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合集下载

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1——中锋和偏锋

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1——中锋和偏锋

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1——中锋和偏锋1.复合线条的衄锋上一课讲了换笔心,就是扭动笔心改换方向,这跟开汽车一样,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直路,开车不会转弯就不要上路,开出去很危险。

换笔心等于扭方向盘,也就是衄锋。

只要会扭动笔心,方向就换过来了。

第18课中,我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八面锋。

八面锋就是八个方向,等于八条道路。

笔锋向上走,是2号方向,向下走,是8号方向。

向左4号,向右6号。

上下左右这是四个主要方向。

另外四个,左上是1号,右上是3号,左下是7号,右下是9号。

这就是我们毛笔运动的八个方向。

当我们临贴时,最要紧是看它的走势方向。

看走势只要画出中线,中线就是行笔的路线。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大家先写细线的原因。

你看这'勾努势',我们用八面锋这个数字盘来对照。

第一笔向右走,那就是6号方向。

这根线条其中有些波动,我们暂时先不管它。

第二笔向下走,那就是8号方向。

第三笔是个钩,画出中线发现它是向左上方行笔的。

这是一号方向。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行笔的路线图。

我用一个红点来代表笔锋,来行走6—8—1这条路线。

行笔的结果,就写出勾努势。

再来看看上次讲的'烈火势',笔锋走过了什么道路。

首先是一撇,向左下行笔,7号位,然后换笔心,从原路回头向右上,3号方向。

然后写一捺笔,向右下行笔,9号方向。

然后换笔心向右上方向,3号位。

然后写竖横撇,向下是8号位。

横笔向右是6号位置,最后出锋是左下,7号。

全部重来一次,7—3—9—3—8—6—7。

换笔心6次,也就是手腕动了六次。

你看得出行笔路线,你就能走这条路。

反过来说,你看不出行笔路线,你还是不要下笔。

简言之当毛笔一下纸面,就有一条行笔路线。

这条路线,可能是几个方向所组成的。

在转接的地方,就要换笔心。

换笔心等于开车扭方向盘,这是容易理解的。

2.在单一线条中的衄锋那么,在单根线条中,有没有必要衄锋换笔心呢?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在路面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大圆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第11—20课)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第11—20课)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 (第11—20课)目录1、黄简讲书法:第11课衮笔势 (2)2、黄简讲书法:第12课竖笔势和奋笔势 (24)3、黄简讲书法:第13课奋笔势和竖笔势的运用 (44)4、黄简讲书法:第14课“五势”小结 (69)5、黄简讲书法:第15课合点 (92)6、黄简讲书法:第16课排点1 (112)7、黄简讲书法:第17课排点2 (141)8、黄简讲书法:第18课排点3 (166)9、黄简讲书法:第19课联点1 (186)10、黄简讲书法:第20课联点2 (208)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1——衮笔势五势中的钩裹势、勾努势都讲过了。

今天我们来看看衮笔势是怎么回事。

"衮笔势"这个"衮"字等于加上三点的"滚"。

意思是左右滚动。

如果你要写成"滚笔势"也可以。

但古籍中没有出现过"滚笔势"。

我的原则是除非古籍有错字,通常不改动。

有关衮笔势,《玉堂禁经》是这样说的:"三曰衮笔势,须按锋,上下衄之。

'今'、'令'字下点用之。

"这段话第一行所举的笔势形状,只是一点。

这不是"永"字八法第一点"侧"吗?怎么又叫"衮笔势"了?所以这版本肯定有点问题。

宋代《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所举笔势形状不同,衮笔势是这样一个形状,近于"之"字。

看了这本书,我们知道《玉堂禁经》那个点,其实是"之"字头上一点,下面的笔画坏掉了。

木版书上的字,年代一长就会残损脱落。

我们现在可见的《玉堂禁经》,不要说唐代抄本,就是宋、元的刻本都看不见了,最早只有明代刻本。

从唐朝到明朝,期间翻刻带来错字这种情况是常见的。

所以要做一番整理,主要方法就是取几个来源做对比。

比较早期的有宋代《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和《翰林传授隐朮》。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4——“五势小结”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4——“五势小结”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4——“五势小结”又要请大家看看这个系统表了,红色的都讲了,现在'五势'也讲完了。

