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格化管理的发展
网格化管理是在网格技术(20世纪年代末)对管理启示的基础上并在我国城市管理实践探索中发展而来,它在国内最早出现于公安系统的网格巡逻领域,之后,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格化管理的应用实践逐步拓展到城市管理领域、社会治理与服务领域。自2005年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功之后,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始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探索、思考和研究。个人认为网格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行业网格化。主要出于某个部门(如公安、城管)自身管理上的需要,将管理区域进行空间上的网格化划分,实现工作区域与责任的细分。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北京市东城区的城管“万米网格”,主要实现了城市部件与事件的管理。这个阶段的网格化主要以强化某个行业的管理为目标,整合行业相关资源,实现管理上的流程化、精细化。
第二阶段,城市网格化。这个阶段的网格化更注重于城市的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典型代表是宜昌市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这个阶段的网格员不再是为某个单独的部门服务,而是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结构的延伸,将以往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结构变成了四级,完善了社会信息的动态采集与部门服务的推进,强化了城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融合与资源共享。我们国家目前主要处于第二阶段的发展期,当前的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在网格化建设、管理、资源利用方面
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社会网格化。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及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将带来一场社会变革,特别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社会治理与服务的主体由单一的政府向多主体、多中心转变,社会治理与服务的手段也将从平面社会向网络社会转变,政府在网格化中的角色逐渐由建设者转为引导者,并会逐步将所汇集的数据“还数据于民”。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社会组织将参与到庞大的社会信息挖掘与利用中来,如当前已经上线的百度迁徒、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污染地图”APP等,标志着企业与社会组织正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的信息资源将进一步融合,由此构成的多主体、多中心社会治理与服务的格局也将形成,社会自治程度将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