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表格专题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知识点表格总结专题

中考物理知识点表格总结专题

一:力学专题1:速度与质量(1)速度知识对比图片2.1质量和密度测量质量测量体积图片“火”能让纸风车转动吗结冰湖面下的鱼为什么还会游动推门人推船撑竿跳高弹性形变甲乙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滑板车用尺子击打棋子自行车的车闸专题3:(1)压强F=G F>G F<G多轴平板货车U形“反水弯”自制气压计口吹硬币(2)浮力人能漂浮在死海上浮力的大小潜水艇专题4:机械能+机械效率(1)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机械能转化(2)机械效率杠杆滑轮机械效率二:电学专题5:电路分析(1)基本电路知识对比电路图1.4常考图片展示图片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2)串、并联+电表知识对比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图片水果电池盐水电池用铅笔芯控制小灯泡的亮度专题 6:欧姆定律(1)串联并联的规律知识对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他辅助器材任选只有电流表,无电压表,其他辅助器材任选专题 7:多档位电路+专题 8:电功率(1)知识对比试电笔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容易引起火灾几种触电低压触电三:热学专题9:热学(1)物态变化图片考查内容纸锅为什么能够将水烧开如图所示,用纸锅烧开水时,水的温度最高能达到________℃,纸锅的温度大约与水的温度________,不会达到纸的________,所以可以用纸锅烧开水 人与狗的感觉为何不同刚从水中出来的人身上有水,水蒸发要从身体上________热,所以感到冷;烈日下狗伸出舌头喘气,加快了汗水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使汗水蒸发________,蒸发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所以狗感到凉快机械运动 分子热运动 研究对象 宏观物体 微观分子 有无规则 有规则可循 无规则可循 运动情况 静止或运动 永不停息地运动 可见度 肉眼可直接观察到 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影响运动 快慢的因素力和作用时间温度内能 机械能概念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整个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影响因素 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状态、材料有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内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或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机械能可能为零研究对象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联系 内能和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 温度 热量 内能定义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量的性质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表述 只能说“降低”或“升高” 只能说“放出”或“吸收”只能说“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联系 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度量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图片气体扩散实验分子引力内能的改变甲乙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3)内能的利用汽油机柴油机气缸顶部有火花塞、无喷油嘴气缸顶部有喷油嘴、无火花塞图片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能量的转化永动机四:声学+光学专题 10:声学+光学(1)声学知识对比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图片桌子能否传声水瓶琴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2)光学知识对比反射面凹凸不平反射面平整光滑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光垂直射到界面上时“三线合一”,此时入射角为0°,图片鱼在哪里硬币魔术成像特点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特点 u>2f f<v<2f ______________的实像 u =2f v =2f ______________的实像f<u<2f v>2f ______________的实像 u =f 不成像 u<f 物与像同侧,v>u ______________的虚像成像规律______处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______处是成倒立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________,焦距以内反变化名称对比实像 虚像形成 实际光线会聚 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 承接 能用光屏承接 不能用光屏承接 画法 用实线表示 用虚线表示 观察 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名称比较近视眼 远视眼形成原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方原理图矫正图图片考查内容邮票中图案变大用凸透镜观察邮票上的图案,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则他看到的图案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图案之所以被放大,原因是图案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_。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表格打印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表格打印版)
3.电阻变阻器
1.欧姆定律
2.电阻的测量
1.电能 电功
2.电功率 3.额定电压 额 定功率
(2)电流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 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 最大测量值(量程)。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 和。 (1)电源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电压通常用字母 U 代表,单位是伏特,符号是 V。 (2)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要正确(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 源的负极),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最大测量 值。 (1)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 之和,用符号表示时可以写为 U=U1+ U2 (2)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相等,用符号表示时可以写为 U= U1= U2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通常用字 母 R 代表,单位是欧姆,符号是 Ω。导体的电阻是 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 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变阻器是能改变接人电路中电阻大小的一种元 件。 (1)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 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I=U/R (2)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这三 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 个量。 (1)根据 R=U/I,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测量计算出 电阻,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⑴发电机或电池等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 能,用电器则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⑵生活中常用的电能单位是千瓦时(KW.h),是电功 率为 1 kW 的用电器使用 1h 所消耗的电能。 1kW.h=3.6x 106 J。 ⑶消耗电能的多少用电能表来计量。电能表的计数 器上前后两次的读数之差,为相应时间段内用去的 电能。 ⑷电流做了多少功,用电器就消耗了多少电能。电 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是 W= UIt。 ⑴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定义 式是 P=W/t,即电功与时间之比。 ⑵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是 P=UI。利用这个关 系式,可以测出用电器的实际用电功率。 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此时 它的电功率是额定功率。

