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德不孤,必有邻
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德不孤,必有邻
![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德不孤,必有邻](https://img.taocdn.com/s3/m/7b42192d4028915f814dc26d.png)
作文目下边的资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
”(《·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有德的国家必有盟国⋯⋯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必定有近的朋友。
你依据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虑,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照资料的整体意立意,自,许多于 600 字。
文章假如出真的姓名或校名,以假名取代。
分析武中考的作文“德不孤,必有”出自于《·里仁》,可是将弘中国文化落在考中的详细体。
于考生而言,目自己其实不理解,“有品德的人其实不会孤,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但想写出深意,得高分,其实不简单。
于考生而言,有以下两种理解可能,一是要跟有品德的人交朋友,以提高自我的品德;二是有品德的人其实不会孤,他简单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是“同明相照,同相求” 。
前者从“ ”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
上述两种理解都有点流于表面,有更深面的思虑。
孔子真实想要告我的其实不是交朋友的道理,而是用自己的品德去影响身的人。
即第一要砥砺品德,努力使自己成一个有品德的人,立于“仁道”之中,再用自己的修养去影响自己身的人,目染耳濡,以成大境。
的理解既迥异于一般的考生思,又更能原孔子的思想域。
其,真,道作文其实不。
只管道作文使用了文言文中的句子作资料,竟配有文。
用句作点来写一篇文,或许一个故事最后得出的正好是句也行。
范文品德天下“德”,在中国里,无疑是一个高,其意也非同常。
孔子的“理想国”中,必“ 政以德” 。
代人到“德” ,第一想到两个:道德、品德。
我个人理解,在中国古代知分子心目中,仁(和善慈善)、(有情有)、信(信靠谱)是最重要的“美德” ,三者集聚,就是做人的境地。
方面,孔子思想是集大成者。
自然,复杂的中国史和文化衍中有其余“版本” ,比方“立木信”的商鞅,是“信”的杆;“千里走”的关羽,是“ ”的代表。
对于“德”的好,《》有曰:德不孤,必有。
其意思,我个人更愿意解:有德、守德的人,只需自己不孤,人就不会孤立,最必多朋友、芳。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14807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e.png)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作文哇哦!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超级好玩的题目——"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听起来好复杂哦,不过我可是要认真写作业的小天才呢!我有一个超级棒的邻居,就是我家对面的小王同学。
他是个很有礼貌的人,每次见到我都会跟我打招呼,说:“小朋友,你好!”然后还会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感觉他真的超级有德行,就像是好朋友一样。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迷路了,结果碰到了小王同学。
他看到我很着急,就过来问我:“小朋友,你怎么了?要不要我带你回家?”我当时真的觉得好感动,觉得有他这样的好邻居真的太棒了!我们经常一起玩,有时候他会邀请我一起去他家玩游戏。
有一次,我们在他家里玩了好久,还一起吃了好多好吃的零食。
他还跟我分享了他的漫画书,我好喜欢他的漫画哦!他还教我怎么画卡通人物,虽然我画得不太好,但是他一直很耐心地教我。
有一天,我生病了,没能去上学。
你知道吗?小王同学居然放下了他的玩具,特地跑到我家来看我!他还给我带来了一本他的漫画书,说是希望我看了会开心起来。
我当时真的超级开心,觉得自己好幸运有这样的好朋友。
不仅如此,小王同学还很懂事。
有一次,我们一起玩耍的时候,我不小心摔倒了,手上还流了一点血。
他看到后,立刻拿出了纱布和创口贴,帮我包扎好。
他还安慰我说:“没事的,小心点,下次注意点就好了。
”他的话让我觉得好温暖,觉得有他在身边真的好放心。
所以啊,我觉得这句话真的太对了:“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了小王同学这样好的邻居和朋友,我觉得自己好幸运,每天都觉得好开心!好了,作文写完啦!老师看了一定会夸奖我吧?嘻嘻,我觉得我写得超级棒!。
以德不孤必有邻写作文
![以德不孤必有邻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d7d10a6294dd88d0d26be0.png)
以德不孤必有邻写作文这句话出自《论语》。
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
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
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
我们知道,在生活中邻里关系是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近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邻”就可以引申成为邻居之间互相亲近的关系,所以“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古人常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在他们看来,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一种朝着与自己相近的事物移动的倾向,相同或者相近的事物总会走到一起的,所以我们现在也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里的类和群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的。
志同道合的人们之间,或许时空距离很近,或许很远,但是不管是近是远,最终他们都会产生共鸣,这就是“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意味着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是否努力,而不是旁边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讲道德、讲原则,可能会使自己陷入某些困境里面。
例如,由于放弃一些物质利益,讲道德、讲原则的人往往会被人讥笑,说他们迂腐,甚至虚伪,从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我们也许就会因此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身边的人都不是这么做的?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我们是不是真的迂腐、虚伪?答案是否定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古人看来,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或许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是时间长了就总会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过来与他亲近。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在这里讲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经验,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规律。
虽然“德不孤”强调的重点是个人的努力,是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然而,从我们今天来理解,“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不仅仅只讲述了一个提高道德修养的问题。
