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呼吸的顺呼吸法和逆呼吸法有何不同

合集下载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逆腹式呼吸法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逆腹式呼吸法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逆腹式呼吸法
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以呼吸吐纳主,配合动作导引与心理调节的健身方法其呼吸方法采用逆腹式呼吸法,并要求微微用意。

根据有关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健身气功·六字诀逆腹式呼吸法的要领及其作用进行分析。

健身气功最常用的呼吸方法是自然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又分为顺腹式呼吸法与逆腹式呼吸法。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呼吸方法,要求初学时用自然呼吸法,待动作熟练后再采用逆腹式呼吸法。

健身气功·六字诀采用逆腹式呼吸法的基本要领是鼻吸口呼。

鼻吸气时,胸腔上升并向外扩张,腹部随之内收,吸“气”感觉直达小腹(丹田),同时,舌抵上腭,意念放在命门处,且微微收提肛门;口呼气时则与此相反,胸腔下降及内收,腹部则往外扩张,同时,放松肛门,舌头也随之放平。

作为动功的健身气功·六字诀的逆腹式呼吸法,其与静功采用的逆腹式呼吸法在要领上有共同之处,但亦有不同的特点:
1、健身气功·六字诀的逆腹式呼吸法在练习时要与形体动作相配合,动作上升或外开时吸气,动作下降或内合时呼气。

2、健身气功·六字诀形体动作有升、降、开、合的转换,且动作在转换切分处稍作停顿以体现松紧和虚实的结合,所以,在运用逆腹式呼吸时,应在动作升降开合的转换切分处停顿时,作短暂的停闭,形成“吸停一呼”的逆腹式停闭呼吸。

3、健身气功·六字诀的逆腹式呼吸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深、长、匀。

《道家内丹丹法要义》凝神调息法诀

《道家内丹丹法要义》凝神调息法诀

《道家内丹丹法要义》凝神调息法诀凝神之凝,乃聚结之义。

神不外驰,自然凝聚。

然神不外驰,也不能内想。

一有内想神仍不安,故非能凝。

所以丹经说“外想不入,内想不出”,此为神之真凝。

因为脐下一寸三分处下丹田为人生之根,故凝神之下手就须将心神汇聚在这个地方。

初不妨意念专注一些,以一念代万念,可获排除杂念之一定效果。

一旦丹田吃紧,就赶快放下专注之意念,以淡淡之心关照就行了。

如此习之纯熟,杂念亦已消除,一旦入静,即不意守丹田,真意也自然会关照于此。

此中玄机,须得功中千百次调训试验,自会将分寸把握得当。

当然话又说回来,若以为老师一点破就能彻底解决问题,那是没有的。

故而前人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人的呼吸是先天就有的生理自然运化机制。

在先天未被破坏的情况下,呼吸的频率是均匀的、柔和的。

而当人在后天生存中,心理和身体造成了偏激的活动,呼吸的均匀柔和频率便被打乱,呈现为不同程度的粗、短、大形态。

这种偏激形态不仅仅是破坏了均匀柔和的频率,最主要是使原由丹田联结肺部的共呼吸,渐渐变为由肺单独承担,并通过口鼻出入的外呼吸来维持。

而根植于生命动力源、能量源的丹田呼吸,却从此微乎其微了,再也不能被人感觉到。

这也等于说,原来以丹田为主而肺从属的先天而后天的自然呼吸,改变成了由肺独家承担同时又勉为其难的非自然呼吸。

肺的劳动量过大,超过了它的正常负荷,因此它必将过早地损坏。

到它处于勉强支持工作的时候,由肺开始导致的连锁疾病就反映出来。

到肺工作停止,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调息就是修炼下手的重要功夫之一。

所谓调息,首先从口鼻呼吸入手调节,使肺呼吸回到均匀柔和的频率上。

此步调节的成功与纯熟,会使肺呼吸均匀柔和之频率渐趋向“中”、“平”状态。

一旦达到高度的中平状态,肺呼吸就会停止,而归根到丹田呼吸。

这种纯一的丹田呼吸,即如婴儿在母腹中的呼吸态,故称为胎呼吸,先天呼吸。

到这时也就是玄关窍开、玄牝现象的时候。

然而所谓调息,实无别法,纯是顺其自然呼吸,不加丝毫人为干涉。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
下就头昏脑账了,若不舒服时又强行硬练,那就准备受伤了。腹式呼吸法是好东西,功效大,
确不好练,在初开始练习时虽未得气,但已收到横隔膜上下按摩内脏的效果了,这就我常说
的,〝摸蛤兼洗裤〞,一兼二顾。顺式要求吸气时鼓腹,意念是将气吸到下丹田处,下丹田
当做一个袋子,气吸的越多袋子就越饱满,那是练功时的一个指令。在现实上,空气是吸到
吸到十分饱时,再停一下吞口水顶丹田,再吸气吸到不能吸时停一下,然后慢慢放掉丹田,
同时慢慢吐气,注意喔,停一下的时后是闭气,不能把气放掉,否则好不容意撑起的腹压就
跑掉了,效果就差了,腹压的作用就在于挤压内脏血流,让静脉,动脉血流交换迅速。各位
看看腹式呼吸的吐纳多好,既练真气,又按摩内脏帮助血流循环,真是一兼二顾,摸蛤兼洗
人一紧张第一紧的地方就是胸口,胸口一紧就呼吸急促,人在生活当中面对社会的压力很
大 ,所以胸口经常是紧的,胸口紧,呼吸就浅,呼吸浅血中带氧量就不足,人就容易疲倦。
假如我们练出了丹田呼吸法,把紧、把重心,往下拉到下丹田处,胸就松了,胸一松就能轻
易拉长呼吸,带入大量氧气,精神自然好。唯有做到松胸才能做到呼吸深、细、棉、长、匀。
有些技巧,一般人没练过,吸缩的时候就变成胸式了。胸式腹式有何不一样?腹式是横隔膜
收缩、松弛的上下运动,胸式是扩胸肌的横向运动,运动方式不一样,出来的效果自然不一
样。好了告诉你练法,顺式是吸气时意念带着丹田往前顶,逆式是意念着丹田往后缩,若小
腹没力慢慢配何吸气后缩,一吸气时就造成胸部用力的胸式呼吸了,所以红砂手的功法很清
时中丹田是鼓起的,这也是练中丹田的方法,所以练武的内家高手,其胃皖中丹田就很大。
〝丹田呼吸〞在腹式呼吸的基楚下,慢慢形成的,实用性高,无论静坐,打拳,平常的日子

