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色:青、白、赤、黑、黄
五律:宫、商、角、徵、羽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谷:粟、豆 、麻、麦、稻 。
五音就是五律
五味:酸、甘、苦、辛、咸
五体:筋,脉,肉,皮,骨
《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相当于现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1、五色:红、黄、蓝、白、黑
五色是五行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
五色是指五行所对应的五种颜色:青为木、赤为火、黄为土、白为金、黑为水.
2、五律:五律是五言律诗的简称,属于近体诗中律诗(格律诗的意思)的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成为长律或排律.排律,一般都是五言的,句数不定,但必须超过八句,句数是偶数,如十句,二十句,一百句,至二百句以上。按照一般习惯,律诗是最讲究语言锤炼的,古人有“五律如四十尊菩萨,着一俗汉不得”的说法。
3、五脏: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脏,古称藏。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
4、五谷:我国历史上的说法并不一致。一种说法是指黍、稷、菽、麦、稻,见于古书《周礼‘职方氏》;另一种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豆,见于古书《淮南子》。当时人们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归于粮食类;后来麻主要以纤维织布,便不列为粮食类。
5、五单:出《灵枢·邪客》。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6、五体:①生理学名词。指肢体的筋、脉、肉、皮、骨等。五体与五脏有联系。《灵枢·五色》:“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
②指肥人、瘦人、常人、壮士及婴儿等五种体质。出《灵枢·逆顺肥瘦》。
③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质。《灵枢·根结》:“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
④佛教术语:【五体】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凡礼敬三宝。必须五体投地。所以折伏憍慢。用表虔诚故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一右膝疏云。愿我右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也。二左膝疏云。愿我左膝着地之时。令诸众
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正觉道中也。三右手疏云。愿我右手着地之时。犹如世尊坐金刚座。地震现端。证大菩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四左手疏云。愿我左手着地之时。令诸众生远离外道。难调伏者以四摄法而摄取之。令入正道也。(四摄法者。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也。)五首顶疏云。愿我首顶着地之时。令诸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也。
7、五味:五味是从药物的五味转化借用而来,是指酸、甘、苦、辛、咸五味
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吕氏春秋》的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为脾、肺、心、肝、肾,仅肾相应.
五行学说是朴素的系统论:
1 整体观念: 由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
2 认识各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联系方式和结构关系,才能把握系统的整体.
3 整体系统的存在不能脱离一定的周围环境及 动态平衡.
五行学说的整体观:
五行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五运)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篇》: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於五, 人亦应之.
《素问 天元纪大论》: 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的属性
1、木的特性:生发、条达.凡具有 (曲直) 生长、升发、条畅、舒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
属於木.
2、火的特性:(炎上) 炎热、向上.凡具有温热、 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火.
3、土的特性:(稼穑) 长养、化育.凡具有生化、养育、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土
4、金的特性:(从革) 清肃、敛降.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金
5、水的特性:(润下) 滋润、下行.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水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1 归类方法:
1)取象比类:日出东方,与木相似;
南方炎热,与火相似;
中原肥沃,与土相似;
日落於西,与金相似;
北方寒冷,与水相似.
2)推演络绎:肝属木,故胆, 筋,爪, 目均属木.
2 对事物的五
行归类: 24页.
五行 五畜 五谷 五臭
木 鸡 麦 矂
火 羊 黍 焦
土 牛 稷 香
金 马 稻 腥
水 猪 豆 腐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1、五行的相生(母子关系)
相生:某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叫相生.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六微旨大论: 君火之右, 退行一步, 相火治之;
复行一步, 土气治之; 复行一步,
金气治之; 复行一步, 水气治之;
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 复行一步,
君火治之.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按此次序永恒运动, 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2、五行的相克(相胜关系)
相克:某事物对另一事物有制约、克服和抑制的作用叫相克.五行相克顺序是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能克土,而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滋养火,使火正常生化.
《宝命全形论》:
木得金而伐,火 得水而灭;
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
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 土胜水-五行相互克制的规律.
木
3、五行的制化
制:制约,克制 化:化生,变化
五行系统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叫做制化调节.
这种调节是双向的,保证了人体的协调平衡和自然的生态平衡.
根据五行学说,单从某一行,或仅认识某二行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全面研究事物包括的五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体现了从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想.
中医认为:凡具有相同五行结构的不同事物之间,会发生相通的联系.如《至真要大论》:五味入胃------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 入肾.
