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绘画作品中“形式”要素
绘画构图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S形构图
总结词
S形构图是一种通过将主题元素以S形状 排列的构图技巧,以实现流畅感和动态 感。
VS
详细描述
S形构图在风景画、静物画和人物画中都 有广泛应用。通过将主题元素以S形状排 列,可以创造出一种流畅的视觉效果,使 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角形构图
总结词
三角形构图是一种通过将主题元素放置在三角形内的构图技巧,以实现稳定感和层次感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绘画实践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构图方式,如三角形构图 、S形构图、对角线构图等。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构图技巧 ,提高自己的构图能力。
通过创作提高构图能力
总结词
通过创作完整的绘画作品,综合运用构图技巧,提高自 己的构图能力。
详细描述
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局部细节的构图 处理。根据主题和情感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构 图技巧,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不断反思 和总结自己的构图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构图能力。
绘画构图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绘画构图简介 • 构图基本原理 • 常见构图技巧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义与重要性
构图定义
构图是绘画中组织和排列视觉元 素的过程,以创造具有视觉吸引 力和意义的画面。
构图重要性
构图是绘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氛围 ,影响观众对作品的感知和评价 。
详细描述
三分法构图在绘画和摄影中广泛应用,它有助于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主题或焦点。通过将画面 分为三等分,可以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和谐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对角线构图
总结词
对角线构图是一种通过将主题元素放 置在画面对角线上的构图技巧,以实 现动态感和张力。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第2课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课件(24张PPT)
不同的色彩搭配会产生无限丰富的视觉效果。 ——高纯度的色彩与低纯度的色彩
马蒂斯的《生活的欢乐》,高纯度红色、黄色与绿色填满了画面,加之舒缓流动的 线条,表现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场景,欢快惬意的氛围跃然纸上。 莫兰迪的这幅《静物》,大面积的黄色与灰色纯度都很低,中部的砖红瓶子与右側 橙色纸盒纯度稍高,成为视觉的重点。整个场景不温不火,却达成了精致的平衡。
(二)主题
主题是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作品的一切元素与细节均为主 题服务。
18世纪法国画家大卫的《荷拉斯兄 弟之誓》取材于古罗马的历史故事, 宣扬在国家大义面前牺牲家庭的爱 国情怀。
(三)情境
艺术家的创作都有特定目的:或是传播思想、教 化世人,或是营造意境、调剂精神,或是开拓 新的视觉经验。
对比色的色彩与邻近色的色彩
张萱《捣练图》
梵高《星空》
(三)材质 美术是基于材料的创造,绘画需利用水墨、油彩,雕塑需利用 金铜、泥石,正是材料的物质形态确保了作品的存在。艺术家 在创作中会通过雕琢、打磨、编织、铸造等多种手段,来追求 某种材质效果。
布朗库西《空中的鸟》
用打磨得极为光亮的青 铜制造出一个流线型的 形状,虽没有鸟的翅膀, 却表现出了飞翔的速度 感。(三维空间中的材 质)
曲线 直线 点 面 特殊线条 给人什么感受?
郑板桥的《荆棘丛兰图卷》
画兰画竹均是一笔下去,用笔锋、轻重、浓淡的变化 来表现叶面的方向及转折。
全图31.5厘米×508厘米 [清代]郑板桥
南京博物院藏
线条也能起到引导视线、组织人物关系的作用,尽管有些线条 并不显著,却能辅助我理解画面,营造出丰富的意趣。
(二)色彩 色彩来源于自然光的分解。在美术作品中,色彩善于吸引 注意唤起情感,是最生动、最具感染力的元素。
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要素:1. 对称与平衡,对称是指物体或形式在某个中心轴线上的左右对称关系,平衡是指各个元素在空间中的分布均衡,使整体呈现出稳定和谐的感觉。
对称和平衡是形式美的基本要素之一,可以在建筑、绘画、设计等领域中体现。
2. 比例与尺度,比例和尺度是形式美的重要要素,它们涉及到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协调关系。
正确的比例和尺度能够使形式显得协调、舒适和美观。
3. 线条与曲线,线条和曲线是构成形式的基本元素,它们可以表达出形式的轮廓、结构和动态感。
线条可以是直线、弯曲线、斜线等,而曲线则可以是圆弧、螺旋线等。
线条和曲线的运用可以在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中产生独特的美感。
4. 色彩与光影,色彩和光影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可以通过明暗、饱和度、色调等属性来表达,而光影则可以通过光线的角度、强度和反射等来产生。
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可以赋予形式以丰富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
5. 材质与质感,材质和质感是形式美的重要要素之一。
不同的材质可以赋予形式不同的触感和视觉效果,如光滑、粗糙、柔软、硬朗等。
材质和质感的运用可以增加形式的丰富性和观赏性。
6. 功能与实用性,形式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装饰,还需要考虑到功能和实用性。
形式美的作品或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带来愉悦和舒适的体验。
以上是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的一些方面,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形式美的丰富内涵。
在实际的艺术创作、设计和欣赏中,理解和运用这些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
