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内部审计定义与我国内部审计定义的区别
国际审计准则与中国2010审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修改版
国际审计准则与中国2010审计准则的主要差异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准则体系:多 3 个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53 号——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602 号——验资》。
关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IAASB 将其放在准则序言部分加以强调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则其单独列示。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驭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该准则规定了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业务承接、鉴证业务的三方(注册会计师、责任方、预期使用者)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等内容。
2.未加区分审计准则与审计实务公告IAASB 将国际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实务公告区分,在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检查的规范中分别列示。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未将审计准则与实务公告加以区分,而是将其并入准则体系中。
把以下六个国际审计实务公告“IAPS 1000银行间函证程序 ,IAPS 1004银行监管机构与银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 ,IAPS 1006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IAPS 1010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的考虑 ,IAPS 1012衍生金融工具审计 ,IAPS 1013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归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612 号——银行间函证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 ——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611 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 ——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 ——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3.部分准则存在差异,《审计报告》。
我国报告准则与国际报告准则的区别:①报告名称差异:我国审计报告均称为“审计报告”未加“独立”二字;国际审计报告均称为“独立审计报告”,在标题中增加“独立”一词,强调审计师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所谓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是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其中内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明确指出,所谓“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就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
本文拟就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特点又互为补充,使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所谓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是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其中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独立监督和评价行为,目的是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经济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单位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
外部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
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
国家审计的主体是审计署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县设立的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财政活动、执行财经法纪情况以及经济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社会审计是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审计,其主体是注册会计师。
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都是我国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特征突出、自成体系、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具有如下特点:1、在审计性质上,内部审计属于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履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只对本单位负责;外部审计则是由独立的外部机构以第三者身份提供的签证活动,对国家权力部门或社会公众负责。
2、在审计独立性上,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方面都受本单位的制约,独立性受到局限;外部审计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3、在审计方式上,内部审计是根据本单位的安排进行审计工作的,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外部审计大多则是受委托施行的。
中外内部审计的比较
中外内部审计的比较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定义内部审计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视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正当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则以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的,评价和改进风险治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比较上述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二者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基本职能、性质等方面的理解有较大差异,从以上简单的定义对比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中外内部审计与实践的处于不同阶段和水平,而且中外有着不同的制度,因而在内部审计的业务和组织形式等方面是各有独特之处的,有必要对其进行对比和。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国外内部审计产生的正确时间已无从考,但我们知道国外在11~12世纪就已经有了“行会审计”。
当时的行会,每年要召开几次总会,议事内容包括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职员。
理事会是行会的执行机关,它必须在召开总会时将行会账户提交审计职员审查。
审计职员审查的重点是作为受托人的理事在处理经济业务方面的老实性。
它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由于“两权分离”,即生产资料所有权与治理权分离而产生的受托责任关系。
相比之下,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在国家审计署成立之前,国务院于1983年7月曾发文提出建立和健全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
1985年8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
同年12月5日,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此项规定成为我国开展内部审计的依据。
198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大大加快了内部审计机构组建的速度。
199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将内部审计以法律形式予以肯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
1995年审计署又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
到1999年底,我国共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9万多个,配备内部审计职员24万之多,形成了包括由地区、部分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
CPA审计、内部审计及政府审计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CPA 审计、内部审计及政府审计三者的联系与区别CPA 审计、内部审计、ZF 审计形成了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三者之间相互独立,服务于不同的审计对象和不同的审计目标,在不同的审计领域中各司其职,相互不可替代,同时三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CPA 审计、内部审计及ZF 审计三者的联系与区别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ZF 审计、CPA 审计、内部审计的概念
