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1)
生态批评的产生特征与发展前景-文档资料
生态批评的产生特征与发展前景、生态主义在理解生态批评之前, 我们必须了解生态主义的始末。
生态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甚至更早。
威廉姆•霍华斯告诉我们生态是与文字表现的历史紧密相连的科学。
早期人们通过唱歌、念咒、跳舞来治病驱灾。
他们认为疾病和灾祸是由于自然界失去平衡与和谐的状态而导致的。
古典学者通过肉体与地球的类比来解释和表现平衡, 通过沉思和跟踪来界定知识的界限。
卢克莱修(Lucretius) 论证了物质与过程是不可分离的。
这种整体主义思维, 经过了伊斯兰缜密的数学研究以及基督教大学的分科, 知识分化为不同的科学- 语言学科。
迪卡尔的理性主义进一步扩大了这种分离。
而几百年来,自然、叙事科学一直局限在地方、世俗的文字之内。
1750年以后, 西方霸权的全球殖民化与探险促进了自然科学领域新的动态思想的发展。
有关洪堡(Humboldt) 、莱伊尔(Lyell) 、阿加西斯(Agassiz) 和达尔文游记的著作把时间不断延伸变化的认识传播开来。
他们把过去看作直线型的发展演进模式与哲学著作相提并论, 接着就寻找东西方语言史前的根源( 阿斯莱夫Aarsleff) 。
把词语看作是不断生根发芽的有机体与通过形式和功能来命名物种的生物, 两者不谋而合。
随后西方诸国在迅速工业增长的同时, 经历了环境危机。
生态学一词的创立应该归功于在耶拿任教的德国动物学家厄尼斯特•海克尔(Erns Haeckel)。
生态学一词是林奈提出自然秩序(Worster1985) 这个术语的变形。
海克尔的科学反映了他的社会主义信念。
他发现社会组织以不断扩大的螺旋方式复制原始的形态, 从组织结构、人口到群体无不如此。
他们周围或者“环境”的每一个层次都在编织着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网络。
利用统计模式, 他注意到了食物与能量之间交换与流动的规律。
这一规律表明了生态系统的能力。
因此, 生态学吸收了林奈的分类学,量化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且革命了蒙德尔的遗传学, 生成了具有世俗民主特征的科学。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20...
The bo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criticism, and the origin between Steinbeck and ecological criticism. First of all,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from ecological holism to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analyzes ecological holism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implications. Secondly, through Steinbeck’s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friendship between he and the marine biologist Edward Rickett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ranscendentalism, it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inbeck and the ecological criticism,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e ecological thought.
生态批评的产生、特征与发展前景
( c f m n m)等等 。是 什 么催 生 了生态 eoeii s
批 评 的 产 生 ? 生 态批 评 经 历 了 怎 样 的 发 展 过
程 ?生 态批 评具有哪 些特征 ?生态批评发 展 前 景如何 ?本文将带 着这些 问题 对生 态批 评
进 行 讨 论
一
关键 词 :生 态批 评 ; 特 征 ;发 展 ;前 景 生 态 主 义
、
在 理 解生 态 批 评 之 前 ,我 们 必 须 了解 生 态 主 义 的 始 末 。 生 态 主 义 的 思 想 渊 源 可 以 追 溯 到 l — 1 世 纪 的 浪 漫 主 义 运 动 , 甚 至 更 8 9 早 。威 廉姆 ・ 华 斯 告 诉 我 们 生 态 是 与 文 字 表 霍 现 的 历 史 紧 密 相 连 的科 学 。早 期 人 们 通 过 唱
功于在 耶拿任 教的德国动物 学家厄尼斯特 ・ 海 克尔 (r s a c e )。生态学 一词 是林奈 E n H e k 1 提 出 自然 秩序 ( o s e 1 8 )这 个术 语的 Wrtr95
变 形 。 海 克 尔 的 科 学 反 映 了他 的 社 会 主 义 信 念 。他 发 现 社 会 组 织 以不 断 扩 大 的 螺 旋 方 式
歌 、 念 咒 、 跳 舞 来 治病 驱 灾 。 他 们 认 为 疾 病
和 灾 祸 是 由 于 自然 界 失 去 平 衡 与 和 谐 的 状 态 而 导 致 的 。 古 典 学 者 通 过 肉体 与 地 球 的类 比 来 解 释 和 表 现 平 衡 ,通 过 沉 思 和 跟 踪 来 界 定
知识 的界 限。卢克莱修 ( u r tU )论证了 Lce iS 物 质 与 过 程 是 不 可 分 离 的 。 这 种 整 体 主 义 思 维 ,经 过 了伊斯 兰缜密 的数学研 究以及基 督 教 大 学 的分 科 ,知 识 分 化 为 不 同 的科 学 一 言 语 学 科 。迪 卡 尔 的 理 性 主 义 进 一 步 扩 大 了这 种 分 离 。 而 几 百 年 来 , 自然 、 叙 事 科 学 一 直 局 限在 地 方 、世 俗 的文 字 之 内 。 l 5 年 以 后 , 西 方 霸 权 的 全 球 殖 民 化 O 7 与 探 险 促 进 了 自然 科 学 领 域 新 的 动 态 思 想 的 发 展 。 有 关 洪 堡 ( u b 1 t) 、 莱 伊 尔 H m o d (y ] )、阿 加 西 斯 ( g s i )和 达 尔 文 游 Le1 A a sZ 记 的 著 作 把 时 间 不 断 延 伸 变 化 的 认 识 传 播 开 来 。 他 们 把 过 去 看 作 直 线 型 的 发 展 演 进 模 式 与哲 学著作相 提并论 ,接 着就 寻找东西方 语 言 史 前 的根 源 ( 斯 莱夫 A r 1 f ) 。把 词 阿 a se f 语 看 作 是 不 断 生根 发 芽 的 有 机 体 与通 过 形 式 和 功 能 来命 名 物 种 的 生物 ,两 者 不 谋 而 合 。 随后西方 诸国在迅 速工业 增长 的同时 , 经历 了环境 危机 。生态学一词 的创立 应该归
生态批评理论概述
生态批评理论概述作者:黄东升来源:《当代旅游》2018年第06期摘要:本文论述了生态批评的含义和发展及格式塔完型生态批评观,从而表明生态批评最基本的特征和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批评这种文学批评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2年,“文学生态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约瑟夫·米克的作品中;1978年,威廉·鲁克尔特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一词,提倡“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强调批评家“必须具有生态学视野”。
90年代开始似龙卷风般迅速发展并并蔓延至世界各国,成为一种全球现象。
一、生态批评的含义生态批评是在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在文学研究领域的映射,它通过独特的生态视角重新思考和审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批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对“生态批评”这一术语的界定存在很多争论,其中最为大多数学者所能接受的,是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
