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_陈玉福

合集下载

空心村治理方案

空心村治理方案

空心村治理方案第1篇空心村治理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空心村现象。

空心村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对农村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现就空心村治理提出以下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 优化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治理措施(一)土地整治1. 对空心村范围内的闲置土地进行调查摸底,明确土地权属,为土地整治提供依据。

2. 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土地整治方案,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对整治后的土地进行确权登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二)生态环境改善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2.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 实施绿化工程,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三)产业发展1.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

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四)社会管理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务管理水平。

2.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实施步骤1. 组织专家团队,对空心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基本情况。

2. 制定空心村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措施、责任主体和时间表。

3. 报请上级政府审批,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4. 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5. 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 完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空心村治理提供政策支持。

3.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4.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于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

关于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

关于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村庄开始出现空心化现象,即年轻人逐渐迁往城市,老年人留守村庄,产业、服务等资源严重匮乏,导致村庄经济衰退、社会发展滞缓。

为此,国家出台了“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综合治理,重塑村庄发展活力,实现村庄振兴。

本文将从整治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该方案进行详述。

一、整治目标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重塑空心村振兴发展轮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农村社区。

主要包括:(1)提升村庄基础功能。

通过修建公共设施、改善道路交通、完善服务配套等手段,提高村庄的基础设施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村庄生态环境。

(2)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扶持当地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创业等方式,振兴村庄经济,提高居民收入。

(3)发挥文化价值。

通过保护村庄文物古迹、弘扬民俗文化等方式,重塑村庄文化氛围,提升游客体验度。

(4)增加社区活力。

通过促进社区文化活动、拓展社会服务等方式,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感,营造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

二、基本原则(1)分类施策。

因村庄情况和特点不同,需采取因地制宜的整治措施,注重分类推进。

(2)全面覆盖。

所有空心村均需参与整治,实现全覆盖。

(3)生态优先。

整治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倡导绿色出行、绿色生活。

(4)市场导向。

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优化等方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实效和经济效益。

(5)强化管理。

村庄管理和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强化社会治理、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三、重点任务(1)综合整治。

加强村庄环境整治,特别是在垃圾分类、治安等方面加大力度。

(2)产业振兴。

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居民收入。

(3)公共服务完善。

修建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提高村庄公共服务水平。

(4)文化传承。

继承和弘扬村庄的传统文化,保护村庄文物古迹,构建村庄文化品牌。

(5)社区活动拓展。

2023年最新的关于农村空心村治理方案

2023年最新的关于农村空心村治理方案

2023年最新的关于农村空心村治理方案第1篇: 农村空心村治理方案为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全县空心村整治工作实现新的突破,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积极开展空心村整治,既可以有效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经济发展用地指标不足问题,又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宅基地使用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宅基地依法依规管理,提高整治村的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文明、美丽新村。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引导、理事会主导、群众主体、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原则。

要注重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动、资金扶持等方法措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积极支持并自觉投身参与空心村整治活动。

各乡镇要立足实际,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增强整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在空心村整治项目申报前,要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协调处理各方利益,着力消除工作阻力。

列入整治计划的空心村均要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空心村整治理事会,从各项政策的制定到具体工作的开展都由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规范操作程序,全程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注重发挥在外成功人士及在外务工同乡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空心村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坚持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各乡镇要按照抓点带面、示范引导、逐步实施、统筹推进的方法,先摸清辖区内现有村庄和农村居民点的区位、规模、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情况,然后选择村组干部工作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庄建立空心村整治示范点,合理确定数量、布局和规模,聚集力量,整合要素,先行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逐步实施,全面推开。

(三)坚持集中整治与分散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各乡镇要统筹规划、科学实施,对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空心村,由乡镇政府采取集中整治的方式组织实施。

对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的空心村,由乡镇政府采取分散整治的方式,组织村组进行整治。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空心村是指村庄主体发展区空置,资源辐射能力减弱,村庄功能失衡,形成村庄实体空心化现象的村庄。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村人口外流、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会探讨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以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的措施。

一、空心村形成的原因1. 农村人口外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移居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

农村人口外流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也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空心化。

2.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地区的产业大部分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产业支撑。

由于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的限制,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不够多样化,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不足,农村地区的空心化问题逐渐凸显。

3.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匮乏,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不足。

这使得农村地区缺乏吸引力,没有吸引力的农村地区不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的空心化。

二、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1. 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外流的问题,需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政府可以通过改善城市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扩大城市就业岗位等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减缓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速度。

