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观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策略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
- 20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银川能源学院外国语学院/侯智媛【摘要】近年来,各国主流媒体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成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不断引发网友及翻译工作者的关注。
本项目旨在研究涉及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方法,为译者能够更好地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提供参考指导,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输出和传播。
【关键词】中国文化 特色词语 翻译愈来愈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中国不再是“失声的中国”,中国文化的强势,让他们把目光转移到汉语研究上,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友好和融洽,以及国外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又一股“中华热”与“汉语热”。
我们应该把握契机,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与各国人民和民族的交流,使其他民族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从而,促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发展。
从这方面来讲,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无疑是介绍中国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虽然,我国翻译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反映了我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蕴含中国民族特色,其翻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具有“实效性、创造性和不可替换性”等特点。
因此,相对应的英译几乎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鉴,这就需要译者的独创。
同时,由于外译的需要,新词语翻译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由于译文的受众目标,多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读者,因此,信息的反馈比较滞后,难以针对读者的接受度对问题译词进行改译或打磨润色,错译、误译就在所难免。
因此,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理论及其策略研究还有很大的不足,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打磨和探索,用承优和创新的精神去填补空白。
一、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概念及内涵中国文化特色词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特色词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即发源于中国,基于中国特色文化、社会、人文环境等所产生,仅存在于中国的事物、事件等的词汇。
从“土豪”翻译透视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的英译
从“土豪”翻译透视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的英译摘要:当代,中国大量汉语新词随着科技、网络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而产生并快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汉语新词是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土豪”新词的翻译引发了人们对于此类词语的热烈探讨。
本文将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结合汉语新词的不同类别,尝试探讨汉语新词的英译策略。
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旨在为汉语新词英译探索一条更合适的道路,借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繁荣。
关键词:“土豪”翻译汉语新词文化翻译翻译策略一、“土豪”翻译自2013年9月微博上发起“与土豪做朋友”和“为土豪写诗”活动后,“土豪”一词开始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之后在苹果发布香槟金色iphone5s之后,“土豪”一词再度火爆。
那么正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的发问一样,“土豪”这个网络汉语新词,到底该如何翻译呢?众所周知,当前人们所说的“土豪”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土豪”是有所区别的。
那时的“土豪”在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频繁出现,其英译为“local tyrants”,并已经被许多权威词典正式收录。
那么作为新词的“土豪”,翻译起来就必须考虑到词语的来源、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网上比较流行的几组翻译,我们来探讨翻译新词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土豪:网络用语。
指网络上无脑消费的人,也可以引申到其他领域(网络游戏、电子设备、动漫ACG等)。
后在网络游戏中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用于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
有些人把比自己肯花钱的人都称之为“土豪”。
在公众的观念中土豪一般指一些有钱、爱炫富却没有文化品位的人。
因此,对于土豪的几种翻译,我们应该结合新词的文化内涵来予以比较。
newly rich:新富;暴发户。
属于中性的翻译,其中的文化内涵会根据目的语读者对译语不同的观念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对西进运动之后的美国人来说,新富往往指一些勤劳、聪明、积极努力的人,甚至带有褒义色彩。
文化翻译观下的字幕汉英翻译
文化翻译观下的字幕汉英翻译1. 内容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特别是在影视作品、网络视频等多媒体内容中,字幕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传递的桥梁。
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字幕汉英翻译尤为关键。
文化翻译观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文本的语义翻译,更要注重文化因素的传递和解读。
在字幕翻译中,这意味着不仅要准确传达对话内容,还要考虑到文化背景、语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确保目标观众能够准确理解和感知源语言的意图和文化内涵。
