. 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活动课的设计要贴近生活,注重实用性。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或者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多元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课的设计要注重多种形式的互动和交流,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跃度。
3. 引导性强,培养学生自主性。
设计好的语文活动课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分层次,因材施教。
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活动课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一定的分层次,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活动课设计实例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来探讨一下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具体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探索
浅析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探索一、活动课的特点传统的语文课程往往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师生互动不多,以讲为主,缺乏生动活泼的呈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语文活动课则是一种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模式。
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生动活泼语文活动课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美的全新教学模式。
在此模式下,生动活泼的表现及互动,可以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针对性强语文活动课通过针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更能体验到语文的魅力。
因为活动课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知识,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语文中的知识。
3.强化实践性语文活动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实践运用,特别是在语文阅读和写作环节,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表达能力。
4.调动学生积极性语文活动课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在活动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语文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率。
二、活动课的设计思路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使学生在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了解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美,增加语文文化修养的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让课堂有趣,达到深度记忆的目的。
基于此,合理的设计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让学生知道课程的目标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确定清晰明确的目标不同的教学活动需要有不同的目标。
在活动课中,教师应该将活动目标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以及达到哪个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确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应该多元化,而活动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 结合情景,提升实际运用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将活动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语言与文化的深度,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深刻记忆。
浅析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探索
浅析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探索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过程。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语文活动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在语文课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情怀。
设计一堂富有活力和趣味的语文活动课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活动课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活动课的设计应该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纳入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设计语文活动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布置小组活动、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语文活动课设计要充分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
学生的生活相对丰富多彩,他们所接触的生活和实际情境丰富多样,因此在设计语文活动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悟,从实际中去认识,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写生、实地考察、实地调查等活动,也可以设计类似生活情境的主题作文、口语交际活动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和实际情境中积累语文素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活动课设计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文活动课的设计中,要注重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传达美、表达美,从中领悟生活的意义和情感的价值,让学生在感悟美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散文阅读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情感的渗透和情感的传达,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课文、故事、诗词等活动中感悟美、传递美。
语文活动课设计要有侧重点,突出学科核心。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活动课浅谈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活动课浅谈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活动课以其趣味性、可操作性和时间的充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
关键词:活动课;优势;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喜爱。
一、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沉闷单调,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究其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
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浅谈初中语文活动课
2013-12课堂内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课本的使用,各地学校都在进行着更全面的改革。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在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为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中,活动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课堂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浅谈几点体会与广大同仁共享。
一、活动课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传统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相对封闭,而且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语文思维低下,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现在,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并在努力地进行着改变。
国家为此提出了课程改革,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
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从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将讲堂变成了学堂。
而且,语文活动课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要特点,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突破了局限于教材的教学范围,使现实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和时代色彩,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大语文观,积极开设语文活动课,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二、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要想上好语文活动课,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精心设计语文活动课,真正发挥出语文活动课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我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一点看法
语文活动课与传统 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相 比. 显示 出鲜 明
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活动课 的“ 活动” , 并 不是一
般 意义 上 的教 学 活 动 , 而 主要 指 学 生 的 学 习 活 动 。活 动课 侧 重 于 以学 生 的学 习 活 动 为 中 心组 织 教 学 ,因 而 活动 的 目标 、 内 容和 方式 方 法 . 就 与传 统 的课 堂 教 学有 明 显 的区别 。
识转化为行动 的结果。学生学到 的知识要转化为技 能 , 没有
在 一 定 实 际活 动 中 反 复 练 习 和运 用 , 是 不 可 能 实现 的 。语 文 作为交际工具 . 就像工匠手中的工具一样 , 要熟练地掌握 它 ,
就 必 须进 行 反 复 的 训 练 .在 长 期 的实 践 中逐 步 把 握 要领 , 形
会. 去发 现 。 初 中语 文 活 动 课 将 语 文 教 学 与语 文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的实 际运 用 结 合 起来 . 创 设 具 体 生 动 的 学 习情 境 和 学 习活 动. 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 、 能 力 具 体 运 用 的 一 种 实 际 尝
满希望 的途径 但是 , 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 目
这 个 问题 。 二、 语 文活 动 课 与传 统语 文 课 堂教 学 的 差 异
试 。学生通过参加活动 , 得到感性认 识 , 经过反复 , 上升到理 性认 识 . 这 样 获 取 的知 识 不 仅 是 准 确 可 靠 的 . 也 是 比较 全 面
深刻 的 , 更 是切 实 有 用 的 、 牢固的。 从 教 育学 看 . 学科 教学 的任 务 和 目的在 于促 使 学 生 由知 识 向 能力 迁 移 .只有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运 用 能力 和 自学 能 力 , 学 生 的文 化素 质 才 能得 到 真 正 提高 。而 任 何 一种 能 力 的形 成 和 发展 . 都离 不 开 主 体 实 践 。 技 能 形 成 的 过程 是 学 生 合 理 运 用 知 识解 决 多 种 实 际 问题 和 选 择 活 动 方 式 的过 程 , 是 一 种 知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各学科的课程设置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传统的课本式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活动课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活动课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活动课的概念、特点、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活动课的概念活动课是指在教学中,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来达到学科目标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活动课是一种通过各种形式的交际、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1.强调互动性。
