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的重要性
(整理)压力容器焊接工艺.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一)、焊前预热正式施焊前应检查焊接装配是否符合规定。
图纸及工艺文件要求工件预热时,应对工件进行预热。
预热温度由工艺评定确定或参照NB/T47015-2011执行。
预热在坡口两侧均匀进行。
一般宽度每侧不得小于100mm,严防局部过热。
(二)、焊后热处理1、作用:保证装备的质量、提高装备的安全可靠性、延长装备寿命。
2、目的:松弛焊接残余应力、稳定结构形状和尺寸、改善母材、焊接接头和结构件的性能(①软化焊接热影响区、②提高焊缝的延性、③提高断裂韧性、④有害气体扩散和逸出、⑤提高蠕变性能、耐腐蚀性能、抗疲劳性能等)3、规范加热温度:最主要的工艺参数,相变温度以下,低于调质钢的回火温度30-40℃,同时避开钢材产生再热裂纹的敏感温度。
保温时间:工件厚度选取焊件保温期间,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差不大于65℃升温速度:焊件温度均匀上升,厚件和形状复杂构件应注意缓慢升温。
升温速度慢使生产周期加长,有时也会影响焊接接头性能。
冷却速度:过快造成内应力过大,甚至产生裂纹进、出炉温度:过高与加热、冷却速度过快结果类似4、方法-炉内热处理加热燃料:工业煤气、天然气、液化气、柴油整体热处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优点是被处理的焊接构件、容器温度均匀,比较容易控制,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焊接接头性能较为有效,并且热损失少。
需要有较大的加热炉,投资较大。
分段加热处理:体积较大,不能整体进炉时,局部区域不宜加热处理重复加热长度应不小于1500mm。
炉内部分的操作应符合焊后热处理规范,炉外部分应采取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5、方法-炉外热处理被处理的装备过大,或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炉内热处理时,只能在炉外进行热处理加热方法:工频感应加热法、电阻加热法、红外线加热法、内部燃烧加热法整体焊后热处理:不能进入加热炉的大型装备,在安装现场组焊后,将其整体加热、保温而进行的热处理局部焊后热处理:对装备的局部,如焊接区域、修补焊接区域或易产生较大应力、变形的部位进行局部加热6、炉外整体焊后热处理注意问题①由于把底座上面的装备整体加热,考虑到热胀冷缩产生的变形和热应力,必须防止对本体结构、支撑结构、底座等产生不利影响②由于对大型装备进行加热,采用的热源,均匀加热所需的循环、搅拌装置以及炉外产生的热量等问题都应特别注意其安全保护措施③为提高热效率和保证温度均匀,对大型装备必须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措施④整体炉外焊后热处理与整体炉内焊后热处理相比较,要做到均匀加热比较困难,为确认整个装备的加热工艺情况是否达到工艺要求,应注意有足够数量且正确配置的温度检测设备,以保证热处理效果7、炉外局部焊后热处理注意问题①局部加热由于温度的分布不均匀、温度梯度较大而容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为了尽量减少这种热应力造成的不利影响,加热的范围可以考虑尽量对称②容器环焊缝的加热带宽度应至少包括焊缝边缘两侧各3倍壁厚的宽度,管子对接焊者为2倍③尽量减少加热区与非加热区域之间的温度梯度差,温度梯度过大时,可能产生残余应力和变形。
管道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
管道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1、焊前预热焊接前预热的目的在于减小焊件与焊缝的温度梯度,延缓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减少温差所造成的应力和淬硬组织。
对于碳钢、碳锰钢、铬钼合金钢、低温镍钢等易产生冷裂纹的材料,在焊接前应进行适当预热。
各标准规范均对常见材料的预热温度做出了规定,对同类材料的预热要求基本一致,GB50236-2011对常见材料焊前预热温度的规定见表1。
表1:常用钢材的最低预热温度附:合金钢的编号示例12CrNi3: 合金结构钢C=0.12%,Cr<1.5% ,Ni≈3%CrWMn: 合金工具钢含碳≥1%(当含碳量大于1%时一般不标注),含Cr、 W、 Mn均小于 1.5%40CrNiMoA: 高级优质合金结构钢C≈0.4%,Cr、 Ni、 Mo均小于1.5%预热范围一般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壁厚的5倍,且不少于100 mm。
对于无预热要求的钢种,当焊接环境温度低于0 ℃或焊件温度低于-18 ℃时,应对焊件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不应低于15 ℃。
预热应在坡口两侧均匀进行,防止局部过热,加热区以外100 mm范围应予以保温。
2、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进一步释放焊缝金属中的有害气体,尤其是氢,防止延迟裂纹的发生。
二是适当减缓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防止冷裂纹或者再热裂纹的发生。
通过焊后热处理可以松弛焊接残余应力,软化淬硬区,改善组织,减少含氢量,从而降低焊接接头的延迟裂纹倾向。
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是焊后热处理的关键参数。
焊后热处理的温度过高,或者保温时间过长,会使焊缝金属结晶粗化,碳化物聚集,造成力学性能、蠕变强度等下降。
各标准规范中均对焊后热处理的温度、恒温时间、最短恒温时间,以及热处理后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布氏硬度等参数做出了规定。
表2为SH3501-2011对环焊缝焊后热处理的基本要求。
表2:常用钢材焊接接头热处理基本要求焊后热处理的加热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少于焊缝宽度的3倍,且不少于25 mm,加热范围以外100 mm区域应予以保温,且热处理时管道两端应封闭。
12cr1mov焊后热处理工艺
12cr1mov焊后热处理工艺
1. 预热:将焊接接头预热至合适的温度,通常为150-250摄氏度。
预热有助于减少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和改善焊接接头的冷脆性。
2. 焊后退火:将焊接接头进行退火处理,通常温度为690-720摄氏度,保温时间一般为2-4小时。
退火处理有助于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和耐蠕变性能。
3. 淬火和回火:对于某些情况下要求更高强度的焊接接头,可以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
淬火可在880-900摄氏度下进行,保温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回火温度一般为660-680摄氏度,保温时间为1-2小时。
