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论述社会体育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
论述社会体育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社会体育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观点:1. 充实生活时间:社会体育活动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时间,充实生活。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人们可以释放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增加生活乐趣。
2. 促进健康行为:社会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人们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同时,体育活动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3. 优化消费结构: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设施和服务支持,这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增加,将带动体育器材、服装、场地租赁、健身教练等领域的消费增长,进而促进整体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丰富社交网络: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可以扩大社交圈子,结识志同道合的人。
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人们可以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这种社交网络不仅有助于个人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
5. 缓解压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
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在运动中挥洒汗水,可以忘记烦恼,享受当下的轻松与愉悦。
6. 传承体育文化:社会体育活动承载着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
通过参与各种传统或现代的体育活动,人们可以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历史背景、规则技巧等,传承和弘扬体育精神。
同时,社会体育也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体育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充实了人们的生活时间,促进了健康行为的养成,还优化了消费结构,丰富了社交网络,缓解了压力,传承了体育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第四章 社会体育参与
二、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外部因素
• (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 素(恩格尔系数)
• (二)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氛围
• (三)管理水平是决定社会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参与水平的重要因 素 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社会体育参与水平的决定性因 素之一。
• 1、政治制度是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保障
• 2、社会体育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扩大体育参与 社 会体育的发展必然受到国家体育管理的影响,这种 影响主要表现在:
四、社会体育参与的形式
• 分类: • (一)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度划分:
体育人口、准体育人口。 • (二)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关系划
分:终身体育参与、间断体育参与。 • (三)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
分:主动体育参与、被动体育参与。 • (四)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划
分:当然体育参与、或然体育参与。
社会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主要 组成部分。它所耗用的社会 总时间是现今世界任何一种
(二)参与过程的自主性
• 社会体育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国家 鼓励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但不 具有强制性。在绝大多数国家,社 会体育具有权利的性质,而没有义 务的要求。这一点是不同于学校体 育、竞技体育和武装力量体育的。 社会体育有其独立的形态和功能
(五)参与的非稳定性
• 制约社会体育参与的因素很多,因 为它是一种比较表层的活动,常常 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在 良性运行的社会,人们的体育参与 相对稳定,而在一个恶性运行的社 会,人们往往无心社会体育参与, 社会体育处在一种低迷的状态。
三、参与社会体育的意义
(一)社会体育参与程度体现了社会的人文精神 (二)社会体育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及社会体育参与共45页PPT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及社会体 育参与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
初中体育与健康人教7~9年级第4章 体育与社会适应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生活方式与健康是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
由于七年级学生健康意识、知识和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学习该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构建三维健康观,认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知道怎样获得健康,逐步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 .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
3 .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4 .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
2 .教学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内容(一)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什么是健康?过去人们习惯将健康认为是没有疾病,身体好。
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也得到发展与丰富。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含义给与这样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应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学习与生活及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协调的关系。
所以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健康的组成部分,体育活动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果要深刻理解健康的概念,那么就要明确什么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还要明确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h、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从事正常的学习、生活都需要健康的身体。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一、说明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社会体育德发展、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内容、基本原理、方法、机构以及社会体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本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体育的概念、分类、特点功能、原则内容和方法,体育与生活方式、体育人口、社会体育体制等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老年体育、妇女体育、终身体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把握社区体育、单位体育等重要社会体育形态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培养学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见习课等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重点内容,必须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重视最新学术的介绍,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每周二学时,共36学时。