文化翻译观对于字幕汉英翻译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语言特点与转换策略:分析汉语和英语的字幕特点,包括语言风格、表达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转换策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文化因素的处理:探讨在字幕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如成语、俗语、传统价值观等,确保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避免误解和歧义。
语境与语境分析:分析字幕翻译的语境特点,包括画面、声音、情感等因素,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确保翻译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目标观众的理解与接受:考虑目标观众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等,确保翻译的易于理解和接受,促进跨文化交流。
文化翻译观下的字幕汉英翻译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
它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还要求其对两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
才能确保字幕翻译的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字幕汉英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字幕汉英翻译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中英两种语言在结构、语法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翻译者在处理原文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文化差异也是影响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些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尤为明显。
文化翻译视角下的外宣翻译——以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的德译为例
按 照文化翻译 的观 点 ,保 留其文化特色 ,译 为 “ 中 国德语 ” 。 该 提法是笔者从 葛传槊先生在 1 9 8 0年首次提 出 “ 中国英语” ( C h i n a E n g l i s h)这一概念转用而来 。为了更好地在外宣 翻译 中保留 中国文化信 息 ,政治文化专有项 的德译 同样可 以采取 英译 界的观点 。以规 范德 语为核心 ,大胆使用 “ 中 国德语 ” , 采 用音译 、译借等 翻译 策略 ,形成具有 中国特色 的词汇 ,从 而更好 地实现对外宣传 的 目的。
一
三 、 中国 特 色 政 治 文 化 专 有 项 的 文 化 翻 译
以下将 以政府 工作报告的德译版为例 , 分析在意识形态 、 惯用法两方 面与 目的语 产生差异的 中国政治文化专有项 的德
译 ,借此体现文化翻译观在外宣翻译 中的导 向作用 。 ( 一 )体现 意识 形态差异的政 治文化 专有项 本 文根据 艾克西拉 对于文化专 有项定义 中 “ 意识形 态” 的提法 , 结合 “ 意识形态”于哲 学认识论 范畴的中性定 义 , 即 : “ 意识形 态” 为观念性活 动总称 , 是一种观念体系与价值体系。 那么不 同民族 的文化差异亦是意识形态差异 的一种表现 。 例: “ 米袋子 ” 、“ 菜篮子 ”
外宣 翻译运用 目的语为语言介质 翻译外 宣材料 ,使源语 国家信 息在 目的语 国家得 到传播 ,从而达到源语 宣传主体 的 意 图。政治文献 的翻译作 为我国外宣 翻译 的客体之一 ,其 中 的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 项是外宣翻译 的难点所 在 。在 当今 各 国文化交流亦更加 频繁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 专有项 中所蕴含 的丰 富文化特征应得到更 多的展示 。本文将 从 文化 翻译观 的视角 出发 ,结合 中国特色政治 文化专有项 的 外宣德 语翻译实例 ,阐释文化翻译观对政治文 化专有项翻译 的重要 指导作用 。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作者:钟璨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7期摘要:中国特色文化在传播之中,对于词汇的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为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方法;策略引言在我国文化不断发展和传播之中,我国的特色词汇在翻译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些词汇的准确翻译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多个方面。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就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了翻译方面的研究。
本文从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和分类进行出发,并对中国特色词汇在翻译过程之中出现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叙述,将翻译过程之中使用到了音译方法、直译方法、直译加注释方法、音译加注释方法以及意译方法进行就全面的介绍,将其中包含的差异进行解释,从而为中国特色词汇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葛传椝最早将“中国英语”概念进行了提出。
他认为不论是传统的旧中国还是新中国,在表达过程之中会将我国传统特有的一些事物进行表达的。
例如,古代的科举考试、翰林院,近代的五四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等等,这些词汇在英语民族之中都不是常用的词汇,这些词汇可以成为“中国英语”。
由于“中国英语”的出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播。
中国英语和其他国家的英语进行比较,例如英国、美国或者是加拿大等等,中国音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表达方式也非常的合理。
很多学者对中国英语有着一定的界定,将中国英语作为规范英语为中心,将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定事物进行充分的表达,不会受到汉语母语的影响,采取音译和语义的方法将中国英语增加到英语交际之中,这就是中国特色词汇。
[1]中国英语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特征,在音位、词汇以及语篇等三个方面进行表达。
葛传椝对中国英语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中国英语和其他国家的英语有着相同的地方,由于中国英语具有客观的特点,在长时间发展之中不会衰落。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异化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异化翻译研究一、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其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特色词汇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表达,其翻译问题一直是翻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目的论视角下的异化翻译研究,旨在探讨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其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层面的传递。
