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土地融资

合集下载

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整治投融资模式的探讨

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整治投融资模式的探讨

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整治投融资模式的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的一级开发整治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投融资,需要探讨合理的投融资模式,使城市土地的开发整治能够有效推进。

目前,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整治的投融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公私合作、PPP等几种模式。

其中,政府投资是最常见的一种模式,也是最早的一种模式。

政府通过向国有企业或社会各界募集资金,并通过政府向银行贷款等手段筹集资金,然后通过合作建设单位来实现国土整备、市政公用设施、集体经济用地等方面的土地开发整治。

但这种模式存在着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使用效益较低等缺点。

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共同开发整治土地。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可以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实现土地开发整治的共赢,同时社会资本也可以从中获得收益。

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达成共识,并协商合作的各项具体细节,同时需要明确谁来管理、谁来运营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共同解决。

PPP(公共私人合作)模式是政府和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一种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各方的责任分工及收益分配相对明确,政府投入较少,风险由企业承担,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效率。

但是,PPP模式存在着风险转移不彻底、政府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

除了以上三种模式,还有一些新兴的投融资模式在发展中,如行业基金、影子银行等,这些新兴的投融资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整治的投融资模式中,政府应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城市土地的开发整治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应加强对各类投融资模式的监管,保证投资的安全和效益。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融资模式,并加强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

同时,社会公众也应关注城市土地开发整治的投融资,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总之,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整治的投融资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共同推进城市土地的开发整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投融资模式及案例解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投融资模式及案例解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投融资模式及案例解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规划、整治和开发利用的过程。

投融资模式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整治项目的进展和实施。

下面列举了十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投融资模式及案例解析。

1. 政府投融资模式:政府通过自有资金或债务融资,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投资。

例如,中国政府通过地方政府基金或债券等方式,对城市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资金支持。

2. 公私合作模式: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和运营土地整治项目。

例如,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整治后的土地资源。

3. 公司投融资模式:企业自行投资土地整治项目,通过自有资金或债务融资。

例如,房地产开发商自行投资并开发整治后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价值的提升。

4. 建设运营转让模式:政府通过招标或竞标方式,将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权转让给符合条件的企业。

例如,政府将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权转让给具备相关经验和实力的开发商。

5. 土地增值权转让模式:政府将土地整治后的增值权出让给投资者或开发商,以获取资金回报。

例如,政府将土地整治后的增值权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通过土地增值获得盈利。

6. 金融机构融资模式: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7. 合作伙伴投资模式: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合作,共同投资土地整治项目。

例如,房地产开发商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投资和开发土地整治项目。

8. 私募基金模式:通过设立私募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

例如,设立专门的土地整治私募基金,吸引投资者参与土地整治项目。

9. 创新金融模式: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机制,为土地整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例如,发行土地整治专项债券,吸引投资者购买,用于资金筹措。

10. 国际合作模式:通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或机构合作,共同投资和开发土地整治项目。

土储融资实施方案

土储融资实施方案

土储融资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土地储备已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资源。

土地储备融资作为土地资产的有效利用方式,已成为各地政府和开发企业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储融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融资方式1. 债务融资土地储备可以作为资产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具有资金成本低、期限长、灵活度高等特点,可以满足土地开发项目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

2. 股权融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发行股权,实现土地储备的融资。

股权融资可以提高项目的融资规模,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同时也有利于引入外部管理经验和资源。

3. 政府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返还等方式,为土地储备项目提供直接财政支持,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增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融资流程1. 项目规划明确土地储备项目的规划方向、发展目标和资金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融资计划。

2. 资产评估对土地储备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土地的市场价值和融资规模,为融资提供依据。

3. 融资申请根据项目规划和资产评估结果,向金融机构或投资者提交融资申请,协商融资方式、利率、期限等具体条件。

4. 资金使用融资资金用于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等方面,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5. 还款保障制定偿债计划,确保项目收益能够覆盖债务偿还,保障融资的安全和稳定。

四、风险控制1. 市场风险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项目规划和融资计划,降低市场波动对项目的影响。

2. 政策风险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变化,做好政策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工作。

3. 信用风险选择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降低信用风险。

五、项目效益通过土储融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政府和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总结土储融资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收储融资的现状及对策

土地收储融资的现状及对策

土地收储融资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土地收储融资是当前土地市场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本文从土地收储融资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监管和风控措施、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等对策建议。

通过对土地收储融资的发展前景、对土地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看出该融资方式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规范化建设,推动土地收储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土地收储融资、现状分析、挑战、对策、监管、风控、规范化发展、发展前景、乡村振兴、影响、贡献。