”格罗特费尔蒂进一步阐释:“所有生态批评仍然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人类文化与物质世界相互关联,文化影响物质世界,同时也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
生态批评以自然与文化,特别是自然与语言文学作品的相互联系作为它的主题。
作为一种批评立场,它一只脚立于文学,另一只脚立于大地;作为一种理论话语,它协调着人类与非人类。
”格罗特费尔蒂揭示了生态批评的主要目的:通过文学来重新审视人类的文化,通过文化批判来挖掘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进而去重构人类文化。
可见,生态批评作为一个新的批评体系,它既有文学批评也有文化批评的特性。
它以生态整体主义哲学为核心思想,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目标。
二、生态批评的发展生态批评这种文学批评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2年,“文学生态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约瑟夫·米克的作品中,主要探讨文学对“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关系”的揭示,要细致地审视和发掘文学对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西方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西方生态批评生态批评(ecocriticism)是一种跨学科的学术领域,集合了文学、哲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并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其中。
不同于传统文学批评建立在作品中人类活动与情感冲突的基础上,生态批评将文学作品视为自然与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对环境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
本文将从比较文学的视角上,探讨西方生态批评的历史、主要思想以及对文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
一、西方生态批评的历史生态批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0年和1970年代的美国环保运动。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和破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而文学作品也开始涉及到环境问题的表达。
首批生态批评家,如Lawrence Buell、Cheryll Glotfelty、Joseph Meeker等人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开始建立生态批评学,他们将自然环境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纳入其研究范围,并试图发掘这种关系的深层内涵。
在文学史上,生态批评的影响逐渐得到了肯定。
美国文学大师Thoreau在《瓦尔登湖》中的自然描述和自身与自然的联系,启发了很多生态批评家在研究中以自身与自然为基础。
在英国,一些作家如Thomas Hardy对人类对自然的不良影响表达了强烈的关切。
这些文学作品对生态批评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西方生态批评的主要思想1. 自然与文化生态批评强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得到关注,并对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利用。
同时,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是生态批评的一个基本概念。
2. 环境意识与教育生态批评主张环境意识的增强,并将环境问题看作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表述。
生态批评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文学作品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警醒与指导。
教育和宣传也是生态批评话语反思与批判的目标,以达到推动环保行动的目的。
简述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特点
简述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特点“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倾向,它旨在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生态批评这股潮流产生时间较晚,同时与西方相比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古老的生态文化背景和多元的生态思想,而后者尤为突出。
生态批评发展特点20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然而随之而至的生态环境状况的急剧恶化,也给中国带来了难以扭转的生态代价。
有关学者认为,“如果生态危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在可预见的将来,全国15亿人口将会沦为生态难民。
”可以说,中国生态批评的直接动因是日益恶化的现实生态。
生态批评作为一股兴起于欧美的批评文论潮流,有其自身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
一、生态批评的兴起及在中国的发展生态批评的端倪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发源于美国。
面对自20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环境危机,学者们陆续将批评视角投向这里。
1978年,鲁克尔特在《衣阿华评论》当年冬季号上发表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的文章,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一词,从而标志着生态批评这一文论的诞生。
其思想发展过程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动物中心主义,再到生物中心主义,最后向生态中心主义过渡。
”美国批评家斯莱梅克曾这样惊叹生态批评如此迅速地成为当今文学研究的显学:“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环境文学和生态批评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学现象。
‘生态文’(ecolist)和‘生态批’(ecocrit)这两个新词根在期刊、学术出版物、学术会议、学术项目以及无数的专题研究、论文里大量出现,有如洪水泛滥。
”在中国,生态批评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学者最早以生态美学为题发表的专文是1994年李欣复的《论生态美学》与佘正荣的《关于生态美的哲学思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主要呈现两种理论形态,即“生态美学和生态文艺学,”“主要以生态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探讨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属于生态中心主义型生态批评。