初三物理第一学期表格归纳练习题

初三物理第一学期表格归纳练习题
表格归纳专题
1.(虹口)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明和小华同学分别利用 A、B 两个导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表一、表二为他们的实验记录表。
表一 实验 序号 1 2 3 导体 A 电压 电流 (伏) (安) 2.0 2.4 4.8 0.10 0.12 0.24 表二 实验 序号 4 5 6 导体 B 电压 电流 (伏) (安) 1.2 1.8 3.0 0.12 0.18 0.30 表三 实验 序号 7 8 9 导体 C 电压 电流 (伏) (安)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4(或 2 与 5;或 3 与 6)的后 2 列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 的后 2 列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4.(奉贤)为了研究导体的某种性质,某小组分别用甲、乙、丙三个导体进行了实验,记录 的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导体甲) 序 号 1 2 3 4 电压 (伏) 1.5 3.0 4.5 6.0 电流 (安) 0.3 0.6 0.9 1.2 表二 (导体乙) 序 号 5 6 7 8 电压 (伏) 1.5 3.0 4.5 6.0 电流 (安) 0.2 0.4 0.6 0.8 表三 (导体丙) 序 号 9 10 11 12 电压 (伏) 1.5 3.0 4.5 6.0 电流 (安) 0.1 0.2 0.3 0.4
1
长方体的沙面凹陷程度却不相同,且第一组凹陷程度较小,第二组凹陷程度较大。 表一(第一组) 表二(第二组) 实验 序号 1 2 3 A 重力 力 F G(牛) (牛) 1 1 1 1 3 7 压 力 (牛) 2 4 8 受力面积 2 (厘米 ) 5 10 20 实验 序号 4 5 6 B 重力 力 F G(牛) (牛) 2 2 2 2 6 14 压 力 (牛) 4 8 16 受力面积 2 (厘米 ) 5 10 20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9 数据表格之3 力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9  数据表格之3  力

题型三:力学数据表格例6.(★★★)某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初步知识后,提出推测:既然固体对支持面有压强,那么液体对容器底面或者一部分液体对另一部分液体也会有压强,应该也可用公式P=F/S计算液体的压强.于是他们对液体内部的压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究。

如图(a)、(b)、(c)他们用形状不同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用橡皮膜封口,橡皮膜面积均为25×10-4米2)、密度为0.8×103千克/米3酒精、盛水容器等器材进行实验。

他们每次都先将玻璃管插入水中,然后在管内装入酒精使橡皮膜变平,再测出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h1、橡皮膜受到水对它的压强以及管内酒精高度h2和管内酒精的重力G。

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实验序号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h1(米)管内液体高度h2(米)橡皮膜受到的压强P(帕)管内液体重力G(牛)1 0.04 0.05 392 0.982 0.08 0.10 784 1.963 0.12 0.15 1176 2.94 表二实验序号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h1(米)管内液体高度h2(米)橡皮膜受到的压强P(帕)管内液体重力G(牛)4 0.04 0.05 392 1.15 0.08 0.10 784 2.46 0.12 0.15 1176 3.6【分析】(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序号1或2或3(表二中的4或5或6)(表三中的7或8或9)的实验数据,压强相同,液体密度越小,深度越大;(2)分析比较表一的1、2、3或表二的4、5、6或表三的7、8、9几组数据,同种液体,深度增大几倍,压强也增大几倍,可得同种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3)小华同学认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有关,则压强相同,深度应相同,由但又表中的1、4、7或2、5、8或3、6、9得,虽然压强相等,但液体的重力不同,所以可判断小华的结论是错误的;(4)a图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重力;b图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c图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根据F=PS,几种情况下压强相同,虽然液体的重力不同,但由于底面积相同,所以液体对底面的压力相等,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大小等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容器底面积的比值。