德不孤必有邻初中作文
![德不孤必有邻初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31eb9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6.png)
德不孤必有邻初中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初中作文“德不孤必有邻”,这句经典出自于《论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的确生活中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一定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拥护。
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人。
他五十多岁,硬朗的身体,幽默的语言,在刚搬来这儿时,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居住方式就像是北京的四合院一般,显得井井有条,但有时也会出现小麻烦。
每当这类事情发生时,他总是“闯”在最前面。
记得有一次,那时是冬天,天气过于寒冷而把水管冻上了,从而导致无法供水,而他家的屋里因靠总伐近,所以并没有被冻住。
妈妈和隔壁的阿姨一起商量去他家打水,还没等她们开口,他便开了口:“快,快进来坐,有什么事吗?”妈妈和阿姨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听了这句话,他二话没说,把他家的水龙头拧开,让我们俩家的桶灌得满满的,并且还要帮我们修水龙头。
妈妈听了这句话赶忙推辞,可他却说:“邻里之间的,客气什么啊,以后有的是互相帮助的机会,还说不定就让你帮了我们呢!”说道左手拎起暖壶,右手拿起工具,三步并两步来到了我家的水槽边。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他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水又开始了“工作”。
事后,妈妈买了些水果去答谢,他却推辞道:“你这就见外了,我不早就说了吗,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应该的!”虽然他这样说,可我们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为了帮忙,他把热水都贡献给了我们,那是他早上早起到一公里外打的,从此我们俩家成了好友。
院子外面有一个公共厕所,是为了大家在楼下使用的,而这个厕所,当初就是他亲手垒起来的。
虽然我们也想去帮忙,可他就是不愿意,自己一块块砖的砌,足足弄了一个月,可他无怨无悔。
每当我们要打电话叫来抽厕所的时,可谁知每次都比他慢半拍,让他“捷足先登”。
每次我们都笑着“责备”他不让我们做好人时,他总是开玩笑似地对我们说:“有我在,你们就别想打这个歪主意了!”还有一次,院前的下水道堵塞了,囤积了许多脏东西,他又闲不住了。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95f5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0.png)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以德不孤必有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只注重自身利益,忽略了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和互相帮助。
然而,真正的价值观应该是以德不孤必有邻,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就一定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
下面我将以此为主题,谈谈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以德不孤必有邻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就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
比如,我曾经遇到过一次考试不及格的困境,当时我感到很沮丧和无助。
然而,我的同学们并没有嘲笑我,而是给予了我鼓励和帮助,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正是因为我平时与他们相处得很好,所以他们才会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因此,以德不孤必有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
其次,以德不孤必有邻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良好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总是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所以他交到了很多朋友。
有一次,他因为工作上的困难找我倾诉,我很愿意帮助他,因为他平时对我也很好。
因此,以德不孤必有邻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良好方式,只有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以德不孤必有邻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社会中,我们应该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
比如,我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讲述了一个人因为遭遇车祸受伤,而另一个路人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帮助他,最终挽救了他的生命。
这个路人之所以能够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帮助他,是因为他平时就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所以他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
因此,以德不孤必有邻是一种社会责任,只有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
综上所述,以德不孤必有邻是一种人生态度、人际交往的良好方式和社会责任。
只有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和谐的社会。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作文800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作文800](https://img.taocdn.com/s3/m/22389c8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b.png)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作文800英文回答:The saying "Virtue is not solitary; it must have neighbors" reflects the idea that good deeds and virtues do not exist in isolation. Instead, they have an impact on those around them and can inspire others to follow asimilar path. This concept can be understood from both a personal and societal perspective.On a personal level, when we display virtuous behavior, it often influences the people we interact with. For example, if we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 kindness and compassion towards others, it is likely to create apositive atmosphere and encourage those around us to act in a similar manner. This