2. 支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了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支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多样化的产业。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农村企业改造升级,拓宽产业发展范围,提升农村产业的竞争力。

4. 推动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利用为了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需要推动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利用。

空心村治理方案

空心村治理方案

空心村治理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即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村庄几乎变成了空荡荡的“鬼村”。

这种情况既损害了农村发展,也影响到了农民群众的生活。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空心村治理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I. 概述空心村治理方案旨在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空心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该方案将通过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素质等多方面措施来实现。

II. 整合资源1. 土地整治通过对空心村土地的利用规划和统筹管理,使之恢复生机。

包括清理废弃房屋、整理农田、改善道路交通等,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和形象。

2. 资金整合利用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和农民自筹资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带动农村经济增长。

III. 发展产业1. 农村合作社建设鼓励农民组建农村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模式,提升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2. 乡村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农村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景区等,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观光、度假,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IV. 改善基础设施1. 交通建设加大农村公路、水路和电力网络建设力度。

确保村庄和城市之间的畅通交通,提升农民出行和物流条件。

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获得感。

修建农村医疗中心、学校、图书馆及文化娱乐场所等设施,满足农民基本需求。

V. 提升农民素质1. 人才培养鼓励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

开展农民培训计划,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知识,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 环境教育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增强农民环境意识。

组织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倡导垃圾分类、水资源节约等环保行为,共建美丽乡村。

VI. 财政支持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空心村治理工作的推进。

空心村乡村振兴反面案例

空心村乡村振兴反面案例

空心村乡村振兴反面案例一、空心村现象简介空心村是指农村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导致村庄人口流失,留下老年人和儿童,土地闲置,产业发展停滞的现象。

具体来说,这种现象表现为村庄人口结构失衡,住宅空置率高,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而提出的重要战略。

其目标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然而,空心村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因此,治理空心村成为了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反面案例分析以某省的一个典型空心村为例,该村庄人口流失严重,土地闲置率高达80%,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同时,由于缺乏规划和有效管理,村庄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严重缺失。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村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途径,同时基层组织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

四、整改措施与建议针对以上反面案例分析,提出以下整改措施与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多元化的产业项目,如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手工艺等,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2. 激活农村内生动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鼓励农民创业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土地流转、宅基地复垦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4.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村庄文化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五、实践探索与启示在治理空心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有: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的华西村和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桑洲镇的南岭村。

这两个村庄的成功经验是:1. 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华西村和南岭村在治理空心村时,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2.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两个村庄在治理过程中,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参与决策和建设过程,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内容的探究

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内容的探究
其四,最终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土地利用控制机制,为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协调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对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体系的分析
要想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这一根本目的,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之后,发现需要将具体的规划方案平均分为几个层次,尽可能做到“三个层次、九个规划”,这里所讲的“三个规划”指的就是要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体系分析主要三个层次,分别为专项规划层次、总体规划层次以及控制行规划层次这三类。而其中的“九个规划”则指的是村庄体系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体规划以及土地利总体规划方案等,这几个规划方案需要实现有机的统一和结合,促使最终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体系更具严肃性和完整性[2]。
其三,对每一个村庄的具体功能进行区分。
其四,对每一级别的居民点的通行道路予以综合和归纳,最终实现科学的配置和规划[4]。
(三)对于交通规划的内容分析
其一,要参照村庄体系规划的内容,对每一级别居民点的通行道路予以合理的配置。
其二,在对国家省市县级别的交通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区域范围内的交通项目进行规划,落实过境公路项目。
其三,根据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实际发展需求,要对田间道的关键道路予以科学配置。
(四)对于水利规划的内容分析
其一,参照产业化和农业规模化的实际发展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规划。
其二,要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县的水利规划方案,使最终的水利工程项目的落实更具发展前景。
其三,还需要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亦或是实际生活的需求,对国家省市县水利规划项目进行系统的配置和管理。
三、对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分析
(一)对于总体规划的分析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内容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这一规划体系简而言之就是指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在实施上级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参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进而确定最终的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笔者基于此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

