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之古诗词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诗词专辑(共2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诗词专辑(共29张PPT)..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石头吟
于谦(明代政治家、托物言志诗)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下面一段文字中甲、乙、丙、丁四处应添入的诗句各 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其字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 【2013】 青春 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 含著泪我一读再读 ▪ 却不得不承认 ▪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2011】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2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三句诗。(2分) 25 此诗和白居易的《观刈麦》,抒发的思想
感情有什么相同点?(2分)
▪ 参考答案: 24 “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 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25 都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012】
村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①塘:堤岸。
②陂(bēi):池塘。
③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
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④浸:淹没。
⑤漪(yī):水波。

202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课件(共48张ppt)

202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课件(共48张ppt)

诗词解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 果?
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 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
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5.《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 澹 , 山岛竦峙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歌背诵
译文理解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杜鹃鸟声声哀啼, 听说你贬到龙标,一路要涉过五条河流,何其偏 远。 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明月, 随风一直陪伴你到夜郎国的西边。
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 接表现出来;
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丛丛 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 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默写自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1.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归雁洛阳边 。
天净沙·秋思
诗歌背诵
译文理解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古老的驿道上,我骑着瘦马迎着西风走着。
夕阳西下, 夕阳在西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这思乡断肠的游子漂泊在天涯。
诗词解析
《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题眼是“思”,“秋” 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2.该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 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3.主旨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的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复习课件 (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复习课件 (共40张PPT)

简析
•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 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万物静寂,只有钟 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空]:使……空明。 ) 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 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 昂扬的情绪。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 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颈联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一个 “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 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尾联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诗人采用以 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 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 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 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 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 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 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 空门。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 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 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 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优秀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优秀PPT课件

(7)叱咄 chì duō
(8)媵人 yìng
(9)容臭 xiù
(10)冻馁 něi
(11)谒 yè
(12)贽 zhì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得”同“德”,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翻译: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 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 羞恶之心。
(4)《渔家傲·秋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 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 修武备,功业难成的愤懑不平之情。
(5)《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 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 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
CHUZHONG YUWEN
课标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 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 古诗文。
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学目标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PPT 人教版 (共31张PPT)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PPT 人教版 (共31张PPT)
7
11、《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 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 :
力尽不知热 , 但惜夏日长 。
12、《卜算子.咏梅》中最能表现梅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无意苦争春 , 一任群芳妒

13、《醉花阴》中表现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万分憔悴的名句是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陈涉 世家》
(人物传 记篇)
叙述了陈胜、 吴广发动和组 织大泽乡农民 起义的原因、 过程及影响。
记叙了唐雎在 安陵危亡的紧急 关头出使秦国, 与秦王针锋相对, 终于出色地完成 了使命的经过。
唐雎 不辱 使命》
(人物传 记篇)
《战国策》 (国别体 史书)
刘向
【西汉】
2
隆 中 对人
物 传 记 篇
《三国志 》 (纪传体 史书)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 , 肠断白频洲
2、《渔家傲》写出塞外凄凉风光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为使命的句子是:
,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4、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
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

忠陛下 27、《出师表》全文所要表达的感情可用文中的“报先帝 ”、
“ ” 这六个字来概括。 28、《隆中对》中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3
篇目 类型 望 江 南
思 人 词
作者 时代
主旨
表现了一 位因 心上人远 行而独处 深闺 的女子的 生活状况 和内 心情感 。 表现了她 失望 、 惆 怅 的 情怀和相思之苦。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课件(共18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课件(共188张PPT)

默写自测 野望 (王绩)
1.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 顾 无 相 识 ,长 歌 怀 采 薇 。
2. 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
东 皋 薄 暮 望 ,徙 倚 欲 何 依 。
3.《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
对偶句(写景句)是:树 树 皆 秋 色 ,山 山 唯 落 晖 。
孤山寺北边,贾公亭西边,春水初涨,浮云低垂。 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枝头,不知哪家新 飞回的燕子正忙着衔春泥。 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让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嫩草 刚刚能没过马蹄。 最爱湖东美景,总也游玩不够,尤其是绿杨浓荫中 的白堤。
诗词解析
• 1.本诗以“行”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对钱塘湖早春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
热爱赞美之情。 “最爱”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 2.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 •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
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 “争”和“啄”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写出了一幅早莺 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 的蓬勃生机。
4.《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的景象,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 漠 孤 烟 直 , 长河落日圆 。
5.《使至塞上》中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
句子是:萧 关 逢 候 骑 ,都 护 在 燕 然 。
诗歌背诵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默写自测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 诗词 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   诗词  课件 (共36张PPT)