美术中的造型与构(美术知识点)
美术中的造型与构(美术知识点)在美术创作中,造型与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指的是表现艺术作品形象和结构的手法和方法。
本文将从造型和构方面介绍美术中的这两个知识点。
一、造型造型是指艺术家通过对形象的处理和表现来创造出艺术作品的过程和结果。
造型可以体现出物体的形状、质地、体积、线条等方面的特征,是艺术创作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1.1 线性造型线性造型是通过线条的运用来刻画形象。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斜线等多种类型,它们可以表达出物体的外形、内部结构及其它特征。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运用线条的粗细、长度、形状等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如轻盈、厚重、动感等。
1.2 面的造型面的造型是通过色彩和光影的运用来表现形象的。
色彩可以分为明暗、冷热、明快等,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来创造出空间感和立体感。
光影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1.3 体的造型体的造型是通过对立体的表现来创造出形象。
艺术家可以通过将不同的立体形状组合在一起,通过光影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质感。
体的造型在雕塑作品中尤为重要,可以通过雕刻、塑造等方式创造出真实感和独特的造型效果。
二、构构指的是构图,是指在艺术作品中组织和安排形象、空间、色彩等元素的过程和结果。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2.1 平衡构平衡构是指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家的布局和安排使整体呈现出稳定与平衡的效果。
艺术家通过对作品中形状、比例、线条、颜色等元素的安排来达到平衡的效果,使作品更具有和谐感和美感。
2.2 对比构对比构是指在艺术作品中通过形式的对比使作品更具有冲击力和表现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状、色彩、线条等的对比来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2.3 节奏构节奏构是指通过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的有序排列来创造出艺术作品中的动感和节奏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元素的重复、间隔、渐进等处理来表现出节奏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结语造型与构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美术概论(复习版)
何谓美术?美术的定界、美术的涵义、美术的特征、美术的本质。
美术主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
时间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
它们只能在时间的延续中展现,因此称作时间艺术,西方也成为缪斯艺术。
空间艺术:包括在空间呈现的绘画、版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它们被称作空间艺术。
因其直观性,也被称作视觉艺术。
造型艺术的特点:①造型艺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中,可以凭视觉、触觉感知、无需借助音响或语言一类非物质媒介以展示。
②造型艺术的构成要素为光、色、线、形、空间、体量等表现为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形态。
③处于禁止状态,不作运动。
美术的涵义:①美术作为一种活动、行为②美术作为作品③美术作为观念美术的特征:①物质性。
美术作品是由物质性的媒材创制并存在的,这些媒材是可观、可触摸的物质材料。
②可读性。
③文化性。
④独创性。
美术的文化性集中表现为以下的三个方面:①美术作品都具有一定文化涵②美术作品是对此前文化的继承③美术作品必须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下被解读美术的独创性是指美术作品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独特之处,它应该比较充分地体现作者诸多的主观因素,因而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美术的本质:人同现实的审美关系。
决定了美术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也决定了美术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美术(艺术)发生的方法和途径:1、文献学方法2、考古学方法3、文化人类学方法4、认识发生学方法5、动物学方法6、没学方法美术发生的必要条件:1创作主体的形成,具有了一定的创造能力。
2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美术形成的要素(性质、特征):1、原创性2、创造主体对象化自意识:是人把自身作为主体同外部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并关联起来的一种意识,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艺术究竟有没有开端,人类有没有第一件艺术品?人类的第一件艺术品诞生于何时?①考古发掘不能确证艺术的开端;②人类第一件工具即人类第一件艺术品美术分类:1、从作品的容划分: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历史画、风俗画、静物画、雕塑中的肖像、半身像、群像乃至美术、人体美术2、从使用的材料的技法划分:水墨画、油画、蛋清画、湿壁画、水彩画、水粉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石雕刻、铜雕、木雕、艺3、按表现形式划分:写意画、工笔画、笔画、镶嵌画、细密画、装饰画、漫画、连环画、圆雕、浮雕等采用从创作动机与功能上划分:1、纯美术:主要或完全以审美为创作目的,并且主要或完全用作审美的美术。
明暗:构图形式要素之一
