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夜》赏析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陷入了“深沉的苦闷”。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静夜》是《星空》里面其中的一首。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淡淡的银白色的月光,柔和地照着村外的松林,就像给松林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朦朦胧胧,美不胜收,清幽宁静,令人陶醉。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团团的白云之间,有几颗稀疏的星星,不时探出脑袋,好像在和白云互相挑逗。一个“漏”字,既富有情趣,又给人以动态的美感。
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图,把人带到了一个超现实的梦的世界。此情此景,妙不可言。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因为有团团的白云,所以看到了雾气迷蒙的天河。看到天河,自然会使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也许是因为这个故事众所周知了吧,作者于是另辟新蹊,写鲛人泣珠的故事。在这华月满天的时刻,猜想有鲛人在岸边,望着月亮静静地流泪。这里诗人采用的是“设客为主”的写法,即通过想像的对象的心理活动来体现主体的心理感情。这样,就能够更深切而强烈地突出主体的情感。这一切只不过是诗人的猜想,是诗人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意的结果。这是诗人思念之情到了极点感情外溢的反映。
良辰美景本来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有良辰美景,还需有赏心乐事。对于诗人来说,此时此地他还有什么赏心乐事可言呢?那时国内黑暗的现实,使他对“五四”以后祖国的美好憧憬归于破灭,陷入了“深沉的苦闷”,“五四”过后的革命低潮给他带来内心的寂寞与苦闷,又岂是一个愁字了得。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诗人正是用宁静、美好的月夜的乐景,来突出内心的寂寞与苦闷的哀情。
古人思乡思亲的佳作不胜枚举,其中最出名的有李白的《静夜诗》、杜甫的《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郭沫若的《静夜》既是对这三首诗的继承,又有
自己的创新。它继承了《静夜诗》的题目,又继承了《月夜》中设客为主的写法(今夜鄜州月,闰中只独看),还继承了《水调歌头》里对民间故事的联想,但较之这三首诗,它又有自己独到的一面,即通过意象来丰富意境。通过对“月光”、“松林”、“疏星”、“天河”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图,为下文的联想营造了氛围。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此举之妙,虽然不是绝后,但恐怕也是空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