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管道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

管道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1、焊前预热焊接前预热的目的在于减小焊件与焊缝的温度梯度,延缓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减少温差所造成的应力和淬硬组织。
对于碳钢、碳锰钢、铬钼合金钢、低温镍钢等易产生冷裂纹的材料,在焊接前应进行适当预热。
各标准规范均对常见材料的预热温度做出了规定,对同类材料的预热要求基本一致,GB50236-2011对常见材料焊前预热温度的规定见表1。
表1:常用钢材的最低预热温度附:合金钢的编号示例12CrNi3: 合金结构钢C=0.12%,Cr<1.5% ,Ni≈3%CrWMn: 合金工具钢含碳≥1%(当含碳量大于1%时一般不标注),含Cr、 W、 Mn均小于 1.5%40CrNiMoA: 高级优质合金结构钢C≈0.4%,Cr、 Ni、 Mo均小于1.5%预热范围一般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壁厚的5倍,且不少于100 mm。
对于无预热要求的钢种,当焊接环境温度低于0 ℃或焊件温度低于-18 ℃时,应对焊件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不应低于15 ℃。
预热应在坡口两侧均匀进行,防止局部过热,加热区以外100 mm范围应予以保温。
2、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进一步释放焊缝金属中的有害气体,尤其是氢,防止延迟裂纹的发生。
二是适当减缓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防止冷裂纹或者再热裂纹的发生。
通过焊后热处理可以松弛焊接残余应力,软化淬硬区,改善组织,减少含氢量,从而降低焊接接头的延迟裂纹倾向。
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是焊后热处理的关键参数。
焊后热处理的温度过高,或者保温时间过长,会使焊缝金属结晶粗化,碳化物聚集,造成力学性能、蠕变强度等下降。
各标准规范中均对焊后热处理的温度、恒温时间、最短恒温时间,以及热处理后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布氏硬度等参数做出了规定。
表2为SH3501-2011对环焊缝焊后热处理的基本要求。
表2:常用钢材焊接接头热处理基本要求焊后热处理的加热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少于焊缝宽度的3倍,且不少于25 mm,加热范围以外100 mm区域应予以保温,且热处理时管道两端应封闭。
焊接术语

焊接术语1、焊接:通过加压或加热,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原子结合的方法称为焊接。
2、定位焊丝:焊前为装配和固定工件焊缝的位置而焊接的短焊丝。
3、焊前预热:某些钢材为了降低焊后冷却速度,避免生成淬硬组织,减少焊接应力,防止产生裂纹,焊前把焊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再进行焊接,这种方法称为焊前预热。
4、焊后热处理: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清除残余应力,防止产生裂纹而进行的加热处理称为焊后热处理。
5、坡口:根据设计和工艺的需要将焊件的待焊区域加工并装配成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
6、线能量:是指熔焊时,由焊接能源输入给单位长度焊丝上的能量。
7、焊接影响区:凡是焊丝俩侧受到焊接热源的影响发生组织性能变化的区域均层热影响区。
8、电弧:在两电极间的气体介质中,连续强烈的放电现象称为电弧。
9、电弧焊:就是借助于高温的电弧使焊条、焊件局部熔化,将两个分离的金属件,借助于原子的结合,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10、手工电弧焊:焊条电弧焊是手工操作焊条进行焊接为电弧焊方法称为手工电弧焊。
11、埋弧焊:埋弧焊是焊丝作为熔电极送入焊接区形成电弧,电弧在焊剂下燃烧、熔化被焊金属,填充金属形成永久性接头的一种焊接方法。
12、钨极氩弧焊:钨极氩弧焊是要用钨棒作为电极,利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进行焊接的一种气体保护焊方法。
13、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利用CO2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焊接法。
14、电弧长度:弧长为焊条直径的0.5-1倍称为短弧超过这个长度称长弧。
15、焊接进度:焊接速度是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的速度。
16、气孔:气孔是在焊接过程中,溶入熔池金属中的气体在凝固以前未能来的及逸出,而在焊丝金属中(内部或表面)所形成的气穴。
17、夹渣:焊后残留在焊丝中的熔渣称为夹渣。
18、咬边:沿焊趾的用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即为咬边。
19、未焊透: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称为未焊透。
20、弧坑:弧坑是焊条电弧焊时,由于收弧不当,在焊丝末端形成的低于母材的低洼部分,也属于凹坑的一种。
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

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焊前预热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对于保证焊接质量非常重要。
重要构件的焊接、合金钢的焊接及厚部件的焊接,都要求在焊前必须预热。
焊前预热的主要作用如下:(1)预热能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避免产生氢致裂纹。
同时也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裂性。
(2)预热可降低焊接应力。
均匀地局部预热或整体预热,可以减少焊接区域被焊工件之间的温度差(也称为温度梯度)。
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变速率,有利于避免产生焊接裂纹。
(3)预热可以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度,对降低角接接头的拘束度尤为明显,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裂纹发生率下降。
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的选择不仅与钢材和焊条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焊接结构的刚性、焊接方法、环境温度等有关,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确定。
另外,预热温度在钢材板厚方向的均匀性和在焊缝区域的均匀性,对降低焊接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局部预热的宽度,应根据被焊工件的拘束度情况而定,一般应为焊缝区周围各三倍壁厚,且不得少于150-200毫米。
如果预热不均匀,不但不减少焊接应力,反而会出现增大焊接应力的情况。
2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有三个:消氢、消除焊接应力、改善焊缝组织和综合性能。
