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第二课时)
第3课第二课时-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为他班喝彩-ppt课件
(3)讨论教材第23页提出的情景问题,思考:
五、小结
班级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一道优美的风景。敢于竞争、用正确方法参与竞争是取胜之道。竞争中最重要的不是胜败,而是在竞争中双方共同进步。
板书设计
2.为他班喝彩
(1)阅读教材第22页“为他班喝彩”,并交流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校给那个班级颁发“道德风尚奖”,是因为这个班级有不同于其他班级的地方,这个班级能够为所有班级加油助威。学校肯定该班能够为他人喝彩的精神风貌。
第二个问题,无论是北京申办奥运会还是巴黎申办奥运会,都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法国代表团向获胜的北京祝贺,他们不觉得自己是这次竞争的失败者,他们也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忠实参与者。他们祝贺北京也是相信北京能举办一次更好的奥运会。他们在祝贺北京的同时也是在祝贺自己,祝贺自己在这次申办活动中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
2.观察教材第20页上右图的竞争情景,思考:
(1)如果是语文知识竞赛,双方会有什么收获?
(1)为了让班级取得好成绩,用高年级同学的作品参赛可以吗?
2. 观察教材第20页下右图的情,思考:
4.观察教材第21页下图的情景,思考:
第三个问题,全场观众给法国代表团
最热烈的掌声,不仅是礼仪上的尊重和回应,也是对他们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褒奖,更是对他们公平竞争精神的致敬。
(2)阅读教材第23页第一段,思考:为他人喝彩的人,在竞争的过程中在意的是什么?
真正懂得为他人喝彩的人,会欣赏他人在竞争过程中的卓越表现和努力拼搏的精神,而不会在意胜败的结果。
第3课 美丽的的纹样 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3课美丽的纹样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3. 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纹样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纹样。
2. 新课内容(1)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了解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讲解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实践环节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纹样创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的纹样,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尝试运用纹样进行创作,完成一幅作品。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注:本教案为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第3课美丽的纹样第二课时。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纹样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纹样知识后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纹样创作的步骤1. 准备阶段在创作纹样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材同步学习 第3课《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回顾内容【设计意图:以“香”和“雨”导入,从味和形两方面突出了桂花雨的美好,再次揭示了课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回顾内容,进一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品读词句、体会感情作铺垫。
】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2.自由读课文后,学生交流、回顾,教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学习任务四: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
本环节通过默读、抓关键句子、批注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感知到桂花香是作者喜爱桂花的情感源头。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旁批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
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
3.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1)指名交流后,出示句子。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指名读句子。
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预设: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
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独爱桂花的原因——迷人的香气。
(3)指导朗读。
听范读,感受对桂花香气“太迷人了”的欣赏和赞美。
学习任务五: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突出作者情感最浓烈的部分。
采用读、想、演等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揺花乐的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课时-认识居民身份证
教学主题: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二课时认识居民身份证)教学内容及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中的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这一课共分三课时完成任务,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引出国籍和公民身份的联系: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无论本人出生在境内或境外,都具有中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外籍人士符合法定条件的,也可以加入中国国籍,但前提是放弃外国国籍。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认识居民身份证”,引导学生关注身份证正反两面所记载的信息,介绍身份证的用处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是中国公民”,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本节课属第二课时,重点认识居民身份证。
本话题引导学生认识身份证上的信息,了解身份证的用处,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认识身份证的重要性,学习妥善保管身份证。
此外,本话题还设置了查验身份证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依法配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
本话题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
教学对象及特点:六年级上学期学生1. 认知结构方面。
通过对比,探寻身份证上面的信息及身份证编码的含义,体会公民身份号码的独一无二性。
2.情感态度方面。
通过调查、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体会身份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懂得身份证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3.由于这一代独生子女众多,家长们的保护意识强,致使孩子们的法治意识、防范意识较为浅薄。
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的呈现,使孩子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
教学目标:1.认识身份证上的信息,了解身份证的用处。
2.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认识身份证的重要性。
3.学习妥善保管身份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教学重难点:1.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认识身份证的重要性。
第3课 情感的记录(第二课时)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和喜欢的内容表现。
如水粉、水彩使用时,要注意颜色的调配及与水的比例;彩色铅笔使用时,要注意用笔的轻重、浓淡等。
课堂
小结
这节课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通过不同的物体组合,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规律,以后要多练习。
随堂
练习
色彩静物写生
课后
作业
运用色彩知识进行不同的静物写生
第3课情感的记录(第二课时)
正阳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课题
情感的记录(第二课时)
主备人
骆凤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色彩关系,熟悉、尝试色彩绘画工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有机组合,完成色彩作品,作品要有一定的色调和主题,并试着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情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体验、交流、评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色彩作品的丰富,体会色彩对人的情感表达的作用。
教学
重点
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规律。
