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特点和类型试论
试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试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摘要:从地方文献的概念、特征、意义和作用以及收集地方文献的范围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高校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一、地方文献的概念及特征地方文献是指记录有某地区知识的一切载体。
具体的解释是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载体形式,如图书、报纸、杂志、图片等,具体分为史料、人物、出版三个组成部分。
地方文献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性。
地方文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文献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区域性。
它翔实地记录了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地等人文与自然状况,常被称为“省情”“市情”“县情”等资料,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地区情况,是研究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
2.史料性。
地方文献是我国历史文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一方之全史”。
因为地方文献属于当时当地的事物所作的直接描述,因而无论作者在文笔上表现出怎样的感情色彩和政治倾向性,文献所涉及的大部分信息内容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与客观性,具有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
3.时代性。
地方文献是时代的产物,它及时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而历史的发展在同一主题的著作中经常有所修订,其中不仅有现实发展的更新,也有历史新发现的补充,即表现出内容的连续性,反映了地域发展的阶段性。
4.多样性。
地方文献的多样性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其形式既有文字的也有非文字的;而其内容包括该地区地方政治、社会经济、人文地理、历史、地方人物、民俗文化、教育卫生、文学艺术、宗教、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
二、加强地方文献建设的意义和作用1.为高校教学和教学科研提供参考资料,促进科教事业的迅速发展。
2.为当地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制定各项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为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德育教育及传统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
4.保存与积累史料,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作用。
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综述

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综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长河在不断地流淌,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留下的地方文献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在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一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对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综述。
一、地方文献的定义和种类地方文献是指某一地区、某一地方或某一社会群体所创造、积累的文化遗产文献。
地方文献依据其主要内容和载体不同,可以分为史书、官志、边疆文献、方志、民间文献、家谱、通志、写真资料等多种类型。
1. 史书:是早期的纪传体、编年体文献。
例如《春秋》、《史记》、《汉书》、《三国志》等。
2. 官志:是记录一定历史时期政府、地方政权的建立、变迁和管理情况的官方公文,如《三朝北盟会编》、《五代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
3. 边疆文献:主要是指在历史上的一些边疆地区,由于自然和政治等原因,文化封闭,文化传承有着独特性,例如唐代的《西域记》、元代的《嘉靖西域记》等。
4. 方志:记录的是一个县、市、地区或一个省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例如《山东通志》、《湖南通志》等。
5. 民间文献:是记录民俗学、民间故事、民间神话等民间传说的文献,例如《说岳全传》、《二十四孝》等。
6. 家谱:记录着某一家族的成员、家族史等内容,是研究家族文化以及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7. 通志:是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所编的地方志书集,也是一种综合性大型工具书。
8. 写真资料:指用影像记录下的地方文献资料,例如石窟画、壁画、建筑、遗址等。
二、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既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有了数码化、网络化的手段,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也在不断拓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
1.开发性问题地方文献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传承、利用,只有经过分类、鉴定、整理、翻译,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地方文献分类之我见

地方文献分类之我见作者:丁学芝来源:《卷宗》2018年第19期摘要:本文从地方文献的涵义、特征、收藏;地方文献的分类现状;地方文献的分类标引;地方文献分类、编目、管理的具体意见几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文献分类。
关键词:地方文献;分类1 地方文献的涵义、特征、收藏1.1 地方文献的涵义地方文献是记录地域知识、报道地域内人们活动信息各种载体的集合,是某一地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记录,是某一地域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总和。
是地方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它能较全面地反映某一地域的自然环境的沿革和发展情况,是人们认识某一地域的有力工具。
1.2 地方文献的特征地方文献作为特种文献,具有下列特征:1)地域性。
这是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
此类文献反映某一区域范围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2)丰富性。
