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基本文献知识
引导学生对古典文献的类型、版本、真伪、校勘、目录、分类等方面的编辑整理知识产生自我学习与研究的兴趣
2.教学手段
重点采用多媒体
一是教学大纲展示
二是配合教学
对古籍的版式、结构、版本精品、人物图像、重要古文原句进行展示
(二)作业、答疑和质疑
1.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本校图书馆查找了解现存的广西古籍及家乡的方志情况
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有关古籍的版本、目录、分类方面的整理与提要的撰写
2.答疑与质疑:每堂课预留10分钟进行答疑
每月至少安排一次讨论与交流
(三)考核方式
建议采用闭卷考试与平时作业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七、地方志
(一)含义
(二)起源与发展
(三)种类
(四)举要:如《大清一统志》、明《广西通志》、清《广西通志》
八、家谱
(一)含义
(二)起源
(三)功用
(四)内容
(五)收藏
(六)价值
九、表谱
(一)含义
(二)种类:
(三)功用: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一、古代文献的版本
(一)古籍的装帧与形态
(二)版本定义及版本学功用
(三)古籍的版本类型
二、古代文献的校勘
(一)校勘的功用
(二)校勘的对象:古书传抄、刻印、流布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三)校勘的方法
重点:重点掌握什么是版本?什么是版本学?版本学具备哪些功用?中国古籍有哪些版本类型?怎样识别与鉴定版本?什么是校勘?古书为什么需要校勘?怎样进行古书校勘等内容

古典文献学-文献学经典文献导读 教学大纲

古典文献学-文献学经典文献导读 教学大纲

古籍所A古典文献学专业(B历史文献学专业)《文献学经典文献导读》课程大纲(The guide of classical ancient Literature)一、课程目标文献学经典文献,是中国文献学史上众多前贤先哲读书治学的思想精华,是文献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当今的古文献研究、整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因此,是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学习与参考的最基本文献。

本课程选取中国古文献学领域重要的八部经典著作进行讲授,内容涉及文献学研究中校勘、辑佚、辨伪、注释等多个领域。

课程讲授将实现以下目标:1.力求学生能够比拟系统地了解各位文献学经典作家的治学思想,把握著作中有关文献学的理论体系和重要内容。

2.教授学生掌握文献学著作研读的基本方法,提高对经典文献的解读能力,以便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献学研究的已有成果。

3.引导学生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运用文献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8个专题,每一部经典文献为一个专题。

(讲授的经典著作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专题1:《竹书纪年》1.版本推介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定》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2.讲授要点《古本竹书纪年》的出土与流传《古本竹书纪年》的辑佚研究历代《古本竹书纪年》研究综述3.研讨主题《古本竹书纪年》与《今本竹书纪年》的比拟。

4.参考文献张心澄:《伪书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年。

陈梦家:《六国纪年》,北京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

朱希祖:《汲冢书考》,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曹书杰:《<竹书纪年〉综论》,历史文献研究2007年。

专题2:《尚书》1.版本推介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宋蔡沈《书集传》清闫假设琼《古文尚书疏证》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2.讲授要点今古文尚书之争《尚书》的内容及价值《尚书》研究综述3.研讨主题清华简的发现与《尚书》研究之新材料4.参考文献(清)皮锡瑞撰《今文尚书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顾颉刚编《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刘起好著《尚书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于省吾著《双剑箱尚书新证》北京:中华书局.2009蒋善国著《尚书综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专题3: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1.版本推介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上海书店,1983年2.讲授要点陈登原其人与《古今典籍聚散考》的写作背景《古今典籍聚散考》关于中国历代书厄的成因的分析《古今典籍聚散考》一书的价值与影响3.研讨主题《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关于古代图书聚散原因的探讨。

《中国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文献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标中国文献学,是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包括文献学基础知识、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主要文献类型简介等多个板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养:1.能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学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与方法。

2.能够科学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提高利用数据库和工具书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提升撰写专题论文的能力。

4.通过阅读古典文献相关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

5.培养和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献的认识、接受和传承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要求:1.文献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七、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1.教学内容:(1)学习文献及文献学的概念。

