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培训讲学
文学概论知识点2024

引言: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于人类的文化和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概论这门学科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以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的方式,探讨文学概论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类型、文学的传承、文学的作用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鉴赏等。
正文:一、文学的定义1.文学的概念与范围2.文学与语言的关系3.文学的特点与表现形式4.文学的不同观点与理论二、文学的类型1.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2.文学的分类依据与方法3.诗歌、散文与小说的区别与特点4.青年文学、儿童文学与女性文学的发展与特色5.文学流派与文学风格的演变与代表作品三、文学的传承1.文学的历史与文学史2.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3.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4.文学作品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四、文学的作用1.文学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2.文学对个体的启迪与塑造3.文学与历史、政治、艺术的关系4.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欣赏方法五、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鉴赏1.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方法2.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形式3.文学作品的意象与象征4.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价的技巧与要点总结:通过对文学概论的知识点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且丰富。
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定义、类型、传承、作用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鉴赏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文学的本质和价值。
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思想、情感和文化的结晶。
通过对文学概论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深化对人类文明的认知,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 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西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导言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4、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四要素说,解释了作品(形式主义文论)与宇宙(反映论/模仿论)、艺术家(表现论)、观众的关系。
第一章1、马恩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马恩文艺思想的来源:马恩文艺思想总体上是对再现论文艺观的继承和创造。
3、马克思的作品:写给燕妮的爱情诗、《斯科尔皮昂和菲利克斯》、《乌兰内姆》4、恩格斯的作品:《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致斐拉萨尔》、《致敏考茨基》《致玛哈克奈斯》《致保恩斯特》5、马恩的文艺思想的五个方面: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文学和美学理论方面,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专门著作,但在他们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著作和大量的书信、手稿、笔记中,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文学和美学思想。
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文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2)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马克思把整个人类社会比喻为一座有机统一的建筑,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恩格斯指出:“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精)文学概论知识点重难点考点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重难点考点导论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文学学)文艺学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
文学发展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规律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以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指导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基本内容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四个要素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组成的。
1.世界拥有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研究作家艺术创造的过程规律就形成创作论。
2.作家创作出文学作品是一个层面结构,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是最基本层面,研究作品的语言、形象、类型和风格构成作品论。
3.作品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接受才能变成审美对象,研究读者消费传播接受的过程规律就形成接受论。
4.不同时代、时期、群体、观点的人堆文学的性质看法不同,就形成文学观念论。
5.人类的文学活动有其来源,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宏观角度研究恩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就形成文学源流论。
文学理论的四大分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相互联系渗透作用。
文学理论的研究,要以文学发展史所提供的材料经验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艺论著汉代:《毛诗序》——魏晋南北朝:曹丕《典论.论文》、陆机《诗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唐宋时期: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苏轼的文论诗论、严羽《沧浪诗话》——明清时期:金圣叹小说点评、王夫之《姜斋诗话》、叶燮《原诗》、刘熙载《艺概》中国现代的文学理论王国维《人家词话》、《文学小言》、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鲁迅《摩罗诗力说》、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论诗》、宗白华《美学散步》、钱钟书《谈艺录》、王元化《文心雕龙创造论》、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蒋孔阳《文学新论》西方的文学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狄德罗《论戏剧艺术》、莱辛《拉奥孔》、歌德《歌德谈话录》、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四要素和三过程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伽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
《文学概论》知识点

(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文学在以语言蕴藉去表现个体生存体验 时,总是注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个体生存体验所得以生成的社会境遇。 社会境遇是由地理环境、种族生活、社会事件、人际关系和生活场景等 构成的具体生活情境与际遇。 13.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或文艺学, 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 “文艺学” 第三节 一词来自前苏联术语,原意就是“文学学” 。它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 的人文学科。 14.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 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和零散性之间的矛盾。 二、文学理论的含 义 第三节 三、文学理论的当 今特征与学习途径 1.文学理论的当今 特征 15.学习文学理论的具体途径 学习文学理论的具体途径主要包括: 一,体验作品; 二,阅读理论; 三,读解文化; 四,思考问题。 第三节 三、文学理论的当 今特征与学习途径 2. 文 学 理 论 的 学 习途径 文学理论 的当今特 征