焊后消氢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以后,焊缝尚未冷却至100℃以下时,进行的低温热处理。
一般规范为加热到200~350℃,保温2-6小时。
焊后消氢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加快焊缝及热影响区中氢的逸出,对于防止低合金钢焊接时产生焊接裂纹的效果极为显著。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加热和冷却的不均匀性,以及构件本身产生拘束或外加拘束,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在构件中总会产生焊接应力。
焊接应力在构件中的存在,会降低焊接接头区的实际承载能力,产生塑性变形,严重时,还会导致构件的破坏。
消应力热处理是使焊好的工件在高温状态下,其屈服强度下降,来达到松弛焊接应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整体高温回火,即把焊件整体放入加热炉内,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在空气中或炉内冷却。
消除焊接应力六种方法

消除焊接应力六种方法焊接应力是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部应力,它会对焊接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为了消除焊接应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六种方法:1. 预热和后热处理。
预热是在焊接之前对焊接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降低焊接时的温度梯度,减少焊接应力的产生。
后热处理则是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件进行再次加热处理,以消除已经产生的焊接应力。
这两种热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焊接应力的影响。
2. 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
在进行多道焊接时,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可以减少焊接应力的产生。
一般来说,应该先对焊接件进行预热,然后从中间位置开始焊接,逐渐向两端延伸。
这样可以减少焊接时的温度梯度,降低焊接应力的产生。
3. 采用适当的焊接参数。
焊接参数的选择对于减少焊接应力非常重要。
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可以减少焊接时的热输入,降低焊接应力的产生。
因此,在进行焊接时,应该根据焊接材料的性质和厚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
4. 采用适当的填充材料。
填充材料的选择也会影响焊接应力的产生。
一般来说,应该选择与母材相似的填充材料,以减少焊接时的温度梯度,降低焊接应力的产生。
此外,填充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性能也应该与母材相匹配,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稳定性。
5. 采用适当的焊接方式。
不同的焊接方式对焊接应力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焊的焊接应力相对较小,而激光焊和等离子焊的焊接应力相对较大。
因此,在进行焊接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焊接方式,以减少焊接应力的产生。
6. 采用适当的冷却方式。
焊接完成后的冷却方式也会对焊接应力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应该采用缓慢冷却的方式,以减少焊接时的温度梯度,降低焊接应力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局部加热和冷却的方式,以消除已经产生的焊接应力。
总之,消除焊接应力是焊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预热和后热处理、适当的焊接顺序、适当的焊接参数、适当的填充材料、适当的焊接方式和适当的冷却方式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焊接应力的产生,提高焊接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后热是为了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防止接头生成淬硬组织,产生冷裂纹。
焊前预热温度一般在100-200度,后热不属于热处理,也是一种缓冷措施,后热的温度在200-300度,有的单纯是为了缓冷,有的是针对消氢处理的,一定的后热温度,能使焊缝中氢扩散出来,不至于集聚导致裂纹。
后热保温时间要根据工件厚度来确定,一般不会低于0.5小时的。
焊后热处理的就多了,主要分为四种:
1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消除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2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正火,温度在950-1150之间,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如不锈钢的固熔、稳定化处理,温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尤其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
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艺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钢的耐磨性,硬度等。
3先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处理再进行低于下转变温度下的热处理。
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在上下转变温度之间进行的焊后热处理。
750-900之间,一些材料的实效强化重结晶退火等。
1/ 1。
工业管道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标准

工业管道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标准QJ/JA0615-20061 目的为了规范压力管道等焊件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工艺,保证焊接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工艺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承接的工业与公用压力管道焊接工程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3 引用标准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 定义预热: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焊后热处理: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