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地方文献内容丰富,是对特定地区自然、社会、人文诸般事物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性记录,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如全面反映某一地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各具方面的综合性志书、年鉴等从历史的角度反映和记载某一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资料;文史资料等反映某一地域的形象资料等。
3)真实性。
地方文献的真实性表现在文献内容上,其内容包括本地历史、地方人士著述、个人作品和风土人情等,情况真实可靠。
4)收集的特殊性。
地方文献大多数属非正式出版物,零散地分布在各单位内部或民间,通过一般的采购方式是不能有效地收集的,必须采用订购、捐赠、交换、复制等独特的方式,才能建立地方文献的藏书体系。
5)使用的专指性。
地方文献的地域性构成了使用的专指性,但是地方文献内容的广泛性又形成了使用的多样性。
1.3 地方文献收藏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直接影响分类体系,因此确定收藏范围至关重要。
地方文献收藏的范围包括。
1)地方志。
地方志是记录某一区域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事件等历史性资料的总汇。
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其划分

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其划分郑州大学图书馆学系 柯平《图书情报论坛》今年第一期刊登了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骆伟副教授的文章《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读后获益匪浅。
然思索再三,文中一些提法不敢苟同,现就地方文献的特征与划分作一浅论,以求教于骆伟先生。
一、地方文献的特征方志学家朱土嘉先生于八十年代初提出了地方志的四个特征:区域性、连续性、广泛性、可靠性①。
这与骆伟先生所提有些相似,所不同的是:骆伟先生增加了民族性。
这里有一个问题:地方文献与地方志的关系虽有过争论,但“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志”的观点已得到公认,那么,地方志的特征能否作为地方文献的特征呢?否。
从逻辑角度讲,处于从发属关系的种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比属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要多。
所以,地方文献的特征不能等同于地方志的特征,只能是包括地方志在内的所有地方文献共有的特征。
地方文献具有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两个方面。
我认为.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有二个:一是地区性,二是资料性。
地区性即区域性是指地方文献以一个地区为记述范围且反映本地特色。
这是地方文献最本质的特征。
地方文献的这一特征是由地方特色的形成决定的。
地方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其一,一个地区有独特的自然风貌,由于复杂的地势、地形、河流、土壤等等,渐渐形成本地的气候、水文特征,由此又影响到本地生产、生活习惯等。
其二,多民族的文化对于地方特色形成是有影响的,不同地区受不同民族的影响,形成本地的民族文化。
其三,战争对于地方特色的形成亦有影响,各地区历次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构成本地历史的一部分,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争频仍,而南方相对稳定,大量的人口南迁,带来北方技术,使南方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此外,政治、宗教、宗族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地方特色的形成。
一个地方的地方特色通过地方文献而表现出来,同时,地方特色也决定着地方文献的范围。
例如,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蒙古族和北方各少数民族生活在这个地区,虽然受到其它地区的影响,但始终以蒙古族的活动为中心。
地方文献工作刍议

地方文献工作刍议1地方文献的主要特点和作用地方文献是记录有某一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
它作为祖国文化瑰宝,产生发展于一个地域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属于某一地域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产物。
地方文献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鲜明的地方性。
它翔实地记录一个地域的经济、政治、文教、史地等人文与自然状况,常常被称为“省情”、“市情”、“县情”等资料,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的主要记录根据;(2)较强的历史资料性。
文献著作内容来自实际,来自基层,往往属于原始记录,信息鲜活,内容可靠,针对性强,部分具有一定保密性,且印数少,一般不重印、再版。
目前有人从文献的内容及其开放性,把党政及其领导人的著作称为红色文献,把报刊及一般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称为公共信息或白色文献,把内容不健康的著作称为黄色文献,把反动书刊称为黑色文献,把不公开发行或者书刊界线不清的出版物(如各地“政协”所编印的《文史参考资料口称为灰色文献,而相当部分的地方文献正是被人视作灰色文献,倍受海内外人士青睐,并竭尽全力搜集;(3)文献载体的广泛性。
以地域知识为内容的地方文献除包括传统的印刷型之外,其记录知识的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等),记录手段(书写、印刷、复制、录制等)及其相应的物质载体(竹木、纸张、缩微品、音像制品、机读件、多媒体等)为其他学科文献无可比拟;(4)内容的时代性。
地方文献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一个地域的历史和现状的发展轨迹,而现状的变化即为历史,同一主题的著作往往内容有所修订,其中不仅有现实发展的更新,也有历史新发现的补充,既表现出它的内容连续性,又反映了地域发展的阶段性。
地方文献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可以为认识某一地域的历史和现状提供可靠资料,所谓“地近则易核,时近则亦真”;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决策、规划及实施提供以资借鉴的经验,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可以为激励人们热爱乡梓,热爱祖国提供生动、具体的乡土教材,所谓“思乡愈爱国,忧国方恋乡”。
试述地方文献概念及其“宽窄度”标准

试述地方文献概念及其“宽窄度”标准试述地方文献概念及其“宽窄度”标准在谈地方文献概念及其“宽窄度”标准之前,我们不能不回顾一下多年来图书馆界关于地方文献概念定义之争鸣。
大家都知道,我国最早对地方文献进行概述的是杜定友先生,杜先生所描述的地方文献是从一个较宽泛的角度来叙述的,他认为“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都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
此后,关于这一话题一直处在探讨之中,图书馆界人士渐趋分成两大流派,即地方文献定义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地方文献指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史料;狭义地方文献则单指地方史料,即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
