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型城镇化解读全解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一、引言本文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解读,旨在深入理解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背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是为了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建设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的城镇,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三、规划目标1、经济目标:(1) 实现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2) 增强城镇群的辐射带动能力;(3) 培育一批特色优势城镇。
2、社会目标:(1) 提高农村人口的城镇化率;(2) 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发展;(3)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3、环境目标:(1) 优化城镇布局和空间结构;(2) 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生态品质;(3) 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四、规划内容1、城市化布局规划:(1) 划定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边界和规模;(2) 推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3) 促进城市群的适度扩张和联动发展。
2、城市功能规划:(1) 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不同城市的优势互补;(2) 发展特色产业和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3) 加强城市功能提升和服务升级。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2) 加强城市交通、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3) 发展智能城市和数字化基础设施。
4、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 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3) 推动社区建设和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五、实施路径1、加强规划组织和统筹协调:(1) 完善规划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编制;(2)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和考核机制;(3) 加强各级协同合作,推动规划的落实。
2、推进城市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协调:(1) 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2)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附全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背景与意义本部分阐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举措。
然而,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病、城乡差距等,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本部分明确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四大原则,推动城市规模结构、空间布局、功能品质、产业支撑、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实现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第三部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本部分提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空间布局策略,强调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要发挥城市群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城市间的交通、产业、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协同发展。
同时,要关注小城镇和乡村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
第四部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部分重点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对于提高城乡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要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住房政策、提供就业培训等手段,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使其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第五部分:提高城市质量本部分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城市质量的具体措施。
城市质量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新型城镇化政策解读(2023最新版)
新型城镇化政策解读新型城镇化政策解读=======================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新型城镇化政策的背景和目的,概述了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
⑴背景⑵目的第二章:城镇化发展目标-----------------------本章主要介绍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
⑴经济发展目标⑵人口迁移目标⑶基础设施建设目标⑷环境保护目标第三章: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本章主要介绍在新型城镇化政策实施中提供的支持和资源保障措施,包括财政资金、土地利用、人才支持等。
⑴财政资金支持⑵土地利用政策⑶人才支持政策第四章:城市规划与建设-----------------------本章主要介绍新型城镇化政策下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关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等。
⑴城市规划原则⑵土地利用规划⑶建筑设计要求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本章主要介绍新型城镇化政策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
⑴资源节约利用⑵生态环境修复第六章: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本章主要介绍新型城镇化政策下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措施,包括医疗保障、教育服务、社会福利等。
⑴医疗保障⑵教育服务⑶社会福利第七章:监督与评估-----------------------本章主要介绍新型城镇化政策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包括监督、社会评估等方面。
⑴监督⑵社会评估第八章:未来展望-----------------------本章主要展望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提出建议和思考。
⑴未来发展方向⑵挑战与建议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政策文件、统计数据、案例分析等。
新型城镇化政策解读
Your company slogan
中国VS印度 问题:后发国家、大国模型的制度选择? 如何评价中国的强政府模式?强政府推进的高速城镇化可持续 否?强政府错了,还是政府强的地方错了? 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Your com人往哪里去 2、地要怎么转 3、城该如何建 4、村当怎么变 5、钱从哪里来
Your company slogan
