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化学科学

合集下载

化学 1走进化学科学-课件

化学 1走进化学科学-课件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分子、原子或离子
结构
性质
微观
符号
(2)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①从矿物、岩石以及动植物体中 有用的物质或从已有的物质出发_____出有用的物质。②通过对有关物质 和 的认识,根据需要创造出具有特殊 或_____的自然界里不存在的新物质。(3)现代化学已成为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①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例如:利用色谱仪可以把某种物质从混合物中 出来,而X射线仪、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可以帮助人们测定物质的 ,还可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踪 进行的过程。②理论化学以 为主要手段,辅以 模拟,在研究物质结构、预测物质反应活性、研究反应的微观过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和提取
制造
性质
结构
性质
功能
分离
结构
化学反应
理论计算
计算机
3.青蒿素的发现、研究与应用(1)1969年,屠呦呦从我国古代药方的研究中,发现青蒿具有抗疟效果,并创造性地使用沸点较低的 获得了青蒿提取物。(2)1972年初,屠呦呦研究小组成功 出“青蒿素Ⅱ”(后称青蒿素),其抗疟功效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3)1973年,我国化学家使用高分辨率 测定出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再结合碳氢分析数据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4)1975年,利用青蒿素晶体的 衍射数据攻克了许多难关,终于确定了分子中各原子的 位置(即其分子结构)。
乙醚
分离并结晶
质谱仪
C15H22O5
X射线
空间
(5)1978年到1984年初,历时五年实现了青蒿素的 。1986年,青蒿素及其衍生药物双氢青蒿素获得一类新药证书。(6)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向恶性疟疾流行的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于2004年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总结课件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总结课件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解析
例 2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 NA 个 H 的 H2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B.NA 个 CO 和 1 mol N2 所含分子数相等
C.NA 个 H2SO4 与 1 mol H3PO4 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1
D.0.1 mol C 含 1.2NA 个质子
D 错误。
解析 答案
[题组训练] 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NA C.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D.常温常压下,64 g SO2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判断选项 是否正确
2.阿伏加德罗常数(NA)正误判断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琐碎,需要注 意的细节性问题比较多,解答此类题目往往容易出错。解题时,一定要注 意选项所给的条件,仔细审题,否则会掉入“陷阱”之中。常见的“陷阱” 有:
(1)陷阱之一: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如已知常温常压下气 体的体积,不能用 22.4 L·mol-1 进行计算。
答案
解析 O2 和 O3 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1.6 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 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 0.1NA,A 正确;2 L 0.5 mol·L-1 硫酸钾溶液中阴 离子 SO24-的物质的量是 1 mol,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2NA,B 错误;Na2O2 由 Na+和 O22-构成,1 mol Na2O2 固体中的离子总数是 3NA,C 错误;氨水 是氨气的水溶液,并非 NH3 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 行计算,D 错误。
解答时要看准题目要求,防止误入陷阱。 快速记忆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1.1 认识化学科学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1.1 认识化学科学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
知3-讲
1. 农业生产需要化肥、农药,其加工、生产都离不开
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的支持。
2. 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短缺问题。化学家利
用太阳能,通过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捕获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作为燃料或粮食的有机化合
物,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本题通过课本的改进实验来考查知识的应用 能力和分析能力,如要求运用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来分析实验乙在空气中和 热水中的现象,通过甲、乙实验的对照,要求学会从操 作、环保等方面去分析改进实验的优点。本题较有新 意,且综合性较强。感悟新知Fra bibliotek技巧点拨: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可运用标准对照法,对照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内 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来解答。“神舟十八号”轨道高度 的设定、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属于物理学、信息学等研 究的内容;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属于研究、制取 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 体状况,属于医学研究的内容。
明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
感悟新知
考向 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知1-练
题型1 化学研究的对象
例1 [真实情境题] 2024 年4 月26 日,“神舟十七号” 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
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下列与航空相
关的内容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B ) A. “神舟十八号”轨道高度的设定 B. 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 C. 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 D. 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
感悟新知
知3-讲
3. 新型武器的研制和武器性能的提高,航天航空领域所需的新 型高效推进剂,高强度、耐高温、抗老化的新型材料的开发 研制也都需要化学科学支撑。

第一讲: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讲: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讲认识化学科学【学习要求】1.了解化学的含义。

2.了解化学科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创造性和实用性。

3.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4.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的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复习思考】1、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没有改变的是。

⑪实验室制氢气⑫实验室制CO2⑬氢气在氧气中燃烧⑭氢氧化钡与硫酸溶液混合2、回忆所学的物质的变化,深入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指出上述反应中变化的微粒。

原子:。

分子:。

离子:元素:。

化学反应:3、说一说原子的组成。

指出原子组成的两个重要关系。

指出H、H+之间的关系。

4、牢记1~20号元素的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名称。

【思考1】1.“化学的特征是制造原子”正确吗?2.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有哪些重要成就?【小结】1.化学:就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和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_________和制造__________。

2.化学是具有性、性的科学;3.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4.【思考2】物质的性质与物质变化1、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物质的性质与物质变化存在怎样的关系?3、如何联系实际理解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和“化学是21世纪的科学”这句话?5.化学发展与其他学科发展的关系结论: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学科,化学创造新世纪。