但复合笔势还没有讲完。

因为'五势'之外还有其他后人补充的复合笔势。

1、'五势'是讲什么的?今天对'五势'做一个回顾,一个小结。

第一个问题:'五势'是讲什么的。

单从名字就可以知道,'永'字八法的重点在'法',这个'法'就是用笔法。

所以《玉堂禁经》有'侧不得平其笔,勒不得卧其笔'等等。

如果你只会用笔,那就是点画写得漂亮一点。

'五势'的名字有个'势'。

重点是组织笔势,这就不是讲用笔了。

它讲点画的组合,这就产生了复合笔势。

如果不是写字,拿毛笔画出来的就是线条。

这个历史非常久远,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我们就看见了线条。

有直线,也有弧线。

长弧线应该是几笔接起来的,不是一笔过就可以成功的。

书法也是使用线条,直线、弧线都会用到。

但单纯的线条用来写字并不好看。

为什么?因为粗细一致,没有变化,看起来好像用铅笔或圆珠笔写出来的。

线条一用到文字之中,就变成了点画。

我们说要写好点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质量好,线条沉着有力,用锋恰到好处。

二是形态好,点画在文字中是有位置的。

在特定的位置上,有特定的姿态。

这就说到笔势了,点画本身的姿态就是单一笔势。

如果你只会用笔写出来单一笔势。

那写字还是一点一画逐笔加上去,最后得到整个字。

一堆零碎的点画,气脉必然不相通。

这様冩字当然很生硬。

'五势'的意义就是先把这些点画组织起来,成为几个笔势,最后由这几个笔势裹束出整个字。

这就是我反复讲的两步成字。

我打一个比喻,点画好像建筑材料,好房子当然需要好的建筑材料。

但你可以把材料先做成房子的某一部分。

门、窗,甚至屋顶、墙壁都可以预先做好,运到工地只要搭配起来。

写字和这道理是一样的。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46-51课word版本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46-51课word版本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第46-51课)王羲之的笔法,经智永传至张旭,终于形成相当完善的技法系统,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唯一完整的体系。

我一级课程讲笔法,就是阐明这一系统。

现在基本上讲完了。

在历史上,其他人也论述过各种技法,但不是零零碎碎,就是不着要领,今天我简单介绍一下其他派别,以作对比。

如《翰林密论》说:“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逆笔、顺笔、涩笔、倒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罨笔、【走歴】笔。

并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

”这里提出了十二种笔法,但没有具体说明。

有些跟“九用”相同,有些就猜不出来,如“涡笔”。

至于什么叫“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老实说我不大懂。

你懂不懂?你搞懂了你教我。

张旭是真懂书法的人,有理论有实践。

无论是真书还是草书,有口皆碑。

更况他还有一个完整的技法系统,一个教学体系。

王羲之虽然水平极高,但他没有教授过外姓弟子,在中国书法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和张旭相比。

张旭的缺点就是技术保密,这在哪个行业都有。

所以他的体系没有普遍传开来,只限于几个弟子。

据崔邈说,外人只知道五执笔和“永”字八法,至于关键的“九用”,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人家来向张旭请教笔法,张旭只说:“多练练永字,永字写好就可以了”。

其实他心中知道,我们现在也知道,不懂“九用”,这个“永”字永远也写不好的。

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傻瓜,人家回去把“永”字写来写去,就是不见效,当然就怀疑起来了。

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人批评“永”字八法,有人说他不完善,有人说要改造,要补充。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懂得“九用”的。

1.林蕴的故事唐代有一篇《拨灯序》,作者是林蕴。

这篇文章很有代表性。

那些没有得到张旭真传的人,他们怎样学习书法呢?他们自己摸索一条路,找到一个拨灯法。

拨灯法是不同于张旭的一个流派。

林蕴是唐朝元和间人,他说曾拜一个叫安期的人为老师,因为安期的学问来之于卢肇,这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当时颇有文名。

而卢肇说他书法曾经得到过“韩吏部”的指点,“韩史部”通常所指就是大名鼎鼎的韩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5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5

二级课程 (1-5)二级课程01笔势的基本概念1二级课程02 笔势的基本概念2二级课程03 点的笔势二级课程04 点势书写示范二级课程05 横竖的笔势二级课程01笔势的基本概念11、什么是“势”?二级课程的主题是“势”,什么是“势”呢?现在你去问一个度过中学的人,这世界万物是怎样构成的,他就会说这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就是一些元素。

元素又是一些分子、原子、电子……这是现代人的科学思维,但古代科学没有这样昌明,老祖宗怎样认识世界的呢?书法是古代传统艺术,学书法的人,要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才能理解那些古籍。

中国古人怎样解释这个世界的本源呢?只有一个字,这就是“气”。

古人认为世界之源就是“气”,万物都是“气”的表现。

“气”深入到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什么元气、骨气、力气、福气……中医有营卫二气,就算是现代科技的发明,如电,我们也称之为电气。

总之,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支配着事物的状况,都可以称之为气。

“气”的运动产生了“势”,这就组成了大家很熟悉的“气势”一词。

其它如走势、形势、风势、火势、水势……等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势”可以通过物体的“形”感觉到,所以我们经常说“形势”。

在书法中,字形是怎样形成的?它是笔锋运动产生的。

所以只看字形是表面的,重要的是看笔锋的走势。

“势”的表面有所不同,比如这个圆柱体,它稳稳地站立着,我们说这是“静势”,第二个圆柱体就不同了,它倾侧着,好像意大利比萨斜塔,给人就要倒下来的感觉,这就是险势,第三个圆柱体动个不停,这是动势。

书法作品有取静势的,如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写得非常安静。

有写险势的,米芾就是经常取险势的一位,近代吴昌硕也是。

动势往往将牵丝和代笔显示出来,给人看见笔锋的运动轨迹,那就有强烈的动感。

但这些都是一个字完成以后所表达的势,跟张旭的意思并不一样。

2、张旭的五势那张旭所讲的笔势是什么意思呢?据韩方明的记录,张旭体系有五执笔、九用、八法、五势。

黄简讲书法:张旭的笔法(1—3笔记)

