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缺点;1、虽然学生知道上、下、前、后。但谁在谁上、下、前、后怎么分的还是不清楚。
2、对于有参照物的上、下、前、后区分分的不太清楚。
1、告诉学生确定一个物体上的都是上面,确点一个物体下的都是下面及前后,这样可以更能分清上、下、前、后的区分。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
李红星
学员单位
麟游县常丰镇常丰小学
观察时间段
2013年
10月9
观察对象
小学
一年级
授课内容
上、下、前、后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一、初感上下、前后
看一看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上面是谁,下面是谁。
2、讲清楚人(物)的前后就是那些物体的前后。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四、看第11页第3题的插图说一说1.小动物赛跑,你们看,谁跑在最前面?(1)小狗的前面是(),后面是()。(2)小松鼠在()的前面,后面是()。2.电冰箱。瞧!冰箱里的食物可丰富啦!()在()的上面。()在()的下面。()在鸡蛋的下面,又在白菜的上面。
五、游戏小朋友排队(P11第4题)。芳芳说:我前面有1个同学,后面有4个同学。(1)其他小朋友可以怎样说?(2)这一排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优点:教师应让学生体验谁在谁的上、下、前、后。
缺点:对于前面同学,后面同学如何说,区分不太清楚。再让学生说说。教师指导。
在设计上多以以学生自己回答为主,多联系身边实际,让学生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季燕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和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已是国际数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
《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总体目标也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的。
数学课堂观察量表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思考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
它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加有益。
2、培养学生的学合作交往能力。
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在交往过程中,他们懂得了沟通与包容、尊重与信任,懂得了共同创造与分享。
《数数和千以内数的认识》课堂观察报告
《数数和千以内数的认识》课堂观察报告一、活动目的本次观察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数和千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活动内容课堂上,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数数和千以内数的概念,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数和表达千以内数。
具体内容包括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等。
三、活动过程1. 数的读法: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数字,并教导他们正确地读出每个数字。
随后,学生们积极举手参与到这一过程中,纷纷用自己的声音读出了不同的数字。
2. 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了几个不同的数字,要求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这些数字。
学生们敏锐地观察、比较和思考,迅速找出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3. 数的组成:教师让学生用小木棍和计数器进行操作,逐步组成不同的数,并通过手法展示数的构成。
随后,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练习,积极思考和操作。
四、活动效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对数数和千以内数的基本认识与掌握。
他们在数的读法、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等方面都表现得相当积极和主动。
在学生的参与中,教师及时给予了认可和鼓励,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主动性。
五、改进建议尽管本次课堂观察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有些学生在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增加针对这些内容的训练和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活动总结本次课堂观察的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数和千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们在体验中获得了乐趣,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
观察发现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师教学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教学课堂观察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教育界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课堂进行观察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以观察课堂教学的方式,对某位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和反馈。
二、背景介绍教师姓名:王老师任教课程:初中数学学校:XX中学观察时间:2022年3月15日三、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对观察的课堂教学的分析,可以看出王老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
首先,他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的理解。
其次,王老师的教学内容系统,有条不紊,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他还能善于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王老师具备出色的教学能力。
四、教学目标与效果王老师在本堂课中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观察的90分钟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出良好的学习效果。
大部分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完成得较为仔细和准确。
这表明王老师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地达成。
五、教学准备与组织观察中发现,王老师在教学准备和组织上做得非常充分和有条不紊。
他提前准备了教材、课件和活动案例,并通过教学引导和课前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在课堂上,王老师合理安排时间,控制好讲解和讨论的比例,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交流。
他还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资源与媒体运用王老师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多种教学资源和媒体。
他通过多媒体课件、图表、实物演示等方式,直观地呈现了数学概念和实例。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王老师还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材料和练习题,拓宽了他们的学习渠道。
七、学生参与度与反馈观察中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关于一节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报告
关于一节小学数学课课堂观察的报告【背景】一、活动背景与主题:2015年11月,高新区教研室把课堂观察活动引进课堂。
2015年12月25日,由高新区教育局主办,四十九中学区承办,举行高新区小学数学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专业听评课主题研讨活动。
二、任教者和教学内容:任课教师:颜柳清,小教一级,担任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
三、观察者与观察维度和视角:观察教师:四十九中学区全体数学老师;高新小学学区数学中心组全体成员及各校的数学教研组长。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的维度,学生学习的维度,学生、教师的维度,课堂文化的维度。
观察视角:教学资源的视角,教学行为时间的视角,学生自主学习的视角,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视角,师生互动的视角,教师评价的视角,民主的视角。
整个课堂观察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等过程。