初中物理表格设计大全

初中物理表格设计大全

初中物理表格设计大全一、概述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物理不仅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自然现象。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设计合适的表格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初中物理表格设计,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测量实验表格设计1.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长度表格设计示例:------------------------------------------|物体名称|示例长度(cm)|示例长度(mm)||--------|------------|-------------||物体A | 10 | 100 ||物体B | 12 | 120 ||物体C | 8 | 80 |------------------------------------------2.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表格设计示例:------------------------------------------|物体名称|示例质量(kg)|示例质量(g)||--------|------------|------------||物体A | 0.5 | 500 ||物体B | 0.75 | 750 ||物体C | 1.2 | 1200 |------------------------------------------三、物理常量表格设计1. 常用物理常量表格表格设计示例:-----------------------------------------------------|常量名称|常用符号|常用数值|国际单位|英制单位|量纲| |--------|--------|-------|--------|--------|----||光速 | c | 3.0×10^8|m/s |9835710 ft/s| LT^-1||重力加速度| g | 9.8 |m/s^2 |32.2 ft/s^2 | LT^-2||定向角| α | 30° | 无 | 无 |无 |-----------------------------------------------------2. 波长和频率表格-----------------------------------|波长(λ)|频率(f)|光速(c)|λf=c||-------|-------|-------|----||可见光 |4.3×10^14 Hz|3.0×10^8 m/s|1.29×10^-6 m| |无线电波|1.2 m|2.5×10^8 m/s|3.0×10^8 Hz|-----------------------------------四、位移和速度表格设计1. 线性运动位移和速度表格表格设计示例:----------------------------------------| 时间(t) | 位移(x) | 速度(v) ||------------|------------|------------|| 0.0s | 0.0m | 0.0m/s || 1.0s | 2.0m | 2.0m/s || 2.0s | 4.0m | 2.0m/s || 3.0s | 6.0m | 2.0m/s |----------------------------------------表格设计示例:---------------------------------|时间(t)|速度(v)|位移(x)|加速度(a)| |-------|------|-------|---------|| 0s | 0m/s| 0m | 0m/s^2 || 1s | 4m/s| 4m | 4m/s^2 || 2s | 8m/s| 12m | 4m/s^2 || 3s | 12m/s|24m | 4m/s^2 |---------------------------------五、能量转化表格设计1. 动能和势能表格表格设计示例:--------------------------------------| 物体 | 动能(K) | 势能(U) | |-------- |------------|------------|| A | 40J | 60J || B | 80J | 20J || C | 120J | 0J |--------------------------------------2. 能量转化过程表格设计表格设计示例:-----------------------------------------|能量转化过程|可逆过程|做功(正)/受力(负)|热量转移(正)/吸热(负)| |-------------|--------|-----------------|---------------------||电源供电 | 否 | 20J | 0 ||电灯发光 | 是 | 0 | -20J ||电灯发热 | 否 | 0 | 20J |-----------------------------------------六、总结通过本文介绍的初中物理表格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整理和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中考物理实验数据表格题专题

中考物理实验数据表格题专题
(9)。
(2)小组经讨论,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多次实验:①只改变电源电压;②更换其中一条支路的电阻,其他器材不变。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该组同学采用方法(10)
(选填“①”或“②”)来进行实验的,理由是(11)。
(3)分析表中的第二、三、四行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2)。
序号
A(安)
A1(安)
A2(安)
1
0.22
0.10
0.12
2
0.44
0.20
0.24
3
0.58
0.26
0.32
图18(a)
图18(b)
图18(c)
8.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B.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C.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组同学用如图16所示装置做了如下实验,将50克的水装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在烧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5与9,(或2与6或4与8)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5);通过分析三张表格,你认为(16)(选填“质量”或“速度”)的改变对动能的改变影响更大些。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17);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1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力越大。

上海市初三物理表格归纳复习讲义(教师版)

上海市初三物理表格归纳复习讲义(教师版)