二、讲授部分(36学时)绪论(2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和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讲授内容 ](一)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二)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三)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四)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2学时)[目的要求]了解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国内外社会体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讲授内容]一、社会体育概念体系。
二、社会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况(二)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三)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简况(四)当代国外大众体育大发展状况(五)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2学时)[目的要求]了解社会体育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联系及社会体育对健设社会文化的作用。
[讲授内容]一、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一)生产方式即人们需要的满足方式(二)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生产方式(三)生产方式对社会体育的影响(四)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二、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一)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二)生活方式的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三)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三、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一)健康概述(二)体质概述(三)亚健康概述(四)亚健康与社会体育四、社会体育与社会文化(一)社会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二)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三)社会体育与大众文化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2学时)[目的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及确定依据。
社会体育与健康生活
社会体育与健康生活健康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而社会体育对于健康生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它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更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体育的影响、社会体育的现状、如何通过社会体育来提高健康生活三个方面来探讨社会体育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一、社会体育的影响社会体育与健康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健康,有助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身体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提高工作和生活中的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社会体育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够培养人的品质,增强人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扩大人的社交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社会体育的现状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社会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入。
从城乡发展来看,城市体育设施较为完善,但是农村地区的体育设施还有待完善。
从年龄层面来看,中青年人更加注重体育锻炼,老年人既注重身体健康,同时也注重精神文化生活。
从参与度来看,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存在差异,有部分人由于诸多原因没有参与到社会体育活动中。
三、如何通过社会体育来提高健康生活社会体育并不能解决所有健康问题,但是社会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关注健康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通过社会体育来提高健康生活,下面提出一些建议。
1.积极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可以锻炼身体,促进健康。
2.正确选择体育项目和锻炼方式,避免受伤和过度锻炼。
3.加强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了解健康问题和运动安全知识。
4.鼓励组织单位为员工提供时间和场所,支持员工参加社会体育活动。
5.同时也要关注运动所带来的心理健康效益,通过参加社交活动,降低压力等措施来保证心理健康。
总之,社会体育与健康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正确的体育运动和参与度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提高健康生活水平。
社会活动中的体育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
社会活动中的体育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在当代社会中,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活动中,体育运动都被广泛认可并积极推崇。
本文将探讨社会活动中的体育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体育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保持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能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和体能。
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人们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率,改善体内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从而预防和改善一些常见疾病。
二、体育运动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1. 锻炼身体:体育运动能让人们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通过参与各种户外运动比如跑步、游泳、篮球等,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机动性。
2. 缓解压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压力往往很大。
体育运动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可以释放压力,舒缓紧绷的情绪,使心情愉悦,提高身心健康。
3. 塑造良好习惯:体育运动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锻炼、均衡饮食、养成健康的作息时间。
这些习惯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患病风险。
4. 促进社交:社交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体育运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平台。
