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_刘恩允
高校学术评价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学术评价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曾晓娟;宋兆杰【摘要】Controll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 university system of academic evaluation does not completely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science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in university academic appraisal, such as over - quantificatio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academic ethics coast, academic system anomie and talent training failur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and malpractices, suggestion for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is put forward.%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安排,受制于多种因素,并非都有利于知识存量的增加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当前高校学术评价活动中存在的过度量化等问题,是导致学术道德滑坡、学术制度失范、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针对其弊端和危害,进行思考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2(032)015【总页数】5页(P150-154)【关键词】学术评价问题;过度量化评价;同行评议【作者】曾晓娟;宋兆杰【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4;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4.4学术评价作为伴随近代科学革命而出现的一种体制构件,在西方已有数百年历史。
我国学术评价制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正式制度肇始于清末民初。
建国以后,高校的学术评价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学计量评价四个阶段[1]。
高校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隔如此 之短 ,违 背科 研 规 律 ,教 师 的科 研 成 果 如 何 便 可想 而知 。 科 研工 作 的进 展 和科 技 成果 的产 出是 需 要 时 间 的 ,而且 不 同学 科 需 要 的研 发 周 期 不 同 。就 国 内 目 前 的科 技 项 目实 施 而 言 ,一 般 都 是 2 ’3年 的 执 行 期 ,虽然每年都会有新进展 ,但不是每年都会 有新 的科技 成 果产 生 ,科 研 工 作也 分 “ 小 年 ” 大 ,而 且 , 三年 发 表 3篇 S I 文 与每 年 都发 表 1篇 的难 度 是 C论 不一样 的 。因此 ,频 繁 的考 核 会 使 研 发 周 期较 长 的 基 础研 究深 受 影 响 ,更 迫 使 研 究 人 员 减 少 在 多学 科 领域 和风 险项 目的 投入 ,因为 这 些 领 域 不 可 能让 他 们在短期内完成高水平 的成果 。所 以,这种一年 J
a h e e ns u h a h a c c e oi y— o e td,s l u n i t e e au t n meh d,a d e au t n id c tr c iv me t ,s c s s o y l -p l c i r ne i e q a t a i v l ai t o mp t v o n v l ai n iao o s
Ke r s:u i e i e ;s in i c rs a c c i v me t ;a p ms ;e a u t n s s m y wo d nv r t s c e t e e h a h e e n s p r a s i i f r l vlai yt o e
多 年来 ,随 着社 会 经济 的快 速 发 展 ,国家 和 社 会 对教 育和科 技 事业 的发 展 都 给予 高度 重 视 。如 何 办好 大学 ,如何 以科 技 服 务 社 会 , 已经成 为教 育 界 的热 点和焦 点 。但 关 键 问题 还是 要 落在 对 大 学 的 管 理上 ,如何 以有 效 的 手 段 激励 教 育工 作 者 对 教 育 和 科研事 业 的积极 性 、主 动 性 ,如 何 公 平 、公 正地 评 估他们的工作业绩。教育部和各大学先后出台政策 , 试图 以全面 、公 正 、准确 的量 化 来 考 核 和 评 价 高校 教师的科研业绩 ,不仅可 以为学校职称评定 、岗位 津贴发 放奠定 基 础 ,为发 现 和 选 拔 科 技 人 才提 供 参 考依据 ,还可 以提 高 科 学 研究 经 费 的使 用 效 率 ,从 而最大限度地 调动广 大教师参 加科 研工作 的积极 性 … 。但是 ,经过 多 年 的 实 践 ,现 行 的 高校 科 研业
高校青年科技人才评价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高校青年科技人才评价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改进建议高校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是高校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校青年科技人才评价工作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一、突出问题1. 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目前,高校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多以量化指标为主,如论文数量、科研项目级别和经费额度等,这种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短期效益和表面成果,导致一些青年科技人才急功近利、轻视基础研究,甚至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2. 评价标准过于同质化。
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规律存在差异,而目前的评价标准往往过于统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青年科技人才的贡献和价值。
3. 评价过程存在主观性。
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较多,如专家选择、评价方式等,这些因素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正性和主观性,甚至出现“人情分”的现象。
4. 评价结果的应用单一。
目前,高校对青年科技人才评价结果的应用多局限于职称晋升、绩效分配等方面,而缺乏对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和深度挖掘,未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二、改进建议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高校应注重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评价体系,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考查,注重其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评价,同时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机制。
2. 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
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科特点的把握和对研究领域的深度挖掘,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反映青年科技人才的贡献和价值。
