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教案

合集下载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后赤壁赋》全文;(2)理解《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文学地位;(3)分析《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用典等;(4)领悟《后赤壁赋》中所蕴含的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后赤壁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文学地位;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3. 课文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典故的理解;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3. 将课文中所学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课文原文、注释、译文、创作背景等;2.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及其文学地位;(2)介绍《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韵律美;(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生僻字词、典故等问题;(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原文,分析韵律、对仗、用典等艺术特色;(2)剖析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联系现实生活;(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4. 课堂拓展:(1)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交流欣赏心得;(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背诵比赛等形式的活动,提高文学素养;(3)邀请专家讲座,深入剖析《后赤壁赋》的艺术价值。

(2)学生谈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背诵名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后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美,理解作者通过寓言故事表达的人生哲理,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

2. 对文章寓意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语句。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引入《后赤壁赋》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3. 讲解课文:针对学生标记的生词和句子进行讲解,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4.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如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寓言故事的表达等。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寓意。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以加深对苏轼及其文学成就的理解。

2. 参观景点:组织学生参观赤壁古战场等相关景点,让学生实地感受文中描绘的景物,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语文教材,提供准确的课文文本。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后赤壁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欣赏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并阐述《后赤壁赋》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后赤壁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3)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秘,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苏轼的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作品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后赤壁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 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后赤壁赋》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 对《后赤壁赋》中的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对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3. 对《后赤壁赋》的深层主题和思想内涵的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后赤壁赋》的文本和相关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对《后赤壁赋》的背景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后赤壁赋》,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后赤壁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进行小组交流。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后赤壁赋》,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律。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提高语感和文学素养。

5. 写作与讨论:(1)学生根据对《后赤壁赋》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进行班级讨论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后赤壁赋》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后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后赤壁赋》;(3)能够分析、解读《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后赤壁赋》的文意及艺术特色;(2)能够背诵并默写《后赤壁赋》;(3)分析作者的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关键字词和句子的理解;(2)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如何评价《后赤壁赋》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后赤壁赋》,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文中关键字词的作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讲解文中关键字词和句子的含义;(2)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2)让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鼓励课下自主阅读。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后赤壁赋》;3. 选择一篇与《后赤壁赋》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下周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后赤壁赋》的文意理解程度;2. 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3. 学生的朗读、背诵水平;4.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精选5篇)[修改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后赤壁赋》教学设计逆境中的挣扎——《后赤壁赋》内容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后赤壁赋》中展示的苏轼的精神状态。

2、方法与技能:深入文本、联系实际,理解苏轼挣扎的方法及挣扎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苏轼在挣扎中走向成熟、痛苦与乐观并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后赤壁赋》中展示的苏轼的精神状态。

2、难点:探讨苏轼如何挣扎及挣扎的结果。

三、教学手段本节课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讲,学生通过朗读文本感知、深入阅读文本、回答教师提问、讨论等方法学习。

四、学情了解及前期准备本课属于选修本文言文,学生有一定厌恶心理,提前预习的可能性较小。

针对这种情况,已提前用一节课对文言知识点进行讲解及对课文内容进行疏通,本节课为本课的第二节时。

五、教学设计(一)导入:以问题“苏轼为何钟情于赤壁?”导入教学。

(本部分由教师提问,学生逐层回答,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黄州、赤壁之于苏轼的意义,及“赤壁三文”的魅力。

)(二)朗读全文,思考问题:苏轼真的超脱了吗?(本部分由学生朗读之后感知,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感情。

提问个别学生,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

)(三)解读内容1、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本部分由学生列举证据说明苏轼是否忘记了官场上的那些事,而真正投入了山水田园之中;教师加以讲解,列举《东坡志林·雪堂问潘邠老》中的故事作进一步的说明)2、《后赤壁赋》中,苏轼如何挣扎?(本部分由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尝试回答,根据学情,学生可能无法答得全面,教师要加以引导,与学生一起讨论。

)3、学生分享缓解痛苦妙招(本部分由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遇到困难,精神上感到很痛苦的时候,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请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下,并说出此招是否有效。

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苏轼摆脱痛苦的方法是否有效,从而引出下一部分。

)4、挣扎的结果(本部分由教师提出问题:苏轼的方法有没有效果?他得到解脱了吗?然后学生根据课文任选一种方法来评价,写下来。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后赤壁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2)能够把握《后赤壁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能够分析《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领会其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后赤壁赋》。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后赤壁赋》的艺术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对友情的珍视。