【前期准备】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展课堂观察之前,首先组织全体小学数学教研组成员对课堂观察的理论知识再次进行了集体学习,使每位老师对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进行课堂观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之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其次,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
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1. 引言本文档是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观察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旨在提供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改进建议。
2. 观察记录2.1 学生研究情况观察- 学生参与度高: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
- 学生理解能力差异:一部分学生对于某些概念和知识点理解困难,需要个别辅导和巩固。
- 学生注意力集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积极倾听和思考。
2.2 教师教学方法观察- 启发式教学: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 多媒体辅助: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数学概念和例题,提高学生理解和记忆效果。
- 学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合作研究和思维碰撞。
2.3 课堂氛围观察- 秩序良好:课堂上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秩序良好,互相尊重和倾听。
- 鼓励表现: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的研究动力和积极性。
- 积极氛围: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表现出友好和合作的态度。
3. 分析和建议经过对初中数学课堂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针对学生理解能力差异,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和巩固措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2.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通过更生动、有趣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鼓励学生更多地互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
4. 教师应继续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并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研究潜力。
4. 总结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建议。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可以发现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
以上是对初中数学课堂观察的简要记录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画角》课堂观察报告
人教版小学数学《画角》课堂观察报告我的观察维度是教学结构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结合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各环节时间的分配进行分析评价。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较合理,教师引导及时恰当。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师由浅入深、轻松愉悦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5 分钟)在课的起始环节,老师的导课简单清晰、清楚利落,在巩固以前学过的口算的同时,通过五角星的特点来引出角,并书写课题,引出新课,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就实实在在的隐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观察信息,引出本节所学(4 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学生摆角后为画角做好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2 分钟)画角的方法。
交流----尝试----总结画法。
老师引导学生画角,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己体验寻求答案,同时老师深入每个小组,参与整个过程,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梁老师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以自主发现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此环节,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
在这个环节中也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探讨,在课下磨课交流时,老师们提出了几点小建议。
例如,从时间分配来看,这个环节的时间可以稍稍进行延长,这样就会给学生多去思考讨论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活动的要求可以用课件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会更加明确。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3 分钟)让学生经历了明确探索目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班内汇报交流——教师升华讲解——巩固拓展应用的几个重要环节,注重了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质疑问难是“互助自学”的体现,它能使学生在“互助”中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知识。
(五)课堂评价及小结(6 分钟)总的来说,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老师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画角的探索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观察课例报告
课堂观察课例报告一、引言在学习中,课堂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室的环境等因素,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
本文将以一节小学数学课为例,进行课堂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课堂背景本次观察的课堂是一节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教学内容为“平行线”的引入。
教室环境整洁有序,教学工具齐备,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度较高。
三、教师行为观察1.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开始课堂时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培养学生对平行线的初步认识。
2. 教学准备充分:教师在课前准备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通过简单明了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
3.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讲解、示范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相关知识。
4. 语言表达清晰: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5. 学生互动频繁: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学生学习情况观察1. 学生参与度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和推理,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
4.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们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的方法,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师反思与改进1. 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圆柱的表面积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报告市中办中心小学闫倩倩一、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1.教学变量控制当天学生接连上两节数学课,第一节内容为《圆柱的认识》,执教老师是本校青年教师李老师,《圆柱的表面积》是第二课时,受客观原因影响,本课执教时间只进行了30分钟,课时计划部分未实施。