一般认为,明暗是西洋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中国传统绘画,似乎是不讲明暗因素的。如线描作品,在形式概念和表现手法上,是不用明暗调子的,它只用纯粹的线条表现对象的形与结构,并在构图布局中,进行线的疏密对比处理。实际上,这就体现出明暗的对比关系,即线密的地方调子深,线疏的地方调子淡,可见线的疏密也包含有明暗调子的意义。线的疏密对比就是明暗的对比。另外,黑白版画虽只有一种黑色,实际上却通过点、线、面的处理运用,使画面产生的明暗层次变化非常丰富,在构图中发挥出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明暗这一形式因素,在各种绘画中,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被广泛运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明亮的背景(或环境)衬托较暗的主体——19世纪俄国巡回画派画家列宾的许多肖像画,较多采用这一明暗形式。明亮的背景,使画面爽朗,主体物也非常突出。
中间色调衬托明暗对比鲜明的主体物——根据人们对日常生活观察的经验,近处的物体,总是觉得形象具体突出,色彩鲜明,黑白调子对比强烈。远处的景物在与近处景物对比之下,总是显得形体模糊,黑白对比减弱。因此,在绘画中,运用这一明暗对比形式很普遍,具有真实感,也较容易表现出空间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色调面积大,相互间对比明显,界限清楚,这可以产生富有生气、活跃、动人的效果。
大块的暗色调与小块的明色调配置,具有庄严、悲壮、深沉、神秘等效果。 大面积的明亮色调与少量暗色调配置,具有舒畅、轻快、爽朗等效果。
淡色调具有优美、纯真的情调;柔和的色调具有含蓄、抒情、优美、安详等表现效果。
1、画面明暗基调的类别。在绘画中表现各种主题与情调时,明暗的运用类别很多,大略可归纳为下述三类:
明调——画面使用的大部分色彩明度较强,画面色调明亮。这一类色调,宜于表达欢快、舒展、明静、爽朗、简洁等感情,也可用于忧伤,悲壮的主题。明色调比暗色调更为动人有力。
绘画图像内在的构建因素
浅谈绘画图像内在的构建因素摘要:绘画图像是画家在作品中所创造的视觉形象,它是绘画的根基。
绘画图像生成的过程是行为现象和物质材料参与的内容,包括平面基底和画家的笔迹、画家的身体姿态和想象力与表达,以及物质材料的使用。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绘画本体,是绘画作品潜在的构建因素。
关键词:绘画;图像;图像生成;内在构建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83-02绘画是人类视觉文化中对客观世界的自然模仿与想象创造的一种表现形式,从绘画本身的角度来看,它首先具有一种实践性。
画家主观思维转化为画作之前,图像生成的过程承载着实践与材料的参与,即绘画图像背后的构建因素,这是形成作品内含的一种构建力量。
一、绘画图像的生成与其行为现象图像的生成首先以笔迹开始,画家在平面上留下的笔迹使平面变成了虚拟的空间,从而在平面中展现出潜在的维度。
“笔迹和平面共同参与对话,相互交换正与反,切换对象和基础的关系,也释放出了平面上隐含的或生成性的能量”①。
这其中,平面的基底和画家的笔迹、画家本人三者的相互作用,使图像行为得以发生。
(一)画家的笔迹与姿态画家的笔迹反应了他的行为姿态,那些所画出来的笔迹记录了画家眼睛的观察活动,手与身体的动作和姿势,画家的行为活动在画面上构成的笔迹产生了图像。
1.笔迹与身体姿态的辩证画家的眼睛和手一起参与“观察”,手的姿态开始和笔迹融为一体,一起去表现某个对象。
从笔迹的形态变化,轻重缓急,方向组织,随意涂鸦或精心刻画等现象上,能体会到画家的动作——手的动作、胳膊的动作、手指的动作、肩的动作,甚至整个身体的重心的移动。
当画作面积越大的时候,画家的身体姿态越多,参与的动作量也越多。
画家用笔迹去记录或接近对象,为了表现它的形象,手的动作和笔迹在画面上反复地投射和试探,在这样看来绘画成为了画家姿态的持续性行为。
画家的活动姿态直接参与绘画,其行为的进行与画面紧紧相随。
2.身体姿态对笔迹的控制绘画图像的笔迹呈现在观众眼前,各种形与色的笔触,概括来讲是线条、点、块面,如果根据具体效果探寻其产生方式,即画家是如何创造他的笔触,这和身体姿态的参与活动密切相关。
浅谈潘天寿绘画作品的形式美
浅谈潘天寿绘画作品的形式美作者:张泽坤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他的绘画作品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不仅笔墨苍古、凝练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的形式美。
本文结合潘天寿的部分作品,简略的从立意、构图、笔墨等方面分析形式美。
关键词:潘天寿;形式美;绘画作品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80-01一、形式要素之构图绘画有变与常之说。
“常,承也:变,革也。
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
“常”与“变”的辩证思想直接影响到潘天寿的每一幅作品,在构图上潘天寿不像大多数画家只画广袤山河,而是常以倚松傍花的小景为绘画素材将山水、花鸟融合在一起,画面效果却能达到大气磅礴的雄壮之美,这也与明清山水花鸟画优美、秀润的特色形成对比。
这种思想的烙印在他解放后的作品中表现的也十分明显。
这自然与画家个人喜好不容分开,潘天寿曾说过:“古人作山水,却少搭配山花野卉为点缀,盖因咫尺千里之远透视,不易配近景之花卉故也。
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欽斜,纵横历乱,其资致之天然得势,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想像中得之。
故弥年以来,多作近景山水,杂以山水野卉,乱草丛篁,使山水之意境合于个人情趣偏爱也。
”古画论有云:“景愈藏,境界愈大”(明唐志契《绘事微言》),潘天寿深知其中道理。
《小龙湫下一角》作为这一思想的代表作品很能说明潘天寿对古代画论的独到理解,很多人画此景都是直接画飞流直下的瀑布当然也能达到其艺术的表现语言,而潘天寿不同他创作时将视角伸向旁人不曾关注的湫下一角,通过这样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去表现自然环境的静穆幽深,达到“空山无人,水流花放”的壮阔、新奇的优美意境。
二、形式要素之虚实中国画对虚实问题十分重视,潘天寿对作品中画面的虚实关系处理也深有研究。
刍议绘画创作的三要素
刍议绘画创作的三要素绘画创作的三个要素包括创意、技巧和表达。
创意是绘画创作的核心。
创意是指画家产生的新颖、独特的思想或观点,是绘画作品的灵感来源。
创意可以来自于画家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可以是对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思考,也可以是对内心情感、理念的诠释。
一个好的创意能够给画作注入生命力和活力,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画家在绘画创作中需要不断培养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不断寻找和发现新的创意。
技巧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绘画技巧是指画家在运用绘画媒介和工具时所需要的熟练技能和技术知识。
不同的绘画媒介和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运用方法,画家需要掌握这些技巧,并通过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绘画技巧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良好的技巧掌握可以让画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使画作更加生动和有力。