地方文献概念的广狭之分、广狭并存这一特征在98年全国首次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就曾被与会代表所认可,并取得共识。
虽然地方文献概念的广狭之分、广狭并存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图书馆学术界,对各图书馆开创地方文献工作带来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比如,甘肃省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在充分认识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以狭义地方文献概念为指导,深入发掘各馆特色,分别打出了“西北文献部”、“孙中山文献专藏”、“北京地方文献报刊索引”、“湖南名人资料中心”等地方文献精品,开创了各馆地方文献工作新纪元,呈现出地方文献工作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但是,从总体工作来考虑,从持续发展角度来思索,地方文献概念的不确定性,势必会给地方文献工作带来一些消极负面影响,造成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各行其是的'局面,在总体把握上很难有一个精确的尺度来衡量。
特别是地方文献概念两种理解并存的现状,无疑会给做地方文献实际工作的同志的思想造成假象,认为地方文献概念尚未定论,随便搞搞就可以,不必太认真。
这样,主观上的被动,必然带来宏观指导上的盲动性,实际操作上的随意性。
长此以往,想把这项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统一规范地方文献概念,明确界定地方文献范畴是当前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以笔者愚见,是否可由权威部门召集有关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进而形成共识,做出决议,借助行政手段和图书界杂志以及其它媒体等形式,大张旗鼓,态度鲜明地亮明、确定地方文献概念,统一各馆认识,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使地方文献工作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地方文献特点和类型试论_0

地方文献特点和类型试论地方文献是关于一个地方的有关资料。
其内容涉及一个地区的历史、现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历史遗留等各个方面。
上自天文、下及地理,旁至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地方文献都无所不包。
“记地理则有沿革、疆域、面积、分野;记政治则有建置、职官、兵备、大事记;记经济则有户口、田赋、关税;记社会则有风俗、方言、奇观、祥异;记文献则有人物、艺文、金石、古迹。
[1]”其涉及面之广,包括了各门学科。
而地方文献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体现了一般文献所具有的形式多样的特点。
早在1957年,杜定友先生就指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影片、画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簿籍等。
”[2]在进人信息时代的今天,地方文献的形式和内涵同过去相比,又有了很大区别。
现在,地方文献不仅在当地出版发行,也在国内其它省份甚至在国外出版发行,突破了“地方出版物”这种传统概念。
地方文献不仅有了方志、专著、期刊、族谱、地图等不同类型,也有了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新成员;载体不仅有印刷型的书籍,也有了缩微品、录音、录象、机读磁带等品种。
还有更大量的地方文献不是以书籍的形式出现,而是发表于各种各样的报刊上,散见于各种会议文件中,甚至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商品性宣传品里,用更快速度,引人注目的方式向社会传播。
面对内容如此广泛、形式极其多样的地方文献,我们如何对其形式和内容进行有系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划分和揭示,对于有效地收集,整理地方文献,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以发挥其自身的情报价值,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在此我们将对地方文献的特征作一些探讨,并以这些特征作为地方文献划分的总的依据,论述地方文献的各种类型。
1.地方文献的特征地方文献具有一般文献所具有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但这并不是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其本质特征应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1区域性区域性是指地方文献以一个地区为记述范围且反映本地特色。
图书馆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考核试卷

地方文献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等。
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1)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助力学术研究;
(2)指导研究方法,帮助研究者掌握地方文献研究的基本技巧;
(3)促进学术交流,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4)评价研究成果,为学术评价提供依据。
4.请谈谈地方文献在公共文化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遵循文献整理原则,确保整理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系统性;
(2)注意文献的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尊重作者和出版者的权益;
(3)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整理工作的专业水平;
(4)加强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3.请分析地方文献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17.以下哪些是地方文献数字化面临的问题?()
A.技术难题
B.资金不足
C.人才缺乏
D.法律法规限制
18.地方文献在地方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包括哪些?()
A.提供决策参考
B.促进政策制定
C.增强政府透明度
D.评估政策效果
19.以下哪些是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挑战?()
A.资源保护难度大
B.研究视角单一
C.利用率不高
D.社会认同度低
20.地方文献在促进地方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有哪些?()
A.增强社区凝聚力
B.促进文化交流
C.提升公民素质
D.增进社会认同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地方文献是指反映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文献资料,它具有明显的______和地域特色。
A.提供实证材料
论文献收藏的地方特色