”迄今为止,国内已出版众多生态批评专著,如曾永成的《文艺的绿色之思》(2000年),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2000年)等。
培训学习资料-生态批评Ecocriticism_2023年学习资料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形成背景-兴起与定义-中外理论家及研究概要-理论基础-生态批评的最新发展一一-第三次浪潮-我国态批评的不足与前景1.形成背景-1环境急剧恶化: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垢病事件(日本)等等-2态运动与思潮此起彼伏:“地球日”-“环境日”;-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人类生态学,生态思想史,生态神学,生态-语言学,等等-3生文学繁荣:《弗兰肯斯坦》1818,-《瓦尔登湖》-1854,《沙乡年鉴》1949,-《鹿之民》952,《天根》-1956,《寂静的春天》-1962-《敬畏生命》2.兴起与定义-1974年国,美国学者Meeker出版专著《生存的喜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Te Comedy of Survival: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提出"文学生-态学”1 iterary ecology这一术语-1978年,WilliamRueckerr在《衣阿华评论》发表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Literatur and Ecology:An Experiment in-Ecocriticism的文章,首使用了"生态批评”Ecocritieism一词-1990年,在有着浓厚的西部文学研究氛围的内华大学,Cheryll Glotfelty成-为美国第一个文学与环境研究副教授0-1992年,西方文学协会的年会在内华达大学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文学与环境研究会”Ass 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and Environent,简称ASLE成立,Scott Slovic成为第一任会长。
-1993年,ASLE的学术刊物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e and-Enironment简称SLE出版发行-1995年6月,ASLE的首次学术研讨会在科罗拉多大学召开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1996年,第一本生态批评论文集Ecocriticism Reader由Glotfelty等编辑出版,她在该论文集前言给生态批评所下的定义被广泛引用:-the study of the r 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the physical-nvironment"-1999年,Professor Slovic在一篇文章"Ecocritcism:Containing-Multiples,Practicing Doctrine”中Ecocriticism的定义:-the study of explicitly enviromental texts by way of any-scholarly approach o,conversely,the scrutiny of ecological-implicatons and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s in any literry-text,even texts that seem,at first glance,obivious of-nonhuman world."3.中外理论家及研究概要-1美国-Lawrence Buell哈佛大学-Buell,Lawre ce,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Thoreau,NatureWriting,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Cmbridge,MA:Th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ty Press,1995.-Buell,Lawrence,Writing for an Enangered World Literature and-Environment in theUS and Beyond,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Pres,2001.-Buell,Lawrence,The Future of Environmentl Criticism:Environmental-Crisis and Literary Iagination,Oxford:Blackwell,2005.-Scott Slovic,Mchael Branch,Cherll Glotfelty-内华达大学-Patrick D.Mrphy弗罗里达大学2英国-Jonathan Bate利物浦大学-Bate,Jonathan,Romantic Eology,Wordsworth and the-Environmental Traditio,Routledge,1991.-Bate,Jonathan,The Song of thearth,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00.-3本-野田研一,纯诚正美(日本金泽大学副教授,Soⅵc的第一个博士-生:《环境文学论叙说》.20 4年。
生态批评的源起与建设前景
3
目前,生态批评已经渗透到文学、哲学、社会学 、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成为一种跨学科的研 究方法。
核心思想与原则
生态批评的核心思想是“生态中心主义”,即 认为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内在的价值和意 义,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
生态批评的原则包括: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揭示文学作品中的自然 主题和生态思想;倡导环保意识和生态行为。
实践应用的拓展
生态批评将继续揭示人类对自然 的破坏和掠夺,倡导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和实践,为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贡献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20XX-01-28
生态批评的源起与建设前景
汇报人:XX
目录
• 生态批评概述 • 生态批评的源起 • 生态批评的理论基础 • 生态批评的实践应用 • 生态批评的建设前景 • 结论与展望
01
生态批评概述
定义与背景
生态批评是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的方 法,它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学作品如何表现 这种关系。
生态广告
探讨生态广告在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环保产品、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方面的创意和策略。
社会现象中的生态问题探讨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以 及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探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气候变化的调节