(2)文献的载体(3)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4)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2.重、难点提示重点:文献的形成难点:在于文献学的载体、流布第二章文献的版本(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1.教学内容:(1)版本的含义以及版本的各种类型;(2)“善本”的界义及版本的鉴定方法。

2.重、难点提示重点在于版本及鉴定方法,难点在于版本的鉴定方法。

第三章文献的校勘(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1.教学内容:(1)文献讹误的类型(2)校勘应具备什么条件。

(3)校书的主要方法2.重、难点提示重点在于掌握校对书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鉴别文献中的讹误。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课程描述: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选修的一门专业知识课。

内容主要是学习中国古代文献学知识,书中内容包括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布、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类书与从书、地方志与家谱、总集与别集、出土文献概述、敦煌文献概述等。

1.设计思路:资料是研究的根底,中国古典文献学旨在教授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这是学生进一步从事学术研究的必备技能。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按照杜泽逊先生的《文献学概要》,先后讲解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布、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类书与丛书、地方志与家谱、总集与别集、出土文献概述、敦煌文献概述等章节。

另外,由于文献学本身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因而木课程的局部课程用于实践。

其中,除了安排课堂上的学生练习之外,另安排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了解《中华再造善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影印本等文献资料。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开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并能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同时还要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

同时在引用文献时具有严谨的态度。

三、学习要求(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局部。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局部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历史文献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是为历史文化学院历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限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以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为对象的学科就是中国历史文献学。

通过本课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历史文献的各类载体形式的发展、历史文献的内容类别、总结整理利用历史文献的经验和方法,叙述和评价历史文献的历史发展和成果。

(三)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历史典籍文献的类别和编纂体例,历史文献的整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时数一学期14周,每周2课时,共28课时。

(五)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课堂讨论。

二、正文第一章载体类别文献教学要点:从文献的载体和制作技术的角度,考察文献的产生、发展、传播和表现形式,开拓学生的文献视野,略知各类载体文献的制作过程。

教学时数:共用四周8课时讲授。

教学内容:一、印刷术通行以前的文献形式1、甲骨文文献2、金石文献3、简牍文献4、缣帛文献5、抄本文献二、印刷文献形式1、雕版印刷的方法2、册页制度的发展3、书籍的几种演变形式考核要求:能够了解各种文献的特征,系统掌握文献发展的各个时期及步骤。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献的类别教学要点:通过系统介绍历史文献的类别、各类文献的编纂体例,揭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献内容。

教学时数:共用6周12课时讲授。

教学内容:一、经、史、子、集四部典籍文献二、类书、丛书文献三、佛教、道教文献考核要求:了解四部最基本文献,知道这些书的作者、内容、版本流传情况、学术价值、如何利用它们研究历史。

第三章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知识教学要点:总结和概述历史文献整理的方法和经验,为当代的古籍整理和文献工作服务。

它包括对传统文献目录、版本、校勘、考据、辨伪、辑佚、注释等各学科知识和经验的条理和运用。

教学时数:共用四周8课时。

教学内容:一、古代对图书目录整理二、古代版本学概况三、古籍校勘知识四、考据、辨伪、辑佚考核要求:大致了解整理历史文献所应具备的知识、古代对图书目录的整理情况、校勘四法的内容及运用。

文献学讲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适用)

文献学讲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适用)

《文献学》讲义(《版本目录学》讲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适用)第一编文献与文献学一、引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献记载、传承的。

中国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就已迈入文明历史的长河,二千年前的中国已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数千年来,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在各自的(常常是相互联系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中国的古典文献毫不为过。

是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文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头。

如何对待它,曾有过激烈的思想论争,尤其是20世纪以来。

这类论争中,有运动性(型)的,有学术性的。

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在正常的社会环境里,这类论争所产生的效果只会是愈来愈明晰的共识,即作为有责任的专家、专业知识分子、青年学子,应在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当下,域外文化强势,霸权政治笼罩世界。

在中国韬光养晦,于国际上各种敏感问题多处于守势的境况下,更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必要。