黄简讲书法:张旭的笔法(1—3笔记)

黄简讲书法:张旭的笔法(笔记)张旭的笔法(一)·黄简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写于香港。

原载香港《书谱》一九八六年第二期,pp.72-75。

一至张旭笔法始弘笔法是书法的基本技法。

笔法的由来,或曰始自蔡邕,或曰起自崔瑗,或曰始于张芝,总之,大约是东汉后期中国书法出现第一个高潮(汉隶碑群)时产生的,而笔法的诞生也证明了中国书法已达到成熟。

在此以前的作品,并不是说没有笔法,只是笔法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成为一种系统的、代代相传的用笔技巧,应当说是始自这一时代。

这一点,不仅有流传至今的蔡邕《笔论》、《九势》,赵壹《非草书》等典籍为证,并且有这一时代的书法作品实物印证,大致是可信的。

张旭肚痛帖笔法是书法艺术的秘诀和钥匙,自然引起学书者的极大注意。

不过在典籍中看,笔法一般是秘而不宣的。

相传宋翼为钟繇弟子,作字平直相似,状如算子,钟繇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

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公墓,遂得《笔势论》,翼乃读学,名遂大振。

此事只是传说,然求学之难,可见一斑。

唐陆彦远得笔法于其父陆柬之,虽用功,笔迹终不及古贤,乃求教于当时大书家褚遂良,褚答︰「用笔当须如印印泥。

」陆百思不悟。

后在江岛以锥划沙,才知褚意。

清包世臣于乾隆乙亥夏,在扬州遇黄小仲,请教笔法,辩证三月。

小仲告之曰︰「唐以前书,皆始艮终干;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

」包闻之茫然,服念弥旬,差有所得,照其习之二年。

嘉庆丁酉,包将小仲之笔法收入所著《艺舟双楫》一书中。

道光辛巳,过常州唔小仲,出稿相质。

小仲说︰「用笔者天,书中尽之;始艮终干,正所谓流美者地,书中阐发善矣,然非吾意。

」包氏再请他详细讲一讲,卒不肯言。

近苏州友人造访,言及「江南第一书家」萧退庵先生授课邓散木,亦不肯尽言笔法。

此萧氏晚年对友人自道之,二家为姻亲,谅不为虚。

这种情况,在过去是很常见的,不仅是书法界,其他如医学界、武术界、饮食业、劳工界可说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但笔法毕竟还是流传了下来,未致中绝。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8识势1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8识势1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8识势11、《阴符经》识势举例99个笔势都介绍过了,今天我们来实战一下,看看是不是好用。

我就从《阴符经》开始讲,当然不是全部,而是挑一些字例。

第一个字,就是'阴'字,左边是阜耳势。

右旁上面交争势,它用的是一啄一磔,捺笔用足三分笔,显得非常雄厚,这本字帖有些地方破烂了,但不妨碍我们看笔势。

第三个笔势,竖笔势。

只有横竖的笔势很容易看,我讲过,横笔起就是奋笔势,竖笔起就是竖笔势。

如果要详细点解释,这是竖笔势四开,一次抬笔,也就是这条阶梯式的竖笔势变形。

如果各位都是行家,这种解释就不用每次都讲一遍了。

第四个笔势,玉函势,又破损了不少。

不过《阴符经》还有其他'阴'字,可以参考。

以前有些人,如王羲之的追随者,非常忠诚,王羲之字帖上有什么破损,他们照样写出来,这叫'愚忠',实在没有必要。

'阴'字四个笔势:阜耳势、交争势、竖笔势和玉函势。

接下来第二个字,'符',上面是横爻势,这个笔势又可以当草字头,又可以当竹字头,比部首灵活的多。

第二笔势,单人旁,称之为立人势。

记住立人势定义是一撇加一竖,至于是直线还是弧线没有规定。

这一撇可能是啄,长一点也可能是掠,这一竖可能是纵,也可能是裹,总之很灵活。

如王羲之《兰亭序》中,立人势的一竖,努、从和裹都有,而且都很好看。

临帖时如果忽略笔势的路线,那就等于白忙一场了。

第三个笔势是一个'寸'字形,听过前面课的同学都知道,这是戈法的倒笔书。

倒笔书在我们给一个笔势命名时,方便很多。

'符'字三个笔势:横爻势、立人势和戈法倒笔书。

接下来《阴符经》的'经'字。

四个笔势。

首先是蟠龙势,注意这第一笔下来纸张磨损了,这是不应该断的,你临帖时要把它补上。

你现在看到的是点画,从大圈的角度说是不会断的。

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箭头所指处不是点,而是收笔向上,这是篆隶写法转化过来的。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28捺的写法1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28捺的写法1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28捺的写法1128捺的写法11.捺的中线横竖撇捺是书法四大线条。

横竖撇都讲过了,今天讲捺的写法。

第一,讲讲捺的中线。

捺的中线跟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生活在建初年间,建初是汉章帝的年号,从公元76年用到84年。