教学
难点
运用色彩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表现。
教学
突破
认识不同的色彩工具性能
教学
准备
教师:收集多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工具的色彩静物作品;
学生: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或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等,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授课教师补充内容
引导阶段:
(1)请学生就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谈谈自己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
有的说喜欢红的热情有的说喜欢黄的高贵有的说喜欢紫的神秘
有的说喜欢油画棒有的说喜欢彩色铅笔有的说喜欢水彩笔有的说喜欢油画笔
欣赏多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工具的色彩绘画作品并讨论
第三课第二课时认识居民身份证课件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第3课
第二课时 认识居民身份证
一、情景导入 身份证的由来
从1989年9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首 次实施居民身份证使用和查验制度。这是 根据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及1985年9 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而实施的。
身份证正面
身份证背面
身份证
驾驶证
两个证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身份证上有哪些个人信息? 证件的签发机关 证件的有效期
性别
出生日期
常住户口 所在地住 址
姓名
民族
指纹信息
本人相片
公民身份号码
身份证号码的位数含义
XXXXXX XXXXXXXX XXX X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含义: 第1-6位是地址码; 第7-14位为出生日期码; 第15-17位为顺序码; 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防止自己的身份证被非法利用,有利于 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活 动 园
五、总结
身份证是证明我们公民身份的重 要证件,身份证是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件,我们要正确使 用居民身 份证
代码唯 一
合法使 用
我国居民身份证制度已经实施了30多 年。为什么要实行身份证制度呢?
因为身份证可以在很多场合迅速准确 地确认我们的身份,我们也可以利用身份 证证明自己的身份。使用身份证便于公民 进行社会活动,便于维护社会秩序。
阅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了解身份证 的作用,了解身份证的号码对于每个人都 是唯一的。
二、走近身份证 同学们知道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吗?
思考并回答:
1.中国有十多亿人口,每个人都有一个身 份证号码,这些号码会重复吗?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3课第二课时拒绝危害有方法人教部编版(共16张PPT)
(1)未成年人不宜进入哪些场所? 如酒吧、网吧、歌厅等。
(2)为什么说这些场所是危险场所?
上述这些场所是对未成年人有危险的地 方,比如容易沾染烟酒和毒品等。
(3)结合“活动园”的内容,说明法律这 样规定有什么作用。
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有关场所的人员不能让 未成年人入内,也警示未成年人不能入内,有 利于让未成年人远离这些易受伤害的场所。
我爸一口酒都不能喝,我更不行了;不 管度数高低都是我们不能喝的。
我不喜欢喝饮料,我喜欢喝白开水;谢谢, 我刚喝完饮料;谢谢,我包里也带了这种饮料。
2.课堂小活动——青少年首次吸烟的原因
问题思考: (1)青少年首次吸烟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出于好奇。
(2)预防首次吸烟,青少年要注意 什么?
正确处理好奇心,学会拒绝朋友的 吸烟邀请,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等。
亲爱的同学们,下课啦!
(4)学以致用:遇到漫画中的情景 你怎么做?
网吧是未成年人不该进入的场所,我们 该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主动离开网吧。
三、课时活动总结
远离危险,要做到:提高防范意 识;远离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主动 拒绝诱惑;养成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一、成功之处 本节教学最大的成功在于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之上。利用复习准备、导入两个环节,为学生探索比例的基 本性质搭建了桥梁,新知构建部分,有教师引导的思路设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计算,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自然流畅。随 堂练习,让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成果,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收获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不足之处 在例1的教学时教师放手还是有些不够,问的太多,学生自主学习成分略显不足。 三、再教设计 再教这个内容时,我应该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时,真正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发现,培养学生探究发现新知的本领。
第3课时 确定位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3课时确定位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了解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表示方法。
3.能够根据题目描述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要素和相关符号的学习;2.点的位置表示及其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 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点的名称和位置,线段的长度等。
2.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构造方法; 3. 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表示方法。
4. 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图形的位置。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对于概念的学习要注重理解,而不仅仅是记忆。
教师需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概念。
对于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表示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际练习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要注重辅助工具的使用,如纸和笔。
对于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图形的位置,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讲解,如城市规划等。
四、教学流程(一)复习1.回顾前一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回忆点的位置和线段的长度等知识点,并通过简单题目来巩固巩固。
(二)新课展示1.引导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构造方法和相关符号。
2.演示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表示方法。
3.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实践,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确定点的位置。
(三)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行编写一些题目,要求将题目描述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方法。
2.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理解。
五、课堂练习与巩固1.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抛出问题,让学生针对性地回答。
2.考试为期30分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描述将图形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六、教学评估本次教学的评估主要通过课堂练习和考试来进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举手提问和讨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反馈。
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保证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3课第二课时 认识居民身份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三条 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 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 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 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 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 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思考有一个身 份证号码,这些号码会重复吗?