1. 引言1.1 土地收储融资的现状及对策土地收储融资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向开发商出售土地并提前回购的方式获取资金。

这一模式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前,土地收储融资市场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不仅有大量的政策性土地收储项目,还有一些商业性质的土地收储项目。

这些项目规模庞大、资金规模巨大,风险也相对较高。

在土地市场调控趋紧的背景下,土地收储融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土地收储融资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风控措施,规范土地收储市场的发展。

还需要推动土地收储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促进土地收储融资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土地收储融资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它将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土地收储融资的现状分析土地收储融资是指政府通过土地收储项目,向开发商或投资者收购土地,并在未来通过土地开发或出售获得收益。

目前,土地收储融资在我国房地产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收储融资的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收储融资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解决方案

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解决方案

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解决方案作者:侯敬红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03期从整体层面看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呈现出正面发展状态,但农村金融却仍旧是其弱点所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农村金融体系的持续创新,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问题的解决上。

基于此种背景,本文就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中的担保机制分类分析作为切入点,以目前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暴露出的问题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相关概念简析(一)土地经营权概念本质上,土地经营权是一种分离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一类权能,简单而言,获得经营权的主体可以利用土地实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但土地的承包权却仍旧归属于集体经济组织。

(二)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概念作为债权担保方式之一的抵押,借助抵押交换,便可得到与之相应的价值,其目的并非是对抵押物进行支配,而是能够实现债权的优先受偿。

拥有农村土地承包土地经营权的主体,在维护土地原初使用用途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国家现行法律体系的规定,以抵押的方式,将其拥有或在使用的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的担保物品,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或者是其他种类有价物资,同时在对应机构备案的融资行为便是土地经营权的抵押融资。

二、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中的担保机制分类(一)土地经营权直接作为抵押担保这种用于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中的担保行为,也是农民在行使财产性权利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应用频率最高的方式。

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公司和农户、合作社和农户等形式最为常见。

作为土地经营权拥有者的农户,需要申请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时候,提供担保的是包括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在内的第三方,农户则需要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以其现有的土地经营权为第三方提供反担保。

(二)土地承包的经营收益、流转作为抵押担保在农户需要银行贷款的时候,第三方需要为银行提供贷款的担保,同时农户需要约定大量家庭对应的带有条件的土地流转协议,简单而言,就是在农户无法正常履行贷款偿还责任之后,第三方组织可以为其贷款偿还,并按照双方所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中的具体内容,获得在约定期限内的土地经营权,并行使对协议中规定土地资源的占有、使用等权利。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问题成为了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

如何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旨在为农村土地融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的困境当前,受限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农户往往无法将土地作为抵押物获得贷款,这使得农民难以获得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盲目流转,存在乡村挤出和资源外流的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难题愈发严重。

而且,当前的融资渠道也较为狭窄,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不够灵活和多样化。

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创新融资模式的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发展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

可以探索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融资模式。

农户可以通过将土地作为股权注入到合作社或农业公司中,获得相应的股份,以此来获得投资回报。

这种模式将改变传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方式,使得农民可以通过土地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

ABS(资产支持证券)是将特定资产进行证券化,形成一种结构化产品,通过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筹集资金。

可以尝试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ABS融资,形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ABS融资模式。

农户可以通过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相应的资产支持证券,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融资。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农民的融资效率,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产业中来。

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模式的创新,需要政府、银行、农民和社会资本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创新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其提供政策性支持和财政补贴。

银行应积极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城市土地一级开发融资模式及渠道分析

城市土地一级开发融资模式及渠道分析

一、引言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是针对城市功能定位及城市规划要求,由政府统一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土地行为。

土地一级开发具体定义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国有土地、乡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熟地),再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让或转让的过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政府对土地一级开发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城市土地一级开发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土地一级开发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必然要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

土地一级开发主体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和自有资金。

从各项融资来源占比来看,政府财政拨款和自有资金所占比例较小,债务融资占比较高,这也决定了信贷政策对土地一级开发主体获取资金难易及成本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整政策,紧缩银根时,土地一级开发就会受到来自资金方面的很大限制,面临较大的融资困难。

因此,有必要就土地一级开发融资模式展开讨论,根据不同地区土地一级开发面临的不同条件,有效地选择不同的融资模式,同时相关部门要完善土地一级开发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以便于一级开发融资主体根据现有情况创新出新的融资方式,这样有利于拓宽土地一级开发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保障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

二、城市土地一级开发存在的四种模式(-)模式一:一二级联动开发的传统模式,由企业主导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主要由企业主导,一家企业先后承担土地开发及其上物业开发两道工序,面对土地出让及物业租售双重市场的一种开发模式。