(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后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赋的形式、语言、情感等。

三、教学难点1. 《后赤壁赋》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分析《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领略其文学价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后赤壁赋》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后赤壁赋》,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2)概述《后赤壁赋》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后赤壁赋》,理解文意。

(2)学生结合注释、译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后赤壁赋》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人物形象特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后赤壁赋》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

(2)分析《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赋的形式、语言、情感等。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后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后赤壁赋》情感的理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阅读《后赤壁赋》,体会其文学价值。

7.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三篇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三篇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三篇《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三篇篇一:《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

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

”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

”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二、推进新课:1.介绍作者: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像》(去世前两个月所写,自嘲政治事业的无成。

但从中可以了解,苏轼文学上的盖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三、整体感知:1.识读:请学生朗诵课文,辨字形、字音。

2.评读:分角朗读第一段,分组朗诵第二段,全班读第三段,勾疑难,疏通文意,“评点” 重点文言字词。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5篇模版)

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5篇模版)

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5篇模版)第一篇: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1一、导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风月引发了宋代著名作家苏轼“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时隔三月之后重游旧地写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赋》。

看一看,这一次作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二、文章串讲文章不长,总共三个小节,首先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思考每一小节分别讲了什么。

(正音、评价)我们说过,古文的学习,首先应该理清文章的大意。

请一位同学把第一小节串讲一下。

和我们平时的要求一样,读一句,译一句。

注意关键字:望(既望、晦、朔)坂薄诸(“是岁——不时之须”)分析:对话的文字非常口语化,生活化,扣住题目来看,主要写重游赤壁前的情况,是谁先主动提出——苏轼(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而后呢?友人附兴(举网得鱼),更有妇助雅兴(以待不时之需)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苏子和友人携酒与鱼欣然成行。

(板书:起雅兴而游乐)读这部分时我们的语调应该是欢快的。

(齐读这一部分)(“江流——不可复识”)分析:旧地重游,作者听到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看到陡峭的江岸高峰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的小了。

为何如此?水落石出。

点明季节,冬天水位低了,礁石露了出来,因而山显得更高了,月亮因为远显得小了。

眼前景色似乎分外陌生,才相隔几个月,江景山色已经再也认不出来!本是“山川相僚,郁乎苍苍“,为何时隔三月,作者眼前的景象有如此大的变化呢?一个是季节变化,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心理原因。

后赤壁赋教案小学

后赤壁赋教案小学

后赤壁赋教案(小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后赤壁赋》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题;2. 掌握《后赤壁赋》中的词语和句子;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赤壁赋》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后赤壁赋》的作者和主题;2. 掌握《后赤壁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准备1. 课本《后赤壁赋》;2. PPT演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后赤壁赋》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后赤壁赋》(25分钟)(1)学生阅读《后赤壁赋》。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词语,解释其意义。

(3)教师重点讲解《后赤壁赋》中的一些关键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赋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后赤壁赋》。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 小组合作探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片段,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讨该片段的主题,情感表达和描绘的场景。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分享各自的探讨结果。

4. 情感认知(10分钟)(1)通过观看相关图片和听音乐等多感官刺激,引发学生对《后赤壁赋》中情感的思考。

例如,播放音乐《赤壁怀古》,展示相应图片等。

(2)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后赤壁赋》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后赤壁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相关名篇名著,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五、巩固与评估1. 小组合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后赤壁赋》的理解,绘制或写作一个相关场景的图画或描述,以展示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后赤壁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对名篇名著的兴趣。

通过观看图片、听音乐等多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文章情感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小组合作和展示环节也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和思辨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发现学生对《后赤壁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后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能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后赤壁赋》与前赤壁赋的异同;(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后赤壁赋》的文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3.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文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 作品思想内涵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阐述《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生僻字词和不懂的句子;(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2)对比前赤壁赋,探讨两篇赋文的异同;(3)分享合作探讨的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和用法;(2)分析文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作用;(3)阐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仿写或短文创作;(2)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3)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苏轼的文学作品,拓展文化视野。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后赤壁赋》,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2. 收集关于苏轼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及其它代表作品;3. 写一篇关于《后赤壁赋》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后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景物、刻画人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探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后赤壁赋》的文意及主题思想;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景物、刻画人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运用;2. 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感悟;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后赤壁赋》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为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意,为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拓展: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对文中哲理的感悟,以及如何将文中的思想感情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后赤壁赋》;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中哲理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后赤壁赋》的文意、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中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的欣赏和分析能力;3. 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和感悟;4.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中哲理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学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4. 联系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后赤壁赋》全文。

