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货运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船舶货运》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船舶货运》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船舶货运》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船舶货运》课程我们以项目导向,完成各种货物运输任务的教学设计。

根据“海上货物运输”实际工作过程,课程设计为三个模块:船舶知识,货物知识、各类船舶运输。

模块Ⅰ:船舶知识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课程有关的船舶数据和装载资料、稳性、吃水和强度。

模块Ⅱ:货物知识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货物的分类、包装、标志的方法,运输质量、包装危险货物、货物单元的基本知识。

模块Ⅲ:各类船舶运输
以项目为导向,根据目前国际海运船队的构成,确定主要运输的船舶类型,讲述各种船舶货物运输要求,内容包括杂货船运输、木材船运输、冷藏船运输、集装箱船舶运输、固体散货运输、散装谷物运输、油轮运输、散装化学品船及液化气船运输等,并突出对学生的杂货船配载、集装箱船配载、散货船配载等项目的能力要求进行训练。

全部课程内容均符合以下要求:
1)国际海事组织IMO制订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78/95公约);
2)交通部海事局颁布的《海船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考试大纲、评估纲要与标准;
3)海船三副岗位需求、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人才培养对海上货
物运输内容的需要等。

航海技术系
2009年3月。

航海技术专业《YAZY-1-2-2船舶结构与货运2016培训大纲》

航海技术专业《YAZY-1-2-2船舶结构与货运2016培训大纲》

海船船员?船舶结构与货运?培训大纲〔2021版〕监控装货、积载、系固和卸货,以及航行中的照管货物适任要求:货物装卸、积载和系固:货物〔包括大件货〕对船舶适航性和稳性的影响的知识货物〔包括危险和有害货物〕平安装卸、积载和系固的知识及其对人命和船舶平安的影响建立和保持装卸货期间有效交流的能力理论知识:〔71〕货物装卸、积载和系固1 了解船舶货物根底知识〔4h〕2 了解船舶吃水的相关概念,掌握船舶吃水识读和等容吃水计算的方法〔1h〕3 了解船舶吃水差的概念、计算及要求〔2h〕4 掌握船舶稳性的根本概念、初稳性和大倾角静稳性知识,了解船舶动稳性和对稳性的要求,掌握与稳性相关计算的方法〔12h〕5掌握船舶强度的概念以及纵向强度和局部强度的知识〔4h〕6 掌握危险货物的分类及特性、标志和及包装;了解危险货物的积载和隔离〔4h〕7 了解货物单元积载与系固〔4h〕8 了解杂货运输〔包括重大件、甲板木材、钢材、冷藏和滚装货物〕的平安装卸和积载〔4h〕9 了解船舶起重设备〔3h〕10 掌握杂货船配载图编制并正确识读配积载图〔12h〕11 了解集装箱及集装箱船知识,了解集装箱船配积载与装运要求,掌握集装箱积载图的知识〔4h〕12 掌握固体散货装运特点,了解散装货物的水尺计量〔4h〕13 掌握船运散粮运输特点,了解散装谷物船舶稳性核算及改善散装谷物船稳性的方法和措施〔4h〕14 掌握石油类货物的种类和特点、油船的结构特点、积载方法和平安操作以及防污染,了解油量计量,掌握散装液体货物运输和液化气体运输一般知识〔6h〕15 了解船舶管系〔2h〕16 掌握与码头工人进行有效交流的原那么和方法〔1h〕实践技能:〔36〕1 能辨识和应用船舶主要标志〔2h〕2 能辨识和应用货物包装和标志〔2h〕3 能掌握包装危险货物积载与隔离的要求〔2h〕4 能进行普通集装箱积载与系固、辨识集装箱积载图〔4h〕5 能掌握非标准货物单元积载与系固要求〔2h〕6 编制杂货船配载图〔24h〕评价标准:1 按照配载图或其他文件、平安规那么、设备操作规程和船舶积载限制,进行货物操作;2 遵照国际规那么和公认的平安操作标准和规那么装卸危险和有害货物;3 交流清楚、易懂且持续有效。

船舶货运课程设计 (2)

船舶货运课程设计 (2)

船舶货运课程设计1. 简介船舶货运课程是航海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于船舶货物运输的理解和运营能力,选择合适的船舶和路线,完成货物的安全运输。

本课程设计结合实际船舶货运操作案例,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培养学生对于船舶货物运输的理解和运营能力;2.帮助学生掌握船舶装卸操作的基本原理;3.帮助学生掌握航线规划和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4.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际操纵操作;5.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船舶货物装卸操作1.船舶货物装卸的基本原理;2.船舶货物装卸船工具和设备;3.货物装卸流程;4.安全操作规范。

3.2 航线规划和货物运输1.货物种类和特点;2.航线规划和选船原则;3.船舶运输费用计算;4.托运操作流程。

3.3 实践案例分析1.船舶货物运输实践案例分析;2.船舶货物运输操作技巧;3.运输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3.4 模拟实验操作1.船舶货物操作模拟实验;2.异常情况处理模拟实验;3.实践技能考核。

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2.分析和讲解实际航运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船舶货物运输的实际操作;3.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于实际操作的认识与理解;4.以团队为单位,让学生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际船舶货物运输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5.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5. 考核方法为了确保学生对于本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采用评价操纵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拟实验操作考核;2.实际船舶货物运输任务考核;3.学生讲解船舶货物装卸操作流程;4.课堂讨论和答辩。

6. 总结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船舶货运技术课程设计

船舶货运技术课程设计

一、核定航次货运任务与船舶的载货能力是否相适应1.计算本航次船舶的净载重量NDW 和查取船舶货舱的总舱容(包装容积)∑chV1)计算净载重量NDW根据本轮开航日期及航线,在《载重线海图》上查得,本航次航行于热带季节区域,但开航时为夏季季节期,故只允许使用夏季载重线,其排水量 19710=s ∆t ,本航次装有油t 1447、水、 t 322航次储备量中 t 28= 1G ,即 t 1797=28+322+ 1447=∑G ,船舶常数 t 220=C ,空船重量 t 5565=L ∆,所以,本航次船舶的净重量为:121282201797556519710=---=--∆-∆=∑C G NDW L S t2)查取船舶总舱容∑chV由表教材附录二表F2-1查得Q 轮的包装舱容19591=∑chV3m2、审核本航次拟运货物的重量、件数和体积 经审核,本航次拟运货物的总重量11315=∑Q t 、总件数为 148214件、包括亏舱的总体积18543=∑cV 3m 。

