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致敏机理的研究进展
2008.0532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平衡的氨基酸,是人和畜禽优质的植物性蛋白源。
但其中含有的抗原蛋白会导致人和动物的过敏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豆抗原蛋白是指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或糖蛋白,可引起人或畜禽产生过敏反应,又称为致过敏因子。
研究表明,大豆中主要的抗原物质有2种: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据报道,生大豆中具有抗原活性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分别占大豆总蛋白质含量的10%~20%和1%~2%。
目前,在欧美等国,大豆已被列为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八大食物过敏源之一,过敏人群常表现为颤抖、咽喉水肿、皮疹和急性哮喘等症状。
另外,在畜禽生产中,日粮过敏反应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在幼龄动物饲料中添加生大豆作为蛋白质来源会导致仔猪、犊牛等的腹泻、肠黏膜细胞增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随着大豆及其制品在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的广泛应用,由大豆引起的食物过敏现象呈上升趋势。
自20世纪30年代Duke首次发现大豆蛋白可引起婴儿腹泻、虚脱和肠道炎症反应以来,人们对大豆蛋白的研究便从未间断,现已从婴幼儿、仔猪和犊牛对大豆蛋白的过敏反应现象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致敏机理的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孙 鹏摘 要 该文简要介绍了大豆中主要抗原物质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幼龄畜禽致敏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机理逐渐深入到大豆抗原蛋白的致过敏机理研究。
1 大豆抗原蛋白的组成结构大豆中约含35%~40%的蛋白质,根据沉降系数的不同可分为4大类,即2S、7S、11S和15S组分。
其中,具有抗原性的蛋白主要包括大豆疏水蛋白(Hydrophobic protein),大豆壳蛋白(Hull proteins),大豆抑制蛋白(Profilin),大豆空泡蛋白(Vacuolar protein),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等。
一株降解大豆主要过敏原的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株降解大豆主要过敏原的芽孢杆菌及其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坚,张娟,朱婷,堵国成,谈铭
申请号:CN201210193348.8
申请日:20120613
公开号:CN102827788A
公开日:
201212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降解大豆主要过敏原的芽孢杆菌,本发明的降解菌Bacillus
sp.BBE201108是从预制备豆制品原料(大豆粉糟)中筛选所得。
其筛选步骤为:微生物的富集,微生物的分离,透明圈法,SDS-PAGE验证,得到一株降解性能较好的菌株。
该菌株能有效降解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60K。
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豆蛋白致敏性,为保障大豆制品在人类食品和畜禽饲料中安全与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申请人:江南大学
地址: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秀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降解豆粕抗营养因子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土样 采 自武汉 周边 的花坛 、 竹林及 菜园 。提前 两 个月在各 种土壤里 埋上适量 豆粕 , 到初步 富集 的作 起
用 。采集 土样时按照多 点取样( 不同地点 、 同土层 深 不
度) 合 的方法 , 去 表层 土 , 用 简易 打孔 器 , 取 混 铲 采 打
中图分类号 ¥ 1. 86 2 .
现今配 合饲料 中 9 %以上 的蛋 白成 分 为植物 性 1 . 原料与试剂 0 .1 1 蛋 白饲料 , 豆粕则 是其 中应 用最为广泛 的植物性 蛋 白 原料 。 然而植 物性饲料如豆 粕 中常常含有一种 或多种 脱脂大豆粕 : 东海粮油( 张家港) 有限工业公司出品。 芽 孢 杆 菌 B b B cl ssbis: 中农 业 大 学 3 ( aiu u ti 华 l l)
刘萍等: 降解豆粕抗营养因子菌株的筛选 鉴定 甚垄工业上的应用
8 O0m n A F 的菌株 。
他菌类 。采用土壤稀 释分 离法 , 吸取 1 l 的稀释液加 1 .4 复筛 m .3 2.
