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 《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字词及文学常识。
2.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3.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就是生命中唯一的财富,活过并经历痛苦,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错,即使输掉了最后的赌注。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
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
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预习检查1.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
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部编新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8、热爱生命(表格型)优质教案
学科语文课题8、热爱生命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理解课文逼真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过程方法初读感知小说中情节的动人之处,了解主人公的艰难处境,把握小说的主题;细细品读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内容,感受人性的伟大;自主体会后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1.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课文情境,认识人的价值和深切体会“人”的伟大。
2.理解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感情和主旨,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 品味课文逼真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1.课文浓厚的象征意义。
2.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课题1.放音乐学生集体朗诵汪国真的诗歌《热爱生命》2.教师导语:同学们,正如诗人所说,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相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
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整理补充(多媒体出示):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
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
《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配乐集体朗读汪国真诗歌《热爱生命》聆听教师导入语,进入课堂学生自主介绍有关作者的资料自由阅读教师出示的资料助读,整理笔记快速阅读课文配乐朗读诗歌,为课堂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了解作家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1(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狼嚎(háo):大声叫。
九年级语文下:《热爱生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热爱生命》教案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1.了解并理解本文的主旨思想;2.分析本文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3.能够体会积极向上、乐观、勇敢、拼搏、追求和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热爱生命、珍爱时间的意识。
知识导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分享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或事例,并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珍惜时间?新课讲解1.分析文章的结构与主旨思想本文的结构主要是围绕“时间”和“命运”展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段落1-2:通过描写“时间”的流逝,向读者展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为后面对“命运”的思考和解释做了铺垫;–段落3-6:通过描写一些人的生命历程,向读者展示时间是如何进行着,生命如何在时间中凝固,一生的冷暖和道路坎坷,情感强烈,并在其中点出人类对生命的珍惜。
为后面推出“炫耀”的思路做了铺垫;–段落7-9:通过描写励志故事和借用哲理言语,强调了生命的珍贵、生命的意义,表达了追求和珍惜生命的情感主旨思想。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文章的主旨思想:本文通过对时间的描述和对人物及故事的描写,让读者思考生命的真谛,告诉人们,珍惜时间、追求梦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分析文章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在文章中,作者的描写手法多种多样,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生动地描绘出生命和时间的关系,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比如,作者在第一段中,“时间像流水,它一去不复返”,生动形象地比喻出时间的无常和短暂,让人们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和宝贵;在第二段中,“生命渐渐消逝,短促的不可思议的,像烟雾一样,消失在夜幕中,作为一个不可抗力的自然规律”,采用了拟人手法,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死亡对生命的结束和无常的恐惧。
而在第四段中,“时间像绸带,缠绕在我们生命的神经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时间的紧迫和人们对时间的感悟。
3.分析文章中的几个重点句子–“生命并非一次成功,二十次失败的叠加,而是两者综合作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教学重点
1.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一、导入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
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
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
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
不为之惊叹。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积累:
窒zhì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8《热爱生命》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8《热爱生命》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3.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过程与方法1.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对于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我们该怎么对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热爱生命》。
二、走进作者:杰克•伦敦(1876—1916)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著名作家,在美国作家里,要论作品在国外被翻译的数量和读者的广泛,几乎无人可以和他相比。
如今,杰克•伦敦作品的版本不计其数,有些作品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
杰克•伦敦一生多姿多彩,而且不甘平淡,常有惊世骇俗之举,因此,他到底是人以文名,还是文以人名,有时不易看得清楚;衡量杰克•伦敦的那根准绳时松时紧,或者此松彼紧,也就不足为奇了。
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幼年起靠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著作大多探讨生死问题,强调人性尊严正直。
杰克•伦敦在其精彩而短暂的一生中写了19部长篇和150多部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马丁•伊登》、《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等。
三、预习检测:给生字注音并释词窒()息:巉()岩:奄()奄一息:骸()骨:吹毛求疵():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复述故事情节。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敢面对挫折的心态。
3.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学会欣赏和尊重生命,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
2. 如何激发学生内心的热爱,让他们主动去珍惜生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认识生命的价值。
3. 采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热爱生命》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重点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关生命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热爱生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课堂讨论:分组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彼此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有关生命的故事或现象,让学生分析并阐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体会生命的互相依存。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一些关于生命的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3. 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拓宽视野。
八、课堂小结1.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可以是关于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或者是对生命的感悟。
2.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生命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环保活动等,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4)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二、自学提示
1、作者介绍
杰克·伦敦是(美)国作家,早期作品有描写北方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通称“北方故事”,后来创作了描写劳动者出身的现实主义作家因理想破灭而投海自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还有《荒野的呼唤》《海狼》等优秀小说。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他那带有传奇浪漫色彩的短篇小说,往往描写太平洋岛屿和阿拉斯加冰天雪地的土著人和白人生活,大部分都可说是他短暂一生的历险记。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多格化的题材,以及强烈显现出来的作家的独特个性,多少年来一直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
三、互帮
1.小组间互相解决以上问题
2.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组织写到小白板上。
3.各组展示问题,开展组际互帮。
四、释疑:
讨论各小组存在的问题,根据讨论的内容整理记录在书上。
布置作业
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作品,如《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体会这类硬汉形象的独特个性及其典型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小白板
教学课时
共1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感情调节
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纵览中外文学史,许多大师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更是作者为我们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涵。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2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生命的意义”等。
1.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主题。
1.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重点句子。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4.课堂讲解4.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4.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课堂练习5.1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2学生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同学间互相评价。
6.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珍惜生活。