其他成绩: · 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2000年,22439KM2;2011年, 43603KM2 · 基础设施—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2012年为9.8万公里;1990 年沈大高速通车,348公里;1986年,上海嘉定24公里 · 住房水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11年达到31.6M2; 1998,18.7M2 ;1978,约4M2
感 谢 各 位!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二、新型城镇化政策的主要突破
1、对城市化的本质认知实现了突破 工具化思维:拉内需、增长红利。 尊重规律:自然历史过程(2013.12城镇化工作会议) 2、新型城镇化的“新”字基本形成了共识:以人为核心 十八报告中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表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 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 镇化(偏重物质层面) 城镇化工作会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首要任务(人为核心)
Your company slogan
小结:走向新型城镇化,我们需做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对新型城镇化表述为: 一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市民化、充分就业与可持续的小康生计、 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转化) 二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城市 体系、产业) 三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乡) 四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 市内部空间结构、功能)
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解读
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解读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旨在解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城乡发展协调和可持续。
本文将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其背景、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存在,导致农村贫困和资源荒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
该政策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目标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具体目标包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率;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三、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实施策略1.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政府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组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创业。
同时,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确保农民在城市能够得到合理的待遇和保护。
4.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等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鼓励土地集约利用。
四、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的意义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均衡增长。
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还将推动地区间发展的均衡和协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而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解读
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解读新型城镇化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指导和推进城市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城镇化政策,其中城市规划政策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政策背景、目标和措施。
一、政策背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需求。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的出台正是为了推动城市规划与城镇化发展同步进行。
二、政策目标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与乡村的有机结合与互动,推动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
三、政策措施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完善城市总体规划: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和定位,制定细化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以及功能分区,推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
2.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科学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商业中心、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便利度,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交通、给排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城市的配套设施完善程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4. 促进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城乡交通和生活设施的互通互联,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5. 强化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和执法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四、政策实施效果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和优化城市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湖北省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浅探
中 国 农 业 资 源 与 区 划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Re s o u r c e s a n d Re g i o n a l P l a n n i n g
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业 、农村 、农 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是扩大内需
和促 进 产业 升级 的重 要抓 手 。 ”
生态 环 境是 人类 生活 的基 础 ,人们 生 活质量 的高低 与生态 环境 密切 相关 ,生态文 明也 是新 型城 镇化 的
时代 要求 ,人居 环境 是体 现新 型城 镇 化 质 量 和水 平 的 重要 标 志 J 。党 的 十八 大 把 生 态 文 明 建设 纳 入 中 国 特 色社会 主 义事 业五 位一 体 总布局 。党 的十八届 三 中全会 决定 提 出紧 紧 围绕建设 美 丽 中国深化 生态 文 明体 制 改革 ,加 快建 立生 态 文 明制 度 ,健全 国土空 间开 发 、资源 节约 利用 、生 态环 境保 护 的体制机 制 ,推动 形