装货清单所列数据正确 3.比较船舶的载货能力是否满足航次货运任务的要求经比较分析,本次航次计划货载中有少量特殊货物,本船的载货能力大于货运任务,初步判定货物的承运条件可以满足,即能承运装货清单上的全部货物。

二、计算各货舱及各层舱配货重量的控制数1.确定各舱配货重量上下限 根据本航次货运任务,算得为满足船舶纵向强度条件要求的各舱装货重量的上下限(表1)(贵重舱计入No.5舱)。

2.确定各货舱配货数量本航次离始发港船舶排水量188971=∆t ,其漂心位置位于船中后5.45处(第三舱略偏后)且本船空载时尾倾较大(55.3-=t m ),为避免装载后船舶的尾倾过大,在配货时应在漂心前的第一、第二货舱适当多配货,在漂心后的第四、第五货舱适当少配货。

3.确定各层货舱配货数量本轮空船重量比较适中,但油水舱多数在底部,为保证船舶具有适度的稳性,特别是在油水大量消耗的情况下仍具有足够的稳性,离始发港时,本航次货载在在二层舱配置重量应在总载重量的35%左右。

船舶货运基础

船舶货运基础

第一篇船舶货运基础第一章船舶与货物基础知识第一节船舶货运概述一、配载和积载的含义配载(Prestowage):船公司或租船人根据货物托运计划为所属船舶分配航次货载。

积载(Stowage):根据装货清单,将航次货物在具体船舶的载货部位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堆装。

二、对船舶积载的基本要求1.充分利用船舶的载货能力2.保证船舶具有适度的稳性3.保证满足船舶的强度条件4.保证船舶具有适当的吃水差5.保证货物的运输质量6.满足货物的装卸顺序要求7.便于装卸,缩短船舶在港停泊时间三、积载工作的重要性四、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安排第二节船舶基础知识一、船体形状1.船舶主尺度(principal demensions)垂线间长L bp:(length between perpendiculars)沿夏季载重线,由首柱前缘至舵柱后缘(对无舵柱船为舵杆中心线)的长度。

但不得小于夏季载重线总长的96%,且不必大于97%。

型宽B:(moulded breadth)在船舶最宽处,两舷肋骨外缘间的水平距离。

型深D:(moulded depth)在船长中点处,从平板龙骨上缘至强力甲板横梁上缘的垂直距离。

型吃水d M:(moulded draft)从平板龙骨上缘至水线处的垂直距离。

2.船舶基准面与船舶坐标系船舶基准面包括:中线面:过船宽中央的纵向垂直平面。

中站面:过船长中点的横向垂直平面。

基平面:过船长中点,龙骨板上缘且平行于设计水线面的平面。

船舶坐标系:坐标原点:取船舶三个基准面的交点。

X轴(纵轴):取中线面与基平面的交线,且向船首方向。

Y轴(横轴):取中站面与基平面的交线,且向船右舷方向。

Z轴(垂轴):取中线面与中站面的交线,且向上方向。

3.船体基准剖面船体基准剖面包括:中纵剖面:中线面上船体剖面。

中横剖面:中站面上船体剖面。

设计水线面:过设计吃水且平行于基平面的平面上船体剖面。

4.船形系数(1)水线面系数C wp平行于基平面的任一水线面面积A w 与其所围船长与船宽矩形面积L ⋅B 之比。

大学船舶结构与货运教案

大学船舶结构与货运教案

大学船舶结构与货运教案大学船舶结构与货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船舶结构的组成与作用;2.掌握船舶结构中各部件的名称、性质与作用;3.了解货运的基本概念、货物计量、装卸流程与安全措施;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船舶结构的组成与作用(1)船体形式与尺度(2)船体结构组成(3)船体结构作用2.船舶结构中各部件的名称、性质与作用(1)船壳(2)舱壁(3)甲板(4)船舶主机与推进装置3.货运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1)货物计量(2)货物装卸流程(3)货物装卸安全措施4.基于案例的分析与实践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包括图文并茂的课件和视频演示2. 实际案例分析,以TPS(Toxic Plastics of Saint Lawrence)货船漏油事件为例,探讨船舶结构与货物运输之间的联系和关联性。

3. 实践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验情况,设计实验题目、导师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程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2.实验报告:每个学生需要在进行实验后提交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展示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参与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保障1.教学设备:科学实验室、电子屏幕、投影设备、船舶模型等教学设备。

2.教学材料:详细的课程讲义、案例资料、学习软件、实验安排等材料。

3.教学环境:教室设备、空调、照明等条件完备,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六、总结本教案主要涉及到船舶结构与货物运输方面的知识,课程设置科学、内容丰富,在理论学习、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理性思考和实践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船舶货运操作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船舶货运操作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船舶货运操作》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船舶货运操作。