【例1】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某小组利用焦距分别为(f1=8厘米、f2=10厘米、f3=15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先后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测得的物距u、像距v、所成像与发光物大小比较的结果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与4)或(5与6与7与8)或(9与10与11与12)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焦距的增加而增大。

(3)进一步比较各表中的数据,寻找物距、像距与成像大小的关系,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6、7、8、10、11、12,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缩小的实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9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分析】掌握“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本题关键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根据表格数据用控制变量法总结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答案】(1)减小;(2)(3与6与9)或(4与8与12)或(7与11);(3)①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②不同的凸透镜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2倍焦距【变式训练】的金属柱体先后竖直浸没于甲、乙、丙三种液体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中它们改变金属柱体在液体中的深度h,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金属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p1和p2,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表格法”巧解并联动态电路的计算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表格法”巧解并联动态电路的计算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表格法”巧解并联动态电路的计算一、要点解读1.确定电表测量对象,并确定电表量程,若量程未知,则需要讨论电表量程。

2.由于并联电路中电压表和定值电阻的电流表始终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的仅是含滑动变阻器这条支路的电流以及总电流,所以我们要考虑:①滑动变阻器这条支路的电流有没有超过这条支路的电流表的量程以及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②干路上的电流有没有超过干路上电流表的量程。

3.强调同时性,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电阻、电流、电压的变化,公式UIR中的三个物理量是同一时间的值,不可将前后不同过程中的I、U、R的值随意混用。

4.基本的解题方法表格计算法简介:表格法就是将已知条件填入表格,然后再根据电路的特点和规律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求出未知量。

该方法简单易行,且能有效防止学生胡乱代入数据。

利用表格,我们可以知道表格中填入三个不在一排的物理量,其余的几个量都可以通过串并联的关系以及Ω姆定律解出。

对于并联电路中的各个量,R1、R2、R总;I1、I2、I总;U1、U2、U总有以下关系,我们利用表格可以清晰看到:R1R2R总I1I2I总I1+I2=I总U1U2U总U1=U2=U总U1=I1R1U2=I2R2U总=I总R总注:①对于并联电路,我们一般情况不求R总,求的时候也一般通过Ω姆定律来求,不建议用并联电阻的公式:12111R R R +=总来求总电阻,或者知道总电阻来求各个分电阻。

②对于并联动态电路来说,也是两个不变量:一个为U 总,一个为定值电阻R 1。

我们将这两个不变的量首先填入表格中。

我们再填入另外一个量(此为限定条件,如滑动变阻器此时的阻值、电流表的示数等),我们就可以将表中其它所有的量全部解出。

二、典例引领1.有关范围的计算例1.在如图(a )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 且不变,电阻R 1=10Ω,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20Ω,2A ”字样,现闭合开关。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图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图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图表下面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大全图表:-----------------------------------------------------------------------------------------------------------------1. 力学1.1 运动和力运动描述力的示意图1.2 牛顿定律定律名称定律描述1.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成和分解描述合成与分解示意图1.4 平衡与不平衡力平衡与不平衡描述 1.5 摩擦力摩擦力描述1.6 弹力弹力描述1.7 重力重力描述1.8 动力学动力学描述动力学公式1.9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描述-----------------------------------------------------------------------------------------------------------------2. 光学2.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描述2.2 光的反射反射规律描述反射示意图2.3 光的折射折射规律描述折射示意图 2.4 光的色散色散描述2.5 光的成像成像描述成像示意图 2.6 透镜透镜种类描述2.7 光的衍射与干涉衍射与干涉描述-----------------------------------------------------------------------------------------------------------------3. 热学3.1 热量与温度热量与温度描述3.2 热传导热传导描述3.3 热辐射热辐射描述3.4 热与能量转换能量转换描述3.5 相变相变过程描述相变示意图3.6 热膨胀热膨胀描述-----------------------------------------------------------------------------------------------------------------4. 电学4.1 电荷与电场电荷描述4.2 静电静电描述4.3 电路与电流电路描述电流描述 4.4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描述电功率描述 4.5 电压与电势差电压描述电势差描述 4.6 等效电路等效电路描述4.7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描述4.8 发电与输电发电与输电描述-----------------------------------------------------------------------------------------------------------------5. 声学5.1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描述5.2 声的特性声的特性描述5.3 声音的衰减声音的衰减描述5.4 声音的共振声音的共振描述5.5 声的干扰声的干扰描述-----------------------------------------------------------------------------------------------------------------这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大全图表,其中包含了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声学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概念和规律。