成 人 与 自然 和谐 发展 现代 化建 设新 格局 。树 立尊 重 自然 、顺应 自然 、保 护 自然 的生态 文 明理念 ,是 推进 生 态文 明建 设 的重要 思 想基 础 ,建设 生 态 文 明是 关 系人 民福 祉 、关 乎 民族 未来 的 长远 大 计 J 。新 型 城 镇 化 在反 思传 统 城镇 化 问题 、审视 社会 经济 环境 基础 上 ,将传 统城 镇化 的 内涵进 行 延伸 。就 全 国范 围而言 ,城
应 城镇 发 展 规 律 ,通 过 科 学 规 划 、 因地 制 宜 、确定 湖北 省 农 村 新 型 城 镇 化 的 经 济 布 局 和 市 场 定 位 ,提 出 以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一、引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制定的。
本文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全面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落实规划内容。
二、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制定了此规划。
三、总体目标1.实现人口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
2.推进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实现乡村振兴。
3.提高城市功能和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战略布局1.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口城镇化。
2.推动城市群发展,增强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
3.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镇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4.改革和完善城市体制机制,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
5.提高城市服务能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6.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五、具体任务1.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3.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4.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
5.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6.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7.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六、政策支持1.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促进土地有效利用。
2.改革户籍制度,推动人口自由流动。
3.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品质。
4.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5.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6.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7.推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附件: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完整文本。
2.相关统计数据和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名词解释
新型城镇化名词解释
新型城镇化是一种全新的城镇发展模式,其目标是建设优质环境、智慧城市和绿色发展的城镇。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主要指向四方面: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
经济方面,新型城镇化要求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创新、实施经济转型升级,来提升城镇经济的竞争力,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方面,新型城镇化需要改善城市的社会环境,通过实施城市社会福利政策,改善城市的社会贫富差距,提高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城市社会结构的优化,实现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环境方面,新型城镇化重视环境保护,通过实施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管理等方式,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绿色城市,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文化方面,新型城镇化注重城市文化的发展,通过保护和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实现城市文化的多元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城市更加文明、更加具有独特魅力。
总之,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旨在改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模式。
它要求城市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的发展为重点,以建设优质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推进城市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各方面,而且还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让城市居民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改变城市发展的格局。
它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值得我们积极推进和发展。
学习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课件(一)
学习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课件(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更是成为当下热门话题之一。
学习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课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目标,促进我们更好地参与和支持城镇化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是指在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在坚持“五新”城镇化的总体方针下,根据当地情况,以适度规划、有质量发展为要求,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加快城镇化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城市。
也就是说,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张,更是城市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二、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人民创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城市。
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以下目标:1.城市化率逐步提高,城乡差距缩小;2.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保护有所加强;3.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转移就业顺利实施;4.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险覆盖率普遍提高;5.城市管理、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与文化内涵不断提高。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1.建设集约、节约、绿色的城市。
坚持节约集约发展原则,推进城市宜居化、智慧化和生态化。
2.推进人口自由迁移。
