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运用思路及医案选评

合集下载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病案1: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唐某某,男,48岁。

2010-3-10初诊。

形体肥胖,满月脸。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痛,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差,随机查空腹血糖14.5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

口服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空腹血糖波动在9-10mmol/l之间。

颏下:口稍干,乏力,下肢酸痛,大便干结,舌暗苔白,脉沉滑数,辨证属少阳阳明郁热,治宜清泄肝胃郁热,以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味。

柴胡12g,黄芩15g,半夏15g,人参15g,生石膏60g,知母15g,花粉18g,10副,嘱糖尿病饮食。

2010-3-20复诊,空腹血糖7.6mmol/l,无口干,乏力好转,下肢偶有酸痛,嘱停用口服药格列吡嗪,继续服用上方20副,嘱增加体育锻炼、减肥等措施。

2010-4-10三诊,患者诸证好转,空腹血糖6.3mmol/l,舌暗,苔薄,脉沉略数。

继续以原方治疗,加生水蛭粉5g冲服。

患者前后调治了四个多月,空腹血糖已降到5.9mmol/l,餐后血糖稳定在10mmol/l。

病案2:真武汤徐某某,男,50岁。

2010-6-15初诊。

患者形体消瘦,大腹便便,患糖尿病5年有余,血糖一直波动在11-12mmol/l之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美比达。

刻下:面色晄白,精神不振,头晕目眩,乏力,腰酸痛,大便溏浠,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弱。

辨证:少阴肾阳虚衰,以温补肾阳,予真武汤。

附子30g,干姜20g,茯苓30g,白术30g,生姜15g,白芍30g,10副,同时停用西药。

2010-6-25二诊:空腹血糖8.0mmol/l,诸证好转,效不更方,继续用原方调理两个月,血糖一直控制在5.0-6.0mmol/l之间,面色红润,无头晕,乏力,无腰酸,大便一日一次。

现以金匮肾气丸巩固治疗。

近日电话随访,精神好,体重上升两公斤,但腹部瘦小如常。

病案3:葛根芩连汤合四味健步汤朱某某,女,68岁。

2010-5-8初诊。

患者身材高大,形体肥胖,主诉有糖尿病史15年,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

毛进军:六经方证病机辩治医案

毛进军:六经方证病机辩治医案

毛进军:六经方证病机辩治医案(5)痰核(多发淋巴结肿大),痞满(胃炎,胆囊炎)胡某,23岁。

2013年8月7日初诊。

主诉:多发淋巴结肿痛伴胁腹胀满半年余。

病史:患者自己开店做生意,因为经营压力大而经常心情郁闷。

半年前,发现颌下、颈部、腹股沟等多处淋巴结肿大,最大如鸡蛋黄,按之疼痛,并伴胁部及心下有塞堵胀满的感觉,非常难受,曾到多家医院检查,排除了淋巴结核等病变,诊为淋巴结炎、胃炎、胆囊炎。

长期服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并静脉点滴抗生素等药10余天,没有明显疗效,非常痛苦,求治。

刻诊:淋巴结肿大疼痛(右颈部5个,右腋下1个,腹股沟2个),因静脉点滴时加有地塞米松针而致使面部眼睑虚肿。

心烦,眠可,头懵痛,时出虚汗,心下及两胁处都胀满难受,纳差,时恶心,口苦不渴,无咽干,无恶寒发热,大便可,小便淡黄。

舌淡,苔薄白水滑,脉弦,寸关滑尺沉。

六经脉证解析:多发淋巴结肿大疼痛,心烦郁闷,心下及两胁处胀满,纳差,时恶心,口苦,小便淡黄,脉弦,为少阳病,枢机不利,郁热结滞,气机不畅。

头懵痛,时出虚汗,舌淡苔薄白水滑,脉沉,为太阴中风证,营卫阴阳不和。

淋巴结肿大,面部眼睑虚肿,纳差,舌淡,苔薄白水滑,脉弦,寸关滑尺沉,为太阴病,水饮内停。

六经辨证:少阳太阴合病。

病机:枢机不利,郁热水饮互结,营卫阴阳不和。

治疗:柴胡桂枝汤加夏枯草:柴胡30g,黄芩10g,党参10g,旱半夏30g,炙甘草10g,桂枝20g,白芍20g,夏枯草30g,大枣8枚(掰开),生姜20g(切片)。

因是外县人,来一趟较远,所以开7剂药。

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第二天,患者来电话说,服第一剂药后干呕4次,呕吐1次,但干呕或呕吐后心里没有啥不舒服的感觉。

