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席:黄仁宇“大历史“的现代性解读——以《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为中心的剖析

合集下载

对黄仁宇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重新审视——基于《共产党宣言》的视角

对黄仁宇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重新审视——基于《共产党宣言》的视角

黄仁宇的晚近著作《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将资本主义概念的讨论从西方学界引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学界,并由此阐发了中国大陆学者一系列有价值意义的理论探讨。

此波风潮虽然已过去近20年,黄仁宇也去世近十余载,但资本主义概念的纷争时至今日仍在激烈进行。

“资本主义”这一学术概念真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像黄仁宇所说的,因为马克思等人以“病理学家”的视角,将资本主义概念作为人们批判的对象,被人们熟知并广泛使用。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中国革命社会语境之下(在中国,资本主义正好作为社会主义的对立面和参照系而被人们加以批驳)。

黄仁宇希望去除意识形态的考虑因素,以纯粹历史学家的目光审视资本主义概念的生理性特征。

与此相反,此文的目的则是回归批判资本主义概念的“病理学家”视角,从反面来审视黄仁宇的观点,从中找出黄仁宇历史分析的遗漏与欠缺之处。

一、《共产党宣言》语境中的资产阶级及其历史终结诚如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所说的,马克思于1867年,即《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正式出版发行近20年之后,“仍不知有此名目(资本主义)”[1](P243)。

对于马克思到底在其发表文献内是否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2]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宣言》这篇文献内,马克思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德文Kapitalimus或英文Capitalism)”一词及其相关表述。

与资本主义概念相对应,马克思所用的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modernbourgeoissociety)”[3](P26),或者也被人们理解为“市民阶级社会”[4](P18)。

在马克思笔下,资产阶级社会同之前的其他社会形态相比,有不可比拟的历史进步性,这在《宣言》的第一部分就已经明确说明。

资产阶级因为开拓了世界市场,改进了生产工具,加上交通极其便利,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3](P31)但是,马克思主要是以病理家的身份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缺陷及其内在固有矛盾进行系统地批判。

评《21世纪资本论》

评《21世纪资本论》

宽广的尺度,狭窄的视野——评《21世纪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凭借书评而非书的内容,法国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以下简称《21世纪》)迅速走红,经美国凯恩斯主义者的全力宣传,这部“史上最少被通读的畅销书”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轰动。

收入分配[1]乃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永恒主题,就像文学中的爱情,或者哲学中的心和物。

与文学和哲学不同,收入分配的话题热度呈现出模式化的周期波动。

在泡沫膨胀的繁荣年代,人们忙着抢占风口,相信连猪都可以借力飞起来,无人关心分配问题。

一旦潮水退去,发财的梦想随着泡沫破灭,裸泳者方在沙滩上大喊起来:是谁扒了我的裤子?!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无数家庭的积蓄被一扫而光,美国人千夫所指,自然是作恶多端的华尔街,“看那些没有良心的金融大亨!”惊恐的德国白领则将矛头对准政治上永远不会错的犹太奸商。

2008年没有什么不同,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中产阶级再次占据道德高地,为自己过去的无知与疯狂寻找理性的辩解。

总统和议员们假装义愤填膺,抚慰假装无辜受伤的子民,修改游戏规则,用税收的钞票换取他们的选票。

剧本和角色都没有变,只是换了舞台和演员,还有为他们敲边鼓的乐队。

大戏的精彩不在动情的演出,而在戏说的科学画皮。

皮凯蒂拿出长达一个多世纪、涵盖几十个国家的数据,掷地有声地宣布:糟糕透了!过去三十年间,世界主要国家的收入分配持续恶化,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用钱赚钱,富者愈富,而劳动者收入的份额不断下降,贫者愈贫。

作者接着用一个疑点重重的不等式外推,预言这种糟糕的趋势不会改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没有自然的力量和机制能够自动调节收入分配,除非政府采取坚决的措施,比如说皮凯蒂建议的资本税。

坐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皮凯蒂引用前人的分析,暗示社会将陷入剧烈的动荡,例如马尔萨斯推断的瘟疫和战争,或者马克思所预言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这就是《21世纪》的逻辑梗概,余下的便都是数据,和那个划时代的前《资本论》相比,肤浅可爱得像卡通米老鼠。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读《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历史的主角》之收获倪端著,新世界出版社:北京,2012这本书是倪端先生将黄仁宇先生的著作中的大历史观之精华浓缩给读者的一份厚礼,也体现了作者对黄仁宇先生历史观的感悟!本书包含了《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十六世纪中国明代之财政与税收》、《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和《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精华,是历史专业与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在短时间了解黄仁宇先生历史观的好书,于我而言,收获颇多!我就将读后的收获简略归纳如下:一、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的决定作用。

关于为何中国政治早熟,为何中国统一是常态的问题给出了耳目一新的解释。

首先是治水问题,其次是气候问题。

黄河频繁泛滥,需要上下游齐心协力治理,在治水的过程中也孕育着统一的命题。

我以前也读过类似的观点,比如大禹治水,因为治水成功被推举为领袖,可见治水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的气候属于东亚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救灾、防灾需要统一的中央政府之外,还需要广大的地盘以防灾,所谓“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历史人物难以左右时局的命运。

在这一点上,倒让我对历史人物充满同情。

黄仁宇先生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先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他存在的合理性,再分析其褒贬。

这就站在了很高的点上,减少了个人感情偏向与政治倾向,减少了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评价,而重点评价其对历史的作用,果然有大历史观的评论风格。

