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入屠苏

合集下载

《元日》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元日》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元日宋代:王安石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

春节的古诗词带译文

春节的古诗词带译文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新年作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译文: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泪?年纪已老却依旧寄人篱下,春天脚步却比我更早回归。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

我像西汉的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有还乡机会!除夜雪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译文:山河虽然广大,但时间却已消失。

遗憾的是自己抵抗蒙古族侵略,保卫祖国的事业,遭到失败。

自己不幸被俘,押送燕京(今北京)过着囚徒生活。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词翻译及赏析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词翻译及赏析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词翻译及赏析《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前言】《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王安石新年的古诗

王安石新年的古诗

王安石新年的古诗
王安石在正月初一写的古诗为《元日》,内容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确实是王安石的名作,诗中通过对春节热闹景象的描写,表达了除旧迎新的喜悦和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爆竹声中一岁除”形象地描绘了新年的热闹氛围,爆竹的声响意味着旧的一年过去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千门万户曈曈日”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景象,“总把新桃换旧符”则展示了人们在新年时更新门神的习俗,寓意着辞旧迎新。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生动地展现了春节的欢乐和生机。

关于过年的七言绝句诗

关于过年的七言绝句诗

关于过年的七言绝句诗
1、《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除夕感怀》近现代:谭嗣同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译文:唯有岁月才能断送古今,在昏昏腊酒中又迎接新的一年。

谁知道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3、《元旦试笔其二》明代: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遣草茆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译文:天上的风和云好像在庆祝节日,在供奉祖先的房屋前集会。

从邻居家的墙传来宾客喝酒的声音,稚子在齐声歌唱乐岁诗。

4、《癸巳除夕偶成》清代: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译文: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5、《元日》宋代:成彦雄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译文:夜晚归来与大家举杯同祝又已增岁添寿,不经意却看到镜中的自己已两鬓斑白。

正对着镜中自己偷偷笑了起来,看来这屠苏美酒怕是无法率先品尝了。

古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翻译赏析

古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翻译赏析

古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翻译赏析《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前言】《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OrG/b/486htm,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春风送暖入屠苏 。意思

春风送暖入屠苏 。意思

春风送暖入屠苏。

意思
“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原文】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

除,逝去。

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

另一种说法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春风送暖入屠苏全诗详解

春风送暖入屠苏全诗详解

春风送暖入屠苏全诗详解元日【作者】王安石【朝代】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旧的桃符替换成新的桃符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

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

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

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一片新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4.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初读课文
朗读正音
1、庐冢(zhǒng) 2、盖音谬(miù )也 3、窈(yǎo)然 4、咎(jiù ) 5、无物以相(xià ng)之 6、何可胜(shē ng)道 7、王回深父(fǔ) 8、今言“华(huā )”如“华(huá )实”之 “华(huá)”者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这首诗以梅比喻人的高洁、刚毅的品格。 那墙角边的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放出洁白 的花朵。远看就知道不是雪,因为有阵阵清幽的花香 飘过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屠苏: 酒名。元 日时喝屠苏酒能去除疫气。曈曈: 太阳初升, 光亮的样子。 桃符: 古人用桃木在门上刻符驱鬼, 后人改用门联。 【白话:】在爆竹声中, 一年又过去了, 春风送来的和煦也 溶进了屠苏酒里, 就在旭日东升, 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 所有的人家都以新桃符代替去年的旧桃符, 以迎接崭新的 一年。 【欣赏:】一年复始, 万象更新, 每年的春节, 家家户户都 会燃放爆竹、张贴门联, 以驱邪避鬼。 从字义上来看, 这首诗是写春节, 然而作者却另有用意, 当时他正拜相推 行新政, 因此想借着新年新气象隐喻自己的雄才大志, 在 他的心目中, 新政犹如春风有助屠苏酒的酿造。 后段则 影射百姓引颈祈盼的心情, 全诗寓意深长, 在不违反“一 语道破”的情况下, 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与期望。
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
第一自然段
• 介绍褒禅山概况 • 行文顺序

换新颜的古诗词

换新颜的古诗词

换新颜的古诗词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
白话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白话译文: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3、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夜宿石头驿》唐代·戴叔伦
白话译文: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4、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
白话译文: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

5、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
白话译文:我独立在小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王安石写的最后一首诗

王安石写的最后一首诗

《元日》,这是他在病危、生命尽头写的一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

除,逝去。

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

另一种说法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送暖入屠苏浅析
王安石《元日》[现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中出现,又在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中出现]可以视为写元日的诗词中之翘楚。

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或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或争插)新桃换旧符",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

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

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

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

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

"(唐韩谔《岁华纪丽》一《元日》:"进屠苏"注)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桃符,又涉及另外一个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以驱鬼避邪的风俗。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

陆游有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正是这种风俗的生动记载。

当然,作为大政治家、哲学家的王安石,其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从王安石其他优秀诗作来看,传达那种变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种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之美,也确乎是其主要的诗意表达,如"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的对于日升新日的礼赞,"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动感和春天的欢呼,"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夜直》)中的那种静态美中的动态,以及"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的对于商鞅政治变法的赞美等,无不如是。

古诗今译鞭炮响转眼间一年一过,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庆新春到处是新鞭炮换旧符。

折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