3. 完善评价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评价过程管理和监督机制,规范评价流程,强化专家选择的标准和程序,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 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
高校应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将评价结果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规划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全面发展。
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的典型问题与改进策略
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的典型问题与改进策略【摘要】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科研规范、科研资源不足、评价标准不清晰以及学术不端行为难以监管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科研规范建设、增加科研投入、修订评价标准,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这些改进策略有助于提升民办高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讨论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并展望未来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可以引领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向更加规范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典型问题、改进策略、科研规范、科研资源、评价标准、学术不端、监管、学术道德、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了提高民办高校科研水平,完善科研评价机制,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而民办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科研规范、科研资源不足、评价标准不清晰、学术不端行为难以监管等。
建立健全的科研评价机制,加强科研规范建设,增加科研投入,修订评价标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改进策略,为提高民办高校科研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是为了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促进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缺乏科研规范、科研资源不足、评价标准不清晰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完善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
具体而言,通过分析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的科研环境,把握改进的关键。
通过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可以引导民办高校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共同努力,促进科研规范化、资源配置合理化、评价标准明晰化,从而推动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的现实困境、 逻辑遵循与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的现实困境、逻辑遵循与实现路径作者:刘宝存商润泽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2年第04期摘要:高校科研评价是高校学术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构成,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落实直接相关。
然而,我国现行高校科研评价却面对着科研评价标准制定忽视科类差异、科研评价主体与方法多元性缺位、盲目追求绩效产出致使评价流于形式以及科研绩效奖励制度致使评价价值取向异化的现实困境,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新时代的高校科研评价应基于“提升科研质量水平”这一逻辑基点,依循“价值—目标—实践”的逻辑理路,以“贡献”引领价值,以“内涵”重构目标,以“多元”指导实践,进而构建起以“质量”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机制、以“效力”为旨归的灵活式评价机制、依托于学术共同体的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机制以及多向度评价方法组合应用的精准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分类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科研贡献度高校科研评价,即高校基于国家和本校战略与目标,按既定原则、条件及程序、方法,对教师科研行为、过程和结果的表现所做出的价值判断,[1]是高校学术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构成。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应“改革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价制度”,教育部继而于2016年9月发布《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从评价的导向、机制、办法及周期四方面对高校科研评价做出指导。
202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其中将“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作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面。
虽然相关文件的出台表明国家十分重视高校科研评价工作,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中的种种沉疴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制与改观,但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仍处于现实的困境中,严重阻碍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落实。
破解制约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的重重现实积弊,则须厘清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的逻辑理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引领实践的效力,为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深化推进探寻可行之策。