炼精化气

炼精化气

炼精化气炼精化炁法——修内丹两种入手方法炼精化炁法——修内丹两种入手方法王松龄(1)神住炁穴(丹田)活子时到,由会阴收至炁穴,稍加鼓炼,还虚静养,此为入手调药之法。

练庄子坐忘法或某些静功,或睡眠将醒时,每有阳生“活子时”到,即生理性阳气发生,男性表现为生殖器勃起,此时,立即意守会阴,待其旺势梢衰,欲回未消之际,急用下述呼吸法:①每一吸气,意想气由会阴吸入至丹田,严格说其位肾应在脐后肾前,距前7分距后3分稍下处,一路吸至脐下小腹内即可,吸有意,呼无意,即用吸不用呼。

吸气时用意识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抽吸,呼气时任其自然,不加意念。

这里虽用吸气,而又不要过于注意吸气。

因为这种方法的作用在于:借助呼吸而抽紧小腹内有关肌肉,收回精气。

所以《伍柳仙宗》说:”炉中之意切莫着于呼吸,不过借呼吸之机以为采取之具。

”这种呼吸法次数不限,一般不超过10次即可,以生殖器萎缩至正常为止。

此吸气法在于采取,要稳而稍有力。

当开始第1吸时,即将小腹适当抽紧,如忍小便状.以后无论吸气或呼气时,小腹部一直保持一定的紧张。

然后转用下述呼吸法。

②第2种呼吸法在于将采来的阳精炼化,以防止走泄。

如阳物勃起甚微。

成自料不致走泄,则此法可不用,采回后意意守一下炁穴,还虚静养片剑即可。

用第2种呼吸法时,意守丹田,呼吸并用,即呼吸皆加意念,但既非上抽,亦非下贯,而是稍用力,像风箱一样在小腹部鼓动。

本来小腹部是随呼吸起伏的,但要意想呼吸时小腹是向左右开合伸缩,或想象呼吸时,似小腹部在揉面。

这实际是借呼吸之力。

进行小腹内的肌肉运动和按摩。

这种呼吸法做一二十次,小腹内可有温热感,然后透入全身,生殖器就没有动机了,不会再遗精了。

初期是这样,如能保精,以后越炼越旺盛盛,就随时来随时调,“忙里偷闲调外药,静中生动采先天。

”后天补先天。

用这两种呼吸法部要平稳、都要舌抵上腭。

第2种呼吸法如一时不能掌握,可以按摩法代替。

即双掌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按于小腹部,先由左向上向有向下(逆时针)方向按摩数十次,再从相反(顺时针)方向按摩相等之次数。

练太极拳如何做到气沉丹田

练太极拳如何做到气沉丹田

练太极拳如何做到气沉丹田练太极拳如何做到气沉丹田(2014-03-26 08:23:38) 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写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形意拳内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近代名家郝少如、杨振铎等也都把气沉丹田列入其练功要领的首要地位,可见“气沉丹田”之重要。

然而对于一般习拳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体做法。

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个明确而深刻的理解,应该首先弄清:什么叫气沉丹田?为什么要气沉丹田?怎样做到气沉丹田等。

一、什么叫气沉丹田?郝少如先生说过:“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

”形意拳家马礼堂先生说:“清升浊降,气归脐下。

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气沉脐下丹田之内。

”太极拳名家郝家俊说:“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

”以笔者愚见,气沉丹田不是别的,乃是采用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并使之与拳式之蓄、发、开、合相结合。

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上提,下边再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

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胁则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胸中真气沿任脉下行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的形势。

胸、背、肩和腰胯始终放松,腹部则沉甸甸甚为充实。

呼吸深长匀缓,作到“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要求。

郝家俊先生教太极拳的”单鞭”时,要求”正身塌腰,把小腹放到大褪上”,这些都是气沉丹田的具体体现。

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①气沉丹田不同于练硬功时的气贯丹田和入力丹田。

“贯”和“入”是努力向下压气使其进入丹田,“沉”则是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

好象东西在静水中随着地心吸力徐徐下降,松静自然,无一毫勉强之意。

②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是聚于丹田,僵死不动,要有鼓荡开合,纵横飞腾。

这就是《神运经》上所说的“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的意思。

丹田坐练整理

丹田坐练整理

丹田坐练整理预备式鼻脐相对,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姿势端正,双目微闭、双肩下垂,不能塌腰,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双手掌心朝天结一手印上下重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反之)。

吸气时意想一股真气自百会穴进气贯注丹田,微微提肛。

呼气松肛,似守非守丹田,进气要缓慢,绵绵长长,功中一切顺其自然。

转圈法掌叠拇接,轻闭双目,吸气腹凹,气从脐入,气沉丹田,小腹外凸,闭气若干秒,慢慢呼气,观想内气,绕脐旋转。

腹前手抱,红色火球,左右上下,轻轻旋转,火球入脐,内气转圈。

手捧红日,腹前旋转,实感形成,送入脐内,手轻贴脐,丹田内转。

炽热红日,照彻肌肤,全身通明,转圈法。

放松入静后,两手在腹前意想抱着一个红色的火球向左右、上下轻轻旋转,意想火球在两手的带动下转动,待两掌之间的气球实感形成之后,再用意念将火球送入脐内,两掌配合动作,然后两手轻贴于脐部。