之,文学是有文采的表情达意的语言作品。 4.文学的特征★ (1)文学是一种语言性作品。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 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2)文学的语言富有文采。富有文采,就是语词富于华丽的色彩,或 指作者具有语言上的才华。 (3)文学要表情达意。表情,是表达情感;达意,是传达意义。表情 达意合起来就是表达情感与意义。 5.六种文学观念★ 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和文化论
第一,文学是对“志” 、 “情”或“兴”的表达,即是对个人的独特 的生命体验的表达; 第二,文学创作依赖于“感兴”和“伫兴” ,即要求作者不仅善于 寻求个体体验, 而且善于把这种体验储存在心中以便期待某种瞬间的艺 术领悟和发动; 第三,文学作品是“兴象”的结晶,即要通过语言创造出充满体验 的活生生的形象; 第四,读者阅读要以“兴会”去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独特体验; 第五, 文学理论或批评不应是逻辑式或推论式的, 而应是体验式的。 10.语言论 文学语言论是把文学视为一种语言符号, 并强调运用语言学模式去 第二节
文学概论章节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章节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是文学研究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观点以及主要流派和作品。
本文将从五个章节的内容入手,对文学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一章:文学的基本概念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文学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文学是人类用语言艺术化地再现生活的产物,它具有语言艺术性、形式美和思想性等基本特征。
文学的功能包括审美功能、思想性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等。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文学作品的分类和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第二章:文学的发展历程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主要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时期。
而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等时期。
每个时期都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文学的理论观点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文学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包括文学创作理论、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研究理论等。
其中,文学创作理论是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文学创作的方法、创作的技巧和创作的原则等内容;文学批评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理论,主要包括文学批评的方法、批评的原则和批评的标准等内容;文学研究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理论,主要包括文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内容等内容。
第四章:文学的主要流派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五章:文学的经典作品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包括《奥德赛》、《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等。
《文学概论》知识点

(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第一,文学总有所表现。表现,是 在语言蕴藉中表达和呈现特定意义的过程。表现意味着借助语言蕴藉而 使潜藏的意义得以彰显,从而可与他人相沟通。第二,文学以个体为视 角。个体在这里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别主体,而视角是指人观察事物的 角度,以个体为视角,是指文学从个体角度去透视世间万物。第三,文 学指向生存体验。文学的个体性具体地体现在生存体验上。生存体验是 个体对具体生活世界的深层直觉。它是对于生活中某些过程的瞬间性深 层透视、领悟或洞察,有可能在人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记,令人激动、 愉快或回味再三。
第四,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以“兴”为核心的中国体验论体现了如下独具特色:
10.语言论 11.文化论
第一,文学是对“志”、“情”或“兴”的表达,即是对个人的独特 的生命体验的表达;
第二,文学创作依赖于“感兴”和“伫兴”,即要求作者不仅善于 寻求个体体验,而且善于把这种体验储存在心中以便期待某种瞬间的艺 术领悟和发动;
第三,文学作品是“兴象”的结晶,即要通过语言创造出充满体验 的活生生的形象;
第四,读者阅读要以“兴会”去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独特体验; 第五,文学理论或批评不应是逻辑式或推论式的,而应是体验式的。 文学语言论是把文学视为一种语言符号,并强调运用语言学模式去 第二节 加以研究。这诚然有助于认识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这一更本特点,但是, 一、历史上的文学 同样应看到,语言不是文学唯一因素,而只是文学的各自具有不可缺少 观念 作用的众多因素之一。如果把语言的重要性无限加以夸大,那必然会导 5.语言论 致对于文学片面理解。 文学文化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以来出现懂得十分关注文学的文 第二节 化属性的诸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包括解构主义、符号学、后期心理 一、历史上的文学 分析、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英国“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 观念 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文学文化论是一种以语言论为基础但更注 6.文化论 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文化倾向。在文学文化论看来,文学是作为直 接的语言现象存在的,但它是更广泛而又根本的文化现象的显示。 文化论的特点: 第一,在文学是什么的问题上,文学文化论主张文学是一种文化形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文学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精品】文学概论知识点重难点考点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重难点考点导论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文学学)文艺学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
文学发展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规律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以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指导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基本内容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四个要素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组成的。
1.世界拥有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研究作家艺术创造的过程规律就形成创作论。
2.作家创作出文学作品是一个层面结构,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是最基本层面,研究作品的语言、形象、类型和风格构成作品论。
3.作品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接受才能变成审美对象,研究读者消费传播接受的过程规律就形成接受论。
4.不同时代、时期、群体、观点的人堆文学的性质看法不同,就形成文学观念论。
5.人类的文学活动有其来源,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宏观角度研究恩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就形成文学源流论。
文学理论的四大分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相互联系渗透作用。