四、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讨论热烈,对生命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热爱生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热爱生命》教案8、热爱生命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下册)雷州市唐家中学陈编写学习目标:1 .让学生知道生活的可爱,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从人物刻画中体会顽强的生存精神。
课程安排:1节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速读全文,完成自学指导 1.谈谈本文的主要内容。
2.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3.小说塑造了怎样的人物?为什么它连名字都没有?4.是什么表现了作品的性格?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真理?三:小结《热爱生命》课堂训练1.选出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A半身不遂(suí)咀嚼(jué)驯(xún)鹿 B令人作呕(ōu)暖和(huō)蜿蜒(yán)C海市蜃(shèn)楼耷(dā)拉巉(chān)岩 D 吮(shǔn)吸窒(zhì)息加冕(miǎn)2.解释下列词语: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毛求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巉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下列一组词语中,有四个字书写不正确,找出来,并订正缩手无策转瞬即逝骸骨陌生漠不关心无精打彩吹毛求疵令人作沤奄奄一息闪铄耷拉蜿蜒窒息错字: 订正:4、课文中的“狼”,其实远远不止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已经成了一种象征,想一想,它象征什么?5、写出四个带有“狼”字的成语:《热爱生命》课后作业下午,这个人发现了一些痕迹,是另一个人留下的。
他不是走,而是爬。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热爱生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热爱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词语、句型等。
2. 了解《热爱生命》的作者背景以及他表达的主题思想。
3. 掌握分析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4.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词语、句型及诗词分析技巧。
2. 了解《热爱生命》的作者背景以及他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 分析诗词,掌握四步走的方法及技巧。
2. 理解课文中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引入课文《热爱生命》,引导学生谈谈对生命的认识以及生命的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预习词汇预习生词:伏诛、臣、篡权、眺望、苟且、颓唐预习词语:灰心丧气、百无聊赖、望眼欲穿师生互动,边说边解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阅读与理解1.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背景和作者介绍;2)作者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文中哪些诗句特别打动你?4)你热爱生命的体现是什么?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己解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然后进行讨论。
2)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时的指导,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抓住重点。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课文的主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并且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四、课文分析1)分析诗句:让学生自己分析文中所出现的诗句,使用四步走诗词分析方法。
2)分析作者:分析作者身份和资历以及对文中主题思想的表达。
3)分析主题思想:在分析作者的同时,更要分析文本的主题思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课文。
五、练习(约10~15分钟)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热爱生命,珍视_______。
只有_______,才会更加快乐,才会更加有意义。
我们要像一株青藤一样,紧紧抱住生命,用一粒稻谷的_______去构筑一个璀璨的_______。
一个_______的文明,不仅需要高楼大厦,还需要阳光、花草和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热爱生命》教学依据《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调,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求生的欲望,点燃了他的生命之火不知过了多久,不知走过、爬过多少路途,在同强壮的熊的遭遇中,疲惫不堪的他竟然像个发疯的怪物一样凛然怒吼,硬是吓跑了那高大的熊他爬着,滚着,无天无日,无时无刻,微弱的生命能量不断从强烈的求生欲望中得到补充,生命之火就这样燃烧着,支撑他同死亡同恐惧斗争快接近带来生命希望的海滨时,他看到另一个“生物”爬行的轨迹,那正是他的同伴比尔然而,等他终于走近比尔的时候,甩掉他的比尔已经成了猛禽的野餐他冷笑着接着朝前爬去,他在最后仍然保持着他做人的操守,没有像野兽一样去啃食同类的尸体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病人一路爬着,病狼一路跛行着,两个生灵就这样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觊觎着对方的生命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跟踪中,他最终咬死了狼,吮吸了狼血最后,他爬到海滨,被捕鲸船上的人发现了,他获救了。