通过参与团体体育运动,人们可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如何在社会活动中促进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1. 学校体育课程:学校应该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体育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并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
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意识,可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2. 社区体育活动:社区应该组织各种体育运动和活动,为居民提供便利的运动场所和设施。
通过组织比赛、培训班等活动,可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3. 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体育运动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体育场馆和设施,鼓励企业单位组织员工体育活动和健康促进计划。
体育社会学 第04章 体育与社会运行
第四章体育与社会运行本章要点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很大。
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稳定。
而社会需要体育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以求得平衡。
在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体育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重视。
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体育运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要不断提高体育运动的社会效益。
社会对体育的控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从硬度最大的政治控制开始,逐步向软控制延伸,落实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即信仰和信念。
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带责任感地,并在种种规范的控制下发地自己的攻击性和侵略行为,以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工具,又将管理社会的方法手段用来控制体育的运转,让体育运动成为健康社会的组成部分,这是实现社会与体育良性运行的最终愿望。
在进入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的社会流动,包括体育界的流动都在加快,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一节体育与社会变迁1什么是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包括哪些内容?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凡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是社会变迁。
可以说,社会无时不在变动,无处不在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内容(一)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自然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
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社会的变迁。
自然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可以引起社会的良性变迁。
自然环境的破坏,则可以引起社会的恶性变迁。
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可以造成社会的绝灭。
(二)人口的变迁一定的人口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人口数量的增减、人口素质的高低,人口的集中与疏散,人口的性别。
年龄、职业分布,人口的流动的速度和方式,都可以影响社会的变迁。
(三)经济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之一。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教案
闽南理工学院备课笔记第1次课第一讲:绪论、一、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一)国外大众体育热潮的形成体育需求的因素:劳动构成的知识分子化、余暇工作时间普遍延长、文明病的蔓延、人口构成的老龄化。
体育观念的变化:政府的体育行为、重视场地建设、设立体育节、体育市场迅速扩大。
(二)我国群众体育的迅猛发展课中思考:日本在国际竞技体坛的节节后退是不是体育界的失误?绝对不是,而是社会心里压力下的政府行为。
30多年来,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减少对体育的总投入,但对业余体协的补贴在逐年减少。
群众体育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把我国群众体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投资形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体育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体育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体育场馆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由此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三)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过去的体育理论从未涉及到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如体育人口、社区体育、康复体育、残疾体育等,因此必须对这一领域给于理论支持才能推动社会体育的持续发展。
现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加强和重视对大众体育的研究,多次国际体育运动生物学科报告会,主题多是讨论或涉及大众体育。
欧洲共同体议会举行的讲座多是关于残疾人、老年人、妇女的身体能力。
世界大众体育大会已经举行多届。
为了让我国在社会体育方面具有更多的国际共同语言,非常有必要加强社会体育领域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四)培养体育人才赋予的任务一直以来,我国体育院系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培养师资,过去几乎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培养社会体育方面的人才,而近十余年来,由于社会体育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工作开始受到关注。
二、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研究对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本属于管理学、社会学的X畴。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绪论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概论科性质、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第一节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概念、群众体育概念、大众体育概念、全民健身第二节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主要知识点: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过程第三节社会体育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的结构类型及其特征、社会体育的功能第四节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化、产业化趋势第二章社会体育参与第一节社会体育参与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参与社会体育是国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影响人们参与社会体育的因素第二节体育人口概述主要知识点:体育人口的概念,体育人口的制定标准第三节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主要知识要点:体育人口结构、总量、对我国体育人口现状的评价第四节非体育人口第三章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第一节生产方式及其变迁主要知识要点:生产方式概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第二节生产方式与社会体育的关系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的相互关系、体育意识的阶段性特征第四章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第一节生活方式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生活方式概念、