4. 低温时效处理:在某些高强度和耐蠕变要求的情况下,焊接接头可以进行低温时效处理。
该工艺通常在630-650摄氏度下进行,保温时间为1-4小时。
需要根据具体的焊接接头要求和使用条件来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同时,在热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和保温时间,以确保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质量。
降低焊接应力工艺措施口诀
降低焊接应力工艺措施口诀焊接应力是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它会对焊接部件造成变形和应力集中,进而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为了降低焊接应力,提高焊接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工艺措施。
本文将逐步介绍降低焊接应力的口诀和相应的工艺措施。
一、合理规划焊接顺序1. 确定焊接顺序时,应从内向外焊接,从中心向两侧进行,依次进行焊接。
从内向外焊接可以减少焊接应力在焊接过程中的积累,降低变形的程度。
2. 将大尺寸焊接件分成多个小尺寸的焊缝,分别进行焊接。
这样可以减少焊接应力的集中,降低焊接部件变形的可能。
二、控制预热温度和焊接速度1. 预热是降低焊接应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焊接前对焊接件进行预热,可以改善焊接材料的塑性和可变形性,从而降低焊接应力。
预热温度需要根据焊接材料的种类和厚度来确定。
2. 焊接速度过快会使焊接区域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增加焊接应力。
为了降低焊接应力,需要控制焊接速度,使其适中。
三、合理选择焊接参数1. 焊接电流和电压的选择应根据焊接材料和厚度进行合理调整。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低的电压可以减少焊接应力。
2. 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量,避免过热和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过大。
四、应用适当的焊接辅助材料1. 选用合适的焊接填充材料,如焊条或焊丝。
这些填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变形性,能够有效缓冲焊接应力,减少变形。
2. 引入焊接辅助材料,如夹具、临时焊接支撑物等,来限制和平衡焊接变形。
五、采取后焊热处理措施1. 通过后焊热处理可以缓解焊接应力,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用的后焊热处理方法包括回火、时效处理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 后焊热处理一般需要在焊接完成后进行,但也可以在焊接过程中进行局部热处理,以降低焊接应力。
降低焊接应力是确保焊接接头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通过合理规划焊接顺序,控制预热温度和焊接速度,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和辅助材料,以及采取后焊热处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焊接应力,减少焊接变形,提高焊接质量。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后热是为了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防止接头生成淬硬组织,产生冷裂纹。
焊前预热温度一般在100-200度,后热不属于热处理,也是一种缓冷措施,后热的温度在200-300度,有的单纯是为了缓冷,有的是针对消氢处理的,一定的后热温度,能使焊缝中氢扩散出来,不至于集聚导致裂纹。
后热保温时间要根据工件厚度来确定,一般不会低于0.5小时的。
焊后热处理的就多了,主要分为四种:
1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消除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2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正火,温度在950-1150之间,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如不锈钢的固熔、稳定化处理,温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尤其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
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艺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钢的耐磨性,硬度等。
3先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处理再进行低于下转变温度下的热处理。
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在上下转变温度之间进行的焊后热处理。
750-900之间,一些材料的实效强化重结晶退火等。
1/ 1。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施工方案(修)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施工方案(修)
一、简介
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而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是确保焊接质量的
重要步骤。
在焊接过程中,预热和热处理可以减少焊接变形和裂纹,提高焊缝的强度和韧性。
本文将针对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焊前预热方案
1. 钢结构预热
在焊接钢结构之前,必须严格执行预热的要求。
预热的目的是减缓冷却速度,
减少应力,避免冷脆,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预热温度和时间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执行。
2. 铝合金预热
预热对铝合金的影响尤为重要,可以避免氧化皮的产生,减少热裂纹的风险,
并提高熔池的流动性。
预热温度应根据具体材料而定,通常在150°C至250°C之间。
三、焊后热处理方案
1. 延时冷却
焊接完成后,应立即对焊接接头进行冷却处理。
延时冷却可以减缓焊缝冷却速度,降低残余应力,减少裂纹的产生。
延时时间根据焊接材料和工艺规范确定。
2. 热处理
对于一些关键部位或特殊要求的焊缝,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