完善城乡户籍制度,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落实城镇低保和医疗保障。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加强城市群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建设以区域性核心城市和发展极点之间的联系为主题的城市体系。
4.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软硬件”水平,推动城市要素集聚。
5.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区管理和公共安全。
6.落实城市土地利用制度改革。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管制,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保护城市公共绿地和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学习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课件,是我们更好地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目标,正确理解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能够更好地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
湖北、湖南两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和启示
土地 收益 ,也不愿 意 留在 当地 ,而将 新 农村 变成 “ 空心村 ”。而 大城市 进 平衡 的一种 形式。其 目的是 “ 引导 新
其转 移到 大中城市 使用 。土地 有两个 入成 本高 ,农 民变市 民困难 ,真正 的 办 乡村 工业 向建制镇 和规 划确 定 的小 最大 的特性 ,一是 不可再 生 ,一是不 城镇 化进展 就会 缓慢。 正 因此 ,去年 城 镇 集 中” ,促 进 县 域 经济 发 展 《 国
体化 试点等 一系列开 创性 的示范试 点 发挥城 市群 的示范带动 作用 ,走 以中 和 水平 ,并把 重点放在 加强 中小城市 建设 ,在推 进城镇 化建设 的政 策及 制 心城市 带动 ,以城市群 为主体 形态 , 快 推 进 新 型 城 镇 化 , 2 1年 1 月 00 1 度创 新等 方面 进行 了有益 尝试 。 为加 以特大城 市 为依 托 、大中小城 市和 小 加速推进 新型城 镇化 ,将其作 为转 变
了以特 大城市 、大城 市为龙头 ,以加 长株 潭都市 区的区域核 心辐射 带动作 天 , 进 入 发 展 的 “ 金 时 期 ” 。 黄 09 32 快 中小城 市和 中心镇提质 为重点 ,走 用 ,外 圈以常德 、岳 阳、衡 阳为核心 2 0 年 ,全省城 镇化水 平4 l% ,比 市城 . 个 0 资源 节约 、环 境友好 、经济 高效 、文 整 合 周边 县( ) 区发展 为三 个城 市 上 年 提 高 1 5 百 分点 。 其 中长 株 明和谐 、城镇 布局科 学、城 乡互促 共 圈 ,益 阳、娄底积 极融入都 市 区 ,使 潭 、环洞庭 湖 、湘南 、湘 中、湘 西 、
经 济 带强 力带动 湖北省 城镇化 建设 。
1月2 0 4~3 0日,我 随 省 政 府 经
新型城镇化理解01
申报试点需要:试点工作基础、具体目标、实施路径、保障措施和时间安排; 以省为单位,8月31日前提交国家发改委。
目前,申报试点确定的有甘肃省和湖北省:
甘肃省:兰州、庆阳、金昌、敦煌(四市) 凉州区黄羊镇、陇西县首阳镇、甘谷县磐安镇(三镇)
湖北省:武汉、鄂州、孝感、仙桃、宜城(五市)
改革完善城镇化 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
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 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规划实施
加强组织协调 强化政策统筹 开展试点示范 健全监测评估
对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难点问题, 要选择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分类开展 试点。继续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 市、低碳城镇试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简介
• 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 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发展目标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具体内容 •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五项任务
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 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 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 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 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 高。
资料来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具体内容
推动城乡发展一 体化
湖北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析
创新 能 力 和竞 争 能力 的提 高 。2 0 1 2年 1 O月 ,上海 财 经大 学等 单 位发 布 的 ( 2 0 1 2中 国城 市竞 争 力 排行 榜》 , 包 括城 市综 合 竞 争力 、规 模 竞争 力 、城 市盈 利 竞争 力 、成 长竞 争力 、社 会 效应 竞 争力 以及创 新 企 业 和 民间 资本 活跃 度竞 争 力排 行榜 在 内 的 6个榜 单 ,其 中湖北 城 市 中仅 武 汉进入 了规模竞 争力 排行 榜前 l 0名 ,其他
城镇发展方式粗放。长期以来 ,湖北推进城镇化过程 中过分注重城镇化 的速度和规模 ,轻视质量和效 益 ,城镇用地规模扩展过快 ,城镇化呈现低密度化和分散化倾向 ,出现 了 “ 重硬件轻软件” “ 重短期轻长期”
等 突 出 问题 。一些 城市 形成 “ 摊 大饼 ” 式 的空 间扩张 形态 ,超 出了资源 环境 承载 能力 ,人 口 、土地 、资源 、
有 重要 作 用 。从 而促 进居 民的幸 福 指数 不 断提 升 。跨越 式 发展 需要 产 业结 构 的优 化 升级 、城 乡二 元结 构 的
改变 、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等 ,这些都离不开城镇化发展 的有力支撑 。当前 ,湖北省建设进入 了跨越式发 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城镇化进程 。对建设 “ 幸福湖北” 、实现 “ 十二五”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点关注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2 0 1 2 年湖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 6 5 0 4 亿元 ,增长 2 7 . 6 %,但城镇 固定资产投资力
度远大于农村投资力度 ,不利于城乡结构调整和优化 。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所派生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 尚未打破 ,由此导致农村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加强新 型城 镇化建设 。就是要逐步建立城乡一元经济结构体制 ,实现城乡居 民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城乡之 间经济、 文化 、社会交流和协作 ,确立城乡互补机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整word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简介: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了三个需要着重解决好的问题,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并强调各地要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
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新型城镇化解读
新型城镇化解读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议题之一。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城市化升级,更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模式。
它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行解读。
