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并行、螺旋上升”的思考
层层推进 螺旋上升
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层层推进,螺旋上升,是一种不断进步的方式和思维方式。
它可以应用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可以用于组织和社会的进步。
层层推进,指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它强调了持续不断地努力和追求进步的意义。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不断地推进自己,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螺旋上升,是指进步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而是呈现出一种螺旋形的上升趋势。
这种上升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更是在质量上的提升。
每一次的上升,都是在前一次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层层推进和螺旋上升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
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学习。
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每一次学习都是在前一次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断深化和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层层推进和螺旋上升的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层层推进和螺旋上升也可以应用于组织和社会的进步。
一个组织和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个人的发展,还需要整体的协同和进步。
只有每个个体都不断进步和发展,整个组织和社会才能实现长久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层层推进和螺旋上升的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提高组织和社会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的思维方式和方式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组织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进取心,不断追求进步,以求得更好的未来。
它也提醒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秉持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的思维方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螺旋上升数学思想,做好数学思维体操
螺旋上升数学思想,做好数学思维体操
螺旋上升数学思想,做好数学思维体操
范金禄
【摘要】学生理解知识不一定一步到位,不一定一次性学成,而是逐步深入,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只有内化知识,才能运用自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学的关键在于要不断扶植和巩固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学生没有思考和实践,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其实,数学的奥妙就在于其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学会逻辑地思考,精确地计算.那么如何才能螺旋上升数学思想,做好数学课的思维体操?【期刊名称】《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版)》
【年(卷),期】2017(000)010
【总页数】1页(P30)
【关键词】学生提出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思维
【作者】范金禄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教科文艺
热点透视30数学大世界螺旋上升数学思想,做好数学思维体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中学范金禄【摘要】学生理解知识不一定一步到位,不一定一次性学成,而是逐步深入,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只有内化知识,才能运用自如。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学的关键在于要不断扶植和巩固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学生没有思考和实践,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其实,。
聚焦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探寻阅读教学之道
聚焦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探寻阅读教学之道发布时间:2021-09-14T03:29:45.73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3期作者:蔡玉影[导读] 阅读教学应聚焦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紧扣单元整体目标和学科整体目标蔡玉影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潭村小学 528313摘要:阅读教学应聚焦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紧扣单元整体目标和学科整体目标,让阅读教学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探寻有效的阅读教学之道。
关键词:双线组元统编版教材阅读教学“双线组元”的单元结构形式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之处,也是亮点所在,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以宽泛的人文主题让阅读的文本更多样,同时构架了语文素养培养体系,为教学指明了方向。
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根据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单元结构特点探寻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语文素养。
一、紧扣目标,关注知识训练的落实根据统编版教材 “双线组元”的特点,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应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以单元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线并行引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架构与安排,从而深化阅读教学,实现学生发展的最优化和单元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落实单元的整体目标单元目标彰显了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是贯穿该单元每一篇课文的线索,所以要体现在每一课的教学之中,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细节上,比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目标是“提高阅读速度”,《搭石》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将相和》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借助关键词句快速读;《冀中的地道战》带着问题读。
因此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整体意识,关注单元整体目标,改变散点、割裂的思维方式,清楚意识到每一个文本的教学都是整体中的一环,进行篇与篇、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目标统整,进而架构课程目标的点与面,同时意识到即使被编排到同一个单元中,但各篇课文都是独特的个性化存在,要根据每一篇课文承载的教学任务,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双线并行作文
双线并行作文双线并行。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选择和抉择。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不知道应该选择哪条路前行。