稍停再作丹田内气的转圈运动。

转圈法:站坐均可,放松人静后,两手在腹前意想抱着一个红色的火球,两手向左右、上下轻轻旋转,意想火球在两手的带动下高速转动,待两掌之问的气球实感形成之后,再用意念将火球送人脐内,两掌配合动作,然后两手轻贴于脐部,稍停再作丹田内气轻缓微柔的转圆运动。

意念打圈法起初用意引气围着肚脐旋转,由中而达外,由小而大,至36遍而止。

及至收回,从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数36遍而止。

开始为单纯意念活动,以后出现气感,即用意念引导气感活动。

修习久了,气感强烈,可渐渐减弱意念活动,乃至最终不用意念,让内气自动旋转。

用目内旋法。

移目下视脐内,自觉直达丹田,随目下注,须更用目内旋。

初则自中至外,旋旋如此,自觉下田渐宽。

乃复令自外至中,旋旋如之。

此中自觉渊如,而觉暖气内发,渐至沸如。

觀丹田處火球圓圈轉動法:坐在椅子三分之一處,雙手放在膝蓋上,頭與身體向前傾約45度左右。

觀想時,先吸八分滿的氣後閉氣,將注意力集中丹田。

以丹田為中心的橫切面,觀想有一顆紅色或金色的火球,依順時鐘方向,沿著腹腰腔之肌肉層內緣行走,約一至兩秒的時間轉一圈。

内功常用呼吸法

内功常用呼吸法

内功常⽤呼吸法?提⽰:点击上⽅'世界太极拳⽹'↑关注本微信号中国武术对呼吸的锻炼也称“调息”或者“吐纳”,古籍上称为“调息功”和“吐纳功”。

本⽂仅对现在练功⼈群应⽤的各种呼吸⽅法,做⼀简述。

⼀、静呼吸法所谓“静”,是指练功者精神活动相对安静的状态。

常⽤的静呼吸法有以下三种:1、⾃然呼吸法:练功者思想上不要特别注意⾃⼰的呼⽓和吸⽓,要在⾝体放松,排除杂念,⼼神宁静的状态下以⾃⼰的意念活动逐步使呼吸柔和、均匀、细缓、深长,进⽽达到“意⽓相随”。

2、深长呼吸法:是在⾃然呼吸的基础上,进⼀步使呼吸深长。

练法是:吸⽓时⼝齿轻闭,⾆舐上门齿内,以意把“⽓息”徐徐引⾄丹⽥,⾃然地稍做停顿之后(不是强做憋⽓)再将⽓缓缓呼出,呼⽓时⾆尖⾃然,⼝齿微开⼀⼩缝,将⽓⾃中丹⽥经⼝缓缓呼出,呼⽓后也⾃然稍做停顿。

如此⼀呼⼀吸,反复进⾏。

吸⽓后与呼⽓后的停顿,都要⾃然,切不可憋⽓,否则⽣弊。

3、数息呼吸法⼀呼⼀吸为“⼀息”。

数息,就是⽤数呼吸次数的⽅法对呼吸进⾏锻炼,数息有多种练法:当吸⽓时,⼝齿轻闭,以⿐吸⽓(⿐孔通⽓不畅时也可⼝⿐兼⽤),默数呼吸次数,以意将⽓缓缓引⾄中丹⽥,⽓达丹⽥后,⾃然地稍做停顿,随后进⾏呼⽓。

呼⽓时⼝齿微开⼀⼩缝将⽓缓缓从⼝呼出,同时默读“呼”字;呼吸时只注意呼⽓,不注意吸⽓,这就是说,吸⽓时将⽓引⾄丹⽥,同时默数呼吸次数,呼⽓时将⾝体放松,同时默念:“呼”字,如此⼀呼,⼆呼,三呼……地默数下去。

初学者可以数到20、30次(约2~3分钟)时休息⽚刻。

每次锻炼呼息次数可以逐渐增加到l00次(约10分钟左右。

当练到每分钟呼吸次数只有5次左右时,每次练习数息50次左右即可。

⼆、腹式呼吸法这是随着吸⽓和呼⽓的运动,有意识地形成⼀种⼩腹部⼀张⼀缩的呼吸。

这种呼吸法,对胃肠运动和消化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同时这种呼吸法由于横膈肌上下活动幅度的增⼤和腹壁前后活动幅度的增⼤,可以对内脏器官起到“按摩”作⽤,并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对⼤脑⽪层的功能产⽣有益的影响。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丹田的位置即俗称的「下丹田区域」,位于肚脐神阙穴下四指幅的气海穴与再下四指幅的关元穴之间,古书记载丹田係「位于腹中,低于脐下一寸三分左右,在脐与脊之间,与脐近、脊远,约三与七之比。

」丹田的形状「不过若一气囊耳,如气不沉丹田,则囊扁而不开」,所以充满气的丹田区域,又似灌饱气的气柱、似车轮的内胎,可承受外力的振盪或敲击。

一般来说,人类呼吸大致可分为「胸式」及「腹式」两种方式,腹式呼吸又分「顺腹式呼吸」及「逆腹式呼吸」,统称「腹式呼吸」即所谓的丹田呼吸。

丹田逆腹式呼吸法养生气功一般採用下丹田逆腹式呼吸法。

丹田(腹式)呼吸有别于一般胸腔式呼吸,需要略加教导与养成,主要是用腹部的力量,带动横隔膜,使气达到深度的胸腔,让呼吸更有效率,也加速血液回流心脏。

而因为有腹部肌肉群的帮忙,心肺功能会变得轻鬆。

平时我们用肺呼吸的特徵是:吸气时肺腔凸出,呼气时肺腔凹陷。

而丹田呼吸则有截然两种不同的效果,腹式呼吸法中,常听到的是顺呼吸和逆呼吸,丹田顺呼吸在吸气时,腹部放鬆纳气;呼气时,则腹部收缩吐气(注:不推荐养生者採用此招式)。

丹田逆呼吸法,在吸气时,收腹(收紧腹部)、提肛夹脊(即收紧会阴提气而上),使得吸气纳入整个腹腰,连尾椎部位都可充气,而让气有充实的感觉;在呼气时,反而腹部略为扩大,让气沉腹部,以达气沉丹田的作用,此时腹部是结实的。