异化翻译作为一种强调保留原文异国情调和文化特色的翻译策略,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异化翻译,可以更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文化韵味,从而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异化翻译并非简单的直译或生硬地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而是需要在深入理解原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处理和创新。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既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又能够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特色词汇的异化翻译问题。
将介绍目的论的基本理论和异化翻译的概念及特点;将分析中国特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和翻译难点;将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探讨如何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异化翻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与传播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词汇,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表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其准确、恰当的翻译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往往面临诸多挑战。
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在处理这些词汇时,往往难以兼顾文化信息的传递和语言的流畅性。
如何在保持中国特色词汇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其有效传播,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释意理论下汉英口译中的中国特色文化词语及表达的英译策略——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释意理论下汉英口译中的中国特色文化词语及表达的英译策略——以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摘要:本文借助释意理论,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词句层面,含义层面和全局层面分析汉英口译中中国特色文化词语及表达的翻译策略。
本文提出并阐释翻译策略“一横一纵,两结合,三步骤”。
1.引言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中国文化逐步走出去,为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翻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我国对内对外方针国策,引发普遍关注。
正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机械地字对字翻译,会导致外国听众难以理解其含义。
本文通过分析释意理论的相关原则及要求,提出“一横一纵,两结合,三步骤”的汉英口译策略。
国内对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研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杨大亮、杨海燕(2006)从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译。
王克非与王颖冲(2016)利用文化翻译观,论述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策略,指出可将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分成完全空缺与部分空缺两类。
因文化差异原因,国外鲜有关于中国特色文化词语及表达的研究。
1.释意理论与翻译策略分析释意理论作为翻译的基本理论,为翻译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一般认为,翻译包括两个过程,一是理解,二是表达,而释意理论则把翻译过程分解为三步”(许钧,1998:10),释意理论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与重新表达。
就口译而言,“口译过程包括源语理解、源语转换成译语、译语产出三个子过程”(林洁绚,董燕萍,2011:56)。
释意理论最突出特点是“把译者重新引入篇章翻译中。
研究口译程序意味着研究译者翻译工作的各个不同阶段,从理解到表达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语言罗列和对比”(刘和平,2006 :22)。
《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一书中提及翻译的三个层次,即字译、句译与话语篇章翻译。
勒代雷将“字译和句译称为语言翻译,将话语篇章翻译称为释意翻译”(2011:4)。
释意理论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意义”(许钧,1998:9),意义“不是一个个语言含义相加之和,而是同每个人的认知知识结合后产生的”(刘和平,2006 :25)。
从文化翻译视角看中医文化翻译策略——以《黄帝内经》英译为例
l 中图分 类号1 H 0 5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6 ) 1 2 0 0 2 4 . 0 2
口 总 结
口译训 练 中的任何 一环 对 于译 员来说 都至 关重要 , 但 是 没 有 任 何 一 环 是 孤 立 的 ,包 括 短 时 记 忆 训 练 、 口译 笔 记 、 逻 辑 训 练 、 口译 数 字 等 在 内的 所 有 练 习 , 都 需 要 译 员努 力做好 ,但 是最 重要 的还是语 言文 化 的基 本 功 。 在 数字 口译 训练中 ,需 要下功夫 ,译 员必须 耐心进行大 约 1 0 0个磁 带时左右 的训练量 ,才能达到真 正完成 内化 到 大 脑 ,再 外 化 至 笔 记 的 认 知 过 程 , 做 到 “ 得 意忘言 ” , 使 数 字 口译 不 成 为 自己 口译 训 练 路 上 的绊 脚 石 。
2 4
影 响。 中医典籍 《 黄 帝 内经 》 ( 简称 《 内经》 )包 括 《 素 问》和 《 灵枢 》两部 分 ,是 我 国现存最 早 的中医 典籍 , 反 映了我国古代 医学发展 的主 要成就 。本文拟 以李 照国 先生 的 《 内经 》英译为例 ,以文化翻译 观为指导 ,归纳 和总结 《 内经 》 的文 化 翻 译 策 略 。
参 考 文献
[ 1 】 D 塞莱 斯科 维奇 &M . 勒 代雷 口译 训练 指 南f M] . 北 京 :中 国对 外 翻译 出版 公 司 ,2 0 0 7 . [ 2 ] 鲍 刚 口译理 论概 述 f MI _ 北京 :中国对 外翻 译 出版公 司 ,2 0 0 5 [ 3 ] 黄 建凤 .数 字 口译探 究 卟 中国 科技翻 译 ,2 0 0 6 ( 1 ) : 2 6 — 2 7 .