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要素第二节急剧变化中的生活方式主要知识要点:社会转型、恩格尔系数、消费性支出、城市化、工业化第三节亚健康与社会体育主要知识要点:亚健康概念、引起亚健康的原因、亚健康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产生背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主要知识要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组织实施第六章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一节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与作用、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第二节职业标准的内容与实施主要知识要点: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鉴定、申报与审批第七章社会体育的经费和场地设施管理第一节社会体育经费管理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经费的筹集、分配与使用、监督和管理第二节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分类、场地设施的管理任务、场地设施的管理内容第八章职工体育第一节职工体育的意义与任务主要知识要点:职工体育概念、任务第二节职工体育的管理主要知识要点: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设施管理、竞赛管理第九章农村体育第一节农村体育的意义与任务主要知识要点:农村体育的意义、农村体育任务、农村体育特点第二节农村体育管理主要知识要点: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系统、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方式第十章社区体育第一节社区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区体育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社区体育的功能、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社区体育管理主要知识要点:社区体育的管理原则、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环节和内容第十一章体育锻炼的原理与方法第一节体育锻炼的生物学意义主要知识要点:身体锻炼的人类进化论基础、身体锻炼的生理学、生物学及其医学价值第二节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意义主要知识要点:心里健康及其标准、身体锻炼产生的心理效益机制、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第三节体育锻炼的美学意义主要知识要点:人体美的含义、人体美与身体锻炼第四节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主要知识要点: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方法第十二章娱乐体育原理与方法第一节娱乐体育的一般概述主要知识要点:消遣、娱乐的概念和性质,消遣、娱乐与体育活动,娱乐体育的特点第二节娱乐体育的内容与分类主要知识要点:消遣活动的内容、娱乐的内容、娱乐体育的内容第三节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与活动原则主要知识要点:娱乐体育的社会定位、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第十三章运动处方第一节运动处方概述主要知识要点:运动处方概念、运动处方分类、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内容主要知识要点: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运动处方的格式第三节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主要知识要点:机能检查与运动设置、提高运动能力的方法、注意事项第十四章健康评价与体质测定第一节健康的一般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健康标准的界定、健康程度第二节体质与体力主要知识要点:体质、体力第三节中国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主要知识要点:国民体质测定的常用指标、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第十五章终生体育第一节终生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终生体育概念、终生体育意义第二节终生体育的实施主要知识要点:生长发育与终生体育、社会角色的转换与终生体育、终生体育的基本模式第十六章老年人体育第一节老年人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会老龄化趋势、老年人体育的特点第二节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主要知识要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常见病第三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知识要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第四节老年人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主要知识要点: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心理指导原则第十七章妇女体育第一节妇女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妇女体育的社会意义、妇女体育的特点第二节女性特殊时期的体育锻炼主要知识要点:月经期的体育锻炼、妊娠期的体育锻炼、更年期的体育锻炼、女性健美第十八章残疾人体育第一节残疾人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残疾人体育发展及其社会意义、残疾人体育的特点第二节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主要知识要点: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第十九章社会体育科研方法第一节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研究的意义与内容、社会体育研究的程序、社会体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节社会调查方法主要知识要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
第五章:第二节——体育人口
2013-8-20
中国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
体育人口总数中25岁以下者占30.47%, 共0.43亿。其中,以16~25岁最高, 61~65岁次高,但到26岁后骤然下降, 41~45岁降至最低(4.82%),51岁后开始 反弹。 我国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呈年轻型的基 本特征。
我国体育资源配臵不公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体 育经费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组织建设、体育人力 资源分布等差距较为悬殊。据中国社会体育调查结果显示, 占国土面积 16. 5%且仅拥有 39%左右人口的城市就占了 79. 8% 的体育场馆资源,而占国土面积 83. 5% 并拥有 61% 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却只占 20. 2% 的体育场馆资源。 在城市,体育场馆等体育活动场地一般都具备了,但是在广 大农村,除了乡村小学有简易的篮球场等设施外,几乎没有 任何体育设施。
经济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保障, 社会体育要得以顺利、迅速的发 展, 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 根据有关政府材料统计, 城市居民货币收入总值从 1986年的 1235. 5亿元上升为 2000年的5361亿, 增长 4. 27倍; 人均体育消费额从 1986年的 10. 4元提高到 2000年的 78. 5元, 增长 7. 2倍, 今后随着我国 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必然继续促进社会体育消费, 可见经济 发展是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4、参与形式的多样性 具体形态有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农民体 育、家庭体育等。 社会体育为人们的参与提供了多种包容性 极强的方式,比如民间体育、民族体育、 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保健体 育等。 5、参与的非稳定性 受到战争、瘟疫、灾害、社会动荡,家庭 及个人生活方式的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初中体育与健康人教7~9年级第4章 体育与社会适应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
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健康有景响。