生态系统通过吸收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 速度,同时调节区域气候,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环境污染
02
资源过度消耗
生态批评理论
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这种文学批评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2年,“文学生态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约瑟夫·米克的作品中;1978年,威廉·鲁克尔特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一词,提倡“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强调批评家“必须具有生态学视野”。
90年代开始似龙卷风般迅速发展并并蔓延至世界各国,成为一种全球现象。
一、生态批评的含义生态批评是在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在文学研究领域的映射,它通过独特的生态视角重新思考和审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批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对“生态批评”这一术语的界定存在很多争论,其中最为大多数学者所能接受的,是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
”格罗特费尔蒂进一步阐释:“所有生态批评仍然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人类文化与物质世界相互关联,文化影响物质世界,同时也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
生态批评以自然与文化,特别是自然与语言文学作品的相互联系作为它的主题。
作为一种批评立场,它一只脚立于文学,另一只脚立于大地;作为一种理论话语,它协调着人类与非人类。
”格罗特费尔蒂揭示了生态批评的主要目的:通过文学来重新审视人类的文化,通过文化批判来挖掘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进而去重构人类文化。
可见,生态批评作为一个新的批评体系,它既有文学批评也有文化批评的特性。
它以生态整体主义哲学为核心思想,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目标。
二、生态批评的发展生态批评这种文学批评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2年,“文学生态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约瑟夫·米克的作品中,主要探讨文学对“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关系”的揭示,要细致地审视和发掘文学对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1978年,威廉·鲁克尔特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一词,提倡“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强调批评家“必须具有生态学视野”,应当“构建出一个生态诗学体系”。
何谓生态_批评何为_论生态批评的源流_表现及困境
法, 认为作为生态批评前提的生态主义, 其渊源可以 追溯到18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2)。众所周知, 浪漫 主义是对启蒙运动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的反 动, 而理性主义构成了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理论 前提, 在此前提下, 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成了人类向 自然攫取最大利益的手段。然而, 种种潜在的或已 然发生的生态危机激起了对理性主义的怀疑。 不少 人将目光投向过去, 记忆或文本中人与自然曾有过 的和谐被不断神圣化, 似乎真就存在过一个完美的 伊甸园世界。 如今常被生态批评作为经典例证的华 兹华斯和梭罗等, 他们的作品便都充满了这样的幻 象: 怀抱爱与美的理想, 远离尘嚣, 回归自然, 沉醉在 天国般的境界。 这样的浪漫主义思潮并非局限于人 文领域, 它也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有所反映。尽管韦 伯曾指出, 科学研究的任务 “决不可以是获取糅合在 一起的规范和理想, 以便能从中推演出可用于实践 的处方”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 “以实际立场为出发 点” ,却又在科学研究中十分流行 (3)。 “生态学” (Oekologie)这一概念于1866年由德国生物学家欧 内斯特・海克尔 (Ernst Haeckel) 提出, 就跟当时流行 的 “浪漫主义思潮” 高度相关。然而吊诡的是, 生态 问题的产生既被认为跟理性主义及相伴而来的科学 技术滥用不无瓜葛, 但对它的反思, 却又无法逃避科
(5) 立它在人类福祉和存续之间所发挥的作用” 。 也就
是,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媒介, 文学应该而且必须为生 态危机负责, 而文学生态学致力于探讨的, 便是文学 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如何导致了生态危机,以及 文学研究在生态危机处理上能发挥何种作用。这其 实就是以文学与自然的关系为导向的 “生态批评” 的 ( 核心观念,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这一术语, 但 却 迟到1978年才由威廉・鲁克特(William Rueckert) 首 次提出。跟密克尔一样, 鲁科特在 《文学与生态学: 一次生态批评的实验》 (Literature and Ecology: 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 的论文中, 也是主张将生态 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在文学研究,以这种文学研究 的生态学转向, 将关注点从 “人” 扩展到与其息息相 关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学本该承担的救赎责 任。吊诡的是,尽管他的这篇论文跟密克尔的著作 一样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一旦生态批 评风生水起, 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学批评流派时, 作 为始作俑者,他们却都获得极大的声誉。在某种程
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1)
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1)一“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倾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形成,进而又在世界许多国家出现。
在众多的对“生态批评”这一术语的界定当中,最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
”生态批评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将生态学与文艺学结合起来的批评,就像精神分析批评或神话原型批评那样。
其实不然。
虽然有的生态批评家引用了一些生态学研究成果、环境科学研究数据,但从整体来看,生态批评里的自然科学成分并不突出。