房地产开发商通过这种开发模式,不仅在一级开发阶段获得了收益,而且会保证企业所获取的土地在未来升值时,给企业带来二级开发的丰厚收益。

然而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不利于政府对市场地价进行控制等。

当前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开发模式属于这种类型。

土地处置金融方案

土地处置金融方案

土地处置金融方案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土地的处置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土地的利用和处置将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而土地处置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一套合理的土地处置金融方案非常必要。

土地处置的概念和意义土地处置是指把国有土地进行有效利用,并将土地产权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实现收益的过程。

通过土地处置,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并且,土地处置所产生的土地金融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很可观的。

土地处置常用的金融方案1. 融资方式商业银行贷款,银行给予土地开发商一定资金的贷款,以期在利润中得到回报。

这种方式是最为传统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企业在获得贷款的过程中需要质押土地作为担保,一旦企业经营不善,银行将有权将土地拍卖以偿还当初的贷款,从而加重企业的负担。

2. 资产证券化方式将土地资产的产权变为证券,通过发行证券代表资产来筹集资金。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融资效率,而且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前提是土地开发商必须要有一定规模和信誉。

3. 基金方式通过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基金,由投资者向基金公司出资,基金公司根据投资者的资金进行土地开发投资。

这种投资方式比较灵活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投资建设中也更加注重风险控制。

4. 融资租赁方式企业和融资租赁公司签订土地租赁的合同,以土地租金作为抵押,并向融资租赁公司支付一定的租赁手续费。

这种方式与银行贷款相似,但租赁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强。

金融方案的优势一套好的土地处置金融方案,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还能为土地开发商带来金融上的优势。

1. 明确规划通过金融方案,可以让土地开发商更加明确土地开发的目标和规划。

在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等方面进行考虑,从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更为明确的规划。

2. 多元化通过多种金融方案,可以为土地开发商提供多种融资选择,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土地融资方案

土地融资方案
2.方案设计:根据前期准备结果,设计详细融资方案,包括融资方式、结构、期限等。
3.融资对接:与金融机构、潜在投资者进行沟通,协商融资条件。
4.合同签订:明确融资合同条款,签订合同,办理相关手续。
5.资金使用:按照项目进度和资金需求,合理分配使用资金。
6.后期监管:加强项目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六、总结
本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份合法合规的土地融资方案,通过合理设计融资方式、担保措施、还款来源等,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融资资金的安全与收益。同时,企业应积极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土地融资政策的完善,为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第2篇
土地融资方案
一、项目概述
鉴于我国土地市场的蓬勃发展,企业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求日益增长。为解决企业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合法合规的土地融资途径,以促进企业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融资目标与原则
1.融资目标:
-确保企业获得足够的项目开发资金。
-债券发行:在监管机构指导下,发行企业债券,吸引投资者投资。
-股权融资: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或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股权融资。
3.融资结构:
-银行贷款:占总融资规模的50%,用于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
-债券发行:占总融资规模的30%,用于项目的中长期资金需求。
-股权融资:占总融资规模的20%,用于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
四、风险控制措施
1.合规性风险: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融资方案的合法合规。
2.财务风险:合理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确保融资规模与企业财务承受能力相适应。

流转土地融资方案

流转土地融资方案

流转土地融资方案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市场逐渐兴起。

土地流转不仅可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规模经营,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土地流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融资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流转土地融资方案,以解决土地流转融资难的问题。

一、方案概述流转土地融资方案是指通过将流转土地抵押或质押,向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用于土地流转经营。

该方案的主要特点是:1. 抵押或质押流转土地:流转土地作为资产抵押或质押,提供给金融机构作为融资支持的基础。

2. 融资用途明确:融资资金用于支持流转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包括土地的耕种、灌溉、施肥、收割等方面的投入。

3. 风险控制机制完善: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融资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

二、方案优势1. 解决融资难题:土地流转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传统的融资方式受到了很多限制,如土地所有权不明确、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等。

流转土地融资方案通过将土地作为抵押或质押,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2. 降低融资成本:流转土地融资方案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因为土地作为抵押或质押,可以获得更低的融资利率。

同时,流转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可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流转土地融资方案,可以为流转土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方案实施1. 确定流转土地:首先需要确定流转土地的范围和规模。

流转土地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合法合规。

2. 筹备流转土地融资方案:建立流转土地融资方案,明确融资用途和融资金额,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3. 寻找合适的金融机构:根据流转土地的规模和融资需求,寻找合适的金融机构作为融资支持。