2.通过探究,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向,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采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间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和设计探充的能力。
情感目标:1、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2、珍爱生命,关注自己和他人健康。
课前准备教师。
收集有关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图片、资料(包括形成原因、症状和危害)。
学生。
收集有关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图片、资料(主要是些恶性肿瘤脑血管突所、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资料,包括形成原因、症状和危害)。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回顾的概念及评价健康的标准。
了解生活方式的内容。
汇报交流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资料。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述健康的概念及评价健康的标准,引入生活方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评价,并展示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图片资料。
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底望,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健康?没有疾病是否就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我们应该如何健康地生活?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讨论老师提出的问是题,并进行回答) 生:我认为身体好,心理状态好,能够应社会变化的人就是健康的。
生:健康的标准是*精神状态好,做事乐观,善于应变,反应快,身体强壮等等生:要拥有健康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史如说,生活有规律,注意饮食搭配,不吸烟不喝酒,远离毒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相当不错,下面同学们听一听老师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师: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的含义,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芳。
第三、四章:社会体育与生产生活方式
引起亚健康的原因
• • • • • 环境破坏 营养过剩 运动不足 高度紧张 人的异化
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 传统医疗手段对改变亚健康状态成效甚微 • 社会体育对改善亚健康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 问题
• • • • 余暇时间如何合理支配? 如何迎接电视时代的到来? 如何应对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困扰? 疾病谱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因素
• • • • • 余暇时间 生活节奏 生活空间 生活消费 行为习惯
亚健康
• 亚健康的定义: • 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爽,。
第四章:社会体育与生产生活 方式
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
• • • • • • 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 社会体育可以保护劳动力 社会体育可以修复劳动力 社会体育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社会体育可以“恢复”劳动力 体育行业成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部 门
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 • • • • 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居民获取信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镇居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余暇时间的延长,生活空间加大
论述社会体育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作用
论述社会体育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作用
1 社会体育的特点
社会体育与传统体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个人的竞赛成绩,而是根据社会需求开展的全民健身。
它广泛而深入,包含社会体育宣传讲座、社会体育活动活动、社会体育教育训练等,体现出社会性、公共性的特点。
2 社会体育的作用
社会体育有助于提升全民体质,改善群众营养和健康水平,弘扬和践行体育活动价值观念,培养宣传了解正确的体育文化,普及传播正确的健身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进民族团结精神。
3 社会体育改变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体育的普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意义,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被大家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素质,个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可以获得身心健康,在心理上实现舒展和释放,延缓衰老,维持健康;在行为上,提倡科学饮食、定期体检、保持心态平衡、节制生活等等,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自身身体健康上,也影响到所有参与者的健康生活状态。
4 社会体育的发展空间
不断完善社会体育服务,需要官方政策及公共力量的支持,提升社会体育活动水平,以满足人们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加强社会体育推
广宣传,解决体育领域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可度,以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实现个人及社会的健康发展。
5 结语
社会体育的发展、宣传和推广有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
全民体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个人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全民的
健康素质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踏踏实实,经常锻炼身体,以切实可行、应有尽有的方式去发展社会体育,社会
体育一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全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的调查,全世界真正健 康的人仅占5%,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而75%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人群在现代社会有逐 年增加的趋势,其症状是: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失 眠多梦、烦躁、易发怒、健忘、胸闷、心悸、头疼、 头晕、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 和想象能力降低、偏执、消极悲观、情绪低沉、犹豫 不决、容易沾染坏习惯等等。现代生活综合症、双休 日综合症、空调综合症、大楼综合症等形形色色的与 现代生活有关的病症都属于此列。
2.电视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 量。据1997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 究》所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余暇 时间支配方式中,看电视和电影为第一位, 占73.53%,阅读小说报刊杂志为第二位,占 44.04%,从事体育活动为第三位,占26.68 %。可见在余暇时间中用于看电视的时间所 占的比例较高,每天看电视半小时至2小时 有61.50%,2小时至4小时33.90%。
(一)
(一)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1.环境破坏 今天的人类必须面对以下事实:物种绝灭、空 气、土壤和水质污染、让人惊骇的沙漠化给人类 的健康带来了许多隐患。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生 态环境,于是人类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 健康的 丧失。人在这种环境中变得健康和保护健康已不 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已不再只占用余暇时间的一 种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变成了我们要生存下去 的关键问题。