表达是绘画创作的目的和结果。
绘画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形式传达画家对世界和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画家通过创造形象、构图、色彩、线条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
绘画作品通过观众的欣赏和解读来获得共鸣和沟通。
画家在绘画创作中需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和观赏的感染力,以及与观众的情感交流。
除了以上三个要素,还有一些辅助因素也会对绘画创作产生影响。
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绘画技法的选择等等都可以为作品增添层次和艺术性。
画家的个人风格和审美观也会在绘画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追求,这也是绘画创作的一大魅力和特点。
创意、技巧和表达是绘画创作的三个重要要素。
创意是灵感和思想的源泉,技巧是实现创意的基础,表达是艺术创作的目的和结果。
只有三者合一,画家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观赏性的绘画作品。
绘画创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画家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思考和感悟,以创作出更加优秀和有影响力的作品。
画面造型的基本要素
画面造型的基本要素
画面造型是指绘画、摄影、设计等艺术形式中,通过各种元素的排列组合,形成的视觉效果。
画面造型是艺术作品中最基础的表现手段之一,也是传达作品意图的重要途径。
画面造型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感:画面中物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因素所构成的空
间关系。
艺术家可以通过调整空间感的表现,来营造出平面感或者透视感,进而引导观众对画面的关注和理解。
2. 色彩:画面中的颜色和色彩搭配,是表达画面情感和意象的
重要手段。
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的选择、运用和组合,来制造出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
3. 线条:画面中的线条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用来
表达物体的形状、轮廓和结构,也可以用来营造出动态感和节奏感。
4. 材质: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中,材质的选择和运用也是画
面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质可以影响画面的质感和观感,也可以带来更加丰富的表现效果。
以上四个要素是画面造型中最基本的部分,然而画面造型的表现方式其实是无限多样的,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风格特点,灵活运用这些要素,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画面风格。
- 1 -。
浅析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
浅析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绘画构图是绘画作品的基本组织形式,它通过在画面中安排各种形状和元素的位置、大小、方向和比例等组合关系,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和情感。
构图的形式心理是指构图形式对观者产生的心理效应和感受,它直接影响到观者对作品的理解、感知和评价。
本文将从对比、平衡、对称、动静、主次等几个方面对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进行浅析。
对比是构图中常用的一种形式手法,它通过对比不同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明暗等方面的差异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效果。
在黑白对比强烈的黑白画中,黑色和白色的对比形成明暗的冲突,给观者一种强烈的光影效果,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对比感。
在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中,鲜艳的颜色和暗淡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观者一种强烈的色彩冲击力和对比感。
对比的形式心理在构图中能够激发观者的注意和兴趣,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平衡是构图的一种基本原则,它通过在画面中安排元素的位置、大小、形状和色彩等方面的协调关系,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均衡和稳定的效果。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
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元素在水平、垂直或中心轴线上呈现出一种对称的分布状态,给观者一种稳定和和谐的感觉。
不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元素在位置、大小、形状和色彩等方面呈现出一种不完全对称的分布状态,给观者一种动感和活力。
平衡的形式心理能够让观者感受到画面的整体稳定和和谐,给人一种舒适和平静的感觉。
动静是构图中一个重要的形式要素,它通过安排元素的位置、大小、形状和姿态等方面的变化,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感和活力。
动静的形式心理能够给观者一种兴奋和激励的感受,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和活力。
在一幅风景画中,画面中的树木和小草的姿态呈现出风吹动的效果,给观者一种动感和活力。
在一幅人物画中,画面中人物的姿态和动作呈现出一种运动的感觉,给观者一种生气勃勃的感受。
动静形式心理在构图中能够让观者感受到画面的活力和生气,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一章___美术鉴赏基本知识
欣赏:主要是以欣赏者为中心.欣赏就 是指欣赏者对某事物进行在审 美上的观察 鉴赏:主要以其他人为中心.鉴赏主要 是指鉴赏者通过对事物在某方 面的审美评价和介绍来表现事物的价值,目的是引导其他人欣赏这 个事物.