我说,继续服药观察,再有不适可随时来电话告知。

7剂药服完,患者来诊时说,服第二剂药后就再没有干呕或呕吐的反应了。

药后淋巴结逐渐变小了,疼痛也减轻了,心烦减轻了。

现在仍然心下及两胁处胀满,特别是饭后,胃口堵得慌,比前稍有减轻。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LT1、临床要先辨六纲,再辨方证药症,这样才能丝丝入扣用经方,也能避免出现时方思维用经方的弊端,药是治病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用经方是最后才考虑到药上的,仲景明言,辨病证脉并治,但是往往是六纲和方证对应了后,药症自然而然的就相牟和了,所以最后这部分脑细胞往往就会省下来的;2、纲证——本案用到了柴胡桂枝汤是因为有个太阳少阳中风的夹杂;3、方证——合方里有两个主干—桂枝汤去对应本案中厥阴中风中内涵的四个中风证(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中风);柴胡汤对应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之半证,而其中的人参是补胃气津液的不可或缺之品;4、药症——瓜蒌根治的是偏于阳明热为主的口渴,牡蛎治的是偏于水饮阻滞的口渴,人参治的是偏于津液不足的口渴,虽然都能治渴,内涵各有不同。

问:有几处请教:一、细究此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舌脉特点,一定需要如此重剂?二、分量不轻的黄芩、天花粉、白芍、牡蛎是针对哪里(咳吐白粘痰量多)?如果是饮中夹热,是石膏还是花粉?三、细辛30克,适时暂用可,老年人如果同时又存在脏阴不足(舌红嫩苔),会此证减彼证起否?四、寒热错杂、寒温并用时,大剂杂投,须虑其相互斗争相互抵消否?正气病气药气三者如何调而适之?(从乌梅丸可测)一点想法:阴阳错杂,寒热并存,虚实兼夹,为了避免各行其极与正气能否御药,临床是否考虑“量其正气而使药”?答:一、一切以中医眼去看,不要以为外感就轻,糜烂性胃炎就重(可以用这一系列之下一医案说明),岂不闻治外感如将乎?更何况此案之老人外感缠绵已逾月余,且有诸多并发症候。

外感月余,静滴近半月,病情更进,西医西药也不都是吃素的吧,非顽疾岂至如此欤?用中医眼来观看,脉证合参,脉弦滑,舌红嫩苔白腻,症虽重而非一概虚象也,饮滞燥相兼,多纲合病,而合病需合方,非合方大剂不足以胜病,否则病重药轻,疗效不明,疑虑之间,病情更进。

二、黄芩清少阳热,天花粉清热润燥生津,芍药和营通滞去热蠲痛,牡蛎清热除饮通滞止渴;饮中夹热,也要看这个热是偏于哪纲,石膏是阳明实热外证之药,而此证之热,是偏于少阳热与太阴少阴诸阴纲夹杂,饮滞燥相兼,既无阳明外实,用石膏无益。

经方运用病案精选

经方运用病案精选

经方运用医案精选(供中西医临床专业参用)编写唐瑛江花审校肖力强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经典教研室编2020年5月桂枝汤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烧汗出一年余,天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烧医治,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辩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式,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覆取微汗而康复。

刘渡舟医案:刘某,男,18岁。

早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短,淅淅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那么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质日衰,进人参、鹿茸培补无效。

刻诊:形瘦气怯,面萎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细而弱,验舌质红嫩,苔少。

脉证合参,谓斯疾因房劳过度,耗气伤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亏损所致。

理应补肾以培本,但参前医用人参、鹿茸不效,且以桂枝汤调理阴阳着手。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

5剂。

药后诸症大减,但病属虚损,自难速效,继服上方加怀山药15克,炒白术12克,鸡内金10克,以培补后天,并加服桂附八味丸以补肾气,半月后告曰:药后精力充沛,饮食倍增,诸病皆除。

麻黄汤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颤栗,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

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

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用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1剂。

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

葛根汤卢自昌医案:莫某,男,34岁,1986年8月21日入院。

患坐骨神经痛已三年余,多次住院医治,顽固不愈,刻见表情痛楚,执杖和行走时疼痛加重,伴有麻木重困感。

经方的经验与教训麻黄细辛附子汤案

经方的经验与教训麻黄细辛附子汤案

经方的经验与教训麻黄细辛附子汤案展开全文这里所谈的经方,是指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杨绍伊称仲景书、本为《广汤液论》)中应用的古方。