这时候,双线并行的策略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双线并行,并不是说要一心二用,而是在面对重要抉择时,可以尝试着同时追求两条路径,直到最后一刻再做出最终的选择。
这种策略在许多情况下都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双线并行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选择。
有时候,我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经历而发生改变。
通过双线并行,我们可以同时尝试不同的选择,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喜好和优势所在。
比如,对于职业发展,我们可以同时进行两种不同类型的实习或工作,从中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其次,双线并行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抉择。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做出错误的选择而犹豫不决。
而双线并行则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抉择,因为我们知道,无论选择哪条路,我们都曾尝试过,都有过经验,不会留下遗憾。
比如,对于留学申请,我们可以同时准备多个国家的申请材料,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终的选择。
最后,双线并行可以让我们更加灵活地应对变化。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候我们的计划可能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需要调整。
而双线并行则可以让我们更加灵活地应对变化,因为我们已经尝试过不同的选择,可以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比如,对于创业者来说,可以同时尝试不同的商业模式,以备不时之需。
总的来说,双线并行是一种在面对抉择时可以尝试的策略。
通过双线并行,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选择,更加从容地面对抉择,更加灵活地应对变化。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双线并行,但在适当的时候,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希望我们都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抑”三“扬”,落实语文要素
教学主张|统编本教材使用后,很多老师觉得这是一套比较“好教”的教材。
“相对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式上升的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本教材的编排特色。
这样的编排,序列清晰,落点精细,可操作性强,受到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欢迎。
尤其是“语文要素”的落地,为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落实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提供了依据和抓手,让老师们觉得每一堂课都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
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发现刚开始使用统编本教材觉得“好教”,用着用着发现想要“教好”并不容易。
如何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到三“抑”三“扬”。
一抑“惯性思维”,摒弃老一套学科教学改革,是推动语文教学科学化发展进程的必由之路。
统编本教材的全面实施,为依据语文课程性质,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践行学科教学新理念提供了一片沃土。
可是,在语文教学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道路上,脱离轨道、游离在外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些教师,任凭风起云涌,始终波澜不兴。
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教材换了一套又一套,“我自涛声依旧”,该怎么上课还是怎么上课,很多时候是经验主义、惯性思维作祟。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其中第1自然段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1.默读课文。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怎样的景色?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2.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3.思考: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4.朗读体验: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5.指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
这样的教学流程,因为惯性思维导致教学呈现老一套。
围绕“写了什么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怎样抓住特点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来完成,指向内容的理解,指向体会作者的感受,也有关于表达方法的学习。
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螺旋上升:让教学更符合学习规律
螺旋上升:让教学更符合学习规律作者:费岭峰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10期这是一位教师在执教《与0有关的乘法》一课时的片段:通过前10分钟左右的学习交流,学生理解了“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意义,进入到计算应用阶段。
呈现材料:5个书架图;告知信息:每个书架可以放130本书;提出问题: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如左下图)交流笔算过程后引导:还有不同的笔算方法吗?没有学生回答。
无奈之下教师直接呈现如上右图的算式,组织学生讨论:是否可以这样笔算?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将新知“0乘任何数都得0”应用到乘法运算中,初步体会“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
以上实践过程中,教师对环节目标的理解是正确的,但其希望一步到位解决简算格式的书写问题,显得过于仓促。
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缺少足够的“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体验,很难想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这样简算的。
我们知道,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突出的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强调“螺旋上升”的设计要求与实践策略。
教学过程不提倡“一步到位”,而是放慢节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创造学生需要帮助的氛围,在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节点处给予适时适度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良好建构。
以下,笔者就“螺旋上升”的内涵、价值及实践策略作一定的剖析。
一、“螺旋上升”的内涵及其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螺旋上升”这一概念出自哲学中的“螺旋式上升”,它是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形成描述,意指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前进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当然这种周期性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从一个起点回到了原来起点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而是每一个周期的终点同时又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从而出现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螺旋上升”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着“螺旋上升”的特点以“小数的概念”学习为例,与之配套的各类课标实验教材均安排在两个时间段内学习。
