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型城镇化解读全解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解读报告

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解读报告

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解读报告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政策逐渐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政策的背景、目标及相关实施举措,并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一、城镇化背景与政策目标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的制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镇化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旨在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提升城镇化水平,打造具有良好生活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1.人口政策调整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在人口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鼓励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

通过放宽户籍制度、提供公共服务等措施,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城市发展,并为城市人口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保等福利。

2.区域发展规划政府制定了城市群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

通过发展经济中心城市、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实现城市间的协作与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的投入。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4.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鼓励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的意义和影响1.促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将带动城市建设投资,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城镇化进程将有利于提升市场规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

2.改善社会福利政策重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公共服务水平。

城市化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保等福利待遇,提高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水平。

3.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一、引言本文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解读,旨在深入理解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背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是为了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建设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的城镇,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三、规划目标1、经济目标:(1) 实现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2) 增强城镇群的辐射带动能力;(3) 培育一批特色优势城镇。

2、社会目标:(1) 提高农村人口的城镇化率;(2) 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发展;(3)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3、环境目标:(1) 优化城镇布局和空间结构;(2) 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生态品质;(3) 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四、规划内容1、城市化布局规划:(1) 划定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边界和规模;(2) 推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3) 促进城市群的适度扩张和联动发展。

2、城市功能规划:(1) 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不同城市的优势互补;(2) 发展特色产业和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3) 加强城市功能提升和服务升级。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2) 加强城市交通、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3) 发展智能城市和数字化基础设施。

4、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 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3) 推动社区建设和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五、实施路径1、加强规划组织和统筹协调:(1) 完善规划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编制;(2)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和考核机制;(3) 加强各级协同合作,推动规划的落实。

2、推进城市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协调:(1) 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2)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解析新型城镇化(2023版)

解析新型城镇化(2023版)

解析新型城镇化
解析新型城镇化
一、引言
介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和意义。

二、新型城镇化的定义与特点
解释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其所具备的特点。

三、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因素
分析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政策、人口等。

四、新型城镇化的转型路径
探讨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转型路径,包括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改善等。

五、新型城镇化的关键领域
详细介绍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关键领域,如城市规划、土地政策、居民社会保障等。

六、新型城镇化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涵盖政策调整、资源优化利用等方面。

七、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案例
一些国内外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案例,探讨其经验和启示。

八、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预测新型城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智能化、可持
续发展等方向。

九、结论
总结文档的主要内容,强调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附件:
本文档附带相关资料和图表,以供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城市规划:指为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保护城市环境和资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
门综合学科。

⒉土地政策:指对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方面的政策措施,旨在促
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⒊居民社会保障:指为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所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_图

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_图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受认知误区解析提要定义了新时期“新型城镇化” 概念,从4个角度解读并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三大内涵。

提出新型城镇化的6大核心目标——平等城镇化、幸福城镇化、转型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和集约城镇化。

概括新型城镇化的4项重点内容——全面推进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稳步实现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大力坚持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努力尝试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

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四类规划策略——“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与一体化”的统筹协调策略、“三产三低三提升、三业三化三集中”的转型升级策略、“资源节约集约、环境友好安全”的生态文明策略、“集聚增长、混合利用、紧凑开发”的集聚紧凑策略。

指出新型城镇化存在的6大可预见性认知误区。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认知误区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363(201302—0016—07作者简介单卓然,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生, 371760860@qq.COFll黄亚平,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规划系系主任,教授,博导16 ‘‘ 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单卓然黄亚平An Analysisof the Concept,Goals,Contents,Planning Strategies and Misun。

derstandings of New UrbanizationSHAN Zhuoran,HUANG YapingAbstract:The paper attempts to define the”new urbanization”conceptin terms of- people’s livelihoo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urbanization.It proposes six core goals of new urbanization—equal of urbanization,happy urban—ization,an transformativeof urbanization,green urbanization,healthy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urbanization.Four directions of new urbanization are highlighted, namely comprehensive promotionofregional co-ordination,steadyachievement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ransition to low—carboneconomy,building ecological civi— lization and efficiency,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In addition,the paper also pro— poscs four major planning strategies,including:①the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②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ertiary sector,three low and three enhancements,three industries,three-transforma-tions and three concentrations;③switching to resource—efficient,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hazard—free society;promoting agglomerative development, mixed use and compact development;④correcting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new urban— ization.Keywords:new urbanization;concept;connotation;goal;content;planning strate—gY;misunderstanding1新型城镇化定义新型城镇化”一词由来已有10余年,公认最早是伴随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及空间组织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批准号:51178200万方数据2013年第2期总第207期化”战略提出,主要是依托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f李程骅, 2012。