三、黄氏中国历史分期法。

黄仁宇先生将中国历史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秦时期,是制度与文化的奠基时期;第二阶段是第一帝国时期,确定了中国历史的主调;第三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社会的重新整合;第四阶段是第二帝国时期(隋唐宋),尝试货币改革的失败;第五阶段是第三帝国时期(明清),表现为收敛与退缩;第六阶段是鸦片战争后,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革命。

历史分期是后人对过去历史的看法,是针对历史时期的特点划分的,因此着眼点不同,分期法就会有别。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有感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有感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有感杨景超首先通读全篇后,我了解到:作者黄仁宇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

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

书中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将资本主义综合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

作者在书中提到法国历史家布罗代尔(他亦是作者常引用之人)对资本主义的考证:“资本主义”一词被认同和广泛使用是20世纪初才始于宋巴特的《现代资本主义》,一个马克思从未使用过的名词却被用于马的规范之中。

然后又分析了陶蒲把有关资本主义的论文归为三种学派:一种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马克思学派;一种注重资本主义精神——韦伯等德国唯心学派;一种注重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其余第三派。

而从技术的角度讲黄仁宇也认为自己属于第三派,只是不仅是经济上的蜕变可以归纳。

之后,他又以常用的“大历史”视角,与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历史比较详细地论证了中国是否产生了资本主义以及未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委,简单说来就是:其志不在此——不仅不能产生也无意于产生。

随后作者指出陶蒲的三种学派中第一派即马派对中国之出路并无具体指示,第二派即德国唯心派韦伯又带有种族主义的阴影,第三派中布罗代尔“缺乏可供证实的假说为主宰作领导”皆对急于改革的中国没有帮助,于是他提出了资本主义“超越国界的技术性格”:资金广泛的流通、经理人才的自由雇用以及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三个条件,而他们又全靠信用,信用又赖以法制,法制以保护私有产权。

黄仁宇先生对资本主义的思考,时间往往上溯千年,先从13世纪的威尼斯城市共和国谈起,然后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法国俄国中国,资本主义就作为一种强烈突出其经济特性的组织和运动,犹如一滚滚洪流在冲刷、扫荡、重塑这些国家上层结构或下层结构。

历史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13】

历史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13】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13】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中国人取名很有讲究,一般而言,以字定辈者,都将这些辈份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

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份。

你认为这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2.孔子周游列国时,路上多次遇险。

在陈国的匡邑,被当地的士兵和百姓围住五天,弟子们惊恐不安。

孔子安慰大家说:“周文王虽然死了,他的事业不是落在我们肩上了么?如果天意要消灭文王的事业,就不应该让我们为‘道’而奋斗;如果天意保留文王的事业,那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A.孔子对周礼产生了怀疑B. 孔子希望掌握政权C.孔子对君子的人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D. 孔子维护周礼的坚定信念3.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导致秦末农民起义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2011年1月29日,新华社全文播发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下列哪些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①马钧发明的翻车②井渠③都江堰④水排A.①②③ 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旧唐书·文苑传·元万顷传》“善属文,放达不羁…朝廷疑义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

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朝廷设“北门学士”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弥补宰相政事繁多而才干不足的缺陷C.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皇权统治D.监察宰相减少政治腐败6.杭州今洋坝头附近是南宋彩帛铺集中之地,当时著名的有刘家、吕家、陈家、钮家彩帛铺。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内容概要:作者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

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黄仁宇。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黄仁宇能够撇除“主义”的意识形态偏见,公允的看待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经济变革和政治变革的“资本主义”,还原它本来的面目。

度史可以明智,很多喜欢借古喻今的人们也能通过历史了解发展的轨迹——虽然人类的意识行为是不能和自然现象的稳定、一致相媲美,但是如果将人类的发展放到更长远的历史中看待,就会发现:所有的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是由最基本的人性作为支撑的,诸如贪婪、恐惧、自私之类的。

黄仁宇的笔锋一如往常放入大历史的背景中,从细枝末节中发现规律和联系,通贯古今,又满含着东西方的区别和未来的思考。

资本主义并没有社会主义信仰者宣扬的那么丑恶,也没有自由经济学家相信的那么美好,因为说到底者不关剥削的事情,也无关“资本”,从威尼斯出现资本主义的雏形一直到今天的四百多年,今天的人们可以更远距离的评价资本主义的本质。

在黄仁宇的笔下资本主义事关法制建设、底层的自由流通,以及提供给不同阶层的人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们也不用心怀芥蒂得用政治信仰武装我们的思想,毕竟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而不是怪物,或许有一天它不与时俱进了也会走向终结,或许它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一个“资本主义”的名字已经不能代表人们曾经赋予它的意义),从而能够走下去。

今天看来这样的讨论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是在黄仁宇出版该书的年代,这样的讨论还是有些离经叛道,但是不啻为一部发人深省的好书……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黄仁宇的书一直标榜着“大历史”,此书也不例外。

黄仁宇为大历史作证

黄仁宇为大历史作证

黄仁宇为大历史作证- -黄仁宇先生应算是史学界的异数。

他半路出家,发愤苦攻,在大多数国人已经子孙绕膝、准备颐养天年之时,而终能以一介白首而成为有所成就之职业历史学者,其人之愍志学术之毅力,在这个崇尚未老先衰和不学无术之时代,凿要让人敬佩。

他从为大多数人视为学术生涯终点之时际出发,年五十七始发表第一篇著作,到今以八二高龄谢世,中间凡二十五年,勤奋终始,笔耕不歇,学术造诣亦日臻完善;夫子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之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完美之发扬。