入 到含有 9ml 的试管 中 , 荡混匀 , 水 振 制得 1 土壤 0 采用抗 原蛋 白与 T 的降解程度 作评 价指标进 行 I 稀释 液 ; 按照上述 方法 分别 制取 l 1 1 土壤稀 菌株复 筛 ,将 初筛 获得 的 菌株经 斜 面活化 培养 2 O 、0 、 4h 释液 。分别取 1 1 1 土壤稀释液 00 l 0 、O 、0 . m 涂布 后 挑取 一环 接人 5 l 5 0m 液体 培养 基 中 , 3 在 7℃ 、8 10 /n m 4h 分别 .m 种 4 于 P A培养基平板 上 。倒置在 3 D 7℃的恒 温培养箱 中 r i 条 件下培 养 2 , 吸取 0 1 子培养 液 ,
餐饮废水高效降解蛋白菌株的分离筛选及诱变选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餐饮废水高效降解蛋白菌株的分离筛选及诱变选育
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餐饮服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餐饮业排放的废水也越来越成为环境问题的一个热点。
大量有机物质的排放不仅会污染水源,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因此,餐饮废水处理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餐饮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是生化处理,其中以微生物法最为常见。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餐饮废水中分离筛选高效降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并进行诱变选育,以提高该类微生物的降解效率,为餐饮废水的治理提供有效的途径。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分离筛选高效降解蛋白质的微生物
采集餐饮废水样品,并通过平板法和涂布法将其分离培养。
利用对蛋白质具有降解作用的染色方法(如卟啉琥珀酸盐等),筛选出对蛋白质降解效率高的微生物。
3.2 诱变
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上述筛选出的微生物进行诱变,如辐射、化学物质的处理等,以提高其降解效率。
3.3 选育
从经过诱变的微生物中筛选出降解效率高的优良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繁殖。
4. 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分离筛选出高效降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并通过诱变选育提高其降解效率,为餐饮废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对餐饮业排放废水的治理方法进行探索和完善。
5.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成功分离出高效降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并通过诱变选育提高其降解效率。
同时,也将为微生物法治理餐饮废水提供一种新思路。
高活性发酵豆粕生产菌株筛选及其最佳发酵条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活性发酵豆粕生产菌株筛选及其最佳发酵条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豆粕是大豆加工后的副产物,是常用的饲料原料。
然而,豆粕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并不易为动物所吸收利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其营养价值。
发酵就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降解豆粕中的抗营养物质,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和生物价值,从而提高其饲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种类和质量的发酵豆粕产品,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很难区分其优劣。
因此,本研究旨在针对发酵豆粕生产中的核心环节——菌株筛选及最佳发酵条件的研究进行探究,以期找到更优质且实用的发酵豆粕生产技术。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1. 分离筛选高活性的发酵豆粕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筛选得到最佳实用菌株。
2. 确定发酵豆粕的最佳发酵条件,包括菌种种类、发酵时间、温度、pH值、豆粕初始含水量等因素。
3. 对比分析不同发酵条件下豆粕的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以评估最佳发酵条件的优劣。
(二)研究方法1. 采用平板法、串联PCR、鉴定鉴定等技术手段,从自然环境中筛选优良的发酵豆粕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2. 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选出最佳发酵条件,同时通过响应面法对各因素进行分析优选。
3. 通过化学分析、气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发酵条件下豆粕的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一)预期成果1. 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出一种优良的发酵豆粕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得到一种最佳实用菌株。
2. 确定出发酵豆粕的最佳发酵条件,包括菌种种类、发酵时间、温度、pH值、豆粕初始含水量等因素,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各因素进行分析优选。
3. 对比分析不同发酵条件下豆粕的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评估最佳发酵条件的优劣。
(二)意义1. 本研究筛选得到的菌株和最佳发酵条件,可为发酵豆粕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提高豆粕的饲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生物发酵法制备大豆多肽菌种的筛选及大豆多肽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
新方法小肽与氨基酸具有相互独立的吸收、转运机制,小肽的吸收耗能底、不易饱和且不同的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与抑制性,同时小肽本身对肽和氨基酸的转运具有促进作用,动物对小肽的吸收比氨基酸更迅速、更有效。
此外,小肽在加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组织蛋白质的沉积与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上都比游离氨基酸的效率高。
