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5544b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f.png)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重难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设想: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讨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采用史料分析法,深入剖析《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以应对当前国际形势?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自强、振兴中华的认识。
4.拓展阅读:《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与民族复兴》等相关书籍,要求如下:
-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录关键观点和感悟。
-结合阅读内容,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开展线上或线下交流活动。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在初中阶段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认识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对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的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对民族危机、国家兴亡等抽象概念的认识尚有待提高。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能力。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157bebb9f3f90f76c61b56.png)
第6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课程标准】列举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过程及结果;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及结果;难点—分析《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五年高考】2018年全国卷(I) 28题(4分)2017年全国卷(1) 29题(4分)2016年全国卷(2) 41题(12分)2013年全国卷(2) 29题(4分)【命题形式】客观题、主观题均有涉及;近几年来,全国(1)卷对本专题考察正常,试题多集中在29题。
主要考察知识迁移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自主学习】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_________后,军事实力上升。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过程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________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战争爆发。
__________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黄海大战后,清政府采取_______之策。
日本的侵略气焰越来越嚣张,占领_______。
1895年,日军攻占__________,北洋大臣________不准北洋舰队出现,北洋舰队面临困境,提督_________誓死殉国,自杀殉国。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以清军惨败告终,签订《___________》。
(1)内容①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_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个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_________。
(2)影响①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战争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2f5068a8956bec0875e304.png)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甲午战争的重大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中国军民的抗争;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不平等条约内容和危害。
3.进行归纳总结,掌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蓄谋侵略中国。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_______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____________。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了________、________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____________》。
(1)内容与危害(2)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____________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____________的狂潮。
(2)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____________”的旗号,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过程(1)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________,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在________、天津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打击。
(3)7、8月,八国联军相继占领天津、北京,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4)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下令清军镇压义和团,并与侵略者“议和”。
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____________》。
(1)内容①赔偿各国白银共________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
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无答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79e0dc524de518964b7de7.png)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学习重、难点】理解《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理性看待中国各阶层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主的斗争【基础知识填空】一、甲午中日战争1.日本通过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其军事实力的上升,制定出野心勃勃的大陆计划,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要侵略中国。
2. 年,中国的甲午年,朝鲜爆发,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趁机也出兵朝鲜,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3. 年7月底,日军在朝鲜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4.战争分为陆路和海陆双线作战,其中海战中致远号管带及其全舰将士壮烈殉国。
李鸿章主张,命令舰队退守港。
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5.陆路作战中日军取得战役的胜利后进攻中国辽东半岛,占领、等地,还在旅顺进行了。
6. 年初,日军占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运动的失败,也宣告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惨败。
7.1895年4月,《》签订,规定割让给日本,赔款白银,开放四口通商,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最后一条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迫切对外进行输出的需求。
条约刺激列强掀起狂潮,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8.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进行了斗争。
日本占领台湾的时间里,台湾人民的抗争没有停止过。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随着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其中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19世纪末的京津地区形成较大影响。
2. 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发动侵华战争。
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连日。
4. 年9月,签订《》,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以关税和盐税作为抵押;在北京设立“使馆界”;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各国驻守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位居六部之上。
5.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危害,迫使清政府成为“”,标志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https://img.taocdn.com/s3/m/bae69e81783e0912a3162ab1.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1、议决阅读课本明白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依据所学知识剖析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危害。
【学习历程】【自主预习】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预习:1、枚举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重大史实:时间:条约:危害:2、枚举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原因:时间:性质:口号:影响:3、枚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重大史实:时间:条约:危害:【讲堂思考】1、阅读课本,剖析甲午中日战争产生哪些影响?(1)从列强侵华来看:(2)从中华民族的危机来看:(3)从中国资本主义成长历程来看:战前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战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成长。
(4)从中百姓主革命的历程来看:①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转变为民族资产阶级。
②探索的内容产生了变化,由“器物”变革成长为“制度”变革,维新与革命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③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更多的阶级、阶级投身于爱国救亡的行列。
【反馈训练】1.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中日战争因由:“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仇人。
日本举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便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干系。
”这段汗青的真实环境是( )①朝鲜农民叛逆威胁到日本的安定②清军协助镇压朝鲜农民叛逆威胁日本的安定③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制定了以侵占中国为中心的《清国征讨方略》④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2.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3.“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
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唾声。
”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应了 ( )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 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4.汗青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究“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看法的有:列强的侵占 ( )①由沿海深入内地②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③由以军事侵占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占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5.“天津暂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载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大众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bba1f376a20029bd642d5e.png)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1、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
3、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一、 甲午中日战争1、爆发的原因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旧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必修一》材料三: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腐朽落后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请从从国际背景、日本、中国三个方面总结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2、过程:① 丰岛海战: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④ 辽东战役:旅顺、大连失陷,旅顺大屠杀⑤ 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特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2、过程: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廊坊阻击战—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3、结果4、《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连连看:①赔款4.5亿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②划使馆界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中国_______沦为半殖民地半③拆炮驻兵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动;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严禁反帝“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⑤设外务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深化拓展一:近代中国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化拓展二: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趋势赔款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割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商口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侵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侵华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学案2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79db4863c1ec5da51e2706d.png)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背景。