ripple effect can extend beyond our immediate circle and reach a wider community, ultimately fostering a more harmonious and virtuous society.Furthermore, the presence of virtuous individualswithin a community can have a transformative effect on society as a whole. When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eople uphold moral values and engage in virtuous actions, it sets a standard for others to follow. This can lead to a collective improvement in the overall moral fabric of society. Additionally, virtuous individuals often take on leadership roles an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betterment of their communities. Their actions inspire others to join them in working towards common goals, resulting in positive social change.中文回答:孔子的这句话“德不孤必有邻”表达了美德和善行不是孤立存在的观念。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范文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d7966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7.png)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范文英文回答:Virtue never stands alone, for it surely has companions.Virtue, an attribute of moral excellence, is a beaconof light that attracts like-minded individuals. Those who embody virtue in their words, actions, and thoughts createa gravitational pull that draws others with similar values and aspirations. This phenomenon is eloquently captured in the adage, "De bu gu bi you lin," often translated as "Virtue never stands alone, for it surely has companions."The power of virtue to foster human connections stems from its inherent magnetism. Virtue exudes a subtleradiance that resonates with those who seek meaning and purpose in their lives. In its presence, individuals feel inspired, motivated, and aligned with their higher selves. They recognize kindred spirits in those who share their virtues, and this recognition sparks a desire forconnection and collaboration.Virtue creates a foundation for trust and mutual respect. When people perceive others as virtuous, they tend to trust their intentions and actions. This trust serves as a bridge, connecting individuals and paving the way for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Similarly, respect flowsnaturally toward those who demonstrate virtue. Their integrity, honesty, and kindness command admiration and inspire others to reciprocate with equal respect.Furthermore, virtue has a ripple effect that extends beyond interpersonal bonds. As virtuous individualsinteract with others, they sow seeds of righteousness and compassion. Their actions create a ripple effect that inspires and transforms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ose who witness such virtuous behavior are more likely to emulate it, creating a cycle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hat strengthens the bonds of community.In a society where virtue prevails, individuals find solace and strength in the presence of like-mindedcompanions. They form support networks, offering encouragement, guidance, and accountability on the path toward self-growth and collective well-being. The presenceof such virtuous companions provides a constant reminderthat one is not alone in their pursuit of a meaningful and fulfilling life.中文回答:德不孤必有邻。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4b5ba8b8f67c1cfad6b8e5.png)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中考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文章。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本资料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点拨】【技巧指津】【满分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材料“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且有通俗、形象的诠释,审题难度较低,是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
要求考生围绕“美德”“善行”进行写作,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对于考生而言,题目本身并不难理解,“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材料内容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可议。
但想写出深意,获得高分,并不容易。
根据作文材料“德不孤,必有邻”,有如下两种理解可能,一是说要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前者从“邻”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