此种呼吸法与闻玫瑰花香时的动作完全吻合,所以丹田逆呼吸法又称玫瑰呼吸法。

中医古籍中有「逆则生,顺则死」的养生理论,所以在养生气功理论中,我们若提到「丹田呼吸法」,多採用「下丹田逆呼吸法」,体现在外形上的要求为:吸气时腹部丹田凹进纳气,臀部夹紧,气从督脉长强穴、命门穴一路往上行,而呼气时腹部吐气些微膨胀灌气而结实,使丹田紧缩成一聚气圆柱;这种呼吸法加大了胸腹部横隔膜的运动范围,使人体内脏无形中得到锻鍊。

丹田呼吸一定要注意「鼻吸口呼」,「气沉丹田」,蓄气于丹田气海与关元中。

更要「意与气共守于丹田」,呼吸要静、慢、细、长、匀,气宜在体内鼓盪。

丹田呼吸法——最完美的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最完美的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最完美的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在传统养生著作里称之为丹田呼吸法,在中国古代叫做吐纳,在中国古代的养生术里面,有一句名言叫做“呼吸到脐,寿与天齐”。

也就是说,如果呼吸可以深到肚脐的话,寿命是非常长的,呼吸线的长度决定着生命的长度,这种深长的呼吸法对养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现代医学早已证实腹式法是让横膈膜上下移动。

由于吸气时横膈膜会下降,把脏器挤到下方,因此肚子会膨胀,而非胸部膨胀。

因此,吐气时横膈膜将会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进行深度呼吸,吐出较多易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

目录1呼吸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2腹式呼吸原理3特点4练习方法5注意事项6好处1呼吸方式常见的呼吸主要有两种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以肋骨和胸骨活动为主,吸气时胸廓前后、左右径增大。

由于呼吸时,空气直接进入肺部,故胸腔会因此而扩大,腹部保持平坦。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正常的胸式呼吸一次约10-15秒,能吸入约500毫升空气。

腹式呼吸时,横隔肌会下降,腹压增加,感觉好像是空气直接进入腹部,这时若把手放在肚脐上,会感觉手上下微微抬放。

胸式呼吸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大都采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运动及胸部微微扩张,许多肺底部的肺泡没有经过彻底的扩张与收缩,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这样氧气就不能充分地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时间长了,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所以学会呼吸,能有效地增加身体的氧气供给,使血液得到净化,肺部组织也能更加强壮。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横膈膜和肋间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锻炼,我们的活力与耐力也都会相应得到增加,精力也就更充沛了。

2腹式呼吸原理:呼吸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又是重要的养生之道。

人的一呼一吸承载着生命的能量。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肺细胞平展面积有两个足球那么大,但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能力。

顺式腹部呼吸与逆式腹部呼吸各自作用!

顺式腹部呼吸与逆式腹部呼吸各自作用!

顺式腹部呼吸与逆式腹部呼吸各自作用!所谓顺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亦称“自然腹式呼吸”。

而逆腹式呼吸方法则相反:吸气时腹部凹进,而呼气时腹部突出,故称“改造自然反式呼吸”。

这两种呼吸的生理作用各有不同,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它们,再结合个人的情况来选用锻炼。

自然腹式呼吸运用腹肌来加强横隔的运动,练习久之,可以扩大肺部容积,加强胃肠道及其附近无数毛细血管吸收大量营养物质的功能。

练习自然腹式呼吸后感到胃口好,营养足,精神充沛,自觉一切平和舒适。

尤其对于呼吸困难的喘病、肺活量不大的非活动性肺结核、心脏衰弱或消化失调的患者,是一种良好的休养方法。

自然腹式呼吸又可作为改造自然反式呼吸的准备阶段。

进行这种呼吸不会发生不良的副作用。

改造自然的反式呼吸,运“气”行走于全身,刺激各神经末梢,扩大并疏通各毛细血管,这对治疗患处和加强肌肉发达有着宏大的功能,因为它的呼吸范围不仅直接影响到心肺及胃肠的内脏,而且还影响到脑部和四肢各组织、各关节。

改造自然的反式呼吸的作用,宛如排挤脓浆,削除内脏各处症结,使病灶充血生肌,早日愈结。

这种呼吸吐纳量大,血氧高,循环好,健康人练了可以更加坚强壮大,有病人练了可以治疗疾病。

但为了练好这种反式呼吸,必须下苦功夫锻炼,不可偷懒和贪图省事舒适只做自然腹式呼吸。

应该先练自然腹式呼吸,还是一开始就练改造自然反式呼吸?这要根据个人的健康情况、病种和病情来决定。

如血液循环不正常的人,就可以直接做改造自然的反式呼吸。

此外,在同一次练功中,也可以先练自然腹式呼吸,过了若干分钟之后,呼吸逐渐深长了,血液畅达和内脏机能强盛起来,再练改造自然反式呼吸,使用“气”的工作效率范围加大。

1961年2月16日(年初二)下午,金仁霖老师在张晋良医师的陪同下,到上海纺织第一医院放射科(该院放射科主治医师田淑仪,是张晋良医师的太太),去测试“腹式顺、逆呼吸的X光透视观察”。

顺式呼吸,采取唐豪所说的“内部呼吸器官的运动,是应该扩胸”的概念,即,吸气时,扩胸,吸气时回复正常。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标签: 分类: 感悟太极在《四十二章經》中,佛陀問弟子:人命在幾間, 有比丘回答 : 人命在數年之間~隨後有人說 :在數日之間~也有人說 :在一日之間~更有人說:在飯食之間~最後佛陀說:「人命在呼吸之間」。

學習丹田呼吸是氣功練習者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動作。

很多人都非常困惑不知道「丹田呼吸」是如何呼吸,與一般我們日常生活的肺呼吸又有何不同, 丹田呼吸法是一種能夠增強人體氣場,調節氣機順暢、強化人體免疫功能、平衡人體陰陽狀態的一種呼吸練習方法。