因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熏陶足以陶治个人性情、加深爱国主义感情、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

就学问、学术本身而言,在此方面下功夫,对中国学风、中国气派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且对中国繁荣富强梦之实现也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何以言?乃因一个富强繁荣之国体既要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也须有丰腴(丰腴:多而好)的精神文明。

惟其如此,国家才会和谐、平稳,才会令世界(人们)敬重、羡慕、向往之。

莘莘学子,背负家庭乃至家族之嘱托,来此求学,以为将来获取好职业而打基础,作预备。

试问:有几成学子能理性地领悟大学阶段的学习真谛?恕我直言,至少是八——九成的学子从报考大学始就冀望用所谓的“热门专业”、“时髦专业”(知识)武装(装潢)自己,而对民族的、传统的经典知识、学问、学术几乎无暇顾及。

人文思想性、知识性(理论性)强的学科(已经)遭受冷落,几乎被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所谓的懂教育的各级行政官员以及某些自诩为懂行的高校领导)武断地、不加斟酌地当成“多余的知识”、“无用的知识”,颇不以为然。

古典文献学-文献学理论与方法论 教学大纲

古典文献学-文献学理论与方法论 教学大纲

古籍所 A古典文献学专业(B历史文献学专业)《文献学理论与方法论》课程大纲(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Documentation)一、课程目标文献学领域目前具有三个空白点,依次为文献学史、理论问题、方法论的总结与概括。

文献学研习之精要在于,能够将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的填补、充实这三个空白点,这是文献研究的重点亦是难点。

本课程目的在于在恪守文献的基础上,明晰文献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与方法理论,最大程度地挖掘学术研究者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对文献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有所把握,从而能够在治学过程中避免误区,按照正确的方向和脉进行探索。

在讲授过程中,做到文献方法讲授与理论讲解相结合,力争实现如下目标:1. 通过对要点的讲授,引导学生熟悉文献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论,拓展思维,确定正确的思维走向。

2. 教授学生在文献研究过程中的选题与资料搜集,从而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文献研究方法。

3. 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文献与历史观念的基础上进行论文创作。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4个模块,含7个专题。

模块一(专题1)为“绪论”,模块二(专题2)为“选题类型及设计依据”,模块三(专题4、5、6)为“资料的搜集整理及运用”,模块四(专题7)为“经典文献探讨”。

课程共60课时,其中下述10个专题拟用50课时,绪论和结论共用4课时,阶段研讨共用4课时,其余2课时用作机动(如个别专题超时所用、法定假日等)、辅导与答疑及考试与课程论文指导等。

专题1:绪论1.讲授要点(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2)学术研究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3)学术研究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2. 参考文献(1)郭英德、于雪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研究》,三联书店专题2:古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讲授要点(1)古文献学的研究对象(2)古文献学的研究目的(3)文献学的三种形态2. 参考文献(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文献学 教学大纲

文献学  教学大纲

文献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70132Z10课程名称(中/英文):文献学/ Bibli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要》,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陶敏:《中国古典文献学》,岳麓书社2014年。

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是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进一步延伸,也是继续深入学习研究汉语言文字学和古代文学、全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必备基础课程和重要工具。

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汉语史、中国语言学史等课程相辅相成,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深入学习研究古代语言、文学和文化必须具备的文献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参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阐述本课程所承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古文献的载体、体裁、体例及体式以及目录、版本、校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学会整理古典文献的基本方法,能熟料地检索、查寻和处理文献资料,更好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史等的学习与研究服务。

3.学习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笔试等形式,将作业测评、论文、期末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类型的全过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32时)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32时)

中国古典文献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2,周学时2,学分数2。

主要讲授内容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概念、文献的形态、分类、流布、藏佚、目录、版本、校勘、文献利用相关专题。