武汉市新型城镇化

武汉市新型城镇化

武汉市新型城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新型城镇化进程备受瞩目。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更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公共服务的均衡覆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在武汉市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产业是城镇化的支撑。

武汉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产业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

传统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向着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同时,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公共服务的完善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武汉市加大了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

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学校,提高了教育质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医疗设施不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更广,居民看病更加便捷。

文化设施日益丰富,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生态环境保护在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中占据着关键地位。

城市的发展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注重绿色发展。

加大了对湖泊、河流的治理和保护力度,打造了众多的城市公园和绿地,让市民能够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

推广绿色建筑和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武汉市新型城镇化的特色之一。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缩小了城乡差距。

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鼓励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了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然而,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导致交通拥堵等问题;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工人面临着转岗就业的压力;公共服务的供给在某些区域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武汉市新型城镇化

武汉市新型城镇化

武汉市新型城镇化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城镇化问题,“新型城镇化”成为当前发展的主题词。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该规划是引领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城镇化。

根据规划,我国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调生态文明注重城镇化质量。

为确保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规划突出城镇化要体现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明确提出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

为使城市生活和谐宜人,规划要求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解读

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解读

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解读新型城镇化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指导和推进城市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城镇化政策,其中城市规划政策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政策背景、目标和措施。

一、政策背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需求。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的出台正是为了推动城市规划与城镇化发展同步进行。

二、政策目标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与乡村的有机结合与互动,推动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

三、政策措施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完善城市总体规划: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和定位,制定细化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以及功能分区,推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

2.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科学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商业中心、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便利度,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交通、给排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城市的配套设施完善程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4. 促进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城乡交通和生活设施的互通互联,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5. 强化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和执法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四、政策实施效果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和优化城市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湖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城镇化 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 易华 ,程 琼
( 北 工 业 大 学 管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6 ) 湖 3 0 8
[4 要 ]城 镇 化 是 中 国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转 变 的必 经 之路 。改 革 开 放 后 , 别 是 2 0 以 来 , 北 省 经济 社 会 的快 速 g 特 0 0年 湖 发 展 极 大 地 促 进 了 城 镇 化 水 平 的 提 高 , 镇 化 进 程 进 入 加 速 发 展 阶 段 。但 因政 策 和 制 度 缺 陷 以及 资 源 和 环 境 的 约 城
城 市化 是综 合 国力 和 国际竞 争力 的集 中体 现 , 是人 类 文 明进 步 的 标 志 。2 0 0 1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获 得者 斯 蒂格 利茨 曾指 出 , 世 纪 对 于 中国有 三 大挑 新 战 , 于首 位 的就是 中 国 的城 市 化 , 为 “ 国 的城 居 认 中 市化 将是 区域经 济 增 长 的 火 车头 , 产 生最 重 要 的 并 经济 利 益 ” 0 0两 会 期 间 , 府 工 作 报 告 提 出要 。2 1 政 将“ 持 走 中 国特 色 城镇 化道 路 , 进 大 中小城 市 和 坚 促
第 2 卷第 6 6 期
Vo.2 .6 J 6 No
湖 北 21 0 1年 1 2月
De .2 c 011
J u n l fHu e ie st fT c n lg o r a o bi Un v r i o e h oo y y
[ 章 编 号 ]1 0 —4 8 (0 1 0—0 10 文 0 3 6 4 2 1 ) 60 0 -4
[ 中图分 类号]1 3 9 5 0
[ 献标 识码 ] 文 :A

新型城镇化完美版

新型城镇化完美版

新型城镇化完美版第一章:引言⑴引言目的⑵引言背景⑶引言范围第二章:城镇化发展策略⑴城镇化发展目标⑵城镇化规划⑶城镇化推进步骤⑷城镇化政策支持第三章: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⑴城市规划原则⑵土地利用规划⑶城市建设用地管理⑷城市环境管理第四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⑴城市交通系统⑵水、电、气供应系统⑶公共设施建设⑷城市绿化规划第五章: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⑵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⑶城市医疗保障体系⑷就业与职业培训机制第六章: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⑴产业结构调整⑵新兴产业发展⑶城市创新创业环境⑷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⑴生态环境保护原则⑵水资源保护与管理⑶大气污染治理⑷生态修复与保护第八章:城市治理与社会管理⑴城市社会管理机制⑵公共安全保障⑶社区建设与居民自治⑷法治建设第九章:监测评估与质量监管⑴城镇化监测体系建设⑵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⑶质量监管与检查体系⑷相关统计数据分析附录:附件一:相关法律法规附件二:城镇化发展规划报告附件三:城市规划图纸附件四:城市交通规划及设计方案附件五:社会保障政策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城镇化:指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居住,并接受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过程。