“空心村”现象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某县为例

“空心村”现象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某县为例

中图分类号: F 3 2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1 2 - 1 2 8 — 0 2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城 市化得 到空 前发展 ,然而农村发展 与建设却 处于相 对停滞 的状 态 , 随着农业机械 化发展 , 农 村 出现 了大 量 的 剩 余 劳动 力 , 大批 农 民 工 涌 向城 市 。 致 使 农 村 人 口不 断外 流 。对 于那些在 城市发展较好 的人而 言 ,一部 分会 选择 长期 留在城 市 , 购置房屋 ; 另一 部分返 乡人 员由于交通方便等原 因则较 多倾 向于在村庄外 围建房。因此 , 人 口的 不断外流以及房屋 外建等导致许 多农村 在村 中心 出现 了空心化现 象。 空 心村 现状 分 析
2 3 7份 , 回收有 效 问卷 2 0 0份 , 有 效 回收
率为 8 4 . 4 %。 通 过 对 调 查 问卷 的 相 关 信 息 进行统计 、分析 ,得到如 下相 关具 体情 况: ( 1 ) 大部 分居 民对 于“ 空心村 ” 具 体表 现有所 了解。 大约 7 0 %的村 民对 于 阐述
● 农村经济
《 经济 ̄ 2 0 1 3 年第 1 2 期
赵 庆 双 按 照导 致 房 屋 闲置 的 主 要 原 因把 空心村分 为两类 : 一 类是人去房 空 , 即户 主 因求学、 入伍 、 进城务工或 经商, 在 城镇 购房定居 , 使原有农 村房屋 闲置 ; 二 是住 新 留旧 , 即户主移居 新房 , 使 村 内老 屋 闲 置。 陈玉福 , 刘彦 随 , 孙 虎等人根据 空心 村 成 因 与 演 变 规 律 ,把 空 心 村 分 为 了城 镇化 引导型、 中心村整合型 、 村 内集 约 型 三种 类型 ,并且具体 阐述 了每种 类型 的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空心化”治理分析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空心化”治理分析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空心化”治理分析作者:刘菁华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34期摘要:农村“空心化”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要求农村“空心化”治理采取新的手段和思路,這对农村的发展来说不仅是一种新的机遇,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文章在介绍农村“空心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目前农村“空心化”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探索农村“空心化”的治理措施和策略,以推进乡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空心化”;发展策略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据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促进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和首要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世纪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工作。

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心化”成为农村综合体进步的巨大障碍,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备受忽视、农村发展动力不足等是造成农村发展“空心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稳步渐进式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逐个弥补乡村改革中的问题,寻求乡村振兴的策略和手段是农村改革基层实施者和相关主体要慎重考虑的焦点问题。

二、农村“空心化”的内涵农村“空心化”作为一种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负面现象,一般是指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逐步流向城市,造成农村在人口结构上呈现老龄化和幼龄化结构的一种不合理人口分布现象。

农村“空心化”表面是人口学中一种不合理分布,但由农村“空心化”造成了的许多经济和社会管理问题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如农村“空心化”产生的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和“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一直是我国多个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

农村是一个包含自然、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关于农村“空心化”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切入,社会学主要关注农村人口和资源管理上“空心化”的缓解,经济学则将农村“空心化”作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前因变量探究如何“去空心化”。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空心村是指在农村地区中,由于人口外流和资源匮乏等原因,导致村庄的人口锐减、房屋空置、土地荒芜的现象。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外流、农村土地资源流失、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有效解决空心村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包括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新型农村建设、产业振兴等方面的举措。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1. 人口外流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

人口外流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锐减,农村村庄渐渐成为空心村。

2. 土地资源流失农村土地资源流失是空心村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土地的不断流失,导致一些农村地区无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导致空心村的形成。

3. 收入来源单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以农田种植或者从事传统手工业为主。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一些农村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导致产业无法有效升级,农民收入难以增长,而无法留住人口,进而形成空心村。

4. 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包括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条件不足,使得居民生活条件较差,无法留住人口。

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1. 积极开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为了有效整治农村空心化问题,可以采取积极开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包括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疏解农村人口、发展农村产业等措施,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

2. 实施新型农村建设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可以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建设,包括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得农村地区更具吸引力,有利于留住人口。

3.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是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吸引力。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利于丰富当地的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引入资金,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地区的综合整治提供新的动力。

加快“空心村”改造模式,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

加快“空心村”改造模式,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

加快“空心村”改造模式,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庄面貌普遍发生变化,但部分村庄管理薄弱、整体发展缺乏活力、村庄中心空荡、外围建设无序蔓延,这种现象称之为空心村。

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由此引发的土地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村庄改造的类型与特征当前单县农村“空心村”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人去楼空型。