5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一般要求5.1焊前预热5.1.1 焊接工艺人员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份、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焊接方法、焊接环境和所执行的施工工艺标准要求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焊前预热,必要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5.1.2 焊前预热温度应符合设计或焊接施工工艺标准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焊前预热温度宜采用表1的规定。
5.1.3 预热的加热方式一般采用氧-乙炔焰加热或电加热带加热法。
预热的温度应用热电偶、测温笔等测出。
当温度达到要求时才能进行焊接。
5.1.4 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
5.1.5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层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
5.1.6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5.1.7 不同钢号相焊时,预热温度按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选取。
5.1.8 当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时,焊前预热温度可按表1规定的下限温度降低50℃。
5.1.9 当用热加工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亦需考虑预热要求。
表1 常用管材焊前预热工艺条件5.1.3 预热的加热方式一般采用氧-乙炔焰加热或电加热带加热法。
预热的温度应用热电偶、测温笔等测出。
当温度达到要求时才能进行焊接。
5.1.4 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
5.1.5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层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
钢结构预热及后热处理

钢结构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是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常见的两个步骤,旨在改善钢材的性能和可靠性。
1. 钢结构的预热(Preheating):
预热是指在进行焊接、切割、锻造等加工操作之前,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过程。
预热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冷却速率,防止产生裂纹和变形,并提高焊接质量。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降低材料的冷脆性:预热可以使钢材内部的组织更加均匀,减少内应力,从而降低冷脆性,提高钢材的韧性。
减少热影响区的尺寸:预热可以扩大热影响区的尺寸,减少焊接引起的变形和应力集中。
提高焊接质量:预热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降低焊接缺陷的发生率。
2. 钢结构的后热处理(Post-Heat Treatment):
后热处理是指在钢材加工完成后,对整个结构进行热处理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改善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并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常见的后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等。
退火:通过加热至适当温度后缓慢冷却,使钢材内部的晶粒重新排列,减少残余应力和提高韧性。
正火:将钢材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快速冷却,使晶粒细化,提高强度和硬度。
淬火:将钢材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使钢材表面形成马氏体组织,增加硬度和耐磨性。
需要注意的是,预热和后热处理的具体参数和方法取决于钢材的种类、尺寸和要求。
因此,在进行钢结构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
和时间,并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消除焊接应力六种方法

消除焊接应力六种方法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六种方法。
1. 预热方法:通过在焊接前对焊接部位进行适当的加热,能够减少焊接过程中材料的收缩,从而减少产生的应力。
预热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材料的种类和焊接条件的要求来确定。
2. 后热处理方法: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部位进行再次加热处理。
后热处理可以通过热处理设备或火焰枪进行,可选择退火、正火、淬火等不同的处理方式。
后热处理可以改变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消除应力,提高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
3. 振动方法:通过在焊接过程中对焊接部位施加振动,能够有效地消除应力。
振动能够改变焊接接头的结构,使其更加均匀,减少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振动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焊接,如电阻焊、摩擦焊等。
4. 退火方法:将焊接部位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退火能够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消除应力,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退火方法适用于焊接接头的后处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其效果。
5. 淬火方法:将焊接部位快速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
淬火能够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提高抗拉强度和硬度,同时减少产生的应力。
淬火方法适用于高强度材料的焊接,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等。
6. 冷却方法:在焊接过程中,合理控制冷却速度可以减少焊接接头的应力。
快速冷却可以减小热影响区的大小,减少应力的产生。
利用水冷、风冷等方法可以实现快速冷却,但要注意控制冷却速度,避免产生裂纹等质量问题。