九年级物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专项练习和答案

九年级物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专项练习和答案

九年级物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专项训练及答案1(东城).小东和小文利用如图28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

(1)小东操作的主要实验过程如下:①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放在阻值最大处,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适当位置,正确读出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③仿照上述步骤又进行了五次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

U1/V 0.8 1.2 1.5 1.8 2.2 2.5U2/V 0.8 1.2 1.5 1.8 2.2 2.5 小东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

小文不同意小东的观点,提出了实验改进建议。

请简述小文的实验改进措施:①;②。

(2)请你帮助小文画出他所需要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2.(朝阳)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的阻值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由于导线连接处的电阻比别处的电阻大,所以导线连接处更容易发热为了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某同学将烧瓶内装上一定质量的煤油,将阻值不变的电阻丝R浸在煤油中,并插好温度计,再将此装置连入实验电路中,如图21所示。

(1)该实验设计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反映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2)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电流表和_____________。

(3)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开关闭合后的较长时间内,电流表一直有明显的示数,但温度计示数始终无变化。

用电压表检查电路时发现电阻丝R两端的电压为零,从而可以判断电路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淀)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某同学选择的实验器材有:如图26所示的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两个烧瓶口都盖有胶塞并插入相同规格的温度计,烧瓶内装入等质量的煤油和阻值均为R的电热丝(电阻值不随温度变化),调零的电流表、电压不变的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初中物理知识点速查表

初中物理知识点速查表

初中物理知识点速查表1.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参照物2.速度和速率:定义、计算、单位3.加速度:定义、计算、单位4.力和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F=ma)、牛顿第三定律5.重力:地球引力、重力加速度、重力与质量的关系6.弹力:胡克定律、弹性限度7.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8.压强:定义、计算、单位、影响因素9.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物体浮沉条件10.杠杆:杠杆平衡条件、力臂、三类杠杆11.简单机械:斜面、滑轮、定滑轮、动滑轮12.温度:摄氏度、开尔文度13.热量:传递方式、单位(焦耳、卡路里)14.比热容:定义、计算、单位15.热量计算:Q=cmΔt16.热传导:傅里叶定律17.对流:自然对流、强制对流18.辐射:黑体辐射、热辐射19.水的沸腾:沸点、沸程、沸腾条件20.蒸气压:定义、计算、影响因素21.饱和溶液:定义、制备、特点22.汽化:蒸发、沸腾23.凝固:凝固点、凝固过程24.熔化:熔点、熔化过程25.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体结构26.电流:方向、单位(安培)、欧姆定律(U=IR)27.电压:定义、单位(伏特)、电源与负载的关系28.电阻:定义、计算、单位(欧姆)、影响因素29.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30.电功:定义、计算、单位(焦耳)31.电功率:定义、计算、单位(瓦特)32.电能:定义、计算、单位(千瓦时)33.磁现象:磁场、磁力、磁极、磁通量34.电磁感应:法拉第定律、感应电流的产生35.电容器:定义、工作原理、电容计算36.电感:定义、工作原理、自感系数37.交流电:频率、周期、峰值、有效值38.照明电路: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的关系39.家庭电路:电路组成、安全用电40.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41.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全反射42.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焦距、放大倍数43.成像:实像、虚像、放大、缩小44.眼睛:视觉原理、近视、远视、散光45.色彩:光的颜色、颜料的颜色46.光的散射:丁达尔效应、天空为什么是蓝色47.光的干涉:双缝干涉、单缝衍射48.光的偏振:偏振片、马吕斯定律49.光谱:连续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50.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传声51.声速:定义、计算、影响因素52.频率:定义、单位(赫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53.音色:定义、影响因素54.响度:定义、单位(分贝)、影响因素55.人耳:听觉范围、耳蜗、听觉原理56.声音的记录:模拟录音、数字录音57.声音的利用:声纳、回声定位、音乐欣赏六、能源与环保1.一次能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2.二次能源:电能、热能、机械能3.能源转换:热机、电动机、蒸汽机4.能源利用效率:定义、计算、提高方法5.环保: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垃圾分类6.节能减排:定义、意义、方法7.新能源:太阳能、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物体在静止的桌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该力的大小为5N,方向与桌面垂直。