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审计可以分为CPA 审计、内部审计和ZF 审计。
ZF 审计也叫国家审计,ZF 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包括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的ZF 的财政收支活动;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以及其他与国家财政有关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经济效益等所进行的审计。
CPA 审计也叫独立审计,是指由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执行的独立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或部门、单位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ZF 审计、CPA 审计、内部审计之间的区别
首先,性质不同。
国家审计是代表国家对ZF 部门、企业事业单位。
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之间形成的是行政监督关系。
而内部审计则是部门或单位进行内部管理的手段,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形成的是内部管理监督关系。
CPA 审计组织是受委托人的委托从事审计查证和咨询业务的法人,实行有偿服务,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它与委托人之间形成的是民事契约关系。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页眉内容所谓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是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其中内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明确指出,所谓“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就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
本文拟就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特点又互为补充,使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所谓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是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其中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独立监督和评价行为,目的是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经济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单位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
外部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
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
国家审计的主体是审计署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县设立的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财政活动、执行财经法纪情况以及经济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社会审计是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审计,其主体是注册会计师。
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都是我国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特征突出、自成体系、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具有如下特点:1、在审计性质上,内部审计属于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履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只对本单位负责;外部审计则是由独立的外部机构以第三者身份提供的签证活动,对国家权力部门或社会公众负责。
2、在审计独立性上,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方面都受本单位的制约,独立性受到局限;外部审计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3、在审计方式上,内部审计是根据本单位的安排进行审计工作的,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外部审计大多则是受委托施行的。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发展趋势
因为内部审计不是法定的要求,所以在 股东眼里,内审在增加价值方面甚至比 外部审计更吸引力。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发展趋势
内部审计的定义 演变和发展趋势
– 职责 – 审计范围 – 组织结构 – 汇报体系 – 人员配置和运作 – 使用工具
内审发挥作用的条件
改进建议
9、我们的市场行为主要的导向因素,第一个是市场需求的导向,第二个是技术进步的导向,第三大导向是竞争对手的行为导向。21.8.31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
与审计委员会单独会谈: CAE与审计委员会拥有单独会谈 的机会(没有其他人员参与)
每次审核委员会会议
至少每年二次的审计委员会会议 至少每年一次 几乎没有
比例
45% 19% 18% 18%
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人员配置和运作模式
人员配置
内部审计师不一定是注册会计师(CPA),但是他们应当拥有一些职业资格,例如注册内 审师(CIA), 系统审计师(CISA)或其他 。调查表明56%的内部审计的职位由专业的 内部审计师来担任。
保障风险评估结 果的准确性
评价风险管理流 程
评价关键风险的 报告程序
检查对关键风险 的管理过程
常规职责:
协助管理层识别、评 估风险
指导管理层进行风险 应对
协助开展风险管理工 作
汇总风险报告 维护并改进风险管理
框架 支持风险管理的实施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交
高级管理层审批
不可承担的职责:
用户一般是审计委员 会、高级管理层和审
计经理
项目计划
项目安排
TeamCentral
审计结果
项目1 项目2
项目和审计发现的汇总; 管理层跟进问题; 数据查询、挖掘; 安全访问模式; 输入输出XML文档格式; 基于网页的形式。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2022年以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9个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并重新构架了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接轨的新的准则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实现了国际化、现代化,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已经走向完善和成熟。
下面是yjbys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的学问,欢迎阅读。
一、内部审计职能相关概述依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定位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确认和询问,其主要目标是把握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价值。
Hermanson(2022)从组织结构方面对内部审计职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部门中应当是相对独立的,并且应当直接隶属于董事会,这种组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发挥。
Singer(2022)认为现代内部审计在职能上已经脱离了单纯的财务审计,应当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服务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把握,成为企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约束机制。
我国学者胡继荣(2022)同样提出过此类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应当全面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特别是随着全面内部把握在企业中的应用,内部审计应当在职能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强化内部把握审计。
二、新准则对内部审计职能转变的影响1、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指导思想1999年,IIA通过大量的调查争论认为,应当转变内部审计本质定位的熟识,无论是以财务导向为基准,还是业务导向、管理导向为基准,都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所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内部审计必需与时俱进,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成为内部审计进展的必定趋势。
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部审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停留在财务审计。
新准则修订了内部审计的定义,新定义表述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询问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把握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中国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区别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主要内容的比较1、宗旨、权力和责任。