综上所述,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包括预热、后热处理、振动、退火、淬火和冷却等六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焊接条件和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应用,以达到减少应力、提高焊接接头质量的目的。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的作用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的作用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是在焊接过程中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它们的作用是改变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
以下是对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详细解释:1.焊前预热的作用:焊前预热是指在进行焊接前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再进行焊接。
焊前预热对于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焊前预热的几个主要作用:1.1降低冷裂纹的风险:在焊接过程中,工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容易导致冷裂纹的产生。
焊前预热可以使工件表面温度均匀分布,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和热应力,从而降低冷裂纹的风险。
1.2减少变形:焊接过程中,由于局部加热会导致工件变形。
焊前预热可以使工件温度均匀分布,减少局部变形的发生,从而使焊接接头更加平整。
1.3改善焊接质量:焊前预热可以提高焊接材料的可塑性,使焊接金属流动更加顺畅,焊接接头的焊缝形态更加良好。
同时,预热还可以减少线膨胀系数不匹配所产生的应力,提高焊接接头的密实性。
1.4提高焊接强度:焊前预热可以改善焊缝的晶粒结构和组织形态,提高焊接接头的冷变形能力,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1.5降低焊接变形:焊前预热可以降低焊接过程中的温差和热应力,减少焊接接头的变形,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
2.焊后热处理的作用:焊后热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处理,以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以下是焊后热处理的几个主要作用:2.1消除残余应力: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会产生焊接残余应力。
焊后热处理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来减小残余应力,使焊接接头更加稳定。
2.2提高硬度和强度: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会发生改变。
焊后热处理可以使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更加均匀,晶粒更细小,硬度和强度得到提高。
2.3提高耐腐蚀性:焊接接头由于焊熔区和热影响区的组织结构变化,容易产生局部腐蚀。
焊后热处理可以减少晶界和金属间的腐蚀敏感相,提高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
热处理专业知识

热处理专业知识对于焊接热处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热处理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好热处理工作前的工艺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为更好完成热处理工作打好基础。
1.焊接热处理在焊接之前、焊接过程中或焊接之后,将焊件全部或局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下来,以改善工件的焊接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是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的一种工艺方法。
焊接热处理包括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
2.焊后热处理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焊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材料的相变温度Ac1以下),保温一定时间,使焊件缓慢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
3.焊前预热及主要作用是什么?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
焊前预热有利于调节焊接热输入,降低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避免淬硬组织,并有利于氢的逸出,还可使工件温度均匀化,减少工件的热应力。
因而,对有淬硬倾向的钢进行焊前预热是防止焊接冷裂纹的有效手段。
4.焊后热处理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为了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或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
5.“焊接热处理”与“焊后热处理”是否是一个概念?焊接热处理是在整个焊接过程(包括焊前预热)的某一阶段或焊后对焊件进行加热、保温、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包含了预热、后热、焊后热处理。
可见,焊接热处理所指更广,而焊后热处理仅是焊接热处理的一种工艺。
6.什么是局部加热“局部加热”是指仅对部分焊缝加热 .7.后热工艺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后热工艺是指焊接工作停止后,立即将焊件加热到300℃~400℃,保温2h~4h,然后缓冷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实际上是除氢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加速氢的逸出。
8.对马氏体型钢(如F12钢或P91、 P92钢)后热时机应如何选择?应在焊后冷却保温段结束后,也就是马氏体转变结束后进行。
9.焊接热处理中常用的加热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加热方法有电加热(如电阻炉加热、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电加热、工频感应加热、中频感应加热)、火焰加热(如氧-乙炔、高压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

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6回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四、焊后热处理的定义? 将焊件整体或局部加热保温,然后炉冷或空
冷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五、连弧焊与断弧焊的区别? 1、连弧焊:电弧连续燃烧、不熄灭、较小的坡口
钝边间隙、较小的焊接电流、短弧连续施焊 2、断弧焊:电弧反复交替燃处理
一、阐述预热的作用?