这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没有多余的议论,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人心魄的力量!小说中的“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文学手法,出色地描绘了这种抗争,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在能量,这种能量是无法摧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无论是吞噬你的荒野,还是吃掉你的野兽,或是饥饿、疲惫,生命都会帮助你战胜它们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近乎真理的事实──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生命的剽悍与强大这篇小说的情节固然扣人心弦,但对于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阅读小说时就不能仅停留在关注情节发展、关注人物命运这两点,而应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上升到感受人性、关注自我的新高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从文学的本质来说,文学即“人学”,真正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文学创作者总是力图在作品中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反映人类对自我的各种思考和认识,挖掘人性的各个层面那么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就不能像中国古时茶馆里听说书先生说书的茶客们那样,喝着茶水,嗑着瓜子,听着故事,图个新鲜、刺激、热闹,仅仅为消遣、娱乐,做事不关己的“看客”,而应该在情节之中去探察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跟随甚至代替人物去经历一次次心灵之旅这些心灵体验有些可能是读者经历、品尝过的,有些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陌生、崭新的世界,但都能使读者在阅读中认识人性,认识自我,从而不由得开始思考“生命”、“人生”这样深刻、厚重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是促人自觉反省,助人心灵成长的高层次阅读,也才不辱文学之使命,回归到了阅读的本质九年级的学生有较为丰厚的阅读积累,也有较丰富的阅读个性体验,经过教师的点拨启发,是可以达到这个阅读层次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安排上,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小说中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体会主人公在饥饿与病痛的边缘与环境作斗争的心里变化,感受在生与死的边缘人对于生存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以及主人公顽强的求生意志和不屈的抗争精神,认识到“人”的伟大!这样的阅读就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挖掘了阅读的深度,另一方面,为了拓展阅读的宽度,还可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在重温以往阅读经历的过程中作新的多角度的探究阅读,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一旦学生进入到这样的阅读层面,将会带着一种崭新的阅读思维方式,以更加成熟的阅读心态去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既提高了小说阅读欣赏的水平,还提升了文学审美的层次,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更丰富的阅读“渔场”,学生沉浸其中,焉能不感到其乐无穷!看到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为人师者不亦快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弄清小说的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仔细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尝试用思辨的眼光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比较阅读,以拓展阅读积累的视野,感受作品深层的文学艺术魅力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初读感知小说中情节的动人之处,了解主人公艰险的处境和多厄的命运,把握小说的主题;细细品读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内容,感受人性的伟大;自主体会后交流感受,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用合作的方式,探究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小说,感受生命的伟大和人性的力量,体会到要热爱生命,就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并启发学生要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成长这一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让学生在阅读经历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品味和反思加以实现教学方式①初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时,就鼓励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把握情节的过程中,就捕捉到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获得初次审美体验,小说的主题也随之凸现出来②营造交流的氛围,学生畅谈情节的动人之处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描写的内容,通过品读体会,学生再次经历心灵体验,开始思考关于“生命”、“人性”的话题,自然而然的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③加大课堂的容量,挖掘教材的深度,运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经验,进行有创意的多角度阅读,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构思兴趣导入,营造氛围学生有长期的阅读经历,小说因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尤其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回忆自己最喜爱的故事情节,很快就进入了小说的天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把握情节,领悟主题学生读小说时往往关注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扣人心弦之处,在通读一遍小说把握情节之后,回过头细读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通过品析,领悟小说讴歌生命的主题,感受到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力量,体验到生命强烈的存活欲望,认识到“人”的伟大细读品味,体会心理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投向心理描写,仔细品读中尝试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在想象体验中作一次心灵之旅,体会主人公在生死边缘顽强抗争的人性力量加深体验,掌握方法上一环节学生受到启发,明白了读小说除了看情节发展外,更应关注人的命运、人性的表现,再次回忆自己读过的小说,重新体会印象最深的心理描写内容,发现新的阅读乐趣此环节中教师参与进去,师生同读同讲,课堂民主平等的气氛更鼓励了学生各抒己见的积极性合作探究,创意阅读开展小组的合作探究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文学鉴赏审美水平课堂实录兴趣导入,营造氛围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在课外阅读中你们都读过哪些中外著名小说?