汉章帝本人对书法也很感兴趣,我在今后还会讲到。

这个人叫王次仲,多种古籍都提到他,王次仲做了什么事呢?据卫恒《四体书势》说:“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上谷是地名,那里有个王次仲,他创造了楷法。

什么是楷法呢?唐朝张怀瓘《书断》引北朝王愔的话说:“王愔云:(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这一段话详细多了,王次仲之前的隶书,四四方方,没有波势,他用草书的方法,给隶字加了波势。

第在第一课就讲到,秦以前用古文字,篆字多圆转的线条,书写起来速度慢,后来改为隶字,把圆转的线条变为直线,你看这个“木”字,跟篆字相比较,就可以知道撇捺来之于篆字的弧线。

最早的撇捺,就是这样直挺挺的线条。

到西汉时期,隶书中还可以见到这样直线捺。

这是新莽时期的《莱子侯刻石》。

天凤三年(也就是公元16年)刻于山东。

我们来看它的几个字,这是“人”字。

石头有些破损,但可以看到一捺基本上是直的。

“支”字和“使”字,一捺也是直的。

“建”字和“后”字,捺笔中线还是直的。

什么是捺早期隶字中的捺,是从1号位开始走向9号位的斜线。

往往是笔直地行笔,无须动手腕。

再举一个例子,东汉明帝时期的《开通褒斜道刻石》,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刻,比《莱子候刻石》晚五十年。

这是“级”字,可以看到一捺也很直。

这是“道”字,注意一捺的收笔弯曲了一下。

不过这是刻在凹凸不平的山崖上,未必是作者有意的动作。

这个“以”字的一捺,用了弧线。

说明当时有些人写字,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开始运用手腕。

所以,同样是从1号位走向9号位,有直线运动,也有弧线运动。

写弧线要动手腕,手腕运动是左、右。

只要手腕运动,你看这个直线的“木”字,就变成了右面这个“木”,撇捺带有弧形。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744草书笔法01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744草书笔法01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744草书笔法01前面所讲的草法,是解决草字大圈,剩下的问题就是草书小圈。

草书小圈就是写草书的用笔技法,用笔最要紧是调锋。

而调锋产生节点,通常称为小圈。

毛笔的用笔技法,在一级课程中已经讲过了,而且都有示范。

如果你用笔纯熟,又知道草法,马上就可以写草书。

我这里把几个注意点,给各位讲一下。

“线条”和“点画”是两个概念,虽然经常混用。

“点画”是对于文字而言的,“线条”可以脱离文字。

你看这个“永”字,有没有点画呢?当然有。

我们从小读书写字,老师教我们一点一画写,这叫“书写”,写字要点画正确,现在使用铅笔、圆珠笔这样的书写工具,结线条没什么要求。

但这样讲“点画”是文字学意义上的,不是书法艺术的点画。

书法所谓写好点画,是把点画写漂亮,如右边这个“永”字。

这个字我们说点画功夫好,其实就是指用笔技法好。

解决对不对的问题,可以只用简单的线条,而要讲究点画的优美,线条就变得复杂,只有用毛笔才能有这样的变化。

但毛笔有一套用笔技巧,掌握毛笔技法要花相当大的功夫。

这两个字写起来哪一个快呢?当然是左边。

所以铅笔、铅笔、圆珠笔发明后,实用场合把毛笔淘汰了。

写草书,究竟是追求快,还是追求好?我在第四课给大家介绍过,历史上就有这么两派。

一是赵壹派,认为草书就应该快速的潦草而书。

绝大多数人不懂草法,也不知道点画要用真书方法去写。

只要写得快,他们就鼓掌,有没有用笔不重要。

另一派是张芝派,这是艺术草书。

首先要学草法,然后还要有纯熟的用笔技巧。

这两关都不好过,结果艺术草书难学、难记、难写。

这就是主什么张芝派人数远远少于赵壹派的原因。

赵壹派的观念是“草本易而速”,这是实用的草写。

张芝派“今反难而迟”,这是艺术的草书。

讲究草法和用笔,赵壹派认为是多余的,或者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两点。

这两派必然互相看不惯,冰炭不可同炉。

从历史上看,赵壹派人数多,声音大,至今还是。

你看这两个“成”字,一个怀素写的,一个智永写的。

怀素早年草书就是追求快,《自叙帖》收了很多时人称赞他的诗:“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黄简书法讲座第02课笔记:什么是书法

黄简书法讲座第02课笔记:什么是书法

黄简书法讲座第02课笔记:什么是书法上节课讲了三种体,介绍了字体、主要书体和书法家之体的意思,这些体今后课程中经常会提到,希望各位记得。

比如说欧阳询的“欧体”,你就应该知道“欧体”不是字体,也不是书体,是书法家之体,它是表现欧阳询的个人风格。

如果你能这样理解,那就非常好了。

但是,这三种体没有讲完,还要深入,因为这三种体跟书法有莫大的关系。

今天我就讲讲这个关系。

讲完之后,你就知道什么是书法了。

2、这三种体,跟书法有什么关系呢?前面讲过,字体发展出书体,书体衍生出书家之体。

现在要研究它们跟书法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每种体的创作目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结果入手。