经方组织严谨,疗效很高,历经千余年而不衰。

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用之不当,祸不旋踵。

兹介绍应用经方的点滴经验与教训,以就正于同道。

麻黄细辛附子汤案患者男性,40岁,干部,于1978年1月2日来涪陵县中医院就诊。

患者1月前去石沱乡下工作,酒醉后感冒头痛,恶寒发热。

服药未效,复增声音嘶哑。

继又数更医,与服清热利咽剂及黄连阿胶汤等,仍不见效。

刻诊:声音沙哑如公鸭低鸣,兼见:恶寒,微热,肢冷,气短,腰痠膝软,舌淡胖苔白厚,脉沉。

由于患者素体肾阳不足,感寒后又不忌酒肉,治虽及时,却一再失当,邪从足太阳膀胱经入客足少阴肾经,形成实中夹虚的两感证。

诊断:暴喑。

辨证:阳虚感寒,阻塞脉道。

治以助阳解表,温经化痰。

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麻黄五钱、北细辛一钱、附片八钱(先煎1小时)、京半夏三钱、陈皮二钱、桔梗二钱、浙贝三钱,1日半1剂,水煎日3服。

服1剂后声音即出,2剂后喉爽声亮,3剂后寒热亦除。

随访1年喑未复发。

1.1病非单一,兼病兼治。

一般来说,伤风感冒,一剂可愈,如果只有头痛、恶寒、发热、苔白、脉浮紧等太阳伤寒证为主,只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散寒就行了。

又如病偏一经,只有肢冷,气短声嘶、腰痠膝软、舌淡胖,脉沉或沉弱等少阴阳虚证为主,也只用四逆汤温壮少阴阳气也治得其宜。

现在既有伤寒表证又有少阴里证,两者都很明显,所以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既温壮阳气,又解表散寒,以收表里兼治之效。

1.2治病莫拘执,病变法亦变家父徐建五,生前常对我说:“治病莫死板、凉散不效改温散,温散不效改凉散。

并说纠正温散易,纠正凉散难。

”这话通过实践后,才有较深的感悟。

本例酒后感冒、发热,酒性热,初医可能认为是热性感冒用凉散治疗无效;继医见症增声嘶又用清热利咽,也属凉药,又无效;三医已经发觉病与少阴经有关,但误认为是少阴病阴虚阳亢证而用黄连阿胶汤,仍无效。

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

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

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目录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案解析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㈠桂枝汤类方㈡麻黄解表类方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㈠正阳阳明㈡大阳阳明㈢少阳阳明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㈠小柴胡汤方㈡柴胡桂枝汤方㈢四逆散方㈣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四、大阴病(里阴证)医案㈠四逆汤方㈡获苓四逆汤方㈢甘草干姜汤㈣理中汤方㈤附子汤方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㈦吴茱萸汤方㈧旋复代赭汤方㈨芍药甘草汤方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㈠麻黄附子细辛汤㈡桂枝加附子汤方㈢甘草附子汤方㈣真武汤方六、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医案㈠乌梅九方㈡柴胡桂枝干姜汤方㈢半夏泻心汤方㈣甘草泻心汤方㈤生姜泻心汤方嫡传弟子冯世纶教授医案解析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㈠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反复发热案㈡桂枝去芍药治感冒热退而胸闷案㈢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心悸案㈤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皮肤瘙痒㈥小青龙汤治咳喘案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㈠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小儿咳嗽案㈡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鼻渊案㈢附子泻心汤治胸脘痞闷案㈣)大承气汤治神昏谵语案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㈠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桂枝获苓丸治胁痛案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官肌瘤)㈢柴胡桂枝汤治感冒案四、大阴病(里阴证)医案㈠枳术汤治左下腹包块案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㈠麻黄附子甘草汤治感冒偏头痛案㈡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加附子汤治右膝痛案㈢当归四逆汤合附子汤治双下肢后外侧隐痛案六、厥阴病(半表半里证)医案㈠乌梅汤治蛔厥案㈡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腰背痛案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腰背痛案再传弟子案一、石应轩医案㈠四逆汤治贲门癌术后亡阳案㈡四逆汤合生脉饮加生龙牡治心悸案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面部黄褐斑案二、赵厚睿医案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鼻窒案三、清峰医案㈠小柴胡汤治不明原因发热案四、鲍艳举医案㈠小柴胡加生石膏治感冒后低热案㈡麻杏石甘汤合半夏厚朴汤治感冒后干咳案㈢五苓散加味治腰肌劳损案㈣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眩晕案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经方大师胡希怒先生案解析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㈠桂枝汤方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熊某,女,56岁,1964年8月20目初诊。