中考物理实验表格归纳题专题

中考物理实验表格归纳题专题

表格归纳题专题【解题指导】数据表格题主要考察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该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这类题型使学生懂得了探索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考核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化,表格归纳题型的命题也是常出常新。

学生遇到此类题目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所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对实验数据不能进一步分析,相当数量的学生会无从下手或犹疑困惑。

②结论表述不准确:或将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写成定性关系;或表述的结论超出了表格数据所给的范围。

③书写结论不规范:或漏写与结论对应的条件,以至结论不完整;或语无伦次颠倒因果关系。

④由于缺乏对数据表格题的解题思路,对题目给出的已有结论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等等。

数据归纳题的解题思路应扣住以下几点:1)明确实验目的:看到题目后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同时也与本实验的相关物理规律及公式联系起来,为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好准备。

表格题的实验目的一般是在试题的第一句话中就呈现出来,通过认知、识记把要解决的问题跟物理基本知识相对照,运用逻辑思想方法中的比照法就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物理公式。

2)重视解题方法:一般来说,影响一个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涉及的相关条件也不是单一的。

我们必须根据题意判断出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运用“控制某一个或几个因素不变”的方法对题目提供的或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筛选,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找出规律确定因果关系,分析概括从而正确归纳出结论。

在书写结论时必须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结论的科学性、逻辑性。

数据表格题一般前两问是初步分析数据,后两问是进一步分析数据。

A、解决定性问题(即初步分析数据)用“数据定性归纳”法。

一问是根据实验序号写出实验结论,首先找出所指序号中被控制的因素是什么,再判断研究的物理规律与相关因素之间是定性关系还是定量关系,对比已有的结论(另一问初步分析的结论),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表述结论。

初三物理表格题

初三物理表格题

初三物理表格题1. 某小组同学探究“浸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① 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图1(a )和(b ),并简要描述相关现象: 。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 、B 和C 。

猜想A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② 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

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

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2所示。

他们通过思考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

根据图2(c )和(d )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 (选填“A ”、“B ”或“C ”);在猜想 的基础上(选填“A ”、“B ”或“C ”),进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设D :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

③ 为了验证假设D ,继续实验,他们记录了圆柱体在空气中、水中静止时的测力计示数F 和小桶所收集的排开水的重力G 排,其部分数据见表一。

随后,他们又在该圆柱体添加了若干铅粒,重复上述实验,其部分数据见表二。

(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 是 。

(选填“正确”或“错误”)(b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结论是 。

(a ) (b )图1表一 表二 (a ) (b ) (c ) (d )图22、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研究铅笔芯的电阻。

实验器材有:若干型号的铅笔芯,电源、电流表、电压表、若干导线、电键、小灯泡。

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⑴把图2(a )所示的铅笔芯分别接入图2(b )所示的A 、B 之间。

他们判断铅笔芯的电阻大小是根据 。

中考物理73个必考知识点汇总(表格)

中考物理73个必考知识点汇总(表格)
(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重点
5
机械能及其转化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六)热和内能(4个考点)
1
分子热运动
正确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是对分子间引力、斥力的理解,中考还常考查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
内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和机械能的区别,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会判断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和结果。
易错点是:温度、热量、内能三者间的区别和联系。
3
比热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4
热机
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燃料的热值及热机的效率
(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个考点)
1
能源家族
能源概念,能源分类
2
核能
核能、裂变、聚变的定义及其现实中的应用,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
太阳能
功的初步概念、功的原理、功的计算
重点:是功的概念和计算;难点: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机械效率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机械效率
重难点:是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
3
功率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重点
难点:是对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的理解以及功率的计算
4
动能和势能
(1)、影响几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以及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1
温度与温度计
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并能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来区分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及其熔点温度
3
汽化和液化
区别蒸发和沸腾,且对水的沸腾实验中的器材、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评估与交流及其汽化和液化的方法、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wùlǐ)知识点归纳总结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guīnà)总结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wùlǐ)知识点归纳总结表表十一:多彩的物质世界1、物质的组成: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zhōngxīn)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如夸克(kuā kè)〕。