从“邻”的角度切人,可以多角度立意,如写跟有德行的交朋友,提升了自我品行;或从“君子”的角度切人,写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君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切人,写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染、影响边的人;我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用自己的涵养去影响身边的人。
这道题的材料很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
名句“德不孤,必有邻”中,“德”可以是体现个人修养的“仁义礼智信”,也可以是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
“有邻”可以是受到道德的感召而追随的人或国家,也可以是同样有德、愿意同行的人或国家。
材料中的第二句是对“德不孤,必有邻”的具体阐释,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由小到大,从三个不同层面阐释名句的内涵,也为考生提供了三种写作的思路可写个人之德,可写家庭之德,也可写国家之德。
以德不孤必有邻写作文
![以德不孤必有邻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c359a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9.png)
以德不孤必有邻写作文这句话出自《论语》。
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
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
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
我们知道,在生活中邻里关系是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近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邻”就可以引申成为邻居之间互相亲近的关系,所以“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古人常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在他们看来,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一种朝着与自己相近的事物移动的倾向,相同或者相近的事物总会走到一起的,所以我们现在也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里的类和群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的。
志同道合的人们之间,或许时空距离很近,或许很远,但是不管是近是远,最终他们都会产生共鸣,这就是“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贫,必存有西南边”这句话,意味著我们首先必须考量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与否不懈努力,而不是旁边的人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以什么样的眼光去对待我们。
我们晓得,在现实生活中讲道德、谈原则,可能会并使自己陷于某些困境里面。
比如,由于退出一些物质利益,讲道德、谈原则的人往往可以被人嘲笑,说道他们狂妄,甚至伪善,从而给自己增添非常大的思想压力;我们也许就可以因此质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身边的人都不是这么搞的?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我们是不是真的狂妄、伪善?答案是否定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古人看来,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或许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是时间长了就总会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过来与他亲近。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在这里讲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经验,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规律。
虽然“德不贫”特别强调的重点就是个人的不懈努力,就是我们必须如何著手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然而,从我们今天去认知,“德不贫,必存有西南边”这句话,不仅仅只讲诉了一个提升道德修养的问题。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https://img.taocdn.com/s3/m/7c4153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c.png)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德不孤,比有邻德不孤,比有邻,这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名言。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应该只注重自己的个人品德修养,更应该关注与他人的交往和相处。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还需要懂得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团结一致,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成功。
德不孤,比有邻,告诉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基础,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风度翩翩、礼貌待人的态度,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相反,如果一个人品德不好,他将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可能会被人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到谦逊有礼、宽容大度,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受人尊敬。
德不孤,比有邻,告诉我们要注重与他人的交往。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能只顾自己,更需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才能互相借鉴、互相激励,不断成长。
相反,如果我们不懂得与他人相处,不尊重他人,甚至还会伤害他人,那么我们将会陷入孤立的境地,失去了他人的友谊和信任。
我们要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学会倾听和沟通,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学会尊重和包容,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德不孤,比有邻,告诉我们要注重团结与合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和他人一起合作,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
如果我们没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一意孤行,不肯与他人携手共进,那么我们将很难成功。
因为有些事情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到,需要互相扶持,互相信任,共同合作。