文化翻译观指导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译
语言文化翻译观指导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译刘虹洁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翻译则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选取我国八大传统节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英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着这一原则,笔者提出了一下五种翻译方法:音译、音译+解释性说明、直译+解释性说明、意译+解释性说明以及采用现有译法,为大家呈现一场原汁原味的“中式节日文化盛宴”,以满足当今文化交流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交流;文化内涵一、文化翻译观的概念一般来讲,语言和文学翻译可以看作是关于翻译的内部研究,而文化翻译则可被当作翻译的外部研究。
文化翻译观是一种规则,它同时研究了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内部和外部规律。
文化翻译观打破了文学翻译观中的民族界限并提供了更高和更广阔的空间让人们去开展翻译研究。
二、中国传统节日在英译中的问题和困难(一)处理源语言时遇到的困难根据作者收集到的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译资料,在处理源语言时,有如下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文本中:不好的源语言选择可能会使介绍要不是太宽泛就是不相关,这仅仅源于事实,有差劲的结构或者根本没重点。
每个节日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它形成并发展的过程受中华文化、人们的活动和信仰的影响,所以相关的神话和名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不同节日有其精神内涵节日的精神内涵是指反映在神话传说和名人中与其相关的传统价值观。
有一些学者认为,节日承载了太多的种族色彩,这使得节日太过严肃以至于不能起到放松和有趣的效果。
但是作者认为,每一个节日都是受到中国文化、人们的信仰和活动的影响进而形成和发展而来的,所以节日的精神内涵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中国传统节日英译的方法(一)音译音译主要是指将一个词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中与其对应的字母。
这种方法主要保留了源语言的发音和含义的主要功能。
在翻译一些节日的名称时,音译常被使用。
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
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阴刘凡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摘要]中国特色词汇蕴含着大量的文化背景信息,探讨其文化内涵及英译原则,有助于更好地达到文化外宣的效果。
当今在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实践中充分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减少语言学习中由社会文化带来的障碍。
因此,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指导,从跨文化交际、对外交流和特定文化语境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的英译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翻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翻译策略。
[关键词]纽马克翻译理论;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1)06-0030-031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当前,我国迈入了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时代发展不断涌现出大量反映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科技进步等领域变化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些词语的正确翻译,对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行政策和对外宣传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利用中国的特色词汇把中国的先进文化介绍给世界,使华夏文化适应当代社会,与现代文明协调,并保持自身独特的魅力,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
因此,解决存在的问题,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研究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中国特色词语翻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翻译工作中的翻译策略和原则。
本文在探讨中国文化以及特色词汇的相关理论后,指出了特色词汇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翻译的原则,并通过对具体译例的分析,提出翻译的主要策略:归化与异化,旨在启示译者对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英译应予以足够的认识,提高文化意识。
2本研究的目的及现状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用各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对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英译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索。
《文化翻译观下文化负载词汉英交传方法研究》范文
《文化翻译观下文化负载词汉英交传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文化交流愈发频繁,文化负载词作为不同文化中承载深厚历史、风俗、习惯等文化内涵的词汇,其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本文将针对文化负载词的汉英交传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翻译策略。
二、文化翻译观概述文化翻译观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言层面的转换,更要关注文化层面的传递。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遵循准确性、等效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则,力求在保留原文化内涵的同时,使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
三、文化负载词的特点及分类文化负载词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是某一文化中特有的词汇。
根据其特点,可将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等。
这些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文化交流中的关键因素。
四、汉英交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1. 直译法: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语义明确的文化负载词,可采用直译法。
这种方法能直接传达原词的语义信息,使目标语读者了解源语的文化背景。
2. 意译法:对于一些语义模糊、难以直译的文化负载词,可采用意译法。
这种方法在保留原词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组织语言,使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3. 借用法:在某些情况下,目标语中可以借用源语中的词汇或表达方式,以保留原文化的特色。
这种方法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4. 音译法: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含义或象征意义的词汇,可采用音译法。
这种方法能够保留原词的音韵特点,使目标语读者对原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
5. 附加解释法:对于一些难以用单一方法进行翻译的文化负载词,可采用附加解释法。
通过在翻译中加入解释性文字,帮助目标语读者理解原词的文化内涵。
五、实例分析以“茶”为例,在汉语中,“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英语翻译中,可根据不同的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文化观视阈下的中国英语——以汉英新闻翻译为例
语 的形 式 、 现 、 表 具体 翻 译 处 理 办法 。 最后 阐述 了 中 国英 语 的
积 极 影 响
关 键词 :文化 观 中 国英 语 汉英 新 闻翻 译 1英 语 在 全球 的传 播 . 英 国人 曾经 自诩 英 语 为 自 己 的独 有 品 二 战 结 束 后 . 随 着 美 国 国际 影 响 力 的 扩 大 , 国 人 无 奈 地 默 许 了美 国英 语 的 英 地 位 。这 样 , 国英 语 和美 国英 语 郜 被 接 受 , 为 并 存 的 标 准 英 成 英 语 . 由 于社 会 文 化 背 景 不 同 , 者 在 语音 、 写 、 汇 、 但 两 拼 词 语 法 等方 面都 有 区 别 至 今 .使 用 英 语 的 国家 远 不 止 英 国 和美 国 , 为第 一 语 言使 用 的 还 有 爱 尔 兰 、 火 利 亚 、 两 兰 、 拿 作 澳 新 加 大 等 国 , 为第 二 语言 的 国家 有 印 度 、 加 坡 、 日利 亚 、 作 新 尼 马来 西 亚 等许 多 国家 。 英语 已成 为世 界 f 『 人 数仅 次 于汉 语 的 : { 使 j 语言。 2 中国 英 语 .