以这一先进理论为指导,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与江西核工业天地和药业有限公司应用生物发酵技术降解大豆蛋白,生产出功能大豆多肽饲料。
制备功能大豆多肽饲料的工艺目标是:一方面培养微生物产生非淀粉多糖(NSP酶,淀粉酶,糖化酶等消化酶,破坏植物细胞壁以提高消化率和分解利用导致幼龄动物肠道病原微生物生长的不良寡糖、大豆凝集素、非淀粉多糖、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与大豆抗原等抗营养因子,对豆粕进行“解毒”;另一方面培养微生物产生蛋白酶,降低豆粕蛋白的大分子丰度,产生多肽(含寡肽。
同时采用低温脉冲干燥工艺保留产品中益生菌、消化酶、乳酸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
现就生物发酵法生产大豆多肽的菌种选育及其发酵工艺与大豆多肽饲料的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1 生物发酵法高效制备大豆多肽菌种的选育1.1 菌种的筛选及其优化组合初步挑选的菌种再经过富集培养基的多次复选、多种不同分离培养基(如粗筛产纤维素酶菌株分离培养基与初筛产蛋白酶菌株分离培养基等、斜面培养基的筛选以及发酵基础培养基的豆粕发酵试验,定向筛选出复合菌生物发酵法制备大豆多肽菌种的筛选及大豆多肽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系。
该复合菌系组成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黑曲霉与酵母菌。
乳酸菌为乳酸球菌与植物乳酸菌,前者筛选自酸奶,后者筛选自青贮饲料堆,用途为生产乳酸。
枯草芽孢杆菌筛选自猪粪堆,作为益生菌和生产外切蛋白酶。
粪链球菌筛选自动物肠道,作为益生菌同时生产乳酸。
黑曲霉筛选自橘子皮,生产果胶酶,纤维素酶、内切蛋白酶。
酵母筛选自豆制品厂的污泥,与黑曲霉协同作用,利用黑曲霉的分解产物,同时作为益生菌。
所筛选出的菌种,再经多代分离纯化,然后接种发酵豆粕。
不同菌种降解豆粕抗原的比较
1豆粕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是非常优质的畜禽植物蛋白饲料原料,其蛋白质含量43%~46%,而且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豆粕在畜禽日粮中添加比例较大,但是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对豆粕营养物质的利用效果,并且当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超过动物的耐受范围时还会影响到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特别是对幼小动物的影响较大。
1.1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目前被关注的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见表1:1.2抗营养因子的处理方法目前,降低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1.2.1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加热的方式去除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对热敏感,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去除,但低聚糖、大豆球蛋白、植酸等对热不敏感,不能通过加热的方式去除。
另外进行热处理时,必须保证热处理的强度适宜,加热不足则抗营养因子破坏不够;加热过度引发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导致氨基酸利用率下降,会降低蛋白质的生物学效率。
1.2.2化学法化学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试剂与抗营养因子相结合,来改变抗营养因子的分子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常用的化学试剂有尿素、硫酸钠、硫酸亚铁等。
使用化学法处理过程中会有大量化学物质残留,导致去除困难及成本增加,常不被采用。
1.2.3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豆粕进行发酵,利用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淀粉酶、植酸酶、糖化酶等多种酶类,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一般筛选具有特殊能力的菌种,如能将淀粉等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的微生物,降解大分子蛋白较强的微生物,以及能够产生特殊风味的微生物。
经发酵后抗原性蛋白被水解为氨基酸和肽,低聚糖被水解为单糖,植酸被分解为无机磷酸盐,消除了豆粕的抗营养性,同时产生一些大豆肽、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细菌素等活性物质。
2不同微生物对豆粕中抗原的降解2.1材料菌种:来源于希普菌种保藏中心,编号为酵母不同菌种降解豆粕抗原的比较王俊青朱帆程林春劳泰财(广东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890)[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613(2018)10-0032-04[摘要]本实验选用多种微生物发酵豆粕原料,对降解豆粕抗原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杆菌05降解抗原蛋白的性能较强,发酵后的豆粕经SDS-PAGE检测,从球蛋白亚基条带颜色深浅的变化,判断该发酵豆粕的β-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被完全降解,小分子肽含量明显升高。
对可降解豆粕生产无异味大豆肽的一株菌株的初步研究
真 菌 , 够 降解 豆 粕 生产 大 豆 肽 , 能 且无 异 味 , 口感
好。
根据 菌落 在 固体培 养基 上产 生 的透 明圈直径 与菌 落直 径 的 比值 , 筛选 出 H 比值 大 的菌株 ] E 。
1 2 1 2 蛋 白酶 浓度 的测定 ... F l 一 试剂 显 色 法 测 定 诱 变 菌 株 产 蛋 白酶 o n酚 i
冷藏 箱 、 Z D F型 真 空 干燥 箱 、 H 1 1鼓 风 干 燥 D G. 0
箱 、 D .5型 自动 不锈 钢座 式 压 力 蒸 汽 灭 菌 器 、 Z X3 20 0 2型气 浴 恒 温振 荡 器 、 H .E P 计 、 12型 P S3 H 8. 恒温磁 力搅 拌器 、 HW.B微量 恒 温器 、 8 MS迷你 振
比 , 有 消化 吸 收 率 高 、 具 提供 能 量 迅 速 、 进微 生 促 物 生长 、 促进 脂肪 代谢 、 过敏原 性 、 低 降血 压 、 降低
血 清胆 固醇 、 进 肌红 细 胞 复 原 、 除疲 劳 、 强 促 解 增
运 动员体 能 和 肌 肉等 特 殊 生 理 活 性 … 。大 豆 肽
量 。 1 2 1 3 蛋 白 酶 活 的测 定 ... K nt 法 测 定 诱 变 菌 株 产 生 的 蛋 白 酶 活 ui z
性 。 1 2 2 大豆肽溶 液 的制备 .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实 验 材 料 .