双线并行作文
双线并行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同时处理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双线并行。
双线并行,顾名思义就是同时进行两件事情,而不是一件接一件地处理。
这种能力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提高我们的效率,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首先,双线并行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处理两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两件事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处理。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为一件事情的耽搁而影响另一件事情的进行。
只有合理利用时间,才能够做到双线并行。
其次,双线并行也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同时处理两件事情,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压力倍增,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冷静,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
我们需要学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处理两件事情,而不是心猿意马,左顾右盼。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做到双线并行。
双线并行还需要我们具备高效的工作能力。
同时处理两件事情,需要我们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不拖泥带水,不浪费时间。
我们需要学会快速思考,快速行动,确保两件事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只有高效地工作,才能够做到双线并行。
最后,双线并行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
在处理两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同时和不同的人合作,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沟通,善于协调,确保各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
我们需要学会平衡好各方的关系,避免因为一方的疏忽而影响整体的进展。
只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才能够做到双线并行。
总而言之,双线并行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够做到双线并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希望我们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做到双线并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打破零碎化围城,实施“双线并行”的单元统整教学——以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七单元为例
打破零碎化围城,实施“双线并行”的单元统整教学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摘要:根据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以“单元”为教学单位,关注教学目标、内容、策略的顶层观照,有利于打破以往教学的零碎化围城,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单元统整;双线并行;语文素养引言2017年秋季学期起,语文学科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
温儒敏教授在撰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一文中指出:“部编本”(后来统一改为统编版)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根据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以“单元”为教学单位,将属于同一单元中的教学资源整体纳入教学视野,以某种相似的特点进行重构、开发、统整、融合,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零碎化围城,架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引领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一、目标统整,双线齐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明灯,只有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逆推要达成目标的运行路径。
基于单元统整的教学,必须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并融合“人文主题”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即每一课要重点解决一定的问题,完成一定的任务,处理好单元目标与具体课时目标之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世界各地”的人文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一篇略读课文《金字塔》,旨在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二:一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是阅读方面的要素;二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这是习作方面的要素。
阅读要素主要通过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来加以体悟;习作要素则可以结合略读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落实。
你怎样理解“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2.你怎样理解“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思路的?答:一条主线。
我认为是指这门课程的内容应紧紧围绕儿童的社会生活来组织,学习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点面结合。
“点”是指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
儿童的社会生活范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的,从个人、家庭、学校到社区、家乡、祖国和世界。
以这大大小小的生活领域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构成教学内容的若干方面。
在每个生活领域里都包含有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主要因素。
这些主要因素还可以分解为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日常生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人际关系、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等具体要素。
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这一个个要素与儿童的交互作用就成为组织教学内容的要点。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要素是综合成整体出现的,所以在安排内容要点时,不明显地按社会要素归类,只是把要素综合隐含在内容里面。
交叉也是综合性的反映,它表现为各主题所含内容之间的交叉和不同生活领域之间的交叉。
虽然按社会生活领域分成了若干主题,但各主题所含内容之间存在交叉。
而螺旋上升是教材编写时各部分内容分布的设计思路。
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虽然是按照由近及远的规律展开,但又不是绝对的,如个人生活虽然离得最近,但对自己深层次的认识却并不容易。