即农户进行异地搬迁,在别处购房落实住宅,不再回来居住而出现房屋闲置的现象。

第二种是外形内旧型。

即农户在村庄四周建起新房,陆续移居新房后而出现村中心老屋闲置的现象。

这种类型大多分布在经济较好的平原地区,由于土地升值和农户手头有钱,掀起了建新房热,正常申请建房或违章抢建,村庄规模急速向外扩张,农户逐步乔迁新居,村内老屋闲置无人居住,形成了“空心”,村外都是新房,村内到处是破旧房屋。

其特征表现为,①村庄用地布局分散,内部废弃宅基、空地较多,土地浪费现象严重;②村庄中心建筑破败,密度低,人口少;③村庄周围建筑质量较好,多为新建住宅;④缺乏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差,道路窄,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二、“空心村”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集体土地流转不畅。

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的土地大多分到千家万户,村里很少留有机动地,由于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五经济能力从农户手中有偿收回村内闲置的集体土地,即使通过宅基地整理项目复垦还是由原农户占有使用,农户间自发流转要全靠个人关系好坏与经济补偿多少,承包田、自留地、空闲地等流转明显受制约,农户个人是难以相互调剂;老宅基流转再复杂,回收方式无法参照、补偿金额没有标准,还可能涉及古建筑保护,拆除后规划重建,使用权流转很难;土地流转不畅是“空心村”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是村庄建设规划滞后。

农村空心村情况及改造的困难分析与对策及建议

农村空心村情况及改造的困难分析与对策及建议

农村空心村情况及改造的困难分析与对策及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呈现出“空心村”的现象,即村庄中建筑物空置率上升,人口外流,农田荒芜等问题突出。

这一现象不仅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滞缓,也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农村空心村现象带来的困难,并提出改造的对策与建议。

一、农村空心村的主要情况农村空心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外流:受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年轻人普遍选择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外流,村庄中老年人留守,幼儿和儿童规模逐渐减少。

2. 建筑物空置:随着人口的减少,许多农民将自己的房屋闲置,或者将农房出租给外地人。

“空心村”中存在大量空置房屋,影响了村庄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

3. 农田荒芜:农民外出务工后,农田得不到好好耕种,导致土地的荒芜和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

二、农村空心村改造面临的困难农村空心村改造面临以下几个困难:1. 资金问题:改造空心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许多农村财政状况薄弱。

因此,资金问题成为改造的主要困难之一。

2.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道路、供水、电力等设施建设滞后,给改造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3. 村民意愿不一致:在改造空心村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到村民的意愿不一致问题。

一些村民因为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对改造持保守态度,阻碍了改造进程。

三、改造农村空心村的对策与建议为了解决农村空心村现象带来的问题,采取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于农村空心村改造的资金投入,通过政策调整和资金扶持,为改造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可以引入私人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村庄改造。

2.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水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加强村民参与:在改造空心村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促进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武汉市郊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武汉市郊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武汉市郊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付家鹏;马延俊;韩志婷;王宏志【摘要】通过遥感图像数据、实地调研和访谈及农村空心化程度模型构建,对武汉市近郊江夏区龚家铺中心村的空心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自2002 ~2012年,龚家铺中心村住宅面积增加了70%.对2012年龚家铺中心村空心化程度的测算显示:该村空心化程度E达到28.45%,其中人口迁移造成的住宅完全空置率为9.7%,外出打工的季节性移民造成的空心化率达18.75%.该村的空心化原因主要有城乡从业收入差异、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差和村庄空心化带来的负效应等.【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2031-2032,2058)【关键词】龚家铺中心村;农村空心化;空心化程度模型【作者】付家鹏;马延俊;韩志婷;王宏志【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6空心村是在人口、社会、经济、制度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复杂地域空间综合体。

国外农村亦有住宅空置和房屋废弃现象。

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农民数量和农村人口数量普遍减少,农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乡镇周围的农村大量建筑物过剩[1];自90年代中期以来,爱尔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自由放任和住房的财政优惠,导致某些农村和海岸地区涌现了大量长期空置的第二住房(second home)[2]等。

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3]。

在城乡二元体制背景下,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和城市化加速作用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4]。

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并没有与农村人口迁移挂钩[5],出现了大量的“两栖”占地或住宅空置现象[6-7]。

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

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

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村空心村现象日益突出,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空置的房屋和荒废的土地,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并实施空心村整治方案势在必行。

二、整治目标。

1. 激活农村资源,通过整治,将空心村地区的闲置房屋和土地重新利用,激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通过整治,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3. 推动乡村振兴,整治后的空心村地区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三、整治措施。