2.掌握文中生字词、词义和句式。

3.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后赤壁赋》全文,掌握文中生字词、词义和句式。

2.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赤壁赋》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后赤壁赋》的兴趣。

2.简要介绍《后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地位。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指导断句。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段内容。

2.讨论课文中描绘的景色、人物、情感等,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四)课后作业1.背诵《后赤壁赋》全文。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后赤壁赋》的景色和情感。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细节(一)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描绘的景色,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让学生感受苏轼的豪迈情怀。

2.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如苏轼、周瑜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3.讲解课文中的情感,如苏轼对赤壁古战场的凭吊、对友人的思念等。

(二)课堂互动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景色、人物、情感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开展课堂讨论。

(三)课后辅导1.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背诵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后赤壁赋》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但在课后作业环节,部分学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后赤壁赋》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赋的内容;2.掌握《后赤壁赋》中的主要词句,理解其意义;3.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内容;2.掌握《后赤壁赋》中的主要词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后赤壁赋》中的意象和比喻;2.辨析《后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音乐展示古代战争场景,引发学生对《后赤壁赋》的兴趣,了解《后赤壁赋》描写的历史事件。

2.分析赋文(15分钟)通过师生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词句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后赤壁赋》中的主要词句,解读其中的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

4.赏析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赏析活动。

每个小组选取一段诗句,展示并解读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5.扩展延伸(10分钟)通过视频、音乐或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后赤壁赋》在历史上的影响和重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

6.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后赤壁赋》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后赤壁赋》创作背景赋文内容主要词句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掌握了主要词句,并能够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

同时通过赏析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学生对赋文中比喻、意象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训练。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后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意义;(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特色;(3)能够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文章的艺术特色;(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体会作者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3)学会珍惜当下,勇于追求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后赤壁赋》的文意;(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艺术特色;(3)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3)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及其作品《赤壁赋》;(2)引发学生对《后赤壁赋》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2)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及文章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总结文章特点;(2)分享学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讲解课文,解释生僻字词;(2)分析文章艺术特色,解读作者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文中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文章的美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后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后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领会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文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轼的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句层面的困难。

3. 课堂讲解: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分析文章结构,阐述苏轼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苏轼的写作风格。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拓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后赤壁赋》;(2)理解《后赤壁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文学特点;(3)分析苏轼的思想感情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后赤壁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文言文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面对困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2)领会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后赤壁赋》;(2)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分析苏轼的思想感情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2)苏轼思想感情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回顾《赤壁赋》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后赤壁赋》,感受文本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苏轼的思想感情变化;(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难点进行讲解;(2)讲解苏轼的思想感情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文中重点句子;(2)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苏轼人生态度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后赤壁赋》;2. 分析文中苏轼的思想感情变化,写一篇短文;3. 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后赤壁赋》全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后赤壁赋》全文,掌握其基本内容和结构。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意境描绘和哲理思考,提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对比阅读法:通过与《前赤壁赋》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两篇文章的异同,深入领会《后赤壁赋》的意境和哲理。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营造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描绘的意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后赤壁赋》文本,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后赤壁赋》文本,了解其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后赤壁赋》的产生背景。

2. 学生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后赤壁赋》,感受文本的意境和情感。

3.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与《前赤壁赋》进行对比,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

4. 讲解分析:教师对《后赤壁赋》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文本结构、意境描绘和哲理思考。

5.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意境。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7.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后赤壁赋》的主要特点和价值。

六、教学延伸:1. 文化拓展:介绍苏轼的其他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和文学成就。

2.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欣赏《后赤壁赋》相关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

后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掌握后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分析后赤壁赋的意境和艺术价值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二、教学内容1.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后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后赤壁赋的艺术特点与意境4.后赤壁赋的艺术价值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掌握后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分析后赤壁赋的艺术特点与意境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答辩稿、相关文献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书写工具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引导(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陆逊)2.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后赤壁赋讲述了什么故事?–后赤壁赋以什么方式展现了文化人的情怀?–后赤壁赋的艺术特点有哪些?第二步:探究与讨论(30分钟)1.教师呈现后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赋中的情景、人物等元素。

