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摄影

合集下载

论观念摄影的符号学特征

论观念摄影的符号学特征

论观念摄影的符号学特征观念摄影的符号学特征:打破传统,强化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观念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

观念摄影作品不仅传达了摄影师的思想和观念,而且通过独特的符号学特征,打破了传统的摄影观念,强化了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观念摄影的符号学特征,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解释。

观念摄影是指以摄影为媒介,运用各种拍摄手法和创意,表达摄影师对社会、环境、文化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思考。

观念摄影突破了传统摄影的束缚,强调摄影师的主观性和创新性,将个人观念和思想融入作品中。

这种摄影形式的符号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打破传统构图和光影效果,运用特殊拍摄手法和后期处理技术,如多重曝光、错位拼贴、色彩夸张等,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例如,摄影师徐勇的观念摄影作品《错位的魅力》,通过对真实场景进行错位拼贴,呈现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效果,引导观众对现实世界产生新的思考。

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运用影像语言表达对社会、环境、性别、种族等问题的和反思。

例如,摄影师张大力拍摄的观念摄影作品《大迁徙》,通过拍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春运迁徙现象,呈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身份的转变。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摄影师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例如,摄影师陈曼的观念摄影作品《蝴蝶效应》,通过拍摄一系列具有蝴蝶元素的影像,隐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传达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观念摄影的符号学特征在打破传统摄影观念、强化摄影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观念摄影突破了传统的拍摄手法和构图原则,让摄影师敢于尝试新的创作方式,使得摄影作品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

观念摄影社会和文化现象,通过影像语言表达对社会、环境、性别、种族等问题的和反思,增强了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摄影师徐勇的观念摄影作品《错位的魅力》中,通过错位拼贴的手法,将现实场景变得陌生化和超现实化,引导观众对现实世界产生新的思考。

这种创作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摄影观念,而且强化了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观念摄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观念摄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观念摄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观念摄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早就有人放话:在这个数码时代,摄影早完蛋了。意思说各种的数码后期和现代摄影师的背离传统的创作思路已经远远脱离了摄影的界限。而有些人则把这些挑战传统摄影教条的风格叫做“观念摄影”,或者说是摄影中的行为艺术。从这点看,观念摄影和行为艺术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那么究竟观念摄影是一种行为先于理论的新门类还是当今摄影华丽的寿衣?
关于一些怪异的观念摄影,想必大家有很多疑窦:这到底是个艺术还是个概念?观念摄影是行为艺术的一部分还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东西?它究竟想表达什么,大家是否能读得懂?有些作品严重偏离摄影底线规则,完全抛弃“美”是否得当?观念摄影如若抛弃艺术美,那么它还能叫做艺术吗?如果观念摄影是大家都读不懂的极其小众化的东西,为何现在很有市场?换句话讲,买家到底看中了它什么?媒体在推介所谓观念摄影的过程中态度暧昧又是为何?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强行暗中加注自身的意识形态偷梁换柱了原作本身的宗旨是否对原作是一种莫大的悲哀?那么在这个市场上我们到底卖的是艺术还是炒作到赤红的臭皮囊?再直接一些,有人质疑,某些观念摄影是不是一种摄影师白日做梦空意淫的瞎拍乱拍而已?
而话又说回来,我们又如何看待充满思想,完美营造幻想境界的优秀作品? 本期主题:观念摄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本期嘉宾:本栏Βιβλιοθήκη 主持人 我们先理一下观念摄影的脉络:
由于观念摄影里含有摄影二字,人们习惯性地会想它和传统摄影的区别在哪里?是摄影里面的何种门类?实际上,观念摄影除了和传统摄影没什么关系外,甚至跟中国摄影本身的发展也并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与国际上的观念摄影亦没有传承,中国观念摄影的出现最初只不过是记录行为艺术的媒介而已。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摄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视觉表达思想和情感。

观念摄影是一种艺术流派,它在摄影中强调了思想和概念的表达。

观念摄影是将摄影与哲学、社会学和文学等领域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视觉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观念摄影成为了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念摄影的特点是通过对摄影媒介进行探索和运用,来表达观念和思想。

观念摄影不仅仅是一张好看的照片,它更是一个概念和一个思想的表达方式。

它要求摄影师用想象和创造力,将照片变成有意义的符号以传达观念、思想和感性的情感。

观念摄影通过探索不同的拍摄技巧以及后期处理的方法来创造表达方式,从而打破了传统摄影的限制。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能力在于对主题的理解和探索。

摄影师需要从人类的视角和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通过照片来表现其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摄影师需要通过视觉语言来传达观点,引导观众对照片的解读和理解。