生态批评家主要吸取的并非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成果,而是生态学的基本思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生态哲学思想。
生态哲学是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起点和依据。
克洛伯尔对这一点有明确论述。
他说:“生态批评并非将生态学、生物化学、数学研究方法或任何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用于文学分析。
它只不过是将生态哲学最基本的观念引入文学批评。
”把生态批评定义为研究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批评,揭示了这种批评最为关键的特征。
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生态批评有着显示其本体特征和独特价值的主要任务,那就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来进行文化批评——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
诚如乔纳森·莱文指出的那样:“我们的社会文化的所有方面,共同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独一无二的方式。
不研究这些,我们便无法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只能表达一些肤浅的忧虑。
……因此,在研究文学如何表现自然之外,我们还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分析所有决定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生存于自然环境里的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将这种分析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
”生态批评就是要“历史地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
著名生态思想研究者唐纳德·沃斯特也明确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
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
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批评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逐渐受到广泛。
本文将探讨生态批评的发展历程和渊源,以期更好地理解其背景和应用价值,呼吁人们和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批评在西方思想文化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环境运动和生态意识的兴起而发展。
自那时以来,生态批评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批评方法,不断吸收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生态批评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案例包括对自然书写的研究、环境正义的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等。
这些理论和案例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反对生态破坏和环境不公。
生态批评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批评通过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审视,提醒人们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其次,生态批评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实践可持续发展。
最后,生态批评强调跨学科合作,促进各领域专家共同研究生态环境问题,为保护地球提供智慧支持。
生态批评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化和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崇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些思想为生态批评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浪漫主义运动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也为生态批评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此外,20世纪初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运动的发展,生态批评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样。
总之,生态批评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方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从渊源上看,生态批评与古希腊文化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并在浪漫主义运动和环境运动中得以发展。
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生态批评在揭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应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们对自然的关系,寻求一种更加和谐的共生方式。
回归自然,诗意生存--论生态批评的内涵构建
回归自然,诗意生存--论生态批评的内涵构建一、引言1.生态危机的严峻现实2.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反思3.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二、自然与诗意生存1.诗意生存的概念与内涵2.自然与诗意生存的关系3.生态批评对诗意生存的启示三、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内涵1.生态批评的历史和来源2.生态批评的内涵与基本观点3.生态批评的辩证性与实践性四、建构生态批评的内涵1.回归自然的意义与价值2.生态伦理与生态道德的思考和贯彻3.生态文明的实践和建构五、生态批评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反哺1.生态批评在当代社会生态构建中的应用2.生态批评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与启示3.生态批评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与前景六、结论1.生态批评内涵构建的巨大意义2.回归自然,诗意生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3.展望未来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创新。
第一章引言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地球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破坏。