⒉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保障农村学生享有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

⒊产业结构调整:指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多元化和优化配置。

⒋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质量的基本原则和导向。

⒌法治建设:指按照法律程序和规范行使职权,保障公民及各方面权力的民主、公正和法治。

解析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解析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敢问路在何方
--解析新型城镇化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目录
第一篇 发展现状 第二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篇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四篇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第五篇 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六篇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七篇 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第八篇 规划实施
全面放开 有序放开 合理放开 合理确定落户条件 严格控制
12
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农村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2.1 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 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普惠性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 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
2.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 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2.3 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 ➢ 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 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公
破坏不断蔓延,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性被破坏 ➢ 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导致乡土特色和民
俗文化流失 2.6 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 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制度 ➢ 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
7
一、发展现状
3、发展态势--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10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新 型 城 镇 化 主 要 指 标

湖北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析

湖北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析
的作 用 发挥 不够 [ 1 ] 。这种 梯次 结构 ,不 利 于实 现大 中小 城市 协调 发展 ,不 利于产 业结 构 的优化 、不 利 于城 市
创新 能 力 和竞 争 能力 的提 高 。2 0 1 2年 1 O月 ,上海 财 经大 学等 单 位发 布 的 ( 2 0 1 2中 国城 市竞 争 力 排行 榜》 , 包 括城 市综 合 竞 争力 、规 模 竞争 力 、城 市盈 利 竞争 力 、成 长竞 争力 、社 会 效应 竞 争力 以及创 新 企 业 和 民间 资本 活跃 度竞 争 力排 行榜 在 内 的 6个榜 单 ,其 中湖北 城 市 中仅 武 汉进入 了规模竞 争力 排行 榜前 l 0名 ,其他
城镇发展方式粗放。长期以来 ,湖北推进城镇化过程 中过分注重城镇化 的速度和规模 ,轻视质量和效 益 ,城镇用地规模扩展过快 ,城镇化呈现低密度化和分散化倾向 ,出现 了 “ 重硬件轻软件” “ 重短期轻长期”
等 突 出 问题 。一些 城市 形成 “ 摊 大饼 ” 式 的空 间扩张 形态 ,超 出了资源 环境 承载 能力 ,人 口 、土地 、资源 、
有 重要 作 用 。从 而促 进居 民的幸 福 指数 不 断提 升 。跨越 式 发展 需要 产 业结 构 的优 化 升级 、城 乡二 元结 构 的
改变 、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等 ,这些都离不开城镇化发展 的有力支撑 。当前 ,湖北省建设进入 了跨越式发 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城镇化进程 。对建设 “ 幸福湖北” 、实现 “ 十二五”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点关注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2 0 1 2 年湖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 6 5 0 4 亿元 ,增长 2 7 . 6 %,但城镇 固定资产投资力
度远大于农村投资力度 ,不利于城乡结构调整和优化 。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所派生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 尚未打破 ,由此导致农村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加强新 型城 镇化建设 。就是要逐步建立城乡一元经济结构体制 ,实现城乡居 民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城乡之 间经济、 文化 、社会交流和协作 ,确立城乡互补机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这种布局模式是在政府有效引导下实 现的,同时也是对大城市无序扩张的 一种自然反应。
通过多中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组团布局实现区域性功能共享
主题化实现一镇一品特色
和谐构筑大小适宜的主题特色城镇 群。
在此基础上通过便捷交通、生态走廊、 特色公园和主题产业区将大量的小镇 群进行串联和激活,最终形成了一个 充满活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城 镇体系。
多个中心构成,德国的高速铁路即城际特快列
车由德国铁路营运,营运速度为时速300公里,
联络德国各大城市及周边国家。数千个城镇通
过纵横交错的交通要素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
了人202员1/3/和26资源流动顺畅的坚实保障。
19
④、制定村庄更新的有效政策
德国村庄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元素,在德国 城镇化历程中村庄更新扮演了重要角色。德国政府 也特别注重城市土地和开放空间的利用效率,对城 镇区域内产业布局、就业安排、交通组织和城乡生 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统筹规划,以此来降低 土地和开放空间的无序消耗,最终实现城镇化和城 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 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2021/3/26
3
二、新型城镇化的提出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镇化飞速发展,199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 30.4%,按照诺瑟姆S型曲线的规律,我国将在接下来的阶段中进入城镇 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情况下,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镇 化显得尤为紧迫,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探讨开始在学术界出现。
①、构筑多中心共生城镇群格局
②、注重建设主题鲜明的小镇Leabharlann ③、搭建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④、制定村庄更新的有效政策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1-引言1-1 背景和目的1-2 范围1-3 术语和缩略词2-城镇化的基本概念2-1 城镇化的定义2-2 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3 城镇化的对策和政策3-城市规划与建设3-1 城市规划的意义和目标3-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3-3 城市建设的步骤和流程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1-1 公路建设4-1-2 铁路建设4-1-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4-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2-1 水库建设4-2-2 水利工程建设4-3 供水与排水工程建设4-4 电力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5-城市产业发展5-1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5-2 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5-3 优化城市经济布局5-4 促进企业发展和创新6-农村城镇化与农业发展6-1 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增长 6-2 农村土地利用与规划6-3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6-4 农民工城镇化和农业转移7-城镇化管理与政策法规7-1 城镇化管理机构和职责7-2 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7-3 城镇化相关法规和条例8-城镇化的挑战与对策8-1 城市规模过大的问题8-2 城乡差距的挑战8-3 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9-结论9-1 总结9-2 展望未来附件:附件1:城市规划案例分析附件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附件3:产业园区建设实施计划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镇化:将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达到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