3.你认为有效实施品德与社会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现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各地各学校都是作为国家课程实施的,但是是否做到了有效实施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我认为有效实施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的。
首先,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正确运用教学评价手段。
有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
关注双线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关注双线结构,优化教学设计在每个学期开学不久,教研室等相关部门就会组织老师们进行统编教材的培训,在教材培训中,专家们对教材的双线结构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读。
但是有一部分老师依然对此不够了解,究其原因,一是老师们对于新教材不够了解,第一次拿到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容量的介绍教材会使老师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二是部编教材的特点老师们还不够清楚,部编教材的编写意图老师们也没有厘清,更难提取出双线结构特点。
这说明了我们培训的力度和学习的力度还不够,还要加大。
今天,就我对双线结构的了解来谈一谈,如何在了解双线结构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
双线结构,也叫双线组元,即在统编版教材中,每一个阅读单元都由一个“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成,这两条线就叫做“双线”,这两条线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双线”组元特点进行教学,就不会跑偏。
二、双线结构的特点下面,我就结合着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提取教材中的双线结构。
我们先来提取一年级上册的双线结构,一年级上册除了生字单元外,有四个阅读单元。
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确定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在这四个单元中,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四季”;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想象”;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儿童生活”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
再来看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朗读,读准字音”;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朗读,读好句子之间的停顿”;。
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认识自然段”。
从这些语文要素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点:第一点,语文要素体现在我们的课后题当中,第二点,语文要素的要求是有梯度的,逐渐地由易到难,呈螺旋上升的状态。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一年级下册的双线结构,以第八单元为例,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问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语文要素是“1、借助图画阅读;2、读出祈使句的语气,分角色读好课文。
”第八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棉花姑娘》《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
基于“双线组元”的教学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11文刘晓慧“双线组元”以“大单元”为单位,以“双元”作为线索、脉络贯串学生的学习之中。
“目标统整”彰显单元核心价值,“双线并行”实施单元统整,“三位一体”构建单元学习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打破固化单元壁垒,有层次、有梯度地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基于“双线组元”的学习活动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统编本教材的一个显要特征就是“双线组元”,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并举。
“双线组元”的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将同一个单元中的文本、单元练习、习作等纳入“双元”的整体范围,从而有助于教师进行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学习活动设计,往往是以“篇章”为单位,以“课时”为组织形式。
而“双线组元”则以“大单元”为单位,以“双元”作为线索、脉络贯串其中,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的特质。
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目标统整:彰显单元核心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单元的核心价值就体现在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上。
在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持“大单元”观念,把准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将之作为学习活动设计的纲领,高屋建瓴、统筹优化,让单元中的篇章教学服务于单元的整体设计。
如此,基于“双线组元”的单元教学,就是一种“阅读群”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就会从“扁平课堂”转向“立体课程”。
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获得更加开阔的活动视野,更加宏观的思维、认知建构。
统编本教材的“双线组元”并不是隐性的,而是显性的。
因而,教师在优化、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时,也应当将单元学习目标设计显性化,让学生识标、懂标、悟标。
以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有《桥》《穷人》《在柏林》三篇小说,其人文主题是“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其语文要素有两个:其一是“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其二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层层推进 螺旋上升
层层推进螺旋上升
层层推进,螺旋上升,这是我们追求成功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都
需要不断地向前推进,才能让自己不断得到进步和提高,达到更高的成就。
首先,层层推进,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不断地前行中积累经验和技能。
我们需要一步步
地走向目标,不停地尝试和学习,通过摸爬滚打的方式,让自己在实践中成长。
无论是工
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尝试新事物,比如学习新的技能、接受新的挑战等等,才能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螺旋上升,意味着我们在积累经验和技能的同时,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不同的领域中
获得更高的成就。
在职场中,螺旋上升可以被理解为跨越职业阶梯,不断晋升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我
们拥有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包括业务能力、领导力、交际能力等等。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
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得到更高的认可和赞誉。
在生活中,螺旋上升可以被理解为取得更高的成就,比如参加马拉松比赛、攀登珠峰
等等。
这都需要我们具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具备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去完成。
最后,层层推进和螺旋上升是一种符合人类天性的生命力状态,它可以让我们不断进
