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
一、修辞
什么是修辞?
“修辞”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并不多,到了现代,使用的频率才逐步提高。

修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那个事物:一是指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

前者是客观存在物;后者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我们把前者称之为“修辞”,而把后者称之为“修辞学”。

客观存在:修辞
修辞
主观认识:修辞学
在给修辞下定义的时候,首先应当把这两者区分开来。

到底什么是修辞呢?修辞,就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技巧,以及调整语言的一切活动。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

修辞学是语言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修”与“辞”本来是两个词。

它们何时开始连用的?从我们掌握的材料看,它们最早出现在《易》经的《乾·文言》中:子曰:“君子进德修业也。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这儿“修辞”的含义,与今天理解的不同。

唐代孔颖达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因此,“修辞立其诚”是从政治的要求出发,作为君子居业的条件提出的。

宋代王应麟解释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

(《困学纪闻·易》)认为指的是既要求有内容、情感的真实,又要求言辞、文辞富有文采。

之后“修辞”两字连用,在古代是指修饰、整理争讼用辞的本领,最初主要指口语表达的技巧。

到了现代则既指调整和修饰书面语,又指调整和修饰口语。

“修辞”不能混同于“修词”。

“词”应指一个个具体的词儿;而“辞”指的是语辞,应包括词句和篇章,两者不能混用。

二、修辞现象
(一)什么是修辞现象
在修辞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

什么是修辞过程,一篇文章或一席演说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1.材料收集前提
2.主题确定,材料取舍前提
3.写说发表修辞过程
前两个阶段虽与修辞的关系密切,是修辞的前提,但终究不是修辞本身,第三阶段写说发表的全过程,才是修辞过程。

(二)修辞现象和修辞过程的关系:
1.修辞现象仅仅产生于修辞过程中。

修辞过程有长有短:有的“随笔冲口一晃就过”,有的“添注涂改穷日累月”。

但不论过程的长短,只要是在这过程中产生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

修辞现象可以是字、词的选择,如: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寄来的吧?(儿童诗《爸爸的信》)
这个“寄”字用得多么简练,生动,传神!这个“寄”字出自小孩之口,显得孩子是多少天真,纯洁,可爱!只有孩子才以为笑可以用信寄。

一个“寄”字就象一座桥梁,让我们沿着它具体地体味到孩子的妈妈和爸爸之间深厚的感情。

它还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拉着妈妈的衣角,仰着笑脸观察着妈妈的眼睛,妈妈的眼角眉梢都是笑,笑也爬上了嘴角。

孩子读不懂爸爸的来信,但是他却从妈妈的脸上读懂了。

如果这句诗这样写: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给的吧?
这首诗便失去了艺术价值,用“给”首先没有突出爸爸的来信,不象“寄”字一下就使人想到“信”,其次孩子的天真性格没有刻划出来,虽然用“给”在语法上是通的,但比起“寄”就有了用词的优劣之分。

修辞现象也可以是句或句以上的句群、段甚至章的调整。

如章涉到整篇文章布局以及章、段的修改等。

如:(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此诗中,作者的思维始终是建立在比喻上的,比喻思维贯穿了整个语篇建构过程,他把生命里程中的乡愁这种抽象的心理现象,具化为每一个历史时段上的实在客体,然后按时序组合形成语篇。

2.修辞现象总是为适应一定的题旨情境才存在,而修辞过程总是存在于特定的题旨情境中。

如:
千斤重担当灯草
大字报像火箭炮。

公社棉花高过天,流星擦落一朵棉。

飘飘飞到银河边,织女拾起织一年。

这首诗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而且多是毫无顾虑、漫无边际的假、大、空。

今天看来,十分可笑。

但在那个大跃进的时代,不“浮夸”就不适应社会,就有可能挨批挨斗。

人们没有办法,只得随波逐流,违心的说假话。

这就是当时特定的题旨情境。

3.修辞现象学必然属于语文现象的范畴,它是运用语文技巧的结果。

它有别于逻辑现象,文学现象,心理现象等非语文现象;又不同于语法现象,语音现象等语言现象。

它有自己的矛盾特殊性。

(三)修辞现象的特性:
1.普遍性。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1)修辞现象在人们的写说中无处不在,通顺的话是修辞现象,文理不通的
病句也是修辞现象。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因为燕山毕竟有雪花,使我们立刻知道原来燕山有这么冷。