热处理可包括回火、时效处理等,具体热处理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总结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是确保焊接接头质量的关键步骤,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
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
只有在预热和热处理环节做到位,才能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稳定和可靠,从而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钢结构预热及后热处理
钢结构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是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常见的两个步骤,旨在改善钢材的性能和可靠性。
1. 钢结构的预热(Preheating):
预热是指在进行焊接、切割、锻造等加工操作之前,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过程。
预热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冷却速率,防止产生裂纹和变形,并提高焊接质量。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降低材料的冷脆性:预热可以使钢材内部的组织更加均匀,减少内应力,从而降低冷脆性,提高钢材的韧性。
减少热影响区的尺寸:预热可以扩大热影响区的尺寸,减少焊接引起的变形和应力集中。
提高焊接质量:预热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降低焊接缺陷的发生率。
2. 钢结构的后热处理(Post-Heat Treatment):
后热处理是指在钢材加工完成后,对整个结构进行热处理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改善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并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常见的后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等。
退火:通过加热至适当温度后缓慢冷却,使钢材内部的晶粒重新排列,减少残余应力和提高韧性。
正火:将钢材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快速冷却,使晶粒细化,提高强度和硬度。
淬火:将钢材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使钢材表面形成马氏体组织,增加硬度和耐磨性。
需要注意的是,预热和后热处理的具体参数和方法取决于钢材的种类、尺寸和要求。
因此,在进行钢结构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
和时间,并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的作用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的作用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是在焊接过程中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它们的作用是改变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
以下是对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详细解释:1.焊前预热的作用:焊前预热是指在进行焊接前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再进行焊接。
焊前预热对于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焊前预热的几个主要作用:1.1降低冷裂纹的风险:在焊接过程中,工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容易导致冷裂纹的产生。
焊前预热可以使工件表面温度均匀分布,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和热应力,从而降低冷裂纹的风险。
1.2减少变形:焊接过程中,由于局部加热会导致工件变形。
焊前预热可以使工件温度均匀分布,减少局部变形的发生,从而使焊接接头更加平整。
1.3改善焊接质量:焊前预热可以提高焊接材料的可塑性,使焊接金属流动更加顺畅,焊接接头的焊缝形态更加良好。
同时,预热还可以减少线膨胀系数不匹配所产生的应力,提高焊接接头的密实性。
1.4提高焊接强度:焊前预热可以改善焊缝的晶粒结构和组织形态,提高焊接接头的冷变形能力,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1.5降低焊接变形:焊前预热可以降低焊接过程中的温差和热应力,减少焊接接头的变形,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
2.焊后热处理的作用:焊后热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处理,以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以下是焊后热处理的几个主要作用:2.1消除残余应力: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会产生焊接残余应力。
焊后热处理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来减小残余应力,使焊接接头更加稳定。
2.2提高硬度和强度: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会发生改变。
焊后热处理可以使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更加均匀,晶粒更细小,硬度和强度得到提高。
2.3提高耐腐蚀性:焊接接头由于焊熔区和热影响区的组织结构变化,容易产生局部腐蚀。
焊后热处理可以减少晶界和金属间的腐蚀敏感相,提高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
热处理专业知识
热处理专业知识对于焊接热处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热处理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好热处理工作前的工艺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为更好完成热处理工作打好基础。