步和成长,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需要不停地尝试和挑战自己,把精力集中于自己追
求的事物,通过不断积累和提高,不断走向更高的成就和更美好的未来。
职校诊改工作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背景2022年,我国职业院校诊改工作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指导下,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紧紧围绕“123456育人质保体系”,全面开展学生层面诊改工作,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构建“123456育人质保体系”我校以“123456育人质保体系”为核心,即一个平台、双主体、双线并行,螺旋上升的学生层面诊改思路。
通过该体系,我们明确了诊改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1)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我们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
(2)持续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我们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学生满意度调查等工作,确保诊改工作落到实处。
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2)优化课程设置。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匹配度。
(3)强化实践教学。
我们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诊改工作推进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诊改工作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2)诊改工作过程中,数据收集和分析不够全面,影响了诊改工作的效果。
2. 改进措施(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教师对诊改工作的认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诊改工作。
(2)完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确保诊改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诊改工作水平。
四、展望未来2023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职业院校诊改工作,以“123456育人质保体系”为核心,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双线并行作文
双线并行作文双线并行。
双线并行,是一种在不同领域或不同方向上同时进行的行动或思考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者面对多重选择的情况,这时候双线并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双线并行可以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在学习中,双线并行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在生活中,双线并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平衡各个方面的需求。
首先,双线并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如果只是一条一条地按顺序处理,往往会导致效率低下。
而采取双线并行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多个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我们可以在等待某个文件下载的时候,利用这段时间处理其他工作,这样就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双线并行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在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如果只是一点一点地按顺序学习,很容易就会出现知识点之间的断层。
而采取双线并行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多个知识点,从而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学习物理,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和物理之间的联系,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另外,双线并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工作、家庭、朋友等等,如果只是一心一意地追求某一方面,很容易就会忽视其他方面的需求。
而采取双线并行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在同一时间内平衡多个方面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平衡生活。
比如,我们可以在工作之余,也抽出时间陪伴家人、朋友,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而言之,双线并行是一种在不同领域或不同方向上同时进行的行动或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平衡生活。
在现代社会,双线并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够在不同领域或不同方向上灵活运用双线并行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立足单元整体,统筹作业设计——大单元视域下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探索
立足单元整体,统筹作业设计——大单元视域下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探索厦门市同安区官浔小学福建省厦门市361100摘要:单元整体作业,更聚焦于单元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更具结构化。
从大单元视角精编单元整体作业,优化作业结构,巧设评价方式,加强作业指导,对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学生认知规律和形成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单元单元整体作业评价设计语文大单元教学顺应了语文课程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的需要,使学生在一个整体化、结构化的单位内有条理、有层次地开展学习,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而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从大单元视角优化作业设计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学生认知规律和形成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横纵对比,确立大单元作业目标统编教材在编排结构上采用的是“双线并行”的单元结构,本身单元整体性较强。
教师基于单元整体视角梳理单元教材结构和内在逻辑,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结成一张知识网,形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从而引领单元作业的设计,才能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对单元能力点进行训练,高效提升学生的能力,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一)纵向梳理,精准定位从大单元整体出发,必须对单元整体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而统编教科室从三年级开始,都点明了单元语文要素,明确了单元教学目标。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教科书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教师在梯度构建、整合资源时,要整体把握该语文要素在整个教科书体系中的定位,明确本单元的功能,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设计,进行有效的考察与评估。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其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纵向观察统编教科书有关于“复述”的训练点,发现其分散在以下几个单元中,即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及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整体上表现出螺旋上升的特点。