观念摄影通常通过对社会、政治、人性和生态等主题的表述来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反思。

观念摄影的自我实践在于对摄影技术、理论和审美的追求。

摄影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摄影技术和理论架构。

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探索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来达到自己的艺术追求。

他们必须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摆脱模仿和跟随的思想定式,以文化创新和审美创造为核心思想,引领观念摄影的潮流。

观念摄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要求摄影师在摄影领域中探寻心灵深处的感受和想法,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它们。

摄影师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掌握和实践的落地,更需要深入思考和体验照片的意义和内涵。

只有摆脱限制和束缚,释放思想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实现观念摄影的理想和艺术境界。

总之,观念摄影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它强调对主题的深入探讨和个性化的表达。

摄影师在观念表达和自我实践中需要关注的是思想的匠心和技术的掌握,更关注作品的质量和表达的力量。

观念摄影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摄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

• 摄影蒙太奇
许多艺术家在使用摄影时并非亲自去拍照,而是把照片当作素材来加工,将多 个影像合成在同一张画面上,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至今仍在各种传 播媒介及艺术创作中盛行不衰的“摄影蒙太奇”。如今,摄影蒙太奇呈现了 如 万花筒般的视觉效果,这是许多不同时空的片断在累积及延伸之后,指向 超越平面的另一个世界。 摄影蒙太奇除了视觉的新奇和多层的涵义外,对艺 术家而言,这是一种可以拉近群众距离的创作方式。在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 由于网版印制的普及,各种以刊载照片(图片)为主的画报大量出现,加上用 相机记录各种事物已成为传统,摄影早已经是社会文化中不可缺的部分。摄 影蒙太奇利用一般人对照片的熟悉,通过改变比例及重新组合来 产生一个既 熟悉又新奇的图像世界。 摄影蒙太奇的发展除了在观念摄影中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痕迹外,在商业摄影中的应用更是影响深远,现在大量的广告设计和创 作都延续摄影蒙太奇的创作风格。
西方观念摄影的源起
观念摄影在摄影诞生之初,就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只是业界尚没 有把这一提法给予明确的界定。摄影史上有很多无可争议的例证:20世纪中 后期,奥斯卡· 古斯塔夫· 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 佩奇· 鲁滨逊的《秋》、 《弥留》应该算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在这些作品中说明观念摄影自摄影 之初就已经开始运用并发扬光大了。而观念摄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 代的作品具有观念的特性并不能算作观念摄影。观念摄影是源于西方后现代 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 。
• 拼贴
拼贴的表现方式最早出现在绘画上,后来很多摄影家用拼贴的方法来表现摄 影,包括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曼· 雷。拼贴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这 些方法既可以通过传统暗房加工,甚至可以动用最原始的剪刀裁剪和糨糊 拼贴, 也可以通过电脑 Adobe Photoshop 软件后期制作。 · 从“不同视觉 角度”将对象的局部拍摄下来,然后经过后期制作将这些局 部“不规则地” 拼贴起来,组成一幅近看支离破碎、远观却有一种整体性和秩序 感的图 片 · 从“同一视觉角度”将对象的局部拍摄下来,然后经过后期制作将这些 局 部“有规则地”拼贴起来,组成一幅整体性的图片 ·另一种手法则是干 脆将通过拍摄获得的不同内容元素直接组合在一个画面中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观念摄影是一种摄影风格,强调摄影师主观的观念表达和创意实践。

观念摄影追求通过影像传达特定的观念、意念或情感,突破传统的纪实性摄影,寻求与观众对话,引发思考和感受。

下面将探讨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是指摄影师通过图像来传递自己的见解、观点和情感。

观念是摄影师的思考和创作的出发点,是对现实世界的诠释和抽象。

观念摄影强调思想的深度和内涵,追求图像背后的理论和思考。

观念摄影作品通常具有较强的象征性和暗示性,通过视觉元素、构图、光线等手段来传递主题或意向。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和创造力。

摄影师可以选择任何主题或对象来表达自己的观念,不受客观现实的限制。

观念摄影作品可以是对社会现象、人文关怀、自然景观等各种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摄影师可以运用多种技术手法,如双重曝光、长时间曝光、后期处理等,通过图像的变形和处理来传递自己的观念。

观念摄影的自我实践指的是摄影师通过实际的拍摄与创作来充实和展示自我。

观念摄影的创作需要摄影师具备一定的摄影基础和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观念摄影是一种深度的思考和创作过程,需要摄影师不断地思考、实践和反思。

摄影师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瞬间和细微的变化。

观念摄影的自我实践还需要摄影师不断地积累生活和艺术的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摄影师可以多读书、看画展、参加摄影讲座等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触角。