1.焊接热处理在焊接之前、焊接过程中或焊接之后,将焊件全部或局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下来,以改善工件的焊接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是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的一种工艺方法。
焊接热处理包括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
2.焊后热处理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焊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材料的相变温度Ac1以下),保温一定时间,使焊件缓慢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
3.焊前预热及主要作用是什么?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
焊前预热有利于调节焊接热输入,降低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避免淬硬组织,并有利于氢的逸出,还可使工件温度均匀化,减少工件的热应力。
因而,对有淬硬倾向的钢进行焊前预热是防止焊接冷裂纹的有效手段。
4.焊后热处理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为了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或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
5.“焊接热处理”与“焊后热处理”是否是一个概念?焊接热处理是在整个焊接过程(包括焊前预热)的某一阶段或焊后对焊件进行加热、保温、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包含了预热、后热、焊后热处理。
可见,焊接热处理所指更广,而焊后热处理仅是焊接热处理的一种工艺。
6.什么是局部加热“局部加热”是指仅对部分焊缝加热 .7.后热工艺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后热工艺是指焊接工作停止后,立即将焊件加热到300℃~400℃,保温2h~4h,然后缓冷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实际上是除氢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加速氢的逸出。
8.对马氏体型钢(如F12钢或P91、 P92钢)后热时机应如何选择?应在焊后冷却保温段结束后,也就是马氏体转变结束后进行。
9.焊接热处理中常用的加热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加热方法有电加热(如电阻炉加热、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电加热、工频感应加热、中频感应加热)、火焰加热(如氧-乙炔、高压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的重要性
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的重要性一、焊前预热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对于保证焊接质量非常重要关键。
重要构件、合金钢及厚部件的焊接,都要求在焊前必须预热。
焊前预热的主要作用如下:1、预热能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避免产生氢致裂纹。
同时也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裂性。
2、预热可降低焊接应力。
均匀地局部预热或整体预热,可以减少焊接区域被焊工件之间的温度差(也称为温度梯度)。
如此,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变速率,有利于避免产生焊接裂纹。
3、预热可以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度,对降低角接接头的拘束度尤为明显,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裂纹发生率下降。
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的选择不仅与钢材和焊条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焊接结构的刚性、焊接方法、环境温度等有关,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确定。
另外,预热温度在钢材板厚方向和焊缝区域的均匀性对降低焊接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局部预热的宽度,应根据被焊工件的拘束度情况而定,一般应为焊缝区周围各三倍壁厚,且不得少于150-200毫米。
如果预热不均匀,不但不减少焊接应力,反而会出现增大焊接应力的情况。
二、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指将焊件整体或局部加热保温,然后炉冷或空冷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其目的是消氢、消除焊接应力、改善焊缝组织和综合性能。
1、焊后消氢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以后,焊缝尚未冷却至100℃以下时,进行的低温热处理。
一般规范为加热到200~350℃,保温2-6小时。
焊后消氢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加快焊缝及热影响区中氢的逸出,对于防止低合金钢焊接时产生焊接裂纹的效果极为显著。
2、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加热和冷却的不均匀性,以及构件本身产生拘束或外加拘束,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在构件中总会产生焊接应力。
焊接应力在构件中的存在,会降低焊接接头区的实际承载能力,产生塑性变形,严重时,还会导致构件的破坏。
消应力热处理是使焊好的工件在高温状态下,其屈服强度下降,来达到松弛焊接应力的目的。
合金钢焊接工艺中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的作用探析
合金钢焊接工艺中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的作用探析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属于合金钢焊接工艺的关键环节,处理效果对焊接质量有着极大影响,尤其是对厚部件和重要零件,一旦在处理中未能达到相应要求,就易形成冷裂纹和延迟裂纹等,导致焊接质量降低,甚至影响容器使用安全性。
基于此,本文从合金钢焊接工艺入手,重点分析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作用。