4. 签订融资合同:在确定金融机构后,签订融资合同,明确融资金额、融资期限、融资利率等具体细节。

5. 实施流转土地经营:获得融资支持后,实施流转土地经营,包括土地的耕种、灌溉、施肥、收割等方面的投入。

农场融资方案

农场融资方案

农场融资方案介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但资金紧缺一直是制约农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此,许多农场需要融资来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率,但是如何有效地获得融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场融资方案,以帮助农场主更好地获得融资。

土地贷款土地贷款是一种常见的农场融资方式。

通常,农场主必须质押土地作为担保,并提供贷款用途的计划。

银行或金融机构会根据申请人的信用评级、土地背景和财务记录来决定是否批准申请,并确定利率和还款周期。

这种融资方式需要农场主拥有可用的土地,并具有稳定的经营历史和资金流。

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一种农场主可用于获得融资的方式,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

农场主可以购买多种基于农业的保险产品,如种植、捕捞、畜牧业保险等,这些保险产品都旨在为农场主提供一定的损失保障。

购买农业保险可以减少风险,从而提高农场主的信誉,有助于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

农业补贴农业补贴是由政府发放给农民的一种特殊资金,通常用于帮助农民获取更好的种植技术和农业产品市场化。

农场主可以根据政府颁布的农业补贴政策来申请补贴。

这种融资方式通常不存在借款和利息,因此可以减少贷款带来的压力和成本。

同时,农业补贴也可以在农业市场上提高农场主的竞争力。

农产品众筹众筹是一种资金筹集方式,通过互联网进行,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融资方式。

农产品众筹适用于那些生产有特色农产品的农场,产品质量高,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农场主可以在众筹网站上发布项目,详细描述产品特色和市场前景,并为支持者提供一定的回报。

众筹所筹集的资金不仅可以用于农场日常经营,还可以用于扩大规模和提高产能。

总结以上几种农场融资方式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同农场融资方式之间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农场主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并注意贷款利率、还款期限以及风险等因素。

同时,农场主还应建立良好的信誉记录,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积极申请各种可能的融资。

土地储备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

土地储备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

土地储备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摘要:现如今,有关土地资源的储备与融资在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属于常见现象,做好土地的储备与融资工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应用价值以及使用效率。

一些城市的土地融资中没有合理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使得土地储备与融资的方式存在单一化,不具备较高的融资能力,也就给实际的土地融资中带来很大的风险性。

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地储备的相关理念,并对当下城市土地储备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从事土地储备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土地储备;融资方式;风险引言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由城市政府委托的机构,通过征用、收购、置换、到期收回、土地整理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将土地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组织进行土地整治与开发,在完成了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前期开发工作后,再根据城市土地年度供应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安排。

土地储备制度作为国家土地管理的创新,在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基础配置,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曾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各地土地储备业务不断发展的瓶颈,资金缺乏将会导致土地储备机构忙于供应土地求现,而忽略长期储备,以致丧失调控市场能力。

如何建立多元的土地储备融资机制,防范潜在的风险已成为各地土地储备机构的关注点。

1我国的土地储备融资方式从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作实践看,资金来源主要有这样几种渠道:一是政府财政拨款;二是商业银行贷款,这是我国土地储备的主要资金来源;三是其他资金,如土地出让金的返还等方式。

一般是在土地储备制度建立时,政府财政拨给一部分资金作为资本金或周转资金。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种拨款一般都是一次性的,主要作为土地储备制度实施的启动资金或周转资金,对于土地收购储备所需的巨额资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同时,由于财政拨款的计划性,拨款时间往往与土地储备所需资金时间不一致。

土地储备融资三种模式

土地储备融资三种模式

土地储备融资三种模式
土地财政
土地是政府的垄断资产,可以“低收高卖”,形成的垄断利润收归财政。

方式:土地储备机构一般设立为纯财政拨款或半财政拨款的政府事业机构,其资金运作一般采取政府划拨少量开办经费,由财政信誉担保,储备机构作为独立法人借贷储备资金。

这类机构常常被政府赋予土地拍卖职能,先用借贷资金偿付收地成本,拍卖总收益还本付息后,上缴财政。

还有的做法是,为降低成本根本不融资,利用垄断特权实施“空手道”,采取协议收地、拍后付钱的办法操作(重庆渝富成立初期政府支持办法之一)。

经营城市
主要是经营城市土地资产,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对土地资源通过资产经营的方式,实现城市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与“土地财政”相比,它把城市土地资产用得更“活”,不单是收回拍卖,而是更有抵押融资、净地加工、出租出让等深层次的功能。

方式:土地储备机构一般设立为更为独立的纯“国有”法人机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或纯企业化管理,有的地方直属政府或者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