我国基本准则中对于内部审计的宗旨,没有专门规定,只在内部审计定义中提及。
关于责任,基本准则的“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表明内部审计对于建立质量控制制度、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负有责任。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属性准则中首先提出了这一问题,规定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力和责任应该以正式的书面形式写入审计章程中,并由董事会通过。
2、独立性与客观性。
我国基本准则的“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组织应该具备独立性。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实施业务和提交结果方面不受任何干扰。
客观性是指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即内部审计师应该有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并避免利害冲突。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中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
内部审计活动应独立开展,并且内部审计师在工作时应保持客观。
内部审计师在他们能自由、客观地进行工作时是独立的。
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做出公正、无偏的判断,这对业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
独立性要通过组织的地位和客观性来实现。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还规定,首席审计执行官应直接向组织内的高层人员报告,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
内部审计师应该取得管理高层和董事会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取得业务客户的配合,并且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开展工作。
首席审计执行官应向组织内有足够权限的人员负责,促进独立性并确保广泛的业务范围、对业务沟通的恰当考虑以及对业务建议的适当行动。
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比较(1)
目录摘要 (2)Abstract: (2)引言 (2)1.1我国三大审计的定义及职能 (3)1.1.1国家审计的定义 (3)1.1.2国家审计的职能 (3)1.2.1社会审计的定义 (4)1.2.2社会审计的职能 (4)1.3.1内部审计的定义 (5)1.3.2内部审计的职能: (5)1.4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联系 (6)2、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标准及程序 (9)2.1.1国家审计的一般准则: (9)2.1.2国家审计的程序 (10)2.2.1社会审计一般准则: (10)2.2.2社会审计的程序 (10)2.3.1内部审计的准则 (11)2.3.2内部审计的程序 (11)3案例分析 (12)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比较Xx数学与信息学院会计专业 2011级指导教师:xxx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三大审计模式即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
和在三种模式下的不同应用和各自的优点以及在案例中不同审计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建议和意见。
重点分析比较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应用及优点。
同时,结合案例,指出我国审计存在的不足和意见。
通过对三种模式下的审计的介绍和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我国审计的发展情况及不足。
以及能够更好的开展我国审计工作关键词: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定义职能程序Comparison of national audit, audit, internal auditXie Ying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ofaccounting professional 2011 class teacher: Li Yunfei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China's big three audit mode of the national audit, audit, internal audit. And different application in three modes and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different audit in the case,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and opinion.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national audit, social audit, application and advantages of internal audit.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the cas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auditing in china. By introducing and analyzing the three modes of the auditing, let us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auditing in China and problems. As well as to better our audit work Keywords:internal audit and social audit internal audit definition function program引言:审计的重要性现在是越来越明显,每个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每年的财务报表都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后出具审计报告,来反映该公司财务状况的公允性和合法性。
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
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调整和控制的活动,许多企业纷纷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培育内部审计人员,推动了近代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不断,内部审计的概念也随之发展。
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推动下,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一、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阶段20世纪初,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受雇于部门检查日常的财务活动,他们力图确定其他雇员是否遵循财务和会计程序,资产的保管是否有适当的安全措施,以及是否存在舞弊或其他不道德行为的迹象(劳伦斯。
索耶,1990)。
即使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之后的头几年,内部审计依然被看作是外部审计工作的延伸,内部审计师被要求为外部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查方面提供帮助,或者发挥着诸如银行对账方面的会计职能。
这一时期的内部审计师仅仅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承担着非常有限的责任(SridharRamamoorti,2003),内部审计也仅仅充当着会计部门的附属角色。
直到194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内部审计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劳伦斯。
索耶,1990),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随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对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我们可以遵循国际内部审计师不同时期给内部审计所下的定义顺序地加以考察,这些定义通常体现在协会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中。
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首次公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中表明,内部审计不一定要依附于财务记录,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可以脱离会计部门进行独立的活动。
这从内部审计定义可以看出,它(内部审计)主要处理会计和财务,但它也要适当处理经营方面的问题(劳伦斯。
索耶,1990)。
1957年在修改后的职责说明书中,内部审计概念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扩展:内部审计是组织内审核会计、财务以及其他经营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劳伦斯。
索耶,1990)。
这些定义的出现标志着内部审计由会计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迈进,虽然在定义中依然强调会计与财务审计的主要地位,但至少表明经营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
内部审计的发展及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比较
内部审 计 的发展及我 国 内部 审 计准则 与国际准则 的比较
东辽 县 建 筑设 计 院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黄 英