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观察目的(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际反思,促进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成长。
(2)对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学的时间分配、教师提问技巧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课堂教学的全程录像、片断文字实录。
二、提问技术、方式、水平分析1、提问方式:(10分钟片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的方式,学生主动参与面广。
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性,便于学生操作,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教师提问后给予学生较大的思考时间,反馈及时。
2、提问水平:片断共提出问题29次,其中组织性问题4次,占13.8%。
认记性问题10次,占34.5%,理解性问题9次,占31.0%,推理性问题5次,占17.2%,创造性问题1次,占3.4%。
从问题类别所占的百分比来看,教师不但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善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三、课堂教学整体分析1.背景描述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物体表面积的含义,这是圆柱表面积的学习基础。
圆柱的表面是由底面和侧面构成的,计算圆柱底面面积就是计算圆面积,对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所以教材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课堂观察报告
《认识周长》课堂观察分析报告、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2、教学变量控制课时计划40分钟,(实际用时40' 37〃),有8位老师在听课的同时跟随8个四人小组进行观察、记录,基本上可以了解到学生最真实、最全面的反应。
3、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第五册第41~43页4、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性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过程性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测量计算等手段和方法,探索发现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2、学生通过商量、交流、互指互说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观察目的(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
实践反思,促进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专业成长。
(2)对教学的时间分配、小组活动、练习配置、语言互动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借助课堂教学的观察,探索“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
(1)全息性课堂教学录像。
(2)逐字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程序表(3)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统计。
二、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一)时间分配表1: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初步结果分析:从表1、表2、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发的进行学习和探究的。
通过讨论交流知道周长的含义,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进一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发展了空间观念。
整堂课基本上能做到师生共享,共同参与。
教学环节用时分配,情景引入、观察思考、理解周长含义用时10' 29〃,占整节课的25.5%,而测量计算用时29' 21〃,占72.4%。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少,学生对图形的概念又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生测量计算,寻求周长不同的计算方法等数学活动中,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1、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3、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1、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列式、计算。正是经典的启发式教学。
2、全班汇报后,没有找小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我认为不妥。
教师提出一些列问题后,抽查1到2组完成情况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这样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1、创设情境以元旦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好。
2、教师没有拿实物彩笔不够好。
让学生数一数蜡笔每盒多少只后,再拿出两盒,这样基本上都会列出乘法算式了。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只是简单的布置作业,我觉得太过草率。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
***
学员单位
*****
观察时间
**年**月**日
观察对象
小学三年级数学
授课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课堂观察报告
时间空间:本节课大胆放手,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加深了学生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用数学 ”的认知水平。
先学后教:能够通过预习,找出在学习中的问题。通过预习,使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比较面积的大小是不可能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的。
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
以学定教: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
对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上处理不当,如其中一个学生提出了面积相等,但周长变短的问题。老师并没有深入探讨,还存在遗憾。
补充视点:
无
教学改进建议:
对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上还有地方欠缺考虑,处理不当。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任职学校
姚店子小学
任教
学科
小学数学
任教年段
小学数学高年级
姓名
王振峰
观察视角
三、怎么学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目标达成:能够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符合了孩子的认知发展,使孩子更容易掌握。教学目标能够达成。
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初探分数知识》的课堂观察报告
《初探分数知识》的课堂观察报告初探分数知识的课堂观察报告引言本次课堂观察报告旨在探讨初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情况。
通过观察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和建议。
观察过程本次观察选择了一所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堂。
课堂主题是分数的引入和基本概念。
观察过程中,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2.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3. 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观察结果经过观察,我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示范演示、小组合作和游戏等。
这些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分数知识的探索欲望。
2. 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然而,也有少数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额外的辅导和指导。
3. 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分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而另一些学生则存在一定的混淆和错误。
这可能与他们对基本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有关。