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后赤壁赋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3.学生自主发言,展示个人对后赤壁赋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步:分析与解读(30分钟)1.教师针对后赤壁赋的艺术特点和意境进行深入解读。

2.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后赤壁赋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并探讨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艺术价值。

3.学生提出问题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后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2.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阅读资料和电影资源(如《赤壁》等)。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展阅读与研究后赤壁赋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介绍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分析赋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赋文的艺术特点与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后赤壁赋的理解与感悟,但在分析赋文的艺术特点和意境时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批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文学赏析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
2.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4.通过文中的写景部分体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5.通过前后《赤壁赋》的对比,体味两赋所体现的不同的感受。

教学重点:对《后赤壁赋》写景部分的分析。

教学难点:体味两赋所体现的苏轼的不同的情感和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归
临皋》入手,通过同学们学过的这两首词来导入到对苏轼的介绍。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对。

王安石、司马光死后,他又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岁遇赦北归,第二年在常州病逝。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

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他论画主张神似,擅长画竹。

在思想上,苏轼博通经史,一方面,他仰慕屈原、贾谊、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

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改革弊政。

他在长期担任地方官期间,在“仁政爱民”的思想指导下,做了许多好事。

另一方面,他又酷爱陶渊明,喜读《庄子》。

他一生政治生涯,先后经历了两次沉重的打击,对庄子的思想容易产生共鸣,表现在:一是旷达超脱,一是玩世不恭,甚至消极出世。

这也是形成苏轼世界观复杂化、经常陷入“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背景介绍
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dǎn),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4次上述弹劾苏轼。

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

“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

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台审理。

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

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

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
5.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草木震动:被动句
(2)以待子不时之须:省略句
(3)步自雪堂:状语后置句(“自”是介词)
五、课文内容学习
(一)整体研讨: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明确:第一自然段: 先写黄泥坂夜游,为游赤壁作铺垫。

第二段:复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第三四段:叙述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两件事。

(二)分析鉴赏:
1.分析鉴赏:“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其中写景的句子,结合前后语境,体味这些句子中蕴涵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明确:(1) 苏轼的世界 :霜露、木叶、人影、明月(原本为一派萧瑟之景)
月白风清(苏轼却见之心喜,踏歌而行,感到如无美酒佳肴,未免辜负了这月白风清的良夜。


(2)从中可以看出苏轼“超然”的情怀和他旷达的心胸。

2.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说:“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从中可见,后赋和前赋是密不可分的,阅读《后赤壁赋》的第二自然段并回忆《前赤壁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两次赤壁之游的具体地点是否一致?观赏的景致是否相同? 明确:观赏点由赤壁之下转移到了赤壁之上;第一次侧重游水、赏月,第二次侧重游山。

(2)找出两赋中对赤壁夜游时景致的描述,比较一下两次夜游的感受有何不同?
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前赤壁赋》)
感受: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 感受: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3.仔细阅读《前赤壁赋》的最后一自然段和《后赤壁赋》的第三自然段,比较一下,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两赋有没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后赋:“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 前赋:将个体融入自然便可得到永恒。

后赋:个体的渺小,自然的强大,对自然感到敬畏。

那么,在苏轼眼中,面对自然他所能做的是什么呢?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

4.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

当他登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

你如何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
明确:(1)表达登上峰顶后的那种壮怀激烈的激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灵,天地的主宰。

(2)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意。

激昂的乐
5.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
明确:与自然合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

6.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在这一段中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明确:《清夜录》云:苏轼有词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

(一种巨大的空幻感油然而生)
7.比较两赋中的情感变化有没有什么不同?
前赋:乐→悲→喜
后赋:乐→悲、恐→空(无奈之情)
六、归纳总结
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
江山不可复识—— 无奈、惊叹
划然长啸 —— 激昂的乐
凛乎不可久留—— 悲伤、恐惧
听其所止而休—— 随遇而安的淡泊
七、作业:写一篇写景的小 散文
附:板书
情感变化: 乐→超然物外
悲、恐→敬畏自然
空→人生如梦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