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广州不下雪,夸张失实,后者就不是好的修辞现象。

(2)修辞现象本身没有阶级性。

它既可以存在于这一阶级、这一阶层人们的写说中,也可以存在于那一阶级、那一阶层人们的写说中,例如有一首藏族民歌,叫《香巴拉并不遥远》。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人们都把它向往。

那里四季常青,
那里鸟语花香,
那里没有痛苦,
那里没有忧伤,
她的名字叫香巴拉,
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哦,香巴拉并不遥远,
哦,香巴拉并不遥远,
它就是我们
我们的家乡。

这首优美的歌曲,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词简短、朴实,韵脚和谐,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但又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这说明劳动阶层的写说也是讲究修辞的,不过某些阶级,某些人喜爱运用某几类修辞现象来更多地为自己服务,这不能说明修辞现象本身有阶级性。

2.适应性。

修辞现象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诸如写说的时间、地点、上下文等。

凡是适切地服务于当时的语言环境,恰如其分地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修辞现象,必然成功;`反之就失败。

如我来给大家上课,一位同学说:“老师,你能给我们上课,一定感到很荣幸吧。

”这句话的失败,显然是没有适切地考虑到说话对象,假如此话出自老师的口,就很恰当地表现出说话人的自谦了。

3.易变性。

修辞现象经常在发展变化,只有常变常新,适应新的题旨情境,修辞现象才能呈现出生气盎然的景象,给人们以吸引力。

如古代科学不发达,用飞箭和梭子来比喻光阴,好象已经很快了。

但随着科学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在
电子、航天事业已经十分发达的现在,再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会令人觉得十分陈腐。

时尚词语会产生新奇的修辞效果,如“千年虫、黑客、另类、减肥、瘦身、因特网、泡沫、巨无霸、绿色、猎头、理财、主打、游戏规则、暗箱操作、豆腐渣工程”等。

再如“酷”的使用,“酷”来自COOL,最初指表面上冷漠(缺乏感情),实质上冷静而沉着(富有理性)。

一般来形容男子。

日本影星硬朗刚毅的高仓键,美国影星威猛强健的史泰龙,曾被年青人奉为“酷”男的代表。

他们是傲岸之中带一点冷峻,冷峻之中又含有几分侠肝义胆。

此后,“酷”也可以形容女子了。

那时比较侧重于服饰装扮、言语举止的前卫、夸张、标新立异,比如一身黑色、超短裙、厚跟长靴、怪怪的发型、珠光的口红等,女歌星王菲、张惠妹被年青人视作“酷”女的典型。

在她们身上找不到传统女性的典雅、华丽、甜美、温馨、柔顺等特质,她们是集新潮、时尚、艳丽、出挑于一身。

由此再引申,一切有个性、有特色、与众不同的事和物全可以用“酷”来形容。

从刚出炉的长棍面包到NBA篮球赛,都“酷”,后来“酷”与“好”成了同义词,口才好,酷;英语会话好,酷;电脑操作好,酷;老师上课上得好,酷;球员踢球踢得好,酷…逢好皆酷,这就是修辞的易变性。

4.民族性:由于民族发展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审美观点、思维习惯、社会风尚、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及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不同,修辞现象也往往有别。

例如英国人认为对人最忠实的动物是狗,就常用“象狗一样的忠实”来比喻坚贞不渝者。

而我国汉族一般是鄙视狗的,常用“狗改不了吃屎”、“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苟蝇营”、“狗尾续貂”、“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丧家之犬”来比喻坏人的某些行为。

西欧人很赞赏苍蝇觅食时的执着精神。

例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就用“苍蝇的勇敢”来形容双方战士的前仆后继,奋不顾身。

而我们汉族人则厌恶苍蝇,常用“如蝇逐臭”,“苍蝇叮血”来比喻坏蛋干坏事的劲头。

郭小川的诗《向困难进军》,用“旧社会的苍蝇们,在每个阳光不曾照进的角落生着蛆”,来比喻社会渣滓的繁殖。

欧美人喜爱夜莺,常用“象夜莺一样欢乐”来形容快乐的人,而汉族人认为喜鹊是报喜的使者,则用“快活得象喜鹊一样”来比喻,以上是比喻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