文学理论的研究,要以文学发展史所提供的材料经验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艺论著汉代:《毛诗序》——魏晋南北朝:曹丕《典论.论文》、陆机《诗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唐宋时期: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苏轼的文论诗论、严羽《沧浪诗话》——明清时期:金圣叹小说点评、王夫之《姜斋诗话》、叶燮《原诗》、刘熙载《艺概》中国现代的文学理论王国维《人家词话》、《文学小言》、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鲁迅《摩罗诗力说》、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论诗》、宗白华《美学散步》、钱钟书《谈艺录》、王元化《文心雕龙创造论》、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蒋孔阳《文学新论》西方的文学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狄德罗《论戏剧艺术》、莱辛《拉奥孔》、歌德《歌德谈话录》、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四要素和三过程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伽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
汉语言文学知识课件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成为 各国之间相互理解、合作共赢的重要 途径。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语 言障碍、文化差异等问题,需要采取 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加以应对。
跨文化交流的方式
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包括语言翻译、文 化交流活动、国际旅游等,这些方式 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 谊。
汉语的语音与语法
汉语语音的特点
汉语语音的特点是音节结构简单,音节 界限分明,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其中声母和韵母是音节的核心元素。
VS
汉语语法的特点
汉语语法与其他语言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 特点。例如,汉语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 态变化,而是通过语序、虚词和语调等手 段表达语法意义。此外,汉语中还存在一 些特殊的句法结构,如并列结构、偏正结 构和主谓结构等。
详细描述:汉语言文学起源于远古时期,经历了甲骨文 、金文、战国文字等阶段,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汉字和文 献资料丰富的汉语文学。
详细描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脉络清晰,从《诗经》、 《楚辞》等早期文学作品,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各个 时期的代表性文学形式,形成了完整的文学史体系。
详细描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转型 和创新,出现了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新的文学形式 和流派,展现了更加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启迪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学的风格与流派
要点一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而鲜明的艺术特 色,包括语言、结构、修辞等方面的特点。不同作家的作 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如鲁迅的冷峻犀利、沈从文的清新自 然等。
要点二
文学流派
202X年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202X年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1. 语言与文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是语言的高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和思维活动的工具,而文学则是通过语言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内心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语言与文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语言为文学提供表达的工具和素材,而文学则通过运用语言来创作和表现。
2. 汉语言的起源:汉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一带,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现代汉语。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3. 古代汉语文学:古代汉语文学以《诗经》、《楚辞》、《论语》等为代表,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汉族人民的思想、生活和文化。
古代汉语文学讲究形式美与意味深长,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段,展现了古代汉族人民对自然、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4. 现代汉语文学:现代汉语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其中包括了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一批重要作家的作品。
现代汉语文学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 汉字的演变: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所使用的汉字体系。
汉字具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特点,通过一定的形旁字义等规则,表现了事物的外貌和内涵。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汉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法结构。
汉语的语法关注的是句子和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语序和语气的运用。
汉语词汇丰富多样,有很多形近音近的词语,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
7. 汉语方言:汉语是一个语言系统,分布着许多方言。
汉语方言之间有着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常见的方言有官话、粤语、闽南话等。
汉语方言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池塘生春草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隔)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
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10.创作冲动: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创作冲动推动着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没有创作冲动也就不会产生艺术创作活动。
11.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14.艺术构思的过程①形成作品整体框架→②设计具体艺术形象→③安排情节的演变(eg.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以解放军一个军为单位设置故事的整体构架,围绕涟水战役及孟良崮战役而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了以军长沈振新为核心的层次分明、生动感人的革命军人群像。
)15.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对选定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是生活素材上升为艺术形象的必经之途。
一般说来艺术概括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和艺术变形三种方式。
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
eg《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之智,写关羽张飞之勇,都是集中了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事情。
(eg:《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之智,写关羽张飞之勇,都是集中了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事情。
)艺术简化:是作家对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
eg: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少总多。
(eg:“以少总多”,如《诗三百》里“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不同于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过程。