2.1字体和书法的关系创造文字的目的,是把人们的思想语言记录下来,正如孙过庭所说:“书契之作,适以记言”。

《说文解字·叙》这样说:“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指出创造文字,就是为了沟通和保存。

字体的创作手法,以篆字的造字方法为最基本,通常说就是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这六个方法,前面四个字是造字,后面两个是用字。

有了这六个方法,就造出了成千上万个汉字字形。

隶字的字形,是从篆字而来,用隶定或隶变的方法得到。

在六级课程“隶书”中会详细解释。

草字的造字方法,在七级课程中介绍。

字体创作的结果,规定了每一个字的字形结构,以供书写。

如:“天”就是“一”字下面加一个“大”字。

“地”字的结构,就是左是“土”,右是“也”。

字是有了,但写成的字,未必好看。

这算书法吗?当然不是,只是写字而已。

从古到今,大多数人写字只是写一个字形,达不到美观的标准。

例如秦代诏版上的草篆,书写者只是写出篆字的字形结构而已。

汉代使用竹简木牍,这是写在木牍上的隶字,是很草率的民间写字的遗迹。

新疆出土的东晋李柏文书,可以看出来,李柏只会写字,不懂书法。

简言之:书写是表达字义,所以最重要是字形结构对不对,至于形体美不美,是另外一个问题。

所以,书写某一个字体,并不是书法。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06横竖的笔势-横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06横竖的笔势-横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06横竖的笔势-横206横竖的笔势-横2.“永”字横笔的笔势。

“永”字有二个横笔,一是第二笔勒,二是第五笔策。

其实第七笔啄也可以转化为横来写(这个问题将来再说)。

2.1“永”字八法中横笔的特点也就是“勒”和“策”的特点。

比较一下这两个笔势,这永字八法中,勒势平放,策势向上。

有些人写“勒”未必平放,也可能写成向上的“策”。

如智永《千字文》中的“永”字,勒、策均向上。

但王羲之《兰亭序》中永字,第二笔勒就是平放的,和第五笔策向上的不同。

但都是用侧锋的,“勒”没有尖锋趯。

“永”字八法是要定一个规范,当然不会规定“勒”和“策”两笔笔势一模一样。

必然一平放,一向上,两笔方向不同。

而且“永”字八法规定这两笔的用笔方法也不同,勒用趯锋,策用侧锋。

张旭永字八法,“勒”规定用趯锋,就是用尖锋,“以锥画石”,笔管垂直。

“策”规定用侧锋,背笔向上,也就是三号位侧面向上。

所以说“永”字八法规定的这两个横笔,非常具体,非常细致,与王羲之、智永写的都不同。

崔邈说,张旭“始弘八法”,就是重新解释和规定“永”字八法,这是可信的。

张旭并不是简单地从王羲之或者智永那里取一个现成的“永”字,而是把这两种横笔做了区分,这一点大家要理解。

2.2横线的名称竖有三种笔势,如果我们把这三根线转过来,那就是横的基本笔势:覆、横、仰。

中间这一根是平放的,下面这根线手腕动作是左-右,上面这根线手腕动作右-左。

梁武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说:“平,谓横也。

直,谓纵也。

”平直,就是纵横的特点。

平,是没有高低;直,是没有弯曲。

纵横这两个名称,篆书中已经有了。

但是不要误会,如果真的写成“横平竖直”,那就有点问题。

因为真正的横平竖直,只有在篆、隶中才会出现。

如李斯《绎山刻石》,你看这几个字,真的是横很水平,竖很垂直,符合平直的形容。

隶书继承篆书而来,纵横也往往有平直的特点。

如汉《孔宙碑》这几个字,横竖都按照平直放置。

我们来比较一下,你看隶书中的“三”字,基本上是平线条,但到真行草书中,就算是比较规矩的真书,都不会把“三”写的三根平线。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

黄简讲书法 01 三种体的意义很多人喜欢书法,学习书法,但是,不得概念,成功的比例不大,这是什么原因?你看,通常是去买几本贴,买枝笔,回家就开始练起来。

但是这儿他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先把书法的“法”搞清楚。

你想,你连书法的“法”的法都不懂,你怎么可能成功呢?书法牵涉到很多方方面面的知识,比如说你买一枝毛笔,什么毛笔是适合你需要的呢?你买一本字帖,哪一本字帖是入门贴呢?这些问题不解决,今后一起困扰着你,妨碍你的进步。

所以,今天第一堂课,我先从最基本的概念给大家讲。

什么是书法?以下我就初学者经常提的问题进行讲解,这些问题呢,我用数字标明,然后,我解释的要点,就标明为1.1、1.2、1.3等等。

如果你对我解释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我黄简艺术工作室的社交网站上提问。

提问的时候,请你注明是哪一点有问题。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

1.什么是书法。

书法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真书,又有欧体、褚体、颜体、柳体……初学者应该先学哪一种体好呢?中国汉字的体很多,初学者往往觉得很困惑。

这里重要的是把各种体的意思搞清楚。

1.1字体的分类要了解汉字的这些体,可以把它做一个分类。

我这里介绍一篇好文章,作者是著名学者郭绍虞教授。

文章的题目是《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

发表于《学术月刊》1961年9月号。

这篇文章把汉字各种体分得很清楚。

郭先生说:就汉字而论字体,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指文字的形体,二指书写的字体,三指书法家的字体。