摄影师还应该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创作中的不足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和技术。

在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中,摄影师需要具备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观念摄影是一种非常个人化和主观的创作方式,摄影师需要对自己的观念和情感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并能够用图像来准确地表达出来。

摄影师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艺术水平,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摘要】观念摄影是一种以概念和思想为核心的摄影形式,强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象征。

通过表达摄影与观念的紧密关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观念摄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观念摄影强调创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通过自我实践不断探索和发展。

摄影师需要深入挖掘内心深处的灵感源泉,将观念转化为视觉作品。

未来观念摄影将继续发展,对摄影艺术产生重要影响,激发人们对摄影的思考和创作灵感。

观念摄影的出现为摄影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表达途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关键词:观念摄影,概念,摄影,特点,表达方式,自我实践方法,创作灵感,未来发展,影响,摄影艺术1. 引言1.1 观念摄影的概念观念摄影是一种摄影艺术表现形式,是借助摄影作品传达摄影师独特的思想和理念。

它强调摄影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注重通过影像表达深层的思想和情感。

观念摄影的核心在于摄影师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转化为影像,通过独特的构图、光影、色彩等元素表达出来。

观念摄影不仅仅是简单地表现客观事物,更在于呈现摄影师的个人看法和感悟。

1.2 摄影与观念的关系摄影师通过自己的观念来选择拍摄主题、构图和光影,从而呈现出不同于现实的视角和表达方式。

观念摄影挑战传统摄影的方式,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记录,而是更注重表达摄影师内心的情感和理念。

观念摄影让摄影师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到作品的解读和理解中。

摄影与观念的结合,为摄影艺术带来了更加多元化和深刻的表达方式。

观念摄影的发展也使得摄影艺术更加丰富和具有挑战性。

2. 正文2.1 观念摄影的特点1. 强调概念性:观念摄影更注重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意义,而非传统摄影中的美感和技术。

摄影师通过影像表达自己的独特观念和情感。

2. 抽象性和思辨性:观念摄影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引发观者对作品背后含义的思考和解读,扩展了摄影的表现形式。

3. 概念性的传达:观念摄影作品通常通过符号、象征和隐喻等形式来诠释摄影师的观念,使观者在审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深层内涵。

观念摄影创作逻辑的价值探究

观念摄影创作逻辑的价值探究

观念摄影创作逻辑的价值探究观念摄影现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目前,我国观念摄影现在正处于一种“新生期”,许多概念和拍摄手法还不是很成熟,部分摄影爱好者将一些抽象摄影看作是概念摄影,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长期的实践证明,任何艺术在没有理论支撑的情况下都将无法真正打动受众的心。

本文对观念摄影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阐述,分析了观念摄影的意义,重点探究了观念摄影创作逻辑的价值。

标签:观念摄影;创作逻辑;价值引言观念摄影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捕捉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场景,来传递某种观念,摄影只是作为一个媒介,思想和观念的表达才是作品真正价值体现。

这种观念可以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也可以是对某种现象的剖析,同时还可以配上一些文字,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发更多的思考。

而不同的创作逻辑,所展现的作者的思考角度也不同,作品最终所表达的内涵也不同。

一、观念摄影概述从起源上来说,观念摄影最初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不同于传统摄影艺术的全新艺术形式[1]。

值得注意的是,观念摄影概念的提出与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摄影的实用价值来看,摄影能够很好的记录某一时刻的状态,而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在现场展示之后还需要通过某种媒介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而摄影刚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因此,早期的观念摄影作品大多是在记录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直到目前位置仍旧有很多艺术家收到这种创作形式的影响,将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作为观念摄影的素材[2]。

二、观念摄影的意义观念摄影能够为受众提供一个思考的原点,但不会给出明确的答案,需要每个受众根据自己经历和思考去领悟和体会属于自己的东西。

也就是说,观念摄影是一种对摄影者自身情感和实行的外在表现,将自己对于拍摄主体的思考展示给受众,从而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和关注。

这些被赋予了情感和创作者丰富思想内涵的观念摄影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摄影爱好者对摄影作品更深层次的追求。

除此之外,在生活资料日益富足的年代,这些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审美观念和内涵也满足了人们的内心深处的审美需求,不断激发人们对于美的思考和感悟。

观念摄影拍摄方案

观念摄影拍摄方案

观念摄影拍摄方案摄影艺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观念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一个独特分支,旨在通过影像展现摄影师的观念和思想。

与传统摄影不同,观念摄影注重通过影像传递思想、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观念摄影的基本概念,并提供观念摄影拍摄方案,帮助您在拍摄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

