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复习学案
第23课 《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预习导学案1.学习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重点)2.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等。
(难点)3.正确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合称“孔孟”,被尊为“亚圣”。
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
宣扬“仁政”“王道”,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著作有《孟子》。
2.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就是宣扬“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的思想。
3.作品背景《孟子》是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孟子》体例属先秦散文当中的对话体。
对话体散文《孟子》是语录体散文(《论语》)向专题性论文(《庄子》)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通过对话展开辩论说理,相当于今天的议论文。
4.关于“四书”、“五经”和“六艺”。
“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5.介绍公孙衍和张仪公孙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纵横家。
主张诸国合纵抗秦,是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部编人教版《富贵不能淫》 复习资料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 ”。
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
宋朝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1、解释:富贵:淫:居天之下广居:得志,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安居:熄:是:焉得:威武:无违夫子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3、翻译:(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寸)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大丈夫的做法: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大丈夫的操守: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习题练习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4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6. 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7. 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8.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11.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1、注音:往之女( )家富贵不能淫( )2、通假字:往之女家3、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第二个:(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3)行天下之大道:妾妇之道也:(4) 必敬必戒:戒之曰:5、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3)威武不能屈:6、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2) 一怒而诸侯惧惧:(3) 安居而天下熄.熄:(4) 丈夫之冠也冠:(5) 父命之命:(6) 以顺为正者顺:(7) 立天下之正位.正位:(8) 与民由之(9) 无违夫子(10) 独行其道8、文言虚词由:违:行:之:居天下之广居:与民由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1、实词积累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人恒过⑤而后作⑥而后喻2、词类活用①人恒过②入则无法家拂士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教育资料】人教版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精品学案学习专用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已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一)结合“十注”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细读默想用心十注整体感悟卒章反刍
教学过程设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
(1)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3)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昙花教学实录
数学试卷讲评教案
交流展示:
教学诊断展示单元一: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由组间相互点评。
概率教学方法的研究
数字语文资源网
矫正点拨:由小组组员间或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或点拨。
(二)小组合作置疑探读(15分钟)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疑义相析解疑互进献疑待诂
分小组按“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探究下列问题后,自由展示结果,其他组自由矫正评价,教师作随机的矫正评价并评选出最具有阅读潜能的学习小组(员)。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富贵不能淫学案
富贵不能淫学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富贵不能淫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金钱、权力等物质诱惑时,不能失去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不能做出违背良心和道德的行为。
这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秉持的原则,也是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物质生活而失去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在面对金钱、权力等物质诱惑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诱惑所迷惑,不做出违背良心和道德的行为。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如何面对物质诱惑,如何保持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标准,不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
同时,我们也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应该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不要因为追求物质生活而失去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标准,不要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
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持富贵不能淫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孟子对于“富贵不能淫”这一道德观念的理解和阐述。
重点词语: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重点句子:需要背诵的句子或包含重要思想的句子。
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等。
写作特点:文章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这些特点对于文章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孟子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或行为?他们对于“富贵不能淫”的理解和实践有何不同?孟子在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这些手法和方式对于文章的主旨和意义有何影响?你如何理解“富贵不能淫”这一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一观念?阅读《孟子》中的其他篇章,了解更多关于“富贵不能淫”的论述。
富贵不能淫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富贵不能淫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了孟子两章教案,盼望你们能喜爱。
富贵不能淫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目标定向:1、熟读本文,争取背过。
2、讲解本文。
3、深化争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一、导语:人们常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读诵本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解释本文。
【解释】广居、正位、大道:朱熹解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第1页/共10页【译文】应当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猛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1四、讲解本文。
富贵不能淫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一、导入复习孟子相关常识出示学习目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对比朗读和解释扫除语音障碍。
(留意:断句、正音)2、参考解释理解文章大意。
四、小组合作沟通并展现1、小组代表展现。
(形式:以同学为主解答,老师适时更正)2、老师提出重点字词句,要求同学作答。
3、同学结合所讲再次翻译文章。
五、课文分析(详细见ppt)富贵不能淫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精确翻译和背诵全文。
2.品尝孟子的论辩艺术,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课前预习】1.依据课下解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能用一般话精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精确翻译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3页/共10页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熟识“卧薪尝胆”的故事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六单元《富贵不能淫》(无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六单元《富贵不能淫》(无答案)
(7)丈夫之.冠也(8)往送之.门
(9)妾妇之.道也(10)与民由之.
(11)此之.谓大丈夫
四、课后小结
富贵不能淫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观点。
2.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从而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分析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
【课时安排】课时:共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重点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景春认为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6.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二、课堂学习研讨
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用原句回答,再用自己的话作答。
3.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三、当堂训练检测
1.“是焉得为大丈夫”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4.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5.你能说出孟子的几句名言吗?