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是主动参与者,老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活动课强调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由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重视情境性。
活动课是一种强调情境性、实践性的教学形式,它能够提供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需要的语言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运用语言。
3.倡导多元性。
活动课是一种注重多元性的教学形式,它可以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图表、图片等,也可以使用多种活动形式,如小组讨论、实验、角色扮演等,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
三、活动课的教学方法1.游戏法。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使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头脑风暴、成语接龙、谜语猜等。
2.实践法。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例如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语言能力。
3.研究法。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或话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活动课的实施步骤1.确定活动方式。
首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确定活动方式,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2.组织活动。
老师需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展示成果。
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促进行为演绎,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优秀成果。
浅谈初中语文活动课
体生动 的学习情境 和学 习活 动 ,使教学成为 学生语文 知识 、 能力具体运用 的 ・ 种实 际尝试 或 “ 模拟 , 学生通过参加活 动 , 得到感性 认识 ,经 过反复 ,上升到理性认 识 ,这样获 取 的知 识不仅 是准确可靠 的 ,也是 比较生活 实际 自主地进行语文 学习实践 。 第 四 ,当然 ,语文活 动课 要充分发挥其 优势 ,真正取 得 语文课 外活动 的开展 为这个问题 的解决提供 了一条充满 实效 ,还有赖 于活动过程 中周密 的安排和合理 的调控 。在 语 希 望的途径 。前一段我省各 地都开展 了丰富多彩 的语文课 外 文活 动课 的试 验和研究 中 ,我们就感 到必须切 实解决好下 面 活 动 ,取得 了一定 的成 效。但是 ,由于语文课外 活动常常缺 几个 问题 。 - 一、 ・ 乏 系统 的 目标 、 内容 ,常常难 以有序 进行 ,许多 学校仅仅 把 是 既要注晕学生 的主 体地位 ,又 要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 它当作课 堂教学 的补充 ,甚至作 为学校教育 的点缀 ,因而 往 用 。活动 课无疑必须 以学生 的 自主 活动为主 ,教师切 忌越俎
现代生 活气息 ,正是 由于语文教 学方法上 的注入式 ,学 生缺 乏 自主 的实践 ,才 导致了语文课 堂气氛 的沉 闷 ,导致学 生学 习兴趣 的下降 ,导 致学生语文 能力 的局 限 ,导致语文教 学质 量适应 不了现代社 会 的需要 。因此 ,语文 教学要走 出困境 , 必须 强调语文教学 内容 的开放 性和语文教 学方法 的多样性 ,
学科教学 时 ,就不能抽 象地传授 学科 有关 的知 识、法规 、原 个 中原 因 ,虽说十分复 杂 ,但教学 内容 的封 闭和教 学方法 的 则 ,而必须加 强教学 的直观性 、活 动性 ,让学生 在具体 生动 陈 旧应 是 问题 的主 要 症 结 。 的学 习情境 中去感受 ,去体会 ,去 发现 。初 中语 文活 动课 将 正是 由于语文教学 内容 与实 际生活有 一定的脱节 ,缺 乏 语文教学与语 文在现 实生活 中的实际运用结合 起来 ,创设 具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一、活动课概述活动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课堂形式。
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活动课应该是一种互动性很强、学生主体地位凸显、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学模式。
二、活动课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各种活动组织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观察、表达、创新和合作等能力的发展。
3.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课文知识。
1.确定活动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采用什么形式的活动,比如游戏、演讲、讨论、小组合作、创作等,活动形式多样。
2.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断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准备活动材料。
教师要提前设计好各种资源和素材,为学生进行活动提供支持。
4.组织活动环节。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5.总结反思。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1.利用游戏活动进行知识点巩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语文游戏,比如词语配对游戏、成语接龙游戏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课文知识。
2.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开展文学欣赏活动。
通过课文欣赏、诗歌朗诵、作文创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
4.进行实践活动。
比如采访、写景、写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语文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五、活动课的优势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浅析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探索
浅析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探索1. 引言1.1 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审美情趣。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到知识运用、情感表达和个性展示的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研究现状当前,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研究现状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和重视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
他们致力于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高初中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国内外的教育领域,针对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
许多学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语文活动课进行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他们试图通过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创新和改进。
2. 正文2.1 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是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活动课设计的原则之一是立足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保证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思维习惯。
活动课设计需注重情感因素,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活动课设计还应注重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旨在通过实际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提高。
下面是我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一、活动形式多样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很多样化,常见的有小组合作活动、角色扮演、剧本创作、课堂演讲、实地考察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和探究,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需要共同解决问题,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构思故事情节;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需要通过模拟真实情景来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这些活动都能够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促进语文知识的运用语文活动课注重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角色扮演或剧本创作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课堂演讲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通过这些实际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培养综合素养初中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需要体验不同角色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自己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和沟通,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在实地考察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语文活动课时,应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上好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几点心得
上好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几点心得——以《马的世界》为例太兴初中·语文·赵晓蓉主要内容:重视语文活动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关键词:内容原则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通过教学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活动《马的世界》中,让我明白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情感素质。
首先,知识素质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借助多媒体和其它文字读物,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大的知识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其次,能力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通过阅读活动能充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默读速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抄报等活动以培养创造力;最后,情感素质的培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及文字读物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使学生在活动的同时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要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如何在综合性学习课中体现这些素质,我有以下几点感想:一、科学的设计活动课的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行实践活动课教学,必须有丰富的活动课内容,准备必须充分。