生1:我读过莫泊桑的《羊脂球》、《一生》、《项链》,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托尔斯泰的《复活》,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小仲马的《茶花女》等等生2:我读过的小说,中国的有四大名著及《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外国的有《雾都孤儿》、《双城记》、《呼啸山庄》、《鲁滨逊漂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简·爱》等多部小说生3:在课外,我读过的中国著名小说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我读过的外国小说有:《八十天环游地球》、《巴黎圣母院》、《小妇人》、《海底两万里》、《包法利夫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人间三部曲”等等生4:我还读过《悲惨世界》、《汤姆叔叔的小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麦田里的守望者》、《骆驼祥子》由学生的阅读经历导入,学生很自然的就进入“竞说”的氛围中,兴趣被激发,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专家点评)师: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真是很丰富呢,那么在你们读过的这些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是那一个呢?这一句追问,更是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学生是最爱听故事、讲故事的,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也为后面的探讨张本(专家点评)生1: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一个情节,主人公达西的姨母德布夫人一心想招达西为婿,知道达西和伊莉莎白的事后,不顾贵族身份,去恐吓伊丽莎白,不许她嫁给达西,但伊莉莎白不畏权势,德布夫人只好愤然而去,她找到达西,尽力贬低伊莉莎白,但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这种讽刺的幽默情节,令人捧腹生2: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第一家”,这一章讲的是鲁滨逊被风暴卷到一个荒岛上以后,凭着聪慧和勇敢在荒岛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克服了许多困难,开始了在荒岛上的生活生3: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尔基的《童年》中,外祖父疯狂地殴打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头发上的发针都扎进了她的头发里这一情节,还有很多关于那一家人彼此之间的暴力与不合我觉得很恐怖,觉得人物的命运太悲惨了《红楼梦》中“元春省亲”这一情节印象很深,尽管这一情节并不是《红楼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情节,但在这个情节中把清客们的不学无术、宝玉的文才、大观园各姐妹的性格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更令人爱读的是作者曹雪芹利用贾政一番令人发笑的言论对封建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可谓是上上的幽默生5:我印象最深的是《简·爱》中简在罗切斯特面前不卑不亢地对罗切斯特说(充满激情地朗诵):“你难道认为,我会甘愿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学生热烈的鼓掌)学生不仅能复述故事情节,还能背诵一些名著片段,要做到这一点,要靠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积累,而这又是要长期培养才能达到的,从中就可以探察到教师平日引导和培养的成效(专家点评)把握情节,领悟主题师:看来精彩的故事情节总是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看看在这篇小说中最打动你的情节又是那一个?它为什么打动了你?(学生自由阅读,体会后交流)生1:读了小说后,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的胃与神经睡了,他一点儿力也没有,自己觉得很累,可生命却不容他放弃,支持着他继续前进这一点打动了我,是他的生命震撼了我虽然一切的困难都阻碍着他,可他却没有放弃,生命力的顽强使人为之感动生2:主人公找到几根才啃光的骨头和一袋金子,这当然是比尔,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发表一句评论,却冷静的表现出人的自私和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让人震撼生3:最打动我的情节是最后主人公杀掉病狼并饮了狼血这使我深刻感受到“弱肉强食”这个词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情形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不论是人也好,动植物也好,都逃不过这种可悲可叹的进化法则,像在战场上一样,一定得拼个你死我活即使文明如现代人类,也会有为了生存而不惜将自己降为禽兽一族,生食狼血生4:小说中最吸引我的是淘金者在去海边的途中发现了被狼攻击只剩骨头的比尔比尔一直把金子带在身边,结果被金子拖住,没能回到船上这个情节使我感到贪得无厌的人终究要受钱拖累,正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比尔淘金发迹却因此而死,主人公没有拿金子,才有机会求生,的确令我感慨良多!生5:最打动我的情节是杰克最后与狼博斗的时刻,虽然他不像一般小说中所写的英雄奋力与狼博斗,激烈万分,最后骄傲的将狼的尸体踩在脚下那样英勇,但他却展现了人性的坚强,即使在临死关头,也不放弃尝试存活的机会生6:最打动我的是文中的“他”躺在海岸上等待病狼来舔他,一等就是几天这一个情节在这个情节里,我感受到了生命悲壮,两个同样虚弱的生命,为了那一线生机,消耗着各自的耐心,渴望生存,到了最后已演变成了拼搏的本能,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伟大,又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渺小,但正是渺小与伟大碰击,才演为悲壮师: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渺小得如同满地的荒草但渺小的“人”因为拥有强大的生命和坚定的信念而从远古走来、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和财富生7: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为了生存,吮吸骨头以及把骨头砸成酱吃的这一情节最能打动我,这一段把主人公的处境表现的很悲惨,尤其是“衔”、“残余”、“使劲”、“吞”这几个词深深的使我震撼了,我感到,他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虽然他只是在维持一个随时都可能丢失的生命,但这样的举动使我感到了主人公无比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生8:本文最让人动心的情节是文的最后一段它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这一段是写主人公与病狼搏斗的场景,此刻主人公只能一动不动地仰躺在地上,只剩下潜意识,而当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也许是出于人对生存的渴望的本能,从竭力和昏迷斗争到紧紧掐死狼这体现出,人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由此我领悟到,有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要试着一搏,也许,就有可能出现转机了,应该在看似绝望的无出路的情况下勇敢地再往前走一步通过选读、细品,学生已经把握了小说的主题(专家点评)师:你说得很对!