高校科研项目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项目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高校科研项目对提高高等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学科建设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科研项目评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对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评审;对策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高等学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等学校承担了一大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技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科研经费总量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高等学校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作为高校科研的重点和支点,对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学科建设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高校科研项目评审是科研项目立项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科研项目评审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科研项目评审中存在的问题1)科研项目评审中专家选择机制不完善。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合理,正确挑选专家是关键。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的专家中不免混杂着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所谓“专家”,这给项目评审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带来了许多问题,更增加了项目评审中的不确定性。
2)科研项目评审机制不够健全。
提出项目是重要的,在评审过程中对其加以认识与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评审机制。
3)项目评审过程缺乏监督。
高校科研项目的评审往往由科研管理部门直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而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例如没有纪委的监督,这就缺失了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
2 科研项目公平公正评审的对策研究如何合理合法、真实公正地评估科研项目的水平、价值,是一个公认的难题,但随着科技进步,项目的评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并非所有的科研项目都有价值,因此评审程序中的任何一关,都是对项目的严峻考验。
作为高校行使科研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高校科研处承担着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结项等艰巨的任务。
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 总结
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总结近年来,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一直备受关注。
科研评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科研能力的一种管理和激励,更是对整个学术氛围和科研机制的引导。
当前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程序不够公平等。
有必要对高校教师科研评价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激发科研活力,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
应当优化科研评价指标。
传统的科研评价往往局限在SCI、SSCI等期刊发表数量上,忽视了学术贡献和实际影响力。
可以引入更多的评价指标,如专著出版、科研课题承担、专利申请与授权、科研成果转化等,全面评价教师的科研成就,并充分考量相关领域的特点。
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只是定性评价,更要有量化指标和科学方法。
而且,评价标准应当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特点,避免简单的统一标准,造成评价失真。
评价程序要更为公平。
科研评价程序应当公开透明,提供给教师足够的交流和申诉的机会。
评价过程中要避免官僚主义,尊重教师的科研创新精神,激励教师勇于探索和尝试。
应当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
高校可以加大对优秀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提升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
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国际影响力。
建立健全的教师科研评价体系。
教师科研评价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支撑,包括科研成果的搜集、归档和公示,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激励机制等。
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才会在科研道路上有更好的奔头。
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经费支持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促进科研成果的丰硕,让教师更有动力投身科研,提升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收稿日期:2018-03-14基金项目:2017年度北京农学院“三项基金”项目科学研究管理基金作者简介:刘续航(1989-),男(汉族),北京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不同的研究人员在针对于什么是高校科研团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和标准。
但目前针对高校科研团队被人们广泛认可的定义是:在学科优秀人才作为团队核心的条件下,在高校自身的结构建设,整体分布,学科专长的宏观制约环境之下,以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为目的。
一、科研团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1.科研团队凝聚力缺失。
目前,项目资金是科研团队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主要经济来源,而项目的获得又必须是具有相关科研能力的团队进行承担的。
这就出现了一种为了课题立项而临时组建或者急于组建科研团队的现象,这种团队的缺陷主要会体现在科研团队凝聚力的缺失,首先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陌生,都忙于自己的课题,交流不足,知识技能无法共享,使得团队共有课题成为虚设。
2.科技评估体系不完善。
现在科研团队建设中另一个弊端就是评估体系方面,评估体系的建立目的并没有将科技成果的最终应用列为评估的主要内容,而是将立项作为首要目标,相关团队建设部门同样没有深度了解科研以及高校教学之间的关系,而是担心所形成的科研产业成果会对科研活动过程造成影响甚至是负面冲击,实际上科研活动的成果正是科研产业所需要的,而科研产业的需求带动了高校科研活动的进步,所以说评估体系的指导性还是要侧重科研成果的应用上,科研团队对于产业与活动的关系不清而又急切的相符合现有的评估体系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有科研无结果,而不注重结果应用的科研活动无异于是在无用功。
3.团队结构单一化。
目前很多科研团队由于组建的结构不合理使得团队缺少灵魂人物,而一个好的高校科研团队不仅需要良好的凝聚力以及制度的支撑,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部分与该项目研究方向相同且在该方向有优秀成果的高素质、高能力的稳定型人才作为该团队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缔造了很多高水平、高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团队灵魂人物的缺少以及人才的涌现必定会使得现今的科研团队建设充满不稳定性。
学校科研年度工作总结:问题反思与改进措施