论文献收藏的地方特色本文从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区域网络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要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并具体论述了长春地区开展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图书馆发展的重点。
由于社会需要图书馆向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并且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正发展到了这一时期,因此,作为一个比较落后的区域长春地区来讲,如果我们不能抓紧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就将会在传递信息、满足读者需求方面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甚至可能被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所淘汰。
然而要搞好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能忽视,那就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布局问题。
目前我国文献资源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共建共享的发展阶段,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流,只有图书馆之间的团体协作,建立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求。
1 网络化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络的形成,如果按行政区划分可分为四级,即: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级图书馆网络主要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辽宁、中山等骨干图书馆组成,承担网络一级站的功能,省级网络主要由省级馆组成,承担网络二级站的功能。
市级网络主要由区域性中心城市图书馆组成并与县级图书馆形成的网点组成区域网络,作为中心城市公共图书馆,既要上联国家级、省级网络形成三级网站,又要下联各个县区图书馆,因此中心城市图书馆与县级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这个整体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主要是看这个整体的资源是否具有特色,只有拥有别人没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才是网上有用的资源。
可见,对于网上图书馆来说,要想留住读者,信息资源就必须有特色,你有别人也有,读者就不会在网上检索我们的信息,上级网也不会允许我们的信息上网发行。
因此,就长春(包括各县区)的图书馆而言,作为一个整体,数据库建设必须有特色。
谈谈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谈谈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收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是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共同任务。
而地方文献又是各地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开发和利用这一文献资源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对此谈点浅见。
一、地方文献的特点和作用首先,地方文献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它由本地区形成,其内容多涉及本地以及与之有关的具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一切知识载体。
这里所说的“一切知识载体”即地方文献的广意概念。
地方文献作为一种专门文献收藏,它具有存史、备查、资政、教育作用。
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产生及其发展的缩影和积淀,标志着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水准,对该地区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对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文献还可以用来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
从而进一步弘扬地方文化,促进人们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二、地方文献的范围和类型地方文献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它涵盖了一个地方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历史、地理、人物、物产、民俗、风情等诸多领域。
及时将其收集整理,即是一部地方百科全书。
这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地方文献的类型,根据其知识载体的不同可分为:1.传统的典籍资料(纸质印刷品),这是地方文献的主体;2.非书资料,即新型的电子出版物。
这类知识载体包括:缩微胶片、激光视盘等声像文献,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3.其它非纸质文献,如竹、绢、木刻、石刻以及有关实物等。
三、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具有地域特征,这就决定了各个地区在长期中所形成的大量丰富的文献资源有待开发。
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不仅具有现实的开发价值,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开发利用者的知识层次越高,其开发利用文献的效果就越显著。
在一些发达地区,人们对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意识是很强的。
如笔者在工作中就遇到过几位从上海、南京专程到我市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投资项目的外地企业家,他们首先来到图书馆,要求查阅有关本地的一些资料,通过查阅新版《芜湖市志》、1996和1997《芜湖年鉴》等综合资料,对芜湖的基本概况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查阅本地的有关报刊,了解到大量的当地信息。
试论徽州地方文献的独特性(一)

试论徽州地方文献的独特性(一)论文关键词:徽州地方文献徽学文献学论文摘要:徽州地方文献的独特性,是因为徽州有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深入开展地方文献资源研究,推动徽州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徽州位于安徽南部,古称新安。
自宋宣和三年(1121)形成一俯(徽州)辖六县(绩溪、歙县、休宁、县、祁门和婺源)的格局,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基本未变。
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徽州地方文献,是徽州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记载,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据学者们的估计,总数在7000种以上,目前存世者尚圾4000余种。
清代学者马步蟾称赞为“新安为人文渊薮,自文公倡明正学,代有通人,撰述之多,无虑千万卷,择而录之,一代文献在是矣。