的确,人生有很多事情,转折往往就在最后那一步坚持之中同学们的体会都很深入,也把握住了小说的主题这是一篇弘扬热爱生命的赞歌,我们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生命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潜在能量,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强大得让你为之惊叹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还是饥饿、疾病的折磨,都会支撑着你勇敢地战胜它而在背后支撑生命、提供能量的无疑就是坚定的信念,只要心中生存的信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处境也能绝处逢生!同学们还读到过类似的人或者动物求生的故事吗?教师作精炼小结后又自然的结合平时的积累,作了同类题材小说的比较阅读,实际上给学生提供了一种阅读方法,为最后一个环节的探究作了铺垫(专家点评)生1:我还读过许多关于求生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叫作《彩虹》,讲述了一个身患绝症的男孩在对生活生命失去信心,准备放弃生命时,一位妇女天天请他为自己描绘彩虹蝶破茧的艰难过程,于是他重新鼓起勇气,与病魔抗争,最终获得了新生的故事生2:我读过《斑羚飞渡》,写一群陷入生存绝境的斑羚为了躲避猎人的捕杀飞渡悬崖,在生死关头表现出动物求生的智慧和难以想象的悲壮,尤其是那些老年斑羚,为了种群繁衍而做出了巨大牺牲,让人读后感慨万千,唏嘘不已生3:《鲁滨逊飘流记》中,主人公为了生存不得不自食其力,在荒岛上建立自己的家园还有《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封》,尼摩船长将船开到南极,但在海底被冰封住了,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最后才幸免于难师:生命是什么?生命为什么会如此之坚强?这是我们读了这类故事以后要掩卷深思的问题让我们再重读一遍《热爱生命》这篇小说,去寻找答案细读品味,体会心理师:一般人读小说,最爱看的是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忽略甚至跳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小说中大量并且细腻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重读小说,人物的哪些心理活动打动了你?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阅读,体会后交流)生1:主人公面对困难仍冷静思考的那一段心理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生死关头,拖着衰弱至极的身体,仍然能静下心来思考的,世界上有几个人?这不令人敬佩吗?故此,他才能经历重重磨难后有幸生还吧!生2:文中对“他”心理描写让我感动的是第8自然段中,“他” 见到海与船时的心理感受生活是一抔土,当土地中的养分一点一点即将被耗尽时,突然飘来的一切芬芳便会显得那么的不真实这一段话通过描写“他”的心理感受,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他的疲惫与无助简单的一句小结之后,将思路引向纵深,过渡很自然(专家点评)生3:在心理描写方面,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是主人公不想被这条病狼所吃时的心理活动,我从中感到了他生命力的顽强其实不愿被病狼所吃只是一个借口,一个不愿死的借口在这种情形下,主人公还是不愿死,他始终不放弃他的生命,这一点让我很感动生4:文中提到他发现一个好似同伴比尔的遗迹一堆精光的人骨,一袋完好的金子,隔的那么近,是对比尔的一种讽刺吗?何尝不是对人的一种讥讽人的贪婪本性是至死也改不了的啊!假若比尔扔掉金子,可能还有希望活下来主人公正是因为扔掉金子,才支撑下了生命在文明的社会,有人鼓吹“金钱万能思想”,本节就是最好的反驳力证钱可以让一个人换来生命吗?在残酷的自然中,钱还有力量吗?没有的主人公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扔掉金子,继续赶路生5:这一段的人物心理活动同样也打动了我,打动我的是他的人性,即使他的同伴背叛了他,即使在他临死之前,他也不愿意去嘲笑比尔,吮吸比尔的骨头这与野兽啃食同类的兽性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人与野兽的本质区别师:你的感受很深刻,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并不鲜见因饥饿人吃人肉的故事,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就揭露批判人吃人的罪恶而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在死亡的边缘仍然保持着他的人性,没有像野兽一样去吞噬同类的尸体,保持了做人的操守,放射出伟大的人性之光!教师也参与进来,师生同说,这表明在新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共同的学习者(专家点评)生6:在这篇小说中,有一段写主人公醒来看到身边的事物,看到河流、小山、大海和船,但他以为这些都只是自己的幻想这一段心理的描写打动了我,我透过这一段,了解到了主人公许多天来所受的悲惨遭遇,我可以想象到主人公当时早已麻痹的心态和绝望的情绪,由此又可见,主人公明明知道自己是在做不可做到的事,却不轻言放弃,执著顽强地求得生存,是主人公这种强烈的生存渴望打动了我!生7:令我感动的心理描写是“生命就是这样吗?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这是主人公看到已死的生灵而由彼及此的哲思而此时,主人公是极度矛盾的,对死与生的选择,只在一念之间,对于“九死一生”的危难情况能选择生,过了这心理的难关,之后的目标便是为生存下来而奋斗,这更突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实让人心里为之一震学生的思考能力真是让人惊喜,已经从文学中品味到了哲学问题(专家点评)师: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没有背景,甚至没有名字,但是,“他”是谁并不重要,主人公在重重艰难险阻面前,想要放弃生命,选择死亡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他却没有甘心就死,他选择了抗争小说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人心魄的力量!生命,人生,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与小说同题的诗歌(幻灯演示,学生小声吟诵)《热爱生命》──食指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九级语文下册 8 热爱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8:热爱生命学习目标1、结合时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合具体的细节描写,学习好掌握细节描写的要领。
3、学习作者在双重撞击中展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依据新课标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有关阅读的方面制定教学重点为: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依据学生的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研讨探究法 3、延伸比较法学情分析:由于年纪小,人生经历少,所以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理解不是很透彻。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法指导高效阅读要注意的细节1、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高效率的阅读,是根据阅读目的、材料的种类以及难易程度,灵活选择浏览、略读、寻读或研读,综合采用最合适自己的方法,不浪费一点时间和精力,并能从材料中准确地找出所需要的东西。