既不同行,又不同类的事物,也会发生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藏气法时论》: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
即:"邪气之客於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以胜相加:如风淫伤脾,火淫伤肺.
至其所生而愈: 如肝病可愈於夏,因木生火.
至其所不胜而甚: 如肝病可甚於秋,因金克木.
至其於所生而持: 如肝病可稳定於冬, 因水生木.
自得其位而起: 如肝病可渐愈於春, 因木气自旺.
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整体观的重要方面.
五行结构的动态平衡:
《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六节藏象论》:五运之始,如环无端.
《灵枢 营卫生成篇》: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营气篇》: 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循环运动是自然界的普
通法则.
《类经图翼》: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
亢则害, 承乃治.
五行的胜覆调节:
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调节作用,使人体恢复平衡,叫胜覆调节.
五行的生克,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太过或不及的情况,使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出现相乘,相侮的反常情况.
(四)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1 五行相乘:乘,凌也,即欺侮.
某行对所胜行的过度克制.
1)太过:如木气过盛--木乘土.
2)不及:如土气不足--土虚木乘.
相克:生理现象 相乘:病理现象
相乘:即相克太过.产生原因有:
1)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不足,则木乘土.
2)乘袭者亢极,不受其它制约,强袭应制之行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强力制土,使土气
受损.
2 五行相侮:侮,即欺凌.某行对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反侮)
相乘 相侮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太过:某行过强,反向克制原来克它的行.
如木反侮金.
2)不及:某行过弱,受所胜行的反克.
如土侮木.
《六节藏象论》: 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
薄之也.
《五运行大论》: 气有馀,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
胜,轻而侮之.
以火为例
乘所胜:火气太过,过分克金.
侮所不胜: 火气太过, 反过来侮克己之水.
所不胜乘之: 火气不及,则水来乘火.
己所胜轻而侮之:火气不及, 金要反过来侮火.
所生受病:火气不及,受火所生的土也要发生病变.
凡由太过,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为"胜气".
《至真要大论》: 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即胜气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
去,称为"复气".
《
五常政大论》:不恒其德, 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
德,指五行正常的功能属性. 五行中如出现太过而乘袭己所胜者,胜己者必来报复,使之平复.当太过之气恢复正常,所胜者与被胜者就会协调而同化.
《气交变大论》: 胜负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
其动而复之耳.
《五常政大论》: 微者复微, 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即报复的轻重,由过度克伐的大小而定.胜气重, 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这是五行运动的一条法则.气交变大论云: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胜复调节的意义是恢复平衡.
火气太过,过分克金,则金气偏衰不能制木,引起木气偏胜而加剧克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克水之力,於是水便
旺盛,将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恢复正常.
火气不足,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起金气偏盛. 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无以制土,从而引发土气胜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量减弱,使不足的火气得以恢复.
五行包括两套自行调节机制,一为正常的相生相胜,一为反常的胜之与复.
3 五行母子相及:即连累
母病及子:
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 乾枯.结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
子病及母:
如火太旺,导致木不足;木 不足则生火无力,火势亦衰 .结果是子耗母太过,母子皆不
足.
1、相生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五行生克引起的病变
1、相生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2)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2、乘侮关系传变:
1)相乘传变––相克太过,如木亢乘土.
2)相侮传变––反克为害,如木火刑金.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 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 相克 = 制化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
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1) 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
(2)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
2)相侮:
(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用於疾病的诊断
1 指导
四诊:
面青,喜酸,脉弦----肝病.
面赤,口苦,脉洪数----心火亢盛.
脾虚病人的面色青, 为木乘土.
心病病人的面色黑, 为水乘火.
2 推断病情
1)主色(五脏本色)胜客色(应时之色),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病为顺.
2) 色脉相符为顺,色脉不相符为逆.
(四)用於疾病的治疗
1 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的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补肝.
赤色,苦味的药入心,如朱砂色赤入心,镇心安神;黄连味苦入心,泻心火.
黄色,甜味的药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补脾气.
白色,辛味的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热.
黑色,咸味的药入肾,如生地色黑,滋养肾阴.
2 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3 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
(1)确定治则:
补母:如肝阴不足可补肾.
泻子:如肝火盛可泻心火.
(2) 确定治法:
如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通过健脾来补肺气
金水相生--补肺(或肾)阴以滋肾阴(或肺).
2)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
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
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