这种机构一般都是商业性贷款融资,拿地途径复杂,有的通过政府授权收购,有的还通过政府形式上的出让,形式上取得土地使用证,替政府抵押融资、拆迁、开发、转让等等。

三、储水池、中转站
土地储备就是政府把城市发展需要的土地提前征回来、收回来,一是降低土地征收、收购成本,二是保证建设及时使用,起到储水池、中转站的作用。

方式:土地储备机构一般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较少运用融资手段,更多依靠行政权力,采取预签协议、规划控制、预支部分费用等手段。

土地一级开发的四大外部融资方式解析

土地一级开发的四大外部融资方式解析

土地一级开发的四大外部融资方式解析土地开发的实施,由于投入大占用时间长、分阶段投入和资金回收周期长等原因,参与土地开发的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大多都需要通过融资完成项目开发。

一般来说,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融资方式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类。

内部融资主要是企业通过扩大自有资金完成项目开发;外部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信托、贷款、股权、发行债券等。

内部融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无需支付利息或股息,成本相对较低,但是毕竟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很难完成项目开发,所以实践中,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更多的考虑和选择外部融资模式。

下面我们来看下在土地一级开发中常见的四种外部融资。

一、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国家开发银行是直接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

根据国家有关支持土地储备贷款的规定,土地一级开发贷款为土地储备贷款,使用期限2年,要求自有资金投入不低于30%。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在取得政府先期投入的资金支持,并与政府签订的土地一级开发协议保证了土地开发项目具有稳定后,可以就土地开发项目向开发银行申请一定比例土地储备贷款。

但是,这种贷款方式也有不好之处:一,近年来国家对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条件和门槛也不断提高;二,已进驻我国的外国银行普遍认为国内房地产业务风险太大,目前也没有开展对内陆土地开发的贷款业务;三,国家开发银行是我国直接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土地一级开发贷款作为土地储备贷款,符合有关贷款规定的,比如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西部协调发展等,也可尝试申请贷款或申请取得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担保。

但是这种贷款方式政府部门参与和运作力度较大。

二、商业银行贷款土地一级开发具有稳定的,银行放贷是建立在国有土地出让收入担保基础上的,因此银行放贷的资产呆账、坏账风险小,企业利用“分成权”质押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

三、信托方式融资我国的房地产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委托经营、管理和处分的财产为房地产及相关财务的信托。

土地整理项目融资PPP模式

土地整理项目融资PPP模式

土地整理项目融资PPP模式我国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整理。

预计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每年将投资20亿~40亿元左右用于土地整理,但只是建立土地整理示范区。

目前我国土地整理项目融资主要依靠政府。

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以下三块:第一,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耕地开发整理;第二,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规定缴纳的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第三,由于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没有条件复垦或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规定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融资渠道非常单一,资金也非常有限。

如何解决土地整理项目拓展融资问题,本文探讨PPP融资模式,以期能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PPP模式介绍PPP是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形式。

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PPP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的概念,适用于从私人部门完全控制的企业到公共部门完全控制的企业。

发展过程:PPP模式的由来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英国交通量持续猛增,但又限于政府资金预算的制约,交通部门开始通过在私人部门创立交通运营企业来提供服务。

当时英国正处于经济衰退期,私人企业特别是大型国内工程建设单位又面临建设工程的减少,这些客观条件促使新制度的形成。

机构层次:金字塔顶部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是引入私人部门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关政策的制定者,项目所在国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一个完整的政策框架、目标和实施策略,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的参与各方进行指导和约束。

金字塔中部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有关机构,负责对政府政策指导方针进行解释和运用,形成具体的项目目标。

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实施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实施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实施方案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保护农田耕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拟制本融资实施方案,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强化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资金用途合规、审慎使用。

一、融资渠道1.政策性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发挥作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国家和地方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给予优惠贷款政策。

2.农村信用社贷款农村信用社对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开展贷款业务,采取利率优惠、担保费减免等措施,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

3.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机构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风险保障,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增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设信心。

4.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融资方式1.贷款方式以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主,对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给予贷款支持,采用以项目回收收益为主要还款来源的方式进行还款,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回收性。

2.风险投资方式以金融机构、农业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为主,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高风险项,采用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支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回收收益和收益分配方式。

三、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管1.财务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项目应编制详细的项目财务预算和收益分配方案,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定期对项目的资金运用情况和还款情况进行检查、核对和监督,确保资金用途合规,防范资金风险。

2.资金监管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项目的资金使用应设立专款专用账户,资金的划拨和使用必须经过授权审核,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等。

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项目的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公开透明。

土地储备融资方案

土地储备融资方案

土地储备融资方案1. 引言土地储备是指开发商或企业在市场上购买尚未开发的土地,以供未来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使用。