1. 制定政策支持,建立相关政策法规,支持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开展,包括土地使用、产权置换、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 资源整合利用,整合各类资源,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共同参与空心村整治工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3. 规划设计建设,根据空心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改造闲置房屋、规划土地利用等内容。

4. 宣传引导意识,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引导工作,增强他们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5. 完善配套设施,在整治后,加强对空心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提升空心村地区的生活环境。

四、实施保障。

1. 资金支持,政府应当加大对空心村整治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人力保障,组织专业团队,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宣传引导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确保整治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3. 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五、成效评估。

1. 经济效益,通过整治,空心村地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地区的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整治后的空心村地区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带动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1. 引言1.1 空心村形成的背景空心村是指在农村地区中出现的村庄人口不断减少、房屋空置及农田荒废等现象。

空心村形成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空心村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也是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完善的交通、医疗、教育等设施,使得农村生活条件较差,人们更愿意选择到城市生活。

另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也是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之一。

过度依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导致部分农田荒废,农产品产量下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综上所述,空心村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整治才能有效解决。

1.2 农村土地资源现状一、土地规模小而零散。

伴随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民分片经营土地的习俗,导致农村土地规模逐渐变小且零散化。

这不仅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也增加了农民的耕作成本。

二、土地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农村土地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化。

有些土地肥沃适合种植,而有些土地则因为退化或受污染而无法有效利用。

三、农田资源浪费严重。

农村存在着大量荒废的农田资源,这些土地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处于闲置状态。

同时,一些农田资源被过度开垦或者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资源浪费。

四、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传统的种植业占据着农村土地利用的主要地位,而牧业、林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单一利用方式,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以上是关于农村土地资源现状的概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整治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正文2.1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1.农村人口外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外流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1.空心村的界定与成因分析空心村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1]。

对“空心村”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人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将它定义为:“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盲目扩大,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村庄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是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出现的剪刀差引发的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状况[2]。

”有人从村庄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将它定义为:“空心村是在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闲置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3]。

也有认为“空心村是新住宅向村庄外围和道路两旁发展,村庄内部出现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外实内虚,新边旧心’的空间形态异化现象”[4]。

不论怎样的定义,我们都可以把空心村归为是:(1)村庄的空心化。

农民盲目攀比,大兴土木,划新宅,建新房,在老村之外又聚集成新村,致使旧村、废旧宅基地成为空白带,而新的民宅布局散乱,占地面积过大,宅基规模一年超过一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空心村[5];(2)人口的空心化。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就业,村内剩余的人口多为孤寡老人和留守的妇孺,造成村内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出空心化的状态[6]。

空心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农村居民意识问题。

我国的村庄建设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管理意识薄弱,村庄规划的制订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村民建房呈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6]。

陈旧的思想观念意识影响,土地保护意识淡薄,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作用,风水等意识作用[7]。

农户之间的攀比关系,导致一些刚过温饱线的农民盲目建房[5]。

(2)村内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生活。

旧有聚落固有的缺陷和农民对住房需求的新要求使旧房闲置,向外围建房成为可能。

“空心村”现象成因及整治措施科学分析

“空心村”现象成因及整治措施科学分析

“空心村”现象成因及整治措施科学分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面貌也悄悄发生着转变,“空心村”成为我国农村结构的新形态。

“空心村”现象导致大量农宅空置,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些资源的长期闲置,对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针对该现象,笔者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知识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空心村”整治的途径和方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并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的有关精神对流转的方式和作用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意见。

标签:空心村土地制度改革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

”这就是“空心村”的真实写照。

农村住宅空心化是中国广大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态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建房选址多趋向于交通相对便利的公路干道附近,农村建设用地呈外延密集中心空置的趋势。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但受到户籍制度等方面因素的约束,他们保留了原有的宅基地及住宅。

所以,“空心村”也被定义为“是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限制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

“空心村”现象已经是现当今农村普遍出现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及生活水平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之一。

一、“空心村”的产生原因“空心村”现象形成的背后有其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为寻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表格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并对上述信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原因。

首先,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经济发展的产物。

从全球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历程来看,“空心村”现象是伴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程而产生发展的。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由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商业构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由于利润和劳动边际生产率低,对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吸引力,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能提供给劳动力较为优厚的待遇,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利益的趋势下大量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空心村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摘要:本研究报告对“空心村”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空心村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解决空心村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一、引言自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空心村”现象。

所谓“空心村”,指的是农村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缺失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农村社区。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报告从多个角度展开调查和研究,旨在找到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数据。