不会,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 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 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2.居民身份证是一个公民的重要证件,
制作使用假身份证违法吗?
身份证是一个人居民身份的法定 证明。是由国家公安机关按照一定程 序依法颁发的。使用假身份证触犯了 居民身份证管理法规和治安管理处罚 条例, 是一种违法行为。
《鼎尖教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 第3课
第二课时 认识居民身份证 (案例一)
课件制作: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学校 张家傲
一、情景导入 身份证的由来
从1989年9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首 次实施居民身份证使用和查验制度。这是 根据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及1985年9 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而实施的。
防止自己的身份证被非法利用,有利于 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活 动 园
五、总结
身份证是证明我们公民身份的重 要证件,身份证是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件,我们要正确使 用、妥善保管。
板书设计
正确使 用
用途广 泛
居民身 份证
代码唯 一
合法使 用
我国居民身份证制度已经实施了30多 年。为什么要实行身份证制度呢?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三课第二课时认识居民身份证人教部编版
身份证正面
身份证背面
身份证
驾驶证
两个证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身份证上有哪些个人信息? 证件的签发机关 证件的有效期
性别
出生日期
常住户口 所在地住 址
姓名
民族
指纹信息
本人相片
公民身份号码
身份证号码的位数含义
XXXXXX XXXXXXXX XXX X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含义: 第1-6位是地址码; 第7-14位为出生日期码; 第15-17位为顺序码; 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三、了解身份证在生活中的使用 活 动 园
说一说: 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的情景?
想一想: 在生活中身份证还有哪些用处?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 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 (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 (二)兵役登记; (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 (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 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依照本法规定未取得居民身份证的公民,从 事前款规定的有关活动,可以使用符合国家规定 的其他证明方式证明身份。
道德与法治六年导入 身份证的由来
从1989年9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首 次实施居民身份证使用和查验制度。这是 根据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及1985年9 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而实施的。
思考并回答:
1.中国有十多亿人口,每个人都有一个身 份证号码,这些号码会重复吗?
不会,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 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 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第3课小记者第二课时教案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小记者绘画相关的人物故事、新闻报道等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小记者绘画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课堂讨论和作品展示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七、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小记者》的第二课时,整体来看,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对于小记者的形象特征和绘画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觉得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我尝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我觉得还可以更进一步,比如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知道的新闻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板书设计示例:
【小记者绘画步骤】
1. 选题构思
- 观察对象
- 确定主题
2. 构图设计
- 主体位置
- 背景布局
3. 描绘创作
- 线条运用
- 色彩搭配
4. 修改完善
- 调整构图
- 优化细节
【小记者绘画技巧】
- 线条流畅
- 色彩协调
- 构图饱满
- 表现力强
【评价与展示】
- 欣赏他人作品
- 交流心得
- 互相评价
难点:
1. 准确表现小记者的动态和表情,富有表现力。
2. 合理布局画面,突出小记者的主体地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分层作业(第二课时)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分层要求
【阅读与鉴赏】
1.一词多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遮:①阻挡,拦阻;②掩蔽;③掩护;防护;④代词,这。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2)妈妈的爱像一片天空,我们在它的遮.庇下无忧无虑的成长。
()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2.细读诗句,完成练习。
必做题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可知,这首诗是诗人在醉酒的时候所
写的。
(2)第一句诗把乌云比作,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天气,第二句中
的“跳”和“乱”写出了雨的_ 和。
第三句的“”字用得十分精妙,突
出,显示了。
(3)诗中“黑云、、、 _”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雨下得大,“未
遮山、忽吹散”等词语写出了雨。
参考答案:第二课时。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们班 他们班》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们班他们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他们鼓掌喝彩。
7.文本学习:你如何看待上述想法?你会为他们班喝彩吗?为什么?(1)我觉得两位男同学说的不对,我会为他班喝彩,因为这是一种智慧。
(2)我不同意男同学的说法,我会为他班喝彩,因为这是一种美德。
(3)我也同意刚才两位同学的意见,我也会为他班喝彩,因为这是一种修养。
(4)我会为他班喝彩,因为这是一种胸怀。
8.文本学习:为他班喝彩倡议书让我们把“为他班喝彩”的倡议落实到每一次班级间的活动中吧!运动会上,我们会……合唱比赛中,我们会……9.图片+文本学习:为他班喝彩,一起成长为他班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在赞美别人的过程,也是在矫正自己狭隘自私和嫉妒心理,从而培养自己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胸怀。
10.素材:班级评比活动感悟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补充回答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班喝彩”的讨论活动,集中讨论三种观念,即只为自己的群体喝彩、因为竞争关系不给对方喝彩以及为精彩而喝彩,以培养学生树立公正地为他人喝彩的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为他班喝彩”,并把公正的喝彩行为落实到每一次班级间竞争中。
课堂小结我们要学会合作,也要正当开展班级之间的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不仅为自己班级加油,也要为别的班级喝彩,让我们班和其他班共同成长!总结、归纳并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总结升华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3.我们班他们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第二课时-课件
拓展提高
布置课后任务:
1.公布学生方案,利用两周时间完成以上两项活动。 2.投票评出最佳宣传员5名。
课堂总结
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
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家风 的传播者。让优们一家人
第三课 弘扬优秀家风
第2课时
>> 太爷爷家的家风是什么?