下面我详细的解释一下儿这三种体的意思。

1.2文字的形体:第一种文字的形体,就是通常所称的字体。

字体是文字学上的概念,考察的标准是字形的结构特点。

有相同特点的字就称为一种字体。

什么是字体。

指文字的形体,它考察字形的结构特点。

有相同结构特点的字称为一种字体。

如篆字,隶字,草字。

在中国汉字的演变史上,字体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

秦以前用篆字,在文字学上篆字属于古文字,汉转用隶字,隶字称为今文字。

汉以后用正楷字一直到今天。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31撇捺的复合笔势02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31撇捺的复合笔势02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31撇捺的复合笔势02231撇捺的复合笔势022.4飞带势什么是飞带势呢?这是有点争议的。

最简单的飞带势是两撇一捺。

两撇本身是向背势,所以飞带势也可以说是向背势加上一捺。

汉字中用到飞带势很多,有两个部首,本身就是飞带势。

一个是“夂”(zhǐ)。

《说文解字》:“夂,从后至也。

”另一个是“夊”(suī),《曲礼》解释说“行不举足”,走路慢就是夊。

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中说:“飞带者,下撇如带首之飞扬也。

画家画带,必有风势,无取板煞也。

”“板煞”就是板刻、呆板,画带子以飘扬为生动。

古人宽衣大袍,往往束有腰带。

腰带打结,垂下来就是飘带。

大家怎样表现风呢?你看元代绘画,飘带飞扬,就给人风很大的感觉,画面也显得生动。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那更是靠飘带来表现动感。

飞带势就是取象于风中的飘带。

智永《真草千字文》“冬”字,上面就是一个飞带势。

下面是铁铃,两个笔势组成了“冬”字。

如果飞带势最后的捺笔缩短,成为一点,那飞带势就是“夕阳”的“夕”字形。

如智永“多”字,就包括了两个飞带势。

有人认为,飞带势上面还要多一横。

戈守智说法是“其法先作策画”,那第一笔是策。

所以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飞带势的图例是“歹”字形。

也许他认为飞带势不止于飘带,也包括腰带吧。

这个分歧,我想是草书引起的。

举例来说,“後”字草书,左边双人旁简化为一竖,右边上面是蟠龙势,简化为一横,下面是飞带势。

怀素《论书帖》的“後”字,就是下图左边这样写的,三个笔势。

但在怀素《小草千字文》中,“後”字最后的飞带势就多了一横,其实是飞带势第一笔的起笔。

我们知道用笔的规则是“竖笔横下,横笔竖下”,有些人起笔长一点,有些短一点,这样写出来的飞带势就好像是一个“子”字。

王羲之《十七贴·严君平帖》“後”字,也是有一个起笔的,整个右面看起来好像是“子”字上面多一横。

如果我们把范围再放大一点,在王羲之之前,索靖《月仪帖》中的飞带势是没有起笔一横的。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第一部分:书法基础知识1. 书法的定义和意义书法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书写技巧,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表达。

通过学习书法,人们可以领略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妙,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修养。

2. 书法的分类和发展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开始。

随着历史的发展,书法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篆、隶、楷、草等不同的字体,每一种字体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

在现代社会,书法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不同的艺术魅力。

第二部分:笔势基础知识1. 笔势的定义和作用笔势是书法创作中的基本技巧,它决定了书法作品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通过掌握好笔势,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生动、灵动,同时也可以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2. 笔势的分类和特点笔势根据不同的书体和字体,可以分为直笔、钩笔、折笔、顿笔等多种分类。

每一种笔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学习者进行反复练习和领悟,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3. 笔势的练习方法和技巧要想掌握好笔势,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

学习者可以通过多观摩名家书法作品,进行模仿和练习,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的书法课程,向老师学习和请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第三部分: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课程内容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书法笔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者的书法水平,使其能够独立进行书法创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2. 课程内容安排本课程将分为多个模块,依次介绍不同的笔势知识和技巧,包括直笔、钩笔、折笔、顿笔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将结合实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进行实践指导,帮助学习者掌握笔势的要领。

3. 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将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老师将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全面理解和掌握笔势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在书法创作中。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法教材,主要介绍了书法的笔势。

下面是一些关于笔势的相关参考内容,供您参考。

一、三种基本笔势1. 顶势:顶势是书写时笔尖与纸面顶部仅有一点接触,适用于书写行草、草书和隶书等书体,给人以疾苦豪迈之感。

2. 直势:直势是笔尖与纸面有较大的接触面,写作时须笔锋平直,适用于楷书、隶书等书体,给人以端庄、厚重之感。

3. 斜势:斜势是书写时笔尖与纸面略带倾斜,适用于行草和草书等书体,给人以自由、潇洒之感。

二、笔尖的运用1. 方尖:方尖适用于楷书、隶书等正方形字体,宽厚的笔画可以展现方正、庄重的特点。

2. 圆尖:圆尖适用于行草、行书等圆形字体,圆润的笔画能够展示柔和、流畅的特点。

3. 尖尖:尖尖适用于行草、行书等角度较尖的字体,刚硬的笔画可以展现尖锐、犀利的特点。

三、笔力的控制1. 喜用笔的左角:以笔的左下角为主要用笔点,运用右角的部分辅助写字,可以在书法作品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2. 控制好笔力:写字时应该掌握好力度和速度,有节奏的运用笔力,使字体线条变化丰富,给人以美感。

