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及其研究现状,为国内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信用贷款;个人信用评估;发展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贷款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贷款机构竞争加剧,贷款形式层出不穷。个人贷款业务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体现,也是我国经济领域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与必然结果。然而,在过去十多年中,由于个人资信评估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相对于金融机构个人贷款领域的其他主要业务而言,个人信用贷款的业务发展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进入2010年,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转变,个人信贷再次成为国内各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进一步强调了拉动内需的重要性,而拉动内需的重要步骤之一正是发展个人信贷。为了积极鼓励个人消费,国家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商业金融机构不断增多,面向个人的各种信用贷款政策逐步推出。
其次,受到近来国内房价调控不断加强的影响,原本作为主要个人贷款业务的房贷业务正处于萎缩阶段,持续增长受到限制。因此,金融机构开始把目光重新放在个人信贷业务,以求进一步挖掘生活消费需求所带来的贷款业务,从而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
最后,从2008年下半年起,由于外资商业银行带着新的金融产品首先进入个人信用贷款市场,该业务领域的竞争突然加剧,国内商业银行随后纷纷推出相应的个人信贷产品以争夺市场。个人信贷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首次与外资商业银行正面竞争的一个领域。
二、国内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个人信贷业务现状分析
在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中,中国建设银行开展个人信贷业务最早,本文以其为例研究国内个人信贷业务。
在商业化改革之前,中国建设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品种主要是以储蓄为主的个人负债业务。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个人资产和中间业务开始起步,特别是个人消费信贷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兴起,贷款品种不断丰富,从住房、装修、旅游、汽车、助业、助学、耐用消费品到不指定用途的循环额度贷款等,基本覆盖了居民几乎所有的生产和生活性消费项目,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因此保持了年均31%的增幅。
建设银行的贷款对象划分为生产经营性消费者和生活性消费者。从银行经营的角度出发,生活性消费者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客户群体,数量众多,银行根据消费者消费类别提供的贷款品种也最多。而生产经营性消费者如个体工商户、中小民营企业主,由于其在存款、贷款、理财、支付结算等方面具有比一般生活性消费者更高的价值创造和利润贡献能力,因此也是银行极力争取的对象。因此,
支持生产经营性消费的个人消费信贷品种成为建设银行拓展客户最重要的资源和手段,上升势头迅猛。到2006年末,建设银行以支持生产经营性消费为主的个人额度贷款和助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比例达到40%。
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1)作为一项新业务,个人消费信贷在发展初期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个人消费信贷被视为拓展优质客户最有效的手段而得到重点扶持。
(3)在与受政策约束更多和不良贷款历史包袱更重的公司类贷款比较中,建设银行总行对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前景和资产质量寄予了更高期望,并在国外经验的示范下,将个人消费信贷视为低风险业务。
建设银行较早确定的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分配系数是2%,2005年又进一步下调到1.5%,而公司贷款中的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则高达9%。另外,从2003年以前的情况看,个人消费信贷平均违约率低于公司贷款13个百分点。因此,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得到了全行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
(二)国内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启示
从总体来看,目前国内个人信贷研究正朝着国际研究前沿方向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已开始注重一定的规范性,在理论推导、数据分
析、方法选择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技术路线。在研究内容上着重引入国外先进的个人资信评估方法和风险管理方法,同时也注意各种方法的实用性研究,充分结合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对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在西方发达国家,整个社会的个人信用制度已经规范化和法制化。银行和政府凭借发达的网络资源和高效的服务效率,可以随时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弱化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国内的个人征信系统还不尽完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加快完善全国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和银行内部客户信息系统,尽快实现个人信用信息的高效率传递,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的不对称,同时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从而有利于个人信贷业务健康而快速地发展。
2.合理的资信评估指标是个人信贷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社会情况更为复杂多变,完全套用成熟的资信评估指标不甚合理。事实上,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资信评估指标都是千差万别的,构建过程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要借鉴成熟的指标体系反映的共性,又要考虑特定条件下不可忽略的特性。具体来说,个人资信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借款人的自然特征、职业特征以及与信用关系特征,但是当前我国社会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也不可忽视。
3.科学的资信评估方法是个人信贷业务审批的关键手段
尽管国内的相关研究逐渐向国际研究前沿靠拢,在理论研究的各个层面都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技术路线,但仍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相对于国外,国内尚未形成权威公开的个人信贷数据集,因此目前的研究基本还是基于国外有限公开的数据集,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故而需要尽快建立真实、客观、完备的国内数据集。同时,当前在对前沿方法的研究上不够深入,基本仅仅是简单地套用国外成熟的方法,而实际应用非常需要实质性的创新。
三、政策建议
近年来,为推动个人信贷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我国正在加快制定落实相关的政策方针和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2009年10月12日,为推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再登新台阶,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隔不久的2010年2月12日,在综合借鉴和吸纳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银监会发布《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在保护个人贷款权利的同时,进一步防范个人贷款的风险。然而,对比国外的发展状况,我国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协力合作。
在监管部门方面,首先要加快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已逾一年,正式法规却仍未出台。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一项法律法规为个人征信业务活动提供直接依据,这致使征集机构在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披露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