平 还 不 够 . 往 随 意 主 观 往
黄 包 车 夫 对 洋 主顾 所 说 “ o rg i w ee ”其 虽 然 用 了一 Y ua o g hr? , e n 些 英 文单 词 . 它 们 只 是 有 时 与标 准 英 文 单 词 读 音 相 近 , 汇 但 词 有 所 变异 . 法 规 则 简单 。 语 改革 开 放 以后 . 国普 及英 语 教 学 , 我 说英 语 的人 增 多 但
文 化 观 视
阈 下 的
高 婷
中 国 英 语
以 汉 英 新 闻 翻 译 为 例
整合与创新: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特色公示语的生态翻译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本无法正确理解其 真实含 义 , 也就没有 实现 公示 语翻 译的
目的。
( 二 )中西价值观差异 不 同民族 的生 活环境 、 社会 文化 背景等 存在 着 巨大差 异, 因此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 的价值标准 和取 向 , 中国文化 深 受儒家文化 的影 响 , 强调长幼尊卑 、 主张礼治 、 重 和谐 、 集 体主义等 , 而西方文化 以人为 中心 、 重 视理性 和科 学、 强调 功利本位及个人 主义等理 念。翻译 是一种 跨 民族 、 跨 文化 的语言活动 。在翻译 公示语 时 , 如果译 者忽 视 了东西 方文
摘
4 0 1 3 3 1 )
要: 文化全球化语 境下 , 保持本 土文化 , 吸收先进异质 文化 , 促 进跨 文化 交际要 求译 者重视翻 译生 态环境 , 正
确运 用归化 、 异化等翻译 方法来传递 原语文本信 息, 保 留原语 文化 色彩。 以中 国特 色公 示语 为研 究个案 , 通过 分 析 公示语的跨 文化特 点, 指 出公示语 的翻译应 充分 考虑其文化信息的正确传达 , 遵循信息传递原 则和文化适 应原
Vo 1 . 3 4, No .1
J a n . 2 0 1 4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4 ) 0 创新 : 文 化全 球化 语境下 中国特色公示语的生态翻译
向 士 旭
( 重庆 城 市管理 职 业 学院 国际教育 学院 , 重庆
英汉互译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英汉互译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战略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上的通用官方语言,秉承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
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已强调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教师在讲授时多局限于英美文化和中西文化差别等方面的表层知识,导致了英语授课中中国文化的严重“失语”。
优秀的英语翻译能够根据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需求,原汁原味地凸显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西方社会真正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魅力、思想魅力及精神魅力,从而提升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力度。
本文从英汉互译现状、英汉互译中融入中华文化的必要性以及英汉互译的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在英汉互译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在英汉互译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既可以提高学生英汉互译能力,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国家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感。
一、当前英汉互译教学的现状1.教师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一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不足,教师只从语言层面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翻译,没有从文化内涵层面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影响翻译教学的效果。
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大多教师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有限,且缺乏翻译技巧,在翻译时无法把握文本的内涵意义,所以翻译相对表层化。
同时,在传统文化翻译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并无法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这就使学生缺乏翻译动力。
如果学生对文本理解不足,对中外文化差异不熟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许多翻译往往无法体现出来,从而导致翻译的“失语”现象。
2.学生词汇量匮乏和跨文化意识缺失尽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了英语教学的新目标和导向,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差异,学生词汇量掌握情况也参差不齐,学生词汇量匮乏,给英汉互译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文化翻译观下武侠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文化翻译观下武侠文化翻译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文化交流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而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
因此,在不同的文化翻译观下,武侠文化的翻译策略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文化翻译观是指翻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其中,等效翻译观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
在武侠文化的翻译中,这意味着翻译者需要保留原著中的侠客形象、武功描写和情节设定等元素,以尽量传达原作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翻译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时,翻译者可以选择使用类似于金庸笔下的词汇、修辞手法和句式等,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特色。
而相对等效翻译观则更注重在翻译过程中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息。
在武侠文化翻译中,这意味着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特点,进行合适的转换和调整。
例如,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武功名词,翻译者可以选择使用目标语言中已有的类似词汇或者解释性的翻译,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另外,文化翻译观下的功能翻译观也对武侠文化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功能翻译观注重在翻译过程中传递原作的功能和效果。
在武侠文化翻译中,翻译者可以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和预期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编。