1 1 1 实验 试 剂 . .
牛 血 清 白 蛋 白 、 aC , a H、 u O ・ N : O 、N O CS
生产 的关 键 是 蛋 白的 降 解 , 用 化 学 降解 ( 和 利 酸 碱 降解 ) 氨 基 酸 会 受 到 损 坏 而 降 低 营 养 价 值 。 ,
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
体培养基。2瓶接入枯草芽孢杆菌,37℃摇床中培养
图1为摇瓶发酵样品的SDS-PAGE检测图。从图1
16 h后,l瓶中投入100 mg 11S抗原蛋白粉末,另l瓶 可以看出,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很好的降解两种抗原蛋
投入llS+7S抗原蛋白粉末200 mg,发酵24 h。另2瓶 白。在摇瓶发酵的24 h内,枯草芽孢杆菌把11S抗原
酵液。
1.2.2两种菌混合发酵固体生豆粕试验
1.2.2.1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的混合发酵
准备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的PDA液体培养基
注:1.枯草芽孢杆菌菌液;2.7s+枯草芽孢杆.6,pH值为6.5条
孢杆菌发酵液;4.I 1S+酵母菌发酵液;5.7S+酵母菌发酵液;6.
6个碱性亚基组成,酸性亚基有两种分子量,分别为 朱曦等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酸菌混菌发
34.8及40 kDa,碱性亚基分子量约为19.6 kDa(李成 酵的条件。吴胜华等用小肽含量作为检测指标,采用
二元发酵法发酵大豆粕(吴胜华等,2008)。但混菌发
酵时菌种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拟通过
R嗍rch on deg咫datiOn卸tigen protej.咀by tw删t印f奄mentation methOd
Shi Hui,Luo Xuan,Liu.Yan,Liang Yull)【iaIlg
Abstmct:The bacteria rIlixtures of Bacillus subtilis combine wit}I yeast and Baciuus subtilis combine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used to fe彻enting soybean meal,and the mixed fe彻enta土ion resuhs indicated t}lat t|le ability of Bacillus subtilis degradation antigen protein had been 8trongly inhibited by the yeast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Aerobic fe册entation而th Baciuus subtilis was as a pre—feHllentation, anaerobic f.e瑚enta土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was as a post—fbn:Ilentation, one t’Vo—step fe瑚entation method was designed to soybean meal fe珊entation.And the two—step fe珊entation results
复合微生物降解豆粕固态发酵条件的探讨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比较重要的豆类,根据大豆的种子和种皮可以分为饲料豆、青大豆、黄大豆、黑大豆和其他大豆[1]。
大豆中富含许多优质蛋白,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2],同样也是许多动物饲料中的植物蛋白原料。
但大豆蛋白的分子量相当大,分子结构复杂,所以在动物胃肠道里面经过消化酶作用后,主要以肽的形式被吸收。
大豆蛋白不但为生物体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还能提高其身体免疫力,促进其新陈代谢[3]。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物,豆粕是制作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来制作糕点食品、以及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
以豆粕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生成许多小分子物质如多肽类等。
大豆肽是生物活性肽,在代谢调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多肽的理化性质比大豆蛋白好,溶解性比较好,吸水性比较稳定,基本不受PH影响,具有较好的低黏性和较高的流动性,此外,降解豆粕小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量较小(1000KD),容易消化吸收,其致敏性也比较低,适合食品、动物饲料、鱼粉等的生产加工。
降解豆粕在工业生产中主要以酶水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为主[4][5],微生物水解法又包括固态发酵法和液态发酵法,酶水解法制备的产品会产生不利于产品的味道,使产品口感差[6]。
所以本试验采用微生物发酵法中的固态发酵法,改善降解豆粕产生的大豆肽的品质,提高大豆肽的产量,消除抗营养因子[7],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完善好豆粕发酵的工艺,来提高降解豆粕的效率,为大豆肽以及动物饲料的后续研究试验及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基础。
1材料和设备1.1试验菌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根霉G、根霉F、白腐及里氏木霉为实验室提供菌种。
1.2试验材料大豆粕(粉碎过筛)、麸皮(均为市场购买);牛血清蛋白(标准品);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磷酸段为旦12,冷伟芳3,刘谢缘1,4,冷桂华1,习小文1,廖金贤1(1.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宜春336000;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3.抚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抚州344000;4.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根霉F、根霉G、里氏木霉、乳酸杆菌及白腐为菌种固态发酵降解豆粕为目的,通过采用对比试验法筛选降解豆粕的较佳菌液接种量、发酵时间、是否密封、菌液配比。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导语:食物过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免疫反应,当人体摄入某些食物或物质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身体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食物过敏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种常见的原因是因为食品中存在的致敏蛋白质。