【课堂练习1】1.在互联网上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的事件,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三聚氰胺等掺成“假奶粉”B .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 .用硫黄燃烧熏蒸粉丝D .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2.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 )①火药 ②指南针 ③造纸 ④印刷技术 ⑤炼铜、炼铁、炼钢 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⑦人工合成蛋白质 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A .②④⑥⑧B .①③⑤⑦C .④⑤⑦⑧D .②③⑤⑦3.以下事实与化学科学的创造性无关的是( )A .国家游泳馆水立方采用的覆盖膜为先进的EFET 膜,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B .航天英雄翟志刚穿着我国自行设计的航天服漫步太空C .朝鲜核试验引发朝鲜半岛核危机D .科学家研制新型药物抗击H1N1流感病毒4.节能减排实际上要完成两个相关联的任务,一是应对能源危机,确保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二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鲁科版必修1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解析】 原子—分子论的问世,标志着人们对化学的研究终于接近了化 学反应的实质,从而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取得较快的发展。
【答案】 C
第二十八页,共44页。
2.进入 20 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创新的新时代,取得了若干项 重大化学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第九页,共44页。
2.化学是实用性的科学 (1)合成氨工业→制造出大量氮肥→粮食增产; (2)药物研制→疾病治疗; (3)垃圾的妥善利用和处理→环境保护; (4)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光导纤维→材料的利用; (5)电池的研制、汽车燃料的清洁化→能源的充分利用。
第十页,共44页。
[题组·冲关]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有新的原子生成 B.一定有新的元素生成 C.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 D.一定有颜色、沉淀、气体等现象发生
第六页,共44页。
第七页,共44页。
[探究问题] (1)如上述构想成立,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 CO2+2H2O太―阳―→能CH4+2O2;2CO2+4H2O太―阳―→能2CH3OH+3O2; 2N2+6H2O太―阳―→能4NH3+3O2 (2)实现上述构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提示】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燃烧产物吸收太阳能,故需要研制新型高 效吸收太阳能的材料(如人工叶绿素)。
A.出售给工厂做工业原料 B.就地焚烧成草木灰做植物的钾肥 C.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甲烷作燃料 D.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优质的牲畜饲料
第十五页,共44页。
【解析】 在农田里大量焚烧植物的秸秆,主要危害有污染空气、引发火 灾和浪费资源等。与此相比,产生的微量钾肥是微不足道的。应用化学科学的 原理和方法将植物的秸秆深加工,效益很好。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知识点梳理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点1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化学东方:烧制陶器、冶金、酿酒及炼丹术西方:炼金术2.近代化学1661年,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7年,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淡定基础。

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的混乱问题。

1811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3.现代化学人们对化学物质世界的认识,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不断认识,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建立量子化学等分支学科。

带动生物等其他学科的发展,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知识点2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青蒿素提取过程:提取有效成分获得晶体确定组成测定结构合成修饰广泛应用知识点3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现在化学家已经能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了,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分子齿轮,石墨烯修饰等。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知识点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观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

1.钠的物理银白色固体,质软,能用小刀切割,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①钠与空气中氧气反应4Na+O2=2Na2O2Na+O2点燃Na2O2②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嘶、红)③钠与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Cl2 +2Na 点燃2NaCl(火焰呈黄色,白烟)2Na+S=Na2S(研磨或加热)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钠的氧化物知识点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形成液氯(黄绿色液体),可溶于水(1:2),在工业上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认识化学科学》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认识化学科学》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认识化学科学》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认识化学科学》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开篇章节,具有开启学生化学学习之旅的重要作用。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发展历程、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以及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2.知道化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成就。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对化学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化学的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现象。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学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024沪教版(全国)新教材 九上化学 第一节 认识化学科学

2024沪教版(全国)新教材 九上化学 第一节 认识化学科学
加入3勺小苏打, 再加入少量白醋,观察现象。
2.向上述烧杯中再加入一小把红豆, 加入适量白醋,观察现象。
你能描述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吗?
会“跳舞”的红豆
交流讨论
可燃物一般都需要点然后才能燃烧。那么不直接点燃, 物质能燃烧吗?
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玻璃筒里 放一团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把 活塞迅速地向下压,棉花能燃烧, 你能解释实验现象吗?
棉花燃烧实验
观察思考
烧不坏的手帕
火焰熄灭后,可以观察到手帕并没有被烧坏,你能解释原因吗?
观念建构
明明没有火,棉花为什么被点燃了? 明明有火,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点燃? 有火源才可以引火吗?没有火源就不可以点燃吗? 物质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基于实验事实观察展开思考并讨论。
实验探究 我们可以通过下述实验 对微观粒子特性进行研究。
拓展视野
航空材料 聚酰亚胺
效率超高燃料电池
拓展视野
GPU半导体硅片
拓展视野
合成氨之父 哈伯
二氧化碳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
中国化学家
中国催化剂之父 闵恩泽
中国稀土之父 徐光宪
练习与实践
化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利用资源。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可以供给呼吸 B.无色透明的材料只有玻璃 C.某些绿色植物可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D.可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抗病毒的药物
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利用
③新材料研制 ④粮食增产
A.仅①②③
B.仅②③④
C.仅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后作业
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新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用途。
练习与实践
下列是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几位获得者及其部分研 究领域,其中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催化科学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