三、修辞学
(一)什么是修辞学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科。

具体一点说,就是为了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
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学科。

我国现代修辞学被正式确立为一门学科,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事。

那时正当清朝末年,日本和西洋的修辞学传入我国,我国的一些语文工作者,借鉴外国修辞学,写成了一批修辞学著作。

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中期,诞生了一批科学性强、体系较为完备的修辞学专著,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它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走向了第一次繁荣。

至于古代,虽然没有“修辞学”这一名称,但修辞研究源远流长,涉及修辞理论和手法的古籍,为数不少。

只是较多地与哲学、文学、历史、训古等学科的问题混杂在一起论述,没有对修辞进行独立的阐述。

(二)修辞学研究的范围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分布的范围有多大,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就应该有多大。

下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修辞现象的分布。

1、从表达类型看,修辞现象存在于口语和书面语之中。

语体可大致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两种。

对于书面语体中存在大量修辞现象,很少有人怀疑;对于口头语体中,也存在大量修辞现象,往往不大为人们所重视。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是很重视口语修辞技巧的。

孔子就专门为弟子开设了言语课,这一科目成为他开设的四门学科之一。

他很重视争讼时的说话技巧,当时有人打官司时,专程来向孔子讨教。

孟子亦以善辩著称。

他曾依仗他杰出的口才,游说梁惠王等。

当时的纵横家和策士们,凭着如簧之舌,口若悬河,甚至有立谈而取卿相之事。

在西方古代,争论和辩论的需要,是修辞学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古希腊罗马,争论能否获胜,与当事人言辞的巧与拙关系很大,因此,当时对口语修辞技巧很为重视。

修辞学家往往是雄辩家和法庭的著名辩护士。

辩论在希腊的法庭里,差不多成为一种新的职业。

雅典最著名的雄辩家安特风(公元前480-411)的著作中就有审问杀人犯的描写。

其中有原稿申述告发的理由,被告的辩白,原告的答辩,被告应有的处分等章节。

著述中提供了精彩的口语修辞实例。

修辞学在英国被称为Rhetoric,指的是“言说术”。

古希腊语原是“流水”之意,以此来比喻人的讲话滔滔不绝,如“流水”一样。

上述事实说明,中外古代都很重视口语修辞,但在中国,发展到秦汉以后,
修辞主要指修饰文辞,即书面语,八股文盛行后尤甚,社会上广泛流行着轻视口语、轻视通俗语言的偏见,这种情况在《修辞学发凡》中有了扭转,该书认为修辞应包括文辞和语辞两大部分,即书面语和口语两大部分。

2.从表达效果及修辞目的看,修辞现象有“消极”、“积极”之分。

“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是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所用的名称。

前者指为使语言明白、通顺、平匀、稳密而采取的修辞手法。

后者指为使语言生动、形象而采取的修辞手法。

从表达效果看,一切现象均可以这样一分为二的。

前者表现出来的特色是质朴的、平凡的;后者表现出来的特色是华丽的,奇特的。

有人把消极修辞排除在修辞手法之外,认为只有积极修辞才是修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人们既然要通过语言表情达意,首先要使对方懂得。

为了让对方一听就明白,就得采用各种消极修辞手法。

如选用意义明确、不会产生歧义的词,例如“大门外一边站着个警卫”,“一边”是只“一边”还是各一边?是一个警卫还是两个警卫?这就是消极修辞要管的事。

所以说,离开了明白、通顺,对方还没有理解你的意思,种种生动形象的话也就失去了依托。

夏衍曾谆谆告诫青年,写文章首先要做到“简要清通”,这是基本功。

他还引了钱昌照一首小诗赠送青年,“文章留得别人看,晦涩冗长读亦难,简要清通四字诀,先求平易后波澜。

”这“简要清通”正是消极修辞研究的范围。

既然消极修辞现象那么重要,为什么有些修辞学家反而忽视了这个方面呢?这件事看起来奇怪,实际上也不奇怪。

平凡的、普通的、出现多次的事物之为人们所忽视,并不缺乏先例:商品和商品交换,在马克思对它进行分析之前不是一直被人们忽视吗?苹果从树上落到地上面不飞向空中,这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在牛顿之前,不是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思考吗?消极修辞常被人们误认为文法现象,因而被排斥在修辞学研究对象之外。