学校科研年度工作总结:问题反思与改进措施2023年学校科研年度工作总结:问题反思与改进措施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以科技创新贡献为核心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推动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自此,高校科研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我们学校而言,也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一、工作总体情况2023年,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学校仍存在不少科研工作量较小、水平较低的教师;其次,科研团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导致了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最后,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还有待提升。
以上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问题反思1.教师科研工作量不足的原因分析首先,是自身学术素质和能力不佳。
许多教师还是停留在听取学术报告、参加研讨会、读文献等层面,而不是从事大量实验研究和学术探索。
其次,是缺乏科研氛围和帮助,导致许多教师没有研究课题的习惯,无法养成科研的好习惯和研究兴趣。
2.科研团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原因分析首先,是缺乏机制和平台,没有一个固定的交流计划,无法保障科研成果交流和互通。
其次,是各团队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分歧,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方式,导致了合作研究难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浪费。
3.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还有待提升的原因分析首先,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费管理制度,导致经费分配的不公,资源的浪费和投入的失衡。
其次,是缺乏专业的经费管理部门和人员,不能很好地对经费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导致误用、挪用和滥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改进措施1.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首先,提高教师质量,培养教师学术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师的实验技能和技术水平。
其次,完善教师科研激励机制,建立科研成果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奖励激励教师踊跃开展科研工作。
2.加强科研团队合作首先,建立固定的科研交流平台,促进各团队的交换和学习。
其次,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建立团队协作机制,提高团队整体水平。
提高科研项目评价机制:加强科研项目的评价、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提高科研项目评价机制:加强科研项目的评价、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科研项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科研项目评价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价不够全面、评价指标不够科学、评价结果不够公正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科研项目的评价结果不准确,也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因此,提高科研项目的评价机制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1.1 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目前,我国对于科研项目的评价主要依靠论文发表数量和成果转化情况等指标来衡量。
这种单一指标导致了对于其他重要因素如学术影响力、创新能力等因素没有充分考虑。
1.2 评价结果不够公正在现有机制下,部分高校和单位通过利用一些非正当手段来提高自己单位或个人在项目申报和评审中的竞争力。
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些优秀项目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和认可。
1.3 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是当前科研项目的一个普遍问题。
一方面,由于评价机制的问题,一些项目在经费使用上存在浪费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不够规范,存在着滥用和挪用现象。
二、提高科研项目评价机制2.1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术影响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同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科和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2.2 引入同行评议机制同行评议是一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方式。
在项目申报和立项阶段引入同行评议机制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干扰和不公正现象,并提高项目质量。
2.3 加强对申报单位和个人的信用管理建立信用档案系统,对于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并对违规单位或个人进行相应处罚。
同时,在申报阶段加强审核力度,确保申报单位和个人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三、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3.1 加强经费管理与监督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制度,明确经费使用的范围和要求,加强对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和审计。
对于违规使用经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科研经费用于创新研究。
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的典型问题与改进策略
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的典型问题与改进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民办高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民办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一、典型问题1. 科研资源不足。
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科研资源相对匮乏,包括科研经费、实验设备、人才队伍等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
这使得民办高校在开展科研工作时面临较大的困难,影响了科研水平和成果的产出。
2. 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的科研激励机制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还比较滞后,缺乏有效的措施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能力。