因此,无论其学术造诣如何,其史家地位该如何评定,其人谨严的追求学问之治学精神,亦足垂范后人。

摘自中国理论图书网今年一月八日,是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位以《万历十五年》等著作享誉海峡两岸的历史学者,三联书店与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同步出版了黄仁宇的博士论文《十六世纪明代之财政与税收》,同时联经还推出了黄仁宇长达40万字的回忆录《黄河青山》。

据黄仁宇多年好友、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总编林载爵回忆,黄这本回忆录于1980年至1983年写成,原稿经过多次修改,只剩下1/4。

黄仁宇定稿之后就将英文手稿束之高阁,不作任何增删。

黄曾向林载爵表示,这本回忆录必须等死后才能发表。

去年黄去世后,手稿由黄夫人寄给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才有今天的新书出版。

1980年黄仁宇因学校缩编而遭“停职,内心抑郁不已,因此借回忆录一浇心中块垒。

《黄河青山》一书在写法上并不着意于时间前后的逻辑演绎,反而随着思绪,笔锋任意穿插交叠。

林载爵认为,“黄仁宇一直不融于美国主流史学、汉学界,不断受到无情的批评,作品出版动辄遭挫。

黄仁宇在《黄河青山》卷首以第三人称写道:“为了独排众议,黄仁宇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

尽管如此,黄仁宇的作品中译本还是影响了海峡两岸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而且他的影响力至今仍旧不衰。

据黄自己估算,截至1996年全世界有关他著作的所有语版总销售量加起来达60万多本,仅《万历十五年》一书在内地和台湾就分别有20万册的总印数,可见他的知音并不少。

黄仁宇及其历史观

黄仁宇及其历史观

黄仁宇及其历史观作者:师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6期摘要:黄仁宇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历史观及其系列著作在国内学界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他在多部著作中一再强调,要“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而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实现金融管制与数目字管理”,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以丰厚之学识、独到之视角,在知识大众之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史家的品牌。

关键词:黄仁宇;历史观;技术;道德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216-02黄仁宇先生应算的是20世纪中国史家中的一个异数。

他半路出家,发愤苦读研究,以花甲之龄方发表首部著作,此后25年笔耕不辍,终成一家之言,登上个人学术事业的顶峰;更以其宏大的视野,充满魅力的笔调写出华人世界中极具代表性的普及版本的历史书籍,倾倒了无数读者。

他对学术的执著精神,让人敬佩。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抗战爆发后从军,进入《抗战日报》后又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后即以少尉军官的身份,参加抗战。

抗战结束,他阴差阳错的考取了美国陆军参谋大学,1948年毕业,即被派往国防部。

其具体的工作是接待国外来访的五官,向他们介绍内战的各种情况。

他对这种状况很不满意,“少年投笔从戎,为了报效祖国”。

按黄先生的话说,是“学习未成先习剑,用剑无功再读书”。

他于是毅然在1950年退出军界,漂洋过海,到美国读书。

这一年,黄先生已经32岁,他从本科开始读,到1954年,获得学士学位,到1957年获得硕士学位;但获得博士学位,则是在七年后的1964年。

他相信治史从断代开始最稳当,于是读博士他选择了明代的财政问题。

读过相关资料后,他发现《明实录》是一部相当完善的文献,他以每天50页的速度,用五年多的时间,全部将其读完。

对于自己所选择的这项职业,黄仁宇曾作了这样的描述:历史学家不能自由创造人物,把他们的生命小说化,以求故事精彩动人;也无法采取艺术的美学角度;也不可能展现新闻人员的当场识见,观察到历史成形的过程。

黄仁宇与资本主义研究述评

黄仁宇与资本主义研究述评

呈壁垒!生三塑占kexuejiao yujia思品教育研究黄仁宇与资本主义研究述评每蕉(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院历史系上海200241)【摘要】黄仁字开始研究资本主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我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一文到<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这部专著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论著,黄仁宇对资本主义作了深入的研究。

他通过“技术”、“数目字管理”的独特视角。

对研究资本主义的三派学说进行了批判,从而构建了其“技术辩证”的资本主义观。

其研究之目的正是为了在中西历史比较中寻求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长期革命”的经验解释,并通过考察世界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来加以论证。

I关键词】黄仁宇;资本主义;技术辩证;数目字管理纵观黄仁宇先生的一生,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无疑是其学这里赞成布罗代尔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

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制术生涯中最有影响和分量的学术成就之一。

然而,尽管黄仁宇度存在几百年,可并没有自称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研究的一系列专题文章及其专著《资本主义与二十这个名词并没有出现在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这个名词的出现,一世纪》自刊出以来也引起过很大反响,但学界却很少有人对最初纯由于反对者的攻击。

经过俄国十月革命,不仅在言辞上此进行专题考察。

台湾学者赖建诚撰有《热度与亮度:细读黄反对的声浪达到最高潮,而且行动上也达到最剧烈的阶段。

仁宇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书评长文,算是一篇较为其实,对于学术同题的诸多争论往往归根结底是对概念和全面介绍和评论黄仁宇资本主义研究的专题文章;而大陆学界术语的争论。

早在19世纪末,李凯尔特(Ken rich Rie k ea)就认则更是鲜有对其真正重视者。

然而,人们如果对黄仁字的资本为概念的形式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研究结论,所以对概念的使用主义研究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其学术思想尤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超出了这种范围就会失去对其争其是他成一家之言的“大历史”观了。

【马基作业】《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书报告

【马基作业】《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书报告

《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讀書報告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黃仁宇的《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這部645頁的大部頭書看完了。

由於作者的寫作背景、環境和當代中國有一定距離(學習時代為後五四時期,寫作時代為美利堅合眾國時期),這本由英文翻譯過來的書讀起來十分難懂,不過考慮到黃仁宇的書有觀點的學習意義,所以就堅持下來了。