二、适用专业五年制中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

三、课时64课时。

四、学分4学分。

五、课程目标《船舶货运操作》这门课程是为中等职业学校航海类专业值班水手方向学生开设的专业限定选修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货物基础知识,影响船舶货物运输的船舶性能、船舶载货能力,能够识读货物标志、船舶水尺标志、载重线标志、货物配积载图和系固图,掌握航次配积载计划编制,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课程内容纲要学习项目学习任务课时1 核算船舶载货能力任务一船舶重量性能与容积性能 4 任务二船舶吃水与载重线 4 任务三舱容系数与积载因数2 任务四船舶载货能力核算 22 确定货物的舱位和货位任务一常运货物认识 4 任务二常运货船认识 2 任务二货物标志识读 4 任务三货物积载与隔离 63 船舶稳性、吃水差、强度核查与调整任务一船舶稳性核查与调整 4任务二船舶强度核查与调整 4任务三船舶吃水差核查与调整 44 船舶配积载图识读任务一船舶配积载图识读 65 编制航次配积载计划任务一杂货船配积载计划编制10任务二散货船配积载计划编制8总计64七、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二确定货物的舱位和货位课时1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普通货物、危险货物与集装箱的性质、标志、隔离要求和积载与隔离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具有一般货物、危险货物、集装箱积载与隔离的能力素质目标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任务任务一常运货物认识任务二常运货船认识任务二货物标志识读任务三货物积载与隔离相关知识熟悉普通货物、危险货物、集装箱积载与隔离相关知识教学设备与媒体教材、实验或模型或挂图(PPT)等考核评价理论测试+图片识读项目三船舶稳性、吃水差、强度核查与调整课时1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船舶稳性、吃水差和强度,并掌握上述参数求取及调整方法及抗沉性的要求能力目标具有核算船舶稳性、吃水差、船舶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能力素质目标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学习任务任务一船舶稳性核查与调整任务二船舶强度核查与调整任务三船舶吃水差核查与调整项目一核算船舶载货能力课时1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船舶载货能力相关知识能力目标能够核算船舶载货能力素质目标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任务任务一船舶重量性能与容积性能任务二船舶吃水与载重线任务三舱容系数与积载因数任务四船舶载货能力核算相关知识船舶重量性能与容积性能、船舶吃水与载重线、舱容系数与积载因数、船舶载货能力教学设备与媒体船舶资料、船舶标志图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阶段性考核与实训技能考核相结合相关知识稳性概念;吃水差的影响;船舶强度概念及校核改善教学设备与媒体船舶资料、货物装载情况计算表等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阶段性考核与实训技能考核相结合项目四船舶配载图识读课时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杂货船、集装箱船及固体散货船配积载的基本要求和步骤能力目标具有杂货船、集装箱船、固体散货船配积载计划编制的能力素质目标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任务任务一船舶配载图识读相关知识杂货的分类特性及配积载相关知识,集装箱配积载,固体散货类别教学设备与媒体教材、船舶配载图、计算机(包括PPT)等考核评价理论测试+实训技能考核项目五编制航次配积载计划课时1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杂货与固体散货船配积载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具有杂货船、固体散货船配积载计划编制、装舱方式装舱顺序辨别的能力素质目标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任务任务一杂货船配积载计划编制任务二散货船配积载计划编制相关知识装舱要求,配积载知识、装舱方法及装舱的顺序教学设备与媒体船舶资料、货物装载情况计算表、计算器、笔和纸等考核评价理论测试+实训技能考核八、考核评价将平时考核和实操技能评估相结合,突出对学习过程、实践技能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

《海上货物运输实践教学考试大纲》

《海上货物运输实践教学考试大纲》

《海上货物运输实践教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海上货物运输》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海上货物运输是运输的方式之一。

它是研究各类货物的海运特性、各类船舶的货运特性、货物在船上装卸的基本规律以及编制和实施货物积载计划的程序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

本课程是研究船舶运输全过程中各类货物的装运特性、各类船舶的货运性能、货物在船上装卸的基本规律以及编制和实施货物积载计划的程序和方法,保证船舶安全和货物运输质量以及货运单证的编制等的专业课。

主要讲授船舶和货物的基础知识,货物运输对船舶稳性、强度、吃水差等性能的影响,各种货物的特性及专用船舶的使用,各种单证的编制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关合理使用船舶、掌握货物的特性及科学管理货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使用船舶载货的能力。

它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掌握海上货物运输的能力,能够使用新型船舶和管理特殊货物,并能办理相关的货物运输手续。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船舶与货物的基础知识。

2、掌握船舶载货能力的计算方法。

3、掌握船舶稳性的基本理论。

4、掌握船舶吃水差的基本理论。

5、掌握船舶强度的基本理论。

6、掌握包装危险货物运输的基本方法。

7、掌握杂货运输的基本方法。

8、掌握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方法。

9、掌握散装谷物运输的基本方法。

10、掌握散装固体货物运输的基本方法。

11、掌握散装液体货物运输的基本方法。

12、掌握货物单证的种类、作用、性质、内容和流程。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前期课程有:交通运输设备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有关船和货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实际航行中的计算方法。

有关船舶载货能力的概念,能够计算船的货运量。

有关稳性的基本概念,掌握稳性的基本计算和调整的方法。

船舶吃水差的基本概念,掌握吃水差和首尾吃水的计算及吃水差曲线图。

大副船舶结构与货运教学大纲

大副船舶结构与货运教学大纲

大副考证班的《船舶结构与货运》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对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前强化培训的的专业课程。