3.从辞章结构上看,修辞现象不但存在于词、句之中,也存在于段落和章节里。

对于用词造句中存在的修辞现象,一般没有什么很大的疑义。

问题是句以上,如句群、段落、章节等的语言运用,是否也是修辞现象,就有较大的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修辞学只研究到用词造句为止,篇章组织是文章学的事,不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围。

一种意见认为,篇章组织也是一种修辞现象,修辞学应该研究。

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

因为选词、炼句方向的修辞固然重要,但它们只
解决一个个局部的问题;篇章修辞要解决的才是整体布局的问题。

犹如一架机器,如果人们只注意生产各个零件而忽视部件的整体装配,这部机器的质量岂不成问题了?
篇章组织的修辞也分积极和消极两种:凡在语言上考虑整篇文章通顺流畅、明白清楚;在结构上考虑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紧密、前后照应;在布局上做到匀称和谐、疏密有致等,均称为消极修辞。

凡是作用在于生动形象,不完全根据事物发展的逻辑来安排篇章组织的,则属于积极修辞,例如篇章的讽喻、影射、寓言等。

许多作家是很重视篇章修辞的。

叶圣陶曾于1955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中,没有谈到篇章问题,是一个缺陷。

1979年该书再版,作者在前言里很同意叶圣陶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篇章组织的修辞,他说:“做一次演说,有三点必须加以研究:第一,产生说服力的方法;第二,风格;第三,各个部分之间妥当的安排。

这第三点,就包括篇章组织。

4.从许多修辞现象综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看,语体也是修辞学研究的范围。

对这个问题,修辞学界也有不同看法。

一是认为修辞学不包括语体风格,可另立语体学、风格学;一是认为修辞学应该研究语体风格。

我们持后一种看法。

因为各种语体的修辞现象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公文体不同于文艺体,前者不需要诗情画意的风景描写,后者注重形象的勾勒刻划。

各种文体里的修辞现象是不尽相同的。

一般说,文艺语体中积极修辞现象多些,其他语体少些。

在各种文艺语体中,诗歌特别注重语言的形式美,讲究韵律、平仄;童话则比较多地运用拟人手法。

在一种语体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语言风格,诸如某人爱用整句,多用排比、对偶、反复,如郭小川诗句匀称齐整。

某人爱用散句,多用错综等手法,语句起伏跌岩等等。

总之,不管语体和语言风格怎样纷繁复杂,多姿多彩,都可以从修辞现象方面加以说明。

总之,修辞现象在哪儿出现,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就应该划到哪儿。

那些不存在修辞现象的地方,修辞学当然不必去研究。

如六十年代的修辞学界曾有一场论争,即文章主题的确定和题材的选择是否修辞学研究的对象。

其实,它们是在修辞过程之前就产生的,属于写说内容的形成阶段,一定要修辞学去研究,势必人
为地扩大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侵占了别的学科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修辞学的性质特征
一、修辞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
研究语言的社会学科称为语言学。

语言学下属的门类很多,修辞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因为从修辞学的范围看,不论是词、句的修辞,段落、篇章的修辞,还是修辞格、语言风格,都是语言的运用。

从各种修辞书给修辞所下的定义看,也离不开同语言的关系。

语言学包括若干分科,这些分支几乎都与修辞学有着必然的联系。

1.修辞学与语音学
由于说话要运用口语修辞的技巧,语音和修辞学的关系之密切是显而可见的。

诸如语句的高低快慢,轻重升降、停顿时间、音律和谐等问题,例如:茫茫黑夜夜芬芳
闪闪灯光光宁静
诗中“芬芳”是双声,“宁静”是叠韵,双声叠韵造成的音律和谐,表现出语音学和口语修辞密切的关系。

2.修辞学和词汇学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学研究词的构成、发展、规范问题。

但一讲到词的不同作用时,就与修辞发生了关系。

例如可以利用词汇因素构成同音转义、反义仿词、多义双关等修辞手法。

如“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情:谐音双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深:潭水深,感情深)多义双关。

又如:短、平、快:打乒乓球的三种技法,这是首先提取的语义信息。

短、平、快:老年人再婚:认识时间短,感情平淡,离婚快,这些是跟词汇有关的修辞手法。

(语义别释)
3.修辞学与语法学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修辞学研究的是如何更好地运用词,造好句,在何种情况下选用何种词汇最合适,运用那一种句式表达效果最好等。