1、降低焊后冷却速度,改善金属材料 的焊接性
2、对于易淬火钢,预热可以减小淬应 程度,防止产生焊接裂纹
3、预热可以减小热影响区的温度差别, 减小因温度差别而造成的焊接应力
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5回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二、消氢处理的定义?
焊后立即将焊件加热到250~350℃, 保温2~6小时空冷的方法。 三、消氢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间、坡口钝边间隙大些、焊接电流范围宽些
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7回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六、溶孔是怎样形成的? 在电弧高温和吹力作用下,坡口根部部分
金属被融化形成金属熔池,在熔池前沿会产生 一个略大于坡口装配间隙的孔洞
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8回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七、焊后热处理的方法 1、整体加热处理 2、局部加热处理 (1)火焰加热法 (2)红外线加热 (3)工频感应加热
• 5、焊前为固定焊件的相对位置进行的焊接操作
叫做定位焊。
a
2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 1、常用金属材料焊接包括
等
材料的焊接。
• 2、在焊接
钢时,不可以进行预热。
• 3、预热温度的选择应根据
、
、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技术交底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技术交底
1.15CrMo 热处理温度700~750℃。
当加热温度升至400℃时,加热速率不应大于205*25/T℃/h;恒温时间应为每25mm壁厚1h,且不得少于15min,在恒温期间内最高与最低温差应低于65℃;恒温后的冷却速率不应超过260*25/T℃/h,且不得大于260℃/h,400℃以下可自然冷却。
2.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层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对有应力腐蚀的焊缝,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3.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的3倍;焊后热处理的加热范围,每侧不应小于焊缝宽℃的3倍,加热带以外部分应进行保温
4.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焊件内外壁温度应均匀。
热处理需测量和记录其温度,测温点的部位和数量应合理,测温仪表应经计量检定合格
5.当不能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在焊后立即均匀加热至200~300℃,并进行保温缓冷,其加热范围应与焊后热处理要求相同
6.热处理后进行返修或硬℃检查超过规定要求的焊缝应重新进行热处理。
焊接过程中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焊接过程中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预热1预热的目的降低焊后的冷却速度。
减少淬硬倾向,防止裂纹产生。
减少热影响区的温度差别,有利于减少焊接应力。
2预热应用的范围对淬硬倾向较大的钢材进行焊接时,需焊前预热;对于铬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时不能进行预热。
预热的选择应根据钢材的成分、厚度、结构刚性、接头形式、焊接材料、焊接方法以及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并通过可焊性实验来确定。
加热范围:一般在坡口两侧各75~100㎜范围内应保持一个均热区域。
测温点应取在热区域的边缘。
对于对接接头每侧加热宽度不得小于板厚的5倍。
后热(焊后将焊件保温缓冷,可以减缓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起到与预热相同的作用)。
1、消H处理:焊后立即将焊件加热到250~350。
C范围,保温2~6小时,后空冷。
2、目的:加速焊缝金属中H的逸出,大大降低焊缝和热影响区中的含H 量,防止冷裂纹的产生。
3、应用范围:焊件若不能立即热处理而焊件又必须及时除H时,则需即使作消H处理。
焊后热处理含义:将焊件整体或局部加热保温,然后炉冷或空冷的一种处理方法作用: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软化淬硬部位。
改善焊缝和热影响的组织和性能。
提高接头的塑性和韧性。
稳定结构的尺寸。
常用焊后热处理的方法整体加热处理:将焊件置于加热炉中整体加热处理,可以得到满意的处理效果。
焊件进行进炉和出炉时的温度应在300。
C以下, 300。
C以下的加热和冷却速度与板厚有关。
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厚壁容器,加热和冷却速度为50~150℃ /h,整体处理时炉内最大温差不得超过50 ℃ 。
如果焊件太长需分成二次处理时,重叠加热部分应在1.5m以上。
局部热处理:对于尺寸较长不便整体处理,但形状比较规则的简单筒形容器、管件,可以进行局部处理。
局部处理,应保证焊缝两侧有足够的加热宽度。
对于筒体的加热宽度与筒体半径、壁厚有关,按下式计算。
例如,对于直径为1200mm,壁厚为24mm的筒体环焊缝局部热处理时,以焊缝为中心的600mm范围内,都要加热到规定的处理温度。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焊接预热温度是指在进行焊接前,对焊接材料进行加热处理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为了减少焊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是指在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下,所需的预热温度范围和时间。
下面将详细介绍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相关内容。