是为满足STCW78/95马尼拉修正案公约、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和本专业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船舶结构与海上货物运输功能块中公约的要求,同时能使学生顺利的通过适任证书的考试。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可以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每次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习题集对应章节习题,以巩固、加深对课堂传授知识的理解。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内容1、船舶常识1.1船舶的基本组成与主要标志1.1.1船舶的基本组成1.1.2船舶的主要标志1.2船舶尺度与船舶吨位1.2.1船舶尺度1.2.2船舶登记吨位1.3船舶种类与特点2、船体结构基础知识2.1船体结构基本组成形式2.2船底结构2.3舷侧结构2.4甲板结构2.5舱壁结构2.6首尾结构2.7水密和抗沉性结构2.8防火结构2.9船舶主要结构图与总布置图2.10冰区结构加强2.11其他结构:轴隧结构与布置、舭龙骨、船底塞、减摇鳍、减摇水舱3、干货船主要管系3.1舱底水管系3.2压载管系3.3通风管系3.4消防管系3.5甲板排水管系4、起重设备4.1滑车、绞辘与索具4.1.1滑车与绞辘4.1.2常用索具4.2甲板起重机4.2.1甲板起重机的种类、组成及特点4.2.2起重机的控制与限位装置4.2.3起重机安全操作4.3轻型吊杆4.3.1轻型吊杆装置的组成与操作4.3.2单吊杆受力分析及双吊杆布置基本要求4.4重型吊杆4.4.1重型吊杆的种类和特点4.4.2重型吊杆操作注意事项4.5起重设备检查、保养与试验发证4.5.1起重设备的检查保养4.5.2起重设备的试验和发证要求5、货舱、舱盖及压载舱5.1货舱舱盖5.1.1滚动式舱盖的分类、组成与特点5.1.2折叠式舱盖板的分类、组成与特点5.1.3吊移式舱盖的特点5.2货舱、舱盖及压载舱的检查、报告及评估5.2.1货舱、舱盖及压载舱检查及报告5.2.2货舱、舱盖和压载舱缺陷和损坏的评估及采取的措施6、船舶货运基础6.1与船舶货运有关的船舶知识6.1.1船体形状及其参数6.1.1.1船舶型线图6.1.1.2船型系数6.1.2船舶浮性6.1.3船舶容重性能6.1.3.1船舶重量性能衡量指标6.1.3.2船舶重量性能衡量指标的用途及其相互关系6.1.3.3船舶容量性能衡量指标6.1.4.船舶吃水6.1.4.1船舶平均吃水及其计算6.1.4.2舷外水密度改变对船舶吃水的影响及修正6.1.4.3淡水水尺超额量FWA、半淡水水尺超额量应用及计算6.1.5船舶静水力资料及应用6.1.5.1静水力曲线图6.1.5.2载重表尺6.1.5.3静水力参数表6.1.6船舶干舷和载重线标志6.1.6.1船舶储备浮力和干舷6.1.6.2各种船舶载重线标志的组成及各条载重线之间的相互关系6.1.6.3 载重线海图6.1.6.4船舶载重线标志的使用6.2.与船舶货运有关的货物知识6.2.1货物的分类、性质及其对货物安全运输的影响6.2.2货物包装6.2.2.1货物包装的定义、作用及分类6.2.2.2常见包装形式缩写6.2.3货物标志的作用、分类及内容6.2.4 货物自然减量及自然损耗率6.2.5货物亏舱及亏舱率6.2.6货物积载因数及其应用7、船舶载货能力7.1船舶载货能力的定义及内容7.2船舶载货能力核算7.2.1载货能力核算的目的和方法7.2.2载货重量能力的计算7.2.2.1船舶总载重量的确定7.2.2.2航次储备量7.2.2.3船舶常数的定义及产生原因7.2.2.4船舶常数的测定方法及计算7.3充分利用船舶载货能力7.3.1提高并充分利用载货能力的途径及措施7.3.2船舶满舱满载计算8、船舶稳性8.1稳性的定义和分类8.2船舶的三种平衡状态8.3初稳性8.3.1初稳性的衡量指标8.3.2初稳性高度GM计算8.3.2.1横稳心距基线高度KM求取8.3.2.2船舶重心距基线高度KG求取8.3.2.3货舱舱容曲线图表使用8.3.3影响初稳性的因素及相关计算8.3.3.1船内载荷移动对初稳性高度GM的影响8.3.3.2船内载荷移动对初稳性高度GM的影响计算8.3.3.3自由液面对初稳性高度GM的影响及修正计算8.3.3.4悬挂物及载荷变动对初稳性高度的影响8.3.3.5悬挂物及少量载荷变动对初稳性高度的影响计算8.4大倾角稳性8.4.1大倾角稳性衡量指标8.4.2静稳性力臂GZ求取8.4.3自由液面对大倾角稳性的影响及其修正计算8.4.4静稳性曲线绘制8.4.5船舶静稳性曲线特征参数的含义8.4.6影响船舶静稳性曲线的因素8.5动稳性8.5.1船舶动稳性衡量指标8.5.2船舶动稳性曲线及其绘制8.5.3利用动稳性曲线确定最小倾覆力矩8.6船舶纵倾对完整稳性的影响8.7规则对船舶稳性的要求8.7.1 IMO稳性规则对普通货船的完整稳性基本衡准要求8.7.2我国法定规则对普通货船的完整稳性基本衡准要求8.7.2.1我国法定规则对无限航区普通货船的完整稳性基本衡准要求8.7.2.2我国法定规则对国内航行普通货船的完整稳性基本衡准要求8.7.2.3船舶临界稳性高度曲线和极限重心高度曲线8.7.3使用稳性规则的注意事项8.8船舶稳性检验与调整8.8.1船舶适度稳性范围及其确定方法8.8.2稳性检验方法8.8.2.1利用测定的舶横摇周期计算初稳性高度GM、检验船舶稳性8.8.2.2利用船舶横倾角计算初稳性高度GM、检验船舶稳性8.8.2.3观察船舶表现出的某些征状判断船舶稳性8.8.3船舶稳性调整8.8.3.1稳性调整原则与调整方法8.8.3.2垂向移动载荷调整稳性计算8.8.3.3增减载荷调整船舶稳性计算8.8.3.4船舶初始横倾角调整计算8.9船舶稳性资料应用9、船舶吃水差9.1吃水差及其与船舶航海性能的关系9.1.1吃水差及其产生原因9.1.2吃水差与船舶航海性能的关系9.1.3对船舶吃水差和吃水的要求9.2吃水差及首、尾吃水计算9.3影响船舶吃水差的因素及相关计算9.3.1船内载荷纵向移动对船舶吃水差的影响9.3.2少量载荷变动对船舶吃水差的影响9.3.3舷外水密度改变对船舶吃水差的影响及计算9.4船舶吃水差比尺及其应用9.5船舶吃水差调整9.5.1吃水差调整方法及原则9.5.2吃水差的调整计算10、船舶抗沉性10.1船舶破损进水的概念及破损进水类型10.2渗透率10.3公约对破损稳性的衡准要求10.4船舶破损进水对浮性和GM的影响及其基本计算方法10.5破损控制图及破损控制手册的内容及其应用11、船舶强度11.1船舶强度的定义和分类11.2船舶纵强度11.2.1纵强度定义及船体产生纵向变形的原因11.2.2船体纵向受力分析及其相互关系11.2.3船舶拱垂变形及其影响因素11.3.