空气、水源、土壤中的污染成为了人类无法回避的难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实际上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开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所导致的。
目前,地球上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到了不可不重视的地步。
而生态批评作为唤起个体和社会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与积极参与的方法之一,备受瞩目。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化、思想、精神的源泉,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等概念,已经不仅是生态学、环境保护学中的专业性术语,而且是一种日渐流行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无论是前人还是今人,都给予自然以深刻的反思,并不断地呈现出诗意生存这方面的现象。
因此,以诗意生存为背景,探究生态批评的意义,有着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本文旨在围绕生态批评的内涵构建进行研究。
首先,探讨回归自然与诗意生存的概念内涵,其次,分析生态批评的发展和内涵,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建构生态批评的内涵,最后通过实践与反哺来证实生态批评的价值。
第二章自然与诗意生存2.1 诗意生存的概念与内涵人们常说不要忘记自己来自哪里,进入社会以后,我们总有一些思考,当我们被要求适应一个繁荣的城市之后,你是不是常常迷失自己?反思自己的本性和接触自然,可以带你重建自己,找回你被压抑的内心建筑。
生态批评的学科构建之思考
生态文学的价值取向
尊重自然
01
生态文学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
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
02
生态文学认为人类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为子孙后代留
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文化传承
03
生态文学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创新和发展,为现代
社会提供新的文化思考和价值取向。
04
生态批评的跨学科研究
06
生态批评的未来发展展望
生态批评的理论创新与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生态批评将进一步融合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 科理论,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体系。
多元化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将从单一的文本分析向跨文本、跨文化、跨媒体等多维度 研究方法转变,以揭示生态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拓展研究领域
从文学、艺术领域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拓展,以全面考察 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详细描述
生态批评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环境问题的深入了解,生态批评可以帮助 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其次,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监测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改进建议。最后 ,生态批评还可以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推动环保行动。
生态批评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起源
生态批评起源于20世纪中叶,随着全 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关 注文学作品中对于自然环境的描绘及 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
生态批评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20世纪中叶至70年代,生态批评 初步发展,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中 的自然描绘及其对人类思想的影
响。
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生态 批评逐渐发展壮大,开始关注生 态危机、环境保护等议题,并出 现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文学作品。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艺批评的发展(一)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艺批评的发展(一)当历史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和实践,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推进,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相当活跃、收获颇丰。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建设、唯物史观与当前文艺创作、文化研究、生态文艺批评、网络文学及其理论发展、关于底层文学的理论探讨都是近5年来提出并取得很大进展的一些文艺理论问题。
现就一些比较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做一疏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编者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球生产力空前提高和社会经济总量迅猛增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人类在改造自然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如人口失控、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枯竭等严重的生态危机。
人们不无遗憾地深切感到,物质财富的创造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几乎是同源、同步地降临到人间,人们往往尚未来得及享受和品味现代化的成果,就频频陷于恶劣环境的困扰与折磨之中。
更为严峻的是,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不仅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而且也扩展为新的社会危机、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
如何开辟一条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已经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在21世纪之初就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发展理念,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开拓了广阔视野。