标签:合金钢;焊接工艺;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前言:合金钢是将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加到优质碳素结构钢中的金属。
近年来,形变热处理技术、微合金钢技术和精炼技术等先进冶金技术的应用,使得合金钢材料性能和焊接质量明显提升,改善了现代合金钢焊接性。
但现阶段合金钢焊接工艺在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等环节中,依旧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必须提高对该环节重视程度,掌握合金钢焊接工艺以及焊前预热和焊后热的作用。
1合金钢焊接工艺合金钢焊接工艺是保证合金材料生产质量的重要工艺技术,必须提升对工艺掌握,从而保证合金材料生产水平。
而在进行合金材料生产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选取适合的焊接材料。
根据需求合金材料的强度等级要求,确定合金钢焊接中使用的材料,促使合金钢材料强度等级,与熔敷金属保持一致。
第二,预热。
采用预热处理主要是为避免出现裂纹。
同时通过预热可改善接头性能。
但进行预热操作也会导致劳动条件恶化,使得生产环境愈加复杂,且预热时温度过高,易造成接头性能降低。
因此,实际进行焊接前,应对钢材料的结构形状、成分、厚度、刚度以及环境温度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焊前预热。
以≥6mm的12Cr1MoV厚度钢材为例,需进行焊前预热处理,并将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控制在200-300℃范围内[1]。
第三,确定焊接线能量。
在对碳含量相对较低的16Mn钢和热轧钢进行焊接时,由于此类钢材脆化、淬硬和冷裂倾向偏低,使得在焊接方面对焊接线能量要求较低。
对15CrMo钢进行焊接中,碳含量为0.14%,总量较低,可提升金属强度。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
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6回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四、焊后热处理的定义? 将焊件整体或局部加热保温,然后炉冷或空
冷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五、连弧焊与断弧焊的区别? 1、连弧焊:电弧连续燃烧、不熄灭、较小的坡口
钝边间隙、较小的焊接电流、短弧连续施焊 2、断弧焊:电弧反复交替燃处理
一、阐述预热的作用?
1、降低焊后冷却速度,改善金属材料 的焊接性
2、对于易淬火钢,预热可以减小淬应 程度,防止产生焊接裂纹
3、预热可以减小热影响区的温度差别, 减小因温度差别而造成的焊接应力
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5回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二、消氢处理的定义?
焊后立即将焊件加热到250~350℃, 保温2~6小时空冷的方法。 三、消氢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间、坡口钝边间隙大些、焊接电流范围宽些
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7回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六、溶孔是怎样形成的? 在电弧高温和吹力作用下,坡口根部部分
金属被融化形成金属熔池,在熔池前沿会产生 一个略大于坡口装配间隙的孔洞
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8回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七、焊后热处理的方法 1、整体加热处理 2、局部加热处理 (1)火焰加热法 (2)红外线加热 (3)工频感应加热
• 5、焊前为固定焊件的相对位置进行的焊接操作
叫做定位焊。
a
2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 1、常用金属材料焊接包括
等
材料的焊接。
• 2、在焊接
钢时,不可以进行预热。
• 3、预热温度的选择应根据
、
、
焊接过程中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焊接过程中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预热1预热的目的降低焊后的冷却速度。
减少淬硬倾向,防止裂纹产生。
减少热影响区的温度差别,有利于减少焊接应力。
2预热应用的范围对淬硬倾向较大的钢材进行焊接时,需焊前预热;对于铬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时不能进行预热。
预热的选择应根据钢材的成分、厚度、结构刚性、接头形式、焊接材料、焊接方法以及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并通过可焊性实验来确定。
加热范围:一般在坡口两侧各75~100㎜范围内应保持一个均热区域。
测温点应取在热区域的边缘。
对于对接接头每侧加热宽度不得小于板厚的5倍。
后热(焊后将焊件保温缓冷,可以减缓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起到与预热相同的作用)。
1、消H处理:焊后立即将焊件加热到250~350。
C范围,保温2~6小时,后空冷。
2、目的:加速焊缝金属中H的逸出,大大降低焊缝和热影响区中的含H 量,防止冷裂纹的产生。
3、应用范围:焊件若不能立即热处理而焊件又必须及时除H时,则需即使作消H处理。
焊后热处理含义:将焊件整体或局部加热保温,然后炉冷或空冷的一种处理方法作用: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软化淬硬部位。
改善焊缝和热影响的组织和性能。
提高接头的塑性和韧性。
稳定结构的尺寸。
常用焊后热处理的方法整体加热处理:将焊件置于加热炉中整体加热处理,可以得到满意的处理效果。
焊件进行进炉和出炉时的温度应在300。
C以下, 300。
C以下的加热和冷却速度与板厚有关。
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厚壁容器,加热和冷却速度为50~150℃ /h,整体处理时炉内最大温差不得超过50 ℃ 。
如果焊件太长需分成二次处理时,重叠加热部分应在1.5m以上。
局部热处理:对于尺寸较长不便整体处理,但形状比较规则的简单筒形容器、管件,可以进行局部处理。
局部处理,应保证焊缝两侧有足够的加热宽度。
对于筒体的加热宽度与筒体半径、壁厚有关,按下式计算。
例如,对于直径为1200mm,壁厚为24mm的筒体环焊缝局部热处理时,以焊缝为中心的600mm范围内,都要加热到规定的处理温度。
大学焊接工艺试题及答案
大学焊接工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的结合方式是()。
A. 机械结合B. 物理结合C. 化学结合D. 冶金结合答案:D2. 电弧焊时,焊条的消耗速度主要取决于()。
A. 焊接电流B. 焊接电压C. 焊接速度D. 焊条直径答案:A3. 焊接时,焊缝的熔深与()有关。