如“人心大快”(主谓结构),“大快人心”(动宾结构):
A.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真是党心大快、军心大快、人心大快。

B.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真是大得人心,大振人心,大快人心。

可见,语法学与修辞学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

4.修辞学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学问,而书面语修辞,表达时必须建筑在文字材料运用的基础上,修辞学研究不能脱离文字的研究。

不同民族的文字,对构成本民族特有的修辞手法有重要作用。

如汉字的析字法:十八子一李,那个三点水,干尽了坏事一江青。

总之,研究修辞,离不开语言材料、语言因素,因此,修辞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是很自然的。

二、修辞学是一门多边性学科
修辞学与多门学科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就以修辞学和形式逻辑来说,形式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是修辞运用的基础,消极修辞要做到明白通顺,必须遵守形式逻辑的多种规律;而积极修辞为了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又常常要故意违反形式逻辑的某些规律,例如:
江上一片漆黑,只有一点灯光时明时灭。

这在修辞中叫舛互格,而按照形式逻辑规律,既肯定SAP真,又肯定SOP真,违反了矛盾律。

修辞学与文章学、演说又有着天然的亲属关系,它们要研究写说的表达形式及技巧,与修辞学研究的课题相一致,可以互相补充。

文学则是修辞学的近邻,文学探讨的许多原则,尤其是关于艺术技巧的研究,可以说与修辞学息息相关。

美学与修辞学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修辞学的探讨处处离不开美学原理和原则,修辞学甚至可以称为研究语言美质的学问。

修辞学与心理学同样有着天然的联系,修辞学研究的就是运用何种修辞手段,引起听读者心理上的何种共鸣,而说写者要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征,修辞学也要研究。

另外,修辞学与信息论,社会学等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老一辈的修辞学家,对于修辞的多边性,边缘性的性质,是早有认识的,陈望道为了写出《修辞学发凡》,曾同时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马列主义、形式逻
辑、心理学和美学。

他撰写的《美学概论》、《因明学》等专著,先于《修辞学发凡》出版。

三、修辞学是实用性强的学科
修辞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修辞学在各种语体中广泛应用着。

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掌握口语修辞的技巧,语文教师尤其需要具备更多的修辞知识。

如在上语文课《石油的用途》时,有位老师这样讲:“公路上,你可以看到拖拉机在奔跑;工厂里,你可以看到机器在转动;天空中,你可以看到飞机在飞翔;江海边,可以看到轮船、军舰在航行。

但是,你可曾想到,它们都需要一种共同的东西,没有这种东西,汽车不能开了,拖拉机不能动了,机器不能转了,飞机不能飞了,轮船、军舰也不能航行了,这种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石油。

”这番导入语,运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方式,琅琅上口,增加语气,强调重点,催人思考。

在大小会议上发言,也要用到修辞方法。

如苏叔阳的《故土》,写一个干部上台发言,“今天我要讲很长的话-----”全体与会者一愣,不少人发出叹息,可是他紧接着说:“大家是不欢迎的。

”听众活跃,鼓掌。

讲演者在第一句话“今天我要讲很长的话”后面作奇曲停顿,这种停顿造成了听众的信息差,引起不满的反馈,之后,他再说出“大家是不欢迎的。

”这时信息差消除,听众情绪振奋,感情上一波三折,既活跃了会议气氛,又吸引了与会者的注意力。

又比方一位老者上台发言:“我今天的发言是小姑娘的迷你裙------越短越好,”这个比喻打的奇特,幽默,特别是跟老者的年龄形成反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翻译工作者的修辞水平高不高,直接关系到翻译的质量,如黛玉临死前说:“宝玉,你好……,”总不见得翻成“宝玉,how are you,”对这种言语的断续,应该怎么处理?是修辞学值得研究的。

翻译学也是要认真研究的。

总之,各行各业的人要交际,要交流信息,只要开口说话,动手写文章,都要同修辞技巧联系在一起,修辞学的实用性强这个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思考与练习
一、什么是消极修辞?什么是积极修辞?
二、修辞学有哪些性质特征?(举例说明)
三、积极修辞为了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常常要故意违反形式逻辑的某些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