這本書有40萬左右字,描述了資本主義13、14世紀從義大利半島威尼斯發端,沿著海岸線不斷開展延伸、席捲全球的歷程。

作者將資本主義描述為一場經濟、政治運動,其目的是建立資本主義經濟組織。

該經濟組織的功能被定義為:在社會低層各種經濟要素可以自由交換,在高層則達到數目字管理。

各個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或民族,無論是採取和平還是暴力形式,其最終結果都是為了建立起這樣的經濟組織。

通過這本書,黃仁宇用技術分析法來解剖資本主義。

作者先考求了“資本主義”一詞之由來,分析了歷史上的有關資本主義的幾種學說。

同時作者特別指出,資本主義與意識形態掛鉤是在冷戰之後,附帶強調“中國明末產生資本主義萌芽”一說不可取。

最後作者將資本主義歸結為一種劃時代的組織與運動。

具體而言,資本主義具有如下三種技術性格:信用的廣泛發展(wide extension of credit)、經理人才不顧人身關係的雇用(impersonal management)、技術上之支持因素通盤使用(pooling of service facilities)。

以上三個條件的開展又有賴社會內各類經濟因素都能公平而自由的交換,然後所有權與雇傭關係才能重重相因,構成一個大羅網,並不斷擴大。

依據上述觀點,按照資本主義在各國產生及發展的先後,作者一一再現了歐美各國資本主義形成的歷史。

為什麼資本主義會首先在威尼斯產生?為什麼美日德容易產生資本主義,法國卻大不易?為什麼中俄更是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看完這本《資本主義與21世紀》後,算是模模糊糊地有了一點認識。

說到這裏,我不得不對鄧小平表達敬意。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1看一个时代的功过是非不能只从一个层面来看,应当从多角度来分析,当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时,才能客观公正地分析该时代的成败得失。

从得失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不仅可以使我们有睿智的眼光得以自省,而且可以借鉴到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上,使我们有个科学的指导思想帮助我们不断地调整思维状态。

以史明志,以史鉴今,《万历十五年》就是这样一本值得我们反复多读的一本难能可贵的好书。

作者以万历十五年为名,展开话题论述了万历年间的诸多方面。

万历十五年虽看似为平平淡淡的一年,但这一年之后好多小细节的变化却掀起了巨大的时代波澜。

历史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巨大成就的造就,还在于事物肇起之初处于酝酿中的有机结合和变化。

作者从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世间已无张居正等多个章节写了万历年间的各种风俗制度等。

首先,万历皇帝。

1572年,不满10岁的万历皇帝即位了。

多年的精心求学,万历的学习取得了很大的长进。

万历小皇帝谨遵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尊师敬长辈。

首辅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左膀右臂,万历小皇帝的课业由他来把关教授,政府众多的重要决策也是由他拍板定案。

小皇帝对张居正充满了尊敬之情,对他精心敬业的奉献精神大加赞扬,并且把一些名贵的珠宝和进贡上来的物产赏给他,真是皇恩浩荡。

幼年的万历皇帝对这种大臣的扶持百般地感谢,可是等到他成年后开始拥有自主的决策权时,他奋发图强地想做一代明君,想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开创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可美好的愿望或者是蓝图总是事与愿违。

当一个时代的轮轴运行到最后时,一些制度或者是陈腐的事物会成为这轮轴中的一些颗粒,阻止社会的进步发展。

到了万历年间,整个朝廷成了一个运行缓慢的机器,大臣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加于皇帝身上的义务越来越多,皇帝赤裸裸地成为上层阶级的代理人。

这时,皇帝失去了高度的权利实行权。

比如,在立储君一问题上,大臣与皇帝之间争执了很多年,最终以万历的沉默和消极抵抗使整个朝廷失去了励精图治的机缘。

2023年《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

2023年《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

2023年《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2023年《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1近期,拜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加深了原来记忆中有关中国古今历史的条线印象,体会到作者负笈海外转换视角、重点提取综合评判的良苦用心。

鉴于读得有些散漫,而中国历史之漫漫征途、悠悠流长,其间奥妙玄机,非著说之人一册黄卷可以蔽之,亦非捧册之人一时可以察之、一刻可以识之,进而揣测作者或是没有言尽,宽宥鄙人亦是体尝有限。

故此,作者以宏观综合论之,鄙人从小我主观臆想,读史于此册,品读在其外,随着零星感悟,简要、散漫作一读书笔记。

一、本书架构及史学观点正如自序篇中概括的一样,以“中国大历史”命名本书,作者旨在将宏观视野这一观念引导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

(一)由于负笈海外,授课对象是非本族的异国子民,作者曾怀疑讲述历史知识的意义及实用价值,辗转反思之后,最终决定广泛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在与西欧史及美国史有了幅度与层次上比较的基础上再加以研究。

(二)对既成事实、不可逆转的史实,更多专注于考虑其积极意义及前后连贯的出处,而不以个人之恩怨爱憎当作历史转折点。

(三)不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而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促成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文字摘自自序篇,稍作整理)~鄙人在阅读“安禄山的反叛”、“王安石的变法”、“数字管理还没成熟”、“张居正与万历皇帝”等篇章时,对作者的宏观综合分析法逐渐熟悉并认可,对其通过讲说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朝代有关“政府抽税”的历史演变,论证“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经济体制”的观点慢慢领会逐步接受。