船舶纵强度校核方法11.3.1船体剖面剪力、弯矩校核方法及原则11.3.2船体剖面剪力、弯矩计算法校核船舶纵强度11.3.3船中弯矩估算法校核船舶纵强度11.3.4根据实船观测吃水检验船舶纵强度11.4保证船舶纵强度不受损伤的措施11.4.1船舶总体布置对总纵弯曲变形的影响及其修正措施11.4.2保证船舶纵强度不受损伤的措施11.5船舶局部强度11.5.1船舶局部强度校核11.5.1.1船舶载货部位局部强度的表示方法及校核方法11.5.1.2船舶载货部位许用负荷量和实际负荷量的计算(均布负荷)11.5.1.3船舶载货部位许用负荷量和实际负荷量的计算(集中负荷)11.5.1.4最小衬垫面积的求取(均布负荷)11.5.2保证船舶局部强度不受损伤的措施12、包装危险货物运输12.1包装危险货物的分类及特性12.2危险货物的包装和标志12.2.1危险货物包装12.2.2危险货物标志12.3危险货物积载与隔离12.3.1危险货物积载原则12.3.2危险货物的积载类别与积载要求12.3.3危险货物隔离等级、隔离表及其应用12.3.4第一类爆炸品的配装类及隔离要求12.3.5危险货物与食品的隔离要求12.4危险货物安全装运与管理12.4.1危险货物主要货运单证12.4.2危险货物安全装运及安全监管12.5《国际危规》和《水路危规》12.5.1《国际危规》的内容及其使用方法12.5.2 EMS表和MFAG的内容及其应用12.5.3《水路危规》的内容及其使用方法13、普通杂货运输13.1普通杂货分类13.2普通杂货的配积载原则及要求13.2.1普通杂货的配舱顺序13.2.2普通杂货的舱位选择原则13.2.3普通杂货的忌装隔离要求13.2.4货物装卸对配积载的要求13.3杂货船配载图编制13.4普通杂货安全装运13.4.1普通杂货装前准备工作13.4.2普通杂货安全装卸要求13.4.3普通杂货堆码、衬垫及隔票13.4.4航行途中普通杂货的安全管理13.4.4.1航行途中安全管理要求13.4.4.2货舱通风13.5普通杂货水路运输事故种类、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措施14、特殊货物运输14.1货物单元积载与系固14.1.1货物单元的定义、分类及特性14.1.2船舶系固设备14.1.2.1基本概念:包括货物系固设备、最大系固负荷、固定式系固设备、便携式系固设备等14.1.2.2标准货物、非标准货物、半标准货物系固设备,包括种类、作用及配套使用方法等14.1.3系固设备的检查、保养与使用注意事项14.1.3.1系固设备的检查与维护保养14.1.3.2系固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14.1.4系固设备的检验14.1.5 CSS规则与货物系固手册的内容及应用14.1.6非标准货安全装运要求14.1.7非标准货系固方案的核算14.2重大件货物运输14.2.1重大件货物的定义、分类及特性14.2.2重大件货物安全装运要求14.2.3装卸重大件货物对船舶稳性的影响14.2.4装卸重大件货物对船舶稳性的影响计算14.3木材甲板货物运输14.3.1木材甲板货物的定义、分类及特性14.3.2木材甲板货物安全装运要求14.3.3 IMO《稳性规则》对木材船的稳性衡准要求14.3.4 我国《法定规则》对国内航行木材船的稳性衡准要求14.4钢材货物运输14.4.1钢材货物的定义、分类及特性14.4.2 钢材货物安全装运要求14.5冷藏货物运输14.5.1冷藏货物的定义、分类及特性14.5.2冷藏货物保管条件及运输方式14.5.3冷藏货物安全装运要求14.6滚装货物运输14.6.1滚装货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14.6.2滚装货物安全装运要求15、集装箱货物运输15.1集装箱的定义、分类及标志15.2集装箱船舶的分类15.3集装箱船舶配载计划的编制15.3.1集装箱船舶载箱能力核算15.3.2集装箱船舶稳性要求15.3.3保证集装箱船舶的纵强度、扭转强度和局部强度不受损伤15.3.4集装箱船舶的箱位表示法15.3.5各种集装箱的箱位确定及积载原则15.3.6危险货物集装箱的隔离要求15.3.7集装箱船舶配载文件及其编制15.4集装箱安全装运要求15.5集装箱系固15.5.1集装箱系固设备分类及作用15.5.2集装箱系固方法及系固图15.5.3集装箱系固受力核算(CCS钢规)16、散装谷物运输16.1散装谷物的定义及与海运有关的特性16.2散装谷物运输对船舶稳性的影响16.3散装谷物装运要求16.3.1散装谷物装运对货舱的要求16.3.2散装谷物装卸注意事项及航行途中管理要求16.4散装谷物船舶配载图编制16.5散装谷物船舶稳性核算16.5.1散装谷物运输规则16.5.1.1 IMO《散装谷物装运规则》对散装谷物船稳性衡准要求16.5.1.2我国《法定规则》对国内航行散装谷物船舶稳性衡准要求16.5.2散装谷物船舶稳性核算16.6保证散装谷物船舶稳性的安全措施17、散装固体货物运输17.1散装固体货物的定义、分类及特性17.2散装固体货物运输的危险性17.3 IMSBC规则的内容及应用17.4散装固体货物船的分类17.5散装固体货物安全装运17.5.1散装固体货物配积载要求17.5.1.1散装固体货物配载原则17.5.1.2散装固体货物隔离要求17.5.1.3大型散装固体货物船在泊位上最大、最小吃水的计算17.5.1.4散装固体货物船装卸顺序及压载水打排顺序的确定17.5.2散装固体货物安全装运要求17.5.3 几种常见散装固体货物的装运(散装矿石、煤炭、种子饼)17.6水尺计重17.6.1水尺计重的概念及适用范围17.6.2水尺计重的步骤及计算方法18、散装液体货物运输18.1石油及其产品运输18.1.1石油及其产品分类及特性18.1.2油船的货运相关设备18.1.3油船配载方案编制18.1.4油量计算18.1.4.1与油量计算有关的专业术语18.1.4.2油量计算步骤与方法18.1.5油样选取及封存18.1.6石油及其产品安全装运18.2散装液体化学品运输18.2.1散装化学品的定义、分类、特性及危害18.2.2散装化学品运输船及其货舱的分类及特点18.2.3散装化学品安全装运18.3液化气体运输18.3.1液化气体的定义、分类、特性及危害18.3.2液化气体运输船及其货舱的分类及特点18.3.3液化气体安全装运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五、考核方式1、任课教师根据学员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课程结束时采用模拟考试成绩作为培训考核记录。