A. 焊接电流B. 焊接电压C. 焊接速度D. 焊条直径答案:A4. 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的冷却速度对焊缝金属的()有重要影响。
A. 硬度B. 韧性C. 强度D. 塑性答案:B5. 焊缝金属的硬度可以通过()来降低。
A. 热处理B. 冷加工C. 焊接速度D. 焊接电流答案:A6. 焊接变形的产生主要与()有关。
A. 焊接顺序B. 焊接方法C. 焊接材料D. 焊接电流答案:A7. 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主要取决于()。
A. 焊缝金属的硬度B. 焊缝金属的韧性C. 焊缝金属的强度D. 焊接缺陷答案:B8. 焊接缺陷中,对结构强度影响最大的是()。
A. 气孔B. 裂纹C. 夹杂D. 未焊透答案:B9.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测试通常包括()。
A. 拉伸试验B. 弯曲试验C. 冲击试验D. 所有上述试验答案:D10. 焊接过程中,为了减少焊接变形,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加焊接电流B. 减少焊接电流C. 增加焊接速度D. 采用对称焊接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焊接时,焊条的前端部分称为_________,它在焊接过程中起到保护熔池的作用。
答案:药皮2. 焊接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焊缝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熔深;宽度3. 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的冷却速度过快可能导致_________的产生。
答案:裂纹4. 焊接变形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矫正。
答案:热矫正;机械矫正5. 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与焊缝金属的_________有直接关系。
焊前预热的作用是什么
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的选择不仅与钢材和焊条的化 学成分有关,还与焊接结构的刚性、焊接方法、环境温度等有关,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确定。另外,预热温度在钢材板厚方向的均匀性和在焊缝区域的均匀性,对降低焊接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局部预热的宽度,应根据被焊工件的拘束度情况而定,一般应为焊缝区周围各三倍壁厚,且不得少于150-200毫米。如果预热不均匀,不但不减少焊接应力,反而会出现增大焊接应力的情况。
有些合金钢材料在焊接以后,其焊接接头会出现淬硬组织,使材料的机械性能的破坏。如果经过热处理以后,接头的金相组织得到改善,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塑性、韧性,从而改善了焊接接头的综合机械性能。
消应力热处理是使焊好的工件在高温状态下,其屈服强度下降,来达到松弛焊接应力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整体高温回火,即把焊件整体放入加热炉内,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在空气中或炉内冷却。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80%-90%的焊接应力。另一种方法是局部高温回火,即只对焊缝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加热,然后缓慢冷却,降低焊接应力的峰值,使应力分布比较平缓,起到部分消除焊接应力的目的。
焊前预热的作用是什么
重要构件的焊接、合金钢的焊接及厚部件的焊接,都要求在焊前必须预热。焊前预热的主要作用如下:
(1)预热能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避免产生氢致裂纹。同时也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裂性。
(2)预热可降低焊接应力。均匀地局部预热或整体预热,可以减少焊接区域被焊工件之间的温度差(也称为温度梯度)。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变速率,有利于避免产生焊接裂纹。
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
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一、焊前预热:1.焊前预热的目的:1)延长焊接时熔池凝固时间,避免氢致裂纹;2)减缓冷却速度,提高抗裂性;3)减少温度梯度,降低焊接应力;4)降低焊件结构的拘束度。
2.预热温度的确定:1)工件的焊接性,主要取决于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2)焊件的厚度、焊接接头型式和结构拘束程度;3)焊接材料的含氢量;4)环境温度。
3.火电厂检修常用钢材焊接预热温度:1)含碳量≤0.35%的碳素钢及其铸件,管材壁厚≥26mm,预热温度100-150;板材≥34mm,预热温度100-150。
2)15CrMo管材壁厚≥10mm;预热温度150-200;3)12Cr1MoV —预热温度150-200;4)9Cr1Mo —预热温度300-400;注:1. 预热宽度从对口中心算起,每侧为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得小于150mm-200mm;2. 当工件厚度超过200mm时,可适当提高预热温度,但一般不超过400度;3.当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均须预热,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大于等于150度。
二、焊后热处理: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焊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这一工艺过程叫做焊后热处理。
1.焊后热处理的目的:降低焊接残余应力,获得一定的金相组织和相应的各项性能。
1)松弛焊接残余应力;2)改善组织和提高综合性能;3)除氢及稳定成分(低合金钢和中合金钢只要在300度下,保温2-4小时,即可达到去氢的目的。
2.焊后热处理规范包括:热处理种类、加热温度、保持时间、和升降速度等;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工艺是正火和高温回火。
对于火电厂检修焊接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一般均采用高温回火。
1)含碳量≤0.35%,最高温度600-650 壁厚>25-37.5mm;恒温时间:1.5小时;壁厚>37.5-50mm;恒温时间:2小时;壁厚>50-75mm;恒温时间:2.25小时;壁厚>75-100mm;恒温时间:2.5小时;壁厚>100-125mm;恒温时间:2.25小时;2)15CrMo 最高温度670-7003)12Cr1MoV 最高温度720-7504)9Cr1Mo 最高温度750-780。