经方运用思路及医案选评

经方运用思路及医案选评

4. 痢疾属热为多,但也有属虚寒滑脱不禁的,举一验案说明其 证治
六经病均可出现下利,然下利的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别,其 病因病机亦较复杂,常有风寒表实、湿热郁滞、水湿内停、热 结旁流、肝胃失和、虚寒滑脱、阳虚寒盛等。临床上常见的痢 疾,属热证多见,在《伤寒论》中统属下利范围。例如原文34 条的葛根芩连汤证、172条的黄芩汤证、371、373条之白头翁汤 证,均为热利。 属下焦不固属虚寒滑脱不禁的,如原文第306条曰:“少阴 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第307条又云:“少阴病, 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 桃花汤主之。”
【点评】 患者以发热恶寒身疼痛,呕逆无汗为初起症状,据症分析, 当为外感伤寒表实证,病人自服APC及银翘解毒丸等药,亦以 外感病自疗。 因服解表药仍无汗,寒热不退,两目巩膜黄染等出现后经 一系列检查确诊为黄疸病(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按常理, 黄疸病的辨证有阳黄和阴黄两大类之分,本病当属阳黄,临床 上,医者多以茵陈蒿汤为首选投之。
本例阳虚发热是因年老体衰,外感日久不愈,导致气血阴精亏 虚,脏腑功能失调,可转化为内伤;证侯由实转虚,证见畏寒肢冷,口 干不渴或渴喜热饮,饮而不多为阳虚特征。
至于热势之高低,临床上不一定成为鉴别阳虚发热和阴虚发 热的主要关键,阳虚也可见高热。内伤也并非是阳虚发热之因, 而且外感也可转化为内伤,实证可转化为虚证。 《景岳全书.火证》说:“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 火不归原也。”“阳虚发热的根本在元阳衰竭。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生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 阳非此不能发。”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耗伤,肾脏藏精不 足,“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叠 生。”
平素阳气不足,或寒证日久伤阳,或误用、过用寒凉,以 致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或为戴阳,或为格阳,虚阳浮于外而 见发热。脾为后天之本,脾与肾相互滋养,相互为用,脾虚化 源衰少,则五脏精少而肾失所藏,脾肾气虚,发热日久亦可导致脾肾 阳虚成为阳虚发热。”

(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

(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

(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经方中医刘卫红08.09 07:03阅读1077由于疾病种类的复杂性、多变性及类似性,又因临床工作者掌握的医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局限性以及片面性,所以在临床中可能遇到诸多疾病无法进行准确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

每一位临床医生都会面临疑难杂病的挑战。

如能准确辨证、合理运用经典方剂进行治疗,常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的基本原则:从病证表现中辨清病变属性,从疾病演变规律中寻找内在关系,从复杂多变的症状表现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病变证机中确立相应的治疗方药。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法:1运用基础方所谓基础方就是方的基本作用点是针对病变证机而非局限在病变部位,如四逆汤是辨治所有阳虚的基础方,百合地黄汤是辨治所有脏腑阴虚的基础方,以此把经方基础方归纳为阴虚基础方、热证基础方、寒证基础方、气郁证基础方、瘀血证基础方、痰热证基础方、寒痰证基础方等。

在临床中无论是辨治西医疑难杂病还是中医疑难杂病,都可从复杂多变的疑难杂病中分解为最基本的证型以选用基础方。

2运用代表方所谓代表方就是方的主要作用点是针对病变部位,如泽漆汤是辨治肺热证的代表方,半夏泻心汤是辨治脾胃寒热挟虚证的代表方,风引汤是辨治肝热生风证的代表方,非此则不能取得辨治肺热证或脾胃寒热挟虚证或肝热生风证的最佳效果。

以此把经方代表方归纳为肺热证代表方、肺寒证代表方、肺虚证代表方等,又如心阳虚证代表方、心气郁证代表方、心阴阳俱虚证代表方,以及肾病证代表方、肝病证代表方、大肠病证代表方等。

在临床中无论是辨治西医疑难杂病还是中医疑难杂病,都可从复杂多变的疑难杂病中分解为最基本的脏腑病变以选用代表方,又如口腔病证可从心脾辨治、耳眼病证可从肝肾辨治、鼻腔病证可从肺卫辨治等。

3运用衍生方所谓衍生方就是基于所学经方固定性而达到运用衍生变化经方,切合辨治诸多疑难病证并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达到融会贯通并能随机应变。

临床应用经方的思路和方法(全文)

临床应用经方的思路和方法(全文)

临床应用经方的思路和方法(全文)广州中医药大学陈灿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开辨证论治之先河,成为中医临床经典。

中医学的精髓是“辨证论治”,仲景之书,集理法方药于―体,辨证论治,随证施治。

仲景之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有是证用是药,添―证则添―药,减一证亦减―药,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整体特性和知常达变、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系统思维,历代医家在临床中使用仲景方治病不但行之有效而且功效卓著,所以,仲景方虽历经一千七百多年而不衰,被誉为“经方之祖”。

王冰谓:“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用经方亦如此,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临床各种病证中运用自如,取得满意的效果。

综观古今医家巳积累了很多应用经方的经验,现结合切身体会,谈谈临床运用经方的思路和方法。

1 照病证,选用经方张仲景《伤寒论》第十六条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指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