第一部分:观念摄影的基本概念1.1 观念摄影的定义观念摄影是一种通过影像传递观念和思想的摄影艺术形式。

它强调影像背后的意义和情感,通过摄影师的观点和创意,引发观众思考和联想。

1.2 观念摄影的特点观念摄影具有以下特点:- 以观念为核心:观念摄影更关注影像所传达的观念和思想,而非纯粹的美学表现。

- 多样的表现形式:观念摄影可以通过直接或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观点,如符号、构图和色彩等。

- 引发思考:观念摄影通过触发观众的思考,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影像背后的意义。

第二部分:观念摄影拍摄方案2.1 确定主题和观点观念摄影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和观点。

主题可以是关于社会问题、人类情感或个人体验等。

观点则是对主题的个人理解和表达。

2.2 设计构图和场景构图是观念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构图,可以更好地传达观点和情感。

选择合适的场景也很关键,可以选择符合主题的环境或者通过场景搭建来表达观点。

2.3 创造氛围和情感观念摄影通常通过创造特定的氛围和情感来打动观众的心灵。

通过使用不同的光线、色彩和构图技巧,可以达到表达观点和情感的目的。

2.4 使用符号和隐喻观念摄影常常使用符号和隐喻来传达观点。

符号是一种在影像中代表某种意义的物体,而隐喻则是通过曲解或暗示来表达观点。

在拍摄中,可以通过特定物体的选择和摆放来运用符号和隐喻。

2.5 后期处理和呈现形式观念摄影的后期处理也非常重要。

通过调整色彩、对比和亮度等参数,可以增强影像的表达力。

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也是关键,可以考虑在展览或出版物中展示影像。

第三部分: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观念摄影的实例分析,以帮助理解观念摄影的拍摄过程。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是一种强调摄影师观念表达和自我实践的摄影艺术形式。

在观念摄影中,摄影师通过创造性的构图、主题选择、光影呈现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观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是指摄影师通过创造性的构图和主题选择,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观念通过图片传达给观众。

观念摄影追求的是艺术性和独特性,通过非常规的摄影手法和视角,传达出个人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观念摄影作品通常是有深度的,通过符号、象征、对比等手法,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和情感,引发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共鸣。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不仅仅是通过构图和主题选择,更重要的是通过光影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光影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能够给作品带来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观念摄影通过灯光的运用,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效果,如明暗对比、明暗变化、光影投射等等,进而表达出摄影师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观念摄影的光影运用通常非常巧妙和独特,能够给作品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自我实践是观念摄影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摄影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通过不同的摄影技术和风格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观念摄影鼓励摄影师发挥创造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拘泥于传统的摄影规则和技巧。

自我实践是观念摄影的核心,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摄影师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视觉语言。

关于观念摄影艺术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观念摄影艺术的实践与思考

03
创作手法选择
观念摄影作品的创作手法多样,包括摆拍、后期处理、装置等。艺术家
需根据主题和意图选择合适的手法,以实现最佳的视觉呈现和观念传达

技术与工具的运用
相机与镜头选择
根据创作需求,艺术家需选择合适的相机和镜头,以捕捉高质量的图像和满足特定的视觉 效果。
光线与构图
光线和构图是影响观念摄影作品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艺术家需要掌握和运用光线与构图 的基本原理,以营造出符合主题的氛围和情感。
观念摄影与传统摄影的区别
01
02
03
创作目的传统摄影注重记源自现实、 展现美景,而观念摄影更 注重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 念。
创作手法
传统摄影追求技术完美、 画面美观,而观念摄影则 可能采用各种实验性、非 常规的摄影手法。
作品解读
传统摄影作品的意义相对 固定,而观念摄影作品则 开放性强,观众需要积极 参与解读。
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是实现观念摄影作品视觉呈现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色彩、影调、对比度等参数 ,以及添加特效和文字等元素,艺术家可以强化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观念表达力。
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
《XX系列》通过对XX元素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 XX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作品采用XX手法拍摄,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光线运用,营造出强烈的XX氛 围。后期处理中,艺术家运用XX特效,进一步强 化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观念摄影艺术的历史发展
起源与早期发展:自摄影术诞生之初 ,就有艺术家尝试运用摄影表达观念 ,如Adolphe Braquehais等。
当代观念摄影:当代观念摄影更加多 元化,涉及社会、政治、性别、身份 等多个议题,代表人物包括Cindy Sherman、Andreas Gursky等。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是摄影师对于主题、情感或者故事的表达与解读。

观念摄影作品通常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种思想的延伸和表达。

摄影师通过构图、光影、色彩等摄影元素,结合自己的主题和观念,创作出独特的作品,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思考和感受。

观念摄影不受限于客观世界的存在,更注重摄影师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因此也更具有个性化和独创性。