–和谐感也可通过对比来获得。例如静与动的对比, 大与小的对比,点、线、面的对比,色彩中的冷 暖对比,明暗对比,虚实对比等。
• 3、多样统一 包 括平衡、对称、和 谐、对比等因素, 并将这些因素通过 恰当的处理和调整 达到更高层次的和 谐有序。
• 鲁本斯 《劫夺吕希普的女 儿》
三、美术作品的层次 1、代表时代审美理想
洞穴壁画《马》
极少主义作品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
康丁斯基 (俄国画家、 抽象派和表 现主义)作 品
作品名称:《农民舞蹈》 作者:老彼得· 勃鲁盖尔
四、想象和再创造
•
大卫(法) 《荷拉斯 兄弟之誓》
• (4)想象和再创造
–我们在感知形式、体验情感和理解内容意义的同 时,也伴随着想象活动。美术鉴赏活动本身就是 再创造的过程。鉴赏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运用想象和其他心理功能对艺术形象进行积 极主动的再创造。 –所以,在鉴赏中,并不需要一味地去把握作者原 有的创作意图或思路,完全可以根据鉴赏者自己 的经验、个性、修养去充分发挥想象,充分尊重 个人独特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 (1)感知形式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最初接触的是美术作品本身, 即它的外在形式要素。 –真正从美术作品本身出发的鉴赏活动,首先是通 过视觉与美术作品发生感性的、整体的把握和感 受。
绘画艺术的构成微课教案
绘画艺术的构成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地、空间等,并能够运用这些要素进行创作。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学习,掌握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并能够运用这些要素进行创作。
3. 情感目标,通过微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线条、色彩、形状、质地、空间等构成要素的介绍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微课形式将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线条的构成要素。
线条的类型,直线、曲线、斜线等。
线条的表现力,粗细、长短、方向等。
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描绘物体的轮廓、表现形态和结构等。
2. 色彩的构成要素。
基本色彩,红、黄、蓝。
三原色的混合,红+黄=橙色,红+蓝=紫色,黄+蓝=绿色。
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冷暖等特性。
3. 形状的构成要素。
形状的种类,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形状的大小、比例和排列。
形状在绘画中的运用,构图、造型等。
4. 质地的构成要素。
质地的表面特征,光滑、粗糙、细腻等。
不同材料的质地表现。
质地在绘画中的运用,赋予作品丰富的触感和表现力。
5. 空间的构成要素。
透视原理,近大远小、高矮厚薄。
空间的层次和透视关系。
空间在绘画中的运用,营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微课教学,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地展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物展示,展示不同材料的线条、色彩、形状、质地和空间的表现,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观察。
3. 创作实践,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作品、听取学生的表现和观点,评价学生对绘画艺术构成要素的掌握情况。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微课教学效果。
绘画构图方法
绘画构图方法
绘画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构图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增强
观赏性,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将介绍一些绘画构图的方法,希望能够对你的绘画创作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
画面的整体构图应该是有机的、和谐的,不宜
出现过于杂乱、紧凑或者过于空旷的情况。
可以通过构图比例、对称、平衡等方式来达到画面的整体和谐。
其次,要注意画面的中心点。
画面的中心点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是画面构图的
核心。
在构图时,应该合理地安排画面的中心点,使之更加突出,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让人一眼就能够被吸引住。
另外,要注意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远景的处理。
在绘画中,前景、中景和远景
的处理非常重要,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可以通过交叠、透视等手法来处理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远景,使画面更加有深度。
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对比度。
对比度是指画面中明暗对比的强弱程度。
在构图时,可以通过合理地安排画面的明暗对比,使之更加突出,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要注意画面的细节处理。
画面的细节处理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
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构图时,应该注意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力求精益求精,使画面更加完美。
总之,绘画构图是绘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构图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
价值,增强观赏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对你的绘画创作有所帮助,欢迎多多尝试,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平面构成形式美
(对比)
林风眠的《静物》
服饰
对比
对比
作
• 1. •
• 2. • 3.
业
搜集中外绘画作品、标志、海报、广告、摄影……进行形式 美分析(2种)
节奏与韵律(2种) 试图用比例的方法进行分割(15*15)(4张)
变化也就是多样,所以也称多样与统一。事物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和富有变化的统一 整体,在美术作品中,个别形象和形式要素、语言的多样化,可以极大地丰富作品 的艺术形象,但是这些变化又必须达到高度统一,使其统一于一个中心的形象或主 体的部分,这样才能构成一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多样
《 米 洛 斯 的 阿 芙 洛 蒂 特 》
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尺度
.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
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