二、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相关专业学习和研究打好文献学基础。

三、主要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以文献调研为辅。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教学时数3)一、“文献”原始及其含义“文”“献”文献定义文献与文化二、中国古代文献的数量与质量三、文献学及其本质文献学即类求书,因书究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范围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方法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文献?什么是中国古典文献学?2、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意义何在?第二章文献的载体形态与装潢样式(教学时数3) 一、文献的形态甲骨青铜石刻竹木缣帛纸张二、纸质文献的装潢样式方式纸的发明印刷术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古籍的装帧版式▲复习思考题1、中国古典文献主要有哪些形态?2、中国古典文献有哪些书写方式?3、了解纸质文献的装潢样式。

第三章文献的产生、流布与藏佚(教学时数5) 一、文献的产生方式著作编述抄纂二、文献的撰著体例书名篇题署名三、文献的流布讲唱镌刻抄写印刷四、历代官府藏书与散佚收藏概况兵燹水火中的散佚五、历代私家藏书著名藏书家文人藏书的意义六、文献聚散与文化传承先秦文献的形成与传播汉代学术六朝文献藏佚与文化▲复习思考题1、文献的著作、编述、抄纂之区别何在?各举3部文献为例。

1、古代君王在文献流布与藏佚中体现了怎样的角色?2、秦始皇焚书对汉代学术有什么影响?第四章文献目录学(教学时数8)一、目录与目录学目录的产生目录的著录目录学定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二、文献目录的分类沿革四分法的逐步确立四分法确立后的内部调整目录分类与文化学术的发展三、文献目录的著录事项书名篇卷版本真伪存佚提要大小序撰人四、文献目录的类型综合目录:公藏目录私藏目录史志目录联合目录专门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目录学的关键在辨章学术和考镜源流?2、目录提要一般包括哪些内容?3、“楚辞”文献在目录学中有何特殊性?4、选择一个时段,分析文学发展演变与目录学的关系。

大学文献学教案

大学文献学教案

大学文献学教案教案课程名称:文献学任课教师:XXX授课对象:XXX专业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了解文献学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现状2.熟悉文献的分类方式3.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及工具4.培养学生文献分析、评价和撰写论文的能力5.引导学生探索文献基础对学科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章:文献学的概述1.文献学的定义2.文献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3.文献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第二章:文献的分类1.文献的种类和分类方法2.主要文献类型的特点和应用3.文献分类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第三章:文献检索1.文献检索的意义2.文献检索的方法和工具3.如何使用科学文献数据库和检索工具第四章:文献分析、评价与应用1.文献分析的方法及技巧2.文献评价的标准与方法3.将文献应用到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中第五章:文献与学科的发展1.文献对学科的发展与演变的影响2.学科的发展与文献的演变的关系3.文献的应用对未来学术研究的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文献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材:主教材:《文献学》辅助材料: 1. 《文献检索与利用》2. 《文献学导论》3. 《科学出版与信息资源开发》考核方式:1.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以及出勤情况占20%;2.个人作业与文献分析报告占40%;3.期末论文撰写及答辩占40%。

课程安排:第一周:文献学的概述第二周:文献的分类第三周:文献检索第四周:文献分析和评价第五周:文献与学科的发展第六周:补充课堂讨论和答疑第七周:作业检查和文献分析报告第八周:期末论文撰写与答辩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文献学的概念、发展、分类、检索方法及工具等方面有详细的了解;了解如何进行文献分析和评价,并掌握在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应用技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文献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探索文献对学术领域未来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竞争力。

文献学教学大纲

文献学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献学2、课程性质:专业3、周学时/学分:2/2,实训部分,1学分4、授课对象:历史学专业5、使用教材: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修订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9.二、课程简介中国历史文献起源极早,而形成为专门之学则较迟。

以“文献学”为专门学科者,晚近始有所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历史文献学”在部分高等院校历史系开设以来,逐渐列入了历史学科教学体系,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本课程以中国历史文献为对象,考察它的载体形式与文献类别,叙述其历史发展与成果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总结整理利用它的方法与理论。

任务是探讨和阐述历史文献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形成过程、表现形式、流传过程、结集编纂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总结整理历史文献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评介。