要让学生明确语文来源于生活,要让课本知识回归生活,要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在自然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高尚情感。
在设计活动课内容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内容的广泛性活动课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是与语文知识有关的,也可以是与听说读写有关的,只要能充分有特色的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有明确的活动目标都可以成为活动课的设计形式,因此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
如在《马的世界》活动课中,既有“马”字的从古至今的不同写法,还有绘声绘色有关马的各种故事传说;更有文学、艺术作品中流传千古的马的文学形象和艺术形象。
浅析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探索
浅析初中语文活动课设计的探索语文活动课是初中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如何设计一堂富有活力和灵活性的语文活动课,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活动课设计的目的语文活动课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活动课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灵活多变原则语文活动课不同于传统的讲授课,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活动课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灵活多变,要随着教材的内容变化,灵活地选择不同形式的活动。
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如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实验、动手制作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2.体验为主原则体验是学习的源泉,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以学生体验和实践为主,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3.因材施教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认知水平都不尽相同,活动课设计要因材施教,灵活地安排不同难度的活动,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和提高。
4.培养综合能力原则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动课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创新等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1.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小组探究、合作探究、整合探究、个别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下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活动课设计的灵魂,可以通过游戏、实验、案例分析、课外阅读、实地调研等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
谈谈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近年,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
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
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前一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
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
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
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几点认识近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基础教育改革已从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改革拓展到课程结构的改革。
实践论认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活动的。
语文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
改革农村中学语文单一统编教材的课程模式、改变学生普遍厌学的现状的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生活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机会。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活动课的目的致力于语文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探索构建“语文学科课程+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大语文新课程模式。
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加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改变传统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二、活动课的内容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及语文活动内容与形式看,随着语文基础教育新理念的提出,以往的教改实验取得的语文活动课的教改成果需要进一步深化。
例如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运用。
本课题将从农村初中的角度探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方法。
为农村初中的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作出有益的实践积累和理论探索。
三、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
,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1、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
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
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
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
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活动课必须以趣味性,自主性、综合性为原则,以学生的个性养成健全人格为课程的基本任务,构建成语文学科课程+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新型综合型大语文课程模式。
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
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
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
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一、对“中等生”概念的思考。
“中等生”的概念,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好象很少有人去分析,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
显而易见,这个“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
学习成绩成为绝对的标准,其他表现仅仅是参考分。
而学习成绩又包括哪些内容呢?99%又是考试分数,而且是总分数,不是单科分数。
这种人为的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反复使用,已经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来又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反作用。
二、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也可以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活动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
气质的不同,性格方面的差异,能力的差异。
这些特征的综合,形成了人与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复杂的主客观条件。
如教育条件、环境条件、家庭条件、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有时条件相同,由于主观努力的缘故,也会导致不同的个性。
就教师的影响来说,“中等生”在情绪、意志、能力等方面,易形成哪些共性特点呢?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在意志方面、在能力方面、在性格方面,由于教师长期缺乏对其关注,“中等生”这种消极心理长久循环下去,会使他们在了解情况、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所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内向,过于敏感,甚至抑郁、紧张、拘束、不自然、胆怯。
2、“中等生”的积极心理特征。
“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距离。
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履行其教师的职责呢?三、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第一、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人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点能力:1、访谈能力。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家访。
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2、观察分析能力。
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
3、理解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
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围的世界、处理所遇问题,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
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的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象是自己的精神世界。
4、赏识学生的能力。
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教师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在班级管理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生”身上,信任他们,让他们做事。
对做事认真心细的学生,可以委以重任,明确表示老师信任他们,要求他们力所能及地协助老师做些班级工作,如班务记录、公务保管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悲感。
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纳入到课上、课间及学生的方方面面。
如上课前,对低年级学生就可以摸摸胆小、不善发言的同学的头,上课时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问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用微笑、用目光做短暂的交流,给与学生以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自信。
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能及时表扬予以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周记中私下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
第二、掌握一些疏导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1、寻找自信的支点,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开展“找优点”的活动。
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引导学生虚心听取父母、师长、同学的劝告,发扬优点长处,纠正缺点短处,避免对自己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使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以正确的定位参与竞争。
2、创造成功的记录。
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
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每周安排一节课来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
如学习竞赛、劳动技术竞赛、书画展览、体育技能竞赛、小知识竞赛、课文评议、热点分析、小制作、小设计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