在我的观念摄影实践中,我常常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一些触动我内心的主题和情感,然后通过摄影作品来表达和传达这些观念,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和自我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观念表达是灵感和创意的来源,是作品的灵魂;而自我实践则是观念表达的具体落实,是作品的形式。

观念表达和自我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优秀的观念摄影作品。

在观念摄影领域,国内外有很多优秀的摄影艺术家和作品,例如美国的达达主义摄影师曼·雷·邓南,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构图和主题而著称;国内的李林,他的作品《孤岛》系列以其独特的观念和想象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优秀的观念摄影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展示,更是对当代社会和人文关怀的呈现,对于我们摄影师的观念表达和自我实践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在未来的摄影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对于观念的挖掘和表达,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念表达能力和自我实践水平,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度和内涵的观念摄影作品。

我也将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和经验,不断开拓自己的摄影创作领域,不断探索摄影艺术的边界。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我能够创作出更多具有观念和实验精神的优秀摄影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受。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突破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能够让观念摄影这种新兴的摄影艺术形式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也希望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发。

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是表达拍摄者对某一事物观点和思想的摄影形式。

它以将个人观念视觉化为最重要的诉求点。

它同时也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分支。

它将摄影这一方式作为拍摄者个人观念的依存体,在拍摄和制作手段上不受传统摄影观点和要求的限制,观念摄影家认同摄影这一形式的可能性,但同时反击对摄影的种种历史限制。

他们的努力以攝影形式拓展了内涵和表现形式,并自以為为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观念摄影- 基本介绍观念摄影在中国艺术界有很多的提法:如先锋摄影、新摄影、前卫摄影、实验摄影、概念摄影等。

单从概念上说观念摄影应该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

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

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

许多艺术家在摄影方式本身的开拓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

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

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西方观念摄影的源起:在摄影诞生之初,就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只是业界尚没有把这一提法给予明确的界定。

摄影史上有很多无可争议的例证:20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佩奇·鲁滨逊的《秋》、《弥留》应该算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

在这些作品中说明观念摄影自摄影之初就已经开始运用并发扬光大了。

观念摄影的情感表达

观念摄影的情感表达

观念摄影的情感表达天津市东丽区300000观念摄影是以摄影师的主观设想为核心,通过摄影的视觉思维,向观众传达作品内涵的艺术形式,最主要的表现是它的情感表达。

它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很多种“不同”的解读。

在创作时,摄影师通过精心布置创作对象,不断改变其形态位置、视觉效果,透过作品提出一些带有意味性的话题,引人思考和反思。

同时,赋予画面乐观积极性,引导观众良性的、积极的去体会与感知,能让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1、利用熟知素材,增强画面视觉效果选择令人熟悉的场景或内容作为画面素材对题材本身起到渲染作用。

善选场景或素材,利用拼接、模仿、涂绘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渲染氛围和突出主题,使整幅画面更加深刻。

图1《守护熊猫》: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全世界最为珍稀的动物之一。

近年来,在我国的大力保护下,大熊猫的濒危等级从濒危调整到易危。

大熊猫的分布曾经非常广,经遍布华东、华南和西南。

但现在因为人类活动,它们已经被压缩到了中部的秦岭到西南四川非常破碎化的一片山地之中。

栖息地的丧失和人类的捕猎和偷猎,致使很多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作品从节能减排,水资源保护,土地再利用,商场等多个角度进行拍摄,以此来呼吁和强化大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守护熊猫,守护大自然。

2、利用对比手法,丰富画面内涵意义巧用对比手法,将观念摄影中的主观思想阐述结合上下、色调、虚实等对比手法,通过运用人们的视觉规律,逆向引导思考,来强化作品的主观思想、丰富整个画面的内涵意义。

图2《倒着看人生》: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解答,作品从上往下看意味着结束,而倒着从下往上看,却是新生,新的开始。

3、利用内在表现,引发观众积极思考观念摄影中,摄影客观再现功能显得不那么重要,它不只是摄影师被动的去记录,而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观念和想法。

他们也不再只是对生活中的瞬间捕捉,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影像媒介来结合现实表达文化层面上的思考。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主题或概念,表达摄影师所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与传统摄影不同的是,观念摄影重视摄影内容的表达和意义,而并不局限于技术和构图。

摄影师凭借自身的感知和思考,选取合适的主题和构图,通过摄影再现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观念摄影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是单张照片,也可以是系列照片和影像作品等。

观念摄影的核心在于观念,也就是所谓的“内容为王”。

观念就是摄影师表达自己思考和感受的载体。

例如,可以通过形象的构图表现城市中的荒芜和孤独,也可以透过细节的描绘展现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除了表达思想和情感,观念摄影也可以对真实的事物进行解构和重构,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意义和视觉效果。