焊接热处理方案范文
焊接热处理方案范文焊接热处理是指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以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性能和可靠性。
热处理是焊接工艺中重要的一环,它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起到关键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焊接热处理方案,包括焊前热处理、焊后热处理和焊后热处理的选择。
一、焊前热处理焊前热处理是指在进行焊接前对接头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
焊前热处理的目的是消除焊接接头中的应力、调整组织结构和改善可焊性。
1.预热预热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一定温度,以减少冷却速度和焊接残余应力。
预热可以减少焊接热裂纹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可能性,提高焊接接头的可靠性。
预热还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可焊性,减少气孔和夹杂的发生。
预热温度和时间的选择要根据所使用焊材的规定和实际情况。
2.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
热处理可以促使组织的再结晶和再结构化,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组织不均匀性,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和淬火等。
二、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
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是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和结构不均匀性,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1.退火退火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可以消除焊接接头中的残余应力和组织不均匀性,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耐腐蚀性。
退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要根据所使用的焊材和焊接接头的具体情况。
2.梯度热处理梯度热处理是指在焊接接头的各个部位进行不同的加热或冷却处理,以调整组织结构和消除应力。
梯度热处理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和抗裂性能,减少应力腐蚀开裂的可能性。
三、焊后热处理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焊后热处理方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焊接接头的材料,焊接工艺和要求的性能。
1.焊接接头的材料焊接接头的材料是选择焊后热处理方法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焊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
一般来说,低碳钢和不锈钢可以通过退火来改善性能,高强度钢和合金钢可能需要淬火和回火来达到要求的性能。
H2-12管道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要点
H2-12管道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要点一、预热要点在进行H2-12管道的焊接前,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预热。
预热主要是为了减少焊接过程中的热裂纹、缩松和应力集中。
以下为H2-12管道焊前预热的要点:1.1 温度控制预热温度一般控制在100~150℃范围内,具体则需要视管道的壁厚、焊接位置和施工条件的不同而定。
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控制预热温度,并进行充分的测量和记录。
1.2 时间控制预热时间一般为管道壁厚的1/2~2/3。
需要根据工程管道参数的不同进行调整。
控制好预热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管道的热影响区大小,提高管道的焊接质量。
1.3 均匀性预热时需要确保管道各部位的温度均匀,不能出现高温局部或低温局部。
可以采取相应的预热方式,如夹具定位、加热板、电热器等,提高管道的整体温度均匀性。
二、热处理要点在H2-12管道的焊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变形,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以下为焊后热处理的要点:2.1 退火退火是一种常见的焊后热处理方法,其作用是在消除管道焊接后产生的应力,减少管道的热影响区,提高管道的力学性能。
具体做法是,将焊接后的管道进行加热,直至达到所需温度,然后保持一定时间,最后缓慢冷却。
2.2 淬火淬火也是一种常用的焊后热处理方法,其作用是提高管道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一般分为水淬、油淬、气体淬等方式,通过不同的淬火方法具体控制管道的硬度和强度。
2.3 回火回火是退火与淬火的结合体,其作用是提高管道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同时也能有效地消除管道的残余应力。
具体做法是将已经淬火的管道加热,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三、注意事项在H2-12管道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温度测量在预热和热处理过程中,需要对管道的温度进行定期测量,确保管道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2 热处理时间预热和热处理时间需要根据管道壁厚、管道材质、工程情况和施工要求等因素来确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时间。
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
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焊接变形是由于焊接过程中材料的热膨胀引起的,在焊接过程中热量会导致材料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变形。