第3段只是叙述了老妇的苦啼申 诉。差吏是在一直静听老妇的 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吗?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吏决不是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 咆哮。这里是实写老妇的苦啼申诉,虚写差吏 的怒呼咆哮,以实现虚,在老妇苦啼申诉的几 层意思之 间暗含着差吏的怒呼咆哮。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把…当作 )业。缘溪 行,忘路之( 的 )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鲜艳美丽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对…感到诧异)之,复前 行,欲穷( 尽 )其林。 【写渔人捕鱼沿小溪前行时,偶然发现了一片奇丽 动人的桃花林,并想探寻它的尽头。这是故事的开 端。】
阻遏 荒谬 克扣 两栖 藩篱
寒噤 渴慕 伎俩 追溯 殷红
赃物 狼藉 胚胎 归咎 镂空
箱箧 慰藉 脊椎 绮丽 轩榭
阻遏è 寒噤jì n 赃物zāng 箱箧qì e 荒谬miù 渴慕mù 狼藉jí 慰藉jì e 克扣k è 伎俩jì 胚胎pēi 脊椎jǐ 两栖qī 追溯 sù 归咎jiù 绮丽 qǐ 藩篱fān 殷红yān 镂空lòu 轩榭xuānxiè
见渔人,乃( 就 )大惊,问所从来,具( 详尽 ) 通邀,邀请 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 都 )来问讯。自云( 说 )先世避秦 妻子和儿女 )邑人来此绝境 时乱,率妻子( (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 竟然 )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 详细 )言所闻,皆叹( 感叹 )惋 ( 惊讶 )。余人各复延( 邀请 )至其家,皆出酒食。 向、对 )外人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道也。” 【记叙了渔人在桃源中人家里做客和告辞的经过,揭 示了桃花源人的来历、淳朴真挚的民风及他们对战乱 的厌恶,表现出他们对自食其力、和平恬静的理想社 会的追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课件 (共24张PPT)

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赤 壁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台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曹操 所建,供歌舞宴游的场所。上有楼,曹操置妻 妾于其上。楼顶立有高丈五的铜雀,故名。 •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 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 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 锁闭在铜雀台中。 •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 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 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 是怀古咏史之作。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 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 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 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 致。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 凡的气魄。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 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 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 生的离合无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 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但愿 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 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 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 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 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全词设景清丽雄阔,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 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 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 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 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A.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之歌
• ①“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 年。”(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
• ——志在为国家兴利除弊。 •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 ——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 志。
B.民生疾苦的主题
• ①白居易《观刈麦》: • 农民“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我”就“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
•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理解词 语的隐含信息
• 3、调动知识积累
1
、 •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时间: 初春

地点: 钱塘湖

事情: 春行—春游
歌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题 目
(3)但是,有两种诗词是我们无法从题
目中了解诗词内容的:
A.李商隐《无题》
B.词牌名:如《江城子》
《破阵子》
• “月”
• ——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是情感的寄托。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
思》)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2、“愿”:指的是不要在 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 了自我。
只要能做到这样,即使衣 服被露水打湿又有什么可 惜的呢?
• 杜牧《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赤壁之战 怎样的看法?由此看出作者怎样的情 怀?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课件(共56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课件(共56张PPT)

词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的虚词
的用法。
★★★ 4.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 ★★ 理解其在句中的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
定。如“而”:“学而不思则罔”(《〈论
语〉十二章》)一句中的“而”连接“学”和
“不思”,它们之间为转折关系,所以“而”
是表转折的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般在这四个方面。①修辞手法赏析
不当。比如,把诗词中运用的比喻
古诗词 阅读
内容理解和 赏析 2~4分
(选择题)
说成拟人,或把设问说成反问,诗 ★★★★★ 词中或诗句中本没有运用某种修辞
手法却说运用了。②表现手法赏析 错位。将两两相对的概念错位,如
正衬与反衬,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以动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错漏举例】 B/C/D 【错因归纳】 考生选B项,是未能理解诗中环境描写的顺序,不能判定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是城边水涯景色。
续表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2.联系生活,有感而发。从选文中探究作者的思想
感情,要分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意向是肯定还是
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还是鞭挞、讽刺;文章主旨
是让读者吸取教训还是获得启示、懂得道理;对文
★★ 章所说的现象、表达的观点作简单的评述。
3.适当延伸,巧妙归纳。任何一段选文,联系当今
的社会生活,我们都可以做适当延伸。因此,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授课 刘乐民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
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 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 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 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 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类 型: 植物类 动物类 其他类
植物类
杨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 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南朝乐府民歌)
鹧鸪鸟
―――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 啼处远人行” --(唐人李群玉《九子坡
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 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
鸿雁
―――思乡怀亲、羁 旅伤感(也有以鸿雁 来指代书信)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 后,思发在花前。”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人赵暇《长安秋望》)
---离别之伤恨
菊花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 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唐英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
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 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 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坚强的品格、 清高的气质
梅花
宋人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
―――坚贞、高洁

――-比拟君子的 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
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
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 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 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
后王香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孤傲的高尚情操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
李。”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动物类
杜鹃鸟
―――凄凉、哀伤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宋人贺铸《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
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唐人秦观《踏莎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宋”人王令《送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
鸿雁
寒蝉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悲凉的离愁别绪
其他
月亮 ---思乡怀亲 流水 ---思亲之情 浮云 ---离别之情
试试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思乡怀亲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爱情
梧桐芭蕉
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
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
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凄凉悲伤
植物类
杨柳 ---离别之伤恨
菊花 ―――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梅花 ―――孤傲的高尚情操 松 ―――坚贞、高洁 竹 ――-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莲 ---爱情 梧桐 ―――凄凉悲伤
芭蕉
依依惜别
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 思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
绿波依旧东流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戴复古《月夜舟中》)
寒蝉
―――悲凉的 离愁别绪
唐人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宋人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 “寒蝉鸣我侧”
动物类
杜鹃鸟 ―――凄凉、哀伤
鹧鸪鸟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