例如,对于青少年读者,翻译者可以选择使用更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情节,以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文化翻译观在武侠文化翻译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等效翻译观下,翻译者可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特色;在相对等效翻译观下,翻译者可以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息;在功能翻译观下,翻译者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预期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编。
通过研究和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武侠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中国文化专有译策略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中国文化专有译策略一、概述1. 简述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理论,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于强调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字面上的逐字对应。
奈达认为,翻译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源语和目标语在读者反应上的对等,即译文读者应能够以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原文。
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方面,功能对等理论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翻译方法,尤其是在处理文化专有项时。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习俗、价值观等存在差异,直译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功能对等理论鼓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确保译文在目标文化中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功能效果。
这种翻译方法不仅有助于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在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许多中国文化专有项在直译后可能无法被目标语读者所理解。
译者需要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结合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对原文进行灵活的翻译处理,以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2. 阐述中国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及其在翻译中的挑战。
中国文化专有项,作为中华文化独特性的体现,涵盖了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社会习俗等多个领域。
这些专有项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生动地传达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专有项,成为了译者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专有项的定义涉及到对其文化内涵和外延的准确把握。
这些专有项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如“四书五经”、“二十四节气”等。
这些词汇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但在其他语言中可能缺乏对应的表达,因此需要在翻译时进行深入的解释和说明。
文化翻译观指导下的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文化翻译观指导下的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在文化翻译观指导下,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保留原词:对于一些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中医专有名词或者特定的中
医概念,可以直接使用中文原词,并在括号中添加注解或者解释说明。
这
样可以在保留中医文化特色的情况下,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易于理解。
2.文化导入:将中医文化负载词转化为目标语文化相应的概念或者术语。
通过引入目标语文化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以此来替代中医文化
词汇,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语文化背景。
3.文化转化:将中医文化负载词转化为目标语文化相应的表达方式或
者习语,使译文更具自然度和地域特色。
这种方法需要翻译人员对中医文
化和目标语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地进行转化。
4.归化与异化:对于一些中医文化负载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归
化或者异化策略。
归化是指将中医文化词汇直接音译成目标语并采用类似
目标语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易读易懂。
异化则是保留中医文化负载词
的原汁原味,不进行词汇转换,让读者通过上下文或者注释来理解中医文
化的含义。
总之,在翻译中医文化负载词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策略,
并在保持翻译准确性的基础上,使译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翻译人
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传达中医文化
的内涵与特点。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与汉语新词语英译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ssnett's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作者: 梁咏梅[1]
作者机构: [1]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出版物刊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72-174页
主题词: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文化功能等值;汉语新词语
摘要: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历来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文章根据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尝试探讨在汉语新词语的英译中对汉语文化的处理以及翻译方法,旨在诠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及其对解决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的指导意义.。
文化翻译观视阈下的“中国英语”研究——以传媒英语词法和句法为例