《伤寒论》在六经病各篇首都提出了辨本经病的主证,并根据主证确立主治方剂。

如太阳病的主证是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临床中若有上述主证之病,且其脉浮紧,无汗者,则为太阳表实证,可用麻黄汤治之;若其脉浮缓,自汗出者,则为太阳表虚证,可用桂枝汤治之。

又如阳明病痞、满、燥、实俱全,甚则潮热谵语者,此为阳明胃家实,当用大承气汤攻下里实.又如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者,为少阳病主证,临床中但见一证,即可用小柴胡汤治之。

《伤寒论》除了六经病主证主方外,其余每―汤方都有若干条文叙证,在临床中必须抓主要的典型的证候特征,并符合其辨证之病机,就可以应用某方。

还有针对某些特定的病证的汤方,在临床中其主证和病机相符,即可应用。

如炙甘草汤,其主证是“心动悸,脉结代”,临床中凡心律不齐,自觉心悸为主证,辨证为心阴阳两虚者皆可选用此方,据临床报导,大多数都取得显著疗效。

学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

学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

学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学好经方的最佳思路与方法是研究探索经方的基础方。

基础方是指辨治病证主要针对脏腑病变属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剂。

研究用活经方的第一要领是务必学习用活基础方,基础方既具有固定性、稳定性和特定性,又具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可行性。

只有重视深入研究基础方,才能为应用经方奠定扎实的辨治用方思维;只有从基础方深入学习与理解,才能把握与应用基础方。

辨治疾病选用基础方的最大优点是针对病变属性而非局限于病变部位,尤其是辨治疾病的病变部位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时。

常用的基础方我进行了总结,可以这样说,在临床实际中,如四逆散作为一个理气解郁基础方,所有的气郁病人都可以首先考虑使用四逆散。

桂枝茯苓丸,作为活血化瘀基础方,换一句话说所有瘀血我们在治病的过程中,都可以把桂枝茯苓丸作为首选方。

赤丸,有四味药,包括乌头、半夏、茯苓、细辛,就是温化寒痰。

在临床中辨证就两个痰,一个痰是寒痰,一个痰是热痰。

热痰用小陷胸汤,是清热化痰基础方,寒痰就是赤丸。

一个人有湿热,选一个方治疗湿热,叫作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汤有栀子、黄柏、甘草,在临床实际中,只要见到一个人是湿热,首先选用栀子柏皮汤。

一个病人来看病,下焦湿热,还有瘀血,我们选两个基础方就是栀子柏皮汤和桂枝茯苓丸合在一起。

治疗寒湿的基础方是甘姜苓术汤,这个方有四味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举一个例子,我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女同志,她说带下量多色白,从我们中医来说应该是寒湿,接着她又说她的病证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一不顺心,盆腔炎就复发了,心情一好,病证没有好,但是相对来说轻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开两个方,一个是甘姜苓术汤,一个是四逆散。

在门诊还遇到这样一个病人,慢性盆腔炎,带下色白,经常感到小腹疼痛像针刺一样,开甘姜苓术汤与桂枝茯苓丸,这是我们学习基础方的重要性。

益气补血基础方,张仲景有一个方叫芍药甘草汤,芍药是补血的,甘草是补气的。

所谓基础方就是说在临床中有很多病,只要它出现了,既有血虚又有气虚,都可以加上芍药甘草汤。

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经验,可以背诵下来的好医案经方

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经验,可以背诵下来的好医案经方

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经验,可以背诵下来的好医案经方我国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多年用方经验,医案整理。

可以背诵下来的好医案。

1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胃脘部疾患病例:刘某,女,42岁。

1995年1月23日初诊:1年来不明原因而见恶心、嗳气、心下痞闷、纳食不馨,曾服用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药后稍缓。

其后病情如故,伴口苦咽干,胸闷心悸头晕,月经2~3月一行,月水量少色暗,呈酱油色,观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辨属水饮停于胃脘之证。

治当行水散痞,引水下行:茯苓30g,半夏18g,生姜16片,7剂。

二诊:述服药后第2天,恶心、嗳气、心下痞闷均明显好转,胸隔间有豁然开朗之感,头晕心悸若失,值月经来潮,月水颜色转红,量亦增多,苔腻已减,治疗有效继宗上法:茯苓30g,半夏18g,生姜16片,泽泻15g,白术6g,7剂。