近 年 来 .伴 随 着 国企 改 革 的 日益 深 入 和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 些 深 层 次 的 问 题 日益 突 出 , 市 公 司 舞 弊 案 层 出不 穷 , 论 与 实 一 上 理 践 不 断 告 诉 我 们 , 强 内 部 监 管 , 立 有 效 的 内部 控 制体 系 , 造 更 加 加 建 塑 健 康 的 公 司 治 理 环 境 , 理 利 用 公 司 资 源 是 预 防 舞 弊 事 件 发 生 的 最 好 合 办 法 。 大 家 也 逐 渐 意 识 到 , 化 公 司 治 理 , 免 舞 弊 的 发 生 , 套 完 整 强 避 一 的 监 督 控 制 系 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内部 审 计 正 是 这 其 中 不 可 或 缺 的一 而 部 分 。在 美 国 , 被证 券 交 易 委 员 会(E ) 责 的 财 务 报 表 舞 弊 的上 市 公 SC谴 司 比没 有 受 到 谴 责 的 更 忽 视 内部 审 计 的 作 用 , 有 受 到 谴 责 的 上 市 公 没 司 中 8 %有 内 部 审计 , 受 谴 责 上 市 公 司 中都 没 有 内 部 审 计 。因 而 无 2 而 论 是 实 务 界 . 是 理 论 界 , 已 经 充 分认 识 到 内 部 审 计 在 提 高 公 司治 还 都 理 效 率 中 的重 要 作 用 。
、
内部 审计 的发 展
l 厦 门 大 学 博 士 生 导 师 王 光 远 在 文 章 中说 , 期 的 内 部 审 计 是 一 、 早
种 会 计 导 向型 审计 , 主 要 检 查 会 计 记 录 是 否 正 确 , 无 疏 忽 引 发 的 它 有
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行为规则
内部审计师: 应当诚实、勤恳并负责地开展工作。 应当遵守法律,按照法律及职业要求进 行披露;不得蓄意参与非法活动,或参 加有损于内部审计职业或其所在组织的 行为。 应当遵守并协助实现组织的法律和道德 目标。
内部审计师: 不应参与可能损害或被认为会损害其公 正评价的活动或关系,包括参与与组织 利益相冲突的活动和关系。 不能接受可能损害或被认为会损害其职 业判断的任何物品。 应当披露已知的,如果不披露,可能会 歪曲检查工作报告的所有重大事实。
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一、 内部审计定义
(一)依据来源 1.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2010) 2.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03发布,2013修订) 3.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4号令,
2003)
(二)定义描述
1. IPPF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 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 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规 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 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有效性,帮助组织 实现其目标。
本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 性和有效性,以及在完成指 定的责任过程中的工作效果 本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 性和有效性,以及在完成指 定的责任过程中的工作效果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治理 程序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治理 程序
帮助本组织成员有 效履行职责
帮助本组织成员有 效履行职责
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改善组织营运效果
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精 神上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 部审计工作时应具有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即: 内部审计人员不应因来自于各种干预而轻易 的改变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审 计结论,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避 免利益冲突。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与借鉴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与借鉴∗王光远严晖【摘要】国际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对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框架进行修订并重新颁布。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于1999年开始制定,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对二者进行系统比较研究是考察我国准则国际化程度及国家特色的必要基础,也是借鉴国际准则的前提。
本文列示了比较研究后的结论:在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内容等方面,我国与国际准则是协调的。
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实务和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等某些领域的规范上我国准则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但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借鉴国际准则进行改进:修改《基本准则》,借鉴“立场公告”,充实准则内容,强化准则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关键词】内部审计准则比较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时代的经营和管理需要先进的理论及实务,内部审计理论及实务也必然走向全球的协调与共享。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的内部审计国际实务准则框架(the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es Framwork,简称IPPF)是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标杆,IIA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IPPF。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伊始至今已整十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最先进、最权威的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相比有何异同?本文对二者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与比较。
一、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IIA内部审计国际实务准则在重大方面是一致的(一)IPPF与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所基于的概念及原则内涵基本一致“独立性与客观性”、“系统化与规范化的方法”、“增加组织价值”等贯穿IPPF的基本概念在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国已颁布的第22号具体准则《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对独立性与客观性进行了详细规范,其基本理念与IPPF完全相同,准确地定位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并强调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主动进行“客观性管理”,该准则解决了内部审计角色定位的问题。
《内部审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内部审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时现等2017年4月第一章内部审计概述本章练习题1. D2. D3.D4.B5.D6.C7. D8. D9.A本章思考题1.建议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审计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
2.建议从准则结构、准则内容、准则实施状况等进行比较。
内部审计发展的动因及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管理层支持、内部审计自身等方面进行分析。
3.分别分析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
4.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是指组织上的独立,外部审计独立性包括组织上的独立性、业务上的独立性和经费上的独立性(形式上的独立与实质的独立)。
5.本题无标准答案,可以从企业价值分析入手,从价值链模型审计增值模型。
第二章内部审计程序本章练习题1.B2.C3.D4.B5.D6.B7.A8.B9.C 10.B 11.B 12.D 13.A 14.B 15.C 16.C 17.D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本章练习题1.A 2.D 3. A 4. D 5.B 6. C 7. D 8.A 9.C 10.A 11.A 12.D本章思考题1.为完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服务,促进组织科学有效的战略管理,监控组织的高管层。
2.监督指导内部审计、聘请外部审计、向董事会报告内部审计情况。
3.知识、技能和经验。
4.可以从内部审计的职能、权限、业务范围、职业道德、胜任能力、机构设置等方面设计。
第四章经营活动审计本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D2.C3.A4.C5.D6.B7.B8.A9.D 10.B 11.A 12.B 13.A 14.D 15.A二、多选题1.ABCD2. ABCD3. ABCD4. ABC5. ABD本章思考题1.筹资管理活动、投资管理活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财务收支情况、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2.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用人机制、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员工的绩效管理。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的联系与区别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国家审计: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所实施的。