摘 要 :中国英语是 中国人在 特定环境 下进行语 言交 际所使 用的一种 英语 变体。 中国英语在语 言各 个层 面均表现 出其独有 的特征 。本 文从语音 、词汇、 句式及语篇层 面对 中国英语所表现 出的特征进行分 析与描述 ,探讨 中国特 殊的形象思维 、整体综合 思维及 螺旋 式思维特征 对 中国英语在传媒语篇 中的影响 。 关键词 :中国英语 ;语篇特征 ;传媒 翻译 中图分类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识码 :A 与不符 合语言标准和 习惯的 “ 中式英语” 不同 , 不 断 演 变 已经 为 本 族 英 语 变 体 。 例 如 “ 风 水 “ 中国英语 ” 已被广 泛接受 为英语 的地 域变体 之 ( f e n g s h u i ) ” 、“ 功夫( k u n g f u ) ” 、“ 丢脸 ( 1 o s e f a c e ) ” 、 “ 纸老虎 ( p a p e r t i g e r ) ”等 。 在语 音 、词汇 、句法 、篇章等各个语 言学层 面 都 呈 现 了中 国化 的语 言 特征 , 具有鲜明的 “ 汉 味 要成为一种语言变体 , 重要的不在 于它的同化 儿” 。本文着重从词法 和句 法层 面 ,探 讨中国英语 进入,而在 于虽进入却相异 。以保持本 土文化 异质 在对外来语 文化再生 的过程 作 为一种 本土化 了的英 语变体 ,在外 宣传 媒过程 性 为 目的的中国英语 , 中, 对不 同语 言层面的描写程度 ,以及在汉语使用 中实现 了对外来 词汇的语义再 生 , 产生 了大量具有 习惯 和 中式思 维 习惯 的影 响下,深 层 次 的语 篇所 中国特色的词汇。 主要表现为 以下两种情 况 : 体现 的独特 的 “ 汉 式痕迹” 。 第一 , 语 义的扩展或缩小 , 如“ 建设生态文 明” 中国英语变体词汇、短语构成 的文化体 现 的 “ 文 明”一词在 中文 中意义有 所泛化 , 语义超 出 英语在形成各种 变体的过程 中 , 都不 同程度地 了原本对应 的英 文词 “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3 1 ,所 以转译为 借鉴 了当地 的语 言形式 ,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 p r o mo t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比较合适 ;再 比如 尤其在词汇 、短语 构成方面。” 饲 汇作 为表达 中国 “ 思想政 治”中的 “ 思想 ”一词 ,是社会主义 中国 特有事物 的手段 , 是最活跃 的层面 ,无论是 国内还 意识形态 中的一个特色词 , 不宜按照字 面直接转换 是国外传媒 , “ 中国英语 ” 的词 汇所指 主要包括 “ 中 为 “ i d e o l o g i c a l ” ,原 因在 于英美等主要英语 国家使 国特色传统文化类词语 ” 、 “ 社会新词 ” 、 “ 政治经济 用这词一般并非 与政治理论相关 , 而是与宗教信仰 术 语”等 ,体现 了中国的物质文化 、制 度文化 、习 等精神 、意识方面相关 。要让一般英语读 者读懂 , 俗文化和精神文化 , 并多数以 “ 拼音拼写 ” 、“ 拼音 就 要 根 据 中 国 的 实 际 语 用 意 义 翻 译 为 t h e o r e t i c a l ” 。 拼写加 注释 ” 、“ 中文字 面形 式直译 ” 、“ 直译加 注 释” 、“ 意译 ” 等形式 出现 。 如音译词 “ T y p h o o n( 台 第二 , 词性 的变化 , 如 “p r o p a g a n d a”、 风 ) ” 、“ c h o wme i n ( 炒面) ” 、“ y a me n( 衙 f - 1) ” 、 “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t ”等 ,在进入 中国英语 变体后 往往带 p u t o n g h u a( 普通话 ) ”等 ;再如既杂糅英语 附加 有一定的贬义 , 原 因在于 中外 文化对这些词 汇的不 比如在翻译 “ 居 民收入 ”时 ,英美媒体 成 分又渗透着汉语成分的借词 : “ s u n y a t s e n j a c k e t ( 中 同解读 , 山装) ”、 “ B e i j i n g O p e r a( 京剧) ”、 “f o u r 的选词是 “ i n d i v i d u a l i n c o me ” ,而中国英语 的选词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s( 四个 现 代 化 ) ”、 “ e i g h t - l e g g e d 更 倾向于 “ c i t i z e n s ’ i n c o me ” 。 e s s a y ( ] k . 股文) ’ , 等 ,都反 映出中国文化 区别 于其他 另外 ,国内外新 闻传媒对于 “ 中国英语 ”的运 英语变体 文化 的特殊 性。 还 有一些 汉语借词 , 经过 用也存 有差异 。国外新 闻报道对 “ 中国英语 ”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1). [2]许钧.当代英 国翻译理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2004. [3]梁咏梅.巴斯奈特的文化 翻译观与汉 语新词语英译
接拿来用。如果对号入座地翻译为“black children,who are born in violation of China’s one- child policy”, 则会引 起歧义。因为在英文中“black child”意思为黑人孩子, 尽管后面加了解释,这个译法仍然欠妥。类似的例子还
!!!!!!!!!!!!!!!!!!!!!!!!!!!!!!!!!!!!!!!!!!!!!!!!
金用于建设华而不实的工程,因此意义为“vanity pro- “acupuncture”。此类译文违背了英语语言规则,如语法 jects”。英语中 vanity 正有“虚荣、浮夸”之意,符合形象 错误、修辞错误、不合习惯用法、语义逻辑等等,从而可
一、叙事视角的转变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在叙事视角上呈现出 由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向有限制的第一人称叙事类型转 换的特征。然而这种转换在小说中不是一蹴而就的,小 说以第三人称叙事类型始,在情节发展中两种叙事模 式呈现出交叉的复杂状况,因此文本中时常出现人称 代词“他们”和“我们”交替的现象,最终在文章结尾处
1.音译及音译加注释 音译即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来书写的格式。如 2008 年中国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的两个译名“Friendlies” 和“Fuwa”,直接音译更能向世界传达中国奥运吉祥物 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蕴。 保留中国特色的音译固然能丰富英语词汇,但是 不加理解地直接使用汉语拼音来翻译则会引起费解, 这时,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更显必要。如: ⑴ But for now, most Chinese see the deal as a shuangying, or win- win for both Beijing and Washington. ⑵ Yuan will bring them together. 例 1 保留了双赢的汉语拼音,其后的解释性翻译 准确地传达了汉语中的意思。而例 2 中的“缘”却给对 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理解的英美读者带来了盲点,他们 如何仅凭上下文就体会到“缘”这个具有深厚文化意蕴 的词语意义呢?因此,丁衡祁指出,“有时候所谓的译文 只不过是把汉字写成拼音,这根本不能算作翻译。” 2.直译加注释 同音译一样,如果不加解释的直译同样会给英语 读者带来一头雾水。如:小皇帝、血头直接译为 Little Emperor 或 bloodhead。若进一步加以解释说明,如: Little Emperors the coddled offspring of China’s one- child policy;“bloodheads”, as some of the unofficial blood collectors came to be known 两句,既符合英语表达规则,又 准确传达了原文意思,尽可能地保留了中国文化色彩。 3.意译 中国特色新词往往富有民族特色,反映中国现实 社会的新事物、新概念,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往往会产 生词汇的空缺,即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语,那么就应该 在准确理解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的方法,如“形象工程”, 指某些政府部门为了装门面,只做表面文章,花大量资
·203·
第 2010 12
年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13 期
Dec2010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视角分析