1.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作用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焊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容易产生应力和变形。
这些应力和变形会导致焊接接头的裂纹和变形,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预热处理,可以使焊接材料的温度均匀分布,减少应力和变形,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2.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适用范围焊接预热温度标准适用于各种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
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需要不同的预热温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焊接材料的硬度越高,需要的预热温度就越高。
同时,焊接方法的不同也会影响预热温度的选择。
例如,对于手工电弧焊接,需要较高的预热温度和时间,而对于自动化焊接,需要较低的预热温度和时间。
3.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焊接预热温度是保证焊接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
一般来说,焊接预热温度应该根据焊接材料的硬度、厚度、形状和焊接方法等因素来确定。
在选择预热温度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焊接材料的硬度:硬度越高,需要的预热温度就越高。
(2)焊接材料的厚度:厚度越大,需要的预热温度就越高。
(3)焊接材料的形状:形状复杂的焊接材料需要更高的预热温度。
(4)焊接方法:不同的焊接方法需要不同的预热温度。
4.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实施在实施焊接预热温度标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当的预热温度和时间,根据焊接材料的硬度、厚度、形状和焊接方法等因素来确定。
(2)在进行预热处理时,应该保证温度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
(3)在进行焊接时,应该保持预热温度,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4)在焊接完成后,应该进行后续的热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和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碳钢管道焊接及热处理工艺要求最终版

碳钢管道焊接、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一、焊接方法选择管道壁厚≤4mm时,采用钨极氩弧焊,管道壁厚>4mm时,采用氩电联焊。
二、焊材选用三、焊前预热1、当碳钢管道的壁厚大于等于26mm时,焊接前需进行预热。
2、预热方法和温度预热可采用电加热方法,预热温度为100~200℃,焊接时层间温度应不低于预热温度。
3、预热范围碳钢管道对接焊缝,焊前预热范围应以坡口两侧各不小于壁厚的3倍,内外热透并防止局部过热,加热区以外100mm范围应予以保温。
四、焊接工艺要求1、对于无预热要求的碳钢管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应预热到15℃以上再进行施焊,预热可采用火焰加热方法。
焊接时层间温度应等于或略高于预热温度。
2、焊条使用前应按其出厂说明的规定进行烘干,烘干后放在保温筒中不能超过4h,否则按原烘干规定重新烘干,重复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3、焊前应将坡口附近内外表面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漆、毛剌、水分等清理干净。
五、后热要求碳钢管道焊接接头,当管道壁厚为19~29mm时,焊后应进行保温缓冷。
六、焊后热处理1、热处理要求设计图纸中有应力消除要求的碳钢管道,焊后应进行消应力热处理;设计无要求时,当管道壁厚≥30mm时,焊后也应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在焊缝无损检测之前进行。
2、热处理方法和温度热处理采用电加热方法,热处理温度为600~650℃。
3、热处理工艺参数升温过程中对300℃以下可不控制;升温至300℃后,升温速度应按5125/δ℃/h计算,且不应大于220℃/h;升温至热处理温度后保持恒温,恒温时间为每毫米壁厚2~2.5min,且不得少于30min。
恒温时各测点的温度均应在热处理温度规定范围内,且任意两点温差不得大于50℃;恒温后的冷却速度应按6500/δ℃/h计算,且不大于260℃/h;300℃以下自然冷却。
4、热处理范围焊后热处理时,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在焊缝宽度的3倍以上,且不小于25mm,加热范围以外的100mm范围内应予以保温,且管道端口应封闭。
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

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一、焊前预热:1.焊前预热的目的:1)延长焊接时熔池凝固时间,避免氢致裂纹;2)减缓冷却速度,提高抗裂性;3)减少温度梯度,降低焊接应力;4)降低焊件结构的拘束度。
2.预热温度的确定:1)工件的焊接性,主要取决于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2)焊件的厚度、焊接接头型式和结构拘束程度;3)焊接材料的含氢量;4)环境温度。
3.火电厂检修常用钢材焊接预热温度:1)含碳量≤0.35%的碳素钢及其铸件,管材壁厚≥26mm,预热温度100-150;板材≥34mm,预热温度100-150。
2)15CrMo管材壁厚≥10mm;预热温度150-200;3)12Cr1MoV —预热温度150-200;4)9Cr1Mo —预热温度300-400;注:1. 预热宽度从对口中心算起,每侧为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得小于150mm-200mm;2. 当工件厚度超过200mm时,可适当提高预热温度,但一般不超过400度;3.当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均须预热,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大于等于150度。