3. 感受墨的厚薄:通过控制墨的厚度与用墨量,使墨情浓淡、虚实相间。

四、字形的变化1. 硬尖笔:硬尖笔的笔画表现出坚硬、有力的特点,在字形上有明显的虚实结构。

2. 折尖笔:折尖笔的笔画呈现出坚中有柔的特点,可用于书写行书、楷书等字体。

3. 软尖笔:软尖笔的笔画形态柔软且具有弹性,可用于书写行草、草书等字体。

五、写字的姿势1. 坐姿:在书法创作中,采用坐姿能够更好地掌握笔杆的灵活性,保持身体的稳定。

2. 握笔的方式:可以采用“刚柔相济”的握笔方式,即右手中指、无名指夹持笔杆,食指、拇指与中指相对,保持灵活性。

3. 手臂的运动:在写字时,应以手腕和手臂为主要运动部位,使笔的利用率更高。

六、练习方法1. 临帖:通过临摹优秀书法作品,模仿大师的笔势、笔力和字形,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黄简书法课程第二专辑word

黄简书法课程第二专辑word

黄简书法课程第二专辑word版————————————————————————————————作者:————————————————————————————————日期:01 识势1、什么是“势”?现代人科学思维:世界万物的构成:世界---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古人思维:世界的本原是气,万物都是气的表现。

气---势---形气的运动产生势。

势可以通过形被人所感知,形是通过笔锋运动产生的。

所以只看字形是表面的,要看笔锋的走势。

气:元气骨气福气霸气牛气,土气,秀气,胆气。

势:走势形势风势火势水势强势劣势地势阵势体势手势势的表面有所不同:静、险、动。

动势往往将牵丝和代笔显现出来,给人看见笔锋运动轨迹,那就有强烈的动感。

书法作品,有取静势、动势。

但这些都是一个字完成以后所表达的势。

跟张旭表达的并不一样。

2、张旭的五势。

韩方明记:张旭体系:五执笔、九用、八法、五势。

《玉堂禁经》有说细记录五势:一曰:钩裹势。

二曰:钩努势。

三曰:衮笔势。

四曰:竖笔势。

五曰:奋笔势。

张旭五势启发:1、每个笔势各有名字,表示固定的点画配搭。

2、每个笔势都是一次运笔写成的。

3、一个笔势就是笔锋一个固定的路线。

(写字时笔锋不是乱走的,它有规定的路线。

受到点画的规范和制约,但我们可以以不同的主法组合点画。

灵活地产生各种笔势。

)《玉堂禁经》除了“五势”之外,后面还有其他三十几种笔势。

张旭的五势只是教学生时的举例,并不是全部。

后来笔势历代都有调整补充,但是现在没有统一的标准。

现在的部件,就是以前的笔势。

汉字书写实际上就是运用这些笔势。

我们应整理古人的笔势系统,而不用另搞一套。

古人的笔势与现在的部首很相似。

部首只是合体字分类用。

如水部、木部、土部,按照它们的意义分别部居。

至于部首以外的点画,部首是不管的,但是书法要书写出整个字,不能遗漏,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运用笔势。

例:旁是方部。

按部首分上下两部份发。

按笔势可用五个笔势裹束在一起就是“旁”字。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33复杂笔势2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33复杂笔势2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33复杂笔势2233复杂笔势2 1.5⽵箨势 今天介绍⼀个转圈的复杂笔势,叫⽵箨势,俗称反⽝旁。