比例
节奏本来是表示时间上
有秩序的连续重现,如音 乐和节奏。在美术中,它 指一些形态要素的有条理 的反复、交替或排列,使 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 连续性,就会产生节奏感。 节奏是指有秩序、有规律 的连续变化和运动。如音 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 强弱、长短音调;自然中 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 寒暑交替等,人的呼吸、 走路和生活也是有节奏的, 破坏正常节奏,就不利于 健康,缺乏美感。节奏性 越强,越具有条理美、秩 序美。韵律则是指在节奏 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内容 和形式抑扬节度的有规律 的变化统一。
对称
蜡染头巾
华表
对称马蒂斯《静物》
对称
均衡
对比就是应用变化原理,使一 些可比成分的对立特征更加 明显,更加强烈.美术形式中 的对比因素很多,如大小、 曲直、方向、黑白、明暗、 色调、疏密、虚实、开合等, 都可以形成对比.和谐就是各 个部分或因素外之间互相协 调,就是指可比因素存在某中 共性,也就是同一性,近似性 或调和的配比关系。
美术基本元素在绘画中的基本应用
美术基本元素在绘画中的基本应用美术基本元素是美术作品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了点、线、面、色彩、形状、空间和光影。
这些基本元素在绘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一幅作品的基本结构,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下面我们将从点、线、面、色彩、形状、空间和光影这七个方面来探讨美术基本元素在绘画中的基本应用。
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它是构成一切图像的起点。
在绘画中,点可以用于表示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也可以用于构成线条和面积。
艺术家可以通过笔触的轻重、大小和形状来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
在写生中,艺术家可以用点来勾勒出事物的轮廓和细节,让画面更加生动和具体。
线在绘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勾勒出事物的形状和轮廓,也可以表现出事物的运动和情感。
不同的线条粗细、曲直、长短都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
在中国的绘画中,线条的运用尤为重要,通过用笔的变化、速度和力度来表现出事物的形态和气韵,从而构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
色彩在绘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表现事物的颜色和光影效果,还可以表现出画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色彩的明暗、对比、纯度和渲染都可以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营造不同的情绪和氛围,从而使作品更加有力量和感染力。
美术基本元素在绘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作品的基本结构,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通过对美术基本元素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形式,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对美术基本元素的理解和掌握是每一个美术从业者必备的基本功,也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
美术课的教案标题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
美术课的教案标题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教案: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引言:艺术是通往灵魂的桥梁,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在美术课上,了解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基础。
本教案将通过多个角度,深入讲解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创作的技巧。
一、构图与比例的运用艺术作品的构图是组织素材和形式来表现主题、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而比例则是决定构图效果与平衡感的关键因素。
1. 对称与不对称对称是指在构图中元素以某种方式呈镜像关系,可以带来稳重、庄严的效果。
不对称则追求一种非对称的结构来打破平衡感,使画面更具有活力。
2. 重点与黄金分割重点是画面吸引人眼的焦点,通过巧妙地安排构图,使重点得到强调。
黄金分割是一种比例法则,可以将画面分为三等分,在不同位置安排构图元素,使画面更加均衡和谐。
二、色彩的运用与表现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直观、最吸引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表达情感、创造氛围和强调主题。
1. 色彩对比与对比度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差异,通过运用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对比度是一种明暗对比的概念,通过明度和饱和度的变化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2. 色彩的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安静。
了解这些象征意义有助于表达主题和情感。
三、线条与形状的运用线条和形状是表现物体轮廓、结构和空间感的方式,它们对构建和传达出画面的形态和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1. 线条的运用线条有直线、曲线、斜线等多种形式,它们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质地和运动。
同时,线条的长度、粗细、笔触变化等也都会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
2. 形状的变化与构造不同的形状有着不同的视觉效果,如圆形代表柔和和平衡,方形代表稳定和坚实。
同时,在构成物体时,形状的变化可以带来视觉的动态感和变化。
结语: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逐渐掌握构图、色彩、线条和形状的运用技巧,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小学美术教案:融入绘画元素
小学美术教案:融入绘画元素融入绘画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绘画元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绘画元素是构成画面的各种要素,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空间、光影等。
将这些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水平。