福建船政职院《海上货物运输》教案

福建船政职院《海上货物运输》教案

福建船政职院《海上货物运输》教案一、课程简介《海上货物运输》是福建船政职院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上货物运输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海上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运输工具、航线规划、货物装卸、运输合同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上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海上运输工具的类型和特点。

3. 掌握航线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 学会货物装卸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5. 了解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条款和履行方式。

6. 掌握海上货物运输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海上货物运输概述:海上货物运输的定义、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2. 运输工具:船舶的类型、构造、性能和选用原则。

3. 航线规划:航线的重要性、规划方法和技巧。

4. 货物装卸:货物装卸的流程、设备、工具和安全注意事项。

5. 运输合同:合同的类型、主要条款和履行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海上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海上货物运输的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港口、船舶等,增强学生对海上货物运输实物的了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按时完成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见解。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 教材:《海上货物运输》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和知识。

2. 案例资料:提供实际发生的海上货物运输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 影像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海上货物运输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船舶货运教案

船舶货运教案

船舶货运教案《船舶货运》教案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对象教师名称学期教材船舶货运专业课航海技术专业标题汇编时间2021年8月教学学期学时第5学期52学时沈玉儒:《船舶货运》,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年参考书徐邦桢等,海上货物运输,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1年王建平:《船舶货运技术》,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年李锡蔚,集装箱船舶积载,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研究海上货物运输中货物管理的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船舶货运是研究各类货物海运特性,各类船舶货运性能,货物在船上装载规律,以及编制和实施货物积载计划程序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基本掌握船舶和货物的基本知识,海上运输中各种货物的一般和特殊要求,以及海上货物运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要求:1.了解船舶和货物的基本知识;2.熟悉船舶装载能力、稳性、强度、吃水差和货物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控制方法;3.熟悉和掌握危险货物、杂货、集装箱货物、散粮、散固体货物海上运输的特殊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船舶与货物基本知识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与货物运输有关的船舶和货物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学会使用船舶静水压数据和载重线图。

重点:船舶的重量性能、容量性能和载重线标志概念,船舶静水力参数图表及其使用,船舶吃水计算,载重线海图使用,亏舱率、积载因数和自然损耗率概念。

难点:平均吃水概念。

教学内容:课时船舶的重量性能与容量性能。

2船舶静水力参数图表及其使用。

船舶吃水。

2载重线标志和载重线图。

货物的基本性质。

二货物的亏舱率、积载因数和自然损耗。

1第一单元:船舶重力和重心的概念和计算,船舶浮力和浮力中心的概念,以及船舶的浮动平衡条件;各类船舶排水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总通过能力、净通过能力和航次储备的概念;船舶常数的概念;船舶舱室容量的类型和含义;储罐容量系数的定义;船舶吨位的概念和应用。

第2单元:通用静水压参数(船舶排水量、浮心、TPC、MTC等概念);船舶载荷计、静水压曲线和静水压参数表的特点、组成、适用场合和参考方法;船舶吃水标志及其观测方法;平均吃水的概念,以及不同条件下船舶平均吃水(等体积吃水)的基本计算;计算船舶在少量荷载变化后的平均吃水深度;舷外水密度变化引起的各种船舶吃水修正计算;淡水过剩的概念及其计算。

海上货物运输(船舶货运)

海上货物运输(船舶货运)
end
18
水尺标绘
19
水尺标绘
20
4.船舶浮态
▪ 相对于静止水面的漂浮状态。 ▪ 浮态的类型
➢ 正浮、横倾、纵倾、任意倾斜(参见图示) ➢ 平衡条件: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于同
一垂线上。 ➢ (重力和浮力的平衡关系,参见船舶原理)
▪ 漂心F
➢ 船舶水线面的几何中心(Center of floatation); ➢ 漂心位置与水线面的大小及几何形状有关,随吃水的不
dF
6ddA 8
end
25
6.平行沉浮
▪ 6 平行沉浮
➢ 概念:指船上 载荷增减及增 减前后的水线 相互平行,即 吃水改变量处 处相等。
➢ 平行沉浮条件
➢ TPC:船舶平均 吃水变化1cm 时对应排水量 的改变量。
载荷少量增减即指:P 1% 0
少量增减的载荷重心位于初始 漂心F的垂线上,则有:
P
近似计算:
d2
1 2
d1
end
27
第三节 船舶静水力资料
▪ 1 用途及重要性
➢ 根据船舶型线图计算绘制,用于计算校核船舶若干性能。为船舶资料 中的重要部分。
▪ 2 静水力曲线图 ▪ 3 载重表尺
➢ 指船舶在静止、正浮状态时常用浮性和稳性参数随吃水变化的关系图。 ➢ 参数种类:吃水、排水量(海水、淡水)、DW、TPC、MTC、KM、
5
海上货物运输(章节内容)
▪ 第二篇 各类常运货物的海上运输
➢ 第六章 杂货船运输 ➢ 第七章 固体散装货船运输 ➢ 第八章 集装箱船舶运输 ➢ 第九章 特殊货物运输 ➢ 第十章 散装液体货船运输 ➢ 第十一章 货运单证
6
第一章 船舶与货物基本知识