根据规定,我国的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国家审计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力量。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民间审计:民间审计是指由、审计师所组成的、,即和,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对有关的有关经济事项所进行的审计查证业务。
这是从审计组织形式角度,把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组成的会计、审计咨询组织开展的业务,合之为民间审计。
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的联系: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都属于外部审计,基本职能都是监督,尽管在监督的纯粹性、完整性上不一致,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各自的审计监督活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都是它们的相同之处。
国家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区别:在部门、单位内部专门执行的职能,不承担其他工作。
它直接隶属于部门、单位最高管理当局,并在部门、单位内部保持组织上的独立地位,在行使审计监督职责和权限时,内部各级组织不得干预。
但是,内部审计机构终属部门、单位领导,其独立性不及外部审计;它所提出的只供部门、单位内部使用,在社会上不起公证作用。
民间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区别:1不同。
2不同。
3对职能履行上的不同。
4审计的范围不同。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1、独立性不同。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内审人员履职时免受威胁,另外一方面指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即与董事会的汇报关系的独立。
相比外部审计常用的《独立审计准则》,因两者的目标不同和服务对象不同,导致两者独立性不相同。
2、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
外部审计的目标常常受到法律和服务合同的限制,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中国内部审计职业规范
(五)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第一批(2003年) 1、审计计划 2、审计通知书 3、审计证据 4、审计工作底稿 5、内部控制审计 6、舞弊的预防、检查和报告 7、审计报告 8、后续审计 9、内部审计督导 10、内外审计的协调
(五)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 第二批(2004年) 11、结果沟通 12、遵循性审计 13、评价外部审计工作 质量 14、利用外部专家审计 15、分析性复核
的颁布; 5、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影响和CIA考试机制的
引入。
(四)我国内部审计职业规范 ——体系的内容
1、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4号令) (三次制定和修定)
2、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年) 3、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2003年) 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第一批 1-10(2003年) 第二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5(2004年) 第三批 16-20(2005年)
第三层次:单位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内部控制 和内部审计)
(三)审计准则
1、审计准则涵义:对审计主体及其行为的规范
注意:审计主体和客体都是审计准则的执行者。
2、审计准则的来源:
审计实践活动
审计准则
审计理论研究
内容来源
借鉴国外成果
审计环境影响(包括法律环境)
(三)审计准则
3、审计准则的意义 (1)规范行为,明确责任,降低风险 (2)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 (3)增强审计结果的可理解性 4、关于审计结果的可理解性:
2、我国的内部审计管理
(1)我国审计管理理论结构 ——管理目标一般为两种:实现审计目标; 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果。 (2)我国审计管理体系: 1、计划管理(含风险管理);2、质量管理; 3、信息管理(含档案管理);4、现场管理。 (3)基本准则中规定的内部审计管理; 1、计划管理(含人力资源和财务计划); 2、审计制度和审计工作手册 3、人员业绩管理; 4、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异同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异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在内部审计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者都是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正常且有效的作用,提高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水平,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异同。
一、内部审计目标与职能的异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改进组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的辅助性职能。
其关注的核心是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也是规定内部审计的职能与目标,但更加强调内部审计的支持业务管理决策、提高财务、被审计单位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预防和减少损失等方面。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要求两者在独立性和客观性要求上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都明确规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独立和客观,不受企业其他部门影响。
但是,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更为明确,提出“由于内部审计活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可能与其他职能担当者产生摩擦”,并对从业人员的利益冲突和保密性要求等方面作出具体的指导。
三、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两者的采取的基本方法相同,都从风险评估的深入程度、风险控制目标的透明度、风险处理的有效性等方面重点描述了如何评估风险、如何防范风险。
不过,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更加详细且实践性强,在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的分类和等级划分、风险控制目标的设定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阐述。
四、内部审计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也有相应的规范,包括内部审计计划的编制、内部审计程序的设计、内部审计工作纪律的制定等,着重于内部审计的规范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也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规范作了详细的要求,如要求编制内部审计规范与程序手册、内部审计资料管理及保密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纪律等方面。
综上所述,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在内部审计的标准化、规范化、独立性和客观性要求、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程序的规范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点。
内部审计简答题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什么? P9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第二条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⑵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如何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理解这个定义,需要明确一下这样几点:⑴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
⑵内部审计是一种咨询和保证服务。
⑶内部审计要采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⑷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
⑸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内部审计有哪几种业务类别?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按照审计目标不同,可以分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业务类别。
⑴传统的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活动。