然而,土地储备的购买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储备融资方案被引入,以帮助企业筹集必要的资金,并为项目开发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土地储备融资方案,该方案包括目标设定、融资来源、融资方式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2. 目标设定土地储备融资方案的目标是为企业筹集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土地储备,并确保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目标设定如下: - 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购买土地储备 - 分散融资风险,降低债务压力 - 提高项目开发的灵活性和竞争力3. 融资来源土地储备融资方案的融资来源可以包括多种渠道,具体如下: - 银行贷款:通过与银行合作,企业可以获得一定额度的贷款,用于购买土地储备。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较低的利率和较长的还款期限。

- 股权融资:企业可以向投资者出售股份,以换取资金。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实力,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项目。

- 债券发行:企业可以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投资者购买债券后可获得固定的利息回报。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支持。

4. 融资方式土地储备融资方案可以采用以下融资方式之一或多种方式的组合: - 贷款+股权融资:企业可以先通过银行贷款购买部分土地储备,然后再通过股权融资筹集余下的资金。

这种方式可以分散融资风险,并减轻企业的债务压力。

- 基金融资:企业可以与土地投资基金合作,将土地储备项目作为基金的投资项目。

基金可以通过出售投资份额来筹集资金,并提供专业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服务。

- 债券+股权融资:企业可以先发行债券筹集一部分资金,然后再通过股权融资来补充资金需求。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优惠的债务成本,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项目。

5. 风险控制措施土地储备融资方案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和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 - 项目尽职调查:在购买土地储备之前,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工作,包括土地的合法权益、规划用途等方面的核查,以降低项目开发风险。

产业土地入股融资方案

产业土地入股融资方案

产业土地入股融资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逐渐成为各大产业发展的核心资产。

土地资金开发转化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企业自身银行贷款压力过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产业土地入股融资模式,以分享风险、降低贷款压力,共同推动项目实施。

二、融资模式1. 入股方式产业土地入股融资方式采取股权投资方式,即将土地资产整体或部分进行股权拆分,出售给合格的投资者,形成共同的股权制度。

投资者可以是企业集团、金融机构或者其他类型的投资主体。

投资者支付土地股权对应的现金或者实物资产给企业,在企业获得资金的同时也使得投资者获得了产权收益权。

2. 股权分析在土地入股融资中,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拆分土地资产股权,如整体出售或部分分割。

企业股权分析需要根据土地的估值、开发状况、合作模式等情况,合理确定股权比例。

也需要考虑到投资者的资金需求,进行合理的股权分配。

三、项目实施1. 制定股权转让协议企业需要与投资者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投资者的出资方式、期限、收益权等内容。

同时对于土地的使用、管理、开发等情况进行约定,以保证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2. 权益保障及风险控制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明确投资金额的用途和风险控制方案,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投资回报率。

而对于企业来说,也需要做好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及风险评估,确保项目可持续运作和资金回报。

3. 资金使用及监管企业需要对于融资到的资金进行专门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合规性,并按照约定用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建设及相关项目进展。

应当建立相关的部门进行监管和审计,保证资金使用的公开、公平和合理。

四、项目风险控制1. 风险评估企业在实施产业土地入股融资项目前,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分析,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盈利模式风险等各项风险,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2. 意外事件及故障考虑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和故障,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危机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保证项目的稳定进行。

土地融资方案

土地融资方案

土地融资方案1. 简介土地融资是指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用于土地购买、开发和利用的一种金融手段。

在土地购买和开发过程中,融资方案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为开发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降低其融资成本。

本文将介绍土地融资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以帮助开发商了解如何通过有效的融资手段支持土地开发项目。

2. 融资方式土地融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土地融资方式:2.1 借款融资借款融资是最常见的土地融资方式之一。

开发商可以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用于购买土地和开展相应的开发工作。

在申请贷款时,开发商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土地使用权证明、项目规划和预算等。

借款融资具有灵活性高、手续简便等优点,但也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和还款压力。

开发商在选择借款融资时,需要考虑自身的还款能力和项目的盈利能力,以避免经济风险。

2.2 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指开发商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

债券是一种债务工具,发行人向债券持有人承诺按约定时间支付利息和本金。

开发商可以通过向公众或特定投资者发行债券来筹集融资资金。

债券融资的优点是可以提供较长期、较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但对于小型开发商来说,发行债券的手续和成本可能较高,需谨慎评估融资需求和市场接受度。

2.3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开发商向投资者出售股份,以换取资金支持的一种方式。

投资者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相应的投票权和分红权利。

开发商可以通过私募股权或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的优点是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和市场炒作空间。