”1]可见,徽州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数量十分丰富,为研究徽学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地方文献是徽州区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徽州闻名的一大标志。
一、徽州文献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徽州历史上留下大量的地方文献,其中最多的是文集、族谱、家乘、方志、契约文书、笔记、理学、戏曲等,另外,还具有总结性、集成性的文献,便是文献中的最大特色。
因此,徽学能成为与久负盛名的敦煌学、藏学并称的中国三大以地域命名的学科,并引起国内外学人瞩目和潜心研究,徽州地方文献功不可没。
徽州是一个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献之邦,其文献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闻名于世。
除了文集、笔记、历代著作和丛书之外,徽州地方文献的独特性有以下几点。
(一)特色的徽州地方志徽州今存历代各类志书64种,以时代计算,宋代1种、明代11种、清代41种、民国11种。
以类型计,府志11种,县志48种、乡镇志5种,不仅为全省之冠,而且在全国也堪称发达地区。
徽州的“方志之书,纵横古今,分门既多,搜检难周于通志之外复有专志,专志所以补通志之不足,与通志相辅也”2]。
试论地方文献书目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各个地方都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
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掘、利用这些资料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的职责。
目前,随着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开展,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工作愈来愈频繁,不少图书馆编制了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提供社会使用,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
有些馆也打算着手编制,因为某些技术问题而尚未动手。
本文试就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问题,作些简要论述。
一、地方文献书目的意义和作用地方文献书目是反映有关地方全面情况的材料,包括该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各方面情况的各种图书资料目录。
它是图书馆一种重要的目录,对地方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有很大参考价值,其具体作用有三:1、为研究地方沿革发展提供历史资料。
研究一个地方的沿革变化,弄清它的发展规律,必须参考有关该地方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
而这些资料只有地方文献书目收录最为全面。
它从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角度把有关该地方的历史史料尽可能详尽的揭示出来,反映它的全貌,使其收录的资料起到历史见证人的作用。
2、为研究地方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提供档案资料。
研究一个地方的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情况,除参考历史文献外,还要参考有关档案资料。
而地方文献书目中,就收录有相当数量的地方档案资料。
这些资料是十分珍贵难得的,大都散见于有关书刊或实物之中,有些甚至是“断简残篇”,“只字片言”。
如有关地方政府和组织的通令、文告、公牍以及流散在民间的私人信扎、手迹、照片等等。
它们对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作为某一时期,某一事件史实的说明及旁证材料。
3、为开发地方经济提供技术资料。
规划地方经济建设蓝图,开发某一重大资源或进行某一项重大施工,需要参考有关历史文献,查考原始技术资料和数据,掌握发展情况,以便正确进行设计和施工。
地方文献书目在这一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它收录地方各行业有关的原始技术资料、数据、图象等资料,忠实反映各个时期地方的生产斗争情况。
《地方文献》清单

《地方文献》清单地方文献是一个特定区域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和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内容。
它具有以下特点:1. 内容广泛性:地方文献包罗万象,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时代的特点。
2. 载体多样性:地方文献的载体形式包括书籍、手稿、信笺、舆图、画卷,以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其载体形式还在不断扩展。
3. 地方区域性:这是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它反映某一区域范围的历史和现状。
4. 历史资料性:这是地方文献非本质的主要特征。
以下是一份地方文献清单,供您参考:1. 历史资料:记录当地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的书籍、文章等。
2. 地理资料:包括地图、地理志、地质资料等。
3. 政治与法律资料:如地方政府文件、法律法规、公报等。
4. 经济资料:如地方经济发展报告、统计数据、企业名录等。
5. 军事资料:如地方军事史、战争纪念碑文等。
6. 文化资料:包括地方文化活动报道、民俗资料、方言研究等。
7. 教育资料:如地方教育史、学校名录等。
8. 卫生与健康资料:如地方卫生局报告、医疗史等。
9. 科学与技术资料:如科技项目报告、科技成果等。
10. 人物资料:如人物传记、访谈、回忆录等。
11. 名胜古迹资料:如地方旅游指南、历史建筑描述等。
12. 新闻报道:关于当地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论。
13. 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当地社会状况的调查报告和分析。
14. 影像资料:如地方纪录片、照片集等。
15. 口述历史资料:如录音或录像的访谈记录,关于当地历史的口头叙述。
16. 民间文学与艺术作品:如地方戏曲剧本、民间故事集等。
17. 地方志与年鉴:记录当地历史变迁和现状的文献资料。
18. 报纸与期刊:当地的报纸和期刊,反映当地社会与文化状况。
19. 统计数据与报告:关于当地经济、人口、环境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和报告。
20. 地方企事业单位资料:如地方企业年报、学校招生简章等。
21. 民俗与节庆资料:关于当地民俗活动和节庆的描述与记录。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文献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文献链式流动成为一种重要的形态。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的研究,可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方文献的特点,探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地方文献的概念地方文献指的是生活于某个地方、与该地方紧密相关的文献,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文献的分类往往根据形式、内容、语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划分。