因此,观念摄影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表现形式,都有很强的个性化和创新性。

除了观念的重要性,观念摄影的自我实践也很关键。

正如任何艺术形式和创作过程一样,观念摄影的创作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首先,摄影师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感知能力,加强对文化、社会和人性的了解和认识,构建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观念体系。

在此基础上,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和构图方式,不断尝试和实践,摸索出最佳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此外,摄影师也需要注重与其他摄影师和艺术家的交流和互动,从中获得灵感和创意。

总之,观念摄影是一种基于思考和表达的摄影形式,强调摄影内涵和意义的表达,具有很强的个性和创新性。

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观念体系。

通过观念摄影,可以让摄影师的思想和灵感得到更好的释放和表达。

观念摄影拍摄方案

观念摄影拍摄方案

观念摄影拍摄方案观念摄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摄影方式,它更强调摄影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理念。

在拍摄观念摄影作品时,需要有一定的规划和方案,下面是我对于观念摄影拍摄方案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主题首先,拍摄观念摄影作品需要确定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可以是生活、社会、自然、人类等各种各样的话题,但必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确定主题时,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同时也要关注时代背景及社会现实,以确保您的作品能够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二、构思在确定好主题后,需要对构思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个阶段需要思考如何将主题展现出来,需要考虑到表现手法、拍摄地点、元素搭配等方面。

需要不断的琢磨并总结经验,才能够让作品更有深度和追求。

三、拍摄在拍摄时,需要比较系统的准备。

需要考虑到拍摄器材、场景、灯光等方面。

特别是对于拍摄器材,应该选择适合主题表达的摄影器材,例如蕴含浪漫情怀的胶片机、夜景拍摄的灯光附件等等。

四、后期制作观念摄影作品的精华在于后期制作,可以通过图片处理软件、剪辑软件,进行图像、配音、摄影技术等方面的加工。

需要注意的是,后期制作应该符合主题、呈现情感,而不应该太过呆板、形式化。

因此后期制作也是需要创造力、才华以及对主题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观念摄影作品的魅力在于它所传达的思想和理念,因此一个好的拍摄方案和制作过程都需要与主题相关联。

需要全面考虑在拍摄前期,进行深入思考和规划,以确保拍摄成品的质量和深度。

同时,也需要音乐、文本等多种手段进行后期制作,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与其他摄影作品的差别化。

最终呈现的观念摄影作品,应该是一篇自成一体、结构完整、具有启发意义和情感共鸣的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观念摄影”的“观念”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行为艺术遍地开花的热潮已退去,那卷过来的又一轮热浪或许就是观念摄影了。

去年的平遥国际摄影节,也有不少带观念形式的展览,比如艺术家与普通人参展的“画幅决定态度”5×7照相双年展。

最后入围摄影节15名优秀摄影师提名中,也有3个摄影师作品是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的概念是否准确?它在当代艺术的定位如何?怎么看待观念摄影的商业化与数码技术带来的大众化冲击?本文搜集一些网络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对观念摄影有一些初步认识。

一、什么是观念摄影(作者:林路,著名摄影理论家、教育家)观念摄影原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摄影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成型并且有无数的摄影家探索其中的奥秘,只不过在早期并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流派而已,道理倡简单,早在摄影之前,观念艺术在无数艺术家手中早已探索了数百甚至上千年,摄影的出现只不过为观念艺术添加了一种媒介,一种手段而已。

这里不想列举西方摄影史上的例子,避免又被人指责唯西方“马首是瞻”。

其实在中国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中期,一些颇有见地的年轻新锐为观念摄影的探索付出了不少辛勤的劳动,只不过那时候的大气候还不具备相对宽松的氛围,这些探索也只能成为中国现代摄影史上的一段绝唱。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摄影,说观念摄影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应该也是到时候了。

乌克兰摄影家米哈伊洛夫观念摄影作品首先必须厘清一个问题,摄影究竟是否能够表达观念?其实摄影对于观念的表达,从来都是不矛盾的,而不是“艺术摄影不管有多少主观处理,依然不能很好地表现观念”。

因为作为理性的观念,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媒介,都是很难完整、准确表达出来的,即便是文字,一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究竟清晰地表述了多少观念,至今还是一个谜。

不然为什么还要这么多后来的哲学家为这部著作反复阐释?因此观念的表达,其趣味就是在不断的完善和探讨的过程中,而不是依靠一种或几种媒介就能传递清楚的。

往往越是艰深的观念,越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空间,也就越是需要更多的媒介进行全方位的阐释,才能在人类思想的里程中逐步走向更高的境界。