(2)了解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3)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2.能力目标:1840-1900年,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数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通过对其各自原因的分析,培养和增强学生“在联系中学习历史、在对比中学习历史”的意识。
3.情感目标:明确这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性质并将其升华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学习难点】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与中国社会性质演变的关系一、知识链接邓世昌,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
广东番禺人。
自小立志做一名海军,以御强敌。
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
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毕业,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1888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兼“致远”舰管带。
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后在多艘日舰的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军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壮烈牺牲后,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
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7efac46294dd88d0d26bd9.png)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1894~1895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分析列强在这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在这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互动问诊——互动探究——自主归纳——迁移拓展——巩固提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这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这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2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学习对本课所学习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场战争所反映的世界历史阶段特征以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缺乏深入的认知。
3重点难点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
难点:对战争爆发原因以及《马关条约》影响的分析理解。
4教学过程 4.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1894~1895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分析列强在这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在这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互动问诊——互动探究——自主归纳——迁移拓展——巩固提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这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acaa25b84ae45c3a358c00.png)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列举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探究学习】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材料一:日本于1868年实行“明治维新”,从此走上工业化道路。
但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几乎没有海外殖民地,所以它严重缺少资源、资金和市场。
1890年,日本因为缺少市场而出现第一次生产过剩。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报道:“就弹药而论,它(指日本)所储存的数量,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消耗去的还要多。
”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布林克莱又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帝国主义侵华史》材料三:中国……此次派兵前往(朝鲜),先以护商为名,不明言与倭失和,稍留余地,以观动静……况与洋人决战,尤多牵掣。
── 1894 年翁同龢《覆陈会议朝鲜之事折》材料四: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材料五: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
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及原因(1)日本:(2)中国:(3)西方:(4)朝鲜:材料一:“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
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cdd774fe4733687f21aa08.png)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
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二、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言:由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引出课题。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与日本在外交上出现一个重大事件,这也直接导致中日关系更加恶化。
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遭日本巡逻艇冲撞,中方船长被日本政府逮捕扣押。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然而厚颜无耻的日本政府竟然宣称钓鱼岛的主权归他们。
2.导入新课: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从未宣称过拥有钓鱼岛的主权。
那么,我们究竟是什么时候被暂时夺去钓鱼岛的主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二、教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①亚洲:朝鲜: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学案(人教版必修1)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学案(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105ff41a21614791711288a.png)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原因:(1)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2)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补充:黄海海战(1)策略:避战自保(2)人物:邓世昌(3)结果:中方损失大于日本,但主力尚存【当场消化1】(2011·江苏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子弹,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A.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字记载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3、中国战败的原因:清朝封建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清政府的避战求和政策日本蓄谋已久【当场消化2】在《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款白银二亿两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当场消化3】19世纪末,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台湾成为“异域”是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当场消化4】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
这一说法()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②隐含了一些苦衷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当场消化5】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①由沿海深入内地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原因:《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2、人物:刘永福姜绍祖徐骧3、意义: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当场消化6】(2008江苏盐城)“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无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7898e6d15abe23492f4d33.png)
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
2.主要战役:平壤陆战;________海战;(5)________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签订《__________ 》。
内容:割___________、台湾及附属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___________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4.影响:(1)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中国社会______________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战争1.原因:(1)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略战争。
★2.结果:1901年,签订《____________》。
内容:赔款各国白银共_______,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______________”,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覅斗争的官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3.影响:(1)清政府成为___________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次备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探究】材料一:挑铁道,把线坎,旋再毁坏大轮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54f0152af90242a895e597.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涉及到两个我们比较熟悉的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与之相关的文史资料、影视资料都很多,尤其是最近几年,中日关系一直以来是焦点热点,2019年又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120周年纪念,怎样利用好这节课的知识,做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最终归宿。
所以,在本节课中,以中日关系的变化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理性的反思当今的中日关系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级:A级为必须达到目标;B级为绝大部分都能达到的目标;C级则是需要通过锻炼,才能逐渐达到的目标。
课前利用导学案,基本达成A级目标。
课堂以讨论题作为引导,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升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达成B级和C级目标。
二、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2课,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转变的重要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的加深到完全沦为,上接鸦片战争,后启辛亥革命,尤其为理解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可回顾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对近代中国前期历史做一简单回顾总结。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和耻辱;但同时又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此后,一个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
因此也可以说,这两场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同时,这两场战争也反映了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新特点,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要求。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逐渐形成了世界体系,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的侵略正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