这些致敏蛋白质可以通过发酵工艺进行降解与去除,从而减少食物过敏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的方法与效果。
一、发酵工艺解析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酶或有机酸产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食品加工中,发酵被广泛应用于面食、酱料、糕点等食品的制作。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或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其中包括致敏蛋白质。
二、发酵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1. 水解蛋白酶作用发酵中的微生物或添加的蛋白酶可以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
致敏蛋白质一般是大分子蛋白,经过水解作用后,其分子量降低,暴露的表面积增加,其致敏性也会降低。
2. 微生物产生酶的作用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酶也可以降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例如,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可以降解牛奶中的蛋白质,其中包括致敏蛋白质。
三、发酵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去除除了降解致敏蛋白质外,发酵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除食品中的致敏蛋白质。
1. 沉淀与分离在发酵过程中,致敏蛋白质往往会集中在发酵物中,通过对发酵物的沉淀与分离操作,可以将致敏蛋白质从食品中去除。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过滤等。
2. 温度和压力变化在食品加工中,通过控制发酵条件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可以改变食品中的蛋白质结构与溶解性,从而降低致敏蛋白质的含量。
3. 洗涤与溶解有些致敏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通过对食品进行洗涤或溶解,可以将致敏蛋白质从食品中去除。
四、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效果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效果因食品种类、发酵条件、发酵菌种等因素而异。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发酵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食品中的致敏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品过敏的风险。
不同处理方法对豆粕中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的影响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387(2020)01-0025-08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n antigen protein and acids'lublepr'teinins'ybeanmeal
LI Wang'HE Wanling'DING Ke'LIYuanxiao'CAO Pinghua'ZHAO Longmei
目的研究发酵酶解和物理处理方式对豆粕大豆抗原蛋白分解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为筛选合适的豆粕加工处理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菌种组合发酵水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方案采用4因素3பைடு நூலகம்平正交试验计研究蛋白酶用量酶解水分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方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烘焙温度设置为160200240c微波火力设置为小火中火高火和蒸汽蒸制时间设置为152025min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豆粕发酵最优方案
量、酶解水分、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方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
究烘焙(温度设置为160,200,240 °C)、微波(火力设置为小火、中火、高火)和蒸汽蒸制(时间设置为15,20,25 min)对
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豆粕发酵最优方案:以枯草芽抱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作为发酵菌种、
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7卷
in the soybean meal after enzymatic hydrolysis was 8. 76%,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antigen protein was thebest Thecontentofacid-solubleproteinofsoybean mealafterbaking'microwaveandsteaming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V0. 05)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PV0. 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levels in same treatments (P〉0. 05). By e2ctrophor2sisobs2rvation'microwav2d2compos2dsoyb2an m2alantig2nprot2inth2b2st'andbakingand steaming also degraded antigen protein to a certain extent. [Conclusion! Fermentation, enzymolysis and physicaltreatmentcanincreasethecontentofacid-solubleproteinandreducethecontentofantigenprotein nsoybean meal;
固态发酵生产功能大豆肽蛋白饲料优势菌的筛选
发挥 正组合 效应 。 本 研 究 拟 选 用 在 豆 粕 中生 长 良好 的 嗜 酸乳 杆菌 、 曲霉 、 米 枯草 芽孢 杆 菌 + 热带 假 丝 酵母 等 菌
种 . 其 组 合 固态 发 酵 豆 粕 , 筛 选 出 产 粗 蛋 白 将 以
然 ,2 维持 2 n 冷 却备 用 11 0 mi, D、 带假 丝 酵 母 : 芽 汁 种 子 培 养 基 ( 养 热 麦 培
02 ,w e 8 . % , 10 m p 70 .% T en 0 00 5 水 0 L,H .