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咀嚼消化。
”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生物课本不能用读小说的速度来读,同样阅读小说也不必纠缠于某个生词。
比如一部书,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选取精华部分、未懂又需懂的部分、对自己启发最大关系最密切的部分,细嚼;在无需慢读、细读、深读的地方,要快读、粗读、浅读。
该浅则浅,该深则深,快、粗、浅和慢、细、深相结合。
2、思考的过程列夫?托尔斯泰:“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阅读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一个思考过程。
所以阅读时,要知道为什么阅读以及将从阅读中得到什么,不断地思考、评价、判断、想象、推理和解决问题。
3、画注圈点画线既可以对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以加强阅读效果,也能为再读或日后温习提供记忆线索。
因为再读时,未必有时间、有必要重读全文,只须画线部分就可记起内容的概略。
划读一般分为两步:①初读标记:即读第一遍把握整体脉络时,用铅笔划出要点、难点、疑点。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境,勇敢面对挫折的心态。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珍爱生命的意义3. 面对困境和挫折的态度4. 热爱生活,享受生命5. 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命的美好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2. 引导学生学会积极面对困境,勇敢面对挫折。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
2. 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珍爱生命的意义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养老院等,体验生命的美好。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和珍爱生命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生动案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5. 实践活动: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养老院等,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体验感受等。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生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空间。
3.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提高。
九、课后作业2. 设计一次家庭活动,让学生与家人共同体验生命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热爱生命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了解杰克·伦敦。
2.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重难点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
他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
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一,二,……)标出意义段,要求体现小说的结构特点,用(1,2,……)段内的层次,标出主要人物,并简要批注作者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用[ ]标出环境描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嶝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
踉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
辗转(zhǎn zhuǎn):①(身体)翻来覆去。
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疵,缺点、毛病。
骸骨(hái) 鲦鱼(tiáo) 窒息(zhì)二、整体感知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开端(1---6):人在昏迷中艰难前行发展(7---22):人与狼漫长的对峙高潮(结局) (23---27):人与狼殊死搏斗获得胜利2.指导学生提纲故事情节,师生评点强化明确: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
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
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
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
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
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
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
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
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度解读1.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明确: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接下来是几天可怕的雨雪”)、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这地方的狼很多”)等。
2.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生存下来?明确:他有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
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
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
2.小说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作品中“狼”象征什么?明确: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
3.小说表达的主旨什么?明确:文章是表达对生命的热爱,揭示生命的内涵,讴歌了硬汉精神。
4.主人公有怎样的精神魅力?你从他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明确:精神魅力:坚韧顽强、不畏艰险。
他个人体力极度虚弱,在饥饿、恶劣的天气、伤病、野兽威胁等困境中,顽强拼搏,最终获得胜利,成为真正的强者。
启示: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和搏斗。