(eg: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或,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16.艺术(文学)情感: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
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作家视为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的灵魂。
17.艺术想象:艺术想象是指文艺活动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特点:超越时空的特性、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18.艺术想象的特点(基本特征):①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eg.《青海的草》里由马蹄声联想到捣衣声,把人的思维从草原这个环境立时拉到长安。
)②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
(eg.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9.艺术想象的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根据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三大类:(1)再现性想象是主体对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
(2)创造性想象是指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作家还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其生活原型的艺术形象来。
(3)相似性想象是作家由一物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它在心理学上的依据是联想,也有人将这种想象称为类比性想象。
20.再现性想象:是主体对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
21.艺术理解:艺术理解,是指创作主体融合了形象和情感的理性思维活动。
22.构思:构思是作家调动各种心理机能将纷乱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的艺术世界的过程。
23.回忆: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回忆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积极地和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常用的回忆方式:①直接回收法②依次序扫描法③按层次推论法。
24.沉思: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内心某个形象或意念的深沉思索。
25.艺术沉思的本质:是艺术情感的酝酿过程。
(不是外在客观环境,而是内心体验。
)26.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指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察与感受。
27.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理特征,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28.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没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没有艺术价值的。
作家的创作个性与独创性直接相关。
(eg:孙犁《荷花淀》里描写的水乡美景,如诗如画饱含情感的文字是独属于孙犁的。
)西方的形式主义:科学研究文学作品的发展→语言:①俄国:(雅克布逊:有了转喻能交流,艺术作品多富有隐喻性——文学性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主要研究共识性②法国:研究语言深层结构→分为表层与深层→可写新文本,可读新文本→古典经典③新批评→(A.英:瑞恰兹、燕卜逊→语言的奇异性 B.美:耶鲁四人帮→反讽、张力→形成特有的语言形式)小题:29.马恩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0.马恩文艺思想的来源:马恩文艺思想总体上是对再现论文艺观的继承和创造。
31.马克思的作品:写给燕妮的爱情诗、《斯科尔皮昂和菲利克斯》、《乌兰内姆》32.恩格斯的作品:《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致斐拉萨尔》、《致敏考茨基》《致玛哈克奈斯》《致保恩斯特》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33.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1)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eg:孔子说“兴观群怨”,讲的就是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
)(2)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最基本的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此外还有凝聚功能、益智功能、心理补偿功能等。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功能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具有整体性,体现在文学对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1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
(eg:《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发掘的史料,极具史学价值。
)就作家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作家在饱含情感的审美状态中进行文学创作来实现的。
就读者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活动和获得的体验来实现的。
○2教育功能: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广义地讲文学的教育功能还包括文学具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和教化功能在内。
( eg: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对于小说《红楼梦》里所描写的时代来讲,显然具有某种违背领教道德的反叛性,林黛玉听后才产生了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审美体验。
获得“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教育意义。
吴丹婷在某种程度上,唱出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和人性自由的赞歌。
这种超越于历史局限之上的道德眼光,使《牡丹亭》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度。
)文学的教育功能与文学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
( eg:爱国主义教育,读《正气歌》,为文天祥的气节折服,民众的爱国热忱从而被唤醒。
) 文学的教育功能植根于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文学反映和表现的对象本身具有教育意义。
另一方面在于文学对生活的反应和表现中渗透着作家爱憎赞否等思想感情倾向,自然成为一种对读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审美功能:a.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具有历史性。
因为文学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文学审美功能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情趣、健全审美观念、升华精神境界、优化心理结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文学的审美功能,实际上是文学实现其他功能的中介。
另一方面,文学的审美功能又是以情感为中心的整体性概念,它是文学各种功能协调统一的重要条件。
文学审美功能的类型:①悲剧型②喜剧型③优美型④阳刚型(豪放派,边塞诗)(诗经中的《硕鼠》,对统治者坦率的控诉,从而在读者心中形成巨大的情感张力,使这首诗在审美上的力度得到了加强。
)○4娱乐功能:文学的娱乐功能指的是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体快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文学娱乐功能的主要特点是让接受者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快乐感。
主观动机并不在于直接获取某一门类的知识,也不是为了接受作家的训诫,而往往是为了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 eg: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就借顽石之口说“市井俗人爱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
”)娱乐功能的含义是多方面的:a.它具有生理满足的意义,并主要是一种想象化的满足。
b.文学的娱乐功能有着益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