例如,《吴越春秋》、《曹操传》等历史文献,以及《杭咏》、《诸暨方言》等文学作品,都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之内。
二、地方文献的特点1.内容丰富地方文献往往围绕地方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展开,包容面广,内容丰富。
2.多样性由于不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经济和社会环境各异,各个地方的文献形态也有所不同,具有多样性。
3.独特性地方文献保存着其他文献所没有的地方历史、地方文化的特点,独具特色。
三、地方文献链式流动的形态地方文献链式流动指的是地方文献在传递、保存、展示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流动发展形态。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的数字化数字化是地方文献链式流动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可以更好地保护地方文献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地方文献的快速传播和分享,为传承和推广地方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2.文献的联合展示地方文献的展示往往要展示地方文化的方方面面。
通过地方文献的联合展示,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变化。
3.文献的社会化共享地方文献的社会化共享是地方文献链式流动的一种发展形式,也是一种新趋势。
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人们可以将所掌握的地方文献内容与他人进行分享,实现文献的广泛传播和推广,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
四、总结地方文献的链式流动形态是地方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对于地方文化的推广、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地方文献的特点和发展变化,也为地方文献的保护、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
地方文献的概念及特点

地方文献的概念及特点
地方文献是记录有某一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它产生和发展于一个地域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属于某一地域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产物。
地方文献反映了本地区和相关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重要人物、事物、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鲜明的地方性
它详实地记录了一个地域的政治、经济、文教、史地等人文与自然状况,常称之为“省情”、“市情”、“县情”等资料,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的主要文献源。
2.较强的资料性
地方文献的内容来自于实际,来自于自然、社会、基层,往往属于原始记录,特别是大量的统计资料,信息内容可靠、资料性强。
3.形式的广泛性
以地域知识为内容的地方文献除包括传统的印刷型载体之外,还有碑文、作者手迹、文件档案、录音、录像等文献形式,是其它学科文献所无可比拟的。
4.内容的时代性
地方文献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一个地域的历史和现状,而现状的变化即为历史。
因此,它既表现出内容的连续性,又反映了地域发展的阶段性。
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

地方文献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缩影与积淀。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认识与开发地方文献资源,更好地为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服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此,探讨地方文献的特点,加深对地方文献功能的认识,是我们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的前提。
那么,地方文献具有那些特点呢?一、区域性。
文献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不受时空的限制,是继承和传播人类知识和思想最灵活、最有效、最理想的形式。
然而,人类的出现首先就是划分区域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去创造自己的文化和文献。
因此,文献的产生和积聚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使各地域的文化和文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于是便产生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坝文化以及关东文献、齐鲁文献、吴越文献、巴蜀文献、荆楚文献、岭南文献等。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将可能以全球卫星所传送的信息为纽带而成为“全球村”,但仍存在着相对的地域界限,亦即由于民族、文字、语言、历史、习俗等差异原因,而存在相对的地域性文献,如华夏文献、东洋文献、中东文献、欧洲文献等等,只不过地域范围扩大罢了。
作为以区域为中心记载物的地方文献,它是某一地区文化发展的积淀,是文化的深层结构。
因此,它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与本区域有关,才能形成名副其实的地方文献。
表现内容与形式的文献主要有:(1)地方史。
这是记载特定区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内容有综合性和专门性两种。
如王怀中《上海史话》、王芸生《台湾史话》、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霜崖《香江旧事》、芜湖市文化局《芜湖古今》等等。
专门性的主要指地区的经济史,教育史等。
(2)地方志。
这是以行政单位为范围,用一定的体例,对一定地域的建置沿革、自然现象、自然资源及政治、经济、文化、风情、人物等,分门别类整理记载的文献,由于地方志能展示一个区域历史与现状的概况,所以,又称“地方的百科全书”、“地方的全史”或“地方的古今总览”。
地方志在我国有悠久的编纂传统,至今仍经久不衰。
地方文献分类法论析

地方文献分类法论析地方文献资源是人类文献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中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它在当今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也如同其他信息资源一样,需要进一步深度开发和加工整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因此,用统一标准来处理各地地方文献信息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关于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的相关论述,可参见韩朴先生的《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研究》一文,文章中,针对地方文献的基本性质,对编制适合地方文献特点的专门分类表的思想认识做了详细的阐述。
本文仅就具体的地方文献分类法及类目设置等问题进行论述与分析,以期与同行进行探讨。