术 处 理豆 粕 生产 大 豆肽 蛋 白饲 料 的 发酵 方 式 , 已 从 单 一菌 种 的发 酵 转 向复 合菌 株 的 协 同发 酵 , 并
注重 不 同微 生 物 之 间 的协 同性 、 补 性 , 互 总体 上
11 .. 仪器设 备 1 立 式 普 通 压 力 灭 菌 锅 , 容 量 离 心 机 , 电 大 微 脑 电磁炉 。 台式 冷 冻离 心机 ,6 紫 外可 见 分光 光 T 度计 . 人水 平 洁净 工 作 台 , 双 恒温 水 浴振 荡 器 , 电
子 天 平 , 空 干燥 机 .H 一 5 精 密 酸 度 计 , 氏 真 P S2 凯 定 氮装 置 , 调式 移液 器 。 可
江 西 饲 料
21年第 4 00 期
●
固态 答 酵 警 劲 产 能
脓 优 表 墓 罾 宣 料 势 菌 盼 筛 蓬
豆 粕 中存 在着 植 物过 敏 源 与抗 营 养 因子 , 使
得 豆 粕 蛋 白 的 消 化 率 与 生 物 学 效 价 远 不 及 鱼 粉
比率高 的菌 种 , 优化 其 发酵条 件 。 并
料 ( 吉鹛 ,0 9 ;0 9 ;0 0 I , 目前生 物技 张 2 0 a 2 0 b 2 1 ). 。 司 5
发酵工艺参数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
发酵工艺参数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袁正武;陈凤鸣;陈清华【摘要】为探讨发酵豆粕生产的最适条件,本研究测定不同的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水分、发酵时间、辅料等几种因子对豆粕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乳酸菌的添加比例分别为3‰、2‰、1‰,蛋白酶添加量为2‰,菌种活化时间为0.5h,发酵的初始水分为38%,温度保持在30~42℃时,发酵豆粕的理化指标最优,其中小肽含量可达20%以上,乳酸含量可达3.5%以上,并且质量稳定.【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5(042)008【总页数】8页(P2066-2073)【关键词】发酵豆粕;工艺参数;营养成分【作者】袁正武;陈凤鸣;陈清华【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长沙410600;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42豆粕是一种较好的植物源性蛋白质饲料原料,然而由于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低聚糖和抗原蛋白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在幼龄动物中广泛使用常被限制[1-2]。
采取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是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等蛋白质类抗营养因子与改善营养效价的可行方法[3]。
发酵过程中益生菌发酵可将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多肽、小肽及游离氨基酸 [4-5],除去多种抗营养因子,平衡豆粕氨基酸,提高其消化利用率[6]。
经发酵处理的豆粕因富含益生菌体、有机酸和多功能小肽等活性物质,能缓解仔猪断奶应激、降低仔猪腹泻率、改善畜禽胴体品质[7-8]、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9-11]。
因此,研究固态发酵豆粕工艺参数中众多因素对蛋白质降解过程中各项品质指标的影响,对确定豆粕发酵工艺参数及其产品品质的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复合益生菌发酵与酶—菌共发酵技术的效果,研究不同接种量、不同发酵温度、不同水分、不同发酵时间对豆粕发酵效果的影响,揭示复合益生菌的最佳配比、发酵温度、水分、辅料、发酵时间等与发酵豆粕品质的关系,确定发酵豆粕最适宜的生产条件。
生物酶解法去除大豆蛋白抗原性研究进展
生物酶解法去除大豆蛋白抗原性研究进展王章存;袁路阳;张露;胡金强;安广杰;王佩【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15【摘要】大豆蛋白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组成和较好的加工性能,是食品工业和动物营养中应用最广泛的植物蛋白.但大豆蛋白会导致人和动物的过敏反应,是公认的八大过敏原之一.国内外对消除大豆蛋白抗原性的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加热处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豆蛋白分子中存在序列性抗原决定簇.近年来利用生物酶解技术去除大豆蛋白抗原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发现,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对大豆蛋白分子的水解和降低抗原性效果较差.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等作用结果较好,但难以完全消除其抗原性.本文重点介绍生物酶解法降低大豆蛋白抗原性的研究进展,对单一酶解法不能完全消除大豆蛋白抗原性以及不同文献所得结果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现象的原因做了适当分析.