而只有勇于去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第三步,选读课文,个性解读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2.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
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布置作业预习《谈生命》,要求基本读懂课文,列出不懂之处,上网搜集有关资料。
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杰克·伦敦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旧金山。
20世纪初西方辱华作家的急先锋。
他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
24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年仅4 0岁。
从1900年起,他连续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小说,讲述美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故事,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他的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
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广为流传,是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故事情节紧凑,文笔生动,有相当感染力。
他成名后因经济上的破产和家庭纠纷,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于1916年11月22日自杀。
他一生著述颇丰,16年中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文学报告集,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
最著名的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等小说。
1 904年发表《黄祸》一文,1908年和1910年分别写了两部小说《中国佬》和《空前绝后的入侵》,以及其他涉及中国海外移民题材的多篇作品,不吝惜笔墨,污蔑中国人为“劣等民族”,是对欧美白人世界构成威胁的“黄祸”,必须对之实施“种族灭绝”。
扬言“白人是一个伟大的种族,地球的一半和海洋的全部都是他们的世袭财产”。
在小说《空前绝后的入侵》中写到,中国扩张,即将侵略西方的白人文明世界,于是美国向中国发动细菌战,造成中国大地上瘟疫流行,成千上万人中国人被毒死。
最后,列强灭掉中国,瓜分了中国领土。
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商业作家之一,因此被誉为商业作家的先锋。
杰克·伦敦的故事年少贫穷投身水手杰克·伦敦于1876年1月12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
童年时的他就已饱尝了贫穷困苦的滋味。
8岁的时候,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到一个畜牧场当牧童。
10岁以后,他开始在旧金山附近的奥克兰市当报童、码头小工、帆船水手、麻织厂工人等。
这期间,杰克·伦敦开始阅读大量的小说和其他读物。
16岁时,他失业了,不得不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各地流浪,住在大都市的贫民窟里,并曾以“无业游荡罪”而被捕入狱,几个月以后才重获自由。
穷苦和缺少欢乐的童年使杰克·伦敦早早地成熟了。
杰克·伦敦从10岁起就不得不半工半读,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
不满9岁时,杰克·伦敦就已经熟读了华盛顿·欧文写的西班牙旅行记《阿尔汗伯拉》。
他还读了一些从雇工那儿借来的一毛钱一本的小说,他抓到什么就读什么。
杰克·伦敦11岁离开牧场来到奥克兰,在免费的公共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着能借到的第一本书。
到16岁之前,他一直是做工—读书、读书—做工。
因为贫困杰克·伦敦小学毕业后便去工作,十岁左右就开始做报童和罐头工人,在街头斗殴中练就了一身本领,成了小流氓头。
他最喜欢的活动是驾驶船只。
十三岁时他曾经只身驾驶小船穿过暴风雨中的旧金山湾,别人几乎难以相信,可那是事实。
后来他攒了一点钱,买了一只小船,原来是为了好玩,不久之后却结识了蚝贼,便也跟他们一样做起不要本钱的买卖。
他纠集了一伙同伴,驾船去偷旧金山湾养殖户的蚝,甚至烧毁别人的船只。
他打架酗酒,大笑狂欢,在几百英里的海路上自由闯荡。
不久他结识了海湾巡警,又反过来做巡警去追捕蚝贼。
十七岁时他上了一捕猎船做水手,经过朝鲜、日本,到白令海一带去猎海豹。
途中他经过了严寒、风暴、最沉重的苦役的锻炼,参加了狩猎海豹的种种活动。
因为从小在海湾里玩船,他驾船很有一套,在船上年纪虽小却深得船主和同行们的赞许。
又因为从小饱经摔打,能够参加水手们最野蛮的活动,所以他交了许多朋友,听了许多有趣的和可怕的故事。
这些都成了他的海洋小说的宝贵素材。
《海狼》描写的猎海豹船的丰富生活便是一个精彩的例子。
惊涛骇流中的海洋生活是艰苦的,但他没有忘记读书,在返航驶入旧金山湾时,他已经读完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崭露头角入共产党远航归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日本海口的台风》,参加了《呼声》杂志的写作竞赛,荣获了第一名,得到奖金二十元(第二、三名都是大学生)。
只受过小学教育的杰克·伦敦第一次显露出他的创作才能,这要归功于他平时的勤奋学习——他认真阅读文学大师们的优秀作品,并且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
也许他便是受此鼓励,走上文学之路的。
这时杰克·伦敦已经从早期的蒙昧里醒悟过来。
他立志掌握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电气,便到奥克兰电车公司去求职。
他对经理说他为了掌握技术什么苦都肯吃。
经理让他一天干活十三个小时,没有星期天,把他累的死去活来。
后来他才知道实际上有两个工人被他顶去了工作,那两人每月各四十元,共是八十元,而他一个月才拿三十元。
而且一个被他顶去了工作的人因为有一妻三子要养活,却又无法为生,自杀了。
这对于杰克·伦敦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训,他愤然抛下了手里的煤铲。
这次苦役让他懂得了一个可怕的真理:无论自己如何身强力壮,十年、二十年之后总会有更年轻力壮的人来接替他,把他扔到垃圾堆里去。
那时正是美国大萧条的1904年,他参加了从旧金山到华盛顿去请愿的失业者队伍,向东海岸进发。
他途中因故脱离了队伍,便偷乘火车在北美大陆流浪,跟车警、乘务员捉迷藏,周游全国,以此为乐。
他曾经被捕,罚作了三十天苦役,亲眼见到了美国监狱里骇人听闻的现实。
出狱后他偷乘西去的列车到了加拿大西海岸,再从那做水手南下,回到旧金山。
这次特别形式的旅游给了他丰富的人生体验,尤其是贫困的流浪汉的体验。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最能够关心穷苦人的往往是穷苦人。
他对读书一直就有兴趣,就连在做蚝贼时也在他的小艇上读过许多书。
流浪归来他开始大量阅读。
他读过圣西门、傅立叶、蒲鲁东的作品,明白了私有财产的罪恶;他甚至读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宣言》,大体懂得了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
为了读书他十九岁时进了奥克兰中学,准备考大学,同时加入了社会党。
他参加工人集会,发表激烈的演说,主张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并曾经因此被捕。
在奥克兰中学读书时他在学校的报纸上发表了小说《小笠原群岛》,连载了两个月,这样,他从事文学的兴趣更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