从现实的角度看甲午中日战争,中日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可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日本却是离我们最遥远的国家,昔日黄海大战演变成今日东海之争,历史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历史化,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2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教学设计_教案_5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2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教学设计_教案_5](https://img.taocdn.com/s3/m/56e3ed82b52acfc789ebc9a2.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以及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了解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1.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正确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评价历史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民族的灾难和屈辱,加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重点/难点2.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2.2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1896年春)新知介绍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背景(1)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3)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积极备战2、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丁汝昌、邓世昌牺牲,北洋舰队受损,李鸿章避敌保船,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性质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4、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它的签订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f8084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6.png)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点。
b.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c.如何评价这两次战争中的历史人物。
2.教师引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生参与: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衔接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历史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培养其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c.结果与影响:阐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背景分析: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b.过程讲解:介绍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重点讲解天津保卫战、北京保卫战等战役。
c.结果与影响:阐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教师引导:强调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以及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
3.学生参与: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巩固知识体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命运的坎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4be3f8af78a6529647d53c3.png)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学习模块】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学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了解: (一)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的扩张政策 。
(2)导火线 (二)经过 (三)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
内容:①割 ②赔 ③开 ④办 影响:中国社会 程度大大加深了。
2、怎么学? 请同学们注意,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应该联系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国情。
《马关条约》的危害要结合内容分析。
3、学会了吗?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一致要求的是A .开通内河新航线B .增开内地通商口岸C .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D .赔偿巨额的军费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学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二子目内容完成:1900年6月 八国借口 ,联合侵华;8月攻占 。
2、怎么学?学习八国联军侵华原因时,要联系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疯狂对外扩张并进行资本输出。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1、学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子目概括内容并分析影响,完成表格:内容 影响 备注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 第二阶段(94年10-95年4) 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结果 (黄海战役): 日本“大陆政策”侵略计划: 第一期:台湾第二期:朝鲜第三期:满蒙第四期:中国 第五期:亚洲和世界“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反映了农民阶级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义愤,但没有判别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反动统治之间之间关系。
同时也没有鉴别外来侵略与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区别。
盲目排外。
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概念阐述①赔款4.5亿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税收受制于列强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设计: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设计: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https://img.taocdn.com/s3/m/a43cfd884afe04a1b071ded1.png)
高一历史-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学习目标】1.课标:列举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
2.经过:(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_______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
(2)________陆战:清军失利。
(3)黄海海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________等地。
(5)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_______》。
(1)事件:1895年4月。
(2)内容:割_______、台湾及附属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_______,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3)危害:①割地:使中国的_______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
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开埠:侵略势力深入中国_______。
④设厂:严重阻碍中国_______的发展。
4.影响:(1)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_______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战争1.原因:(1)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1900年7月占领天津。
(3)1900年8月攻陷北京。
3.结果:签订《_______》。
(1)时间:1901年(2)内容:赔款各国白银共_______,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_______”,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覅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第1课时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第1课时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8c56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d.png)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到民族自强、振兴中华的重要性。
2.通过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批判,激发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视频播放:播放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大致经过,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背景:详细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包括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为学生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剖析经过:详细讲解甲午战争的经过,重点分析黄海海战、平壤战役、旅顺攻防战等主要战役,使学生了解战争的发展脉络。
步骤四:小组讨论,深入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
步骤五:总结归纳,提炼要点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提炼本节课的要点。
步骤六:课后拓展,提高能力
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提问法: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吗?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甲午战争的思考。
2.图片展示:展示甲午战争的历史图片,如北洋水师战舰、黄海海战场景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气息。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黄海海战;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活动方案】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活动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1、结合P58导言和课本第一段,全面分析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活动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战败原因。
1.结合课本P58页第二段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
而当时自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海军在1888年成立以后就再也没有增添一枪一炮,甚至连弹药也不去购买,而海防经费呢,则被慈禧太后拿了去修颐和园,所以,直到1894年,北洋军舰已是年龄老化,行动迟缓而火力严重不足了,相反,此时的日本呢,却已经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于是啊,在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国的战争,并使其一败涂地,迫其签订城下之盟——《马关条约》。
至此,中日两国的关系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据此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的根本原因。
【活动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
命需要,扩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列强侵华方式主要是以武力为后盾的经济侵略,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
1870年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外侵略扩张的要求和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是政治上,瓜分世界;二是,经济上,资本输出。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正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略要求和方式的变化。
思考:
(1)《马关条约》内容中,反映帝国主义“政治上,瓜分世界”要求的条款是哪一个?
(2)《马关条约》内容中,反映帝国主义“经济上,资本输出”要求的条款是哪一个?
3、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材料: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1)这首诗写于那一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结合课本P59--60页,概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了解战争的经过:
(1)攻陷天津——占领天津廊坊阻击战
(2)攻陷北京——分区占领,统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
3、结果:1901年9月,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辛丑条约》。
结合课本P60页内容,连线并识记:
(1)赔款9.8亿两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动
(2)划使馆界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3)拆炮驻兵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4)严禁反帝“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5)设外务部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课堂检测】
1.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人诗中提到“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
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
”导致“仓皇幸热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某同学在查阅《申报》时,发现一篇文章写道:“俄国前派兵舰五十艘出地中海……不准日人割辽东地面。
”俄国的军事行动是针对(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签订
4. “书生忽戎装,誓保台南北,当时好意气,灭虏斯可刻。
”与邱逢甲这首诗歌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