【总页数】5页(P317-321)【作者】王章存;袁路阳;张露;胡金强;安广杰;王佩【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1;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1;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1;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1【相关文献】1.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甘露糖蛋白65生物学性质及其抗原性的研究进展 [J], 侯晓红;吕杰强;张丽芳2.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原性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罗廷荣3.大豆蛋白与大豆肽的生物活性及加工特性研究进展 [J], 刘新旗; 夏绍琪; 张弛4.生物解离大豆蛋白及肽的研究进展 [J], 吴隆坤;江连洲;范志军;王东梅;罗义5.基于生物酶解法的牛乳蛋白脱敏技术研究进展 [J], 张琦;何国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蛋白酶解及抗营养因子降解菌株的筛选
高蛋白酶解及抗营养因子降解菌株的筛选王婧瑶;刘威;曹蕾蕾;叶忠雪;王立群;张刘运;张日阔【摘要】试验利用紫外线诱变技术,通过发酵豆粕选育高蛋白酶解及抗营养因子降解菌株,并对其进行微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JY相比,突变株JY15的蛋白酶解能力和抗营养因子降解能力均有极显著的增加(P<0.01),蛋白酶活力提高了170.6%,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151.3%,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49.8%,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降低了73.7%,植酸含量降低了80.2%.微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31-33,45)【关键词】紫外线诱变;高蛋白酶解;抗营养因子;突变株【作者】王婧瑶;刘威;曹蕾蕾;叶忠雪;王立群;张刘运;张日阔【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华森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森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豆粕作为一种质量稳定的植物蛋白源,因其供应充足,氨基酸组成合理,含有异黄酮、脂肪酸、矿物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余龙江等,2003)。
然而,豆粕却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一方面,豆粕主要是由大分子蛋白构成,不能像小分子蛋白——寡肽和游离氨基酸被机体充分吸收。
另一方面,豆粕中含有大量抗营养因子,特别是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含量较较高,均可达到2%左右,这不仅降低动物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也其影响健康(游金明等,2006;石慧,2006)。
本研究即以蛋白酶活力、酸溶蛋白、游离氨基酸以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线诱变的方法,通过发酵豆粕筛选出可提高其中小分子蛋白含量且降低抗营养因子作用的优良菌株,使得发酵后的豆粕更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摘要:大豆抗原蛋白既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又是大豆抗营养因子之一,是限制大豆及
其制品在人类营养和动物饲料中利用的主要因素。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对降解大豆
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进行试验的设计。
关键词:大豆抗原蛋白细菌筛选发酵条件
大豆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55%,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 种氨基酸,为全价蛋白源,在
动物饲料及人的高蛋白营养保健品中常作为优质原材料。
但生大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
且所含的主要蛋白质7S 伴球蛋白及11S 球蛋白均为大分子蛋白质,有很强的抗原性,能激
起特异的免疫应答,食用后不仅会导致血清中抗大豆免疫球蛋白IgG 滴度的升高,而且会
造成小肠局部发生器质性的损伤。
这些大分子蛋白质被统称为大豆抗原蛋白。
大豆抗原蛋白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有: ①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②由于活化免疫系
统而提高了维持需要; ③增加内源蛋白质的分泌,导致粪氮增加; ④有些敏感动物会出现过