财务审计是传统的审计业务类别,目前在我国的内部审计业务中仍然占有相当比重.⑵经营审计经营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及其相关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相关性进行的监督和评价,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措施和建议,以便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经营目标.⑶专项审计目前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开展的内部控制评审、合同审计、针对某项业务的专门审计,都属于专项审计的范畴。
由于这些审计能够为本单位完善管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越来越受到内部审计机构和所在单位的青睐.⑷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或下属单位的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或经营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的活动。
审计学(第二版)-第18章内部审计习题答案
本章复习思考题1.试述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特征。
答:一、内部审计的定义中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Assurance)和咨询(Consulting)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
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虽然对内部审计的定义部完全系统,但均包含以下要点:(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仍然要保持其独立性,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比外部审计要弱。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属于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机构,与同属于本部门、本单位的被审计单位有着关联关系,因而只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只具有经济监督与评价职能,不具有经济鉴证职能。
这是因为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同属于一个部门或单位,在外人看来,不具有形式上的独立性,因而其签发的审计报告对外就不具有经济鉴证作用。
在审计职能的侧重点方面,内部审计应当侧重于经济评价职能。
(三)内部审计的范围内部审计的范围只能局限于本部门、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内部。
(四)内部审计的对象内部审计的对象是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即本单位及所属单位为履行内部受托经济责任而发生的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相关经济资料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公允性。
(五)内部审计根本目的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本部门、本单位将其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2.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哪些职责?应当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哪些职权?答: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实现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在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履行下列职责:1.开展财政财务审计,即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含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单位,下同)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2.开展资金管理审计,即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3.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即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4.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即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5.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即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审计;6.开展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即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7.开展其他审计,即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IIA内部审计定义的演进反映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本文就我国内部审计定义与00A 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了比较,并提出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内部审计职能、增值以及如何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方面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职能;风险管理目录1.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11·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11·2我国内部审计定义·21·3我国内部审计定义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定义的比较·22.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22·1内部审计职能的改变·32·2寻求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的平衡,实现内部审计增值·32·3研究风险管理审计这一新兴的内部审计领域的实施·32·4加强对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4从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比较国际内部审计定义与我给内部审计定义通过多天的资料查询,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总是处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之中。
尤其是国际内部审计定义。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比较落后,所以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并不够完善。
基于理论研究应该具备先导性,即使种种条件的制约使得实践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也应该在理论研究上与国际保持同步,以免造成固步自封的局面。
1、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1·1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1978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正式颁布了《内部审计实务准则》。
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雏形。
《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就全面综合地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严谨的定义,在当时的经济和审计领域这个定义已经是相当完美。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1993年版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规定,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职能,目的是作为该组织的一种服务工作,对其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以合理成本促进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帮助组织成员有效地履行责任。
”国际注册会计师协会(IIA)2001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规定,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经营状况的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引入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并改进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效率,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004年IIA重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规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2004年定义与2001年定义相比,仅仅把“保证服务”改为了“确认服务”,与"1993年的定义相比,新定义删除“组织内部”和“评价活动”两个词,提出内部审计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企业增加价值。
审计的工作范围定义为“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反映了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
新定义强调采用系统化的方法。
从其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借鉴了政府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使得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更加科学化。