相反,如果我们团结与他人合作,那么我们就能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团结与合作是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品质,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一点,与他人共同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范文800字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范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bfa830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0.png)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范文800字德不孤必有邻。
哎,说到这德不孤必有邻啊,我就想起了老李。
老李这人,在
咱们这小区里可是出了名的好人。
每次看到有人搬东西,他总会上
前去搭把手;谁家有个什么小麻烦,他也是第一个冲上前去帮忙的。
你说这样的人,怎么会孤单呢?
不过说实话,有时候我看着老李,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这社
会啊,大家都忙,谁还有闲心去管别人的闲事呢?但老李就是不一样,他总说,“人嘛,总得有点良心。
”这话简单,但做到可不容易。
不过话说回来,老李这样的人,其实也不孤单。
那天我在公园
里看到,好几个年轻人围着他,听他讲以前的故事,听他讲怎么做人。
你看,这不就是“德不孤必有邻”嘛!老李的德行,吸引了这
么多的人。
其实想想,咱们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点善良,那么一点正直。
只是有时候,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冷漠,让我们把这些都藏了起来。
但只要我们愿意,总能找到那么一个瞬间,让那些美好的东西重新发光。
所以啊,别觉得自己孤单,别觉得自己的善良和正直没人懂。
只要咱们坚持,总会有人看到的,总会有人愿意和我们一起,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德不孤必有邻,这话,真没错!。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https://img.taocdn.com/s3/m/36e6cb1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b.png)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德不孤,比有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于别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和邻居、朋友、同学等人进行良好的互动和合作。
邻居和朋友是我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之一,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
在我们的人生中,交际和合作建立在互信和尊重的基础上,没有真正的友情,没有真正的邻里之间的互助,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克服生活的困难的。
可见,德不孤,比有邻。
首先,邻里之间互助是建立在互信和尊重的基础上。
当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时,我们总会有某些方面的需求,例如寻求照看孩子的人、照顾父母等等。
假如我们平时不和邻居沟通相处,就难以构建彼此间的信任和尊重。
如果我们培养了和邻居之间良好的关系,就会更容易借助于邻居的力量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曾经,我在外地出差时接到了儿子身体不适的消息,当时我十分着急,但是正好碰到愿意帮忙带孩子的邻居,顿时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没有和她们平时经常交流人际关系也就没有建立起来,这件事会变得非常困难。
可见,互信和尊重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其次,邻居之间的互助可以带来幸福和快乐。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时候邻居、朋友的关爱和帮助无疑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在那些向商场走不动的老人,生病了没人照顾的孩子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邻居之间互帮互助的场景。
他们可以相互照顾,交流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让彼此获得更多的帮助,形成生活中的“群策群力”,带来更多的快乐。
一个人的幸福并非全凭个人之力,而是来自周围环境的共同构成。
因此,邻里互助是生活中应该维护的关系。
最后,邻居之间的互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当我们尊重和信任邻居,或许我们的小区就会变得更美好和安全。
有了一个安全的和谐社区,我们生活的快乐也会更多一些。
而这种和谐的社区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因此,邻里互助对于社会的进步其实是有很大益处的。
综上所述,德不孤,比有邻。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5e97d6cc17552706220871.png)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指导及满分作文 5 篇中考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 - 篇文章。
子日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 ...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 - 一篇文章。
要求 :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 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本资料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点拨】【技巧指津】【满分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材料“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且有通俗、形象的诠释,审题难度较低,是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
要求考生围绕“美德” “善行” 进行写作,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对于考生而言,题目本身并不难理解,“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 ,材料内容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可议。
但想写出深意,获得高分,并不容易。
根据作文材料“德不孤,必有邻” ,有如下两种理解可能,一是说要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
前者从“邻”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
从“邻”的角度切人,可以多角度立意,如写跟有德行的交朋友,提升了自我品行;或从“君子”的角度切人,写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君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切人,写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染、影响边的人;我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用自己的涵养去影响身边的人。
这道题的材料很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
名句“德不孤,必有邻”中,“德”可以是体现个人修养的“仁义礼智信” ,也可以是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
“有邻”可以是受到道德的感召而追随的人或国家,也可以是同样有德、愿意同行的人或国家。