宇宙和微观世界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极小,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那么,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拟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2、1nm=10m,一般分子直径只有0.3nm-0.4nm〔纳米〕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里通过的路程。

-9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温度而改变。

吨(t)、克(g)、毫克(mg)2、1t=1000kg1kg=1000g3、测量工具〔实验室〕:天平、量筒。

1g=1000mg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m2、公式:ρ=V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强、状态不变〕2、记住水的密度:1.0×10kg/m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33变形公式:m=ρVV=m/ρ3、单位: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中考九年级物理表格专题

中考九年级物理表格专题

九年级物理—表格分析专题班级学号姓名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液体做实验.下面的表格记录了实验的具体数据(1)分析实验序号1与2(1与3、2与3)或4与5(4与6、5与6)的体积与质量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2)分析表中实验序号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3)进一步综合分析,可得出的结论:;由此,物理学上引入了.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块砖放在海绵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的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中海绵凹陷的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的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的初步结论(2(3A3(1)分析上表实验序号1与2(1与3、2与3)或4与5(4与6、5与6)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3)分析上表中列数据,还可得到的结论是:.4、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的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中海绵凹陷的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的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A)分析比较B)分析比较.5、某小组同学利用液体压强计等器材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他们将液体压强计分别放入三种不同液体的不同深度,进行了三组实验,并仔细观察U 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发现每组U 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相同,且第一组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实验记录的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分析实验序号1、2与3(或5与6)可知,(2)、分析实验序号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3)、分析实验序号可知,在不同液体内部7、某小组同学用液体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深度相同时,8、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 液体甲表二 液体乙(1)分析比较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B )分析比较表一和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9、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小组的同学做如下的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200克的温水,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记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表一 m1=100克表二 m2=200克(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选填“相同”、“不同”)(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0、某同学在研究导体某种性质时,分别用甲、乙、丙三根导体接入电路中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1在电压相同时的电流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3A11力计的示数,如表一所示.接着,他们继续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中.B)分析比较12、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物理知识汇总(表格)

物理知识汇总(表格)
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______的大小,从而控制电路中的____和______。
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1)滑动变阻器要____联接入电路;
(2)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选____________;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接线时要放在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
(2)弹簧测力计按使用时所需的位置放好;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__;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________。
电流表(用来测量_____的大小)
1、电流表有_______A和_______A两个量程,其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____A和____A。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4)滑动变阻器使用时不要超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能表(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的_______的多少)
电能表的技术参数说明:
1、电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流规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电压表有______V和____V两个量程,其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______V和______V。
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______________;
(2)电压表必须_____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_____接线柱流入。
(3)被测电压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____;同样可以用_________来选择适当的量程。
(3)测量值估读到______________,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______和________。

初中物理20张表格

初中物理20张表格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表表一: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耳朵听声和骨传声双耳效应: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利用超声波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等2、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诊病,敲铁轨听声音等表二:光现象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1、光直线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2、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注意:1、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成的是虚象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光的折射(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2)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初三物理表格专题

初三物理表格专题

初三物理专题复习表格专题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1、表格题主要考核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而非概念的定义),以及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研究方法等问题。

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手段获取实验数据,应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归纳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

2、做表格题,要理清楚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尤其要重视密度、压强、功率、比热等物理概念,欧姆定律、阿基米德原理与浮力大小的关系等规律的形成过程。

理解两个物理量比值的含义(物理意义),清楚可以用比值的方法,把不同的时间、面积、体积等物理量转化为相同的时间、面积、体积(即1秒,1米2,1米3)等。

3、要搞清楚实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要研究问题(如压力作用效果、运动快慢等)之间的关系。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1、认真读题,明确实验的研究目的。

2、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以及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和表格中栏目所对应的物理量,寻找研究的物理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3、根据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公式,启示(提示)回答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结合表格中物理量的数据,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4、回答问题时,依据、条件和结论缺一不可。

依据就是比较表格中的实验次数及相应的数据;条件就是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即要寻找表格数据中的相同物理量;结论就是根据依据和条件,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三、例题1、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专题复习表格专题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1、表格题主要考核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而非概念的定义),以及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研究方法等问题。