其實「丹田呼吸」對您來說並不陌生。

曾經有過這種經驗嗎,當你經過一片玫瑰花園時,或者接獲一束玫瑰時,有沒有試著用深呼吸或深情款款的姿勢去聞一下玫瑰花香呢,對了~就是這麼深情一聞,您已經做了一次標準的「丹田呼吸」。

丹田的位置即俗稱的「下丹田區域」,位於肚臍神闕穴下四指幅的氣海穴與再下四指幅的關元穴之間,古書記載丹田係「位於腹中,低於臍下一寸三分左右,在臍與脊之間,與臍近、脊遠,約三與七之比。

」丹田的形狀「不過若一氣囊耳,如氣不沉丹田,則囊扁而不開」,所以充滿氣的丹田區域,又似灌飽氣的氣柱、似車輪的內胎,可承受外力的振盪或敲擊。

一般來說,人類呼吸大致可分為「胸式」及「腹式」兩種方式,腹式呼吸又分「順腹式呼吸」及「逆腹式呼吸」,統稱「腹式呼吸」即所謂的丹田呼吸。

※ 下丹田逆腹式呼吸法養生氣功一般採用下丹田逆腹式呼吸法。

丹田(腹式)呼吸有別於一般胸腔式呼吸,需要略加教導與養成,主要是用腹部的力量,帶動橫隔膜,使氣達到深度的胸腔,讓呼吸更有效率,也加速血液回流心臟。

而因為有腹部肌肉群的幫忙,心肺功能會變得輕鬆。

平時我們用肺呼吸的特徵是:吸氣時肺腔凸出,呼氣時肺腔凹陷。

而丹田呼吸則有截然兩種不同的效果,腹式呼吸法中,常聽到的是順呼吸和逆呼吸,丹田順呼吸在吸氣時,腹部放鬆納氣;呼氣時,則腹部收縮吐氣(註:不推薦養生者採用此招式)。

丹田逆呼吸法,在吸氣時,收腹(收緊腹部)、提肛夾脊(即收緊會陰提氣而上),使得吸氣納入整個腹腰,連尾椎部位都可充氣,而讓氣有充實的感覺;在呼氣時,反而腹部略為擴大,讓氣沉腹部,以達氣沉丹田的作用,此時腹部是結實的。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
发音:唵(恩)、嘛(妈)、呢(尼)、叭(悲)、弥(弥)、哞(轰)。

是腹式呼吸法的一种,但是它与普通的腹式呼吸法的道理截然不同.丹田呼吸法由三部分组成:吐气法,吸气法,止气法.毫无疑问,丹田呼吸法的重中之重在吐气法.丹田呼吸法又称想象呼吸法,在我们吐出气息,吸入气息,屏住气息这一系列的动作里都加入了我们和想象.在呼吸的过程中,呼气时想象将身体里的不洁之气排出体外.吸气时想象将宇宙能量吸入体内,在呼气,吸气以及停止呼吸过程中不断进行想象.1,首先,将体内的浊气,邪气呼出体外.2,其次,吸入充足的宇宙能量.将上述过程重复五至六遍,这样会令你的大脑细胞重新苏醒并恢复活力,从而更快,更有效地运转起来.然后,我们将进入真正用于集中精神的丹田呼吸训练.具体方法:吐气5秒,吸气5秒,憋气5秒.随着习惯了这一系列的动作以后,就把每个动作都延长10秒钟,15秒钟,20秒钟.1,首先,我们先来深深地吐一口气.(5秒钟)2,接着吸一口气.(5秒钟)3,然后把肺部吸的满满的气体挤压到丹田部位.(5秒钟)4,把气吸入丹田,使丹田变得硬邦邦的.这样你就得到了勇气和健康.反复地练习上述动作.一次练习要做10分钟以上.通过练习你的精神能够得到令人惊异的集中.我们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呼吸是想象呼吸.如果每天都坚持练习这种呼吸的话,我们的精神就会变得很安定,并且还能练就成强有力的集中力.如果我们继续练习丹田呼吸的话,头脑就会变得非常轻松,身体里面的能量就会涌现出来而且它还能给我们带来自
信和勇气.我们还可以通过呼吸来调节我们的精神.所谓的精神能量,指的就是集中意识.我们如果学习意识的集中法,就能发挥出我们强有力的潜在能力.所谓的坐立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其实就是欠缺精神能量.坚持呼吸法的训练是大有裨益的.。

老人练气功的要领练气功的人不长命

老人练气功的要领练气功的人不长命

老人练气功的要领:练气功的人不长命气功相信大家都是很耳熟的了,气功是什么呢?气功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璨明珠,可以益寿保健治病。

老人练气功的要拥有哪些呢?。

老人练气功的要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前人对气功作用的总结概括。

现代生活中,对于老年人的运动也越来越多,不要一位老人的运动很少。

下面介绍一下练气功对安康者的好处和练气功的动作要领。

1、呼吸呼吸是气功疗法重要环节。

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

呼吸方法常用有8种:1.1、自然呼吸法。

1.2、顺呼吸法。

1.3、逆呼吸法。

1.4、停闭呼吸法。

1.5、鼻吸口呼法。

1.6、气通任督脉呼吸法。

1.7、潜呼吸法。

1.8、真息法。

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根本法那么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2、入静入静是指一种稳定安静状态,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对外界刺激感觉减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境界,即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

常用入静方法有五种:1.意守法。

2.随息法。

3.数息法。

4.默念法。

5.听息法。

以上五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从意守法开场,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者听息法,或始终练一种,可因人而异。

3、姿势常用的姿势有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

姿势自然放松,是顺利进展气功呼吸、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

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生理特点,姿势本身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

中老人做气功的好处因为这些初学者往往对气功的理论涉猎不深,假如直接从静功练起的话,过分注重意念活动,容易产生偏向。

动功对于意念的要求并不严格,练功者只要纯熟掌握动作套路,便可开场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从而渐渐进入意识的平静状态,即气功入静状态。