材料中的第二句是对“德不孤,必有邻”的具体阐释,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由小到大,从三个不同层面阐释名句的内涵,也为考生提供了三种写作的思路可写个人之德,可写家庭之德,也可写国家之德。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 (22篇)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 (2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a5e90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8.png)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篇1“德不孤必有邻”,这句经典出自于《论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的确生活中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必须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拥护。
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人。
他五十多岁,硬朗的身体,幽默的语言,在刚搬来这儿时,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居住方式就像是北京的四合院一般,显得井井有条,但有时也会出现小麻烦。
每当这类事情发生时,他总是“闯”在最前面。
记得有一次,那时是冬天,天气过于寒冷而把水管冻上了,从而导致无法供水,而他家的屋里因靠总伐近,所以并没有被冻住。
妈妈和隔壁的阿姨一齐商量去他家打水,还没等她们开口,他便开了口:“快,快进来坐,有什么事吗?”妈妈和阿姨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听了这句话,他二话没说,把他家的水龙头拧开,让我们俩家的桶灌得满满的,并且还要帮我们修水龙头。
妈妈听了这句话赶忙推辞,可他却说:“邻里之间的,客气什么啊,以后有的是互相帮忙的机会,还说不定就让你帮了我们呢!”说道左手拎起暖壶,右手拿起工具,三步并两步来到了我家的水槽边。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他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水又开始了“工作”。
事后,妈妈买了些水果去答谢,他却推辞道:“你这就见外了,我不早就说了吗,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应当的!”虽然他这样说,可我们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为了帮忙,他把热水都贡献给了我们,那是他早上早起到一公里外打的,从此我们俩家成了好友。
院子外面有一个公共厕所,是为了大家在楼下使用的,而这个厕所,当初就是他亲手垒起来的。
虽然我们也想去帮忙,可他就是不愿意,自我一块块砖的砌,足足弄了一个月,可他无怨无悔。
每当我们要打电话叫来抽厕所的时,可谁知每次都比他慢半拍,让他“捷足先登”。
每次我们都笑着“责备”他不让我们做好人时,他总是开玩笑似地对我们说:“有我在,你们就别想打这个歪主意了!”还有一次,院前的下水道堵塞了,囤积了许多脏东西,他又闲不住了。
大清早起床后,便拿着铁锹在下水道“开了工”。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https://img.taocdn.com/s3/m/ddbbcc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f.png)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德不孤,比有邻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欢乐也有忧愁,有成功也有挫折。
我们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孤单和无助。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德不孤,比有邻。
这句话意味着,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不是孤单的,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和我们一起携手共渡难关。
德不孤,比有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
在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会有亲人、朋友和同事等人来帮助和支持我们。
在我们遇到工作上的问题时,同事们会给予我们建议和帮助;在我们身体不适的时候,家人和朋友们会陪伴和照顾我们。
这些都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互助。
只要我们需要,总有人会伸出援手,和我们一同渡过难关。
德不孤,比有邻,也表明了在困境中,总会有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我们陷入低谷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指点迷津。
老师会教导我们在学业上遇到的难题,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导师会给予我们职业生涯上的建议和帮助,帮助我们摆脱困境。
这些人都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了出路。
德不孤,比有邻,还意味着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总会有同样遭遇情况的人给予我们帮助和理解。
在生活中,总会有人与我们有着相同的经历,他们更能够理解我们的心情,并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在失业的时候,身边可能有朋友也经历过这样的挫折,他们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我们振奋精神,重新振作。
这种共同经历的人与我们共鸣的情感,能够让我们感到更加温暖和坚定。
德不孤,比有邻,更是给予我们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敢于直面困难,坚定前行。
在我们面对种种挑战的时候,总会有人在我们身边,支持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勇敢地迈出每一步。
这种支持和鼓励,会给与我们信心,让我们不再畏惧,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德不孤,比有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
在困难时刻,总有人在身边支持、鼓励着我们,让我们渡过难关,迈向成功。
我们应该相信,即便在孤独中,我们也不是孤单的,总有人和我们一起并肩前行。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学生作文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学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7a4a0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8.png)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学生作文德不孤必有邻人生的路途就像是一条长长的小路,每个人都要走,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会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
而在这条路上,有些人是真正能够站稳脚跟的,有些人则是一蹶不振,被挫败打倒,不得再起。
我想,德不孤必有邻,对于每一个踏上人生路途的人来说,道路上真正陪伴他们的,应该就是那些有一颗真正善良的邻居。
邻居并不是指你家旁边的人或你的亲戚,也不仅仅指住在你家旁边的人。
邻居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博爱的、关爱的、温馨的情感,是试图帮助和温暖周围的每个人的愿望。
帮助他人,不拘一格、不论身份,这就是德邻的真正意义。
正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王姑娘一样,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无用的人。
她认为自己周围的人都没有兴趣借阅图书,也认为自己在这个冷清的大厅里仅有的就是一块孤独的矮板凳和一些陌生而又惨淡的文字。