一、经济层面的解读新型城镇化在经济层面上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型城镇化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将进一步激发城市消费需求,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其次,新型城镇化也将带来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传统农业模式不再适应新的发展态势,新型城镇化将为农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再次,新型城镇化将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
通过加强城乡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的统一,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解读新型城镇化在社会层面上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新型城镇化将促进社会公平与司法公正的进一步提升。
通过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工问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等社会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减轻社会矛盾和压力,提高社会的和谐稳定性。
其次,新型城镇化将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更是文化上的交流与传承。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将融为一体,推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
再次,新型城镇化将扩大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配。
城市化将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城乡教育不再存在巨大的差距,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环境层面的解读新型城镇化在环境层面上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新型城镇化将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通过城市化的推进,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促进水资源、土壤资源、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改善,实现城市和乡村生态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鄂发[2010]25号 2010年11月15日为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1、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2000年以来,我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46%。
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湖北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2、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按照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要求,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城镇化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
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以加快中小城市和中心镇提质扩容为重点,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城镇布局科学、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3、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理念,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镇带动,产业驱动,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城镇化途径;坚持规划先行,集约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坚持生态优先,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坚持城乡统筹,优化结构,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切实保证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一、引言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它强调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新型城镇化的概念、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内容,为相关部门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1.1 定义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它强调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2 特点- 人口导向: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环境友好:注重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建设。
- 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融合。
- 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2.1 规划建设2.1.1 城乡规划整合2.1.2 城市品质提升2.1.3 环境保护与修复2.1.4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2.1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2.2.2 土地流转市场建设2.2.3 宅基地制度改革2.2.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3 农民工市民化2.3.1 农民工权益保障2.3.2 农民工社会保险2.3.3 农民工居住条件改善2.4 城乡融合发展2.4.1 农村公共服务改革2.4.2 农村公共财政改革2.4.3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革2.4.4 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措施3.1 土地制度改革政策3.2 城市规划建设政策3.3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3.4 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政策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4.1 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主要用于规范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法律行为,保障城市发展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4.2 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主要用于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交易和保护,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湖北省住建厅副厅长张学锋谈新型城镇化
张学锋谈新型城镇化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荆楚网联合直播的对话荆楚在线访谈的现场。
我是主持人静冉。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在线访谈的来宾,他就是省住建厅张学锋副厅长。
张厅长,您好!欢迎您!张学锋:各位网友好!主持人好!湖北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工作已经启动。
我很高兴,利用荆楚网这个平台和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主持人:对。
其实张厅长说到了我们这个访谈的主题,是城镇化,关于这样一个话题。