赵小艳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存在着微妙的叙事视角的转换,从开篇的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事
第 2010 12
年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13 期
Dec2010
文化翻译观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策略
王佳
(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 唐山 063012)
[摘要]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论文详细阐述了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策略,指出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
一、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历来是翻译过程中的 一个难点。文化翻译观就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翻译 进行研究。巴斯奈特指出语言与文化间联系紧密,并进 一步论述了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第一,翻译应该以 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是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 第二,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译码—重组的过程,更重 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第三,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 文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 值;第四,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 但说到底,这些原则和规范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 需要。此外,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的功能取决于原语文本 在原语文化中所起到的功能,译者在翻译中应使译语 文化和原语文化在功能上等值,使译语文本对译语文化的 读者产生原语文化对原语文化里的读者相同的效果。因 此,巴斯奈特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文化的等值和转换。 二、文化翻译观指导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策略 翻译源于理解。无论是舶来新词,还是中国特色的 “土特产”,只有准确理解其所指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 略,才能翻译出既不失中国味儿又要符合英语的表达 方式。然而,如何正确理解新词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 简单,因此会出现表达中的如下问题:回译弄巧成拙、 表达疏于文化、悖于习惯、有违政治要求等。因此,笔者 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化翻译观对中国特色新 词的翻译策略进行以下分析:
叙事者在任何小说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叙事视角 的分析对于理解主人公的性格、命运,对理解作品意义 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对《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 分析中尤为如此。《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威廉· 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以杰弗生镇为背景, 通过镇民们对往事的回顾描绘了爱米丽小姐奇特的命 运遭遇。爱米丽生于没落的贵族世家格里尔生家族,在 严厉的父亲的管束下渐渐成为传统秩序的捍卫者。在 镇民的敬仰中,她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高傲、自负的性 格。及至新的时代到来,爱米丽则俨然成为了传统的化 身,不管她愿意与否,她都被镇民们尊为纪念碑、偶像。 然而《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不是一个关于贞洁的 圣女的故事,这是一个性格怪异、不讨人喜欢的老姑娘 的故事,她在小镇曲高和寡、孤傲、离群索居。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8). [4]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 中国翻
译,2002,(4). [5]张健,唐见端. 略谈汉语新词新义的英译[J]. 中国翻译,
有将“针灸学”译为“the prickly science”而舍弃用
1996,(4).
·204·
者应该注重合理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时、准确地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发展变化,弘扬中国
的特色文化。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中国特色新词;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0)12-0203-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 发展,语言的变化也在日益加快。中国特色新词的增长 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所谓新词语,指的是内 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 全新的词语。它是个相对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此时 为新,彼时为旧,每个时代都会有当时的新词语。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叙述者以客厅壁炉 火堆旁细细道来的节奏讲述了爱米丽小姐成长、婚嫁、
老死的古老故事,然而这则故事在叙述者口中并不是 平铺直述的,它是将全部情节切割为五个部分。叙述者 选取了爱米丽一生中的四个事件:收税风波、除臭味、 恋爱、死亡,叙述者在叙述中并没有依照时间顺序来讲 述,这些事件顺序颠倒错乱,看似杂乱无章地纠结在一 起,实际上各个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性,它们共 同构成了爱米丽在南方传统面前的形象。叙述者的讲 述,对读者理解爱米丽小姐及其悲剧,理解其生活于其 间的南方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
类型至文末完成了向第一人称叙事类型的转变。在视角的转换中,将爱米丽放在杰弗生镇居民以
及作者福克纳的双重眼光下进行审视,使读者感受到了两个性格、命运大相径庭的爱米丽小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视角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0)12-0204-02
工程的内在含义,比直译为“image projects”更能传达该 词深刻的语义内涵。
4.移译 移译指借用目的语中相对应或基本对应的词语转
能导致译文意义走样。
参考文献: [1]张元,王银泉.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移。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语言的共性也是有的,这就 为移译提供了可能性,即在译入语中找到了对等语。如 “黑孩子”的翻译,“黑孩子”指超生没有户口的孩子,在 英文中有对应的词语“off- the- book babies”,我们不妨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