小学语文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的特长发展”。
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分”的基础上。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
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
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妙灌核心素养之田,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2、丰富资源,寓教于乐。
丰富课堂资源,构建灵动课堂。
启迪我们,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教学即人学,对话心灵。
教学即人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核心,重在育人,健全的人格,心灵的陶冶。
双线并行作文
双线并行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选择题,比如说,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就业,是选择留在家乡还是选择外出闯荡,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放弃……这些选择看似简单,却又充满了挑战和抉择。
就像数学中的双线并行一样,我们需要在两种可能性中做出抉择,同时让两种可能性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并行不悖。
双线并行,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两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执着于某一种可能性。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选择,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两难境地,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比如,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也可以选择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庭。
这时候,我们需要像双线并行一样,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两者和谐共存。
双线并行,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两种可能性中取得平衡。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在学习和生活、工作和休闲、个人发展和家庭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事业成功而忽略了家庭和健康,也不能一味地沉浸在生活中而忽略了个人的成长。
只有在双线并行的道路上取得平衡,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双线并行,更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两种可能性中发现机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在两种可能性中发现机遇。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在工作之余选择创业,有些人可能会在家庭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些看似平行的选择,其实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只有敢于尝试,才能在双线并行的道路上发现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双线并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在各种选择中保持平衡,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让我们在双线并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让生活充满可能性和机遇。
这就是双线并行的魅力所在,让我们一起在这条道路上奋力前行吧!。
螺旋式上升的成功
螺旋式上升的成功哪些人需要了解螺旋式上升在人一生的职业周期中,就像正弦曲线一样,是一个从波峰到波谷,又从波谷到波峰的波浪式轨迹。
在这个过程中,事业的发展很少呈直线上升趋势,而是像螺旋梯一样,在盘旋中走到最高点。
1.渴望成功、期待事业有所成就的职业人。
对于努力、上进,有追求、有理想的职业人来说,了解了职业人生螺旋式上升的轨迹,就不至于急于求成,也不至于沉湎于短暂的成绩,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2.至少受过一门专业培训,有一门专业知识。
虽然从原则上来说,螺旋式上升的规则适用于任何人,但是,对于有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这个规则会体现得更集中。
而在当今社会,也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人能轻易成功。
3.不轻易满足现有成绩的职业人。
对于不轻易满足的人来说,了解了职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轨迹,就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为什么职业发展会呈螺旋式上升趋势职业发展的轨迹之所以是螺旋式上升而不是直线上扬,是有它的特定原因的:1.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我们的大脑接受外界信息以后,都有一个自我消化和梳理的过程,这种活动即使在我们的睡眠中也在进行。
当我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思考深入到一定深度,就会自发地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2.如同小孩每一步的前进都得益于无数次摔跤经验的积累。
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学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现一个停滞时期,再要有所提高就很困难了,非得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感到进步,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3.对环境的认知和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当人进入新环境时,总要有一个了解环境,让环境认识自己的过程,通过相互沟通、磨合和适应,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如果我们被动适应,磨合期较长,磨合效果较差,我们就会感到曲折,感到压抑;如果我们能主动研究适应环境,很快被大家所认可,并融入组织群体之中,就能很快进入职业生涯的肯定阶段。
但是平衡是暂时的、动态的,某些因素的变化会打破固有的平衡,我们的适应过程又会重新开始。
目标清晰才能有的放矢 情感兼顾方显语文味道——《忆读书》教学反思与点评
目标清晰才能有的放矢情感兼顾方显语文味道——《忆读书》教学反思与点评◆ 执教人: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八一街小学 贾 静◆ 点评人: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 琦【教学反思】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没有目标而生活,就像没有罗盘而航行,这句话对于教学也同样适用。
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清晰、全面。
一、确立目标,付诸课堂实践依据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特点,课堂教学一定要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课后练习要渗透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逐步解决。
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笔者在自主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与五年级的老师以及教研员老师沟通后,商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此作为教学录像课的备课准备。
1.会认“舅、斩”等词语,掌握多音字“着”;2.通过速读课文,梳理文章信息,把握内容要点;3.精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读书经历;4.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自己对于作者读书方法是否赞同。