就此而言,我国方兴未艾的生态文艺批评的出场可谓适逢其时,它是“人类减轻和防止生态灾难的迫切需要在文学领域的必然表现”。
然则,中国生态文艺批评的现状如何呢?它在发展中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也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下予以认真总结。
在我看来,中国21世纪生态文艺批评,经过了一段短暂时间的“西天取经”之后,目前正处在良好的文艺生态过程中。
首先,它初步生成了创作与批评共展的良好生态文艺场域。
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Ecocriticism 作者: 王诺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出版物刊名: 文艺研究
页码: 48-55页
主题词: 生态批评;文学;文化批判;行文;渊源;自然;思想根源;应当;未来发展;人类
摘要: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来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本文介绍西方生态批评的发展及其主要成果,追溯和探讨生态批评的思想根源,并指出生态批评的未来发展应当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1)一“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倾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形成,进而又在世界许多国家出现。
在众多的对“生态批评”这一术语的界定当中,最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
”生态批评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将生态学与文艺学结合起来的批评,就像精神分析批评或神话原型批评那样。
其实不然。
虽然有的生态批评家引用了一些生态学研究成果、环境科学研究数据,但从整体来看,生态批评里的自然科学成分并不突出。
生态批评家主要吸取的并非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成果,而是生态学的基本思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生态哲学思想。
生态哲学是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起点和依据。
克洛伯尔对这一点有明确论述。
他说:“生态批评并非将生态学、生物化学、数学研究方法或任何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用于文学分析。
它只不过是将生态哲学最基本的观念引入文学批评。
”把生态批评定义为研究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批评,揭示了这种批评最为关键的特征。
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生态批评有着显示其本体特征和独特价值的主要任务,那就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来进行文化批评——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
诚如乔纳森·莱文指出的那样:“我们的社会文化的所有方面,共同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独一无二的方式。
不研究这些,我们便无法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只能表达一些肤浅的忧虑。
……因此,在研究文学如何表现自然之外,我们还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分析所有决定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生存于自然环境里的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将这种分析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
”生态批评就是要“历史地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
著名生态思想研究者唐纳德·沃斯特也明确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
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
……研究生态与文化关系的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虽然不能直接推动文化变革,但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而这种理解恰恰是文化变革的前提。
”生态批评的端倪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
1974年,美国学者密克尔出版专著《生存的悲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提出“文学的生态学”(Literaryecology)这一术语,主张批评应当探讨文学所揭示的“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要“细致并真诚地审视和发掘文学对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作者还尝试着从生态学的角度批评古希腊戏剧、但丁、莎士比亚以及某些当代文学作品。
同年,另一位美国学者克洛伯尔在对西方批评界影响很大的学术刊物《现代语言学会会刊》上发表文章,将“生态学”(ecology)和“生态的”(ecological)概念引入文学批评。
1978年,鲁克尔特在《衣阿华评论》当年冬季号上发表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的文章,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一词,明确提倡“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强调批评家“必须具有生态学视野”,认为文艺理论家应当“构建出一个生态诗学体系”。
1985年,现代语言学会出版了一本书:弗莱德里克·威奇编写的《环境文学教学:材料、方法和文献资源》。
这本书对激发美国教授们开设有关生态文学的课程并进行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
1991年,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贝特出版了他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浪漫主义文学的专著《浪漫主义的生态学》。
在这部书里,贝特也使用了生态批评这个术语,他称之为“文学的生态批评”(Literary ecocriticism)。
有学者认为,这一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英国生态批评的开端。
同年,现代语言学会举行研讨会,议题为“生态批评:文学研究的绿色化”。
1992年,“文学与环境研究会”(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tera ture and Environment),简称ASLE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成立。
ASLE是一个国际性的生态批评学术组织,在世界各国有会员千余人,在英国、日本等国还有分会。
它每两年举行一次年会,1999年和2001年的年会都有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参加,规模盛大。