这使得科研成果的产出率不高,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3.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方面是因为民办高校缺乏科研成果转化的相关平台和资源,另一方面也因为学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上的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改进策略1.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为了改善民办高校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可以适当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并注重提升实验设备的先进程度。
可以通过与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合作,积极争取和利用外部科研资源,共同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2.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建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加大对教师和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学校的科研成果产出率。
可以通过设立科研项目经费专项基金、发放科研工作绩效奖金等方式,提高科研激励的力度。
3.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建设。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相关平台和机构,为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开展科技成果推介会、培训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合作和技术支持等措施,促进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4. 健全科研管理机制。
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 总结
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总结一、引言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和贡献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科研发展的重要机制。
然而,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目标不明确、过于注重数量指标等。
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科研活力,提高科研质量,本文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二、评价目标明确在进行科研评价时,应首先明确评价的目标。
评价目标应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旨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
通过明确评价目标,可以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三、科研质量为核心在科研评价中,应将质量作为核心指标。
质量包括学术创新性、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
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教师的原创性贡献,鼓励跨学科研究,以及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重视创新与实际应用创新是科研的本质,实际应用是科研的重要价值。
在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时,应充分考虑其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对于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应给予更高的评价权重,以鼓励教师更加注重研究的实际意义。
五、考虑学术影响与合作学术影响是衡量教师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时,应充分考虑其学术影响力和被引用次数。
同时,应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在评价过程中,应将教师的合作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六、鼓励团队合作研究团队合作是提高研究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科研评价中,应鼓励教师参与团队合作研究,注重团队的整体贡献和成果。
在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时,应充分考虑其在团队中的贡献和作用。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促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七、完善评价周期与标准为了确保科研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应完善评价周期与标准。
评价周期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师研究阶段和成果类型进行设置,既要保证评价的时效性,也要避免过度频繁的评价。
同时,应建立一套科学、公正、透明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过程有章可循,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
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学术评价作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学术质量和推动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学术评价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发展,也损害了科学公正。
因此,我们需要对学术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并构建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
一、学术评价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当前,学术评价主要以论文发表量和所在期刊影响因子为核心标准,导致了学术评价的浅尝辄止、浮于表面。
这种以数量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导致学术界存在着刷稿、剽窃、篡改数据等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术的健康生态。
此外,学术评价还存在排他性和主观性的问题。
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只追求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追求影响因子的“数量”,而忽视了学术成果的原创性、创新性和价值;评价中的学科偏见也影响了学者的职业发展,使得一些次要学科被边缘化。
二、构建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的原则和目标构建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和目标:1. 多元化评价指标。
在评价学者时,应从学术贡献、学术声誉、学术影响力、学术团队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避免仅仅以论文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2. 客观公正评价。
减少人为主观判断的干预,采用量化和标准化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3. 强化学术质量评价。
注重学术成果的质量,如对于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需要进一步关注研究方法的创新性、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的准确性等。