一、线条的应用线条是绘画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也是表现形式最简单的元素之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线条来锻炼学生对事物外形的把握和表现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线条的特点来进行绘画训练,例如画蜻蜓、画鱼、画树木等。
这些物品具有不同的线条特点,通过画画练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除了重视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还要注重线条与其他绘画元素的结合。
例如在画画面的时候,将线条与色彩结合起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物品的光影和形态。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色彩的运用色彩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方面。
在教学中,要重点讲解颜色的混合和色调变化,以及不同颜色的搭配法则。
色彩的混合和变化是绘画作品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例如在画画面的时候,通过对色彩的增加、减少、混合和分离等变化来表现物品的形态和色调。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搭配合理、形成饱满的画面,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三、形状和质感的呈现形状和质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另外两个重要元素。
形状的呈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物品的外形和特点,而质感的呈现则能够更好地表现物品的纹理和温度。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画画练习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形状和质感的呈现。
例如通过画画瓶子、画花等物品来让学生锻炼对形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画画树叶、画石头等物品来让学生锻炼对质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空间和光影的体现空间和光影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元素。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对光影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绘画作品中的“形式”要素摘要构建绘画作品中的“形式”要素主要取决两个方面:社会背景、艺术家性格,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作品形式的改变与创新是因社会变革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思想观念上的革新与艺术家自我价值观取向不同而产生的作品样式、风格的差异。
绘画作品形式上的构建从中世纪开始是艺术家的“生活态度”与“社会发展”相碰撞的结果,并非艺术家简单刻意寻找与别人的不同,缺少文化内涵的标新立异;而是艺术家社会经验融入自我价值的一种自然流露与体现。
这是人类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结果,同时也是艺术家追求自我的个体精神观念的体现。
关键词:构建绘画作品形式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形式”原意是指事物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方式,在本文主要指绘画作品的“样式和格式”。
艺术家们常说:“个性”是作品的“生命”。
这里所说的“个性”是指作品风格的与众不同,是指作品形式上的变化与更新,即“形式”创新;是绘画方式、观念的构建或搭建。
笔者认为:构建绘画作品“形式”要素,主要取决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背景,二是艺术家性格。
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绘画作品形式上的创新是艺术家的“生活态度”与“社会发展”相碰撞的结果,并非艺术家简单刻意寻找与别人的不同,缺少文化内涵的标新立异;而是艺术家社会经验融入自我价值的一种自然流露与体现。
著名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曾说过:“从主观上讲,艺术的定义取决于我们的个体观念,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个人看法。
”一中世纪的“冷艳”与文艺复兴的“微笑”中世纪的艺术作品是宗教控制下的产物,一切以宗教为核心,绘画作品也不例外。
那个时候普通人没有受教育的资格,因此当时的绘画作品主要是为“文盲讲解圣经故事”。
教会势力否定人的世俗情感,强调宗教的神圣感,因此画面人物大都显得很冷峻、人体僵直,如《基督头像》其形象神圣而悲苦,目的就是要向世人传达一个信息:人间的一切苦难都由他来承担。
这种冷艳的绘画形式是由当时社会环境决定的,中世纪的形式是一种谦卑的艺术形式,人们在原罪的前提下一切自信和尊严都是荒谬的,这是中世纪艺术家的出发点,在中世纪艺术家们看来形状和颜色只能是一种辅助,不能让人们的眼睛只停留在艺术品本身上面而“玩物丧志”。
宗教否定的是人的世俗情感,强调的是宗教神圣情感,是对观赏者的洗礼与教化,有意拉开观赏者的距离,昭示着纪念的意义。
画家不敢冲出宗教的藩篱去表现生活场景,采用的多是对称、装饰味道的人物造型以求灵魂的超脱。
15世纪中后期的意大利,宗教势力还是比较强盛,为了进行创作,画家达芬奇一再突破宗教的禁锢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索。
他好奇心强,尤其对“生命”怀着最大的好奇,在科学的探究之后,他似乎感觉到“灵魂”是一个更大的领域,通过一次一次的解剖他并没有在人体中找到被称作“灵魂”的东西。
“灵魂”在哪里?他在巨大幻灭中回到寻找“美”的领域。
他试图把理性分析切割过的肢体重新整合。
他发现“美”不是科学,“美”存在于心灵最神秘的核心,“美”不是一种肌肉,但“美”是一种微笑。
《圣母像》这个圣经故事中经典的圣人形象,自中世纪以来不少画家都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对比达芬奇时代和中世纪时期的圣母形象,我们不难发现,达芬奇在作品中更加强调他发现的“美”,即“微笑”。
他一改中世纪作品着重表现“神性”,面目表情僵化、冰冷、没有世俗情感的面貌,着重在作品中大胆尝试解放“人性”:让画面中的“神”尽量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把故事中的圣母和天使描写成了“普通人”使其微笑而恬美。
这样的尝试彻底改变了画面形式。
《天使报喜》讲述的是这样一个圣经故事:圣母玛利亚嫁给了木匠约瑟,虽然他们没有同房,但是圣母玛利亚受到圣灵的感召而怀孕,大天使嘉伯利奉神的差遣向圣母玛利亚报告这一喜讯。
对比达芬奇和中世纪的同名作品不难发现,达芬奇笔下的圣母更接近现实中的人物,表现的是人性,画面中圣母微微抬起左手,表情自然而安详,流露出内心的惊讶,仿佛在说:“怎么可能?”中世纪的《天使报喜》中圣母的形象是夸张和对称的,突出“神”的尊严。
绘画形式从突出神性的“冷艳”过渡到达芬奇突出人性的“微笑”,这个改变除了达芬奇借鉴前人的经验之外,和他追求严谨、注重科学的性格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他在作品中利用透视表现出画面的三度空间:阳台中的石桌与远山、湖泊、树木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庭院,而中世纪作品中的场景是二维的、平面的,在中世纪同名作品中往往使用单调的黄色背景充满了神秘和虚幻,与普通人的生活场面相去甚远。