01
注重礼仪、诗书治家是中国古代的好传统,好的家风
对于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更
>> 要传承下去。
02
活动一:辨析
有的人说,时代变了,古时候的家规太严厉了,过去的东西已经跟不上现在 人快节奏的生活,守旧的规矩落伍了,束缚我们的自由,应该抛弃。我们要创新, 要放飞自我。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 你的理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 规。优秀的家风、家规引导人们自觉履 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 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 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 良好风尚。
活动二:分享家风故事
1. 小组交流。 2. 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通过交流倾听同伴的分享,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学读
使使
人人
精充
细实
;;
博会
物谈
使使
人人
深敏
沉捷
;;
伦写
理作
使与
人笔
庄记
重使
;人
逻精
You made my day!
辑确 与; 修史
辞鉴
使使
人人
善明
辩智
。;
诗
歌
活动三:小小宣传员
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课时
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琢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知道大禹治水。
【教学难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正确认识尧舜禹时期“禅让”的含义。
【基础知识】一、炎黄联盟1.时间: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基本情况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联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4.炎黄战蚩尤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琢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5.影响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考古发现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
3.黄帝及其贡献(1)简介: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2)贡献: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发明了弓箭、指南车。
仓颉发明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4.考古发现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
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第二课时 拒绝危害有方法
三、课时活动总结
远离危险,要做到:提高防范意 识;远离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主动 拒绝诱惑;养成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 法治
资料3 黑歌厅、黑网吧是指违反相关 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未取得《娱乐场所 经营许可证》或《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而 擅自从事服务经营活动的歌厅、网吧。这类 场所通常位于乡镇或城市非中心区域,规模 不大,活动较为隐蔽。
(1)未成年人不宜进入哪些场所? 如酒吧、网吧、歌厅等。
(2)为什么说这些场所是危险场所?
(2)有人让你尝试一种彩虹烟时怎么办?
提高警惕,可能是新型毒品,坚决不去尝试。
(3)远离烟酒和毒品危险,我们应该从哪 些方面做起?
增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 惯,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主动拒绝烟酒,坚 决抵制毒品,是我们健责的表现。
(4)学以致用:遇到漫画中的情景 你怎么做?
第一单元 第3课
第二课时 拒绝危害有方法
一、课前导入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警示牌吗?在哪 些场所有这样的警示牌呢?
二、活动过程 1.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思考:
(1)意识不到有危险才是最大的危 险提示我们什么?
远离危险,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
(2)面对一些危险情境时,我们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果断或委婉地拒绝,以摆脱困 境。请结合下面情境,续写对策。
什么?
出于好奇。
(2)预防首次吸烟,青少年要注意 什么?
正确处理好奇心,学会拒绝朋友的 吸烟邀请,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等。
3.阅读下列资料,思考:
资料1 酒吧是指提供啤酒、葡萄酒、 洋酒、鸡尾酒等酒精类饮料的消费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
重点讲解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设计意图
作者将书比作伴侣。深刻理解这句话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辅助
课前预习过程
预习导航
1.理解课题中的“侣”。
2.背诵诗歌《神奇的书》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自主、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内容
调整与修改
学习检测
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点拨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
设计意图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夯实反馈
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斜沟乡中心学校“学、检、点、讲、实”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爱好读书 总课时 2 主备人:张世虎
教务处签字:
课题
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
课型
精读
授课时间
9月8日
教学
目标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