但开发商需要考虑与投资者的利益分配和公司治理等问题,确保融资方案的可持续性和风险控制。

3. 融资方案设计要点制定有效的土地融资方案需要考虑以下要点:3.1 项目规划和预算在设计融资方案之前,开发商需要进行项目规划和预算。

项目规划包括土地用途规划、开发阶段划分和市场分析等内容。

预算需要详细列明各项开支和预计收益。

项目规划和预算是融资方案设计的基础,能够帮助开发商确定融资需求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现土地融资“借贷平衡”——土地抵押融资风险研究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姜武汉近年来,以土地使用权抵押为融资条件的信贷业务发展十分迅速,这一融资形式不仅为企业、个人提供了急需的发展资金,也提高了银行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促进房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 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统计,截至 2009年年底,全国 84个城市土地抵押面积 21.7万公顷,抵押贷款 2.59万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30.9%和 42.8%。

然而,土地抵押贷款业务的过度扩张使银行在共享房地产业利润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土地抵押贷款的两大风险从国内外各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成果来看,土地抵押贷款的风险一般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主要是因土地评估、抵押、贷款和登记等业务流程的不规范导致的风险,如违规办理抵押登记、违规放贷、骗贷、虚高评估土地价值等;外部风险主要因为宏观经济波动导致的风险,如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土地市场萎靡、土地贬值等。

笔者认为,外部风险属于宏观风险,存在综合性及不确定性,如粮食安全、地震自然灾害等公共危机都可以导致风险产生,而且此类风险主要由中央政府负责调控。

因此,本文以研究内部风险为主。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有关资料显示,担保信贷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担保贷款形式,在我国信贷总量中占80%以上。

土地抵押贷款风险主要存在于土地抵押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两个主要主体:土地登记机构和银行,对应地,笔者将土地抵押贷款的风险归纳为以下两方面:风险一:土地登记机构违规办理土地抵押登记的风险一是依法不能抵押的土地办理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

《物权法》、《担保法》规定不能抵押的各类土地,如农村宅基地、公益性用地等。

二是未取得土地使用证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或违规依出让金缴纳比例办理分割登记并抵押的。

三是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的。

如土地权利存在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未经当事人同意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共有土地未经全部共有人同意办理抵押登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未经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办理抵押登记等。

四是土地权利存在查封、预查封的或存在土地违法的办理土地抵押登记。

如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后抵押的。

五是为了土地抵押融资需要,一宗土地办理多个土地权利证书,导致重复发证的。

如储备用地,可能存在储备范围内原土地权利尚未注销,就办理了储备用地登记发证并抵押。

六是同一宗土地不按照规定,依抵押登记申请先后顺序办理抵押登记,擅自改变土地抵押顺位的。

风险二:银行违规放贷的风险第一,银行擅自扩大放贷比例。

如有关政策规定储备用地抵押贷款率为70%、首套房屋个贷30%等,而银行则扩大比例放贷。

第二,银行违背产业政策放贷。

如对落后、淘汰产业,“三高一资”(高成本、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业放贷。

第三,银行虚高土地价值放贷。

(土地价值无论是依评估机构评估或借贷双方当事人认定均需银行认可确定)。

第四,银行不审慎地延长贷款周期放贷,导致贷款周期结构不合理,比如中长期贷款过多。

第五,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放贷。

如一些城市储备用地抵押贷款利率较同期市场利率至少下浮10%。

第六,银行违背房地产调控政策放贷。

第七,银行超出土地权利使用期限放贷。

第八,银行超过信贷审批权限放贷。

第九,非金融机构违规放贷。

第十,其他情形。

如贷前、贷中和贷后没有履行监管职责等。

除上述风险外,同一宗土地重复放贷的,顺位靠后的抵押权人可能无法受偿,风险较大;土地或房屋单一抵押,因登记机构的不统一,可能房屋抵押后土地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当事人凭土地权利证书再次抵押,造成重复抵押风险;依据地方政府或人大担保函等无效文件放贷的情形,也是产生土地抵押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

实践中需高度关注的两大风险域目前,从实践来看,储备土地抵押和农村集体土地抵押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风险域一:储备土地抵押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84个重点城市储备土地抵押3547亿元,占84个城市土地抵押金额的14%,2009年新增土地抵押贷款中有1/5流向储备土地抵押,储备土地抵押贷款超过工业用地抵押贷款。

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形式,储备土地抵押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是在储备用地办理土地登记和抵押登记过程中,登记操作与《土地登记办法》以及土地证书填写的有关要求不符,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目前,针对储备土地登记及抵押登记办理没有明确的依据和规范。