一、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二、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 题
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世 纪,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在历史长河 中的这短短的一百年里,人类创造的奇迹超 过了以前几万年的总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 信息技术则给人类配备了一个威力无比的帮 手,使人类的智力潜能得到难以想象的开发。 但是令人眩目的21世纪将会进一步改变着我 们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及社会体育参与
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行为模式或形式。 广义指包括职业劳动、精神文化、政治、家庭和个人日常生活在内的一切生活 形式的总和。
狭义指生产过程以外的、以精神和物质消费为特征的日常、闲暇生活的形式。 生活方式受生产方式的制约,并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形态和 文明程度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等相联系。
一、生活方式的概念
人们全部社会生活的模式、特征的总和。有广狭二义。 广义指社会及其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内容、形式、结构、 节奏、态度等全部活动的总体模式,反映社会及其成员在社
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 狭义指社会成员获得和消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以及使用 自由闲暇时间的方式。
(2)心理亚健康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
亚健康起因:
环境破坏 营养过剩 运动不足 高度紧张 人的异化
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一、传统的医疗手段对改变亚健康状态 成效甚微
二、社会体育的作用受到了广泛重视
体育生活方式
所谓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 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 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指导的满足多层次 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 征。
非体育人口 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 定标准的人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参加 过体育活动,但是由于在锻炼的时间、频 度或强度方面不能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
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三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的种种困扰。 生活节奏的加快,给社会成员带来好处的同时, 也确实会给不适者带来许多健康方面的麻烦,引起 了人们的重视。因此,尽管快节奏生活有悖于一些 人的生理习惯,但他们也必须与之适应。快节奏生 活给人们造成的抵触、恐惧、怨烦和焦虑等心理障 碍,身心紧张与焦虑,使社会成员的各种心理疾病 迅速攀升。如何通过社会体育这个减压器、缓冲器 来减轻社会压力。
(三)
(四)城镇居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
彩
随着我国经济从劳动生产型经济方式 向休闲生活型经济方式的转变,从温饱型转 向小康型消费的转变,城乡居民的业余生活 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在满足了生活最基本需 求后,更加注重文化娱乐消费。近几年,在 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娱乐教育文化 服务的消费支出及其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均呈增长趋势。
4.疾病谱的变化提示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注重社会 体育的注入。 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膳食结构的变化, 以及人们体力支出的减少,我国城镇居民的疾病死 亡原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五、六十年代的营养 性疾病、新生儿疾病、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转为 九十年代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等文明 病,见表4 - 1。这一转变给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 以及方法手段都提出了严重的问题。如何根据居民 疾病死亡原因重新认识社会体育的重要性,如何根 据中国城乡居民的身体变化制定新的健康计划和锻 炼方案,都是社会体育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 必须研究的问题。
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 关注,一些新的概念正在形成,“体育进入 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生活体 育”等等成为不少国际组织的行动纲领,成 为许多国际会议的研讨主题。在我国开始推 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时候,明确地提 出了全民健身活动对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 活质量的意义与价病
1.13
0.90
第三节 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一、亚健康概述 二、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一、亚健康概述
(一)亚健康的定义 (二)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一)
(一) 亚健康的定义
亚 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爽,检查无 病的,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 。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 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亚健康是国际医 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医学新思维,是 医学的一大进步。即医学不再用二分法将人 简单地区别病人与健康人,而是用一个连续 的模式表示人们的健康的程度,也就是在病 人与健康人之间区分出了一个亚健康的群体 。
(三)
(三)居民获取信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
化
20年前居民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大致分为3种,即报 刊、收音机和电视机,比重分别为 52.98 %、 61.45% 和 16.24 %,其中以报刊和收音机为主。寻呼机、车载收音 机和因特网等新式信息方式几乎没有。而到了1998年,现 代化的电视信息方式所占比例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比 20年前增长402.17%。1980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 为 57.54台,1990 年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为 61.37 台,而 1998年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就达到111.57台。而人们购 买电视机的动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用于休闲娱乐的比例 由1980年的49.08%上升到81.53%。
(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在 20 年中由 1978 年的 57.5 %下降到 1999 年的 41.9 %。说明食品消费支出大大下降,标志着我 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公认的 中等生活水平,也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 饱向小康迈进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居民在通讯、教育、文化娱 乐、医疗保健、居住等高层次消费的比重明 显上升,从1978年到1999年,邮电通讯费占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由不到0.5%上升到 3.8%,教育支出的比重由不到2%上升到7%, 文化娱乐支出的比重由 4.8 %上升到 5.3 %, 医疗保健支出的比重由不到 1% 上升到 5.3 %, 居住项目由6%上升到9.8%。