焊接变形对于焊接结构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控制焊接变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法主要包括预热、后热处理、焊接顺序、焊接变形补偿等。
1.预热:预热是在焊接前对被焊件进行加热处理,使得焊接前材料达到一定的温度,可以减少焊接时的温度梯度和热应力,从而减少变形的产生。
预热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焊接材料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来选择合适的预热参数。
2.后热处理:焊接后的热处理是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进行释放和调整的过程,可以通过回火、退火等方式进行。
后热处理可以降低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减少变形的发生。
3.焊接顺序:焊接顺序也可以对焊接变形进行控制。
一般情况下,从焊接开始的位置开始逐渐向外焊接,可以有效地减少热输入及焊接区域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少变形的产生。
在多次焊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段焊接的方式,先焊接一部分,然后进行冷却和调整,再进行下一段的焊接,以减小变形的影响。
4.焊接变形补偿:焊接变形补偿是通过对焊接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整来抵消变形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包括设置补偿焊缝、预留补偿空隙、调整焊接位置等。
补偿焊缝可以在主焊缝旁边设置一条补偿焊缝,通过补偿焊缝的收缩来抵消主焊缝的变形。
预留补偿空隙可以在焊接前将两块待焊件间隔一定的距离,焊接完成后,补充材料会填充这个空隙,从而达到补偿变形的目的。
调整焊接位置指的是在焊接过程中根据变形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除了上述的控制方法,还可以采用焊接变形的仿真和模拟技术进行分析和优化。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应力分析,可以对焊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确定最佳的焊接工艺参数和补偿措施。
总之,控制焊接变形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预热、后热处理、焊接顺序和焊接变形补偿等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焊接变形,提高焊接结构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的重要性
焊前预热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对于保证焊接质量非常重要。
重要构件的焊接、合金钢的焊接及厚部件的焊接,都要求在焊前必须预热。
焊前预热的主要作用如下:(1)预热能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避免产生氢致裂纹。
同时也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裂性。
(2)预热可降低焊接应力。
均匀地局部预热或整体预热,可以减少焊接区域被焊工件之间的温度差(也称为温度梯度)。
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变速率,有利于避免产生焊接裂纹。
(3)预热可以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度,对降低角接接头的拘束度尤为明显,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裂纹发生率下降。
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的选择不仅与钢材和焊条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焊接结构的刚性、焊接方法、环境温度等有关,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确定。
另外,预热温度在钢材板厚方向的均匀性和在焊缝区域的均匀性,对降低焊接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局部预热的宽度,应根据被焊工件的拘束度情况而定,一般应为焊缝区周围各三倍壁厚,且不得少于150-200毫米。
如果预热不均匀,不但不减少焊接应力,反而会出现增大焊接应力的情况。
2焊后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有三个:消氢、消除焊接应力、改善焊缝组织和综合性能。
焊后消氢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以后,焊缝尚未冷却至100℃以下时,进行的低温热处理。
一般规范为加热到200~350℃,保温2-6小时。
焊后消氢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加快焊缝及热影响区中氢的逸出,对于防止低合金钢焊接时产生焊接裂纹的效果极为显著。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加热和冷却的不均匀性,以及构件本身产生拘束或外加拘束,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在构件中总会产生焊接应力。
焊接应力在构件中的存在,会降低焊接接头区的实际承载能力,产生塑性变形,严重时,还会导致构件的破坏。
消应力热处理是使焊好的工件在高温状态下,其屈服强度下降,来达到松弛焊接应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整体高温回火,即把焊件整体放入加热炉内,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在空气中或炉内冷却。
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80%-90%的焊接应力。
另一种方法是局部高温回火,即只对焊缝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加热,然后缓慢冷却,降低焊接应力的峰值,使应力分布比较平缓,起到部分消除焊接应力的目的。
有些合金钢材料在焊接以后,其焊接接头会出现淬硬组织,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变坏。
此外,这种淬硬组织在焊接应力及氢的作用下,可能导致接头的破坏。
如果经过热处理以后,接头的金相组织得到改善,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塑性、韧性,从而改善了焊接接头的综合机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