我们学过⼀圈半转动,就是钩裹势。

钩裹势再加⼀圈,两圈半就成为⽵箨势。

箨(tuò),就是⽵⽪,⽵笋的壳。

⽵箨势就是取象于⽵笋剥壳。

草书写钩裹势,箭头所指外往往是暗节点,但在真书中这个地⽅往往⽤明节点,这会影响到⽵箨势的写法。

⼤体来说,就是草书⽐较圆,真书⽐较⽅。

⽵箨势在草书中,转动可以看得很明显。

皇象《急就章》是章草,孙过庭《书谱》是今草,虽然属于两个时代,但写法是⼀样的。

你看这些字的左边,都是⽵箨势,转动可以看得很明显,它们是⽤暗节点。

但在真书中,如智永《真草千字⽂》“犹”之,左边也是⽵箨势。

如果把第⼀、第⼆两笔拿出来,可以看到第⼆笔是近于⽅形,⽤的是明节点。

如果把第⼀笔移动到左边,这外钩裹势的形状就⽐较明显。

也就是说,智永写⽵箨势是先写了钩裹势,然后继续转动,⾥边再加⼀撇。

王羲之《兰亭序》“犹”字,⽵箨势也是近于⽅形的,上⾯有明节点。

他还有⼀个特点,就是下⾯省掉了⼀趯。

在⾏草书中,省略⼀趯是常见的。

王羲之《丧乱帖》“获”字,左边的⽵箨势下⾯也没有⼀个趯。

这些都是细节,⼀些书法家的习惯。

这种习惯成为书法鉴定上的重要根据。

从晋唐时期的⼀些书法家作品来看,很多⼈写⽵箨势第⼆笔都带有⽅形,如柳公权《⽞秘塔》“犯”字。

早期真书中,钟繇《荐季直表》“犯”字⽵箨势,看拓本胖乎乎的,好像是圆的,但墨迹本确是⽅的,可惜起笔有破损。

1.6柳箕势 柳箕势也和钩裹势有关,它由两个笔势所组成:第⼀个是钩裹势,第⼆个是向背势。

这两个⼀组合,就成为⼀个新的笔势:柳箕势。

我们可以看到,柳箕势就是⼀个“勿”字形。

柳箕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柳条编的簸箕。

柳箕势外⾯轮廓是钩裹势,钩裹势本⾝是⼀种“包”,这在24课中已讲过,它是右包左。

写的时候有三点要注意: (1)右上⾓⽤明节点还是暗节点? 如王羲之《东⽅朔画赞》“物”字,虽然是⼩楷,但钩裹势写得很⽅正,转⾓处⽤了明节点。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09钩裹势和钩努势1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09钩裹势和钩努势1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09钩裹势和钩努势1209钩裹势和钩努势11.复合笔势:五势单一笔势以及化势已经讲完了。

单一笔势以及他们的化势可以用四根线来表达。

如果要说单一笔势的区别,那就是:一是放置角度不同,也就是方向不一样。

二是路线,同样的方向,行笔还要分弧线、折线、还是直线。

再来看看系统表。

书法三大要素是用笔、识势和裹束。

用笔部分五执笔、九用,讲过了,我用红色标示。

识势部分单一笔势讲过了,永字八法既是九用的范例,又是单一笔势的范例。

这堂课开始讲复合笔势,先讲张旭的五势,再讲化势。

单一笔势只是个别的点画,还没有组织起来。

我以前那太极拳做例子,太极拳动作组成招式,招式组成套路。

书法是点画组成笔势,裹束笔势就成整个字。

单一笔势必须组织成复合笔势,才成为一个招式。

否则写起字来还是零零碎碎写单一笔画。

唐代张怀瓘《玉堂禁经》:“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又先达八法之外,更相五势,以备制度。

”前句说,不但笔法备于“永”字,还有“点画八体”,这八种是单一笔势。

后句说,光有“永”字八法还不完备,还要补充五势,这就是一些复合笔势。

张旭的“五势”,在张怀瓘《玉堂禁经》中有记录:这就是钩裹势、钩努势、衮笔势、竖笔势、奋笔势。

它们都是复合笔势,也就是书法的五个招式。

古人对书法的理解比我们深刻。

2.怎样整理复合笔势古籍中记录的笔势很多,但至今没有很好的整理。

等一下我讲“五势”,一开始就会遇到处理资料上的问题。

所以我想把我的几条整理原则,给各位说一下。

2.1简单实用。

整理书法笔势系统,要尽量避免繁琐。

举例来说,《说文解字》篆字部首有540个;后来逐步归并,到《康熙字典》部首只有214个。

这也就是因为《说文解字》部首太繁琐,用起来不方便。

古籍中书法的笔势大约有130种。

其中很多是重复的,可以大幅度压缩。

常用的笔势只有几十个。

整理笔势既要全面,又要简约实用。

举个例子,元代李溥光《雪庵字要》说,“'铁柱’一努却化三:'垂针、象笏、曲尺’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充满艺术
性的课程。

在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笔势篇,重点掌握
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书写技巧。

在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书法的基本要素,包括字形、笔画、结
构和节奏等。

其中,笔画是书法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决定着字的形状
和结构。

在学习笔画时,我们学习了常见的20个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

老师教给我们如何正确使用笔画,并通过练习来熟悉
各个笔画的特点和书写方式。

通过不断的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这些基
本笔画,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来书写各种汉字。

接着,老师重点讲解了笔势的技巧和要领。

笔势是书法中非常重
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字的气势和形态。

在学习笔势时,我们首先学习
了正确握笔的方法和姿势,确保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然后,老师教
给我们如何运用腕部和臂部的力量来掌控笔势的流畅和变化。

通过不
断的练习和模仿,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运用笔势来书写不同的字体和风格。

在课堂上,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和纠正方法。

例如,手指用力过度、笔画粗细不均匀、字形歪斜等。

老师通过讲解和
示范,让我们明白了这些错误对书法练习的影响,同时教给我们一些
纠正方法和技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改正,我发现自己的书写变得更
加规范和美观。

最后,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不同的书法风格和书法家的作品。

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书法作品,我进一步了解了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
和丰富内涵。

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让我更加努力
地学习和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学会
了正确使用笔画和笔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书法技巧和要领。

通过不
断的练习和实践,我相信我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并将书
法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艺术传承下去。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书法带给我
内心的宁静和愉悦,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我将继续
努力学习和探索,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爱好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