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手段获取实验数据,应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归纳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

2、做表格题,要理清楚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尤其要重视密度、压强、功率、比热等物理概念,欧姆定律、阿基米德原理与浮力大小的关系等规律的形成过程。

理解两个物理量比值的含义(物理意义),清楚可以用比值的方法,把不同的时间、面积、体积等物理量转化为相同的时间、面积、体积(即1秒,1米2,1米3)等。

3、要搞清楚实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要研究问题(如压力作用效果、运动快慢等)之间的关系。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1、认真读题,明确实验的研究目的。

2、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以及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和表格中栏目所对应的物理量,寻找研究的物理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3、根据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公式,启示(提示)回答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结合表格中物理量的数据,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4、回答问题时,依据、条件和结论缺一不可。

依据就是比较表格中的实验次数及相应的数据;条件就是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即要寻找表格数据中的相同物理量;结论就是根据依据和条件,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三、例题1、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根据压强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用F/S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根据F/S可以得到启示,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归纳:如可以从F不变和S不变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这是初步的分析),还可以从F和S的比值(F/S)来分析(即从F/S不变和F/S变大或变小两个方面分析----这是进一步的分析,是压强概念形成的重要过程)。

应用这个思路,再结合依据、条件和结论缺一不可的回答问题的原则,上述(1)、(2)、(3)的问题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

问题变式(评价题)1:(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甲同学的结论是: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乙同学的结论是: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这个问题变式(评价题)其实是利用了S/F也可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只不过与F/S 正好是相反的。

根据这个道理,就可以分析甲与乙的结论对与错了。

问题变式(评价题)2:(5)甲、乙、丙三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甲同学计算了每次实验中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比值不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不同;乙同学计算了实验序号1、4、7三次实验中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越大时,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丙同学计算了每一组中任意两次实验的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变化量的比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变化量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答案是:不完整;错误;不完整。

)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

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方法归纳总结:这是涉及物质特性的实验探究题,分析这类题目一般从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两个方面来考虑。

这道题目同样可以利用密度概念形成过程中用M/V来表示物质的特性的思想,根据M/V来帮助我们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再根据依据、条件和结论来回答问题。

对于同种物质,M/V是一个定值;不同的物质,M/V(一般)是不同的。

对于比热容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思考。

问题变式(评价题)某同学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归纳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请判断,这位同学的结论是(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答案是“不完整”,主要是没有考虑不同物质之间M/V 的关系)3、某小组同学探究灯泡发光时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用九只不同规格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使它们都正常发光,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电流。

该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把九只灯泡分成三组,每组的亮暗程度相同,且第一组最亮,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暗。

实验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方法归纳总结:这道题目主要研究灯泡发光的亮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其实质就是电功率的问题。

根据电功率P=UI,这个实验其实质是研究灯泡电功率(亮暗)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根据P=UI来分析三个表中的数据,也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电压不变时,比较P与I的关系,从而判断I大小与灯泡的亮暗;电流I不变时,比较P与U的关系,从而判断U的大小与灯泡的亮暗;UI的乘积不变时,P就不变,从而判断灯泡的亮度与U或I无关,只与UI 的乘积有关;UI的乘积越大时(或越小时),P就越大(或越小),从而判断灯泡的越亮或越暗。

问题变式(评价题)甲、乙、丙三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甲同学的结论是: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乘积相同,灯泡的亮度相同。

乙同学的结论是: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乘积越小,灯泡就越暗。

丙同学的结论是: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比值越小,灯泡就越亮。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答案:“不完整”,“不完整”,“错误”)4.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

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

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液体甲(1)分析比较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b)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

解题方法归纳总结:这道题目主要研究液体内部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与深度的关系,根据F=PS=ρghS ,由于S 不变,因此实际就是研究F 与ρ和h 的关系。

即同种液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就越大。

再根据上、下表面压力差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因此F 上—F 下=ρV 排g ,由于V 排不变, F 上—F 下 就转变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即浸没在同种液体,F 上—F 下不变,浸没在不同液体,液体密度越大,F 上—F 下就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