4. 尊重学科差异。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术特点和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应该充分尊重学科差异,不搞一刀切、等量齐观。
三、构建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的策略和措施为了实现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和措施:1.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多元化、包容性的评价指标,不仅包括论文发表量和期刊影响因子,还应注重学术质量、学术声誉、学术团队、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评估。
试论当前高校科研评价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ZHANG .i Xia ( eatetfSi icRsac , otws N ra n e i , azo 3 0 0 C i ) Dp r n c nf e r N r et om lU i rt L nh u7 07 , hn m o e t e h h v sy a
Ab t a t h sp p ri t d c ss v r l h r ce it so i n i c rs ac v l ai n s se i n v r i e ,t ed v ri sr c :T i a e r u e e e a a a trs c f c e t e e rh e a u t y tm u i e st s h ie t no c i s i f o n i s y o v u to n e ,t e d v r i fe au t n meh d,mo e if e ca a t r n O o . I a ay e e c re tma n fe a ain i d x h i est o v ai t o l y l o r n l n i fc o a d S n tn l s s t u r n i u l s h
论高校科研评价的缺陷及其完善
执行不严等 ; 从社会关 系方面来说 , 主要是受到关 系 网的影响 , 从而影响了评议 的公正性[ 2 】 。具体来 说, 首先 , 同行评议受到评议专家 的学识 水平 、 价
以此 作 为职 称评 定 和津 贴 发放 的依据 。一些 科 研
标准 缺失 , 或虽有评 价标准 , 但指标设 置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 理, 缺乏科学性。缺乏评价标准 , 易使评价活动受
到 人 为 因素 的 干 扰 , 缺 乏 客 观 性 和 公 正 性 。评 价
项 目的结题还有论著数量的要求。这种科研评价
现与否和研究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 。这种注重科
研 成 果 发 表 刊 物 级 别 和获 奖等 级 的评 价 取 向 , 导 致 人 们 对 科 研 形 式 的过 分 追 求 , 忽 略 了科 学 态度 和学 术 品格 的 培 养 , 以及 教 学 质 量 和 学 术 水平 的 提高n 。重数 量 轻质 量 是 指 在 对 教 师 的 科 研 考 核
一
、
高校科 研评 价 的缺 陷分 析
标准 , 而忽视 了成果 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一些
科 研项 目也把 在 核心 期 刊上 发 表一 定 数量 的文章
高 校科 研 评 价 主要 包括 对科 研 项 目的评 价 和 对 教 师 科 研绩 效 的评 价 。其 中 , 对 科 研 项 目的评
作为结题 的必备要件 , 甚至作为认定研 究 目标 实
2 0 1 5 年第 8 期
( 总第2 9 0 期)
斑嗜探圣
EDUCATI ON EXPL ORATI ON
No . 8, 2 01 5 S e r i a l No . 2 9 0
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建议
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建议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建议1. 引言科研成果评价是科研工作者获得荣誉、晋升、融资等方面的关键环节。
然而,当前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重视论文数量、忽视其他科研产出形式等。
本文将探讨如何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以更全面、公正地评价科研工作者的贡献。
2. 评价指标的综合性与多样性当前科研成果评价过于注重期刊论文数量及影响因子,而忽视了其他科研产出形式,如专利、科研项目、科研团队合作、技术转移等。
我们应该建立更全面、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专利数量及质量、科研项目获得的经费、技术转移的成功案例等多个方面,以综合评估科研工作者的实际贡献。
3. 引入开放科学评价机制开放科学是一种通过公开、透明、协作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价的理念。
我们可考虑引入开放科学评价机制,在科研成果评价中更加重视数据共享、科研代码开源、实验设计的透明等,以促进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并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4. 论文质量的评估除了注重论文数量外,我们也应关注论文的质量评估。
可以通过对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影响力进行评估,或者考虑引入同行评议的机制,以体现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
我们还可以关注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是否被产业界采用、是否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等。
5. 鼓励多元化科研产出除了学术论文外,我们应该鼓励科研工作者以其他形式的科研产出为荣,如开发新技术、设计并发布开源软件、撰写相关领域大众化的科普文章等。
这将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的发展,同时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6. 建立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团队文化科研成果评价的机制不仅仅是指标的设计,还包括科研环境和团队文化的塑造。
我们应该建立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科研环境,鼓励科研工作者进行有意义、有深度的研究,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数量而发表论文。
团队合作和交流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合作。
7. 结论为了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我们应该建立综合性、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开放科学评价机制,注重论文质量评估,鼓励多元化科研产出,并建立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团队文化。
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分析
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分析发表时间:2019-05-24T11:17:04.61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作者:黄锐暐[导读] 摘要:就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的工作来看,在成果考核、利益所属权、评价依据以及合格的标准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校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身份证号码:44148119970328xxxx)摘要:就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的工作来看,在成果考核、利益所属权、评价依据以及合格的标准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校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本文对高校科研评价的现状作了透彻的分析,并总结了当前高校科研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对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分析引言高校科研评价是高校对科研活动各方面做出评价的标准,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今社会评论一个高校科研工作的好坏,其科研评价是首要看重的一点。