第四章
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内容提要
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正 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向社会体育提出了 许多新的要求。健身运动、消遣娱乐是 医治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 最廉价的手段。社会体育对改善生活方 式,提高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本章重点
1、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3、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一、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 在过去20年中,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 入从1978 年的343 元提高到 1999 年的5854 元,扣除 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 2.6倍,平均每年增长 6.3 % ,居民收入水平几乎每隔几年就上一个台阶。由此 ,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78 年的 405元迅速增加到 1999年的 6651元,扣除价格 因素,实际增长了2.7倍,平均每年增长6.4%。
2.电视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 量。据1997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 究》所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余暇 时间支配方式中,看电视和电影为第一位, 占73.53%,阅读小说报刊杂志为第二位,占 44.04%,从事体育活动为第三位,占26.68 %。可见在余暇时间中用于看电视的时间所 占的比例较高,每天看电视半小时至2小时 有61.50%,2小时至4小时33.90%。
亚健康是一个动态的状态,它不会拥有停留在原 有的状态中,或者向疾病状态转化,这是自发的, 或者向健康状态转化,这是需要自觉的,就是需要 付出代价和努力的。这一庞大的人群不可能拥进医 疗机构,也没有必要都去接受医生和心理大夫的诊 治。他们应该面向体育运动,而健身运动、消遣娱 乐恰恰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 最廉价的手段。
生活方式是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 动的反映形式, 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运行 的规律。生活方式自人猿揖别后就始终伴随人类, 成为人类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形式。由于生活方 式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形式多样、内在联 系密切的领域,因此,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生活方式又可以分为劳动生活方式、学习生活方式、 家庭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方式等类 别。其中与社会体育关系较大是家庭生活方式、休 闲生活方式和消费生活方式。
(一)
(一)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1.环境破坏 今天的人类必须面对以下事实:物种绝灭、空 气、土壤和水质污染、让人惊骇的沙漠化给人类 的健康带来了许多隐患。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生 态环境,于是人类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 健康的 丧失。人在这种环境中变得健康和保护健康已不 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已不再只占用余暇时间的一 种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变成了我们要生存下去 的关键问题。
表4-1 中国城市前十位疾病 死亡原因及构成 (1999) 顺 位 疾病死 亡原因 十种死因 合计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病 占死亡总 人数的%
91.96
23.89 21.63 16.82 13.89
1
2
3
4
5
损伤和中 毒
6.28
6
7
消化系病
3.04
内分泌、营养、 代谢及免疫疾病 8 泌尿、生殖系病 9
二、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 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给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 了很好的机遇。社会体育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和时间条件正在逐步得到满足。由于国家投入的 增加和家庭个人消费的增长,社会体育的经费状 况在迅速改善,城市居民区的体育设施,如健身 路径、健身长廊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于余暇 时间的普遍延长,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机 会也大大增多,这为开展社会体育,落实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发展体育人口提供了良好所条件。
在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城乡居民 的健康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 人把健康问题放在了价值观的首位,把通 过体育手段获取健康看得越来越重要,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了“花钱买健康”的 概念。这也给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 的思想基础。
但是,由于中国生活方式的转变发生得十分突然, 使我们在很多方面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也给社会体 育提出了新的问题: 1.余暇时间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浪费。我国城乡居 民面对大量的余暇时间,如何善渡余暇,用科学文明 健康方式支配余暇时间已经成越来越多家庭需要认真 思考的问题,社会体育如何进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如 何通过体育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把更多的 余暇时间投入到体育中来已经成为一种新生活的理念 必须讨论的问题。
一、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二、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 题
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世 纪,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在历史长河 中的这短短的一百年里,人类创造的奇迹超 过了以前几万年的总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 信息技术则给人类配备了一个威力无比的帮 手,使人类的智力潜能得到难以想象的开发。 但是令人眩目的21世纪将会进一步改变着我 们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据专家预测,在我们未来世界的生存的空 间里,将会有多种发展趋势: 1.辉煌的资源经 济; 2. 鼎盛的微电子技术; 3. 没有经济疆界的 世界; 4. 新型的服务性社会; 5. 即时的信息产 业潮;6.生物世纪时代;7.人口急剧老龄化;8. 飞跃的金融信息业;9.崛起的企业情报业;10. 休闲新时代; 11. 企业由大变小; 12. 世界重心 转移; 13. 不断变化的工作方式; 14. 互联网改 变生活。
这些趋势正在向我们扑面而来。这样一种 生活方式的变革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实 惠,诸如技术社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迅 捷,优裕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生命的质量,多 元文化给我们广泛的社会参与的机会等等。 这一趋势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也初见端倪, 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会从许多方面影响社会体育的发展。
(五)余暇时间的延长,生活空间加大
改革开放以前,城镇居民被繁重的家务 劳动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再加上家庭经济条 件的限制和文娱设施不足及旅游不便等因素 的制约,城镇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镇生活质量的提高 ,文化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全国城 镇实行5天工作制以后,在紧张的工作之余, 人们有了条件、精力和更多可支配的闲暇时 间参与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