通过对广东省县的农村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获取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

三、空心村问题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带来了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空心化。

2.传统农业结构导致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缺失。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使农村社区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空心村问题的影响1.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空心村问题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出,社区凝聚力下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增加。

3.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田废弃和生态环境恶化,增加了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五、空心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新产业、扶持农村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空心村治理典型案例

空心村治理典型案例

空心村治理典型案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空心村治理的那些超有趣的典型案例,就像打开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魔法盒子一样。

有这么个村子啊,以前那叫一个“空”,就像被老鼠掏空了芯儿的奶酪一样。

年轻人都像候鸟似的飞走了,只留下一群老人和空荡荡的房子。

那些房子啊,东倒西歪的,活像一群站不稳的醉汉。

后来呢,来了一群厉害的人,就像是超级英雄降临一样。

他们说要把这个空心村变个样。

他们先从那些破房子入手,那些破房子原本就像满脸皱纹的老太婆,毫无生机。

这些人就像魔法师一样,把一些有特色的老房子改造成了特色民宿。

哇塞,这一下就像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整个村子都开始闪闪发光了。

还有个村子,那地里原本荒得像和尚的脑袋一样。

治理的时候啊,他们请来了一群像小蜜蜂一样勤劳的农业专家。

这些专家把那些荒地当成了画布,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果蔬。

那果蔬长得可好了,就像一群胖娃娃在地里嬉笑打闹。

而且啊,他们还搞了采摘体验,游客们就像发现了宝藏的海盗一样,蜂拥而至。

有的空心村啊,文化都快消失得像被吹散的肥皂泡了。

但是呢,聪明的治理者们就像考古学家挖掘古墓一样,把那些快要失传的民俗文化给挖了出来。

他们组织村民表演传统的节目,那些村民穿上传统服饰,就像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仙人似的。

这表演一搞,村子就像一个大舞台,热闹非凡。

再说说交通,以前有的村子道路窄得像鸡肠子一样。

治理之后呢,那路宽得就像巨龙的身体,汽车在上面跑得欢快极了。

这就像给村子的血管做了一次大疏通,让村子重新充满活力。

有些空心村还把废弃的池塘给利用起来了。

那池塘以前脏得像个大臭水沟,现在呢,治理得清澈见底,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里面还养上了鱼,那些鱼游来游去,仿佛是水中的精灵在嬉戏。

在治理空心村的过程中,村民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以前大家像一盘散沙,现在就像被黏在一起的年糕一样团结。

大家齐心协力,为村子的新面貌贡献力量。

你看啊,这些空心村的治理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法之旅,把原本奄奄一息的村庄变成了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精准扶贫大背景下:“空心村”问题的有效治理——基于农民土地意识的视角