倘若在实际检查中各方面都令教员满意,只要科研评价中有一个没有达标,直接否定该所高校。
同时,高校科研评价包括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对研究人员的考核,也有对研究项目的审查,甚至包括研究中的每一个过程。
但如今,高校科研评价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而,如何有效解决科研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成了科研人员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科研评价方法的概述1.1科研评价的背景当前,高校科研在各方面都研发出了相当有意义的科研成果。
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优中取优是很难的,这也就需要高校来制定科研评价的制度。
对审核通过的科研成果还要针对该科研的过程和成果进行标准化的科研评价。
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来严格要求科研成果的发表,对于过去那种一旦通过导师认证即可发表文章的不完善的制度有了一定的限制。
高校科研评价对我国科研评价工作起到了监督作用。
1.2高校科研评价中的方法科研是有不同分类的,因而对于科研评价的方法也应具体而论。
近几年,我国各大高校针对本校的科学研究,渐渐形成了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评价方法。
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刘恩允
【期刊名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4()1
【摘要】当今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已严重阻碍了高校科研发挥创新知识、发展科学的职能 ,文章在充分地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切实改革现行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总页数】4页(P39-42)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对策;科研管理;社会效益
【作者】刘恩允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教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4;G647
【相关文献】
1.高校科研评价体制改革之科研人员评价问题思考 [J], 全锋;刘长威;严会超
2.论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J], 郑霖
3.高校科研评价中常见问题及科研评价体系的创新 [J], 张伟
4.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J], 曾妍;尹飞
5.高校科研评价问题及对策探析 [J], 刘远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 英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 年, 湖北英山人。1953 年毕业于华东化工
封
学院化工机械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系
主任、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 教育部工科化学课程教学
面 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化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
参考 文献
1. 周洪芳等: 《浅论综合性大学的科研绩效评估》,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5 期。 2. 《现 行科研评价机制将进行改革》,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1 年第 11 期。 3. 胡杜荣: 《关于建立科研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讨论》, 《科技进步理论》2001 年第 5 期。
·42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 年第 1 期
价虽然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资源保证、政策支持等, 但如果将它完全纳入政府 或高校的行政管理范畴, 权力的过分干预势必产生许多弊端。为此, 可以依托社会中介组织, 建立独立的社会化科研评价机构, 确保和维护科研评价工作应有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这种专门的独立的科研评审机构类似于国外的工商业或工程咨询机构, 属于自负盈亏 的公司型机构, 而不是政府所属型机构。该类机构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国内外公 认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 拥有本专业知名度较高的专家群体, 建立能迅速查询论文发表及 被权威机构收录情况、专家情况、历年科研成果立项及获奖情况的数据库; 其次, 还必须配备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评价经验的管理人员, 吸纳部分与科研活动相关的社会其它各界成员; 再次,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科学界广泛认可的评价规范和评价程序。此外, 在专家评审 运作过程中可采用“专家库”的形式和“匿名评审”的方式。
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4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的思考 1. 建立与原始性创新相适应的评价制度。 当今科研项目评审中“凡遇风险, 一票否决”的做法, 不但扼杀了创新, 而且容易导致学 术研究单纯跟踪发展潮流的倾向。因此, 科研评价在制度上不但要关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 高科技研究, 更要注重由科学家或研究者自由选题的探索性研究, 高度关注创新性强的小项 目、非共识项目以及学科交叉项目。对于探索性较强的项目, 不但要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而且 应当从科学和创新的规律出发, 减少科研评价的环节, 减少数量和形式的硬性要求, 适当延 长评价周期, 使评价工作与科研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 给研究者营造自由宽松、乐于探 索的研究氛围。这类项目的研究一旦失败, 应当给予更多的宽容, 一旦成功, 应当给予更多的 奖励。其次, 在科研评价上, 要反对权威崇拜, 不以学历、职称、声望作为学术是非之标准, 反 对动辄用“国际先进”、“国内先进”等夜郎自大的评语圈点本应严谨求真的科学研究。 2. 建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科研评价体系。 我国在科研评价体系和运作模式的研究方面相对落后, 近年来, 有关机构和部门吸取了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探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基础研究评估体系, 但它缺乏普遍的约束力和 规范作用, 如 SCI 评价方法仅适用于科研群体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评价, 不能泛化到其它 领域。