二、焊后热处理: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焊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这一工艺过程叫做焊后热处理。
1.焊后热处理的目的:降低焊接残余应力,获得一定的金相组织和相应的各项性能。
1)松弛焊接残余应力;2)改善组织和提高综合性能;3)除氢及稳定成分(低合金钢和中合金钢只要在300度下,保温2-4小时,即可达到去氢的目的。
2.焊后热处理规范包括:热处理种类、加热温度、保持时间、和升降速度等;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工艺是正火和高温回火。
对于火电厂检修焊接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一般均采用高温回火。
1)含碳量≤0.35%,最高温度600-650 壁厚>25-37.5mm;恒温时间:1.5小时;壁厚>37.5-50mm;恒温时间:2小时;壁厚>50-75mm;恒温时间:2.25小时;壁厚>75-100mm;恒温时间:2.5小时;壁厚>100-125mm;恒温时间:2.25小时;2)15CrMo 最高温度670-7003)12Cr1MoV 最高温度720-7504)9Cr1Mo 最高温度750-780。
焊接热处理方案范文

焊接热处理方案范文焊接热处理是指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以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性能和可靠性。
热处理是焊接工艺中重要的一环,它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起到关键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焊接热处理方案,包括焊前热处理、焊后热处理和焊后热处理的选择。
一、焊前热处理焊前热处理是指在进行焊接前对接头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
焊前热处理的目的是消除焊接接头中的应力、调整组织结构和改善可焊性。
1.预热预热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一定温度,以减少冷却速度和焊接残余应力。
预热可以减少焊接热裂纹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可能性,提高焊接接头的可靠性。
预热还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可焊性,减少气孔和夹杂的发生。
预热温度和时间的选择要根据所使用焊材的规定和实际情况。
2.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
热处理可以促使组织的再结晶和再结构化,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组织不均匀性,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和淬火等。
二、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
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是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和结构不均匀性,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1.退火退火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可以消除焊接接头中的残余应力和组织不均匀性,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耐腐蚀性。
退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要根据所使用的焊材和焊接接头的具体情况。
2.梯度热处理梯度热处理是指在焊接接头的各个部位进行不同的加热或冷却处理,以调整组织结构和消除应力。
梯度热处理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和抗裂性能,减少应力腐蚀开裂的可能性。
三、焊后热处理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焊后热处理方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焊接接头的材料,焊接工艺和要求的性能。
1.焊接接头的材料焊接接头的材料是选择焊后热处理方法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焊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
一般来说,低碳钢和不锈钢可以通过退火来改善性能,高强度钢和合金钢可能需要淬火和回火来达到要求的性能。
H2-12管道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要点

H2-12管道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要点一、预热要点在进行H2-12管道的焊接前,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预热。
预热主要是为了减少焊接过程中的热裂纹、缩松和应力集中。
以下为H2-12管道焊前预热的要点:1.1 温度控制预热温度一般控制在100~150℃范围内,具体则需要视管道的壁厚、焊接位置和施工条件的不同而定。
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控制预热温度,并进行充分的测量和记录。
1.2 时间控制预热时间一般为管道壁厚的1/2~2/3。
需要根据工程管道参数的不同进行调整。
控制好预热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管道的热影响区大小,提高管道的焊接质量。
1.3 均匀性预热时需要确保管道各部位的温度均匀,不能出现高温局部或低温局部。
可以采取相应的预热方式,如夹具定位、加热板、电热器等,提高管道的整体温度均匀性。
二、热处理要点在H2-12管道的焊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变形,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以下为焊后热处理的要点:2.1 退火退火是一种常见的焊后热处理方法,其作用是在消除管道焊接后产生的应力,减少管道的热影响区,提高管道的力学性能。
