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doc
倍的认识教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倍的认识教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章《倍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倍的概念,学会用乘法计算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倍的概念,能运用乘法计算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倍的概念,用乘法计算倍数。
难点:理解倍的实际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个苹果和两个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倍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乘法计算倍数。
(2)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倍的实际意义。
3.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纠正方法。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倍的概念:A是B的几倍,表示A有B的几个相等的部分。
2. 计算方法:用乘法计算倍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6个苹果,小蓝有9个苹果。
请问:小红有几个小明的苹果?小蓝有几个小明的苹果?(2)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长为6厘米,求宽和面积。
2. 答案:(1)小红有2个小明的苹果,小蓝有3个小明的苹果。
(2)宽为3厘米,面积为18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doc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doc
课题:加减法练习
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位借位的应用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进行加减法运算。
2. 正文(25分钟)
(1)复习加法运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2)介绍减法运算方法,讲解借位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让学生自主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
3. 拓展应用(10分钟)
利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运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5分钟)
总结当天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但是在借位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继续强化练习。
下节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巩固训练,确保他们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docx
小学数学教案docx
课题: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3.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教学重点:
1. 加法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1. 两位数的进位计算。
2. 加法与实际生活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练习册。
2.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相加,并询问他们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加法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三、练习(15分钟)
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活动(10分钟)
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加法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中的加法题目。
七、课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对下节课的教学做出计划和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愿大家在数学的世界里畅游愉快!。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展示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展示
教学内容:加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了解加法的含义。
2. 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熟练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 灵活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案、黑板、粉笔、教学素材、学生练习册。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的意义。
2. 通过图片或实物示例,让学生感受加法的运算过程。
二、授课(15分钟)
1. 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先进行个位数的相加,再进行十位数的相加。
2.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两位数的加法练习。
2.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四、总结(5分钟)
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掌握的知识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了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在教学
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加法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模版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模版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教学重点:认识加减乘除符号,掌握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行多步运算的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黑板、彩色笔、小白板、小纸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包含加减乘除符号的算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介绍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记住四种符号的名称和含义。
3. 实例讲解:通过几个简单的算式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具体运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算。
6. 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四种运算符号的用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鼓励学生家里继续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运算方法,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Note: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具体的教案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确定。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
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学生述说读数方法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读题找出数据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85000030读作:八千五百万零三十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法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
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概括出读数的方法,能正确的读数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 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 十 万千百 十 个
万万 万
位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2 4 9 6
2 4 9 6 0 0 0 0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获奖微课小学数学教案
获奖微课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师生互动,教师自我介绍并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加法与减法。
2. 学习加法:通过视频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用途,然后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读的方式,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 游戏环节:教师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加法比赛,加强学生的加法
计算能力。
4. 学习减法:通过视频介绍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用途,然后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读的方式,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5. 游戏环节:教师再次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减法比赛,加强学生的
减法计算能力。
6. 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加法与减法的规律,并鼓励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教学工具:视频教学、数学游戏道具、白板筆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以及课后的练习成绩,对学生的加减法能力进
行评估。
延伸拓展: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加法与减法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鼓励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后可以多设计一些类似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数学。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3篇(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3篇(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下面是我共享的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3篇(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以供借鉴。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驾驭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实力与过程目标经验探究、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视察、归纳、揣测、验证等实力。
3、情感与看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出法则,让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老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
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学生:26米。
老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老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日须要探讨的问题2、小组探究、归纳法则(1)老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究。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 2×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② -2 ×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③ 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④ (-2) ×(-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2)学生归纳法则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异号得(+)×(-)=( ) 异号得(-)×(-)=( ) 同号得②积的肯定值等于。
优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优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授课目标: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0分钟)
1. 让学生回答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进行相关练习。
二、讲解乘法运算(20分钟)
1. 介绍什么是乘法,如何进行乘法运算。
2. 示范乘法运算的步骤,并让学生跟着做习题。
三、练习乘法运算(20分钟)
1. 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乘法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2. 在黑板上讲解答案。
四、讲解除法运算(20分钟)
1. 介绍什么是除法,如何进行除法运算。
2. 示范除法运算的步骤,并让学生做相关练习。
五、练习除法运算(20分钟)
1. 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2. 在黑板上讲解答案。
六、综合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出一些综合的加减乘除运算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2. 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
七、课堂小结(10分钟)
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乘除法作业,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讲解了乘法和除法运算,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多加强练习。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注重巩固基本运算,并引导学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教学
主题:认识数字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10,并能够正确书写和读出这些数字。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0-10,书写和读出这些数字。
教学难点:数字7和9的书写和区分。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数字练习册,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0-10,并说出这些数字。
2.让学生用手指在空中写出数字0-10。
二、学习数字书写(15分钟)
1.老师在白板上示范如何正确书写数字0-10,并让学生模仿书写。
2.让学生在数字练习册上练习书写数字0-10。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册,检查对方书写的数字是否正确。
2.在白板上出示随机的数字,让学生快速书写并读出这些数字。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让学生参与数字游戏,例如猜数字游戏,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数字。
2.让学生用数字卡片组成算术题,例如1+2=3,并做出相应的计算。
五、总结复习(5分钟)
1.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数字书写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数字0-10,并能够正确书写和读出这些数字。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数字游戏和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的意义和用途。
倍的认识教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倍的认识教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倍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数的求法,能够应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数的求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倍的概念和倍数的求法。