《船舶货运》_课程标准 - 副本资料

《船舶货运》_课程标准 - 副本资料

《船舶货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船舶货运所属学院:国际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类型:必修课一、前言,1.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1课程性质海上货物运输的功能是研究各类货物的海运特性、各类船舶的货运特性、货物在船上装卸的基本规律以及编制和实施货物积载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它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海上船舶驾驶员的一门考证科目。

本课程是为了满足准船员适任标准的七大功能之一货物装卸和积载,以及满足用人单位需要而设置的。

航海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国际和国内法规,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实际技能、沟通能力和安全环保意识的航海技术操作级技能型人才。

由于海上货物运输涉及的货物和船舶种类繁多、性质功能各异,对海上运输管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中货物和船舶的基本理论知识、各种货物运输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才能真正履行海上货物运输职能。

该课程通过海上货物在受载、配载、装载、航行管理、卸载及交付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中具体工作任务、技术要求、工作流程等,为从事海上货物运输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2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航运企业广泛调研和多次专家论证会论证,确定《海上货物运输》课程总体目标根据国际国内相关公约、规范、标准确定《海上货物运输》课程具体目标课程内容设置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2006.2.1)部海事局颁布的《海船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2004.8.1)交通部海事局颁布的《评估纲要与标准》(2010.1.1)《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 2007年9月1日起施行)海船驾驶员岗位要求用人单位人才培养要求IMO model course 7.01课程设计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工作职责为依据以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以STCW78/95和国家海事局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监控装货、积载、卸货、系固及航行中货物监管为目标二、课程目标根据航海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船舶货物安全运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在海上货物运输中保证人员安全、船舶安全、货物完整及海洋环境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益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预防事故、正确面对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能够在生产岗位值班时履行与货运相关的职责,达到《STCW78/95公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所规定的操作级船员的适任标准。

船舶运输与货物追踪PPT大纲

船舶运输与货物追踪PPT大纲

空气污染
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 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 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
噪音污染
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 海洋生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要求
1 2
国际海事组织(IMO)法规
包括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国际公约和标准,如 MARPOL公约等。
国家法律法规
各国针对船舶运输环保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如 我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将 在船舶运输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船舶 运输。
智能化技术在船舶运输中具体应用
自动化驾驶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 现船舶的自动驾驶,提高航行安全和 效率。
智能导航
船舶状态监测
利用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实 时监测船舶的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 并解决问题,保障船舶运输的安全和 稳定。
远洋运输特点及挑战
特点
跨国或跨洲际的海上运输,航程长,船舶大型化,货物种类繁多。
挑战
远洋运输面临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以及多变的海洋气象条件;同 时,远洋运输对船舶技术性能、船员素质要求较高,运营风险相对较大。
的性质、数量、运输要求等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例如,大宗原材料、能源等适合沿海运输;高附加值、 时效性强的货物可考虑远洋运输。
货物追踪技术及应用
货物追踪技术简介
01
02
03
RFID技术
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标签, 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追踪和 定位。
GPS技术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提供 货物位置、速度和方向等 实时信息。

船舶结构与货运11大纲

船舶结构与货运11大纲
1船舶载货能力的定义及内容






7.2船舶载货能力核算
7.2.1载货能力核算的目的和方法






7.2.2载货重量能力的计算
7.2.2.1船舶总载重量的确定



7.2.2.2航次储备量






7.2.2.3船舶常数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7.2.2.4船舶常数的测定方法及计算


8.4.5船舶静稳性曲线特征参数的含义




8.4.6影响船舶静稳性曲线的因素


8.5动稳性
8.5.1船舶动稳性衡量指标




8.5.2船舶动稳性曲线及其绘制


8.5.3利用动稳性曲线确定最小倾覆力矩


8.6船舶纵倾对完整稳性的影响


8.7规则对船舶稳性的要求
8.7.1IMO稳性规则对普通货船的完整稳性基本衡准要求



6船舶货运基础
6.1与船舶货运有关的船舶知识
6.1.1船体形状及其参数
6.1.1.1船舶型线图



6.1.1.2船型系数





6.1.2船舶浮性






6.1.3船舶容重性能
6.1.3.1船舶重量性能衡量指标

1第章船舶与货物基础知识海上货物运输

1第章船舶与货物基础知识海上货物运输
积之比约为1:1~1:2。 木材船甲板可用货位与舱内容积之比 约为1:1~1:2。 杂货船不定。
第一章 船舶货运基础知识
舱容系数(Coefficient of load)
全船货舱总容积与船舶净载重量之比,即每 一净载重吨所占有的货舱容积
Vi.ch
NDW
舱容系数是表征船舶对轻货或重货适 应能力的指标。μ大,说明船舶适宜装轻货; μ小,说明船舶适宜装重货。
100TPC
单位:m
公式适用范围:少量载荷变动,即P<10%
第一章 船舶货运基础知识
七、水密度改变对吃水的修正
1 、基本公式
d

100TPC

s 2

s 1

2 、淡水水尺超额量FWA
船舶由标准海水(=1.025)水域进入标准淡水 (=1.000)水域时平均吃水的增加量。
船体教研室
第一章 船舶货运基础知识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海上货物运输中货物管理的 一门学科,是航海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基本掌握船舶 和货物的基本知识,各类货物在海上运输中的 共同要求和特殊要求,海上货运工作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
第一章 船舶货运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一)了解船舶和货物的基本知识 (二)熟悉船舶装载能力、稳性、强度、
第一章 船舶货运基础知识
船舶登记吨
船舶的登记吨位是一种容积吨,表 示船舶的规模大小和载货容积能力。
总吨GT(Gross tonnage) 登记吨位 净吨NT(Net tonnage)
运河吨位(Canal tonnage)
第一章 船舶货运基础知识
总吨位GT(Gross tonnage)

船舶货运第二版课程设计

船舶货运第二版课程设计

船舶货运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概览本课程是船舶货运方向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船舶货运领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

本课程第二版着重于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课程与行业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应用和推动行业发展。

本课程由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组成,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实践部分。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国际和国内航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货船运输的基本流程。

