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
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
本实现全覆盖。

预计到2020年全国汽油消费需求达1.41亿吨,如果
届时全国范围内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按照E10标准测算对应燃
料乙醇需求超过1400万吨,行业爆发进入倒计时。

当前国内燃料乙醇
年产量仅260万吨,自给率不足20%,市场缺口巨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
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

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
方案。

第一章发展路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题,由资本
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
为主线的原则;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分工专业化,
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产业产品链式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
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培育品牌企业,全面提
升区域产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第二章指导原则
1、开放融合。

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2、坚持总量控制。

继续严格控制产能盲目扩张,把调整产业结构
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联合重组,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集
中度。

3、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

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革命的驱动力量。

改善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三章背景分析
当前生物燃料乙醇已经进入全面推广新阶段,但市场发展面临着
项目审批和市场推广明显滞后等诸多难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生物燃
料乙醇生产消费规模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3628万吨增加到2018年
的8571万吨,对农业、环保、能源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国生物燃
料乙醇产业发展始于“十五”初期,目前生物燃料乙醇年产消量近300万吨,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但与美国、巴西等国家差距很大,产
业规模小制约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7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
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
汽油的实施方案》。

2018年8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审议通过了《全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
方案》。

根据《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
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
本实现全覆盖。

预计到2020年全国汽油消费需求达1.41亿吨,如果
届时全国范围内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按照E10标准测算对应燃
料乙醇需求超过1400万吨,行业爆发进入倒计时。

当前国内燃料乙醇
年产量仅260万吨,自给率不足20%,市场缺口巨大。

第四章区位背景分析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进
出口总值增长xx%,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领跑区域。

今年是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城市加速崛起、走在前列
的关键之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
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
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左右和xx%左右;城镇登
记失业率控制在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xx%左右;单位生
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省控目标。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规划和方案,政策
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地区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创新驱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举措的推进落实,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增强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以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具
有福建特色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深化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和变革期,全球利益格局战略博
弈更加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应对风险和挑
战的难度加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加大,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

地区面临加快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不足、保持整体竞争力与要素成本上升、区域优先发展与均衡发展等矛盾,存在产业结构不够优、竞争力不够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难度加大等突出问题。

总的来说,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要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求新求变求突破,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强劲动力。

提升创新基础能力。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产学研结合的中试基地和共性研发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培育
若干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鼓励大企业设立创投基金、创业创新平台、科技创新中心等。

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

健全创新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服务业集群。

鼓励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

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园区建设,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努力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第五章发展目标
到xx年,区域产业发展重点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布局xx家左右产业骨干企业,重点产品服务比重稳步提升,以满产业发展需求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新体系基本成型。

第六章主要任务规划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
支持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在符合本规划和土地利用、城乡建设规划的前提下,以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为纽带,实施横向产业联合和纵向产业重组,淘汰落后。

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综合竞争力。

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产业链各类企业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三)构建创新产业链条
探索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企业为主体,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形成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区域“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

建立各种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协同创新研究实体。

(四)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产业区域集群优势,打造区域产业中心。

努力巩固区域作为产业中心的地位,聚集若干大企业(集团)。

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有关规划的衔接,做好重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的分工和协作,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各产业集群向国际化接轨,把各产业集群培育成国际采购中心和知名品牌集散地。

(五)强化政策落实,优化产业结构
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加快推进消费升级,开展示范试点,推进新型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应用市场。

协调各部门职能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六)积极壮大本地企业
发挥本地企业特色优势,引导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推进企业的入园发展形成产业链的有序衔接和配套支撑,使本地企业进入大企业、大集团的产业链中,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集群,挖掘企业增长新动力,形成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产业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

第七章措施保障
(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