难点:如何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练习纸、计算器、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挂图展示一个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图中哪些动物的个数是其他动物个数的倍数?2. 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倍数?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教师讲解解题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倍的概念2. 倍数的求法3.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15的3倍和4倍是多少?(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面积。
2. 答案:(1)15的3倍是45,4倍是60。
(2)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面积是50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倍的概念和求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倍数的性质,如倍数的奇偶性、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2. 倍的概念和倍数求法的讲解。
3.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
4. 小组讨论的实际问题解决。
5. 作业设计。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1. 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情景。
2. 确保情景中的数量关系清晰,易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现代优秀小学数学教案
现代优秀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
3. 能够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问答或教师引导,引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加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
应用加法。
2. 理解加法的计算方法(1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包括进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看懂并掌握加法的计算规则。
3. 练习加法运算(15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的加法题目,包括简单的十以内的加法和两位数以内的加法。
教师在旁边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4.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得出答案。
5. 巩固和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加法计算进行评价,检查是否掌握了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让学生总
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扩展活动:
让学生尝试进行更复杂的加法运算,如三位数的加法或带有小数的加法,以提高他们的计
算能力。
教学素材:
1. 加法计算表
2. 加法练习题
3. 实际问题卡片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运算展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加法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观察物体》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1观察物体郑健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2个简单物体组成的复合物体的形状。
3、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的所有的面。
教具:大药箱、圆柱体、球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
(幻灯)2、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3、这幅呢?这幅呢?4、肯定认识它吧,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这幅呢?这幅呢?5、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一个物体,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6、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例1教学1、出示大药箱。
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可以同时看到箱子的哪几个面?2、总结: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如果我从药箱的正上方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4、如果我从药箱的左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5、如果我从药箱的正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6、总结: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长方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与图案。
三、小组合作交流1、把4本数学课本叠起来,也可以当作长方体,四人小组合作,分别说一说从上面、左面、正面分别看到什么形状和什么图案?并画出简单示意图?2、交流汇报。
四、巩固拓展1、出示圆柱体,想一想,从圆柱体的正上方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动画演示。
2、左面和正面呢?动画演示。
3、再出示球体,想一想,从上面、左面、前面看到的样子,画出示意图。
4、交流汇报。
5、动画演示。
6、从三个方向去观察物体可以正确的认识该物体,如果只是从1个方向观察物体就可能发生偏差。
7、动画演示“从正面看到是正方形”,它可能是怎样的物体?(正方体、长方体、方锥)五、总结1、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应用。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挑战。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2、初步培育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住进了这样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课件)陶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
(课件出示)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⑴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⑴需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
(出示算式:3.6×2.8=)(二)引导探究1、根据算式,请你估量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量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
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2、如果每平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认为这样估量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4万5千元和6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
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设计5篇
学校数学优质课教案设计5篇学校数学优质课教案设计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介绍七巧板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制造了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
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奇特的了。
2、导入: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生疏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以同学宠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同学的学习热忱。
】二、尝摸索究建立模型(一)认一认形成表象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转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图贴在黑板上)(二)找一找感知特征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师: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2、查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师:其实在我们四周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三)做一做探究特征1、刚刚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边形,现在你能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在小组里沟通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里汇报。
3、刚刚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觉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觉的(小组沟通)4、全班沟通,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同学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这里通过认平行四边形、找平行四边形和做平行四边形,使同学经受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同学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四)练一练稳固表象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五)画一画生疏高、底1、出例如题,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同学在自制的图上画)说说你是怎么量的2、师:刚刚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小学数学优秀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数学教案
教案标题:认识数学中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进行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加减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计算器、小板书。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数字卡片和计算器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对加减法有个初步了解。
2. 学习加法:通过展示示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3. 学习减法:同样地,通过展示示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练习。
4. 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小板书上的题目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加减法的要点。
教学扩展:老师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简单的加减问题,并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练习。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课堂表现,收集学生练习的作业,评价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小学优秀数学教案
小学优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2. 能够运用列式方法解决加法算式问题。
3. 能够熟练进行较复杂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
2. 班级中练习册及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3. 有趣的加法算式习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二、概念讲解:
1. 解释加法算式的基本结构,如何理解加法中的加数、被加数和和。
2. 通过简单的列式计算方式,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三、练习:
1. 教师出示一系列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用列式计算的方式解决问题。
2. 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加法算式的列式计算方法。
四、拓展: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加法算式。
2. 学生尝试通过班级里的日常生活情况,设计加法算式并用列式计算的方法解决。
五、总结: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加法算式的列式计算方法及相关知识点。
2. 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和疑问,教师解答相关问题。
六、作业:
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的加法算式习题作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进行适时的反馈。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末班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末班
时间: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认识一百以内的数字及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百以内的数字,并能够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认识一百以内的数字,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一百以内数字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大小比较的符号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100,让学生认识数字,并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数字。
2. 学习内容呈现: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看到数字后挑选符号进行大小比较,教师引导学
生如何使用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或游戏形式进行大小比较练习,加深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4. 拓展延伸:让学生完成一些不同形式的大小比较题目,如填空题、判断题等,巩固所学
知识。
5. 课堂总结:老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掌握一百以内数字及大小比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学生理解较快,但还需继续巩固训练。
下节课将难度
适当提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字的大小。
获奖小学数学教案
获奖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4. 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难点: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如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纸笔准备做题。
3. 准备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和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游戏或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30分钟):
1. 教师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数字游戏,让他们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数学学习。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参与数字游戏和问题解决中,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奥数小能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
(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
“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
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