2.能够熟练掌握船舶货运合同、运单、提单等业务文件的编制和使用方法。

3.能够了解并分析货物贸易方式,掌握货运物流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4.能够基于实际案例进行货运组织和运输计划制定,理解船舶运输市场供求变化规律和运价形成机制。

5.能够了解并运用货船装载工艺、满载性实现、运载作业和装卸工艺。

6.能够了解货船维修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协助发现并解决货船运营中的常见问题。

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采取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程实践环节设计实践环节一:船舶货运实务案例1.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实践案例分析,并在团队讨论中形成思考和总结。

2.每个小组从实践案例中选择一个重点问题,进行小组汇报和分析,详细阐述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3.常见实践案例:运价形成机制分析、船运保险条款解析、合同纠纷案例分析等。

实践环节二:货物装载和运输过程模拟1.学生分组进行货物装载和运输过程控制实验,进行装载方案设计、运输路线规划、作业控制等环节。

2.模拟实验分为陆上和海上两个环节,陆上环节控制货物装载、起卸和转运,海上环节控制船舶运行、航道规划、运货过程监控等。

实践环节三:船舶管理与维修实践1.学生参观船舶,并分组进行船舶管理实践。

学习船舶的外观、设备和运行状态,熟悉船舶的维护方法。

2.学生参与船舶维修实践,对船舶的各项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和部件替换等操作。

学生根据船舶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分析和诊断维护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

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具体考核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涵盖书面和口头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货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课程代码:06011309
2. 课程类别:专业课
3. 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78 理论学时:66实践学时:12学分:4
4.适用专业:航海技术
5. 课程接续关系
后续课程:《航海英语阅读》,《航海学》等。

6. 编订日期:2012年1月
7. 修订日期:2012年2月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船舶货运》是研究船舶货物安全积载和安全运输的一门学科,是航海技术主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船舶货运管理或相关管理工作所必需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知道涉及船舶货运安全的因素,理清人、船、货物、环境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学生能利用现代管理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正确有效指导船舶营运生产工作,并保障船舶和海洋环境的安全。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基本理论
掌握影响船舶稳性的因素,并且会分析计算,熟练应用货物配载的方法,理解货物配载的原则和一般程序,充分掌握各种危险品货物的特性。

(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影响船舶稳性因素的基础上,能做到正确评估船舶稳性的大小,熟练掌握货物配载的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管理素养。

(三)职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成自己正确处理问题的思路,从而能做出合理的决策,并逐渐培养领导素质,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管理素养,养成良好的海员职业精神。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 船舶货运基础知识,建议8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船舶尺度
第二节船舶浮性
第三节船舶容重性能
第四节船舶静水力资料
第五节船舶干弦与载重线标志
第六节货物分类和基本性质
第七节普通货物包装与标志
第八节货物计重
第九节货物亏舱和积载因数
教学要求:理解船舶尺度的基本概念,知道货物分类和基本性质,了解货物的包装和标志,掌握货物的计重方法,理解物亏舱和积载因数的概念。

2.船舶载货能力,建议4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船舶载货能力概述
第二节航次最大运货量计算
教学要求:掌握航次最大运货量的计算方法。

3.船舶强度,建议4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保证船舶总从强度
第二节保证船舶局部强度
教学要求:理解船舶总纵和局部强度的概念,掌握保障船舶强度满足要求的方法。

4.船舶稳性,建议8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船舶稳性基本概念
第二节船舶初稳性
第三节载荷变动对稳性的影响
第四节船舶大倾角静稳性
第五节船舶动稳性
第六节对船舶稳性的要求
第七节船舶稳性检验与调整
教学要求:理解船舶稳性的概念,掌握稳性检验和调整的方法。

5.船舶吃水差,建议6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营运船舶对吃水和吃水差的要求
第二节船舶吃水差的计算
第三节载荷变化对浮态的影响
第四节吃水差计算图表
第五节吃水差调整
教学要求:知道营运船舶对吃水和吃水差的要求,掌握计算和调整吃水差的方法。

6. 保证货运质量,建议2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海上货运事故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保证货运质量的措施
教学要求:知道海上货运事故产生的原因,掌握保证货运质量的措施。

7.包装危险货物运输,建议6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包装危险货物的分类和危险性
第二节危险货物包装和标志
第三节危险货物积载
第四节危险货物隔离
第五节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和查阅
第六节危险货物装运
教学要求:知道危险货物的类别和标志,掌握危险货物积载的原则。

8.杂货运输、建议6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杂货种类和特性
第二节各类杂货的配载要求
第三节杂货船配载图
第四节不同杂货装运
教学要求:知道杂货的种类和特性,掌握杂货的装配方法。

9.集装箱运输,建议6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集装箱和集装箱船
第二节集装箱船装载能力,稳性和强度
第三节集装箱装配
第四节集装箱安全装运
教学要求:知道集装箱及集装箱船的特点,掌握集装箱的装配方法。

10.散装谷物运输,建议6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船运散装谷物概述
第二节散装谷物运输要求
第三节散装谷物船舶稳性
教学要求:知道散装谷物的特性,掌握散装谷物运输的原则。

11.散装固体货物运输,建议6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固体散装货物分类及特性
第二节固体散装船分类及特点
第三节固体散货的装配
第四节固体散货的装运
第五节几种常用固体散货的装运
教学要求:知道固体散装货的分类及特点,掌握固体散货装配及输运的方法。

12.散装液货运输,建议6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石油及其产品的种类和特性
第二节油船结构及设备
第三节油船配载特点
第四节货油计重
第五节货油安全装运
第六节油船安全运输和防污染
第七节散装液体化学品船
第八节液化气体运输
教学要求:知道石油产品的特点和掌握石油运输的原则。

13.特殊货物运输,建议6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物运输单元积载
第二节几种非标准货物运输
第三节重大件装卸
第四节木材货物装运
第五节冷藏货物装运
教学要求:掌握特殊货物的装卸方法。

五、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六、建议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海上货物运输》,徐邦祯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参考书:海上货物运输、船舶原理、船舶结构、货物学、国际危规、SOLAS74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