1“地方文献应有特殊的分类法”早在1949年,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专家杜定友先生为适应地方文献分编工作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地方文献应有特殊的分类法”的观点。
众所周知,文献分类表是依据文献内容立类,更具体的说,就是按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或知识属性来进行科学分类的。
它是任何一部分类法的主旨或者说是核心。
从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出发,它是对某一地区自然、人文诸般现象的描述,因而从其内容看,地方文献反映的是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人类对事物的一种“认识”。
因此,地方文献中没有人类对自然、社会的宏观认识,因为它属于人类思想意识共性的东西;也不包括大多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论,因为这些内容是不同地域人们的共识,不具有地域特征;地方文献中不可能有哲学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不具地域特征。
地方文献中记录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各项地方事业,并不等同于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的文献或学科信息,而是对地方事物的客观记录与报导,这就是地方文献的本质。
因而,利用现在的《中图法》、《科图法》来类分地方文献显然是不适宜的,《中图法》要考虑所有存世文献的内容,它按照学科立类并组织文献,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地方文献则是地域性文献,文献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范畴与超地域性文献都有所不同。
试述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_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试述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
用
我国素以文献名邦著称,由于疆域辽阔,历史悠久,各地流传丰富的地方文献,历来被人们所珍视。
本文试就地方文献的简要范围,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一些浅见,祈求指正。
一、地方文献的范围
所谓地方文献,是指记载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人物、历史、山川、气候、物产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图书、地图、图画及其他印刷品等。
但从历史角度看,早在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就有刻在甲骨文上的契文,编汇组合收藏成库。
十九世纪末,在河南殷墟发掘出大量的甲骨文库藏,为我们提供系统的。
试论地方文献的类型

试论地方文献的类型
骆伟
【期刊名称】《广东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1990(000)002
【摘要】我国地方文献渊源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文献出版量激增,同时,也使地方文献的类型越来越复杂。
因此,研究和了解文献类型、特点、分布及其发展规律,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前提,也是研究地方文献
的重要课题。
(一) 划分地方文献类型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应从它的特点、内容和形式去加以区分。
根据目前地方文献的情况,结合文献类型划分的一般标准。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骆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5.9
【相关文献】
1.试论地市图书馆如何构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以黔南州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为例 [J], 李纪英
2.试论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其信息服务——以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为例 [J], 王琦
3.地方文献特点和类型试论 [J], 刘青
4.岷江流域地方文献的类型与特征 [J], 白红平
5.试论地方文献书目的类型与功能 [J], 柯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文献特点和类型试论
刘 青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 430072)
地方文献是关于一个地方的有关资料。
其内容涉及一个地区的历史、现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历史遗留等各个方面。
上自天文、下及地理,旁至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地方文献都无所不包。
“记地理则有沿革、疆域、面积、分野;记政治则有建置、职官、兵备、大事记;记经济则有户口、田赋、关税;记社会则有风俗、方言、奇观、祥异;记文献则有人物、艺文、金石、古迹。
¹”其涉及面之广,包括了各门学科。
而地方文献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体现了一般文献所具有的形式多样的特点。
早在1957年,杜定友先生就指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影片、画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簿籍等。
Ӽ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地方文献的形式和内涵同过去相比,又有了很大区别。
现在,地方文献不仅在当地出版发行,也在国内其它省份甚至在国外出版发行,突破了“地方出版物”这种传统概念。
地方文献不仅有了方志、专著、期刊、族谱、地图等不同类型,也有了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新成员;载体不仅有印刷型的书籍,也有了缩微品、录音、录象、机读磁带等品种。
还有更大量的地方文献不是以书籍的形式出现,而是发表于各种各样的报刊上,散见于各种会议文件中,甚至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商品性宣传品里,用更快速度,引人注目的方式向社会传播。
面对内容如此广泛、形式极其多样的地方文献,我们如何对其形式和内容进行有系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划分和揭示,对于有效地收集,整理地方文献,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以发挥其自身的情报价值,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在此我们将对地方文献的特征作一些探讨,并以这些特征作为地方文献划分的总的依据,论述地方文献的各种类型。
1.地方文献的特征
地方文献具有一般文献所具有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但这并不是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其本质特征应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区域性
区域性是指地方文献以一个地区为记述范围且反映本地特色。