敏反应,导致腹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消除大豆抗原蛋白对动物饲养有着极其
重要的意义。
产酶菌的水解作用是降低大豆蛋白抗原性的有效方法,但其作用程度受交菌株
种类极大的的影响。
所以筛选具有高效率的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石慧
等的研究发现在众多的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中,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极好。
因此本设计方法
在枯草芽孢杆菌的基础上进行。
一、降解大豆抗原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
1、试验菌种的准备:根据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留置备用。
2、豆粕发酵试验:称量适量豆粕,将枯草芽孢杆菌以不同浓度梯度的接种量分别接入
生豆粕中,加水混合均匀。
将以上混合物装入阔口罐头瓶,并用塑料薄膜封好,于恒温箱中
静置发酵。
将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记为P1~P1O,设置表格记录数据:
3、测定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是评价发酵工艺是否优异,发酵饲料是
否达到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为止,还没有严格的标准来测定发酵豆粕饲料中抗原
蛋白的含量。
为了快速、准确、高通量地测定发酵饲料产品中抗原蛋白的含量,试验采用抗
原蛋白残留率来判断发酵结果。
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按下式计算:
提取到的发酵样品抗原蛋白质量
抗原蛋白残留率= ―――――――――――――――――――×100%
提取到的未发酵样品抗原蛋白质量
绘制表格,记录数据:
抗原蛋白残留率//%
接种量
P1P2P3P4P5P6P7P8P9P1 2%
5%
4、利用文献所提供方法提取抗原蛋白,并进行电泳检测。
5、根据上述表格数据和电泳实验结果选择抗原蛋白残留率最小的组合,即筛选得到适宜的菌株,并确定适宜的接种量。
二、菌株发酵条件探究
根据石慧等的研究发现接种量、料水比和pH 值是影响枯草芽孢杆菌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主要因素,也影响到发酵饲料产品后期干燥的工艺成本。
因此实验设计应在接种量、料水比和pH 值这三种因素间进行梯度试验,辅以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实验最佳方案,完成菌株发酵条件的探究。
1、接种量试验:温度为37 ℃,料水比为1.0∶1.0,pH 值为7.0 条件下,不同的接种量发酵生豆粕,测得不同发酵样品中抗原蛋白的残留率。
根据表的接种量,测出发酵样品的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抗原蛋白的残留率越小即为最佳接种量。
绘制表格,记录数据:
接种量抗原蛋白残留率//%
2%
4%
6%
8%
10%
2、料水比试验:温度为37℃,接种量为上述最佳接种量,pH 值为7.0 条件下,不同的料水比发酵生豆粕,测得不同发酵样品中抗原蛋白的残留率, 抗原蛋白的残留率越小即为最佳料水比。
绘制表格,记录数据:
料水比抗原蛋白残留率//%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3、pH 值试验:温度为37℃,接种量为最佳接种量,料水比为最佳料水比时,在不同pH 值下发酵生豆粕,测得不同发酵样品中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抗原蛋白的残留率越小即为最佳pH。
绘制表格,记录数据:
试验号接种量料水比pH 值抗原蛋白残留率
1
2
3
4
5
6
7
8
9
x1
x2
x3
R
5、抗原蛋白残留率测定结果的验证:试验中抗原蛋白的残留率均为多个重复的平均值,且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测定结果可以用SDS-PAGE电泳结果来验证。
三、其他发酵方法
有关研究表明,酵母菌及乳酸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作为前发酵,乳酸菌及酵母菌厌氧发酵作为后发酵对生豆粕进行两步发酵,结果表明:前发酵时间对豆粕中抗原蛋白的降解影响最大,后发酵温度其次,前发酵温度影响最小;当前发酵温度为35 ℃,前发酵时间为48 h,后发酵温度42 ℃,后发酵时间32 h,豆粕中两种主要抗原蛋白的残留量仅0.15%。
参考文献:
1、石慧.降解大豆抗原蛋白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J].湖北农业科学,2011
2、罗璇. 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J]. 饲料工业.2011
3、于春艳. 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进展[J]. 养殖与饲料.2009
4、韩鹏飞大豆抗原蛋白研究进展[J]. 综述.2009
5、方华. 大豆抗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及作用机理. [J]. 江西饲料.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