或许这些观点在历史课本中有所提及、野史小说中早有影射,不敢确说是作者首创或独创,但确是鄙人第一次跳出政治形态、道德意识去读史,改作因循本书倡导的“大历史”似的叙述、点评去理解一段历史,体会经济体制、技术条件等其他因素对于历史、社会、国家(朝代)演进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们是如何作用于当时、广泛影响于后世的。

资本主义与21世纪读书报告

资本主义与21世纪读书报告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有幸读了这本黄仁宇先生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这本书,本来觉得这会是一本传统的纯粹描述历史的书,但是读后发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他用它一贯以来使用的所谓“大历史”的宏观视野系统的讲述了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社会转型的历史路径,他所列举的几个国家都很具有代表性。

看这本书的目录,你会发现他的脉络非常清晰,首先黄仁宇先生在第一章引出了资本主义这个话题,由它的名目由来谈起,诉说了这个名目由来的历史,各个学派的观点,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资本主义,之后的几个章节中,分别讲了威尼斯,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国和中国在历史道路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是破灭,它以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

读这本书首先要理清“资本主义”这一词语的涵义,首先在13至14世纪之间出现于意大利半岛,可是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一名词却产生在几百年后。

从开始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以今日世事变化之剧之速,也可以算得“曾经沧海”。

本书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从西方史学界关于资本主义的各派研究着手,而抛开所谓阶级立场,感情好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功能,其主要技术特征为:1、使资本广泛流通;2、经理人员可以量才适用;3、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得以全盘支配。

一个国家只有达成这三个要素,才能称得上资本主义。

分析了陶蒲把有关资本主义的论文归为三种学派:马克思学派(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以韦伯为代表的德国唯心派(注重资本主义精神)和其余第三派(注重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

而从技术的角度讲黄仁宇先生认为自己属于陶蒲所谓的第三派。

随后作者指出陶蒲的三种学派中第一派即马派对中国之出路并无具体指示,第二派即德国唯心派韦伯又带有种族主义的阴影,第三派中布罗代尔“缺乏可供证实的假说为主宰作领导”皆对亟待改革的中国无所帮助。

至于为什么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作者用了一个比喻,他的答复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

怎样看待21世纪的新资本主义演讲稿

怎样看待21世纪的新资本主义演讲稿

怎样看待21世纪的新资本主义101703倪吉鑫 103172张磊 101704王安 101712张振 101687孟霏 101689邵艳芳“在人的本性中蕴藏着两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关爱他人。

资本主义利用了人性中自利的力量,取得了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但这只服务于有钱人。

而穷人就只能依靠政府援助和慈善。

21世纪的新型资本主义需要对此进行调整,通过市场的力量以及制度创新,来服务穷人”。

这是比尔•盖茨在2008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发表的《21世纪的新资本主义——“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演讲的开篇第一句话,抛玉引砖,今天我的演讲的题目就是《怎样看待21世纪的新资本主义》。

让我们把目光转到90多年前的1919年3月,正面对另一场经济危机的经济学家弗拉基米尔•列宁论述了当时资本主义所遭遇的困境。

然而,他却不情愿地写下了这句结语:“那种认为资本主义无法摆脱当前危机的想法是错误的。

”事实证明,尽管与列宁所持的某些观点不同,他的这个预期是相当正确的。

尽管美国和欧洲市场在上世纪20年代遇到了更多问题,随后是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可在二战结束后的漫长时间里,市场经济迸发出异乎寻常的活力,令全球经济在过去60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扩张。

但好景已不再,至少眼下是如此。

2008年在美国突然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加剧,尽管政府动用规模空前的公共资金,从现在的局面看来,其阻止危机的努力却几乎丝毫未见成功。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依然十分混乱,房利美、房地美、AIG被美国政府接管,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美林并入美国银行,今年美国更是关闭了64家破产银行,还有这段时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以及中东地区的混乱,都与这场经济危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困境,人们目前产生的最强烈疑问,与其说是资本主义的终结,不如说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变革的必要性。

2009年1月在巴黎举行的“新世界、新资本主义”研讨会上,以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为首的人士展开了激烈讨论,而“新、老资本主义”概念的提出,在其中发挥了催化的作用。

坐视世界如恒沙——谈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念

坐视世界如恒沙——谈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念

坐视世界如恒沙—谈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念近得海外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的三本书:《放宽历史的视界》、《资本主义和二十一世纪》和《地北天南叙古今》。

三本书用一种生动活泼的体裁系统地讲历史,推事及理,有叙有议,虽然文字范式或许此间读者不一定很熟悉,但只要读下去就会尝出兴味来。

所得印象之最要者是书中屡次出现的“大历史”(m acr ohi st or y)的观念。

言其是最要者,是因为它涉及指导人们观察历史的一条通路。

这是个历史观问题。

“大历史”之“大”,自然非关细节,而在于规律。

黄先生自己解释就是“用长时间远距离视界的条件重新检讨历史”。

我想略近于司马迁之“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南宋周密在《齐东野语》自序里记述周密的父亲如何用周氏先人的“手泽数十大帙”来训示周密,说只有周氏家乘不可删,而国史之论异,每多“私意”,因而“国史凡几修,是非凡几易”,意思是史无信史。

这是指某些具体史实和它们的细节而言。

近哲冯友兰先生在30年代写《中国哲学史》时也曾说、晚年写《中国哲学史新编》时又重说,写出的“历史书”与真正演过的历史永远不可能完全契合。

他说的也是指史实以及古来哲学家们的思想。

我想,这正是历史研究之所以没有止境的原因;否则,天下有一定本便可了事,何劳没完没了地炒冷饭。

殊不知历史并非由人摆布的物件,总时有新资料、新看法冒出来。

因此大学要设历史系,研究所也有各种历史研究所;许多史学家皓首穷经,无非此史。

若夫黄仁宇先生之所谓“大者”,却不全是周密和冯先生说的那些意思,当然要重史实,但着重点却放在历史何以如此、而不如彼,即论证“历史的长期合理性”(l ong-t er m r at i onal i t y ofhi st or y)。