假如有些人在练功前便已学习或研究过气功理论,那么在练习时可选择动静结合的练功方法,在练动功的同时,可配合静功的练习。

这样可以很快掌握气功的本质,调心、调息、调身同时进展,获得很好的保健效果。

丹田呼吸的顺呼吸法和逆呼吸法有何不同

丹田呼吸的顺呼吸法和逆呼吸法有何不同

丹田呼吸的顺呼吸法和逆呼吸法有何不同?深呼吸即腹式呼吸。

从运动的角度讲,就是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排空;从气功的角度讲,在运气作深呼吸时,首先要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心静气的呼吸,然后再伸屈双手,尽放肺腑深深地用鼻吸气,直至不能再吸入空气为止。

再将吸入的空气运降至丹田,闭气调息约数秒钟,才由丹田处运作,经肺脏、气管、喉头吐放出来。

在吸入空气又将之运降丹田气海时,闭气调息的时间初时约为三至四秒,日后则慢慢练习增加至八秒左右。

做深呼吸运动,注意切忌不要形成“憋气”。

所谓“憋气”指呼吸及调息的时间过长,伤害了呼吸器官及其它神经系统。

呼吸吐纳法分为鼻入鼻出、鼻入口出、口入口出、口入鼻出等多种。

深呼吸运动可以站着或坐着时有意识地做,也可以在做其它运动时配合着一起做。

我是在每天做下蹲运动时配合在一起做深呼吸运动的。

如果你想了解“下蹲法”或“面壁蹲墙功”可参考我的其它相关回答。

谈到这里,我想给你再讲讲深呼吸的功用。

勿庸置言,深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健康运动。

深呼吸是相对于平时正常的“浅”呼吸而言的。

从健身的角度讲,深呼吸加强了氧气的供应,也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人体身体的新陈代谢交换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强身祛病的作用。

因为缓慢的有意识的深呼吸能提高体内碱性含量,同时使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快,供给身体更多的氧气,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素输送给全身的细胞,保持健康。

另一方面,体内的废物和毒素通过深呼吸和汗液排出体外,减少体内酸性含量,使人体内的化学成份保持平衡,从而脱离亚健康。

从气功的角度讲,通过一吐一纳的深呼吸,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冲击而畅通起来,并恢复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各神经末梢也就跟着连带振奋起来,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到血管作用,肌肉遂因新陈代谢的改善而增进了营养,一些慢性病或内伤,就顺乎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机能,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总之,呼吸吐纳是人类的自然动律,深呼吸则顺其机能而延长之,试图改善这种自然动律而谋夺天地造化之力,以强健我体。

八宝门丹田功

八宝门丹田功
练好上述功夫后,仍采用顺呼吸法,吸气时意念内气自丹田降至会阴,同时放松肛门和睾丸;呼气时以意引气上行过命门至丹田,同时配合收缩肛门和睾丸。如此反复进行,随着气机的运转,可使丹田、会阴、命门这三者连成一个圆形环状(此方法称为“小小周天”,亦名“小法轮”),然后在腹内丹田、会阴、命门之间操八卦(方法与后一节“八卦”相同)。
缠桶功(又称“罡气缠桶法”)
本功法必须是在练好培元功的基础上再加以练习,练功前务必先将功法要领掌握好之后再悉心揣练,不可故行莽撞,贸然操练,以免出现意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内行的气功师在旁指教练习。
练功时,按观音式坐好,行顺呼吸法,鼻呼鼻吸,呼吸柔和自然,意念集中在丹田处。意守丹田至腹部发热之后,即以肚脐为圆心,用意将丹田内气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从上至下,由内向外,速度均匀地作圆形旋转18圈。然后又按逆时针方向如上法反转回旋18圈,收入肚脐神阙穴。如此反复旋转,每日勤练不辍,待可以将丹田内气随意运转时,再把旋转的次数逐渐增加至24圈、36圈、72圈和81圈。
对于已婚的练功者,由于元阳已经破泄走漏,故需服用药物辅助练功,以补伤耗之元气。未婚者服之,效果更佳,药方开列于下: 熟地、当归、黄芪、黑豆、木瓜、杞子、五加皮、巴戟、地骨皮、菟丝子、女贞子、牛膝、玉竹各30克,车前子、杜仲、黄柏、肉苁蓉、白茯苓、骨碎补各24克,鹿茸20 克(无则用红参代替),甘草、韭子、锁阳子、小茴香各15克。
在转圈时,次数少的圈距大,次数多的圈距应小些。总之,运动旋转的范围以上不超过左、右肋弓缘,下不逾越趾骨和左、右髂骨上脊为宜。
初练习时,内气难以随意旋转,但是,只要能坚持勤练一个月后,内气旋转自能如意,同时能感觉到内气逐渐收聚成团。以后随着功力的不断增强,于每次行功运转时,这团内气均可随着意念的导引而在腹内反复旋转。

太极拳八种呼吸方式

太极拳八种呼吸方式

太极拳八种呼吸方式如今练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出于对太极拳运动的热爱,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对太极拳动作的关注,更注重太极拳内涵的衍生,比如太极拳的呼吸。

那太极拳的呼吸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太极拳八种呼吸方式一、“起与落”的呼吸:这主要指的是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由体侧向上举起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举至肩平向下按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都应用鼻子呼吸。

如陈式老架一路的起势和收势,都手臂向上举起时,就应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下按时,就应当均匀在呼气。

二、“开与合”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也是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向外展开时,就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向里合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懒扎衣。

当双手大逆缠弧形转开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双手顺缠弧形而合。

同时脚跟内侧擦地成侧弓步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三、“升与降”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是身体重心的上升和下降与呼吸的配合。

当身体重心上升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身体重心下降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斜行拗步,当身体下降做斜行拗步时,应当缓慢均匀地呼气;当身体重心上升准备做上三步时,应当均匀地吸气。