三诊:脘痞、嗳气、恶心、心悸头晕均好转若失,要求巩固疗效。

茯苓30g,半夏14g,天麻10g,猪苓20g,泽泻16g,白术10g,桂枝10g,7剂。

按:针对这一病例,刘老分析到,根据病人的症状,最先想到的是肝气不舒,肝气犯胃之证,因为有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主证,又有心下痞闷,纳食不馨、嗳气等肝气犯胃的症状,但仔细分析,舒肝理气和胃的中成药不在少数,病人一定服过,详问果然多次服过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服后稍有好转,但其后病情如故,若是木郁克土之证,症状定会明显减轻,可患者至今未愈,考虑其中该有其他缘由,脾胃主运化受盛,运化不及时,痰浊水饮最易生成,基于此再问诊,病人述胃脘部总有水汪汪、凉凉的感觉,自觉胸腹之间气不通畅,胸隔部似有物阻隔其间,平日口干不欲饮水,与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的描述十分相象,观舌淡苔白腻、脉沉弦,经云沉潜水蓄是也,沉脉主水饮,弦亦为阴脉,这样辨证便从肝胃不和之证转为水饮停于胃院之证,那又如何解释肝气不畅的少阳证及月经量少的血瘀证呢?水饮阻隔于心下膈间,势必影响肝气的运行,服用和胃理气中药后,肝气稍有顺畅,但水饮未去,肝气复又阻滞如初,所以见病情稍有好转复又如故。

涂华新老师用经方治疼痛医案选录

涂华新老师用经方治疼痛医案选录

一:颈背疼痛涂华新先生医案:徐某,女,76岁,2015年5月15日来诊。

自诉苦于颈背部疼痛久矣,近来项背强痛加重,伴嗜睡,夜眠汗多,轻微咳嗽,饮食、二便尚可。

查:舌淡红,苔薄白,舌尖部有散在瘀点,脉沉迟略细。

辨:考虑虽有项背强之桂枝汤类方适应证,但脉沉迟细提示还须兼顾少阴之里。

处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真武汤:制附片30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龙骨45克 牡蛎45克 炙甘草30克 茯苓45克 白术30克生姜45克(切片)大枣12枚(撕开)5剂后见本人,告知药后已无不适。

二:肩痛手麻涂华新先生医案:葛某,唐河县人,男,50岁,2015年2月2日来诊。

左肩部疼痛、左手麻木已数年,汗出偏多。

二便可,眠纳可,舌淡红,苔略腻,脉弦细。

处以桂枝汤合真武汤:制附片30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炙甘草30克 茯苓45克 白术30克生姜45克(切)大枣12枚(撕)七剂。

2月11日复诊,左肩痛、左手麻木均有明显减轻,汗出多亦减。

效不更方,上方七剂。

2月25日复诊,诸证均除。

原方七剂,以资巩固。

三:肢节烦痛涂华新先生医案:赵某,女,67岁,2015年2月5日来诊。

双肘内侧疼痛月余,每天中午12:30突然开始剧烈疼痛,至下午1:30后开始逐渐停止,初时尚能以止痛药忍受一时,近数日服止痛药而疼痛仍不能停止。

其凄惨哀嚎之声、躁动不安之状彻于门诊内外。

处以柴胡桂枝汤加制附片(桂枝改肉桂):制附片15克 柴胡60克 制半夏20克 党参20克 黄芩20克 炙甘草20克 肉桂20克白芍20克 生姜20克(切片)大枣6枚(撕开)三剂,嘱停服其他药物。

2月9日来诊,患者自诉仅昨天(8日)未发生疼痛,其余时间仍发作疼痛难忍。

查舌淡红,苔薄白,脉迟缓。

调整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制附片:制附片15克 柴胡60克 制半夏20克 黄芩20克 党参20克 炙甘草20克 桂枝20克白芍20克 生姜20克(切片)大枣6枚(撕开)三剂。

2月11日三诊,双肘内侧疼痛基本未再发生,仅偶尔有发作,但疼痛轻微,断续发生。

刘渡舟经方医案赏析

刘渡舟经方医案赏析

刘渡舟经方医案赏析刘渡舟经方医案赏析奔豚某,男,54岁。

主诉脐下跳动不安,小便困难,有气从小腹上冲,至胸则心慌气闷,呼吸不利而精神恐怖。

每日发作四、五次,上午轻而下午重。

切其脉沉弦略滑,舌质淡,苔白而水滑。

乃水停下焦之苓桂枣甘汤证。

疏方:茯苓30克,桂枝10克,上肉桂6克,炙甘草6克,大枣15枚,用甘澜水煮药。

仅服3剂,则小便畅通而病愈。

按语:此证气从少腹上冲于胸,名曰“奔豚”,乃固心阳上虚.坐镇无权,使下焦之邪得以上犯。

仲景治此有两方,若气冲而小便利者,用桂枝加桂汤;气冲而小便不利者,则用苓桂甘枣汤。

今脐下悸而又小便困难,与苓桂甘枣汤之证机合,用之果获捷效。

花香丁发表于 2010-6-8 19:45:46溢饮某女,32岁。

患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

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衣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