就像“资本主义”这种怪物,从萌芽到形成,是在西欧的历史长过程中进行的,它是“动态”的,并不是谁先打好了腹稿然后写出来的文章,是先有其物,后得其名的。

资本主义肇始于中世纪后,而有“资本主义”之称谓则最早是在19世纪。

李席:黄仁宇“大历史“的现代性解读——以《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为中心的剖析

李席:黄仁宇“大历史“的现代性解读——以《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为中心的剖析

作者简介: 李席 (1983 - ) , 男, 安徽颍上人,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
6
予 “历史的长期合理性 之理解, 从而完整地阐 “资本主义 ” 观。 释了其技术辩证的 事实上,黄仁宇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既不同 于政治经济学家,也不同于哲学家和文化学家, “资本主义 ” 他是用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考察 的;同 “他融个人经验于史学 , 为治史打开了一扇新 时, “资本主义 ” 做出了新的解释, 的窗口 ” , [ 2 ] 不仅对 而且其最终目的则是要从把钥匙 —— [3] “技术辩证 ” 找对历史的技术辩证 ” 就是 。 所谓 指,要从客观的 “技术 ”经验上而不是从主体的 “道德 ” 观念上对历史做出解释, 用黄仁宇自己的 “ 话来说就是: 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 不是从道德 [4] 的角度检讨历史 。 ” 台湾学者南方朔先生曾指 出,黄仁宇的研究是从“经济历史学的角度切入 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希望透过这个逻辑去联 系今天的中国 ” 。 [ 5 ] 事实上这里已经触及了黄仁 “大历史 观的现代性解释特点 。 宇 “技术性格 ” 二、 资本主义的 及其定义 从黄氏诸多史学著述中我们不难发现, 其学 术思想的很多方面受到了法国年鉴学派尤其是 [6] 布罗代尔 (F. Braudel ) 的影响 。 据布氏考证, 马 “ ” 克思生前并没有使用 资本主义 这个词, 而事实 上要到 20 世纪之初,这个名词才在政治论坛的 争辩中,轰轰烈烈的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反面,于 是在很自然的情况下, 便被归并于马克思主义的 自此, 奴隶社会 、 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 规范之中 。 由于《资本论 》的影响而被视为人类社会演进的 三个阶段 。 并且布罗代尔认为, 这个名词在出现 过程中的含糊不清, 可能是由于它成为一种政治 资本主 上的名目所致, 从而自 20 世纪初年以来, 义即被重重堆压着不同的意义 。 黄仁宇借重布氏的观点并进而指出, 历史上 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几百年,可并没有自称为 “资本主义国家 ” ; “资本主义 ”这个名词并没有 出现在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这个名词的出现, 并且经过 最初纯由于反对者的攻击而被使用的 。 俄国十月革命, 不仅在言辞上反对的声浪达到最 高潮, 而且行动上也达到最剧烈的阶段 。 黄氏对 此表达的意见非常清楚: 资本主义体制是早就产 一词却是后来才发明的, 生了的, 可“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 ” 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 词的运用被强化了, 因为社会主义倡导者信奉阶 “资本主 级斗争理论, 斗争就要有斗争对象, 于是 义 ”就变相为被斗争的对象,这个概念的存在也 便有了依据 。 [ 7 ] 429 正如 19 世纪末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李凯尔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作者:黄仁宇第一章问题的重心“资本主义”是一个常用的名词,不时出现于众人笔下和口语之中。

可是要给这名词适当的定义,则非常困难。

不仅各种书刊作者坚持己见,即使我们引用到“资本主义”这四个字,也可能前后用意不同,更害怕旁人顿生误解。

这问题若不得澄清,则可能成为社会上思想冲突的根源,亦可能影响到各个人的人生观,使我们对世事惶惑而觉得没有主宰。

以一个常用名词而会产生如此多问题,大概因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牵涉的地区广泛,历时久远,迄今尚未停顿,且又与现代生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近世纪中主要的战争与大规模的动乱,通常都与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资本主义,既可以当作快乐与新生命之原动力,也可以视为许多失望与灾害的渊薮,因而我们无法在理智上或情绪上漠然视之。

虽然一般作家认为资本主义形成一种经济生活的现象,首先在13至14世纪之间出现于意大利半岛,可是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一名词却产生在几百年后。

纵然如此,从开始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以今日世事变化之剧之速,也可以算得“曾经沧海”。

对西方而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因为1929年经济恐慌的记忆犹新,各界批评资本主义的文字很多,组织工会,防制托拉斯,提出社会福利的立法,亦与当日提倡资本主义者的立场相反。

直到东西冷战之后,才有人以在资本主义的旗帜下自豪,才有人倡说它与西方社会中之自由不可分割。

可见得历史上的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

资本主义——名目之由来法国历史家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研究资本主义多年,他的考证如下:资本主义为这三个名词[其他两个名词为“资本”(Cap-ita)及“资本家”(capitalist)]之中最带激动性的一个,曾经促使历史学家及辞典专家拚命追究而尚无定论。

据陶查特(Dauzat)说,此字眼曾见于1753年之《百科全书》,它并赋予奇特的意义:“富裕之人的景况。

”这种说法可能不正确;因为此一文句迄今未为后人觅得,仅见于1842年黎察(J.B.Richard)所著《新法文广义》)(Enrichissements de la languefrancaise)一书中。

