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综合实践死海不死的秘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第一课时死海不死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1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能力:2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德育: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
4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教学重点: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大家在地理课本中学过死海,谁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死海?
(开门见山切入正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死海不死》(师板书),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个题目的看法。

(好不好?好在哪?从题目中又能够提出哪些问题?)二整体感知:
(一)刚才同学们都提了这两个问题:1为什么叫做死海?
2死海为什么不死?
请同学们读前两段回答!
(二)我们已经知道了死海的特征,下面我们探究一下死海的成因,答案就在字里行间。

我们通读全文,像挖宝藏一样去找寻答案吧!(这道题目很好找,只要认真读书,就能够找到答案。


三、重点研读,分析写法
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第1~2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
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

(本文使用了很多数字来说明,具体包括确切的数字和大约的数字两类,各举几例,细加体会)
③作比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

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

④引用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水浮力大;第5自然优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入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

2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

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

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

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

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

四探究未来
你想到死海去游泳吗?死海对人类疾病有着特殊的治疗和康复
效果,人们利用死海的特殊的自然环境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病,风湿病,和肠胃病等。

你喜欢死海吗?你了解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吗?请读文章后两段,请生交流。

死海真的要死了。

含义:死海将要干涸而死!
水,是生命之源,本单元我们还学过一篇因为水的干涸而导致成悲剧的文章,谁说一下。

明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由于人们的四盲,导致塔里木河的水被抽干,以致使罗布泊由仙湖变成了死湖。

文章结尾处写道:“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生思考交流。

人生存于大自然之间,大自然水草丰美,风调雨顺,人们就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人与大自然,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
(生交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德育渗透:
1本文的题目很凝练,带给大家很大的思索空间。

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来体会一下。

青山不青——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很多青山变成荒山了。

蓝天不蓝——
海鲜不鲜——
蛋黄不黄——
牛奶不奶——
(通过交流,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以及饮食安全特别敏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2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是我们人类!!!
我们这样做的后果
我们将自己毁灭!!!
我们必须要反思自己!!!
六、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家园,那就是我们的地球。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期望平安健康。

当我们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当我们一日三餐的饮食安全无法保障时,我们将走向末路。

同学们,救救大自然吧!救救我们人类自己吧!
我们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从我做起,从小事情做起,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从小培养起诚实守信的品质,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水更碧!让山更青,让天更蓝!让自然更加自然吧!
第二课时死海不死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认识死海的特点。

了解地球上奇妙的自然现象。

2、体味课文写法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湖泊、河流、海洋遍布地球。

在它们中,有着许多奇妙的现象。

同时,人们也给与它许多神奇的传说。

(教师展开世界地图)在亚洲西部,有一个“死海”,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地方。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死海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将它们概括出来。

明确:死海的特点是围绕着“死”与“不死”来展开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水中没有生物,海边寸草不生。

(2)、人在其中不会下沉。

(3)、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特别是氯化钠含量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
人体的密度。

2、作者在向我们介绍“死海”特征的同时,遵循着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还介绍了死海的形成、死海的开发与前景,请找到课文中相关的段落,给课文分段。

1、死海的特征
2、《死海不死》死海的成因
3、死海的开发与前景
三、品读课文
1、课文并不是冷冰冰的向我们阐释“死海不死”这一科学事理,而是穿插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将死海赋予了生动的人文色彩。

谁能够给大家讲讲这几个故事呢?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生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2、引导探究:“死海不死”中“死”与“不死”的含义。

“死”的本义是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想对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标题到内容无不赋予“死”丰富的内涵。

“死”——(1)死海的表面特征——寸草不生。

(2)死海的未来——干涸。

“不死”——(1)浮力大,人在上面沉不下去。

(2)开发利用死海,死海的“不死”得以光大。

正是
“死海不死”的真正含义。

四、课文的结尾说:“死海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

”请同学们想一个挽救死海的办法。

第三课时《死海不死》教案
追求目标:
通过自读、思考、讨论,能够概括死海的特征;理解文章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死海特征;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说明语言的特色。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我们今天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死海不死》。

二、读书竞赛(第一次竞赛)。

语文学习从读书开始,谁会读书?学生轮流将课文读一遍。

(指名分段读书,让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三、看谁学得好(第二次竞赛)。

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积极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研讨与练习二。

(有关三个“死”的含义)
2、研讨与练习一。

(死海的三个特征)
3、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死海的特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引资料)检查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四、看谁答得正确(第三次竞赛)。

自学指导:
(2)请结合课文,积极思考“研讨训练三”3分钟后,比谁答得好。

(本文与《辞海》有关“死海”的说明文字比较)
五、看谁有办法。

当堂练习内容:请认真阅读课文第7、8两节,积极思考,你认为死海将来真的会死吗?为什么?如果让你来保护死海,使死海永葆生机,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时间3分钟。

六、课堂检测。

在5分钟内,完成检测题。

(发放检测纸)板书课题(纵写)
《死海不死》课堂检测题
一、死海的特征有哪些?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三、本文与《辞海》有关“死海”的介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四、谈谈你对保护死海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