1·2我国内部审计定义在内部审计准则出台以前,中国没有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内部审计定义。
从1983年开始,我国法律法规中不断有涉及内部审计的规定,但较长时期未形成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年3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若干具体准则组成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对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我国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中规定: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3我国内部审计定义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定义的比较从上述定义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定义相当于IIA1993年的定义,其相同之处:①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了本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义为“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我国内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义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可见,二者都把内部审计定位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强调内部审计服务于组织目标,这更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②都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独立客观性。
独立客观性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要求。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工作范围的特殊性其日常活动容易受到组织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创造一个独立、客观的工作环境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①。
主要不同:①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监督和评价,而国际内部审计的职能是保证和咨询;②我国内部审计的业务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和经济活动,而国际的业务是改进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效率;③我国的目的是促进组织目标的目标实现,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而国际的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经营状况;④国际内部审计允许外部化,我国则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我国的定位适应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可能会阻碍内部审计业务的拓展。
2、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从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4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我们可以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内部审计职能的改变从IIA的定义看,内部审计职能由在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职能,发展为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经营状况的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
确认服务是对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提供独立的评价,这包括财务、经营业绩、遵循性、系统安全、审慎性调查等业务。
咨询服务则是提供建议及相关客户服务活动,其性质和范围与客户协商确定,其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这包括顾问服务、建议、协调、流程设计和培训。
确认服务应是在原来独立评价职能基础上的发展,而咨询服务则是由内部审计职业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提出的。
由于内部审计职能的改变,内部审计也由原来的“看门犬”、“效益的挖掘者”改变为受尊敬的业务顾问,并在为组织目标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为组织增值的目标。
2·2寻求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的平衡,实现内部审计增值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4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内部审计,强调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
新的角色定位要求内部审计积极参与价值创造活动,这样才能为自己的继续存在争得一席之地。
内部审计部门有不同的客户群体,其增值形式也就多种多样。
例如,经营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增进其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方法倍感兴趣,他们认为审计应通过识别改善经营的机会来增值,他们关心审计报告或审计过程中所提的建议,这更多的体现了定义中咨询服务。
另一方面,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相对而言对建议提高效率的兴趣可能不如对内部控制是否适当、经营提供的数据是否可靠、法律和法规是否得到遵循、资产是否安全的兴趣大,这一部分增值可能更多的与定义中的确认服务相对应。
内部审计实现增值,就必须要注意咨询服务与确认服务的平衡。
因为提供的咨询服务是否会损害其独立客观地提供确认服务,这是内部审计实现其增值目标所必须要考虑的②。
2·3研究风险管理审计这一新兴的内部审计领域的实施IIA多年来一直积极倡导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它认为内部审计为组织提供价值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对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的有效性提供保证服务。
我国于2005年5月1日执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指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审查与评价。
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一个新兴的审计领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综合的、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检查和评价,目的是帮助管理当局改进决策,避免和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
但就我国现状来说,完善的风险管理仅在大型企业中开展,众多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那么风险管理审计的实施将如何进行。
并且风险管理审计需要的一些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否能够具备,都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所必须予以考虑的。
2·4加强对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我国内审部门对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还有欠缺,特别是风险分析和应用信息技术审计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应加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呼吁和组织有关部门解决不同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的数据转换接口问题,尽快开发兼容性强和功能完善的通用型审计软件,解决内部审计部门信息系统审计难的问题。
只有审计技术方法的突破,才能提高审计效率,拓宽我国内审部门的工作领域,逐步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的方向发展。
从内部审计定义的演进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审计定义为实现公司等组织目标和管理目标而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
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及我国加入WTO,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如何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是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
[参考文献][1]陈桂儒,《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成果综述(摘要)。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news/show.asp?id=1947[2]陈宇,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理念的发展及启示。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3)。
[3]比尔·贝克特,《内部审计职能体系》[4]兰州大学审计处。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中国内部审计学会,2003.[5]刘晓链,国际内部审计研究(学位论文).CNK1。
东北财经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