四、“屈与伸”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屈肘回收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由屈到伸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陈式一路的上三步,当手臂随腰缠丝屈肘微屈的过程,应当均匀地吸气;当右手臂随脚向前伸,左手向后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五、“蓄力与发力”的呼吸:这里主要指全身和手脚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如陈式一路的掩手肱拳,当全身和手脚蓄劲时,应当均匀缓慢地深吸气,当右拳内旋迅速向右斜前方发出时,应当迅速地大呼一口气,鼻嘴一块呼。

蓄劲如拉弓,吸气相对的长,发力如射箭。

呼气相应地短,这也是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六、“内旋与外旋”的呼吸:这里主要指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拇指带动前臂向手心方向旋转(里转)时。

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外旋)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田呼吸的顺呼吸法和逆呼吸法有何不同?深呼吸即腹式呼吸。

从运动的角度讲,就是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排空;从气功的角度讲,在运气作深呼吸时,首先要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心静气的呼吸,然后再伸屈双手,尽放肺腑深深地用鼻吸气,直至不能再吸入空气为止。

再将吸入的空气运降至丹田,闭气调息约数秒钟,才由丹田处运作,经肺脏、气管、喉头吐放出来。

在吸入空气又将之运降丹田气海时,闭气调息的时间初时约为三至四秒,日后则慢慢练习增加至八秒左右。

做深呼吸运动,注意切忌不要形成“憋气”。

所谓“憋气”指呼吸及调息的时间过长,伤害了呼吸器官及其它神经系统。

呼吸吐纳法分为鼻入鼻出、鼻入口出、口入口出、口入鼻出等多种。

深呼吸运动可以站着或坐着时有意识地做,也可以在做其它运动时配合着一起做。

我是在每天做下蹲运动时配合在一起做深呼吸运动的。

如果你想了解“下蹲法”或“面壁蹲墙功”可参考我的其它相关回答。

谈到这里,我想给你再讲讲深呼吸的功用。

勿庸置言,深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健康运动。

深呼吸是相对于平时正常的“浅”呼吸而言的。

从健身的角度讲,深呼吸加强了氧气的供应,也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人体身体的新陈代谢交换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强身祛病的作用。

因为缓慢的有意识的深呼吸能提高体内碱性含量,同时使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快,供给身体更多的氧气,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素输送给全身的细胞,保持健康。

另一方面,体内的废物和毒素通过深呼吸和汗液排出体外,减少体内酸性含量,使人体内的化学成份保持平衡,从而脱离亚健康。

从气功的角度讲,通过一吐一纳的深呼吸,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冲击而畅通起来,并恢复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各神经末梢也就跟着连带振奋起来,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到血管作用,肌肉遂因新陈代谢的改善而增进了营养,一些慢性病或内伤,就顺乎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机能,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总之,呼吸吐纳是人类的自然动律,深呼吸则顺其机能而延长之,试图改善这种自然动律而谋夺天地造化之力,以强健我体。

无论顺式与逆式呼吸都是正常的呼吸.关键在于自己要反复演练,才能成功.....希望能尽快采纳爱在你身边13:16:33腹式逆顺呼吸运动一、腹式逆呼吸运动(一)预备姿势正身直立,姿态自然。

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趾、足掌、足跟平实踏地,足尖向前,膝关节自然微屈,脊拄松沉直坚,重心落两足间,胯根撑开撑圆。

手指自然分张,指尖自然下垂,*近大腿外侧。

肘关节自然微屈,臂部勿贴身,腋下可容一个立拳地位(即拳眼向上地置于腋下),有利于动作时臂部有回旅余地。

做好“虚领顶劲”。

要求头部自然正直,以带动躯干正直;眼平视及远,眼神要兼顾左右上下;耳要静听身后,兼顾左右;下领微内收(百会穴之前为前顶,如果前顶住上顶,则有领部仰起之病;百会穴之后为后顶,如果后顶往上顶,则有额部过于内收之病),唇轻闭,齿轻合,舌平放,舌尖轻抵上颚。

项(即颈)要松竖,不强硬,不软弱;两肩关节松开下沉、遥对,锁骨相对固定;胸部宽舒,自然平正,不凹不凸,不挺胸,也不猴胸;全身放松,重心下降,脐下腹部微觉充实。

(二)动作过程自觉“心静气和”后,先将两手自腿侧略微提起,置小腹前,指尖下垂于两胯根(胯,即腹股沟)前上侧,掌根在脐上腹两侧,两掌距腹部约一个平拳地位(拳眼横向,称作平拳,约等于两个立拳地位),同时缓缓吸气,小腹微微内收。

掌根微着力下沉,手指自然分张,指尖向前,下与足尖相对,指节微上翘,指节的稍节、中节有向掌背后翻之意,使能意劲贯注指尖;肘关节微屈,肘尖有下垂之意。

做动作时,两肩松沉,微向前卷,胸背部肌肉松沉,大椎有鼓起上提之意,背部肌肉、皮肤即有绷紧的感觉,形成“含胸拔背”的姿势(外形须平正,勿使有凹胸猴背的形状)。

在肌肉松沉的牵引下,脊柱椎骨节节虚虚对准,而又松沉直竖,使骶部有力;胸部肌肉在松沉到腰部时,逐渐下收,外向前合,焦点似乎汇集于腹前正中线,使带脉(腰部周围一圈,中医称作“带脉”)有充实和膨胀的感觉,也使腹部在放松状态下极为充实。

腰部自然松沉直竖,胯根松开撑圆,膝关节微屈。

大椎(两肩中间项下脊住的第一胸推骨)微向上鼓起,下与长强穴(在脊骶端下三分)对拉匀称。

“虚领顶劲”则与“气沉丹田”为上下对拉匀称,形成“心静用意”、“身正体松”、“上下一条线”、“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塌腰落胯”、“屈膝圆档”的姿势,达到太极拳运动姿势的基本要求。

这一动作,幅度极小,可用短暂的起吸落呼。

开始学习深呼吸时,对上述动作可以多练几天,待习惯于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外突(气沉丹田)后,再练习运动量稍大的手前平举动作,即在上面这一姿势似停非停之际,接做深呼吸动作,过程如下:1.缓缓地、均匀地吸气,同时两手缓缓地、均匀地沿足尖方向前上举,与肩平,宁可手低于肩,切勿于高过于肩;肘关节微屈、下垂,使前伸的手臂保持浅弧形,留有伸缩余地的蓄势;同时脐下小腹逐渐微微内收。

