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与TA沟通分析理论中三种自我意识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

与TA沟通分析理论中三种自我状态

的比较

一、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

原始的,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无法被意识到的,本能的冲动,它包括来自对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的知觉与记忆的所有欲望,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组成,如饥渴、性,蕴储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组成。这些冲动一旦发生就要立即得到需求的满足,不受个体意识的支配,也不受外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不考虑客观现实的环境,而只追求直接满足,遵循快乐原则,人的心理基本能力比多被困在本我中,并且通过减少紧张状态的意向表现出来。本我的需要和现实环境之间必须实行有效的和适当的联络。本我是盲目躁动的,它缺乏理性和判断,不顾外部世界的状态,若要与外界进行和谐的交流以获得舒适的紧张水平就必须进行自我调节。本我是通过种族遗传继承的,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2、自我: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守门员、判断者。自我所代表的就是通常所熟知的理性与正确判断,它和本我的情欲形成鲜明的对照。自我来源于本我,依附于本我而存在,它运作的力量也来自于本我。但它很大程度上是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自我知道现实,知觉和操纵现实,并参考现实来调节本我。它服务于本我,总是力图使本我得到满足。自我是个人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衍生而来的,如进行活动所需要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等能力主要取决于经验、训练与教育。遵循现实原则,现实原则的目的就是要推迟能量的释放,直到真正能满足需求的对象出现为止。现实原则最终还是引向快乐,尽管一个人在寻求实现时,不得不忍受一些不快。自我的主要功能有: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生存;调节本我的原始冲动,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管制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原始性冲动,以维持三个我之间的平衡协调。

佛洛依德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喻为骑士与马的关系,马能提供能量,而骑士指导马朝着他想

去游历的路途前进。

自童年早期发展起来,儿童接受了父母用一系列奖赏和惩罚所教导的行为规则。随着超我的产生,行动就由父母控制转为自我控制。超我是追求完美的冲动或人类生活的较高尚行动的主体。道德化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超我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超我和本我处于直接的冲突中。与自我不同,超我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使它完全不能得到这种满足。超我也是非理性的,表现在道德规则上。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发展出来的。对本我的冲动具有约束作用。可使人的行为合于社会道德规范,是个人道德的核心。有良知和自我理想两个次级系统组成。自我理想就是自带的良心之下对自我的管制,确定自我应该怎样做的标准,它为自我描绘且规定了一个美好的形象。自我用它来衡量自己,并努力去实现它。若自我的行为和意图符合自我理想的要求,就会产生自豪感。良心是经过社会规范内化而形成的自我约束的力量,规定了自我不该做什么。它监视着自我的行为与意图,并对之加以评判;若自我的行为和意念违背了良心,就会感到内疚与罪恶。其目的主要是控制和引导本能的冲动,说服自我以道德目的替代现实目的并且追求完美,使人变成遵纪守法的社会成员。超我也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文化传统的运载工具。

4、三者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到本我完全处在最深层的潜意识水平。而自我和超我则跨越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深度水平。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与调和可以在不同的心理结构水平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水平之内进行。

●这三个系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他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处于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的状态。

●本我具有欲望,超我禁止并命令自我压抑本我。自我必须协调这些命令,同时必须顾及外

部世界,实现现实行为。

●如果自我的工作失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疾病。

●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会形成现实性焦虑

●达不到超我的要求,就形成道德性焦虑

●本我与自我的矛盾往往形成神经症性焦虑

二、TA沟通理论的三种自我状态

1、父母

父母自我状态是一个人从父母(或是其它具父母般影响力的人)学习来,整合到自己人格的部份,当一个人在父母自我状态时,外显行为会表现的像自己的父母,而内在的想法和感觉亦然。是记录在头脑中的早期经验,通常指最初的五年所有无可置疑或被强加的外部事件。每个人的“父母”都具有特定性。这些信息是未经过加工编辑直接记录下来的,不要、不准、如何做、温馨、抚爱,无论对错,除了父母,“父母”中的信息还来自于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任何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事物

以模仿的形式进行评价,并尽量适合别人的标准,终其一生

2、儿童Child ego state

儿童自我状态则是一个人以自己过去(特别是幼时)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并表现的部分。内部事件被儿童用所见、所听、所感和所知的“感受”的方式记录下来的信息小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许多基本的需要和原始的功能,如吃、喝、拉、撒、睡等等,我们从他的行为就可以观察出来。

在这个无助的阶段,无数不协调的要求全部强加到孩子身上。一方面,他具有强烈的要随时撒尿、探索、理解、压碎、撞击和表达情感的愿望,体验到所有与运动和发现相关联的快乐情感;另一方面,周围环境,尤其是父母又给予他无时无刻的要求,以至于他要放弃这些基本需要以获得父母的赞许。

不断受挫的社会化过程会导致消极的情感,根据这些情感,孩子最初会认为“我不好”,这个结论以及其所导致的持续性的不快经历,会深深地记录在儿童的头脑中,永远无法抹去。这是任何一个孩子,即使是在和睦、充满爱和幸福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也会有的。

与“父母”类似,“儿童”也是一种随时可以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状态,因此,当一个人被情绪支配时,我们说他的“儿童”出现了。当一个人的“愤怒”压倒离职时,我们说他的“儿童”掌握了控制权。

“儿童”也有光明的一面,儿童中储藏了大量的信息,比如创造力、好奇心、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触摸、感受和体验的渴望、第一次发现新事物时自豪而质朴的情感。还有无数惊喜的体验,无数生命中的第一次。在一遍遍重复这些重要事情的过程中,快乐的情感也被记录下来。

但观察告诉我们,无论是小孩还是长大成人的我们,身上的“不好”的感觉总要超过“好”的感觉。因此,我们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不好的儿童”,这是非常合理的推断。

我们很难想象,当孩子5岁时,还有哪些最强烈的情绪是他不曾体验过的。

儿童会用逻辑思维作出草率的反应,还会分化不清和感觉扭曲。

自由儿童和顺从儿童,终其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