从黄仁宇的“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与西式现代化的差异

从黄仁宇的“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与西式现代化的差异

从黄仁宇的“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与西式现代化的差异刘晨
【期刊名称】《西部学刊》
【年(卷),期】2024()10
【摘要】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以“大历史观”享誉史界,他以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发展为参照来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问题,认为中国社会不具备产生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五个特色,与以资本为中心的西式现代化有本质上的不同。

这是由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的。

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需注意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的联系;(二)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力;(三)应争取民众最大公约数,避免走向极端化。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刘晨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K207
【相关文献】
1.黄仁宇大历史观的终极关怀——中国现代化问题
2.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大历史观的多维探析
3.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
4.资本逻辑、市场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从西式现代化经验与困境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色
5.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了《我对“资本主义 的认识 》 一文, 基本上 确定了其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 的内容框架。该 《食货》 文初刊于台湾 月刊 1986 年第 16 卷 1 - 2 期 《 ( 1988 年初版于台 上,后收入 放宽历史的视界 》 北,大陆 2001 年由三联书店出版了增订本 ) 一书 《历史月刊 》 中。1989 年至 1991 年, 黄氏在台湾 上 “ 先后以专题的形式发表了一系列探讨 资本主义 的文章, 随后他将这些论文内容进行整合, 从而撰 《资本主义与廿一世纪 》 写出 这部专著 。 纵观黄氏的学术生涯,其作为一名海外华裔 史学家, 虽身居海外, 但终其一生都在关注着中国 历史的命运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事实上,他 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正是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 《我对 “资 历史 —— — 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史 。 从 本主义 的认识 》 一文到由此扩展而成的专著《资 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 及其相关的论著中, 我们可 以清晰地看到,黄氏作为一位阅历丰富的史学家 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 在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 世纪 》 一书中, 黄氏通过“技术 和“数目字管理 的独特视角分别对西方各主要国家 、资本主义思 想体系以及法国大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 “资本主 长期革命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意在揭示 并给 义 是什么这样一个学术界长期面临的难题,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31 卷 第 6 期 2010 年 12 月
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Vol. 31 No. 6 Dec. 2010
作者简介: 李席 (1983 - ) , 男, 安徽颍上人,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
6
予 “历史的长期合理性 之理解, 从而完整地阐 “资本主义 ” 观。 释了其技术辩证的 事实上,黄仁宇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既不同 于政治经济学家,也不同于哲学家和文化学家, “资本主义 ” 他是用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考察 的;同 “他融个人经验于史学 , 为治史打开了一扇新 时, “资本主义 ” 做出了新的解释, 的窗口 ” , [ 2 ] 不仅对 而且其最终目的则是要从中寻找对历史解释的 “寻 — 同所倡的“大历史 ” 观相承接, 一把钥匙 —— [3] “技术辩证 ” 找对历史的技术辩证 ” 就是 。 所谓 指,要从客观的 “技术 ”经验上而不是从主体的 “道德 ” 观念上对历史做出解释, 用黄仁宇自己的 “ 话来说就是: 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 不是从道德 [4] 的角度检讨历史 。 ” 台湾学者南方朔先生曾指 出,黄仁宇的研究是从“经济历史学的角度切入 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希望透过这个逻辑去联 系今天的中国 ” 。 [ 5 ] 事实上这里已经触及了黄仁 “大历史 观的现代性解释特点 。 宇 “技术性格 ” 二、 资本主义的 及其定义 从黄氏诸多史学著述中我们不难发现, 其学 术思想的很多方面受到了法国年鉴学派尤其是 [6] 布罗代尔 (F. Braudel ) 的影响 。 据布氏考证, 马 “ ” 克思生前并没有使用 资本主义 这个词, 而事实 上要到 20 世纪之初,这个名词才在政治论坛的 争辩中,轰轰烈烈的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反面,于 是在很自然的情况下, 便被归并于马克思主义的 自此, 奴隶社会 、 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 规范之中 。 由于《资本论 》的影响而被视为人类社会演进的 三个阶段 。 并且布罗代尔认为, 这个名词在出现 过程中的含糊不清, 可能是由于它成为一种政治 资本主 上的名目所致, 从而自 20 世纪初年以来, 义即被重重堆压着不同的意义 。 