一个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自然灾害,气候水文的变化;经历了人口的迁移增减;经历了各时代的政治、宗教、战争等的影响,从而形成本地区的经济特征、
681997年1期(总第95期)
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这些地方特色通过地方文献表现出来,并决定着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
区域性是地方文献的最根本特征。
1.2 资料性
资料性是指地方文献内容广泛而丰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资料:自然地理资料,包括地形、水文,自然资源、灾害等各方面的资料;生产与经济资料,包括农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手工业等等;历史与政治资料,包括历史沿革、人口变迁、地方行政、阶级斗争、历史人物等等;文化艺术资料,包括风俗、方言、宗教、名胜古迹、文物、科举、诗文等。
地方文献的资料性特征体现其价值。
除以上两个本质特征外,地方文献还具有以下两个非本质特征:
1.3 时代性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历史的产物,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4 多样性
地方文献从内容到形式,从体例安排到语言文字,都没有一个确定不变的模式。
由于地方文献记载内容的广泛性,也就决定了其形式的多样性。
2.地方文献的类型
通过以上对地方文献特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文献的区域性、资料性两个特征反映了地方文献的范围和内容价值,从而揭示了地方文献概念的内涵。
而地方文献的类型划分则是这一概念的外延。
下面,我们就以地方文献的特征为基础,对地方文献的类型作些探讨。
地方文献的划分应当有统一的标准,按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各类概念必须明确。
一般来讲,可以按内容和形式两个标准来划分地方文献。
按内容标准,又可以按文献主题和学科内容划分。
按主题内容,可分为自然文献、政治文献、社会文献、军事文献、科技文献、经济文献等。
按学科内容分为社会科学文献、自然科学文献,其中政治、法律、军事、历史、文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文献较多。
我们都知道,地方文献中综合性内容很多,如方志内容较广、笔记内容较杂,难以归入某一学科,可见按内容划分地方文献是有一定困难的;而按形式划分,则较明确,又利于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藏。
因此地方文献的划分应以形式划分为主要依据。
按形式划分,可以按载体标准、文种标准和著述形式标准来划分。
按载体形式可分为:原始材料,如甲骨、金石、简牍、简帛等;纸质材料,如印刷品、写本、抄本、书画、静电复印件等;感光材料,如幻灯片、缩微片、电影片等;磁性材料,如磁带、磁盘、磁卡等;激光材料,如光盘、光磁盘等。
按文种标准,则有汉文,少数民族文、外文等多种类型。
按著述形式划分是最重要的,具体可划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2.1 地方志
地方志是以一定的体例记载某一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或某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著述。
依照方志记载的内容范围不同,又可分为综合志、专志、部门志、杂志等。
综合志是记载某一地方各方面情况的综合性志书,又包括一统志、省志、府志、厅志、县志、乡镇志、边关志、卫所志、土司志、岛屿志、乡土志等多种类型。
专志是以某一特定的自然、社会现象为记叙对象的方志,例如物产志、水利志、气象志、矿产志、食物志、轻工业志、书院志、人物志、经籍志等,现代志书还有商业志、教育志、军事志、司法志、交通志等,如《湖北外事志》、《湖北工商行政管理志》。
部门志是记述地方某一行业部门情况的方志,如《武钢志》、《江汉油田志》、《东风轮胎厂志》、《汉冶萍公司志》等。
杂志多是私人的撰述,不以官府修志的通用名目命名。
但它们所记述的,都是有关一地的舆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现象,而没有通志那样完备、系统。
如明谢肇氵制的《长溪琐语》,清张焘的《津门杂记》等。
2.2 地方史
69
四川图书馆学报
地方史是记述某一地方的社会发展过程的史书。
又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门性两类。
综合性的如《上海史话》、《黑龙江开发史》等。
专门性的有党史,如《广东党史资料》、《武汉春秋》等,文史资料,如《湖北文史资料》、《南京文史集萃》等;少数民族史,如《四川苗彝民族发展史》、《土家族古史探讨》等。
2.3 谱谍
谱谍是以封建氏族制度为基础,以家族为范围,记载一家一族兴衰迁居,世代流传,人口繁衍、家规伦理,以及族人的田庄田产、生死嫁娶,功名业绩等情况的家族史。
分为家谱和族谱,如《洪氏家谱》、《郑氏族谱》。
2.4 论著
论著是指作者在占有充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严密地分析,研究并系统地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著作。
自然科学中,如地质、农业、医学等方面的学术著作都带有很明显的地方特点;而社会科学中,历史、考古、民族、美术、语言等方面的学术著作,也有很多地方性的内容。
所以,从文献价值来看,具有区域特色的论著应作为地方文献加以收集。
2.5 地方档案
地方档案是过去或现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包括现行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如《武汉抗日战争史料汇编》,旧政权档案,如《武昌起义档案史料》。
2.6 地方报刊
地方报刊是以报导地方时事、政治、经济、现实新闻为主的兼及其它内容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
如《湖北日报》、《武汉晚报》等。
2.7 地方丛书
地方丛书是以地区为范围,专收某一地区人士的著述。
如《广东丛书》。
2.8 地方年鉴
地方年鉴是系统汇集某一年内本地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的地方资料性工具书,如《湖北年鉴》、《武汉年鉴》、《湖北财政年鉴》等。
2.9 地方百科全书
地方百科全书是概述地方知识的一种著述。
如《北京百科全书》、《黑龙江百科全书》。
2.10 地方人士文集、笔记、日记、信札
这是研究某一地方有影响的人物的重要资料。
如《鲁迅全集》、《鲁迅日记》等。
2.11 地方人事碑志
碑是历代最为普遍的石刻,人们往往于碑上镌刻文字,以记述功德、欲传后世,包括刻石、碑碣、摩崖、墓志、石阙、石经、造像记以及一些杂刻题记等。
2.12 地方图录
地方图录包括有关某一地区的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图录、人物图录、艺术图录、科技图谱等。
如《汉初诸侯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等。
2.13 地方音像资料
地方音像资料是用物理学的方法把声音、图像记录在磁带、唱片、光盘等载体上,供人们查考利用地方文献信息的资料。
如地方信息数据库,地方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等。
2.14 地方文献书目
地方文献书目是揭示有关一地自然和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文献,并按一定方法编排起来的工具书,如《北京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等。
引用文献:
¹顾颉刚 中国地方志综录、序
º杜定友 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 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讲稿
701997年1期(总第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