具体做法是,将焊接后的管道进行加热,直至达到所需温度,然后保持一定时间,最后缓慢冷却。
2.2 淬火淬火也是一种常用的焊后热处理方法,其作用是提高管道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一般分为水淬、油淬、气体淬等方式,通过不同的淬火方法具体控制管道的硬度和强度。
2.3 回火回火是退火与淬火的结合体,其作用是提高管道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同时也能有效地消除管道的残余应力。
具体做法是将已经淬火的管道加热,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三、注意事项在H2-12管道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温度测量在预热和热处理过程中,需要对管道的温度进行定期测量,确保管道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2 热处理时间预热和热处理时间需要根据管道壁厚、管道材质、工程情况和施工要求等因素来确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时间。
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

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焊接变形是由于焊接过程中材料的热膨胀引起的,在焊接过程中热量会导致材料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变形。
焊接变形对于焊接结构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控制焊接变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法主要包括预热、后热处理、焊接顺序、焊接变形补偿等。
1.预热:预热是在焊接前对被焊件进行加热处理,使得焊接前材料达到一定的温度,可以减少焊接时的温度梯度和热应力,从而减少变形的产生。
预热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焊接材料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来选择合适的预热参数。
2.后热处理:焊接后的热处理是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进行释放和调整的过程,可以通过回火、退火等方式进行。
后热处理可以降低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减少变形的发生。
3.焊接顺序:焊接顺序也可以对焊接变形进行控制。
一般情况下,从焊接开始的位置开始逐渐向外焊接,可以有效地减少热输入及焊接区域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少变形的产生。
在多次焊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段焊接的方式,先焊接一部分,然后进行冷却和调整,再进行下一段的焊接,以减小变形的影响。
4.焊接变形补偿:焊接变形补偿是通过对焊接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整来抵消变形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包括设置补偿焊缝、预留补偿空隙、调整焊接位置等。
补偿焊缝可以在主焊缝旁边设置一条补偿焊缝,通过补偿焊缝的收缩来抵消主焊缝的变形。
预留补偿空隙可以在焊接前将两块待焊件间隔一定的距离,焊接完成后,补充材料会填充这个空隙,从而达到补偿变形的目的。
调整焊接位置指的是在焊接过程中根据变形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除了上述的控制方法,还可以采用焊接变形的仿真和模拟技术进行分析和优化。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应力分析,可以对焊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确定最佳的焊接工艺参数和补偿措施。
总之,控制焊接变形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预热、后热处理、焊接顺序和焊接变形补偿等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焊接变形,提高焊接结构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后热是为了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防止接头生成淬硬组织,产生冷裂纹。
焊前预热温度一般在100-200度,后热不属于热处理,也是一种缓冷措施,后热的温度在200-300度,有的单纯是为了缓冷,有的是针对消氢处理的,一定的后热温度,能使焊缝中氢扩散出来,不至于集聚导致裂纹。
后热保温时间要根据工件厚度来确定,一般不会低于0.5小时的。
焊后热处理的就多了,主要分为四种:
1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消除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2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正火,温度在950-1150之间,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如不锈钢的固熔、稳定化处理,温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尤其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
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艺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钢的耐磨性,硬度等。
3先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处理再进行低于下转变温度下的热处理。
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在上下转变温度之间进行的焊后热处理。
750-900之间,一些材料的实效强化重结晶退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