黄仁宇借重布氏的观点并进而指出, 历史上 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几百年,可并没有自称为 “资本主义国家 ” ; “资本主义 ”这个名词并没有 出现在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这个名词的出现, 并且经过 最初纯由于反对者的攻击而被使用的 。 俄国十月革命, 不仅在言辞上反对的声浪达到最 高潮, 而且行动上也达到最剧烈的阶段 。 黄氏对 此表达的意见非常清楚: 资本主义体制是早就产 一词却是后来才发明的, 生了的, 可“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 ” 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 词的运用被强化了, 因为社会主义倡导者信奉阶 “资本主 级斗争理论, 斗争就要有斗争对象, 于是 义 ”就变相为被斗争的对象,这个概念的存在也 便有了依据 。 [ 7 ] 429 正如 19 世纪末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李凯尔
“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的组织和制度, 定义, 他说: 内中物品之生产与分配,以私人资本出面主持 。 大凡一个国家采取这种制度以扩充国民资本为当 前主要任务之一,所以私人资本也在其政治生活 [ 7 ] 191 中占有特殊的比重。” 由此可见, 黄仁宇所说 “技术性格 只是实现资本主义的三个 的资本主义 条件,而其中的关键则是要以建立相应的法制来 体现。 按他的说法, 这种技术上的资本主义就是造 “数目字上管理” 的局面 。 成了一个可以在 三、 技术 、 数目字管理与历史的合理性 黄仁宇曾明确指出: “我们所谓的现代经济 。[ 11 ] 或资本主义, 实质上乃是一整套技术的应用 ” “技术” “所 那么 一词又当如何理解呢? 黄氏认为: [ 7 ] 340 谓技术, 就是不带意识形态的色彩 。 ” 因此, 从黄仁宇对这一概念的反复使用来看, 其不外乎 两层含义: 一是针对意识形态而言,就是指商业 组织管理 、 运作的手段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保 障; 一是针对传统道德观念而言就是确指法律制 度 。 事实上, 黄氏始终坚持并反复强调的一个观 “技术 ” 上的功效最终要归结到“数目字 点就是, “资本主 的管理 ” 上去 。 因而, 在黄氏看来, 所谓的 “技术 ” 义 就是通过一整套 的应用使商业规则与 国家法制有效结合,从而使国家能够实现“金融 “数目字上管理 ” 和 。 管制 ” “技术 ” 这种从 角度来审视历史的演进是非常 “数 独特的。黄氏反复指出, 一个国家从不能实现 ” “ ” 目字上管理 到能够实现 数目字上管理 , 历史在 “合理性 ” 。 长期的发展中才体现出它的内在 那么何谓 “历史的合理性 与 “数目字上管 理” 呢? 对此, 黄仁宇先生始终没有明确的说法, 但从其对这些概念的反复使用中, 我们便不难理 “数目字管理 ” “现代化 ” , 实质上是对 解了 。 所谓 这个概念的一种具体解说, 尤其强调了社会制度 “大凡资本主义社会 的现代性内涵 。 黄氏曾强调: 之产生, 必先创作一个国家的高层机构和社会上 新的底层结构, 次之则要重建或改组当中制度性 [ 7 ] 203 ” “数目字上管理 ” 由此不难理解, 就 的联系 。 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上层能够对广大的下层 通过中间的技术层面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沟 通联系,从而最终达到使一切数目字化,特别是 实现一切财政收支上的数目字管理,这样,整个 国家和一切社会关系得以彻底实现法治状态 。 黄仁宇所说的 “历史的合理性 ” 其所合之 “理” ,事实上乃是强调历史的前后承接和长期延 续。看这种延续性是否符合生成现代化各种因素 的历史进程,即以体制的健全和有效性作为国家 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衡量依据 。按黄氏的说法,就 8
特 (K. Rickert ) 指出, 概念的形式本身就构成了一 种研究结论,所以对概念的使用只有在一定范围 内才有意义, 超出了这种范围就会失去对其争论的 [ 8 ] 44 - 45 “资本主义 这一概念的出 黄仁宇认为 意义。 “一个现今的名词去囊括相当长时间 现就是这样以 “它反复众 的历史产物 。 [ 7 ] 191 他并不无告诫地说: 多的内涵 (connotation)我们不能不加解释即赋予一 个简单明晰的意义(denotation )。 [ 7 ] 192 在上述认识前提下,黄仁宇首先对研究资本 主义的三种学派进行了批判 。 第一派以马克思为 代表, 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第二派以韦伯等人为 代表,注重资本主义精神; 第三派注重货币关系, 认为资本主义的起源与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 将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分为三派, 乃 有关 。 事实上, 英国剑桥学者陶蒲 (Dobb ) 的观点, 黄仁宇在其著 作中多次引用了这种划分 。 黄氏认为这三派的研 究都不能让他满意 。 但较之前两种学派, 黄氏明显 较能接受第三派的研究 。 他将除了前两种学派之 外的相关研究都划入第三派,其中尤以布罗代尔 的观点对其影响最大 。 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黄仁宇曾赞叹地说:“在 我们的时代,对于这一课题最有贡献的学者无疑 [ 7 ] 379 是费南德 . 布罗代尔 。” 然而, 在资本主义的 起源问题上, 黄氏则认为布罗代尔的“整体史 ” 观 “他详尽搜 存在很大的缺陷, 而其最大的缺陷则是 集资料时未能将他自己所发现的有关资本主义的 “有关资本主义的原则 ” 原则容纳进去 ” 。[ 7 ] 31 所谓 “资本主义之成功端在它与国 即布罗代尔所说的: [ 7 ] 15 家互为一体, 它本身即成为国家 。 ” 黄仁宇在 “ 回忆录中曾指出: 这句话就像锋利的刀刃,一举 [9] 切开大部头的历史 。 ” 因而在研究中, 他始终坚 持并充分发挥了布罗代尔所发现的但并没有利用 “资本主义的原则 ” “资本主义在历 的这一 。 他认为 史上最重大的意义,在于每一个国家进入资本主 义体制时的动态, 亦即经过某种突破, 而情势不可 逆转 ” 。 [ 7 ] 31 另外, 布氏对货币关系和商业组织扩 展的重视无疑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 黄氏指出: “第三派注重资本主义之技术性格, 资本主义与远 距离大规模的商业不可区分, 资本主义一行, 批发 [ 10 ] ” 商开始管制干预零售事业 。 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黄仁宇 从“大历史 ” 的角度将资本主义置于现代化进程中 考察, 认为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有超 [ 7 ] 31 越国界的技术性格” , 并将此“技术性格 ” 归纳 、 资金的广泛流通; 、 经理人才不顾人身 为三点: 1 2 关系的雇用; 3、 技术上的支持因素。 [ 7 ] 31 - 32 从这种 “技术性格 ” “资本主义 ” 出发, 黄仁宇对 下了确切的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