四、课后小结。
中考语文复习新添古文富贵不能淫教学案
②翻译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设计目标:对于教师有所疏漏之处的补充,更透彻理解文本,鼓励学生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三、想一想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你是如何理解这三句话的,结合事例具体说说.设计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此问题理解理解大丈夫的内涵,突破难点,完成提升目标.预设: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四、练一练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急迫.1.解释加点的词(4分).可以有得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其义自见自晓其义也2.翻译句子(4分).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3.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2分).4.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 的重要,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5.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收获道理同“现”,显现明白2.(1)书读得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示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2)心到、眼到、口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会不到吗?3.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4.“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5.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富贵不能淫》 学历案
《富贵不能淫》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富贵不能淫”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2、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相关事例的分析,深入体会“富贵不能淫”的精神内涵。
3、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坚守道德原则,不被富贵所迷惑的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富贵不能淫”的深刻含义,并能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2)思考如何在当今社会中践行“富贵不能淫”的价值观。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古代的道德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2)如何让学生在面对现实中的诱惑时,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尤其是金钱和物质的诱惑。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与这相关的话题——“富贵不能淫”。
(二)知识讲解1、解释“富贵不能淫”的含义“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
这里的“淫”,指的是过分、放纵。
2、古代事例分析(1)孟子提到的景春眼中的大丈夫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但孟子却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只是迎合君主的喜好,没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
(2)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在匈奴被扣押多年,匈奴贵族多次威逼利诱,想让他投降,但苏武始终坚守对汉朝的忠诚,不被富贵和权力所动摇。
3、现代事例分析(1)在商业领域,有些企业家在创业成功后,能够保持初心,不被金钱冲昏头脑,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比如_____,在企业取得巨大成功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2)然而,也有一些人在富贵之后迷失自我。
比如某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他们在掌握权力和财富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小组讨论1、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当今社会,“富贵不能淫”有哪些具体表现?(2)当我们面对富贵的诱惑时,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富贵不能淫》学案 (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富贵不能淫》学案
一、学前导引
【预习目标指引】
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驳论文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拓展资料】
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语言和政治观点,是儒家的经典之作。
其文章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
孟子也终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因孔子是圣人,所以世人尊称其为“亚圣”,将两人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二、学稿
过关第一级——【1、字词竞技】 1.解释加黑的词。
(1)移:使······改变。
(2)威武:威胁暴力。
(3)屈:使...屈服。
2、翻译课文。
富贵不能淫 导学案及答案
教(学)反思: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真正大丈夫的两个标准(1)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2)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4、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关羽面对曹操的极尽笼络,不为所动,千里走单骑寻刘备;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用自己的头颅,为南宁王朝划上完美的句号;方志敏不为高官厚禄的利诱所动摇,毅然选择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尊严;杜甫贫穷至极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力行写作,终成就‘诗圣’之名;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愿吃美国人的“救济粮”。
颜真卿宁可跳向火堆,也不归附叛军,慷慨走向小人设置的陷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退缩,宁死不屈,自己躺向了敌人的铡刀。
六、合作探究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
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
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
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
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
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
第23课《富贵不能淫》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朗读语气。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语气的“诚”,可见他的深信不疑。所以“诚”字要重读,要包含着羡慕和崇敬之意。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孟子用一个反问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焉得”不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③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实质是“坚守”。
2.领略圣人的情怀。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贫苦的战国时代。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时期,孟子始终宣扬“仁、义、礼”,倡导实行“仁政”,提出“大丈夫”的标准,指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3.品味对比、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南:
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
学习过程:
★预习检查
一、自主学习(独学)
1.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
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以顺为正者(古义:常法;今义:改正)
3.指导朗读
课文中有对句、排比句,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不读破句子,同时要注意重音和语气。
(1)朗读节奏。
对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排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复习课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一等奖(教研室)
【写作特色】针对景春关于“大丈夫”的言论,孟子 劈头予以否定——“子未学礼乎”,可谓不留情面; 接着阐述了“妾妇之道”,以此暗讽公孙衍、张仪之 流,可谓辛辣、尖锐;最后顺势提出何为真正的“大 丈夫”,气韵丰沛,不容辩驳。文章体现了孟子行文 长于论辩、富有气势的特点。
一词多义
(1)戒
戒之曰 必敬必戒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
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行 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 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 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 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正:准则,标准
也。居天下之广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 由:遵从
之;不得志,独行其
(透露出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的歆羡甚至崇拜。)
2.“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孟子对景春所持观点的 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 ) 3.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直接反驳了景春的
观点,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只不过是顺从君 王的意志,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 √ )
4.第二段后半部分,孟子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 的大丈夫的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 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 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 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 )
5.文章最后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 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这是大丈夫应该 坚持的根本原则。( × )
(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 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复习课件
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 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 四、主要内容。 •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大丈夫?