因此, 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尽快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科研评价体系。 首先在国家层次上建立评价管理机构, 负责宏观管理和调控全国的科研评估工作; 其次, 建 立国家级和省级的专业科研评价机构, 分门别类地进行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的评估; 最后, 各高校根据国家政策建立专门的科研评价管理部门和专门的学术评价委员会, 负责本 校教师的科研评价。同时, 还要打破评估体系条块分割的局面, 采用多层次综合评估体系, 即 对科研项目成果划分不同层次, 对每一层次从不同的部门以不同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3. 制定与研究性质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体系。 科研评价必须严格区分政府评价和学术自我评价。政府评价要根据不同的科研性质、不 同研究领域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规范和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 法, 并根据科研性质和研究领域的不同, 在定量和定性上各有所侧重。如, 社会科学研究往往 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更适合于定性评价, 可以通过发表的成果被引用、被收录的情况 以及专家评议等方式来定性分析; 实验性的基础研究短时间内也看不出直接的社会经济效 益, 可分阶段进行评估, 首先评定实验主要成果水平, 以定性方法为主, 然后结合实验投入生 产后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小来确定该成果最终水平, 对此适于用定量分析; 应用型科技 开发项目能在短时间内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这类成果的评定应有较详细的技术经济指标 和参数, 适合于定量分析。 科研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必须在坚持因科研性质而异的同时, 建立相对统一的国家评 价标准。目前, 基础研究的评价标准很不规范, 各级科研管理机构和各高校都有不同的标准, 仅以核心期刊目录为例, 有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北大图书馆的, 更有各高校自定的。由 于标准不同, 就很难对成果进行横向比较和客观评价, 所以, 必须建立一个由科学共同体和 国家科研管理机构共同认可的相对统一的标准体系。 4. 依托社会中介组织, 建立独立的社会化科研评价机构。 高校科研评价期待建立一个社会和科学界公认的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科研评
·3 9·
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刘恩允
【摘 要】 当今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种种问 题已严重阻碍了高校 科研发挥创新知识、 发展科学 的职能, 文章 在充分地认识和 分析这些问 题的基础 上, 提出 了切实改 革现行高校 科研 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科研 科研评价
该类机构的经费来源是评审费和中介费。参加评审的科研成果和项目必须交纳一定的 评审费, 评审机构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销从而获得中介费, 以维护本机构的生存 和发展。政府对此应有所不为又有所为, 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如采纳该类机构的评审结果, 并以其作为科研资源配置的依据; 其次, 以政府为主导成立科研评价机构, 负责对中介性科 研评价机构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刘恩允 临沂师范学院教育系副系主任 、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03 年 8 月
·40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 年第 1 期
信息研究所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 对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期刊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论文进行 评价的一种方法与工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指出: 对 SCI 的使用更适合于评价科 研机构或大量科学家的集体, 而不适合评价研究者个人, 更不能将不可比的数据进行比较。 而我国高等院校利用 SCI 评价的恰恰是研究者个人, 而且在申报职称、博士学位点、重点学 科、科研奖励中热衷于追求 SCI 的论文收录数。
对形式的过分追求会导致许多弊端, 如大学教师更多地关注形式化的可以量化的指标, 忽略学术精神、科学态度、学术品格的养成; 为满足形式化的评估需要, 一篇文章、一本书、一 个实验乃至一个学科的精心包装已成为必要, 动辄制造大部头的系列著作, 且是“精品著 作”, 年内或数月完稿, 其质量怎能保证, “精品”又何精之有?
科研评价数量化和形式化的要求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为此, 我们不得不去反思科学研 究的精神实质问题。真正的科学研究是人们对高深学问不断探究、不断创新从而不断提高人 类实践能力的过程, 文章、报告、专著等只是这一过程的体现形式。科学研究的精神实质是,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严谨求实、不畏权威的科学态度, 坚忍不拔、 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 宽松民主、淡泊明志的学术氛围等。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的科学 成就时, 更多地赞扬了她的科学精神。所以, 科研评价对数量和形式过分追求的直接代价就 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实质的异化甚至沦落, 是研究者求真、求善、求美的学术精神的失落及其 独立的学术操守的丧失, 继而导致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一、高等学校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探析 1. 重数量轻质量。 这是当今高校科研评价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 高校学术评价及其 激励机制一直存在唯数字化倾向, 论文和著作的数量及科研经费的多少被当作衡量教师科 研水平的尺度、职称评定的硬件、年度考核乃至岗位竞聘的重要条件, 甚至细分级别、规定研 究时限。这种做法貌似科学, 实则与科学研究的精神相悖, 因为科学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循 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数量和时间的限制是违反创造性劳动规律的, 不仅降低了科研成果的质 量, 还造成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 许多教师为了数量达标, 不得不“为发表而 科研”, 为凑数而粗制滥造, 致使许多堂而皇之的科学研究实质不过是低水平重复, 制造出大 量学术垃圾, 也酿成了高校虚假的文化繁荣和虚伪的学术之风, 形成“学术泡沫”效应。总之, 科研评价中对数量化的过分追求最直接最致命的代价就是创新性的丧失和智力、人力、财力 的巨大浪费, 甚至异化为对职称、金钱、声望的追求。不以“创新”为终极目标的科研已经背离 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精神, 这显然是一种危险的倾向。 2. 重形式轻实质。 当今高校科研评价不仅重数量而且重形式, 即科研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获奖等级、字 数多少、排名先后, 科研课题的申报、论证、结题、鉴定等, 均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近年来还形 成了唯“核心”期刊和 SCI、IE 是从的现象。SCI( 科学引文索引) 是美国费城的一个私立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