精准扶贫大背景下:“空心村”问题的有效治理——基于农民土地意识的视角

精准扶贫大背景下:“空心村”问题的有效治理——基于农
民土地意识的视角
陈健刚
【期刊名称】《理论观察》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在各级人员落实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贫困村出现了“空心”现象,而贫困人员一般就是居住在这个“空心”之中的中老年人,左邻右舍基本上是废弃的房屋,而青壮年家庭或者比较富裕的家庭分布在村周围宽敞便利的地方.由此,我们认为空心村的有效治理必定会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地落实到位.本文从农民与生俱来的土地意识的视角入手,剖析“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以及整治措施,以期对现实工作有启迪作用.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陈健刚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精准扶贫视角下广西民族地区"空心村"治理对策探究
2.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空心村问题的多维审视及治理对策——基于苏北刘村的个案考察
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空心村问题的多维审视及治理对策——基于苏北刘村的个案考察
4.精准扶贫视
角下大小凉山彝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探析
——基于昭觉县竹核乡温泉村的田野调查5.“农村空心化”视角下基于NGO模式的农村养老问题研究——以河南省S村幸福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4-22; 修订日期:2010-02-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63502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课题 (KSCX-YW-09); 国家科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2008BAJ08B03)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635029;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KSCX-YW-09;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Project, No. 2008BAJ08B03] 作者简介:陈玉福 (1968-), 男, 博士, 副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S110005244M),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地理与农村发 展。E-mail: chenyf@ 通讯作者:刘彦随 (1965-),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乡村发展。E-mail: liuys@
第 65 卷 第 6 期 2010 年 6 月
地 理 学 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Vol.65, No.6 June, 2010
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陈玉福 1, 孙 虎 1, 2, 刘彦随 1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727-735 页
728
地 理 学 报
65 卷
6
整治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各地政府在积极推进空心村整治,涌现出“迁村并点” 、 [17-20] “旧村改造” 、 “城镇社区”等一些典型模式 。但从各地区空心村整治的进展来看,仍存 在急功近利、规划不到位、农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基层干部甚至对空心村整治存在诸多 认识上的误区[21]。本文以位于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的山东省禹城市为例,采用系统分析方 法和农户调查方法,在剖析空心村发展的区域背景、形成原因和调查农民对空心村整治意 愿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的主导模式,推进空心村整治还田,对实 现严格耕地保护、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
3.1 农村空心化状况 从 48 个村的宅基地调查和 401 份农户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村庄用地中可整治挖潜的用 地类型有废弃宅基地、闲置宅基地、低效利用宅基地、街巷用地、村庄空闲地、打谷场、 坑塘与可调整林地。 “一户多宅”现象十分普遍,多于 1 处宅基地户数占总宅基地数量的 41%;空闲房屋和闲置宅基地大量存在,多数村庄内部的老宅基地出现成片闲置。调查表 明,农村房屋以 1980 年以后建的砖瓦房为主,其中 20 世纪 80 年代建的占 30%,90 年代占 45%,2000 年之后的房屋占 15%,80 年代之前的土坯房占 15%。空闲房屋既有陈旧的土坯 房,也有新建的砖瓦房。根据对其中 40 个村庄用地调查,每个村庄平均可挖掘土地潜力 250.2 亩,人均增地 0.84 亩,若整理成耕地,可使村庄人均耕地增加 35%。
摘要:空心村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期出现的一种乡村地域系统退化性演变的结果,造成 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空心 村现状调查、潜力评价和整治模式研究,对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以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禹城市为例,基于 48 个典型村庄、401 份农村空心 化与空心村整治意愿的农户问卷调查,重点开展了空心村整治模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村庄普遍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散,宅基地闲置多,村庄建设规划缺乏,公共服务设 施短缺等问题;农民对空心村整治的意愿强烈,87.0%的农户对推进空心村整治与中心村建设 表示愿意和非常愿意;围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和推动农村空间重构、资源整合、集约用地的 指导思想,将国家战略同农民意愿有机结合,提出了城镇化引领型、中心村整合型和村内集 约型等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关键词:空心村;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农村空间重构;农户意愿;禹城市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 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 13 oC, 年均降水量为 610 mm,土壤类型以潮土和盐化潮土为主。禹城市共辖 11 个乡镇,2008 年 总人口 51.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5.34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120.33 亿元,三 次产业结构为 15.7:50.4:33.9。禹城市土地总面积为 990.7 km2,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建 设 用 地 为 主 。 2008 年 耕 地 面 积 为 50560.8 hm2, 占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51.0% , 林 地 面 积 为 8535.5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8.6% ,各类建设用地面积为 16913.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7.1%;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9900.