建议基于以上观察结果,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教师可以继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分数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更多的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分数问题,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针对理解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找出他们的困惑点,并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分数概念。
3. 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学习材料,如分数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游戏。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通过本次课堂观察,我初步了解了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情况。
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影响。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以促进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注意:本报告的观察结果仅为初步结论,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一堂小学数学课课堂观察报告
一堂小学数学课课堂观察报告李东一、观察缘由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本次观察对象为一年级的一位数学教师,执教内容是北师版第2册数学课,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数学组老师及行政领导。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
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
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
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三、观察引发的困惑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一堂课共有63个问题,平均每分钟达1.6个问题之多。
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上课老师大吃一惊。
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醒型问题为多。
低效问题25个,占39.68%,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
无效问题2个,占3.2%。
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还是不够理想。
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去掉低效与无效问题,如果一堂课提的是36个问题,是否恰当?这是第二个困惑。
四、观察问题解疑带着困惑,我又在网上学习了一位特级教师的课,进行了对比研究仔细分析,试图找出困惑的症结所在。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2.除了提问以外,教师没有安排更多的学习形式3.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4.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5.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6.学生不会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五、观察建议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4.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问答的实效性。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数学)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数学)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未提供
观察对象:小学数学课堂
观察点:课前情境、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对学生研究情况的把握与调整
一、课前情境
教师通过新闻引入时间概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教师用生动的事例带动学生,从新闻事例中进行德育教育,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月、小月、闰年和平年的概念。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
学生能够从所给的题目选择和活动组织中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法。
四、对学生研究情况的把握与调整
教师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对现实事例进行知识应用和调整,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对其他学生产生了激励。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师运用生动的事例容易带动学生,但需要加强严谨性,多运用数学语言。
学生能够快速记忆歌谣,但对平年和闰年的区分略有困难。
需要多做练,加强实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多引用日历、台历等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年月日实际应用。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加强数学语言的运用,提高严谨性,多引用生活实例,联系实际应用,加强实用能力的培养。
拓展题目的难度适宜,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对其他学生产生激励。
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
初中数学《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课堂观察报告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中师生行为有效性的观察报告随着我县数学学科三次资源的整合及本次教师研修网上开展的“基于教学重难点突破的策略”的学习展开,结合当前课改中“自主、合作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课堂,我校全体数学老师于1月6日在xx中学参与了本次课堂研讨学习。
虽然说放手给学生已是当前教育中一线教师的共识,但怎么放手、课堂如何把控,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自主、合作学习型”的课堂中热闹、激情、互动的场面比比皆是,然而其教学效果有时却不尽如人意,让人感觉华而不实。
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通过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师生行为有效性”值得研究,今天我就带着这个观察点走进了吴胜勇老师的课堂,通过师生行为的类型、内容、方式以及时限等几个方面去观察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下面对本节课的观察做一个汇报:一、基本情况:吴老师这节课是在周三上午11:20开始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我主要做的是师生行为有效性的观察,现将观察结果记录如下:xx县初中数学课堂师生行为有效性观察量表时间:11:20-12:00 地点:xx中学语音室执教者:xxx二、基本结论统计发现,教师的单向行为共计6分钟,其中有2分钟为非本质内容,学生的单向行为共计6分钟,其中有2分钟为非本质内容,双向行为有7分钟,多向行为有26分钟,都是本质内容。
根据师生行为的本质属性及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以看出吴老师这节课的行为效率是值得肯定的、是高效的,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行为处理不当,是值得商榷的。
三、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1、教师的单向行为过多,不利于课堂互动,应将上课时的个人自我介绍这种非本质内容直接去掉。
2、课堂复习及引入共花费了20分钟,造成了后面的变式练习及拓展时间不足,从而使得难点的突破稍嫌不足。
应将问题1删掉,问题3的问题简化,力争在三分钟内完成,问题4的面积问题是引入本节法则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要让学生弄透。
观察报告范文
观察报告范文
《观察报告: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在一次课堂观察中,我对一堂高中数学课进行了观察,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在这堂课上,老师引入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并进行了相关的示范和讲解。
我观察到的学生行为表现如下:
首先,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他们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且在老师提问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他们还在课堂上展现出了合作和互助的精神,会相互讨论问题,帮助彼此理解概念。
其次,个别学生表现出了分散注意力和不专心的情况。
他们可能会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聊天或者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这些学生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影响到周围同学的学习。
最后,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他们可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有的会通过绘图,有的则会通过口头描述和讨论。
综合观察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分散注意力的情况。
我认为,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同时,学生也需要自觉地克服分散注意力的问题,提高自身的学
习效率。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瞧瞧分析诊断报告小学数学共开设了3节课,涉及到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3个年级,执教的3位老师中有2位教龄在10年以上,其中一位教师是备课组长,区首届教学能手。
另外一位教龄5年。
二、课堂瞧瞧结果与分析〔一〕课型类不、教学环节与时刻配置本次所开设的3节课均为新授课,一节是计算教学新授课?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节是几何知识新授课?圆周长?,另一节是几何知识概念课?角的大小?。
本次开设的3节课就教学环节而言大致都可分为:引进局部——揭示课题——展开研究——稳固应用。
〔二〕课堂提咨询分析〔包括提咨询技巧水平和提咨询行为〕表1 课堂提咨询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表2 教师提咨询行为分析表〔一〕表3 学生答复的类型分析表结论:教师提咨询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咨询题占30%以上,制造性咨询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1〕提咨询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
一咨询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对照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咨询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恰当的提咨询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把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考虑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3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咨询题共56个,占咨询题总数的44.4%,相应地学生的答复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定是非上。
反映出教师在设计咨询题时不只是把教材咨询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咨询题,一咨询一答,在形式上非常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进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2〕制造性咨询题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从表2能够瞧出三堂课中,制造性咨询题所占咨询题总数的比例分不是19.2%、8.53%、27.5%,讲明教师差不多在重视制造性咨询题的设计。
制造性咨询题的设计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特不重要的,教师通过制造性咨询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往探究,思维会特不爽朗,会产生不同的办法,会出现出制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的课堂观察分析报告2005年6月14日,我随省教科所姜瑛俐副主任、廖先亮老师,全国特级教师刘中林老师、访问学者冯纯开一同在武穴实验二小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堂观察活动。
我们听了三节数学课,每节课都使用了课堂观察工具表进行定量分析,包括《教师活动观察表》、《教师教学环节中教学策略统计表》、《教师教法观察记录表》、《某一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观察表》、《全班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学生行为观察表》、《课堂课程资源利用观察记录表》,并进行了课堂教学、专家与教师互动交流的现场录像。
旨在通过课堂观察和互动交流中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从而从问题入手,确定能统领学校教育教学的校本研究课题,进行行动研究。
三位数学教师的基本情况:A老师,男,28岁,多次主讲校内外公开课,授课内容《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
B老师,女,31岁,曾在省教科所组织的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授课内容《分数乘整数》。
C 老师,女,24岁,在地区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授课内容《制作年历》。
三位讲课的教师具有年轻、专业知识较为厚实、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等基本特点。
一、具备的优势:1、利用资源,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就是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学校生活实例——捐款活动来展开教学。
《制作年历》更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收集年历,认识年历,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制作年历。
三位老师都利用了3项以上课程资源.并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
如制作年历的活动课注重利用了社区和学生生活资源,《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分数乘整数》属于数学知识的新授课,因此,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和学生自身资源。
三节课有一位教师应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
对于多媒体资源教师有较清晰的认识,不搞形式主义,一定要能真正服务教学才用.说明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资源的开发。
2、把握了“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课程理念。
虽然有些教材内容单调,可老师能以学生活动为支撑,在教学组织中,教师的角色正在努力转化。
老师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活动中,经常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们交流。
如《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中教师出示捐款统计表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自己解决吗?教师尽量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启发者、学习的引导者。
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
每位教师都采取了创设情境、分小组学习、演示、任务驱动、讨论、师生互动等6种以上教学策略,旨在以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全班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中看出学生的投入时间基本上达到95%以上,说明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是比较认可的.知识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3、执教老师对学生经常进行激励评价。
我们看不到对学生的否定,更没有批评,激励性的语言随处可见:“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老师接受你的意见”“看谁(哪组)做的快”等等;教师还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注意照顾面,兼顾全体学生学习差异,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在观察课堂师生的活动及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我们也发现了他们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