在心灰意冷之际,她却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高年级学生在这里为一个年龄小的孩子讲述故事,那个小孩晚上的作业是“向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王姑娘问问题”。
可这个孩子天真的问出来的那些问题,让不知有多少日子没有面对过孩子的王姑娘感动不已,让她从此开始重新热爱自己的工作,开始一步步讲述孩子们喜欢读的故事,让这个曾经荒废的图书馆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而那些匿名捐献爱心、自愿服务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或许就是我们周围最美的“德邻”。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着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和爱情,不是名利和金钱的交换,而是深深地融入了爱和关怀的心灵,让这个社会变得充满人情味和互助精神。
我们都需要那些拥有一颗善良的灵魂的邻居,因为他们能够帮助我们去拯救那些失落、孤独、绝望和欲望的灵魂。
他们所做的,不仅是为他们身边的人送上一份温暖和关爱,更是为整个社会注入一个更加美好和温馨的元素,让我们走得更加快乐、更加轻松和更加自信。
总之,德不孤必有邻。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要做的,就是去寻找那些拥有真正善良心灵的人,与他们一起携手前行,让他们带领我们踏上一条更加辉煌和美好的人生之路。
精品2019湖北省所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含答案
![精品2019湖北省所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7c7c74f01dc281e53af0ce.png)
写作专题武汉市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美德--宽容“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这句话深深地刻落在我的心中,使我终生受用。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下,理发师的刀子立即把总理的脸给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怪他,反而和谐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今个学期,我们这年级分了班。
在班上,每一张面孔都是陌生而开朗的。
刚开始,都互不认识,在一节课余时间的沟通,我们便慢慢地了解,熟悉了。
话便越来越多了,感情也渐渐深厚了。
在宿舍的我们就更不用说了。
不幸的是,第一个星期,我们因为话太多了,而被扣分了,值日生在午睡记律给了个“差”给我们的宿舍。
看了这次的评分,我的心突然停止了呼吸:糟了!今天午睡拿了个“差”,怎么办?刚开学不久就给石老师添麻烦了,害得老师被扣工资,怎么办?于是,在第二节课下课,我们几个犯错的一起商量,有人便提出去认错,我们都赞同,便到石老师跟前说:“老师,今天下午我们那了个“差”,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我们正等着石老师的处罚,此时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石老师只说了一句:“肯承认错误则把错改了一半,希望将你们的另一半错误改掉。
”我们高兴地说:“知道了,我们会的,给您添麻烦了。
”此时,我看见石老师身上闪着像周总理身上的美德--那就是宽容。
“君子贤而能容恶,知而能容黑,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 字。
文章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试题解析武汉中考的作文题“德不孤,必有邻”出自于《论语·里仁》可谓是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
对于考生而言, 题目本身并不难理解, 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 人与之相伴”,但想写出深意,获得高分,并不容易。
对于考生而言,有如下两种理解可能,一是说要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 到志同道合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前者从“邻”的角度 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
上述两种理解都有点流于表面,应该有更深层面的思考。
孔子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并不简单是交朋友的道理,而是强调用自己的德行 去影响身边的人。
即首先要砥砺品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 人,立于“仁道”之中,再用自己的涵养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耳濡 目染,以成大境。
这样的理解既迥异于一般的考生思维,又更能还原 孔子的思想场域。
其实,认真审题,这道作文题并不难。
尽管这道作文题使用了文言文中的句子作材料,毕竟还配有释文。
用这句话作为论点来写一篇 议论文,或者讲一个故事最后得出的结论正好是这句话也行。
范文德行天下“德”,在中国汉语里,无疑是一个高频词,其意义也非同寻常。
孔子的“理想国”中,必须“为政以德”。
现代人说到“德”,首先想 到两个词:道德、德行。
我个人理解,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仁(善良慈悲)、义(有情有义)、信(诚信可靠)是最重要的“美德”,三者集聚,就是做人的境界。
这方面,孔子思想是集大成者。
当然,繁复的中国历史和文 化衍变中还有其他“版本” 比如“立木为信”的商鞅,是“信”的标 杆;“千里走单骑”的关羽,是“义”的代表。
《。
“关于“德”的好处, 论语》有曰:德不孤,必有邻。
其意思,我 个人更愿意这样解读:有德、守德的人,只要自己不觉孤单,别人就 不会孤立,最终必多朋友、芳邻。
有德的人会孤单吗?有的。
当一个人的觉悟、德行高于社会周围的人,他多少会有“寂寞之伤” 这种感觉,悲愤投江的屈原有过,壮 志未酬的张居正有过,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有过……但历史烟云散去, 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
有德的人终究会被欣赏甚至拥戴。
史载: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这是对“德不孤,必有邻”最完美注脚。
进入现代社会,“德才兼备”是一个“优秀文化人”的标准画像。
而“德在才上”更是职场选人、用人的首要准则。
可见中国人对“德” 给予的是和终级认可。
追慕“有德之人”,是人的基本良知和趋利诉求,但真正成为“有德之人”,却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天问”。
“孟母三迁”,找的就是有德行的好邻居,以期对孟子的成长有利。
看来,人品好,自己会 发光。
大多数人都是“趋光”的飞蛾,但有多少人自觉立志成为一个 “发光体”呢?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就有志于成为一个“发光体” 历,中国 曾经多次“发光”,大唐的开放、包容,吸引“万国来朝” 礼尚往来。
新中国建国之初,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却无私援助朝鲜、越南、非 洲兄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必须承认,国与国之间, 没有永远 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这种利益是可以共生、共享、共赢的, 而不是“零和博弈”。
当前,国际社会民粹思想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国几乎凭一己之力,独擎“平等、互利、开放、共享”大旗,致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西方社会的主流解读是:中国图谋世界领导 权。
其实,这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无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孔子晚年,开始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今 天。
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中国人并无“野心”只是不忘初 心。