2-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规划和布局,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3-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供水排水、电力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4-农村城镇化:将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包括农民工城镇化和农业转移。

5-城镇化管理机构:负责城镇化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机构。

6-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考虑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新型城镇化的理解

新型城镇化的理解

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理解1.什么是新型城镇化?为什么要提出新型城镇化?关于这一问题牛文元认为,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

王鹤等在《从传统城市化到新型城市化—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未来选择》一文中提到,新型城市化是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战略,是以“集约、和谐、公平、可持续”为特征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其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重点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传统城市化是一种“化地不化人”的粗放型城市化,其弊端,一是粗放型发展模式较突出; 二是城市管理水平严重滞后;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改变。

这些弊端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此,我国城市化发展必须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王凯在《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模式思考》一文中认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体现在“以人为本,四化互动,生态文明,布局合理,弘扬文化”等5个方面。

认为我国30多年的城镇化成绩大,问题也多。

过去城镇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高发展速度、高的经济成就”两个方面;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低的初级成本,低的发展质量”两个发面。

而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

作为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种理念,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对传统城市化道路的一个系统性扬弃。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涉及到城市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不能孤立地从单个城市来讨论,必须站在全国的高度来审视。

具体来说,从空间、人口、经济、生态等几个方面来看,新型城市化道路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的城市化;二是新型城镇化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三是新型城镇化是集约发展的城市化;四是新型城镇化是环境友好的城市化。

新型城镇化:内涵、品质、特色(全文)

新型城镇化:内涵、品质、特色(全文)

新型城镇化:内涵、品质、特色(全文)推进“新型城镇化”,其关键在一个“新”字。

具体说,一要深刻理解城镇化的新内涵;二要着力提升城镇化的新品质;三要努力形成城镇化的新特色。

一、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新内涵与传统城市化相比,新型城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渐融入了以人为中心的新理念。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城镇的一切建设和发展都是为了人民,城镇的一切建设和发展都要依靠人民,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一切成果都应由人民共享。

因此,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的发展思路——四化同步。

党的十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新四化”的概念,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就把城镇化提升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揭示了“四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新思路。

与传统城市化相比,其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新的城乡关系——突出“三农”。

传统城市化,强调的是大中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强化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除了包含城市化、现代化的要求之外,还包含推进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农村,发展农业,致富农民。

这是对单纯“城市化”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是由中国农村小城镇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所决定的。

小城镇是连结中心城市与广大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城市对广大农村的辐射,包括城市优质资源和要素向农村的流动、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的传播、现代化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等,都是通过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中转、传递,然后向广大农村扩散的。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一、引言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它强调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新型城镇化的概念、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内容,为相关部门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1.1 定义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它强调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2 特点- 人口导向: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环境友好:注重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建设。

- 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融合。

- 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2.1 规划建设2.1.1 城乡规划整合2.1.2 城市品质提升2.1.3 环境保护与修复2.1.4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2.1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2.2.2 土地流转市场建设2.2.3 宅基地制度改革2.2.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3 农民工市民化2.3.1 农民工权益保障2.3.2 农民工社会保险2.3.3 农民工居住条件改善2.4 城乡融合发展2.4.1 农村公共服务改革2.4.2 农村公共财政改革2.4.3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革2.4.4 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措施3.1 土地制度改革政策3.2 城市规划建设政策3.3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3.4 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政策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4.1 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主要用于规范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法律行为,保障城市发展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4.2 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主要用于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交易和保护,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