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绎,苔白。

此乃水寒之邪郁遏阳气,以致津液不得流畅,形成气滞水凝的“溢饮”证。

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始终没有用发汗之法,所以缠绵而不愈。

处方:麻黄10克,桂枝6克,生石膏6克,杏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I0枚,甘草6克。

服药1剂,得汗出而解。

按语:溢饮是水饮病的—种表现形式,临床以身体疼痛沉重,其形如肿为特点。

大青龙汤治溢饮,为《金厦要略》所载,但也有人认为《伤寒论》第39条大青龙汤证也属于溢饮的范畴,乃寒邪留着于四肢肌肤之间,郁闭卫阳,使气机不行,津液凝涩所致。

用大青龙汤发越阳郁,俾汗出阳气通利,津液流畅则愈。

花香丁发表于 2010-6-8 19:46:14呕利王某,男,28岁。

初夏迎风取爽,而头痛身热,医用发汗解表药,热退身凉,头痛不发,以为病已愈。

又三日,口中甚苦,且有呕意,而大便下利粘秽,日四五次,腹中作痛,且有下坠感。

切其脉弦数而滑,舌苔黄白相杂。

辨为少阳胆热下注于肠而胃气不和之证。

黄芩10克,白芍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甘草6克。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整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整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名老中医医案现状
资料失真 格式凌乱
现状
经验不全 挖掘不深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A 科学性原则 B 求精性原则
格式与要求
收 集 格 式 要 求
• 辨证论治重点 • 组方用药要点 • 临证思辨的特点 • • • • 标题 提要 案体 按语
• 提要 • 案体 • 按语
Hale Waihona Puke 典型医案撰写要点撰写要点
标题
按 语 案体
提 要
目录
1 2 3
医案概说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整理研究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整理研究
名老中医 学术思想经验 传承研究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
•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按学科分类编辑成 内科、外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针灸推拿6 个分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当代 名老中医临证思辨特点和处方用药经验。 •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是全面采用传统研 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医案研 究。研究方法是:采用普查式对全国名老中医医 案进行研究,采用章节式进行类案整理研究,将 医案明确为提要、案体、按语三部分,并将每案 特点予以提要。
中医医案的构成
医 案
信息要点
1. 性别:男女不同,其个体差异不同,因此用药不同,组方配伍不同。 2. 年龄:关系到后人对处方用药的理解,相对来讲,年老、年少者因其气已衰 或气未盛而用药宜轻。 3. 婚姻状况:患者的婚姻状况(特别是独身、离异与鳏居)与临床表现、心理 调适、治疗方案有关。 4. 职业:职业可以告诉人们患病的有关信息。 5. 居处环境:对疾病的形成有意义者,要尽量写清具体的内容。 6. 发病时令:与疾病的发生、转归、预后密切相关。 7. 主诉: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病程,舌、脉情况。 8. 诊断、治疗情况:初诊、复诊的中医诊断、治疗情况、疾病变化和转归情况。 附加西医诊疗信息,如果患者病症的变化是由服用西药或使用现代疗法(如 放疗、化疗等)引起,更要明确记录。 9. 诊断、立法和处方:中医诊断的病、证名,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法则的确立 和处方的组成。 10. 其他:使用注意、煎服方法、饮食起居的医嘱(有特别之处,则详细记录。 属常规使用者,从略) 11. 医案分析(按语):是医案的重点,医案的精华所在。

应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完整版ppt资料

应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完整版ppt资料

大医精诚 ▪和谐包容
抓主症用经方获效范例 杜某,男,32岁。5天前露宿户外而起病, 时值盛夏,却着长衣任日光暴晒,仍恶寒 不减,前医曾用香薷饮之,然无效。 视其舌淡红苔薄白,脉浮而有力,问之未 曾出汗,遂以麻黄汤治之。果一剂药后, 脱去大衣,二剂药后,诸证悉失
大医精诚 ▪和谐包容
杨某某,女,49岁,1975年春初诊,下 肢顽麻已两年,步履艰难,不能久立,半 年来左下肢肌肉逐渐萎缩。经中西医诊治 无效,患者已经丧失治疗信心。
大医精诚 ▪和谐包容
l 甘草泻心汤可治疗狐惑病,原文指出其 证有“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
乍黑,乍白,以及咽喉,前后二阴蚀烂

l
l
虽然上证中主症明了,但见症多端
,临症难以把握。且甘草泻心汤并非预
防狐惑病的唯一专方。
大医精诚 ▪和谐包容
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不符合仲景“既要辨病, 还须辩证〞的思略。
大医精诚 ▪和谐包容
l 综上可见,仔细研读原文,正确理解原 文精神,是用好几份的重要根底
大医精诚 ▪和谐包容
2、 明了治法、洞悉方义 每一首经方,均表达了一定的治病理
法,临床应用时,根据病情分析病机,按 照病机确定治法后,即可从治法处分,选 择适宜之经方。这种运用经方的方法,是 从经方的主治成效出发,不限定于证候或 病机与原书所述完全相同。
?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是明述方证, 暗寓病机于其中。
大医精诚 ▪和谐包容
同一病机,临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如?金匮要略?用肾气丸治疗的病证有五种
: ?中风历节病?篇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 ?血痹虚劳病?篇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六)(2015-03-14 23:18:51)作者:开心中医缘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