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0.0%和建设用地面积 的 58.5%。禹城市土地利用具有平原农区的典型特点,在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比例最高, 村庄数量多、布局散、用地规模大。2008 年,禹城市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 280.1 m2。随着 禹城市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以宅基地废弃和村庄土地闲置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空心化问 题日益突出[6],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2.2 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和典型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农村空心化问题和空 心村整治农民意愿分析,研究提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为 0.25 m 分辨 率的正射彩色航空遥感影像,每幅为 2.5 km×2.5 km,图像成像时间为 2008 年 3-6 月。 典型调查村庄是基于航空影像 2.5 km×2.5 km 网格,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首先在每 个乡镇随机选取一个或几个网格,然后在网格内选取若干完整的村庄进行实地调查,在禹 城市共选取了 48 个典型村庄。对照航空影像图对每个村庄宅基地进行逐户调查,并随机 抽取 10~20 户进行问卷调查。农民调查问卷采用随机走访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 构成、家庭收入、土地经营、劳动力就业、空心村整治和新村建设意愿等方面。调研采用 定量化访谈和自由回答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得到有效问卷 401 份。
1
引言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 刻影响[1-5]。随着农村人口非农转移与就业增多,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住房需求不断增 长,在农村建设规划缺失、严格土地管理缺位的情况下,形成了新房建设村外扩张、村内 闲置的农村空心化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6]。因此,统筹城乡土地利用配 置[7-9]、促进乡村空间重构[10]、开展空心村土地整治[11-12],成为中国城乡转型期推进新农村 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乡村聚落空心化现象,探讨了乡村聚落空 心化和典型村庄土地空废化的成因与对策[13-15]。随着乡村聚落空心化的不断扩展,以及对 空心村演进格局与动力机制的深入探讨,学者们对空心村问题的认识逐步由侧重土地废弃 浪费上升为关注乡村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空心村是包括土地、人口、产业、基础设施 等要素在内的乡村地域系统功能退化的一种现象[16]。因此,空心村整治必须从促进城乡要 素有序流动和乡村地域空间优化重构的战略高度,因地制宜、分区推进。在实践中,针对 城镇建设用地不足和农村用地相对低效的情况,国家先后出台有利于促进空心村整治的政 策,如 2004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的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 国 发[2004]28 号) 中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要严格控制 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强化土地节约利用;2008 年 10 月十七届三中全会 《关于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提出要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 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些政策为深入开展空心村
6期
陈玉福 等: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729
农村空心化为居民生产、生活、生态环 总劳动力人口 境带来诸多问题,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主要体 年轻劳动力人口 现在 5 个方面:①空心村的扩大伴随着大量 农用地被侵占,造成土地的浪费和多重占 用;②空心村伴随着精壮劳动力的流失,农 田多为老年劳动力管理,削弱了农村的生产 功能;③空心村带来公用设施配给困难,增 加了配给成本;④空心村缺乏生活垃圾和污 水处理设施,生态环境脏、乱、差,急需修 纯务农 半工半农 外出打工 其他 复;⑤乡村文化日益衰落,原本就很松散的 就业类型 组织机构更加松散,甚至危及血缘宗族关系。 图 1 受调查农户劳动力就业情况 3.2 农民就业转移状况 Fig. 1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surveyed labors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家庭收入中来自非 农就业收入占 53%。主要从事农业的农村劳 总劳动力人口 动 力 占 总 劳 动 力 的 57.3% , 半 工 半 农 占 年轻劳动力人口 17.2%、外出打工占 16.7%,其他就业方式占 8.8% 。在农村年轻劳动力中,纯务农者占 25.8% ,半工半农、外出打工和其他就业占 74.2% (图 1)。 从就业地区来看,在本村就业的农村劳 动力占总劳动力人数的 66.6% ,在本村以外 本村 村外乡内 乡外县内 县外省内 外省 本县以内就业的占 17.6% ,在本县以外的地 就业地区 方就业的占 15.8% 。年轻劳动力中,在本村 图 2 受调查农户劳动力就业地区结构 就业的占 41.7% ,在本村以外本县以内就业 Fig. 2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area of surveyed labors 的 占 28.8% , 在 本 县 以 外 的 地 方 就 业 的 占 29.5% (图 2)。从农民就业来看,非农化转移的趋势明显,尤其是年轻劳动力中有更高比 例离开本村从事非农就业,但由于仍无法享有城市或城镇居民应有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所 以还不能完全脱离农村土地和房屋,成为加剧当前农村空心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空 心村整治必须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相协调,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促使农村 非农转移人口彻底脱离农村,落户城市或城镇。 3.3 空心村整治的农户意愿 3.3.1 农民住房满意度 农民住房满意度将影响农民对空心村整治的支持程度和空心村 整治的操作路径。调查中发现有 23.9% 的农户表示对住房现状不满意, 31.8% 感觉还行, 44.3%的农户表示满意。从调查总体结果来看,农户对自家住房满意度的比例较高,这说 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相应改善。 3.3.2 土地规模经营意愿 从土地经营现状来看,户均耕地规模不大,耕作半径偏小。 根据调查,户均耕种土地 8.7 亩,84%的农户耕地距离村庄在 1 km 以内,15.4%的农户在 1~2 km, 0.6% 的农户在 2~3 km。从土地规模经营意愿来看,有 59.7% 的农户希望租入耕 地,扩大种植规模;有 55.6%的农户希望耕地离居住地的距离在 1 km 以内,22.8%的农户 表示可以接受 1~2 km 的耕作半径,14.1%的农户表示可以接受 2~3 km 的耕作半径,7.5% 的农户表示可以接受大于 3 km 的耕作半径 (图 3)。 农民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对于空心村整治决策具有指导作用。农民普遍具有扩大土地经 营规模的意愿和能力,并且能够接受比现状更大的耕作半径,这些都将有利于推进空心村 的整治和居住的集中化。通过居住集中化,将腾空的宅基地和闲散土地进行整理复垦,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