实践中,地方将储备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上使用权类型填写为“政府储备”、土地用途填写为“储备用地”、土地使用期限不填写,这与《土地登记办法》以及土地证书填写的有关要求均不符,如土地分类中根本没有“储备用地”一类,一旦进入诉讼或其他司法程序,极有可能因土地登记不规范败诉。

二是在政府储备土地中很多“绿地”、“道路”等代征地一并打包由储备机构收储,在储备土地抵押贷款过程中,这些代征地并没有剥离出来,而是一并抵押。

但这些代征地将来都是公益性事业用地,不可能通过招拍挂供出,也不会有土地出让收益,因此将这些土地一并抵押贷款明显存在风险。

三是目前储备机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仅仅依靠储备用地抵押,还款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收益,存在较大外部风险。

储备用地抵押不仅涉及面积大,而且贷款金额高。

如,北京市2009年累计实现储备土地投资1165亿,涉及土地面积约1.8万公顷。

在此规模下,一旦土地市场出现波动,土地需求下降、价格下跌,储备土地无法供出,土地出让收益无法保障,储备机构将无法按时还款,资金链条断裂,金融风险凸显。

四是各类商业银行对储备用地抵押放贷意愿强烈,有可能降低贷款门槛放贷,导致金融风险。

储备用地是最稳定保值的担保品之一,有政府作后盾,且规模大,放贷收益较高,各类商业银行都愿意放贷,甚至降低门槛放贷,出现了违规低息、超规模放贷等现象,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风险域二:集体土地抵押对于集体土地抵押问题,《物权法》、《担保法》虽然没有明确集体土地不能作为抵押,但明确规定只有两种情形可以抵押:一是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二是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光地不能抵押,必须连同土地上的房屋建筑一起抵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以后,金融机构纷纷在农村开展了集体土地的抵押融资试点和尝试,尤其是以农村房屋、宅基地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尝试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

一旦以农村房屋、宅基地抵押的抵押权实现时,集体土地却无法实现处置,其担保的债权无法实现,成为不良资产,无疑是巨大的金融风险。

防范风险,确保土地“借=贷”土地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银行违规放贷风险(包括中介机构违规评估土地价值风险);二是土地登记机构违规登记风险。

从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出于制度约束和职业道德,上述风险单一出现的机会较小。

但是,除法律法规外,上述两个部门的部门规章或政策文件的部门局限性等,一旦一方违规,另一方在不熟悉他方政策或者没有职责遵守他方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的情况下,违规土地抵押登记贷款便会产生,风险也随之而来。

因此,防范风险的主要办法应是加强涉及土地抵押贷款各方主体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新机制。

积极推进相关信息的对接与共享,构建土地、银行和证券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新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资本化的方式、节奏和规模呈现多样、快速和扩大的趋势,土地与信贷、证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建议国土资源部、银监会和证监会加强沟通合作,将包括土地抵押监测数据在内的土地登记基本信息、上市房地产企业资金和用地情况、房地产企业信贷和用地情况等数据对接共享,实现以土地为基础的土地资本化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构建土地、银行和证券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新机制,化解政府融资平台矛盾,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土地登记部门加强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服务,银行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土地登记资料的查询和全过程监管,实现土地登记资料、放贷政策信息对接和共享。

国土资源部、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加强沟通和合作,联合发布涉及土地抵押登记、贷款的相关政策文件,实现政策的统一约束力。

尽快联合国家工商总局共同制定《土地抵押贷款合同》的格式化示范文本,积极研究出台土地登记错误、银行违规放贷和评估中介机构违规评估的赔偿办法等政策文件,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文件。

进一步规范土地抵押登记和银行放贷行为。

国土资源部出台《土地抵押登记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可以依法抵押的土地范围、办理抵押登记的要件等,将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进行归并和整理,方便土地登记机构依法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

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银监会、人民银行应当积极配合出台《放贷人条例》等法规文件,明确依法可以放贷的主体、规模、比例和利率等内容,对非金融机构抵押、民间资金拆借能否办理土地抵押予以明确。

加强储备用地抵押监管,引导和规范集体土地抵押。

对于储备用地抵押,一是要加强计划管理,合理控制土地储备规模;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储备土地抵押行为,对于储备土地办理土地登记及抵押登记,建议国土资源部制定下发规范性政策文件,对其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周期等明确如何填写,与现行有关规定进行衔接;三是加强储备土地相关资金收支管理,专款专用。

对于集体土地抵押,目前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进行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金融模式的试点。

一方面,这些改革和试点,应当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进行,尽量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内运行,不要对已有土地登记制度造成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国土资源部应当对这些试点积极关注,主动介入,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共同防控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