1、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尝试,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仅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学习、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应该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积极全面地开展内部认知活动、外部操作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
我们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都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性,但实际的教学行为却又不知如何去做。
如《制作年历》一课,在学生学习制作年历的过程中,教师是这样来进行教学的。
(1)告诉学生年历是由月历组成的。
(2)让学生讨论制作2006年各月的月历的步骤是什么。
(3)教师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说出做一月月历的几项步骤:做月历第一步是要做什么?(生答知道一月一号是星期几?)再来画表格,表格画好后,干什么?(生答,在月历上写星期一至日,)再怎么办?……(4)教师指导各小组制作年历。
(5)让学生谈自己是怎样设计年历的,并进行评价。
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在以实现说、议、做、评四个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
虽然教师运用了观察法、提问法、传授法、活动法、演示法、表扬等多种方法,但是并没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从《学生投入时间观察表》中也可看出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有学生在开小差。
原因是缺少一个学生自我感悟和观察的过程,所以在组织学生讨论制作月历的步骤时,学生不知从哪些方面去讨论。
这说明,当教师忽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时,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难以发挥。
如果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年历一般都具有哪些内容和格式,发现年历的共性,学生就会对年历有一个整体了解,讨论时就不至于出现讨论不热烈的状况。
教师对于制作年历的步骤也应放手,可让学生尝试制作平年与闰年的二月月历,总结制作步骤,突破难点,掌握制作方法。
《分数乘整数》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循序渐进,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来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但整个教学的推进过程是在教师的一个个提问下展开的,学生只能在教师问题的牵引下,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从《学生行为观察表》中我们发现学生不能积极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说明,教师放手太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信任,导致学生缺少自主构建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2、由于预设不到位,没有把握住生成时机.预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生成,生成包括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结论的生成。
一堂课能否有成功的生成,与教师在课前设计时是否研究“预设”过“生成”内容、方式、方法有关.所以教师设计的教案应该是像一棵树,主干是总的教学思路.对教学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都予以充分的考虑,每种情况对应着一个可能采取的对策,就是树枝.我们发现这三节课都有生成机会,可教师却没有很好的加以把握和利用。
如《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一课老师是这样引入的,首先教师出示一张一年级各班捐款情况统计表,但没有各班人数这个条件。
教师问:你们从这个表中能获取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生:一(6)班捐款最多.生:我想对一(3)班说,要努力,不能捐得这么少.师:你能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决吗?生:我想知道每班各有多少人,求平均数是最公平的。
这位学生说的多好!教师可从这点去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维,把人数条件给出来,让学生自己算平均数,达到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可是由于教师开始并不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他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体会有人数条件和没有人数条件时,所选爱心班级的不同,从而理解求平均数是最公平的。
他不想打乱他预先设计的教学程序,对这位学生的精彩回答没有作必要的响应,而是继续问:如果打算在一年级评一个爱心班级,你认为应颁发给哪个班?一学生说:一(6)班,因为钱数最多.师把红花贴在一(6)班旁边。
然后教师在统计表第三栏里加了各班人数这一条件,说:现在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生:应颁发给一(1)班师:为什么?怎样才能算公平?生:要算各班每个人平均捐多少?老师绕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前面学生提出的“求平均数是最公平的”问题上来,浪费了教学时间,错过了学生最想知道的时机。
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该学习内容的目标是什么,这为整个师生互动确定了方向,也为教师选择要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推进的深度提供了一个参照点。
第二,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将会如何进行,会如何思考,这为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和把握教学环节的梯度提供了依据。
第三,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逻辑结构是怎样的,如何使知识学习的结构接近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述教师没有能很好地把握生成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这些方面考虑得不够。
3、提问过多,不能起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这三节课,每位教师都提出了二十个以上的问题,多的有四十几个问题.老师提的问题多而细,又是预设好的,少有生成,不能随机应对。
有的老师以为提问的越多就越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主动性。
其实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
学生并没有多少提出问题的时间和机会。
在《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了4个问题,在《分数乘整数》和《制作年历》教学中,学生都只主动提了1个问题。
从学生每分钟的活动观察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用于让学生提问的时间只有4分钟。
教师应该通过提出一个能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而又能紧紧扣住教学目标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再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索。
如在《制作年历》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制作年历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去观察年历的结构,发现规律,进行探讨。
而不需要教师一步一问地牵着学生去了解年历的类型,制作方法.因为这节活动课的重点不是培养学生制作水平,而是通过制作复习年月日知识.4、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师在备课时,比较关注的是教材和自己的教,而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缺少考虑,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把握不准,对教材的设计意图理解不透彻,这些导致教师在向大家陈述教学目标时,我们感到要么教学目标定得太笼统、不确切,要么照抄课程标准或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
教学时,虽然教师的理解透彻,重复地做演示,但学生却难以接受。
教师更多的是重视自己发挥,即使安排些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也往往因方法简单和单调而流于形式,所以导致了教与学有些环节的脱节。
三、几点感想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
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
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
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
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是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