第一轮的试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简单的导课之后,进行词语的分类认读,接着直奔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
主要抓住作者童年的读书经历,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学生在交流中完成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并尝试说出自己的看法。
当下课铃声响起,课还没有结束,甚至后面还有一部分内容没有进行,笔者就知道这节课有“问题”。
听取了听课老师的意见,笔者开始反思自己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过程。
内容没有进行完 ,说明课堂内容太多,也就是教学目标太大。
什么内容都想涉及,导致课堂中心不够突出。
面对存在的问题,反思后重新调整思路,开始了第二轮的磨课试教。
二、调整目标,明确教学方向首先,笔者果断删去了原有目标的第四点——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自己对于作者的读书方法是否赞同;其次,弱化字词教学;最后,为了达到目标,教学中要有层次地设计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线并行、螺旋上升”的思考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中一个特点“双线并行、螺旋上升”,引起我的思考。
全套教材以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什么叫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呢?主要是按照内容主题作为主线,比如修身、挚爱亲情、文明的痕迹等等。
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上是体现一个主题,但不再像以往的人教版教材那样明确地给每个单元进行主题命名,有意淡化主题、单元的色彩。
这是一个贯穿整个教材的一个显性的线索。
另外一条线索非常重要,是语文素养,它把包括语文素养的各个基本的元素,包括语文的知识、语文的能力、学习的策略、学习的习惯、写作、口语训练,都化为一个一个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深入体现在各个单元和课文的导引或者是习题的设计之中。
这一点,从低年级教材中就已经开始体现。
具体到一年级上册的四个单元,大体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等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14 篇。
随课文安排的语文要素,有“读准字音”“朗读时注意停顿”“认识逗号和句号”“认识自然段”“获取文中的信息”等,有机渗透在课后练习中。
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安排如下。
老师们备课会问:“那么怎么把这些点抓到在教学中落实呢?”一年级上册教科书,语文要素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当中,一年级下册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里,为教师教学提供线索和抓手。
比如,第七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
在《一分钟》的《课后练习》中,让学生用“要是……就……”的句式来说话,这既是基于课文内容,又需要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断。
《小猴子下山》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也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
又如,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树和喜鹊》中,“孤单”一词下面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
”直接点明了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
虽然“泡泡”吐在“孤单”这个词语旁边,但这种方法要在这课教学中重点指导和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孤单”一词,在接下来的课文《怎么都快乐》中,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了解词语“独自”“静悄悄”“有劲”的意思。
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更可以反复操练和巩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部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还是呈层级序列、螺旋上升的。
在一年级教材中的例子昨天谭老师已经举过,不赘述。
那么到了二年级以后呢,我就以“复述”为例,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呈现:
关于复述,二年级安排借助图片等讲故事,三年级安排详细复述,四年级安排简要复述,五年级安排创造性的复述。
老师们,讲故事与复述不是一回事儿。
二年级看看我们的教材提供了哪些方法让学生讲故事。
教科书从二年级开始,借助图片、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示意图或者根据表格内容讲故事,提供给学生讲故事的抓手和方法,为中年级开始的复述故事打好基础和做好铺垫。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出示五幅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来讲故事。
《大禹治水》,根据提示讲故事。
这是自然段的段意。
《从现在开始》课文中的关键句
《小马过河》词语
我相信这篇孩子到了六年级初中不用上了,基本功好,能说会道。
《蜘蛛开店》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情感的教育统一到一起了。
《后羿射日》表格、起因、经过、结果
讲故事一定要了解这些方法才能讲得清楚。
三年级安排详细复述。
三年级上册尽可能运用二年级学到的讲故事的方法,并提出具体
的要求。
三上,有一个衔接的问题。
《红头的旅行》讲故事,画图
复述故事,图表,时间、顾客的要求
示意图,关键句
三年级还有一个交流平台,我们通过梳理和总结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复述故事。
四年级安排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要比详细复述的要求高,还有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还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普罗米修斯》
《西门豹》
《纪昌学射》
《扁鹊治病》
简要复述有要求,注意顺序和详略。
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简要复述有清楚的要求:
复述前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重点复述主要情节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复述。
到了高年级要进行创作性的复述。
五年级,创造性复述
《牛郎织女》课文中情节很简略,我们可以做一些动作和表情,或者把这个复述变成一个课本剧。
可以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方式来实现。
民间故事
导语:民间故事,口语相传的经典。
我们在交流平台中提出了怎样复述故事。
非常清楚。
五上是创作性复述,无暇就具体有要求,加强语言、动作、表情。
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落实复述的训练目标,在方法的运用中不断提升训练目标。
可见,某一个知识能力点,在不同的学段要求是不一样的,呈现一个层级化的态势。
随着年段的升高,老师们备课时还要注意从这五个渠道、五个方面去抓新教材的能力点、知识点、训练点和语文素养。
第一,你们要看好用好教师用书,它对每个学段、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基本知识、必要训练是有排列的,是一目了然的。
第二,你们要注意单元导语,它会提示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教学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
第三,思考题和拓展题,一般四道题、三道题,那肯定有一两道题是跟语文素养的落实是有关系的。
第四,到了中高年级以后,还有综合性学习,有写作、读书等方面。
第五,就是初中的“补白”,我们小学没有。
组织单元的时候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方法习惯等要素。
尊重
语文教育规律,合理设计内容梯度,将语文要素穿插到各个单元中,成为阅读学习的要件,使知识能力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