教学分四部分进行:一、概论历史文献学的定义,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

二、介绍文献载体形式与文献类别。

三、以重要文献学家、重要历史典籍和重大事项为线索,阐述从先秦两汉到20世纪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史。

四、系统介绍历史文献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知识,了解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传注等若干方法的原理和内容。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学习“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目的是认识文献的演变过程,扩展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利用中国历史文献的能力,为从事历史学研究或古籍文献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中国历史文献学”这门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批判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实用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历史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文献整理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注:此计划,可视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变动。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笔试与其中作业、实训成绩相结合2、成绩评定办法:实训成绩10%,期中作业20%,期末考试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10195课程名称:文献学学时/学分:36/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

2.课程任务:文献学包括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也是掌握现代编辑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知识,通过开设文献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重点讲授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籍的编纂体例、目录、分类、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典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同时,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导论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献”的由来,知晓“文献”古今含义的异同。

理解“征文考献”的作用和意义。

知道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

了解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1)“文献”的含义。

(2)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

(3)古典文献学发展的历史概况。

3.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古典文献的起源与性质;古典文献学的现代意义。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献”与“古典文献学”一、“文献”概念的起源、定义及其内涵的古今变化二、“古典文献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向第二节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一、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范围二、古典文献学的其他内容三、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古典文献载体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典文献的载体发展历史,理解各种载体的价值和意义。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甲骨文的时代及其文献价值。

(2)金石文字的历史与“金石学”的主要成果。

(3)竹木简牍及出土主要简牍文献。

(4)当代电子文献的时代特色。

3.教学重点和难点甲骨、金石、简牍等出土文献的代表性著述。

4.教学内容第一节甲骨与金石一、甲骨与甲骨学二、金石与金石学第二节简牍一、简牍二、代表性简牍第三节帛与纸一、帛书与纸张二、帛书代表作第四节缩微文献一、缩微文献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第五节电子文献一、电子文献二、电子文献的时代特色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类型1.教学基本要求认识掌握古典文献的主要类型及其性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总集的性质、分类与发展史。

(2)别集的性质、命名、编纂体例与文献价值。

(3)单行文献与别集的区分及其分类。

(4)丛书的种类、发展与文献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古典文献主要类型的区别及其性质。

4.教学内容第一节总集与别集一、总集与别集的概念二、总集与别集的分类三、电子版总集与别集四、历代总集与别集举要第二节类书与丛书一、类书与丛书的概念二、电子版类书与丛书三、历代类书与丛书举要第三节方志、家谱一、方志、家谱的概念二、电子版方志、家谱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目录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目录学的悠久历史与主要成就,了解古典目录的分类与沿革。

认识掌握目录学是治学的重要门径及如何利用目录学著作。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中国古典文献目录学的历史发展与主要成果。

(2)古典目录的分类及其利用。

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目录学著作为学习和研究服务。

4.教学内容第一节目录与目录学一、目录与目录学的定义二、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的区别三、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历史与主要目录学著述第二节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一、古代书名的特征二、叙录的源起与体例特点三、类序的种类与学术意义第三节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一、“六分法”与“七分法”的基本情况二、“四分法”的演变历史三、经史子集四部划分文献的概况四、其他分类法第四节古代目录书的类别一、中国古代国家图书目录概况二、史志目录的主要著作三、私家目录的历史与重要成果四、丛书目录及其成果五、其他目录著作第五节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一、对了解历代文献状况与学术盛衰的意义二、对把握学术流变的意义三、对学习、研究和整理古典文献的意义第四章古典文献的版本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籍版本的源流与版本的重要性,认识古籍版本的类别与纸书的不同装帧样式,初步掌握版本鉴别与选择的相关知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中国古籍版本的类别与纸书样式。

(2)古籍版本鉴别与选择。

古籍版本鉴别与选择。

4.教学内容第一节版本的源流及名称一、版本的定义与现代版本的概念二、了解版本的重要性第二节版本的类别一、写本的性质与种类二、刻本的历史与分类三、善本的定义与范围第三节纸书的装式一、卷轴装的特点与优劣二、旋风装的特点与优劣三、梵夹装的特点与优劣四、经折装的特点与优劣五、蝴蝶装的特点与优劣六、包背装的特点与优劣七、线装成为装帧主流及其原因第四节版本的鉴别与选择一、如何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二、如何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三、如何依据前人成果进行鉴别第五章古典文献的校勘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原因及错误类型,掌握校勘的几种基本方法。