• 3、大丈夫不受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 施加的因素影响的句子是: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 ①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 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 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 不上大丈夫②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 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 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 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 9、必敬必戒:谨慎。 • 10、由:遵从。 • 11、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 12、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 13、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 14、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 15、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 三、翻译句子。 • 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 气,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
•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课件
富贵不能淫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导学案第【1】篇〗《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孟子散文说理的如虹气势。
2、小组互助学习,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3、结合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领略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4、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能够理解文中的被动用法。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结合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领略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2、辨别孟子和景春心目中大丈夫形象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讨论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孟子的生平事迹,了解“诸子百家”中有关儒家和纵横家的一些学说观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在预习中对孟子其人其书、战国时代的特点、纵横家的有关情况等的了解情况。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
三、一读课文,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
可以采取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适当指导,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语气等。
2、疏通文意。
先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小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3、理清层次。
全部齐读课文,自主划分文章层次,并说出划分的理由。
四、再读课文,理解精髓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小组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孟子采用什么方法来反驳景春的观点?试做简要分析。
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3、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4、孟子所说“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区别?5、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四、三读课文,感受英雄师生大声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在纸上写出来,小组择优展示。
富贵不能淫 学案
富贵不能淫第一课时一、学前导引【预习目标指引】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驳论文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拓展资料】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语言和政治观点,是儒家的经典之作。
其文章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
孟子也终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因孔子是圣人,所以世人尊称其为“亚圣”,将两人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二、学稿过关第一级——【1、字词竞技】1.解释加黑的词。
(1)移:使······改变。
(2)威武:威胁暴力。
(3)屈:使...屈服。
2、翻译课文第二课时过关第一级——【2、小试牛刀】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时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
是著名的家、家、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的重要代表人物。
被尊称为。
过关第二级——【1、奇思妙想】1、“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2、有人评价这篇小短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画中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呢?3、短文中的山川之景美不胜收,作者是怎样写出普通的山川之美的呢?4、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景物的共同特点?关键词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过关第二级——【2、勇攀高峰】(1)作者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怀?全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过关最高级——【温故知新】1、借鉴本文写景的方法,以雾为描写对象,写一个片段。
九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复习学案【DOC范文整理】
九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复习学案
默写:一怒而诸侯俱,。
,父命之;往之女家,,无违夫子!,妾妇之道也。
.得志,;不得志,独行其道。
,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重点解词:
译句:
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重点解词:
译句: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重点解词:
译句: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
重点解词:
译句: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重点解词:
译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重点解词:
译句: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重点解词:
译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重点解词:
译句:
文言文“之”的用法有:
如文中的:
如文中的:
如文中的:
如文中的:
如文中的:
0、文言常见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下列句子句式是: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往送之门,戒之曰: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词类活用:先解词,再说说下面词语的用法。
女子之嫁,母命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文言文“而”的用法:表转折;表顺承,表并列,表修饰。
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复习课件[2月10日复习内容]-1
知识梳理
4.一词多义
(1)戒
戒之曰 必敬必戒
(2)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
(3)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
_____告__诫______ _____谨__慎______ _____居__住______ __居__所__,__住__宅___ ____能__,__能__够___ ______实__现_____
道:__原__则__,__行__为__准__则
知识梳理
6.文言虚词
(1)之
丈夫之冠也 __用__于__主__谓__之__间__,__取__消__句__子__独__立_ 性 父命之 _代__词__,__指__“__男__子” 母命之 _代__词__,__指__“__女__子”
妾妇之道也 _结__构__助__词__,__相__当__于__“__的__”__
知识梳理
富贵不能淫复习课 2月10日复习内容
知识梳理
一、知背识诵梳识理记(把这些易错字听写一遍)
诚,侯惧,熄,焉,女,淫,贱,屈 重点字词(重 点 字 词 , 结 合 课 后 注 解 和 关 键 字 词 复 习 , 带*的是文学常识,先不看课本,看词语写解释, 把它写在语文复习本上,写后用红笔对照课本订正, 没有写出的要马上加强记忆) *1.孟子,名(),()人(),()派代表人物; *2.景春: *3.公孙衍: 4.张仪: 5.诚: 6.大丈夫: 7.天下熄: 8.焉: 9.丈夫之冠 : 冠: 10.父命之: 11.戒: 12.女家: 13.夫子: 14.正:15.“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 16.由: *17.独行其道: 18.淫: 19移: 20.屈
知识梳理
二、句子翻译(重点词,踩分点必译出)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复习学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 )丈夫之冠.也( )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 ) 二、解释加点的词
三、翻译句子
3
4
6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8六、划分节奏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七、内容理解
5、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6、《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从中举一个例子做具体分
7、景春对公孙衍、张诚的态度是怎样的?从那句话可以看出?
8、孟子对公孙衍、张诚的态度是怎样的?从那句话可以看出?
9、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标准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有哪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