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

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茅台酒,回家便更觉疲惫。

我冲了点葛根汤颗粒便上床睡觉,但右侧面部无法着枕,两小时后身上依然滴汗全无。

我想这不行,必须发汗!便起身,抓生麻黄一把,生甘草一撮,放铁锅内,嘱咐家人翻炒几下,然后放水煎煮数沸后递我。

药液麻、涩嘴,我只喝两口。

因牙痛齿浮,晚饭没吃啥,又进食热粥一碗,便盖被躺下。

不久,心率加快,心搏颇强,脉约近百,迷迷糊糊睡去。

至半夜,浑身出汗如水,衣被尽湿,但让我高兴的是,牙痛也大好,只是无睡意,直到凌晨方小时片刻。

晨起精神好,但见右腮肿依然,不过讲话和吃饭已经无大碍。

去北京开会和在海口讲课均顺利。

我用的是中医外科的温散法,方是经方甘草麻黄汤。

甘草麻黄汤方载《金匮要略》,药仅麻黄、甘草两味,治疗浮肿无汗者。

后世用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

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

因起效甚捷,方名走马通圣汤。

牙周脓肿,在我身上是属于阴疽之类,用清热泻火往往无效。

我服用过黄连上清丸,腹痛便溏,人反而不舒服,用附子理中丸则腹内温暖,全身舒服。

不过,牙周脓肿光温中不够,还需要温散,麻黄不可少。

甘草麻黄汤发汗甚灵,我的亲身试验可以见得。

发汗是现象,温散是实质。

发汗的背后,有全身机能的振奋,有头面部血液循环的加速,这些都有利于深部感染的控制和吸收。

外科著名的治疗阴疽的阳和汤,就是这种思路。

【有一民间牙痛古方就是甘草麻黄汤加大黄薄荷,从黄师所言,有所收获,谢谢】【放血和发汗,法不同理同。

用消毒后的针灸针刺破患处,疏散气血,亦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鲍艳举医案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鲍艳举医案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鲍艳举医案鲍艳举医案㈠小柴胡加生石膏治感冒后低热案徐某,女,23岁,2007年1月20日初诊。

低热8天。

患者8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

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对证治疗后,热势减退,呈低热状态。

他医予银翘散加减方治疗5天后无效。

请余诊治。

现症见:低热,自测体温37.6℃,乏力,口干渴欲饮,咽痛,偶咳黄痰,晨起刷牙时干呕明显,无恶寒,口苦,二便调,食纳不佳,眠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

脉弦细,干呕、口苦,咽痛,食纳不佳,乏力,为少阳病。

口干渴欲饮,偶咳黄痰,为里热之阳明病。

患者由于“血弱、气尽、腠理开”,外感病邪不解,传人半表半里,而出现干呕、乏力、咽痛、纳呆、低热不退。

综合分析:该患者六经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

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生石膏清解阳明里热,又用生薏苡仁、桔梗清热化痰,排脓利咽。

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2g,党参10g,炙甘草6g,生石膏(同煎)45g,桔梗10g 生薏苡仁18g,生姜5片,大枣4枚。

结果:患者服用1剂后低热症状消失,咽痛亦明显减轻,又服用1剂,诸症消失。

按:关于经方的加减问题,冯老告诫我们:经方不加减,固守一方而无变化,都是不对的,要根据症状变化进行加减。

关于这一点,张仲景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只要方证对应,就是一个好方,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就是看方证是否对应,辨方证是否准确。

因此,胡老和冯老都十分强调方证相应,并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指导临床实践,效如桴鼓。

㈡麻杏石甘汤合半夏厚朴汤治感冒后干咳案曲某,女,25岁,2007年1月20日初诊。

咳嗽10天。

患者10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体温38.7C,就诊于某医院急诊,服用退热药后,热退,但遗留有顽固性干咳,后又服用甘草片、急支糖浆及输液后均无效。

现症见:干咳,无痰,口干渴,无口苦、不发热、不恶寒,胸前区憋闷,二便调,眠安,食纳可。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滑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