认识校勘成果的不同处理形式。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中国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主要类型。

(2)古典文献校勘的主要方法与处理形式。

3.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灵活掌握中国古典文献校勘的不同方法。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一、“讹”及讹误的原因二、“脱”及脱文的类型三、“衍”及衍文的类型四、“倒”及倒文的类型第二节校勘的资料一、依据本书的异本进行校勘及异本的种类二、利用他书的引文进行校勘三、利用其他文献资料进行校勘第三节校勘的主要方法一、对校法及其优劣二、本校法及其优劣三、他校法及其优劣四、理校法及其优劣五、综合考辨法在校勘中的运用六、校勘记的撰写方法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一、定本与定本附校勘记二、底本附校勘记三、单行校勘记和与注释混合之校勘记四、笔记载录之校勘记第六章古典文献的辨伪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中的伪书及其产生原因,了解辨伪的意义并初步掌握辨伪的方法。

认识历代伪书存在的价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伪书及中国古典文献中伪书产生的原因。

(2)辨伪的意义及基本方法。

(3)历代伪书存在的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辨伪的基本方法4.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典文献中的伪书一、伪书概念的界定与伪书的基本种类二、伪书产生的几种主要原因第二节古典文献的辨伪一、辨伪的含义与辨伪的重要意义二、辨伪的基本方法第三节辨伪活动的历史一、早期(唐前)辨伪工作的主要成就二、唐宋辨伪的主要成果三、明清辨伪工作成熟的标志四、现代辨伪的主要特征第四节伪书存在的价值一、保存古代佚书的价值二、保存古代神话资料三、保存古代文化制度四、保存古代学术思想五、保存古代自然科学六、保存古代语言资料第七章古典文献的辑佚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散佚的主要原因,了解有关辑佚的基本问题。

掌握辑佚的基本方法。

了解历代辑佚的主要成果。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中国古典文献辑佚的基本问题。

(2)古典文献辑佚的基本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典文献辑佚的基本方法。

4.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典文献的亡佚一、历代文献散佚的基本状况二、散佚文献的主要类别三、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第二节辑佚的基本问题一、辑佚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二、辑佚工作的基本程序三、影响辑佚工作的主要因素第三节辑佚的基本方法一、亡佚文献的认定原则与查找途径二、亡佚文献搜辑的基本方法三、辑佚的主要文献资源四、辑本文献的主要整理方式第四节历代辑佚工作概述一、关于辑佚起源的总结二、宋元明辑佚工作的重要成果三、清代辑佚工作的繁荣与主要成就四、现当代辑佚成果举要第八章古典文献的检索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纸质文献的基本检索方法与途径。

认识掌握现代电子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的基本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传统纸质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2)电子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古籍电子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

4.教学内容第一节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方法与途径一、书目检索二、人名检索三、地名检索四、字词句检索第二节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利用一、主要光盘数据库二、主要网络数据库三、古籍电子文献检索与利用第九章古典文献学学科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古典文献的学科进展。

通过古文献学家的古文献实践展示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领域,鼓励学生献身古籍整理事业。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古典文献的学科建设情况。

(2)古文献学家的筚路蓝缕之功。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古典文献的学科及研究方向。

4.教学内容第一节本科生教育一、魏建功的开拓之功二、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第二节研究生培养一、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三、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三节古文献学家一、现代图书馆学的创始人——王重民二、英年早逝著名目录学家——姚名达三、40年如一日印刷史专家——张秀民四、大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潘树广五、主用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中国古典文献学》主编:张三夕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

(二)参考书:1.《中国古典文献学》主编:吴枫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时间:2005年。

2.《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主编:徐有富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3.《中国文献学》主编:张舜徽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

执笔:毛建军审核:马建华左攀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