此外ASLE还经常举行小型研讨会,出版会刊,介绍最新的生态批评成果,发布“学术讨论问题清单”(The ASLE Discussion List)。
1994年,克洛伯尔出版专著《生态批评:浪漫的想象与生态意识》,提倡“生态学的文学批评”(ec 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或“生态学取向的批评”(ecological oriented criticism),并对生态批评的特征、产生原因、批评标准、目的使命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1995年6月,ASLE首次学术研讨会在科罗拉多大学召开,会议收到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
同年,第一家生态批评刊物《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出版发行。
人们一般把ASLE的这次大会看作生态批评倾向或潮流形成的标志。
同年,哈佛大学英文系的布伊尔教授出版了他的专著《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文学和美国文化的构成》。
他以生态尺度重审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写出了这部被誉为“生态批评里程碑”的著作。
1996年,第一本生态文学论文集《生态批评读本》由格罗特费尔蒂和弗罗姆主编出版。
这一著作被公认为生态批评入门的首选文献。
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分别讨论生态学及生态文学理论、文学的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的批评。
书后还列举并简介了截止1995年底最重要的生态批评专著和论文。
格罗特费尔蒂女士是美国第一个获得“文学与环境教授”(Professor of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头衔的学者。
这位内华达大学教授从事生态批评长达二十年之久,是“文学与环境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和前任会长?现任执行秘书长?,也是《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的创办人之一。
1998年,由英国批评家克里治和塞梅尔斯主编的生态批评论文集《书写环境:生态批评和文学》在伦敦出版。
这是英国的第一本生态批评论文集。
它分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的历史和当代生态文学三大部分。
理查德·克里治在论文集的前言里说,生态批评是“一门新的环境主义文化批评”。
“生态批评要探讨文学里的环境观念和环境表现。
”同年,ASLE第一次大会的会议论文集也正式出版,书名为《阅读大地:文学与环境研究的新走向》。
美国批评家斯莱梅克曾这样惊叹生态批评如此迅速地成为当今文学研究的显学:“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环境文学和生态批评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学现象。
‘生态文’(ecolist)和‘生态批’(ecocrit)这两个新词根在期刊、学术出版物、学术会议、学术项目以及无数的专题研究、论文里大量出现,有如洪水泛滥。
”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著名批评家默菲认为,国际化或全球化,是生态批评近年来发展的突出特点。
为充分展现这个特点,默菲主编出版了一部大型论文集,即1998年面世的包含了五大洲数十个国家生态批评论文的《自然文学:一部国际性的资料汇编》。
默菲说,“生态批评的发展需要对世界范围的表现自然的文学进行国际性的透视”,而他主编的这部论文集“就是在这一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默菲还以生态文学研究和生态批评权威人士的口气对他的美国同行要求道:“当然不必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批评家,但在‘现代语言学会’会员占有职位的所有院系,都应当把生态批评包括到所开设的课程里,即使是仅仅为了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兴趣和需要也要这样做。
”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
近十年来,美国大学里有关生态文学或文学与环境的课程戏剧性地猛增。
例如,布伊尔的那本广为学界引用的生态批评专著,就是在他为哈佛学生开设的“美国文学与美国环境”课程讲义的基础上写成的。
在耶鲁,英文系从本科一年级到研究生阶段,都有相关的生态文学课程供学生选修。
该系前系主任彼得森教授说,学生对生态文学的兴趣越来越浓,许多研究生把博士论文选题定在文学与自然这一生态批评领域。
内华达大学是全美生态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中心。
在那里,云集着一大批以生态文学为专业的教授、访问学者和博士生。
弗吉尼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佐治亚大学、俄勒冈大学、犹他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都是生态批评的重镇。
1999年夏季的《新文学史》是生态批评专号,共发表十篇专论生态批评的文章,其中包括菲利普·达纳的《生态批评、文学理论和生态学真谛》,贝特的《文学与环境》和布伊尔的《生态的起义》,后者将生态批评的崛起比喻成在生态危机的时代里批评家对传统文化声势浩大的造反或起义。
同年10月,更具权威性的学术刊物《现代语言学会会刊》也开辟了一个特别论坛,向数十位一流学者征文,专门讨论生态批评。
在这一期会刊上发表了14位著名批评家(包括布伊尔、默菲和斯洛维克)的文章。
2000年6月在爱尔兰科克大学举行了多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议题是“环境的价值”。
同年10月,在台湾淡江大学举行了为期两周的国际生态批评讨论会,议题是“生态话语”。
会上,英国利兹大学的吉福德教授向各国学者呼吁:“把生态批评引入大学课堂”。
2000年出版的生态批评著作主要有默菲教授主编的论文集《自然取向的文学研究之广阔领域》,托尔梅奇等主编的《生态批评新论集》,贝特的《大地之歌》等。
与其9年前的那部著作不同,贝特的这部生态批评专著将批评视野从浪漫主义文学扩大至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整个西方文学,而且深入到对生态批评理论的探讨。
进入新千年后,生态批评更加迅猛而深入地发展。
2001年,布伊尔出版了新著《为危险的世界写作: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文学、文化与环境》。
麦泽尔主编出版了《生态批评的世纪》,对生态批评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作同样回顾与总结的还有ASLE的第四届年会(同年6月在北亚利桑那大学举行)。
2002年年初,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第一套生态批评丛书:“生态批评探索丛书”。
著名的文学研究刊物《跨学科文学研究》今年连续推出两期有关生态批评的特辑——“生态诗学”第3期和“生态文学批评”(第4期),后者由ASLE现任副会长马歇尔教授撰写异论——《文学批评的生态思想》。
今年3月初,ASLE在英国召开研讨会,讨论“生态批评的最新发展”。
会议的主持人就是英国第一部生态批评论文集的主编克里治。
今年9月,ASLE英国分会还将在利兹大学召开第三届年会,重点研讨生态批评、生态诗学和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批评的未来发展将会怎样﹖2001年5月12日的英国《卫报》上有一篇影响很大的文章?《在绿色团队里》?做出了回答。
作者詹姆斯·霍普金侧重分析了“生态批评之波是如何波及整个文学界的”,并断言:结合了社会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批评的生态批评必将成为文学批评的主流。