其实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张通副省长也是通过我们网络来跟大家就城镇化这个话题进行了一个对话和沟通。
今年张厅长您来也是就这个城镇化的话题做这个相关政策的解读。
那我们现在就一条条、一个个的问题来请教张厅长。
第一个问题是想请问一下张厅长,咱们这个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是省委、省政府面临新形势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的决策。
省委、省政府在去年11月15日的时候召开了全省的新型城镇化的工作会议。
那大家就想问您,咱们既然说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热点,大家都很关注,整个城镇化大的方案我们是怎么来完成?张学锋:去年咱们春节刚过,当时的李鸿忠省长,现在的书记,就专程到省住建厅现场调研,安排和部署湖北下一年新的一年新型城镇化推进工作的关于策划和谋划。
按照要求,我们在谋划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整个设计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湖北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规划,我们简称为战略规划。
这个战略规划是要通过对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发展的蓝图进行描述,这个是正在编制中。
国内四个顶级的设计研究部门对它展开了研究工作。
现在有一个部门承担了整个蓝图描述的汇总工作。
预计在近期就能成稿审定,可以发布。
第二点谋划阶段的第二件事是关于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就是用什么措施去推进新型城镇化。
这个省政府已经于去年11月15号以2010年25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并召开了全省了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工作会议进行了部署。
主持人:既然是这样一个很大的工作部署,也是说,有了省委省政府加快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打造增长极的条件
一、具有开放的区位、完 善的交通网络和流通枢纽 支撑 二、拥有国家中心城市, 发挥核心中枢职能和区域 引领作用 三、有国家政策助力,具 有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支持
从核心城市龙头作用的发 挥条件来看
武汉在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 位突出,应积极争取从“中部 中心”迈入“国家中心”,承 担更高的区域职能
规划背景
重大机遇
规划技术路线
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背景
(一) (二) (三)
中国进入“城镇化”转 型的关键时点
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 高度重视
湖北推进新型城镇化发 展的重大布署
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 国家空间战略重 点从沿海向内陆 演进
(二) 中部地区成为新 一轮增长的热点 地区
(三) 国家定位武汉为 “中部中心城市”
结构失衡 影响城镇化增速,导致城 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足
Tip:2009年,湖北省城镇化水 平达到46.0%,在中部六省位 居首位,但城镇化增速放缓, 2000-2009年,年均增长0.6 个百分点,滞后于全国和中部 地区的平均水平。
城镇特征
小城镇总 体发展动 力不足, 部分小城 镇发展特 色鲜明
县级城镇 集聚态势 显著 ↓ 增速最高
中等城市 活力初现 but 城市人口 增长速度 相对较慢
大城市空 间集聚作 用偏弱
特大城市 武汉人口 集聚特征 显著
弱
强
弱
弱
强
空间特征
空间梯度特征明显
空间形态格局
一主两副”中心格局初步形成 “区域城市化”态势初显
“点-轴”状发展 打造具有区域高端功能的空间节点
交通建设
空间梯度特征交通网呈 现“东密西疏”、“纵 强横弱明显
交通基础设施 1.航空、港口交通枢纽 发挥作用弱 2.武汉核心单极化,交 通压力大
“九省通衢”相对优势下降 交通与省域城镇空间组织不相匹配
交通综合体系不健全 1.网络覆盖率有待提高 2.东西部交通发展问题 不平衡
发展方式
湖北在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格局 中承担重要责任
提升 旅游产业竞争力
东部发展路径不可复制,湖北在严 峻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下亟待转型
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解读
小组成员:蔡凌峰 赵一凡 刘 畅 刘 莹
目录
第一章解析 第二章解析 第三章解析 第四章解析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 - 2020)》 前言
《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 规划背景与思路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 - 2020)》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湖北省行政区划所辖的地区
《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
规划背景与思路:机遇与前期不同,并且 说明了规划技术路线
综合分析影响省域发展 的六大方面问题,提出 五大发展战略,提出综 合解决方案。
规划技术框架
第二章框架分析
区域态势
城镇特征
城镇化与城 镇发展现状
发展方式
总结
区域态势
湖北发展面临的挑战 湖北发展面临的机遇
1.缺乏地缘优势 安徽“奋力向东”,江西 “对接长株闽”、湖南实行“ 南向战略”、山西“积极加入 京津冀和环渤海圈”,中部6省 “离心”大于“合力”。 2.面临“边缘化”的危机 在东部沿海和西部成渝四 大增长极的强力发展态势下, 位居地理中央的湖北,存在着 被“边缘化”的危机
1.国家宏观区域格局要求 国家区域开发战略布局 从沿海走向内陆,“内外互 动”将催生新的空间需求 2.区域格局转变 中部地区国家增长极的 培育和崛起,是关系到国家 全面繁荣的关键,也是完善 国家区域格局从“菱形结构 ”向“钻石型结构”转变的 重要一极
区域态势
湖北从区位条件来看
处于国家的地理中央,有条件 培育成面向沿海和内陆两个市 场的开放连接空间;依托交通 枢纽武汉,湖北现有的区域流 通优势较强,但交通网络还有 待进一步完善提升,武汉的综 合枢纽功能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从国家政策助力来看
武汉城市圈是国家“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 东湖自主创新区是国家三个自 主创新区这一,武汉应积极把 握政策机遇,争取更多实质有 效的国家政策支持。
产业动力
动力结构 消费带动显著,投资力度 减弱,出口动力偏弱
出口→内需导向 Tip:2000-2009年湖北进出口 所占6省比重长期排名第1, 但对湖北经济增长带动作用不 强
基础
生态环境优势明显,但在城乡发展 中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框架分析
省域总 体定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城镇化 总体目 标
发展定位 与城镇化 发展目标
城镇化 发展目 标
总结
省域总体定位
根据国家的宏观要求及对湖北的期望,结合湖北自身的发展优势基础,湖北省域 总体发展定位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加强“四基地一枢纽”的建设,把湖北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真正发挥湖北作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作用。
发展阶段 工业化中期的水平,初期 的结构
二产比重降低+一产过度缓慢 Tip:2009年全省人均GDP为 22677元,约合3317美元, 位居中部第一,达到工业化中 期的水平
竞争力有待提高 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
1.低层次产品结构的工业化危 机(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的产品不多) 2.流通网络关联甚少,传统交 通枢纽的优势难以发挥、升级 3.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市场化程度不高。生产性服务 业发展滞后。
(四) 湖北提出“两圈 一带”发展战略
“两圈一带” 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湖北长江经济带
规划技术路线
(一) 围绕一条主线
(二) 立足两个支撑点
(三) 强调规划的综合性
“引领和打造中部地区 国家增长极,实现湖北 跨越式发展,开创一条 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型城 镇化路径”
立足湖北的区位优势 立足湖北的资源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