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意大利产生,相对中世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性得到了相对解放。
人们开始大胆地追求人文精神和世俗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宗教的束缚。
很多艺术家在其作品中赞扬人的价值、提倡人的尊严、歌颂人的伟大,文艺复兴“诗圣”彼德拉克曾说过:“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将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足够了,这就是我所祈求的一切。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达芬奇式的“微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试想:假若没有这样的社会背景,达芬奇笔下的人物在宗教的清规戒律之下能否“微笑”得起来?同时达芬奇天生喜欢科学,在达芬奇身上有许多从小培养起来的优雅,他讲究穿着,举止含蓄内敛,身边总是围绕着俊美的青年男子;他追求世俗生活,对宗教的禁欲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他通过解剖没有发现人的”灵魂”,这些都可以在他的一系作品中反映出来,如《天使报喜》、《蒙娜丽莎》、《圣母像》、《抱貂女子》等。
在这些作品中,画中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相差无几,和凡人一样的穿着打扮,有凡人一样的七情六欲。
达芬奇就是这样的执着追求者,他崇尚科学,他把世俗生活中人的“微笑”当成“美”,一改中世纪的画风,并把这种“微笑”带到他的作品当中,“使观者看到自己生命的自在与宁静、宽和与悲悯”。
二传统绘画的“剧情”与现代绘画的“解构”从文艺复兴一直到19世纪的传统绘画作品中,作品大多追求真实的场景;需要有一个情节,或讲述动人的传说或诉说经典的故事;画面中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景物、道具等都来自于现实生活,画家犹如导演,编排剧情、场景和构图。
19世纪以前这样的绘画形式没有太大的改观,也就是文艺复兴以来画家看待事物的方法:一种客观的、模拟的目的;一个固定视点的观察,三度空间的透视法,长久以来成为欧洲美术颠扑不破的规则。
画家毕加索在1906年以前还一直延续这样的绘画形式,直到“立体派”时期他的绘画形式才得以彻底的改观。
经笔者研究发现,他的转变是比利牛斯山以北的发达的工业气息感染了他,当时西班牙以西以北的欧洲已进入工业社会,大机器的普遍运用,使产品更加规格化,少了繁琐的装饰,不得不承认,这种风潮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领域从而改变了某些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1912年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一道把人们扔弃的墙纸和椅子藤条用到了拼贴创作中。
毕加索常说“面对自然,并利用自然”,他在作品中常常使用自己找到的一些东西:两辆玩具车做成了狒狒的头,用一个水罐做成了狒狒又圆又胖的身子。
据相关资料记载:毕加索和一些立体派画家曾多次来到埃菲尔铁塔下,注视着这个庞然大物-人类工业文明的象征,感叹钢铁结构客观的力学形式和材质带来的视觉上的美学形式。
被古希腊哲人“膜拜”过的几何形重新被立体派画家利用,那种简洁的直线条和几何造型被毕加索提炼成了绘画元素运用到作品当中,“块状、几何解构”形成了他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绘画样式和风格。
此时的绘画形式不再满足剧情般的阐述和描绘真实的人物场景,而是更注重社会价值内涵的挖掘与个人情感的个性化表现。
工业化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金属断面的平滑感和粗糙感,那种工业品的硬质面、软质面和条纹面的质感给艺术家以启迪,促使他们的作品形式不再满足细腻光鲜、平整无痕的处理制作,而更加注重“符号化”的提炼与画面机理的保留。
三传统的“绘制品”与现代的“现成品”艺术家杜尚表现得更为彻底,他干脆拿“现成品”来替代绘画作品,突破了艺术作品中“现成品”与“绘制品”的样式界限。
1917年杜尚将一个在陶瓷商店买来的“小便池”签了个名字,取名《泉》,当做一件美术作品交给了纽约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一个权威性的展览会。
这件作品使他开创了“后现代绘画”和“装置艺术”的先河,颠覆了以往艺术品需要艺术家自己制作的习惯,他利用“现成品”取代绘制品,将生活中日常用品变换场合和视角,并从中发现新的形式美。
按照一般传统的说法,杜尚的这种做法是有意打破传统,进行突破,建立新的作品秩序,但经笔者研究发现,杜尚此举固然有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的因素,但非主要原因,从下面他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所谓反艺术和所谓的创新主要灵感来源是“有趣”。
他曾这样评价过同为画家的兄长:“他汲汲于名声,但我没有目标,我只想独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杜尚喜欢无功利地遵循着自己的天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是对过分浮夸艺术中的“自我”和“艺术中的宗教”的一种蔑视;他的思维和他的艺术表现方式与常规的艺术标准格格不入,他曾在一份重要的文件中写到:“我的目标是对运动的静态表现,是关于一个运动过程中的形体的各种位置的静态构图,而并不想通过绘画达到一个电影的效果。
一个形体在穿过空间时将留下一条线,当另一个形体沿着这条线运行时将产生另一条线。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将运动中的人物转化为一根线条而非骨架。
简化,简化,再简化,这是我的想法,但后来我的目标转向内在的世界。
后来,再紧跟着这个想法,我进一步认识到艺术家可以使用任何东西:点、线最惯常和最寻常的,去表现他要想说的”。
有人说他这种行为是反艺术的开始,他辩解道:“人们可以这么去认为,但是对我来说,我根本没有什么有意识地去考虑我应该这么做或应该那么做,我只是做我认为有兴趣的事罢了。
”“有趣”是杜尚的生活原则,这位天才“痛恨”对生活持严肃的态度,在他看来,人生没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
杜尚这样的生活态度在低层次的思想水平上可以体现为“胡闹、放纵”,在高层次的思想水平上可以体现为“幽默”。
“幽默”正是杜尚看人生看世界的立足点,他的艺术成就、艺术形式都是从这一点不肯煞有介事的幽默劲儿来的。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杜尚的作品是“非艺术”和“反艺术”,笔者对此说法保留不同意见。
首先杜尚作品中利用的大多是工业制成品或半成品,笔者在此称为“现成品”,如陶瓷、自行车轮、衣帽钩、化妆品的包装、棋子、门板、金属架……这些物品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造型感”,是当时工业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浓缩符号,这些物件被艺术家当成创作元素重新布局,从“绘制”变成“现场展示”,只是换了一种手段,更新了一种观赏形式,怎能说是“非艺术”?杜尚曾经说过那件陶瓷(《泉》)颠倒放置就会迸发出优美的弧形曲线,本来就有艺术感,仿佛是一件慈祥的圣母像。
再说杜尚的“反艺术”。
杜尚的“现成品”只是基于传统艺术样式的一种发展,一种顺应时代的革新;是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介质的转换,是社会发展的各种思潮左右了艺术家思维方式的自然体现;是传统艺术样式与现代艺术样式的继承和发展;是各种艺术风格的并存,而不是“此艺术形式”反“彼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