摄影对观念艺术的介入,也是其中的一种。

编注:对于“观念摄影”,摄影界和艺术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观点的认识,汇编本文只是给大家介绍一些摄影界人士对观念摄影的看法,帮助大家开阔视野。

乌克兰摄影家米哈伊洛夫观念摄影作品接下来的问题是,摄影究竟能够表达多少观念,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对于摄影的表达空间来说,从来就离不开观念的介入,只不过有的深些有的浅些,有的指向单一,有的意象复杂些而已。

比如拍摄一处风景,有的摄影师看到什么就拍摄什么,有的摄影师则独辟蹊径,专门找一个清晨或者一个黄昏,等待一处被别人忽略的光影形态,完成一幅形色俱佳的画面,其实也是表达了一种观念,一种理念—只是这样相对高雅些的观念或者理念也很容易被人接受,接下来很容易被人模仿,结果也很快会令人失望。

当年以亚当斯等人为核心卓然独立的“f/64小组”是一千追求摄影终极目标—客观纪实的团体,而非片面追求光影形色的风光摄影家。

这些以“纯影派”或者“直接摄影”命名的创造者,试图通过照相机的物理和化学功能精确地展现自然尽可能多的细节魅力,从而传递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就是“观念”驱使所然。

乌克兰摄影家米哈伊洛夫观念摄影作品至于真正意义上的观念摄影,并非是指通过摄影表达一个十分完整观念,理由前面已经说过。

观念摄影的意味就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是一种摆脱了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如果一幅照片或者一组照片把什么都说清楚了,观众的参与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照片的艺术魅力也就荡然无存。

凌飞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也只是一种可能。

观众如果能读出更多的、不同的意味,这是摄影的成功。

如果“一头雾水”,也不妨多给些理解的空间,这对于摄影的进步是利大于弊的。

换句话说,对于不少的观众来说,总比一览无余的画面来得更有意思吧!在现代艺术史上,对于艺术的理解往往有这样三十层面:高雅艺术、前卫艺术与坎普。

苏珊桑塔格指出:高雅艺术呈基本上关乎道德的;前卫艺术则通过极端状恋去探讨美与道德之间的张力;第三类艺术“坎普”则全然是审美的感觉,即:风格在内容之上,审美在道德之上,反讽在悲剧之上。

“坎普”绕开了道理判断而选择了游戏。

当今摄影界多的正是“坎普”,是一种“游戏”状态。

求稳,求熟悉,求重复,随俗,从而找到现代人本体上的某种安全感。

然而这往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摄影艺术发展是不利的。

乌克兰摄影家米哈伊洛夫观念摄影作品再说得远一些,现代艺术进入21世纪,早已不能仅仅用视觉艺术来破译它的各种各样的现象了。

摄影与美术、装置、行为等多媒体的交融和结合,不断边缘化,已经成为整个世界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你可以抱住一幅光影绝伦的平面照片享誉世界,但是你没有理由无视艺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从20世纪初超现实主义把生活的实用品放入画面起,到60年代波普艺术广泛地使用,视觉只是其中的一座桥,而己经有许多这样的桥,努力将观众引向思维方式的彼岸。

一座桥本身到底有多美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能将彼岸的思维方式联系起来而达到作品的整体效果,才是最终的目的所在。

艺术表现手法虽有新旧之分,但依然是百花齐放的。

尽管有时候在某个阶段会有一些主流的样式铺天盖地,但这都是暂时的。

人类有喜新厌旧或追随潮流的天性,人类也有保守的不接受新生事物的心理障碍。

然而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已经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你的任务不是引领更多的后来者向你看齐,而是将更多的后来者推向新的空间。

保守、固步自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都是很危险的。

突然想到了词典,因为人们总是以为词典就是权威,可以用来吓唬人。

那么,这里也不妨引用一段词典的解释,对观念摄影做一些粗浅的论证。

所引用的材料来自《I CP摄影百科全书》,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够权威的吧。

“观念摄影”在英文中的原文为“Conc e ptu a l P hoto gra phy”,又译为“概念摄影”。

条目中说:“这一摄影流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绘画中的概念论者运动。

它研究和探索摄影表现的本质。

……鉴于电子和常规成像的相互作用日益增大提供了操作上的潜力,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成果对…含意‟的系统表达所起的影响,概念论者的态度将继续影响摄影的努力是必不可免的。

”这是词条解释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省略了数千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对照翻阅。

尽管词条的文字翻译比较拗口,但是至少可以证明:观念摄影早已有之,而且已经形成流派,观念可以通过摄影来表达,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万花筒般的观念摄影(作者:骆阿雪来源北京日报)王庆松:《向上看》观念摄影,是个很好玩的词。