2.缓缓地、均匀地呼气,同时肘尖边下沉,边带回,下垂至肋前,距离约一个平拳地位,上臂部勿贴身,腋下仍可容一个立拳地位,同时,双手随着回收,保持手与肩平,或略低于肩,双手边回收边外旋,使肌肉、关节旋动成两手心斜向遥对,虎口撑圆,掌心窝形加深,拇、食指指尖上扬,余指斜上扬。

随即双手改为微内旋,沿胸前轻轻地用意下按至胯前沉住,距胯前约一个平拳地位,同时脐下小腹逐渐外突。

再做第二、第三次以至更多次的腹式逆呼吸运动。

(三)注意事项1.首先使中枢神经“松静”,以导致全身内外的松静。

从心理上安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动作和考虑要领上。

2.始终用意识引导动作,绵绵不断,速度均匀,松静不用僵力,初练时用自然呼吸,等到动作熟练后用腹式呼吸,逐渐使呼吸和动作自然地结合。

3.呼吸要逐渐做到:深、长、细、缓、匀、柔,务须与动作合拍。

4.眼须平视,自然地延展及远,手在上举至半途和下按至半途这段时间和空间,眼神须照顾手的动作(头部须始终正直,“虚领顶劲”,不可因动作起落而有俯仰),随即仍自然地平视及远,使动眼神经及视神经反复获得级炼,有助于恢复和增强视力。

5.如有胸闷,憋气,头胀的感觉,即须检查放松的情况加以纠正。

如仍有不良反映,须暂时停练腹式呼吸,用自然呼吸来练动作。

6.特别冷的天气和有大风或雾的天气,在室外不宜练习深呼吸,应改在室内练习。

在室内练习时,应先打开窗门,放进新鲜空气,然后关好窗门,进行练习。

7.在绿化地带练习时,对吸入新鲜空气和改善视力有利。

向阳站立,可以直接受到阳光照射,如果能站在树丛里,接受阳光透过树枝叶的照射,都对健康有益。

但须注意勿在夹竹桃等带毒汁的树荫处练拳。

(四)几点说明1.此式的身法、动作和呼吸,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贯穿整套太极拳的始终。

2.此式动作简单易练,拳套则较为复杂难练。

如无暇学习拳套或体质过弱或暂时不适宜练拳套等,可以每天单独反复练习此式,以轻松舒适为度。

逐渐增加到每次连续练习约二十分钟。

如果早晚各练一次,效果更好。

临睡前练习更应注意轻松舒适,可以帮助易于入眠,睡眠酣畅。

治病者如体力许可,每天可多做几次,每次以不太累乏为度。

经常持久地练习此式,也可获得治病保健、增强体质的目的。

3.病者或在旅途中不便起立时,也可坐着或平卧练习,但平卧时因重力关系,可以改用“自然腹式呼吸”。

4.练习整套太极拳时,此式可连续练三次,作为练拳套前的准备活动。

5.运动量要根据个人体力情况,加以调整,锻炼方法也要区别对待。

例如:高血压症者练习时,逢手上举更须注意轻缓,当手下沉时则应较为注意用意识引导下沉。

胃下垂症和患内脏器官松垂症等,应较为注意在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而在呼气时不强调“气沉丹田”,膈肌下降。

患肝炎症者切忌练得疲劳,一有疲劳感觉,应即休息,平复后再练,以免旧病复发。

6.动作熟练,体质增强后,可以逐渐体会:源动腰脊,劲贯四稍(两手两足尖端),手臂似松非松,轻灵中带有沉着,沉着中带有轻灵;胸、背、腹部肌肉的弧形松沉,深入到深肌层的运动;骨节的旋动,随着手的上举,脊柱骨节间有松展的感觉,随着手的下按,脊柱骨节对准,有沉而紧的感觉。

“气沉丹田”时,带脉有充实和膨胀的感觉。

其它太极拳的锻炼要领,凡能结合的都应该结合进去,不断提高级炼的效果。

二、腹式顺呼吸运动关于腹式顺呼吸运动的练法,即双手向前上举与肩平时,为吸气,用意似乎渐渐送入脐下腹部,使小腹自然外突;当双手经沉肘而收回和下按时,为呼气,小腹自然内收。

与腹式逆呼吸的动作相反。

其它要求则是一致的,为避免重复,不再另解。

腹式逆呼吸的运动量比较腹式顺呼吸要大些,可以任选一种来练习,也可以两者交*地练习。

练太极拳又爱推手发劲动作的就应该采用腹式逆呼吸运动,因为推手时酌蓄劲必然是吸气而小腹内收的,发劲必然是呼气而小腹外突的。

在练习腹式逆呼吸或腹式顺呼吸运动的初期,有时会产生指尖胀、麻和针刺的感觉,甚至背部、手臂、腿部以至全身,似有气流在迅速流运动的感觉。

这是气血畅通前很自然地产生的生理现象,其产生可能和练功初期动作生疏、肌肉紧张、末捎血液循环受到影响有关。

至于“腹呜”现象,则是练习引起肠胃蠕动增强的表现。

对于这些现象,练习者不要惊奇,到功夫熟练后,它会逐渐消失。

练气功产生的“腹鸣”比练太极拳来得早,是因为练气功的一开始,就用“以意调息”。

太极拳套路熟练后,可以按照拳势呼吸“起吸落呼”、“合吸开呼”以及“起吸开呼”、“合吸落呼”的原则,使动作和呼吸自然地配合起来,如果在配合过程中感到胸闷、憋气,必然是姿势有不正确的地方,或者有多余的动作,或者是呼吸跟动作配合不协调,必须加以调正,如仍感不舒服,应该恢复自然呼吸,切勿勉强。

总之,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必须逐渐做到:深、长、细、缓、匀、柔,与动作自然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