有德必有回报吗?可能暂时没有。
小到守德的个人,中国人用“吃亏是福”来*、自励;大到“德政”的国家,中国用“一带一路”“上 合组织”等共享战略来对抗“美国再次伟大”旗号下的自负任性。
当 代中国人执着不屈的脊梁风骨,其实就是一个古老的信条在支撑着: 德行天下。
有不少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我不太赞同。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也许没有“耶稣”、“安拉”、“佛祖”这样的神圣存在,但中国人一直相信“德”的力量,相信“仁者无敌”。
在复兴中华传统,重塑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既要向古典寻“:“根,更要在当下坚守。
寻根,是要知道我们是谁?坚守,是要证明我 们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得更好。
(朱汉华)德行是灵魂的力量雷锋,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雷锋,一个伟大的名字,但雷锋同时又是个平凡的名字。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
随手捡起一张废纸是雷锋,在公交车上让个座是雷锋,帮老人拿东西也是雷锋。
雷锋无处不在,就像一眼永不干涸的清泉,多么的宁 静,多么的朴实无华,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滋润着大地。
雷锋又好似 一片落叶,那么瘦弱,却那么有力,但始终是默默无闻地给予,却永 不想得到什么。
雷锋是一首千年绝唱,无论听过都少遍都不会厌;雷锋是一面镜子,显示出自己的不足与自私;雷锋又是一本书,每次翻阅便会有新 的感悟。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 那是只不过听了一遍罢了,却未曾有过更深层的体会,而现在,我已 懂得了这句话的真谛。
那便是“德行”二字,正如卢梭说过的“德行 是灵魂的力量。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那这个人就等于 没有了灵魂。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长辈就经常教育我们要乐于助 人,要向雷锋叔叔学习,而那时的我们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如 今, 学习雷锋”这四个字已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底。
做好事,就像 驾驶着一叶小舟在海上航行,每多做一件好事,就行驶得更远,游览 更多的美景,然而,每次与美景邂逅都能使人倍感欢愉,都能使人宁 静、淡泊。
虽然雷锋已成为过去,但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每年的 3 月 5 日是雷锋日,在这一天里,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的“活 雷锋”。
伴着春日的微风,人们纷纷走向社会,伸出援手,为这阳春三 月增添了一份温暖。
是什么使雷锋默默奉献?是责任!因为他是解放军,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他要默默奉献,来履行自己的责任,把爱与光明传承下 去!从此可见得责任的重要性,没有责任心的人,是懦夫,是个碌碌 无为的废物。
让我们改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中学生。
除此之外,孝顺也是雷锋的一大优点,在火车上,他主动给老人让座,帮老人找位子,端茶倒水。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
”父母 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是否应该回报他们呢?连乌鸦 都知道反哺,更何况是我们呢?学习雷锋,与爱同行。
做一片默默无闻的绿叶,衬出红花的美丽芬芳,成为春雨滋润大地,却不要回报。
同时也要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做好本分,负责到底。
最后还不能忘记孝顺,铭记乌鸦反哺的典故。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把爱传递。
““公德行得万年船一位漆工的分内职责当然是为器具家什上漆,当他为船主打工时为船舶上漆也便是他应该对此负责的分内之责了。
而当船舶里出现了 漏洞,漆工本可以视之无物,然而出于无意又或许是自觉,漆工填补 了漏洞,做了分外的好事。
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漆工因为自己无意、 自觉的职业操守赢得了实惠的奖赏,而船主则与扬帆归来的孩子们团 聚。
故事很温馨,然而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每天我们从新闻、网络上得知不少因为职业道德荒废、社会公德缺失而导致的悲剧与恶性 事件,诸如食品安全问题中生产商为了谋取暴利而罔顾消费者的生命 安全;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公害食品得以一路绿灯顺利 过关,最后入人之口,酿成食品危害。
我们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反思的 是为什么我们有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却得不到实行?为什么我们有食 品安全管理法律却得不到执行?这里面当然存在追求利润的经济原 因,然而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的缺失却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以理解,然而每个人对自己职业 的不负责岂不是将自己所在的社会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在人与人普 遍联系的今天,损人往往最终的结果是不利己,推脱责任、敷衍塞责 的结果往往是被问责,而事不关己论调者往往害了整个社会的公德与 风气。
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的协同合作产生了职业分化之后变得更加紧密,然而却将人与人相隔离。
士农工商,各谋其事,绝不越出职业半 步。
然而面临着我们共同应当具有的人性与公德,职业操守与职业道 德就会升华为对全社会的责任心与公益心。
近日,我们就被这样的事 迹感动着: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为了挽救学生的生命不顾自己的生命安 全陷身车祸,当她以残疾人的身体复苏的时候,她赢得的是整个社会 的赞誉;一位客车司机面对飞来横祸,用生命中的最后一丝气力将正 在行驶的客车熄火停靠,挽救了一车乘客的生命,而他并没有以行将 谢世对自己的职责说“不”,而是以英雄般的勇气承担了下来,当然所 有乘客都用余生来感恩这位称职的好司机、一位具有公德的好公民。
我们常说在社会生活中“小心行得万年船”,然而为了我们自己和整个社会,我们一定更会认同“公德行得万年船”!德不孤,必有邻2018 年第一个夜,在刚办过春晚分会场的小城曲阜,与家人一起,轻踏着“国际慢城”的青石板,享受当下的闲适。
元月初一,曲阜的夜,芳华未尽,灯火辉煌笼罩下的县城美轮美奂,像嵌上了金色的阳光;点点硕硕的灯火,又像浩瀚夜空中带着灵气 的繁星。
行走在人烟稀疏的路,走过一个个熟睡的铺,越过一条条静谧的街,溜过一个个祥和的园儿,看着一个个黑,变成明亮。
“椒图,形似螺蚌,衔环守夜,阻拦小人;螭吻立于屋脊上,驱邪纳福,安居乐业。
狴犴,形似虎,有威力,辨明是非,伸张正义。
还有狻猊、囚牛、赑屃,这些龙的儿子日夜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我娓娓地向身边的孩子介绍着龙子龙孙的喜好和职责。
竟有点被自己感动,心中感慨:曲阜不仅是国际慢城,更是有安全感的城市。
那不仅仅因为这里是家,还是圣人的故里。
我想,如果鲁迅的老家是曲阜,就不会有“踢鬼的故事”了罢。
缓慢的脚步,敲打着脚下的硬石板,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就像年夜的钟声,稳重、悠远又充满喜悦。
我嗅到空气里氤氲着圣人孔子的味道。
孔子文物局、孔子文化园、孔子研究院、孔子演展厅、杏坛舞雩台、孔子六艺城,沿路以《论语》节选为主的宣传牌,更是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我特别喜欢在这样的文化长街里漫步,那不仅仅是一种感受文史古迹的享受,更是眼、耳、身心领悟圣贤的良好机遇。
德不孤,必有邻,在从街头到街尾被装饰成中国红的华灯街的中间地段遇到这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