不管是在胶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技术似乎都是摄影艺术的惟一出路,良好的画面感,饱满的冲击力,大把的眼泪,无一例外地引导着摄影发烧友们前仆后继买镜头买机身……突然间,有人提出了“傻瓜一代”,顿时激起千层浪,用最傻瓜的相机能拍出好片子?做梦吧。

传统摄影圈的人估计都会有这样的评价,但当代艺术圈却对此表示赞同。

因为他们坚信,是艺术思想引导摄影,而非技术,虽然技术也很重要。

观念摄影本身如万花筒一般,不断变着花样,不断给人惊喜,我想,在作品中体现非作品的层面,这也就是观念摄影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目前很多人虽然不将其归纳在摄影的行列中,但在比较的时候,又喜欢将两者混为一谈。

所以想借此机会聊聊被误解的观念摄影。

其实,对观念摄影的误解源自两条:一是何为“观念”,二是何为“摄影”。

刘铮:《国人——黄河边的裸体少年》我个人考虑,对“观念”一词的排斥,来自于观念摄影所产生的圈子。

观念摄影的圈子和传统摄影的圈子完全不同,似乎还相互排斥。

很多人看待观念摄影就像当年看待行为艺术一样,通过对自身施虐、对他人施虐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出现了类似于吃婴的可怕事件。

错不在艺术本身,而是作艺术的人,他们将艺术泛化,从而产生艺术黑洞。

看似拉近了和艺术的距离,却让艺术过分地“高”于生活。

观念摄影在最开始也有这种倾向,因为玩观念的人,不是玩摄影的人。

艺术家在表达自身情感进行创作的时候,是不会顾及有什么表现形式的,而摄影刚好在某种程度上为他们提供平台,记录下那段光辉的峥嵘岁月,比如对行为艺术的拍摄,比如那些光怪陆离的不着边际的模糊影像和对超现实手法的滥用。

由此引发和造就的“观念”,就和广大群众理解的观念有所偏差了,也就难怪纪实摄影展人头攒动,观念摄影展人烟稀少了。

刘铮:《国人——白玉观的道士》其实所谓的观念,无非是人的主观意识先行,通过设计、消化、整合被拍摄对象,将摄影创作者自身的人生价值观体现出来,比如刘铮的《国人》系列作品,罗列出各色中国人形象。

拍摄没有太多技巧,但通过对形象的捕捉与组合,用一种预先设想来归纳成作品,本身就是很好的观念体现。

还有叶大卫的《龙袍凤服》系列,也是通过对在故宫内穿龙袍凤服的人们的拍摄,构成一套对皇权、对梦想、对符号意识的冲击。

这样的观念似乎又可以被接受了,因为他们是在延续了整个社会的思考脉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再次激起对思考的再思考。

顾铮老师在探讨观念摄影的时候将观念摄影家归为以下几类:“观念摄影家们从广泛的文化层面介入,通过摄影这个可以与社会生活发生多种联系方式的媒介,对历史与记忆(洛齐)、权力与摄影的复制性(刘树勇)、家长制与父权的衰落(宋永平)、性与欲望(董文胜)、身体与文化制度的关系(冯峰与黄言)、文化的交流与冲突(吴高中)、历史的戏仿(刘建与赵勤、孙建春)、文化与传统的关系(沈敬东)、艺术样式的综合(洛齐、黄言、管策)等各个层面的问题展开自己的手法繁多的影像讨论。

”由此可见,更多的观念摄影,依旧是从现实出发,放眼社会,通过技术手段来凸显完善艺术价值。

这一点上与传统摄影应该是有某种层面的共鸣的。

第二点是何为“摄影”。

摄影是技术活儿吗?摄影是科技的体现吗?听说摄影以前都不被划分在艺术领域之内,而是匠人工艺。

这一点真的很让人伤心。

技术的登峰造极,手法的推陈出新,工具的日新月异,换来的却仅是手艺二字,就好像被判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样,没有技术含量。

还是个人看法,摄影并不单纯是手艺,任何一件摄影作品,都有它的内涵,都凝聚着创作者的思考。

纪实摄影中为什么老人孩子居多?为什么弱势群体更能带出震撼的视觉冲击?难道不是创作者在面对拍摄对象时的那份社会责任和同情心使他们举起相机。

可见,摄影并不是摆弄光圈和快门那么简单,只要是拍片子就会包含着观念。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摄影逐渐迈入艺术殿堂,成为各阶层都能接受的艺术类别,出类拔萃的创意与出人意料的拍摄势必会带动新一轮的摄影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